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习题

2024-05-15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习题(精选8篇)

篇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掌握其内在联系;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守恒律、价态律、强弱律、优先律、转化律

二、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

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守恒律、价态律、强弱律、优先律、转化律。

三、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相信大家已经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规律。

首先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课前复习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本质是_____________。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氧化剂(具有)→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 被→发生反应→得到产物。

还原剂(具有)→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 被→发生反应→得到产物。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得失相等)(2)单线桥: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不计得失)用两种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KClO3+ 6HCl== KCl+3Cl2+3 H2OKClO3+ 6HCl== KCl+3Cl2+3 H2O

4.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⑴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⑵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⑶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⑷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做一下下面的练习题。讲评练习题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大家掌握的都不错,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守恒规律 a.质量守恒 b.电荷守恒: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电荷数的______________;

例: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Fe+bNO3-+cH+==d Fe2++fFe3++gNO↑+hN2O↑+kH2O(系数均为自然数)(1)b、c、d、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

(2)d、f、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失电子守恒)c.得失电子守恒(_______升降守恒):_______电子数=失_______电子数 计算公式:

n(氧化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例1:已知M2O7x+3S2+14H+ 2M3++3S↓+7H2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A.+2

B.+3C.+4

D.+6

n-n----练习1:在一定条件下,R03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03+F2+20H = R04+2F+H2O。从而可n-知在R0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例2: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

--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

2B.S

C.SO32

D.SO42

练习2.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

3C.+4

D.+5 例3: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3B.2:3

C.1:

1D.4:3 练习3: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6

B.1∶5

C.6∶1

D.5∶1 例4: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1∶1∶1

B.2∶2∶1

C.2∶3∶1

D.4∶3∶22.价态规律:

应用: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反应的可能性.(1)a.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_______,如:Fe3+、H+、Al3+、浓H2SO4中S(+6)、HNO3中的 N(+5)等。

b.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_______,如:Fe、Cu、S2-、I-、Br-等。

c.中间价态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如:S、S(+4)、Fe2+、NO等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KClO3+6HCl==KCl+3Cl2↑+ 3H2O反应中,KClO3中+5的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元素。

(3)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会发生反应。(4)歧化律——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同时升降,例如:3Cl2+6KOHKClO3+5KCl+3H2O

归中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且一般符合邻位转化和互不换位规律。

例5: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①GQ+H2OX+H2

③Y+NaOH

Q+NaCl

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3.强弱规律——强制弱 应用: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例6:根据反应式:① 2Fe3+ + 2I-= 2Fe2+ + I2 ② Br2 + 2Fe2+ = 2Fe3+ + 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Cl-B、I-、Fe2+、Br-C、Br-、I-、Fe2+ D、Fe2+、I-、Br---练习: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3+2+2-+

A.2Fe+SO2+2H2O==2Fe+SO4+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

D.H2O2+SO2==H2SO4 4.先后规律——强者优先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的先后顺序

(1)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

(2)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______________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______________的优先发生反应。(注意: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例如稀有气体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

例7:在铁与铜的混和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m1与m2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

-例

8、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1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mol/L B、0.0018mol/L C、0.075mol/L D、0.08mol/L

2+练习: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 B.Cl2+FeI2=FeCl2+I

23+-2+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2I=2Fe+I2

综合应用题: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

____KClO3+____HCl(浓)=____KCl+____ClO2↑+____Cl2↑+____H2O(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3)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在刚才的学习中有几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三、3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1)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

(3)部分氧化

例9:在反应8NH3 + 3Cl2 = 6NH4Cl + N2中,若有56克N2生成,则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A、68g

B、71g

C、102g

D、272g NH3NH3被氧化的与未被氧化的的质量比为()A.3∶8 B.1∶4 C.3∶4 D.1∶3 练习: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5∶3 B.5∶4 C.1∶1 D.3∶5

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a.质量守恒

b.电荷守恒:c.得失电子守恒 2.价态规律:

应用: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反应的可能性.(1)a.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

b.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_______,c.中间价态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3.强弱规律——强制弱

应用: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4.先后规律——强者优先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的先后顺序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______________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______________的优先发生反应。

三、3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1)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

(3)部分氧化

五、课后反思:

篇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习题

习题答案

1.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符号:

答:(1)Fe2+ + Ag+

电极反应:

正极:Ag+ + e-还原反应:

负极:Fe -e氧化反应

电池符号为:(-)Pt | Fe3+(c1), Fe2+(c2)|| Ag+(c3)| Ag(+)

(2)MnO4-+ 5Fe2+ + 8H+

电极反应:

正极:MnO4-+ 8H+ + 5e-+ 4H2O还原反应

负极:Fe -e氧化反应

电池符号为:(-)Pt | Fe3+2+-2+(c1), Fe(c2)|| MnO4(c3), Mn(c4)| Pt(+)2+-2+-Fe3+ + AgMn2+ + 5Fe3+ + 4H2O

2.判断下列每一组中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均为标准状态): 答:(1)强氧化剂:Br2,强还原剂:I-;(2)强氧化剂:Ag+,强还原剂:Zn;

(3)强氧化剂:Cr2O72-,强还原剂:Fe2+;(4)强氧化剂:Sn2+,强还原剂:Mg。

3.根据标准电极电势排列下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顺序:

答:氧化剂的氧化能力:MnO4-> Cr2O72-> Hg2+ > Fe2+ > Zn2+;

还原剂的还原能力:Sn > Fe> Ag > Cl。

4.根据φ值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设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 mol·L-1)。

(1)2Ag + Zn2+ Zn + 2Ag+ 2+-

解:φ(Ag+/Ag)= 0.7996(V)φ2+/Zn)= -0.7618(V)

E= φ+-φ-

=φ(Zn2+/Zn)-φ(Ag+/Ag)

= -0.7618V-0.7996V

=-1.5614V

E,反应逆向进行。

(2)2Fe3+ + 2I-I2 + 2Fe2+ φ3+/ Fe2+)= 0.771(V)φ2/I-)= 0.5355(V)

E= φ+-φ-

=φ(Fe3+/ Fe2+)-φ(I2/I-)

= 0.771V-0.5355V

=0.2355V E > 0,反应正向进行。

5.有一含Br、I的混合液,选择一种氧化剂只氧化I为I2,而不氧化Br,问应选择FeCl3还是K2Cr2O7?

解:φ(Br2/Br-)=1.065(V), φ2/I-)=0.5355(V), φ3+/Fe2+)=0.771(V), φ2O72-/Cr3+)=1.232(V)

因φ(Cr2O72-/Cr3+)>φ(Br2/Br-),φ(Cr2O72-/Cr3+)> φ(I2/I-),Cr2O72-既能氧化Br-又能氧化I-,故K2Cr2O7不能选用。而φ2/Br-)> φ(Fe3+/Fe2+)>φ2/I-),Fe3+不能氧化Br-但能氧化I-,故应选择FeCl3作氧化剂。

6.在标准状态下,由下列电对组成电池。试确定正、负极,写出电池符号、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式,并求出电池的电动势。(1)Cu2+ / Cu+和Fe3+ / Fe2+

φ2+/ Cu+)= 0.153(V)φ3+/ Fe2+)= 0.771(V)

E= φ+-φ-

=φ(Fe3+/ Fe2+)-φ(Cu2+/ Cu+)

= 0.771V-0.153V

=0.618V 电极反应式:

正极:Fe3+ + e-负极:Cu+ - e-电池反应:Fe3+ + Cu+电池符号:

(-)Pt(s)| Cu2+ , Cu+ || Fe2+, Fe3+ | Pt(s)(+)(2)AgCl / Ag, Cl-和Hg2+ / Hg

φ= 0.22233(V)φ/ Hg)= 0.851(V)

E= φ+-φ-

=φ(Hg2+/ Hg)- φ2+

Fe2+ + Cu2+

= 0.851V-0.22233V

=0.629V 电极反应式:

正极:Hg2+ + 2e-负极:Ag+Cl - e电池反应:Hg2+ + 2Ag+2Cl-电池符号:

(-)Ag(s)| AgCl, Cl || Hg| Hg(s)(+)7.计算298.15 K时下列电极的电极电势:

(1)Pt(s)| Fe(0.100 mol·L),Fe(0.010 mol·L)解: Fe3+ + e-

3+

2+

-2+

--

Hg + AgCl

(Fe/Fe)=(Fe/Fe)+

0.771V0.830V

32θ32

0.05916V

nlg

lg

cr(Fe)cr(Fe

2

3)

0.05916V

0.1000.010

(2)Ag(s)| AgBr(s)| Br(0.100 mol·L)解: AgBr + e-+Br-

--1

(AgBr/Ag)=(AgBr/Ag)+

0.07116V0.130V

θ

0.05916V

lg

lg1

1cr(Br)

0.05916V

0.100

8.浓度均为1.00 mol·L的KI与FeCl3溶液能否共存? 解:2Fe3+ + 2I-

2Fe2+ + I2 E= φ+-φ-

=φ(Fe3+ / Fe2+)- φ2/ I-)

= 0.771V-0.5355V

=0.2355V

E >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故KI与FeCl3溶液不能共存。9.求298.15 K时反应Pb + 2Ag+ 解:

lgK

θ

+

Pb2+ + 2Ag的标准平衡常数。

θ

2+



n[(Ag/Ag)(Pb/Pb)]

0.05916V0.05916V

2(0.7996V0.1262V)

31.30

K1.995×1031

10.用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插入pHs = 3.57的标准缓冲溶液中,组成电池,在298.15 K时测得其电动势Es = 0.0954 V。再将溶液换成未知pHx值的溶液组成电池,298.15 K时测得其电动势Ex = 0.340 V,求待测溶液的pH。

解:

11.若Pt | H2(100 kPa),胃液 || KCl(0.1 mol·L),Hg2Cl2| Hg的电动势等于0.420 V,而Pt | H2(100

kPa)H+(1.0 mol·L-1)|| KCl(0.1 mol·L-1),Hg2Cl2 | Hg的电动势等于0.334 V,求胃液的pH。解:对于电池:

Pt | H2(100 kPa)H(1.0 mol·L)|| KCl(0.1 mol·L),Hg2Cl2 | Hg E1 =φ+-φSHE =φ+ =-0.334(V)对于电池:

Pt | H2(100 kPa),胃液 || KCl(0.1 mol·L-1),Hg2Cl2| Hg E2 =φ+-φφ

待测

待测

pHx = pHs+

=3.57+=7.70

Ex-Es0.05916

0.340V-0.0954V

0.05916V

+-1-1

=0.334-φ

待测

=0.420(V)

= -0.086(V)

根据能斯特方程

待测=(H/H2)+

θ+

0.05916V

lg

cr(H)100/100

2+

0.05916VpH0.086V

篇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一、“对立统一”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发生了氧化反应, 必同时发生还原反应;有氧化剂, 必同时有还原剂;有氧化物, 必同时有还原产物;有得电子物质, 必同时有失电子物质的。

应用:可用于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

二、“高氧、低还、中兼”的规律

对于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而言, 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 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例如:

S元素合价:-2, 0, +4, +6

代表物:H2S, S, SO2, H2SO4 (浓)

S元素的性质:只有既有氧化性只有

还原性又有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但不意味着有强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也不意味着有强还原性,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 而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物质含有多种元素, 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是否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三、“归中歧化”规律

若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 则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中间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但不能交叉。如KCl O3+6HCl (浓) =KCl+3H2O+3Cl2↑, 应是KCl O3中+5价氯降到0价, HCl中-1价氯升到0价, 而不是KCl O3中+5价氯降到-1价。若氧化还原发生在同种元素的同种价态上, 则遵循“中间价→高价+低价”的规律。如Cl2+2Na OH=Na Cl+Na Cl O+H2O, Cl中0价氯一部分降低到-1价, 一部分升高到+1价。

应用: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或比较同种元素在不同反应中价态的高低。

四、“邻位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 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之间若发生反应, 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与浓硫酸反应时, H2S一般被氧化成单质硫, 而不被氧化成SO2, 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SO2而不被还原为单质硫。

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测变化产物。

五、“两强两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自发弱氧化产物+弱还原产物”, 即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 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应用:在适当的条件下, 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 也可用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1) 判断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六、“强易弱难, 先强后弱”规律

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 氧化性强的物质先被还原, 并按“强先弱后”的顺序依次发生反应。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相遇时, 还原剂也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与氧化剂反应。如将锌粉加入到含Cu2+, Fe3+溶液中, Fe3+先反应。

应用:判定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七、“单强离弱、单弱离强”规律

1.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反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从左到右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反之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F2, O2, Cl2, Br2, I2, S;从左到右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 OH-, Cl-, Br-, I-, S2-, 从左到右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利用此规律可比较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八、“条件影响”规律

浓度、酸度、温度对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及还原剂的还原能力都有影响。一般增大浓度, 其氧化性 (或还原性) 随之增强, 减小浓度, 随之减弱。而随溶液p H值的变化, 溶液中微粒氧化性 (或还原性) 常随之增强或减弱。

应用:判断外界条件改变时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九、“质、电守恒”规律

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 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1) 求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

(2) 求氧化还原反应中生成物的存在形式 (或所含元素价态) ;

篇4: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规律

(1)守恒定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守恒定律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依据。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转变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转变为氧化产物。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化合价升高总价数应等于化合价降低总价数。

(2)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对于任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如:

CuO+H2△Cu+H2O

氧化性:CuO >H2O,

还原性: H2>Cu;又如:

2Fe3++2I-2Fe2++ I2

氧化性: Fe3+>I2。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3)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会偏向于某种性质,或氧化性稍强或还原性较强,如Fe2+偏向于还原性强,Cl2重点体现氧化性。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但无法分析其强弱。

(4)转化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是接近但不交叉,最多只能达到同种价态,也称为归中规律(如图2所示)。

转化律可以让学生认清反应的具体情况,使得复杂的反应变得简单。如

KClO3+6HClKCl+3Cl2↑+3H2O

该反应中产物KCl来源于HCl而不是KClO3。

(5)优先定律(先后规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往往是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如溴化亚铁和氯气反应有三种情况对应三个反应:

①氯气过量:

2FeBr2+3Cl22FeCl3+2Br2

②氯气不足:

6FeBr2+3Cl22FeCl3+4FeBr3

③氯气与溴化亚铁等物质的量:

6FeBr2+6Cl24FeCl3+2FeBr3+3Br2

要准确快速地理解上述三个反应,就必须要了解还原性:即Fe2+>Br-,氯气要先和溶液中Fe2+反应,当Fe2+反应完全后,氯气再和溶液中Br-发生反应。

(6)“逆反”规律:氧化剂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越弱,还原剂越强,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越弱。如: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H>Cu>Ag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K+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S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F-

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解答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例1(2016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已知Br2+2Fe2+2Fe3++2Br-

当向含1 mol 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溶液中有一半的Br-被氧化时,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改变

B.反应后溶液中c(Cl-)=c(Br-)

C.参加反应的Cl2为1 mol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

4Cl-

解析由题目所给方程式可知,还原性Fe2+>Br-,故向含1 mol 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时,首先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

当Fe2+反应完全时,发生反应

2Br-+Cl22Cl-+Br2

Fe2+为浅绿色,Fe3+为黄色,故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改变,A项正确;由两个离子方程式可知,当溶液中有一半的Br-被氧化时,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液中n(

Cl-)=2mol,

n(Br-)=1mol,c(Cl-)=2c(Br-),B项错误,C项正确;FeBr2溶液中Fe2+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有一半的Br-被氧化时,反应的Fe2+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2Fe2++2 Br-+2Cl22Fe3++Br2+4Cl-

D项正确。答案:B

本题利用上述规律中的先后规律和电子守恒规律:当一种氧化性粒子氧化两种具有还原性的粒子时,还原性强的优先反应,当还原性强的粒子消耗尽时,另一种还原性粒子参加反应,随加入的氧化剂的量的不同,根据电子守恒,可以写出无数个总的离子方程式。

例2(1)(2016上海松江模拟改编)写出向KBrO3和KBr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的离子方程式;

(2)(2016山东潍坊模拟节选)写出向FeCl2溶液加入双氧水的离子方程式。

(3)(2016云南昆明一中第二次双基测试)高铁酸盐(如Na2FeO4)是新一代水处理剂。其制备方法有: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和高温过氧化物法(干法)等。湿法是在碱性溶液中用次氯酸盐氧化三价铁盐,写出该法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BrO3+Br-+6H+Br2+3H2O

(2)2Fe2++H2O2+2H+2Fe3++2H2O

(3)10OH-+3ClO-+2Fe3+

3Cl-+2FeO2- 4+5H2O

解析(1)本题利用归中规律。根据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可知,KBrO3和KBr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溴元素的归中反应,应生成Br2。

(2)已知H2O2具有较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成Fe3+,本身被还原为H2O。

(3)次氯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l-,根据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首先根据反应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出生成物的离子,如MnO-4的还原产物一般为Mn2+,ClO-的还原产物为Cl-,而SO2-3的氧化产物一般为SO2-4等;然后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最后利用观察法配平离子方程式。

配平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补项,补项原则见表1。

(收稿日期:2016-10-15)

篇5: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习题

一、选择题

1、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试

剂是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2、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2Al+2NaOH+2H2O=2NaAlO2+3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Na+2H2O=2NaOH+H2↑

D.2F2+2H2O=4HF+O2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11.2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aOH + HCl == NaCl + H2O

B、H2 + CuO Cu + H2O

C、Fe2O3 +3CO2CO2

5、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A.

2F

2+

2H2O===4HF

+Fe + 3CO2

D、2CO + O2 O2

B.2Na+2H2O===2NaOH+H2↑ C.2H2O2H2↑+O2↑

D.Na2O+H2O===2NaOH

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1)2KClO32KCl+3O2↑

(2)2Na2O2+2H2O===4NaOH+O2↑(3)2HgO(4)2KMnO42Hg+O2↑

K2MnO4+MnO2+O2↑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2∶1∶4

B.1∶1∶1∶1 C.2∶1∶2∶2

D.1∶2∶1∶1

7、在下列转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H2S

B.CuSO4→Cu C.KClO3→O2

D.C→CO2

8、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D.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10、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 KH A.失去1 mol电子

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 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凡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含氧酸能发生氧化反应,无氧酸则不能

D.反应中某元素的原子变为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一定是还原剂

二、填空题

三、13、四、五、六、(1)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Al+2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14、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1)人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化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

(2)罐头厂在装食物罐头时,通常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抗氧化剂,此类食物抗氧化剂,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此类食物添加剂应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铁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在人体中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的,而 Fe2+更容易被吸收。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 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

15、近年来,我国储氢碳管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碳纳米管,长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__K2Cr2O7+__H2SO4(稀)→ ___CO2+__K2SO4+ Cr2(SO4)3+ __ ___(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此反应的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3)硫酸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酸性

B.氧化性

C

水性

D.脱水性

(4)上述反应若产生11克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___________

16、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KMnO4酸性溶液、MnO2。该同学取4 g 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100 mL溶液X和448 mL O2(已折算为标准状况)。该同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

⑴试设计实验证明溶液X中含过氧化氢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中确实存在H2O2。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⑶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⑷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MnO4-+ __________H2O2 + __________H+ —

__________Mn2+ + __________O2↑ + __________。

取100 mL 溶液X,使其与过量酸性KMnO4溶液反应,最终生成224 mL O2(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此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17、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 A.Na2O2 +2HCl= 2NaCl+H2O2

B.Ag2O+ H2O2=2Ag+O2+ H2O C.

H2O2=2 H2O+O2

D.3 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18、氧化亚铜(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Cu2+。测定一种含氧化亚铜的矿石中氧化亚铜含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后锰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u2O与Fe2(SO4)

3、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与上述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若在某次测定中称取5.0g矿样,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消耗0.1mol・L-1KMnO4溶液的体积为100mL,则矿样中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9、加热0.04molKMnO4固体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单质气体,此时KMnO4的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HCl并加热,充分反应后(例如:4HCl+MnO2MnCl2+Cl2↑+2H2O,设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成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又收集到bmol单质气体。(1)a+b=___________(用x表示)。

(2)当x=_________时,(a+b)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_________。

(3)当a+b=0.09时,0.04molKMnO4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7、D

8、A

9、D

10、A

11、A

12、D

二、填空题

13、.①Al 失去 ②

14、(1)C6H12O6(2)还原性(3)还原作用

15、(1)3C+2K2Cr2O7+8H2SO4(稀)=3CO2+2K2SO4+ 2Cr2(SO4)3+8 H2O

(2)氧化剂K2Cr2O7, 还原剂C

(3)A

(4)转移电子的数目NA 或6.02×1023

16、⑴取少量溶液X加入少量MnO2(或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有无色气体放出,(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X中含过氧化氢(2分,取样和结论1分,操作和现象1分)

⑵溶液先变红后褪色(2分)

⑶2Fe2+ + 4OH-+ H2O2=2Fe(OH)3↓(2分)

⑷2,5,6,2,5,8H2O(2分,系数1分,H2O1分)97.5 %(2分)

17、(1)D

(2)C

18、(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2)KMnO4>Fe2(SO4)3>Cu2O(3)72%

篇6: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颜色有何变化?

(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因为苹果中的Fe2+被空气氧化成Fe3+)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

(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因为茶中酚类物质被氧化而发生褐变。)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煤气燃烧、电池放电、有氧运动、金属的冶炼、栏杆的锈蚀等等都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占生活生产的所有反应的60%,那究竟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一)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一】回忆初中知识,请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指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活动一)学生的第一认知 : 角度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对于氢气而言,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于氧化铜而言,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这两者又集中在同一个方程式中,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教师:因此,从表观上我们可以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有氧得失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认识——化合价升降

[探究二] :以下反应中的反应物除了有得失氧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活动二)学生:在课本35页《思考与交流》三个方程式分别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投影:

第1页

教师:强调标化合价与写离子符号电荷的不同。分析每一个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如第一个方程式,氢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化到+1价,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由+2价变化到0价,化合价降低。这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的第二认知:角度2: 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从特征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2: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投影:

教师:从得失氧到化合价升降是对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概念的推广,初中我们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从表关上去认识,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学会从表象到特征到本质层层深化认知的深度。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过这个反应,H2得到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而实际上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升高;CuO失去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实际上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存在这样一个关系: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参与? 学生:不是,只要有化合价的升降。

教师:方程式1和2都没有氧的得失,但有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方程式3没有化合价的升降,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化合价的升降。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电子的转移

[探究三]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活动三)

(氯化钠形成微观动画)

(氯化氢形成微观动画)

学生的第三条认知线: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偏移)

(四)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探究四】:请同学通过以下题的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活动四)

第2页

投影: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篇7: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组

杨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 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四、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初中学习过哪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请各举一例。

2、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什么反应类型?请举几个实例。

3、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得到氧的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揭示目标,掌握重点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3、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三)问题反馈,学生讨论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1、2CuO+C=2Cu+CO2以上反应在得氧失氧的同时,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变化?找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 2、2Na+Cl2=2NaCl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2H2+Cl2=2HCl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找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及画出交叉分类示意图

(四)学生展示,得出结论

(五)教师总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步骤

①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②抓特征——化合价的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六)当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B、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

B、CaCO3 =CaO+CO2↑

C、Na2O+H2O=2NaOH

D、Mg+2HCl=MgCl2+H2↑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七、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步骤

①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②抓特征——化合价的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八、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4、5、6题

九、教学反思

篇8: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对立统一,即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有氧化剂,必同时有还原剂;有得电子物质,必同时有失电子物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同时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

例1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解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为:(A)中Mn由+4→+7,被氧化;(B)中Al反应前后都是+3价,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中As由+4→+3,被还原;(D)中S由+4→+6,被氧化.

答案:(C).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价态的变化,化合价知识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的基石.

二、性质与价态对应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已知水是反应的产物之一.

(1)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

(2)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H2S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解析:分析5种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发现,H2S中的硫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被氧化为S;HNO3中的氮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被还原为NO.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S和HNO3,化学方程式为:3H2S+2HNO3=3S+2NO+4H2O(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也可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理确定H2S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H2S NO (2)3:2

点拨:给出一个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物质,要求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性质的强弱规律

在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例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解析:由反应①,可知还原性:H2SO3>I-;由反应②,可知还原性:I->Fe2+;由反应③,可知还原性:Fe2+>NO,所以还原性:H2SO3>I->Fe2+>NO.

答案:(A)

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还原性的强弱时,有一种可避开判断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的解题方法:用记号把要比较的四种还原性粒子在各反应中标出,因I-、Fe2+、NO在生成物中出现,三者的还原性均不可能最强,则H2SO3的还原性最强,由此可速得答案.

四、反应的方向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按强的还原性物质与强的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弱的氧化性物质(氧化产物)和弱的还原性物质(还原产物)的方向发生.

例4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解析:只有满足”前强后弱”规律的反应才能发生,显然C反应不满足题中各物质的还原性顺序.

答案:(C)

点拨: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满足“前强后弱”规律,也只有满足此规律的反应才能自动发生.电解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套用此规律.

五、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例5某金属的硝酸盐加热分解生成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在加热分解过程中,该金属元素()

(A)化合价升高(B)化合价降低

(C)化合价不变(D)无法确定

解析:N元素化合价降低,一共降低8×(5-4)=8价;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共升高2×2=4价,由于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必然相等,所以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必定升高.

答案:(A)

点拨: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多种守恒关系:质量守恒是一切化学反应都具有的,电子得失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特有的.电子得失守恒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平方程式的基本依据,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基本规律.

六、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介于反应物中该元素的高价态与低价态之间.简单来说,就是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物中该元素呈现中间价态.“价态归中”的形式有如下两种:

(1)典型的“归中”反应,即生成物中有关元素化合价介于反应物中该元素的高、低价态之间,如在H2S+H2SO4(浓)=S↓+SO2+2H2O的反应中,生成物S(0价)及SO2(+4价)中的硫元素化合价介于H2S与H2SO4中硫元素的-2价与+6价之间.

(2)“归一”反应,即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反应物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完全一致.如在NO2+NO+2NaOH=2NaNO2+H2O的反应中,NO2(+4价)与NO(+2价)中的氮元素完全“归一”为+3价.这是归中原理中的特例.当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物中的该元素化合价为0时,该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因为只有非金属元素才可能具有负价态.

例6氮氧化物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中都含有有氮氧化物.

已知:①NO+NO2+2NaOH=2NaNO2+H2O;②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在反应①中,氧化产物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在反应②中,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是______.

(2)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______.

(a)x≤1.5 (b)x=1.2 (c)x≥1.5

解析:前一个反应是归中反应,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都是NaNO2;后一个反应是歧化反应,还原剂和氧化剂都是NO2.在反应①中,当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②中,只要NaOH溶液足量,NO2总能被完全吸收.当NO2和NO以等物质的量混合时,NOx中x=1.5.要使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必须是NO2的物质的量大于NO的物质的量,即x≥1.5.

答案:(1)NaNO2,NaNO2;NO2,NO2 (2)c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之下一篇:萤火虫和月亮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