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与还原

2024-05-11

备份与还原(精选十篇)

备份与还原 篇1

关键词:数据库,备份,还原

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促进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PC机上应用的数据库系统经历了从dbase、Foxbase、Foxpro、 (DOS时代) Access, 到Microsoft SQL Server、Sybase、Oracle (Windows时代) , 数据库的规模和能够实现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是运行在以Microsoft Windows NT为内核的操作系统上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一个基于多线程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这一显著特点与其他的多进程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不同, 多线程数据库系统与多进程数据库系统相比较而言, 其最大的差异在于:操作系统在装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时, 仅只是启动一个进程, 对每个用户而言, 能够拥有各自的线程。这种结构的优点是, 其需要的资源比多进程数据库系统要少许多。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在实现技术上具备的优点使得它应用于许多情况各异的场合;然而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中产生各种故障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却一直始终存在, 这就要求应用者能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备份/还原份数据库中的数据, 以保证存储在数据库系统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数据库备份的概念及类型

数据库备份就是数据的副本, 是一种冗余结构,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以外的某个地方 (通常为磁带或磁盘) 。备份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个:第一个原因是可能的硬件故障;第二个原因是自然灾害;其他的如人为破坏等。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的备份都是联机备份, 在备份同时还可以继续提供服务。在开始备份之前应该先创建备份设备, 备份设备可以是磁带或者磁盘。创建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SSMS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的管理工具) 在图形界面创建, 通过“对象资源管理器”中的备份设备, 选择“新建备份设备”即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如下T-SQL语句创建:Sp_addumpdevice‘devicetype’, ‘logical_name’, ‘physical_name’。其中, Devicetype:备份设备类型, 可以是:

以下为一段创建备份设备的代码:

创建好备份设备以后, 就要选择备份类型了, 备份类型有如下几种:

1) 完整备份。顾名思义, 完整备份就是备份整个数据库。这是任何其他备份类型都要求完成的第一种备份类型, 因为备份都依赖于完整备份。例如, 想对选定的数据库进行完整备份, 直接在数据库上右键选择“任务”—“备份”, 按照向导完成即可。

2)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记录自从做完上一个完整备份以来数据库中已发生的所有变化。因此, 如果在星期一执行了完整备份, 并在星期二执行了差异备份, 那么该差异备份将记录自星期一的完整备份以来已发生的所有修改。星期三的另一个差异备份将记录自星期一的完整备份以来已发生的所有修改。备份操作与完整备份几乎一样, 只是选择备份类型不一样。

3) 事务日志备份。事务日志备份依赖完整备份, 只记录事务日志的适当部分, 明确地说, 自从上一个事务日志备份以来发生了变化的部分。

2、数据库还原的实现技术

在探讨完数据库备份的问题后, 接下来继续探讨数据库还原的有关问题:数据还原机制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涉及, 一是如何建立冗余数据;其二是如何利用所建立的冗余数据进行数据库还原。

建立冗余数据最常用的技术分别是数据转储及登录日志文件。在特定的数据库系统中, 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联合使用的。

数据库还原中采用的基本技术是数据转储。数据转储也就是数据库管理员以一定的时间频率把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特定的存储介质上保存起来的过程。这些备用的数据称为后备副本。

当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 可以利用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将数据库还原到故障前某个特定的一致性状态。对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而言, 不同故障的还原策略和方法是不同的, 特做如下简述:

1) 事务故障还原

事务故障是指事务在运行至正常终止点前被提前终止, 这时还原子系统应该利用日志文件撤销此事务已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事务故障还原是数据库系统自动完成的, 其对用户是透明的。可采取的步骤是:

(1) 从最后向前扫描反向日志文件, 查找对应事务的更新操作。

(2) 对对应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也就是把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到数据库。在这种情形下, 如果记录中是插入操作, 则做删除操作;若记录中是删除操作, 则做插入操作;若是修改操作, 则用修改前值代替修改后值。

(3) 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查找对应事务的更新操作, 做相同处理。

(4) 继续一直处理, 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 完成事务故障还原。

2) 系统故障还原

系统故障造成数据库不一致状态的原因分别是:一, 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已写入数据库;二, 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库。因此, 系统故障的还原操作就是撤销故障发生时未完成的事务, 重新执行已完成的事务。系统故障还原是系统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的, 用户不需要进行干预。

3) 介质故障还原

当发生介质故障后, 存储介质上的物理数据和日志文件会都被破坏, 其还原方法是重新安装数据库, 然后重新执行已完成的事务。可采取的步骤是:

(1) 装入离故障发生时刻最近的转储副本, 使数据库还原到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对于动态转储的数据库副本, 还必须同时装入转储开始时的日志文件副本, 利用还原系统故障的方法把数据库还原到一致性状态。

(2) 装入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 重新执行已完成的事务。也就是先扫描日志文件, 找出已提交的事务的标识, 将其记入重新执行队列。然后进行正向扫描日志文件, 对重新执行队列中的所有事务进行重新执行处理。

介质故障还原需要数据库管理员重装最近转储的数据库副本和有关的各日志文件副本, 然后执行系统的还原命令, 具体的还原操作是由DBMS自动完成。

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中, 还原模式有三种类型:

1) 简单还原模式

简单还原模式主要用于小型数据库和不经常更改的数据库。

2) 完整还原模式

对于十分重要的生产数据库如:银行、电信系统, 在发生故障时可能要求还原到历史某个时刻。一旦发生故障时, 必须保障数据不丢失数据库还原到发生故障时的状态, 这样, 就必须用完整还原模式。

3) 大容量日志还原模式

大容量日志还原模式只对大容量操作进行最小记录。

在了解了Microsoft SQL Server2005还原模式的类型后, 可以按以下步骤对数据库进行还原操作:

第一步:选择要还原的数据库;

第二步:选择备份文件;

第三步:更改了数据库的位置后, 就可以进行数据库还原了。

3、结语

综上所述, 对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而言, 可以采取的备份/还原策略有许多种;但是当服务器或者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崩溃的情形发生时, 其原先的备份数据通过简单方式还是很难还原的。因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不象现实中有的简单数据库那样可以直接拷贝数据文件来实现数据的还原,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必须采取合适的备份/还原策略, 才能保证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实现安全还原。因此, 只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采取恰当有效的备份/还原措施,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是完全能够得到保障的。

参考文献

[1]李春葆、曾慧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4.

[2]王小科、赵会东, C#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9.

Ghost 数据备份与还原(二) 篇2

由于无法将整个磁盘的镜像文件保存到源磁盘,所以这项操作也必须从另外一块硬盘上的镜像文件中恢复,我们用刚才制作的镜像文件来恢复硬盘:

(1)启动Ghost,在Ghost主界面下选择“Local→Disk→From Image”命令。

(2)选择刚才制作的镜像文件,点击“Open”按钮,输入授权号码。如图1所示。

(3)选择需要恢复的磁盘,这时候镜像文件所在磁盘不可选,点击“OK”按钮。

(4)系统列出镜像文件包含的源盘分区格式和源分区大小,并且一些可识别分区可以调节大小,点击“OK”按钮。

(5)系统询问是否将镜像文件恢复,点击“Yes”按钮,即开始将镜像文件恢复到磁盘。

注意:系统提示克隆成功后最好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是从硬盘启动Ghost,并且退出以后在该分区进行操作就会导致分区文件全部丢失。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2.从镜像文件恢复分区

(1)启动Ghost,在Ghost主界面下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命令,

如图2所示。

(2)选择镜像文件,点击“Open”按钮,按照提示输入授权号码,点击“OK”按钮。

(3)系统显示所选镜像文件包含的分区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OK”按钮。

(4)选择目标分区所在磁盘,点击“OK”按钮。

(5)选择目标分区,这时候容量小于镜像文件源分区文件容量的分区不可选,点击“OK”按钮。

(6)系统询问时,恢复镜像文件源分区,点击“Yes”按钮即可开始从镜像文件恢复分区。

上一页 1 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备份还原 Vista更强大 篇3

进入控制面板,选择“系统和维护”,进入后双击打开“备份和还原中心”窗口,这里提供了备份和还原两大任务。

实例一:备份文件或整个计算机

无论是备份文件或是备份整个计算机,步骤都大致相仿,按照向导的提示进行设置,最后单击“保存设置并开始备份”按钮即可,备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备份时间非常短,也就是在五分钟以内。

其实,“备份计算机”并非是对整个计算机进行备份,它只是对Vista所在的系统磁盘进行备份,当然从数据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建议应该包括全部分区上的所有文件和程序。要求硬盘格式为NTFS文件系统,如果需要将备份保存到外部硬盘,同样该磁盘格式为必须NTFS。

实例二:还原文件或还原计算机

选择“还原文件”,按照提示操作。

选择“还原计算机”,此时会提示重新启动系统,在引导菜单出现之前按下F8键激活高级启动选项。不过建议还是使用Vista安装光盘引导,选择“修复计算机”,在系统恢复选项中选择“Windows Complete PC还原”,整个还原时间需要十分钟左右。

备份与还原 篇4

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环境中,Active Directory(AD)提供组织、管理与控制网络资源的各种功能,这些对象的存储处称为“目录数据库(directory database)”。Active Directory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小至一台计算机、一个小型局域网,大至数个广域网的结合,它是一种事务性数据库,是可提供企业网络所有重要数据的一个集中存放区域,用来存储用户账户、组、打印机、共享文件夹等对象,并使该信息易于管理员和用户查找及使用。通过一次网络登录,管理员可管理整个网络中的目录数据和单位,而且获得授权的网络用户可访问网络上任何地方的资源,基于策略的管理减轻了即使是最复杂的网络的管理。

2 现状分析

在NT中,所有有关用户和企业配置方面的信息都存储在注册表中,因此只需要备份注册表即可。但是在Windows2003中,所有的安全信息都存储在Active Directory中,公司目前的文件服务器、ISA和SCC M2007等一系列工作均需结合AD活动目录进行工作,域服务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预防Active Directory(AD)因为各种可能的原因而损毁造成网络服务停止,或者因为有意或无意破坏造成丢失数据,因此希望能够将AD的资料完整备份,将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3 具体实施

一般把活动目录的备份和恢复分成两种情况:

3.1 整个网络中有且仅有一台域控制器

3.1.1 完整备份

(1)备份

目前网络中仅有一台域控制器,备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需要将备份定期刻成光盘,实行异地保存,以防万一服务器硬盘毁坏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

通常只对域的系统状态进行备份,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对整个c盘进行备份,以防止丢失一些其他的数据。

运行ntbackup启动备份工具,点击“开始-运行”,输入“Ntbackup”,并回车点击“高级模式”,选“备份向导(高级)”,出现一个备份向导:

点“下一步”,选择“只备份系统状态数据”。选择备份的路径和文件名,点击“完成”开始备份。备份完成后。

(2)还原

当服务器出现故障后,可以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使用还原功能提升DC。

在开机时按F8,选择第七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只用于Windows域控制器)”,在Windows的登录窗口,输入安装域控制器时输入的还原密码,点击“开始-运行”,输入“Ntbackup”,并回车。选择“还原向导(高级)”,选择“下一步”,在“文件”上击右键,点击“文件编录”,指定要编录的文件路径,按照系统要求,重新启动计算机。之后,这台成员服务器已经变成域控制器了,并且和以前的一模一样。

3.1.2 导出导入

只需要简单地导出导入ad的用户。(当域备份失效或者系统报错怀疑出错原因是域控制器上的Active Directory时,可以考虑用本方法,仅简单导出用户,其余域控等全部重做)

(1)运行cmd,输入导出命令csvds f output.csv,完成后显示如图1。

(2)安装操作系统和域后,运行cmd,输入导入命令csvds if output.csv j c:

3.2 网络中存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域控制器

无疑,这需要较高的成本,但是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域迁移,即只有一台域控制器,且域控制器需要硬件升级更换设备时。具体方法如下:

先在新购买的计算机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并打上最新的安全补丁。确认这台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连接正常,可以访问域控制器和DNS服务器。将其配置为使用固定IP地址,并指定DNS服务器地址。

运行dcpromo命令将其升级为现有域的额外域控制器bdc,在新机Windows Server 2003上安装DNS服务,确认它已经和原来的DNS服务器上的数据复制同步后,将它的DNS服务器地址指向自己。

将这台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设为全局编录(Glocal Catalog)服务器,按下列步骤操作:

(1)在域控制器上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站点和服务”。

(2)控制台树中双击“站点”-站点的名称-“服务器”-“目标域控制器”。

(3)在详细信息窗格中右键单击“NTDS设置”,然后单击“属性”。

(4)在“常规”选项卡单击以选中“全局编录”复选框。

(5)重新启动域控制器。

将原来的域控制器上的5个FSMO角色转移到这台新装的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上,方法如下:

(1)转移架构主机角色

1)Schmmgmt.dll

单击“开始”,然后单击“运行。在“打开”框中,键入regsvr32 schmmgmt.dll,然后单击“确定”。收到操作成功的消息时,单击“确定”。

2)架构主机角色

“开始”→“运行”→键入mmc→“确定”。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添加/删除管理单元”→“添加”→“Active Directory架构”→“添加”→“关闭”→“确定”。在控制台树中,右击“Active Directory架构”→“更改域控制器”→“指定名称”-键入将成为新角色持有者的域控制器名称→“确定”。在控制台树中,右击“Active Directory架构”→“操作主机”→“更改”→“确定”,以确认要转移该角色→“关。

(2)转移域命名主机角色

“开始→“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域和信任关系”。右击“Active Directory域和信任关系”→“连接到域控制器”→“或者,选择一个可用的域控制器”,将成为新角色持有者的域控制器,然后“确定”。在控制台树中,右击“Active Directory域和信任关系”→“操作主机”→“更改”→“确定”,以确认要转移该角色,然后“关闭”。

(3)转移RID主机角色、PDC模拟器角色和结构主机角色

“开始”-“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右击“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连接到域控制器”-“或者,选择一个可用的域控制器”-将成为新角色持有者的域控制器-“确定”。右击“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所有任务”-“操作主机”-要转移角色(RID、PDC或结构)的相应选项卡-“更改”-“确定”-“关闭”。(注:当最后一步转移结构主机角色时可能会提示“当前域控制器是全局编录服务器,不要将结构主机角色转移到该域控制器上”,由于是在单域环境中,直接确认忽略该提示即可。)

完成以上操作之后,新的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便替代了原来的第一台域控制器的角色,观察一两天时间,确认新的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DNS服务器一切工作正常后,再将原来的域控制器降级。

4 结语

在Windows 2003中,备份与恢复Active Directory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日常对域控制器的目录服务进行可靠的备份操作,保证网络中所有数据的安全,当AD数据库出现故障后可以用最快的方式来恢复,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包括时间上、精神上和金钱上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戴有炜.Windows server 2003 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备份与还原 篇5

一、系统数据备份

Ghost10的主要采用完全系统备份的方式,保证系统恢复后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支持单独备份硬件驱动程序。

小提示:在安装Ghost10之前,需要安装Microsoft .NET Framework1.1运行环境。

1.完全系统备份

在Ghost10的“备份”功能下选择“立即备份”命令,创建一个新的“定义备份”任务,然后设置任务名称、备份时间和目标磁盘等(如图1)。这个功能相当于Ghost就版本的磁盘镜像,但在Ghost10不需设置就可直接把数据备份到局域网计算机或者U盘等设备上。设定完成后,选择“立即备份”命令执行完全系统备份的工作。

小提示:执行系统备份时,要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不受影响,可以在“备份进程”窗口中把“性能”调节到“慢速”状态。

图1 设置备份参数

2.自动定期备份

如果希望Ghost10自动备份系统数据,用户可在“编辑调度”功能中“启用调度”命令,然后自定义自动备份的日志让Ghost10定期做好系统的备份工作(如图2),这个功能相当于Windows XP系统的“系统还原”功能。

小提示:要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在编辑调度时使用“编辑设置”的“高级”设置密码。

图2 定期备份

3.驱动程序备份

制作硬盘镜像时,使用Ghost10的驱动程序备份功能,可以把当前磁盘中包含驱动程序的数据全部复制到新的磁盘上,这个功能相当于Ghost老版本的磁盘分区备份功能,复制时新的磁盘将被格式化,

在“复制硬盘驱动器”备份向导中选择需要复制的磁盘分区,再选择是否检测源中是否有系统错误、目标磁盘上是否有错误等,然后执行复制驱动程序的操作。

小提示:虽然Ghost10增强了自动备份功能,但取消了老版本的硬盘克隆功能,让很多用户感到失望。

二、系统数据还原

1.完全系统恢复

当系统因各种原因完全损坏时,可以使用ghost10的“恢复计算机”功能选择一个恢复点,点击“恢复计算机”按钮执行完全恢复操作。其中选择“快速”方式恢复系统,可以把备份的驱动程序恢复到原驱动器的安装位置。

小提示:Ghost10中的恢复点相当于老版本的镜像文件。

2.恢复指定的文件数据

如果系统中的某个文件夹丢失,看使用Ghost10的“恢复文件”功能,选择一个恢复点,然后选择“浏览内容”按钮浏览该恢复点备份的系统文件,找到想要还原的文件夹或具体文件,点击“恢复文件”按钮(如图3),再指定恢复文件保存的路径执行恢复工作,这样用户就不必恢复整个系统再获得某个文件的恢复了,操作非常简单。

小提示:以往使用Ghost恢复单独的文件还需要借助,例如Ghost Explorer等其它工具来实现,现在Ghost10已经自动集成浏览备份数据文件的功能了。

图3 恢复文件

3.系统崩溃后的恢复

虽然Ghost10没有像Ghost8版本那样提供了在DOS下运行的功能,但它可以由光盘启动,即在进入Windows系统之前运行。这样如果遇到系统崩溃无法进入Windows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Ghost10的恢复功能执行完全系统恢复功能。

如果使磁盘故障引起无法进入Windows系统的问题,使用光盘引导Ghost10后可以用“分析”功能的“对硬盘错误进行检查”命令修复磁盘错误(如图4)。

除此之外,Ghost10在Bios状态下还具有网络连接设置、还原主引导记录等功能修复引起系统崩溃的各种问题。

图4 对硬盘错误进行检查

磁盘备份与虚拟磁带库备份浅析 篇6

直接磁盘备份常见问题

1安全隐患

直接磁盘备份模式下,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设备是以文件系统的方式出现在服务器上的,无论这个服务器是应用服务器还是介质服务器,这个文件系统都可以由任意工具来操作,也可以被任何人访问,即使是无意的“DEL”(删除)操作也可以毁掉所有备份数据,这意味着系统管理员的误操作或者其他人的恶意删除都可以造成的数据丢失,病毒感染等诸多风险导致备份的数据无法恢复等。

2性能瓶颈

首先,文件系统本身就可能是性能瓶颈,尤其在多任务、多进程状态下,文件系统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备份系统的瓶颈。文件系统难以解决磁盘碎片的问题,磁盘碎片会导致文件系统的性能逐渐下降,而且,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磁盘碎片的问题很难以解决。

另外,在一些备份软件的管理策略中,当备份到备份磁盘的数据达到迁移上限时,就会出现备份数据一边写入磁盘一边向磁带库迁移的状态。备份数据往返于各备份主机和SAN之间,使备份速度大幅下降。即使增加备份磁盘容量,备份速度仍然难以明显提升。

3管理复杂、价格昂贵

传统备份软件是以磁带库作为备份目标,若要实现直接备份到磁盘,就需要在备份服务器或介质服务器上为备份磁盘阵列建立一个文件系统,才能够被备份软件识别。而一般的文件系统不能被多服务器共享,

这就是说,如果想象使用传统磁带库一样,通过SAN实现多服务器共同使用一个备份磁盘阵列,就必须要在磁盘阵列上建立多个逻辑设备,然后将每个逻辑设备分配给每台服务器。这就带来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分配每台服务器资源,是否需要额外购买卷管理软件来实现资源分配等问题。

简单的直接磁盘备份,通常不具备容量优化如重复数据删除,压缩等功能。这就需要不断增加磁盘阵列容量来满足备份数据的增长,从而加剧了管理复杂化,使管理成本上升,最终导致直接磁盘备份总成本快速攀升。

4扩展性差

直接磁盘备份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容量的共享和动态扩充方面。每个备份客户端都独立拥有自己的备份容量空间,而且通常是静态的空间设置,如果加以改变就需要重新迁移数据,这就造成了直接磁盘备份系统的扩展很不灵活。

通常,为了能够快速恢复最近备份的数据,备份磁盘要保留相当一段时间的备份数据。而备份数据随业务发展不断增长,使备份磁盘容量总显不足。扩展性上的不足会严重影响整个备份系统的表现。

5功能缺乏

新一代VTL在替代原有磁带库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程数据复制、自动离线归档和容量优化(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等高级功能。这些功能不仅是简单的直接磁盘备份所不具备的,而且还使数据保护的概念得以扩展。从部署VTL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里,客户不仅得到了数据备份的功能,同时也得到了数据级容灾、数据归档和法规遵从,以及备份数据容量优化的收益,是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虚拟带库(VTL)数据保护的优点

新一代的虚拟磁带库备份(D2D2T)的存储管理更加简化,安全性更高,性能瓶颈也得到解决,具备完善的功能,成本却更低。

1安全性、可靠性

首先,从数据的安全性出发,VTL的访问与磁带类似,决定其天生具备免疫能力。用户不能直接访问磁带,被病毒感染的文件也不会感染磁带存储数据,确保让备份的数据更安全可靠。同时,虚拟磁带库采用基于RAID保护的磁盘阵列,提高了可靠性。

2性能和容量可按需扩展

虚拟磁带库采用和物理带库相同的访问模式,不存在文件系统对直接磁盘备份的负面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出磁盘备份的性能优势。

而且,新一代虚拟带库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并行技术可同时支持多台VTL控制器并行工作,并保持高效的吞吐能力。同时,容量和性能可以同步或独立提升,实现超宽范围的容量扩展,为用户提供最灵活和高效的升级选择。

3管理、维护简单,成本更经济

新一代VTL的仿真磁带库工作模式通过备份管理软件即可统一管理。其兼容性和集成性好,无需改变备份策略。在SAN环境下,轻松实现设备共享、易于管理和使用。

作为间接磁盘备份设备,在后期维护上,由于减少了物理磁带库的诸多机械故障,其维护成本也更加低廉。

4扩展自如

VTL的自身管理类似于磁盘阵列的方式,可以轻松地更换、添加磁盘,进行容量的扩展。而且并行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设备的扩展更加灵活。因此,客户可以随着数据的增长来进行容量采购,避免了庞大的预投入资本。

更重要的是,VTL保持了物理磁带库的使用模式,在备份软件的支持下,逻辑上可以实现容量的无缝扩展。

5功能完善,兼容性佳

新一代VTL支持远程数据复制。通过IP网络,能将本地的备份数据远程复制到异地的虚拟磁带库系统中。而且,在两台虚拟磁带库之间的复制作业是在后台由虚拟磁带库完成的。此外,新一代VTL通常还具有重复数据删除、压缩、自动归档等功能。

让我们用一个实际案例再解这两种备份方式的不同:

某电信行业用户的综合营帐系统拥有数十台服务器,包括综合服务、资源管理、结算、计费系统等多套应用系统。每三个月为一个备份周期,每个备份周期产生2.5TB以上数据,每次全备份数据约20TB。由于数据量大,需要较高的备份速度,因此采用磁盘阵列作为一级备份设备,当备份到备份中心磁盘上的数据达到迁移的上限时,由备份管理软件把数据再迁移到磁带库。同时,采用了每天对不同系统做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策略,以避免备份设备产生I/O瓶颈。各系统的备份速度在40MB/s-120MB/s之间。

惠普商务新春送好礼

2010年春,惠普商用笔记本电脑推出四位各具特色的虎将,组成“笔记本小虎队”,以丰富的产品、创新的专业技术和精彩好礼,全面满足你的不同需求。“笔记本小虎队”已经整装待发,快来选择属于自己的虎年新春又一惊喜!

其中,精英虎——HP Eli£eBook 2530p/HP EliteBook6930p沉稳而大气的外观第一眼便能博得众彩,源自航空学设计灵感的DuraCase,前卫的铝镁合金机身与蜂窝式结构,将先锋科技与坚

固耐用完美融合。HP EIiteBook P系列产品的多项专业创新技术能够让您所向披靡。HP ProtectTools文件粉碎机能将硬盘内容永久粉碎,删除级别已达到军方要求;HP SpareKey技术会根据用户设定的三个个人问题的回答确认登陆者身份,帮助顺利开启系统。现在,仅需7999元起即可购买HP EliteBook 2530p:9999元起即可购买HP EliteBook 6930p。

劲锐虎——HP ProBook 5310m,则作为惠普重磅推出的轻薄商务笔记本,用极致的轻薄便携与简约的时尚设计在第一时间加速实现优活品位。仅23.5毫米的厚度和仅1.72千克的起重,纤薄可鉴;精巧的外观下采用英特尔标准电压处理器,DDR3内存高达4GB,超纤薄的机身蕴含主流笔记本电脑的处理性能,为商务工作提供最可靠的选择。

此外,型格虎——HP ProBook 4411s/HP ProBook 4416s/HP ProBook 4311s和实力虎——HP ProBook B系列也都将各自的特色,以满足不同商务用户对移动计算的各种需求。

云计算技术网络虚拟大会

2010年2月1日,日立公司全资子公司、服务导向型存储解决方案的唯一提供商日立数据系统公司启动了最先进的网络虚拟大会,借以推广并加深大众对其云计算战略的认识。日立数据系统表示,此次虚拟大会还结合了最近发布的日立数据系统同类最佳技术方案一全新灵敏云解决方案。

为解决非结构化数据不断增长带来的挑战,日立数据系统网络虚拟大会旨在通过网络平台(http://www.hds.com/cn/qo/virtual-show/)展示目前开放整合式存储技术如何与云计算一同演化。这些技术涵盖各种工作范畴。能够支持多用户应用程序。此外,虚拟大会还展示了Hitachi Content Platform(HCP)的功能,为云基础设施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多用户支持功能,确保企业能够以自身的步调采用云计算服务。

备份与还原 篇7

唐山三友远达纤维有限公司制胶车间采用的是上海福克斯波罗 (FOXBORO) 公司提供的I/A Series 8.5 (FOXBORO Intelligent Automation Series, 以下简称I/A’S系统) 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此系统是以Windows+Unix双平台作为操作系统, 实现了I/A’S系统画面及逻辑的全自动一键式备份与还原, 解决了程序备份困难、还原繁琐的问题, 提高了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 保障了生产。

2 主程序

以下是以唐山三友远达纤维有限公司制胶车间为例, 此程序可以分别运行在工程师站AW8001和AW9001上, 两者互不影响, 轻松实现各套系统的一键式备份与还原。 (由于篇幅有限, 精简了部分功能)

3 数据备份并传送到指定工作站

工作站数据的备份主要包括运行画面、ICC组态数据、配方、杂项等备份内容。备份手法有很多, 例如Windows系统的拷贝与粘贴功能, 但此种方法容易造成文件丢失、拷贝不全等问题。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此程序利用tar指令快速的将备份数据进行打包, 同时将备份数据传送到指定工作站以做冗余备份。

上述程序是两种备份手段, 一种可以实现不停机恢复, 另一种可以在系统升级、移植时使用。

4 数据还原

在实际生产中, 一旦工作站出现故障, 在短时间内, 可以利用此程序进行在线恢复数据, 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上述程序同样有两个功能, 一是快速恢复工程, 二是防止误恢复。

结语

本文介绍的I/A’S系统一键式备份与还原, 不仅使用简单, 而且编写语言通俗易懂,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存在冗长的现象在所难免, 望各位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查方兴.I/A Series系统及应用 (第五版) [M], 2007.

备份与还原 篇8

数据库的备份就是制作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的拷贝, 以便在数据库遭到破坏的时候能够修复数据库。在SQLServer系统中, 备份是动态的, 即在进行备份的时候, 允许用户对数据库继续进行操作。SQL Server提供了满足企业和数据库活动的各种需要的4种备份方法:

(1) 数据库完全备份:数据库的完全备份, 将拷贝所有用户定义的对象、系统表和数据。

(2) 增量备份:一种更小、更快的备份, 增量备份从上次完全数据库备份之后的已经改变的数据库部分和备份, 在执行增量备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活动以及事务日志中任何未提交的事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是用作系统失败时的基线, 只有在执行了完全数据库备份之后, 才能执行增量备份。

(3) 事务日志备份:一种特殊的增量备份, 备份的目标是面向各种事务日志。

(4) 文件/文件组备份:当数据库非常巨大时, 可以执行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备份。

以上的各种备份方法在SQL Server 2000下使用Transac SQL的Backup Database命令来完成, 或直接在SQL Serve2000 Enterprise Manager图形界面下完成。但是以上操作只有数据库的专业用户才能实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通过C#.NET设计一个界面, 让不是数据库专业的软件最终用户来实现对数据库的备份操作。

2 数据库备份的实现

用C#.NET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备份操作,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 在用C#.NET设计的前台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备份之前, 首先要确保前台跟后台的数据库是处于连接状态, 以下是前台连接后台数据库的核心代码:

(2) 在完成数据库的连接之后, 则可在前台实现对数据库的备份操作了, 以下是用C#.NET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备份的核心代码:

3 数据库的还原概念及条件

数据库恢复就是复原一个被破坏、出错或丢失的数据库的过程。在进行数据库恢复时, 系统首先进行一些操作, 以确保数据库安全和迅速地恢复, 同时必须确保数据库备份文件是有效的, 并且在备份文件中包含了所需要的备份内容。数据库恢复是静态的, 恢复时不允许用户继续操作数据库。当使用完全数据库备份恢复时, 系统将自动重建原来的所有数据库文件, 并且把这些文件放在备份时的原始位置, 这种过程是系统自动完成的。因此, 用户在执行数据库恢复工作时, 不需要重新建立数据库结构。然而, 我们在进行数据库还原时必须借助SQL Server 2000系统自带的数据库master数据库才能实现对用户数据库的还原。原因如下:

master数据库记录用户账号、环境配置变量和系统错误信息等, 用于整体控制SQL Server的用户数据库和操作。Master数据库数据文件master.mdf的默认大小为9MB, 当数据文件写满时, 按10%容量递增, 无文件容量限制;事务日志文件master.ldf的默认大小为2MB, 当事务日志文件写满时, 按10%的容量递增, 无文件容量限制。由于master数据库中数据的关键性, 不允许任何用户直接修改master数据库。重要的是, 总要有master数据库的最新备份, 因为它反映SQL Server中每个数据库的内容 (它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

4 用C#.NET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还原

通过C#.NET在前台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还原步骤可以分为两步。

4.1 杀死进程

在进行数据库恢复时, 必须使备份的数据库是静态的, 即数据库还原时不允许用户继续操作数据库, 所以我们首先把使用数据库的所有进程杀死。在实现这功能时, 为了提高程序的效率, 在程序中使用数据库中的光标技术, 现对光标介绍如下:

Transact SQL提供了对数据行集合中的行逐个寻址的能力, 每次一行, 通过光标来进行。因此可以说, 光标是以行的形式集中处理数据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对所有行执行SQL命令的方法。实际上, 光标就是一个指针, 用以识别数据行集合内指定的行。

数据库应用程序访问光标很容易。有了光标, 无须将数据库的数据行都读取到应用程序来处理, 在数据库服务器内部就能通过光标来对数据行集合逐行处理, 从而大大加快对数据行集合的处理速度。

在应用程序中有效使用光标所需的步骤如下:

(1) 申明光标, 语法如下:

(2) 打开光标, 语法如下:

OPEN光标名

注意:光标打开后, SQL Server将按申明光标时的当前状态处理未知变量。如果申明光标时, Select语句中的WHERE语句包括变量, 而变量未赋值 (即变量值为NULL) , 则此时光标结果集为空, 在打开光标时, 即使对变量进行赋值, 仍然返回空结果集。

(3) 存取光标, 在本实例对数据库还原时, 要存取光标结果集中的所有行, 则采用下述循环语法:

4.2 对数据库进行还原

在杀死所有的进程之后, 确保了要还原的数据库是静态, 则我们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还原了, 下面是实现对数据库还原的核心代码:

参考文献

[1]Julia Case Bradiey、Anita C.Millspaugh.C#.NET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SQL Server2000基础与提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Kyle Dunn.C#应用程序开发全程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张跃廷, 韩阳, 张宏宇.C#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5]张学志.C#+SQL Server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备份与还原 篇9

使用VB编写一个管理系统, 使用了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 其中数据备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程序调用SQL语句备份数据库, 只能备份在数据库服务器上, 似乎价值不大, 一旦系统崩溃, 可能导致所有数据丢失。于是有人利用网络共享, 将客户机共享目录映射为本地磁盘, 也实现了将备份文件写到客户机, 但如果客户机网络共享组件没有安装, 将不能实现。本文就是针对上面所述, 使用VB编写一个C/S程序, 实现SQL Server的远程备份和还原。

2. SQL Server数据库远程备份/还原的设计

当客户端程序请求数据库备份时, 服务器端的程序将数据库本地备份, 然后使用Winsock控件的网络传输功能, 将备份文件传送到客户端;当客户端程序需要数据库还原时, 先通知服务器端的程序, 接受还原文件, 接受完毕后服务器端程序本地还原数据库。

对于网络传送数据的Winsock控件, 首先必须知道它的缓冲区只有8KB, 即每次传送的数据量最多不能超过8KB;其次是协议的选择有T C P或U D P, 本人多次实践, 发现TCP协议传送文件速度很慢, 正如MSDN所说:TCP协议将维护连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不过, 这种连接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因而是比较“昂贵”的。所以服务器端程序, 本程序使用一个TCP协议的Winsock控件数组启动服务、监听客户机请求, 程序代码中名称为C m d S e r v e r, 使用两个U D P协议的Winsock控件传送文件, 名称为NextBlock的负责传送进度控制指令, 名称为File Transfer的负责文件传送;客户端程序连接服务器监听端口的Winsock控件名称是CmdClient, 其他两个同服务器端。为保证传送有序正常, 在同一时候仅允许一个客户端操作, 另外还自定义了几个指令 (下表中括号内的英文字母) , 用于传送参数和命令控制。指令对话详见表1、2、3。

2.1 当数据库正被其他用户备份/还原时, 见表1。

2.2 请求数据库备份时, 见表2。

2.3 请求数据库还原时, 见表3。

本地备份/还原数据库利用ADO对象传送SQL命令实现, 要注意在还原时, 须杀掉数据库的所有连接, 否则数据库正在使用, 无法完成还原操作;此外, 还原系统数据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代码实现中屏蔽了对系统数据库的操作。

3. 部分关键代码

3.1 服务器端

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标签控件 (Label1) , 一个通用对话框控件 (Cm Dlg) 和三个Winsock控件 (Cmd Server、Next Block和FileTransfer) , 其中CmdServer控件的index属性设置为0, 用于创建控件数组, 添加引用“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2.5 Library”。

由于代码较多, 仅列出CmdServer的关键代码, 用于读者参考, 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mdServer_DataArrival (Index As Integer,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 As String'接受的字符串

Dim CmdStr As String'字符串中包含的指令

3.2 客户端

建立如图所示窗体, 并添加对应的标签控件, 三个文本框 (Text Server、TextUID和TextPWD) , 其中TextPWD的PasswordChar属性设置为“*”, 一个组合框控件 (ComboxDB) , 其Style属性设置为2, 一个通用对话框控件 (CmDlg) 和三个Winsock控件 (Cmd Client、Next Block和File Transfer) , 四个按钮控件 (Cmd Connect、Cmd Backup、CmdRestore和CmdExit) , 按钮Caption属性如图。添加引用“Microsoft ActiveXData Objects 2.5 Library”

关键代码可参考服务器端实现, 此处不再赘述 (源代码可联系作者索取) 。

4. 结束语

以上程序在WIN2K/WINX P+SQL Server 2000下调试成功。对于局域网内的C/S管理系统, 使用UDP协议传送文件, 在实际测试中还是很可靠的, 为了稳定性更好, 可适当减小传送块BLOCKSIZE的大小。

参考文献

备份与还原 篇10

一、启动ghost做系统备份

为系统做镜像备份, 具体操作:在dos下启动ghost。分别选Local ->Partition-> To Image, 出现选择从哪个硬盘备份的界面, 如果你的电脑只有一块硬盘, 就直接按ok按钮。点击后选择要备份的分区, 我们这里是要备份C盘, 取名为c1001, 点击Save按钮, 选压缩High, 点击yes按钮就开始备份了。在备份完成后, 再退出ghsot。

二、恢复系统

当电脑有毛病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备份的镜像备份文件恢复系统, 操作如下:启动ghost。选Local ->Partition->From Image, 出现从哪个镜像文件恢复的选择界面, 点击盘符右边的下拉箭头, 选择E盘, 选中c1001这个文件, 默认是选中了第一分区, c盘, 点击ok, 再选Drive1, 点击ok。我们要恢复到c盘, 点击ok按钮, 就开始了系统恢复。

然而, 我们在利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还原时经常会遇到些麻烦, 这不笔者以前电脑出了点小毛病, 在用GHOST进行系统还原时却导致了硬盘盘符错乱和找不到硬盘分区的故障。

故障现象:笔者的电脑配置比较老, 因此安装的是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双操作系统, 在98系统使用了约半年的时间后, 系统的部分功能突然间不能正常使用了, 于是便决定用GHOST进行系统还原。其中在系统分区C盘中安装了win 98系统, 在D分区中安装了win 2000系统, E与F分区保存了大量的重要数据。由于98系统出现了问题, 于是笔者进入win98后运行GHOST进行系统还原, 当还原一半时系统出现了蓝屏并死机, 重新启动机器后系统出现了不能正确引导的问题。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由于硬盘的E、F分区上存有大量的重要数据, 因此在故障故障时硬盘的E、F分区是决对不能破坏的。根据以上故障现象, 可以看到问题主要出现在硬盘的身上, 于是笔者开机后进入BIOS发现能够正常的检测到硬盘及其容量。于是笔者用一张启动光盘引导系统进入DOS后, 可以看到C盘,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读取其中的数据。于是用“FORMAT C:/s”将C盘进行了格式化, 但开机后还是不能够正常启动!

于是笔者便想到了利用Fdisk检查一下硬盘的分区情况, 却发现只有一个分区, 而且还是扩展分区, D、E、F分区都莫名的消失了。为了保护E、F分区上的数据安全, 笔者放弃了用Fdisk重建分区的念头。

由于电脑是经常用来上网的, 于是笔者开始怀疑硬盘感染了病毒。于是用杀毒软件在DOS下对硬盘进行了全面杀毒与检测, 最终检测的结果是硬盘的分区表有问题, 于是赶紧修复。修复成功后再用Fdisk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结果顺利找到了C与D两个分区, E、F分区还是没有检测到, 不过惊喜的是能够正确的显示出了C与D两个分区的容量和硬盘的总容量。

不过E与F两个分区还没有找到令笔者十分的担心, 硬盘上的所有重要数据都在这两个分区上, 万一分区破坏了数据可就全丢失了。现在已是无计可识了, 即然已经找到了系统C分区, 不妨先安装操作系统再说, 也是笔者将win98的安装盘放入光驱中, 打算将win98系统安装到C分区。

安装过程还是相当顺利的, 通过光驱启动后顺利进入了win98的安装界面, 先是检查分区C盘, 一切正常, 但在检查D盘时出现了问题, 无论如何也没法完成正常的检测。不得已的情况下, 笔者又动用了FORMAT命令, 将D盘重新进行了格式化。再安装win2000试试看。安装的过程比较顺利, 并且在安装时系统正常检查到了C、D、E与F四个分区。安装完成后, 系统顺利启动进入了win2000操作系统下, 于是笔者急忙打开我的电脑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结果还是无法检测到E与F盘。

于是笔者退出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Fdisk查看硬盘的分区, 与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相同, 依然只有C与D盘!这时笔者突然想到了硬盘管理工具“Partition Magic”。利用“Partition Magic”检查硬盘, 在检查D盘时提示有很多的坏簇, 但进行了一一的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打开我的电脑, 奇迹出现了, C、D、E、F四个分区安安静静的躺在我的电脑中, 检查E与F盘的数据, 也是完好无损, 至此, 由GHOST系统还原引起的故障得以彻底的修复。

参考文献

[1]田元, 王斌, 万雷.系统安装重装与数据恢复拯救,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心理指导的主要途径下一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