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09-12

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并且与心肌梗死的预后有相当关联。相关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是非糖尿病发生动脉硬化4倍[1]。另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具有比血糖正常的患者更高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该研究中,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50.6±0.7)岁,合并高血压32例,无胸痛症状;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为(62.8±0.8)岁,合并高血压36例,无胸痛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 断 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按照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

1.3 实 验 室 检 查

对所有患者在清晨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指标。

1.4 方 法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测定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上述各方面有无差异。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 for window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差距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实验组的发病年龄明显较对照组的提前, 且实验组中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为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 实验组的心功能障碍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52,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并发症发生 率15.8%,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χ2=6.637,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能够促使组织缺氧,导致血黏度升高,促使患者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凝血纤溶系统紊乱[2]。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是诱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心肌梗死的预后有相当关联。现有相关报道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血糖浓度增高提示心肌坏死面积将增大[3]。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加剧管壁炎症反应, 从而易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另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外还存在心肌细胞凋亡, 且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相关。该研究中,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 ,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发病年龄明显较对照组的提前, 且实验组中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为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实验组的心功能障碍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该研究,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监测极为重要,能对患者的临床用药有提示作用。因此对于此类患者, 应严密监测并延长监护时间,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 。结果 实验组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感染以及脑梗死的发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高血糖,心肌梗死,糖尿病

上一篇: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下一篇:当前中西部地区风险贷款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基于某银行二级分行不良贷款管控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