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还原糖

2024-05-26

食品还原糖(精选十篇)

食品还原糖 篇1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

1前言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等文件精神, 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率、效果和教学质量, 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迫在眉睫。

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支持, 构建友好的教学平台, 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再现企业岗位工作过程, 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的成熟经验, 并且结合了高科技手段, 因此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本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 对高职食品类专业的《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实践, 介绍信息技术再现岗位工作场景,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应用。对高职专业教学中节约投入, 避免浪费,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合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年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高职教材《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 该教材是院“国家100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改革成果之一。“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是该教材中学习情境八的第1 个工作任务。该工作任务的试剂种类繁多、实验标准规范、实验条件严格、操作过程复杂。传统教学中, 难于再现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真实工作过程, 学生也更难以通过一次实验达到教学目的而得到正确的检验分析结果, 因此教学内容抽象, 还原糖测定的反复实验次数较多, 浪费严重, 给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 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验操作过程等加以整合, 依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flash动画与教学视频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过程, 通过虚拟场景的教学设计, 呈现实际工作岗位中食品还原糖测定的过程, 对突出教学重点, 化解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掌握, 减少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和实验教学的抽象性, 节约耗材, 顺利完成测定项目, 内化和熟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有一定的适宜性和针对性。

3设计理念与构思

“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在高职一年级第2 学期开设, 在此之前, 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碳水化合物的一般知识,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 专业学习过程中反映出学生们对实验兴趣较为浓厚, 喜欢动手操作, 也培养了对未来工作的向往。但是, 学习兴趣不高、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弱、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缺乏等, 是高职院校普招学生的共同特点。而且他们的化学基础薄弱, 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较弱,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对专业和未来岗位工作了解不够。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力求构建一个集岗位技能熟化功能、知识验证功能、学习效果评测功能、实时互动交流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依次来启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体验, 引导学生实践, 实现做中教与做中学的有机结合。

在此环境下, 通过运用直观演示、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通过丰富实用的数字化网络资源、真实直观的教学视频、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证、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与多元立体评价体系的应用, 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评价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该教学设计将做中教与做中学有机结合, 通过教师引领和指导教会学生实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 手脑并用掌握实验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发展水平, 岗位技能成长规律与知识技能内化规律, 综合素养形成与职业标准的要求,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3 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能力目标

4.1.1 理解还原糖的概念、测定意义及测定方法;

4.1.2 能正确配制和标定斐林试剂;

4.1.3 熟悉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和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4.1.4 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

4.2.1 学生经历实验准备、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 从中学会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4.2.2 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

4.3 情感与态度目标

4.3.1 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4.3.2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3.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5.1 教学重点

5.1.1 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基本原理 (教师讲解, 辅之于flash动画演示) 。

5.1.2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观看企业测定还原糖录像视频, 操作练习) 。

5.1.3 掌握斐林试剂的标定方法 (观看视频, 合作试验) 。

5.2 教学难点

5.2.1 掌握滴定终点的确定 (flash动画演示及教师操作演示) ;

5.2.2 理解并掌握还原糖溶液浓度、滴定速度、加热时间及热源稳定程度等对测定精密度的影响 (展示企业规范, 操作验证) ;

5.2.3 滴定技能的掌握, 注意平行测定时溶液消耗体积应不超过0.1m L (合作试验, 强化技能) 。

6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形成规律, 以还原糖测定为主线, 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 将4 学时的教学活动依次设计为创设情境10min, 确定任务15min, 实施任务150min, 考核评价15min, 知识拓展10min 5 个环节。

6.1 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理解食品中还原糖的检测意义, 结合现代年轻人爱上网、对新闻事件比较敏感的特点, 以2 则网上公布的因糖果中还原糖项目在抽查中不合格造成的影响为背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课程情境:小陈是某脱水蔬菜厂的食品检验员, 主要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其中, 还原糖含量是脱水胡萝卜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出厂的必检项目之一。小陈的工作就是根据国家关于还原糖的检验标准测定脱水胡萝卜粒中还原糖的含量, 并将检验结果与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最后出具检验报告。同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什么是还原糖;结合你身边的例子说说测定还原糖的意义。

由情境和问题入手, 导入新课内容。

6.2 确定任务

通过情境分析, 确定本节课的工作任务是在学校的食品检验实训室进行“脱水胡萝卜粒中还原糖的测定”, 同时给学生分发工作 (学习) 任务单和资讯单,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脱水胡萝卜粒中还原糖的测定”工作任务由样品处理、斐林试剂的标定、样品预测、样品测定4个子任务组成, 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上网查询, 认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工作 (学习) 任务。

6.3 实施任务

在资讯引导、个人学习的基础上, 由每位学生做出本次工作任务的计划, 并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后, 以实施单的形式制定出小组最佳实施方案, 由此进入到任务的实施阶段。

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新信息时, 人所获取的信息中记忆的25%通过视觉完成, 听觉占到15%, 但是, 如果我们将听觉与视觉结合, 那么能够记忆的内容可以达到65%, 因此, 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工作任务的流程和技能要求, 将一则还原糖测定的实验动画呈现给学生, 营造生动形象的实验场景, 增加直观感受。实验动画主要由4 个部分构成,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提示完成实验模拟操作,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实验的盲目性, 为学生实施后续检测做好铺垫。

同时, 由教师提出自学引导题:

在样品处理时, 能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 为什么;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的贮存方法怎样, 为什么;

滴定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是什么, 请解释说明;

说说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都有哪些;

然后让每位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后续的检测训练。

在子任务1 样品处理实验前, 给学生展示一组样品处理照片, 告知学生样品处理步骤, 将一段来自企业检验人员进行脱水高丽菜样品处理的流程录像视频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对样品处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由各小组学生动手合作处理样品练习。

子任务2 斐林试剂的标定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原理, 让学生熟悉实验试剂的种类与发生的化学反应, 向学生呈现具体操作的教学视频和企业岗位检测视频, 讲解其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子任务3 和子任务4 是本教学单元的难点。为了化解难点, 学生在实验前,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在检测过程中的一段教学视频, 并讲解检测中的关键点和与上一子任务的区别,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操作要点和规范, 然后各小组合作检测练习, 顺利完成实验, 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还原糖测定规范内化, 进而形成学生还原糖测定的专业行动, 在合作实验中完成了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和关键技术技能的掌握。

实验结束后, 再次带领学生回顾提出的问题, 在总结实验过程的基础上, 提醒学生深入思考, 给出满意的答案。

教师以flash动画案例的形式, 归纳总结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 让学生讨论、判断、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 以此加深对操作规范的掌握, 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

6.4 考核评价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练习与考试系统, 对学生还原糖测定实验情况进行测试。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形成本教学单元的操作的技术技能及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的综合评价。此外, 本人利用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中的答疑讨论区, 为学生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并利用QQ班级学习群、电子邮件、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 拓宽教师答疑、师与生、生与生交流的渠道,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一个具有实时互动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

6.5 知识拓展

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测结果, 为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迁移能力和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环节给出拓展性学习材料, 并突出拓展性思考问题, 起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拓展的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对复杂实验的适应能力。

此外, 将本教学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及时上传至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点击观看完成课后复习及巩固所学。

7教学反思与提升

“脱水胡萝卜粒中还原糖的测定”工作任务的实施, 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 利用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元学习环境,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通过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种直观教学手段, 使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概念, 通过动画、视频、影像、虚拟场景等信息化手段使这部分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可视, 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突出了教学重点, 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增强了动手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学生在掌握还原糖测定的原理和技能的同时, 也历练了学生的岗位工作品质, 增强了安全意识。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也是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传授的综合检验, 突出了岗位能力培养的思想, 保证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而且对高职专业教学中节约投入, 避免浪费,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起到借鉴作用。

本教学设计获得了2014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课程教案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 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教案类作品大赛的三等奖。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3]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4 (2) :4-7.

[4]周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J].科技信息, 2008 (1) :198-200.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步骤 篇2

1:向试管内注入 2mL 待测组织样液。

2:配制 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甲液),0.05 g/mL 的硫酸铜溶液(乙液)

2:向试管内注入 1mL 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后再注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十八页说的是“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入盛有 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min。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出现砖红色沉淀)

核糖、葡萄糖、果糖均为砖红色沉淀;蔗糖、淀粉无变化。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8.158.15.202011:0311:03:48Aug-2011:0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 2020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1:038.15.202011:038.15.202011:0311:03:488.15.202011:038.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5.20208.15.202011:0311:0311:03:4811:03:48 5、三军可夺帅也。Saturday, August 15,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8/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1 时 3 分 11 时 3 分 15-Aug-208.1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8.1520.8.1520.8.15。2020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1:0311:03:488.15.20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 亲爱的用户:

食品还原糖 篇3

关键词:DNS法;实验教学;还原糖;改进

中图分类号 Q5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16-02

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是在碱性条件下,DNS与还原糖加热后被还原成橘红色氨基化合物,然后比色测定糖含量。该法可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并可通过多糖=总糖-还原糖,粗略获得多糖含量。相比之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杂质干扰较小等优点[1-9]。

“DNS法测定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及总糖含量”实验涉及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如组织捣碎(或研磨)、离心技术、定容操作、比色测定及标准曲线绘制等。该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验的学时及难度适中,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是一项很好的综合性实验。

笔者根据多年来实验教学经验总结,现对该实验相关步骤进行改进,并对实验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1 方法改进

1.1 实验材料选择 多数生物化学实验教材中的该实验对象为淀粉[1-5]。淀粉作为实验材料的缺点主要有:(1)还原糖含量一般很低(如红薯淀粉);(2)不同淀粉的还原糖含量也不一样;(3)材料本身缺乏可操作性等。本着材料来源容易,还原糖含量高,色素影响小,易提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实验兴趣,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多年来的实验经验积累,认为白薯(又名“地瓜”)为最佳实验材料。

1.2 波长选择 考虑到DNS显色液的影响、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线性和最大吸收值等相关因素[6,10-11],多年来本科实验教学结果证明520nm为最适测定波长。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比色测定时首先要准确调好波长,在测量时就不能再调了,更不能更换分光光度计。

1.3 DNS添加量 DNS的量与待测液中还原糖的含量有关。DNS过多会使其吸光度增大,从而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10]。实验证明,添加3mL的DNS较适宜,还原糖含量与吸光值之间的线性较好。

1.4 显色时间的选择 实验证明,显色5min以上,其吸光值已基本趋于稳定[10-11]。考虑到教学实验过程中,有时水浴温度未达到或接近沸水浴等因素,故建议显色时间设定为6~8min。实验中所有水浴对象的沸水浴时间要保持统一。

1.5 DNS试剂的配制 DNS试剂中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防止溶解氧的侵入(DNS与还原糖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随着氧在待测液中溶解量的增加,显色液的吸光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苯酚是增加DNS显色后的颜色深度,以及平衡脲形成时对糖测定的影响;亚硫酸氢钠与苯酚配合使显色后颜色更加稳定;碱性环境是DNS与还原糖显色作用的条件[10]。

配制方法:把DNS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下转26页)(上接16页)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已溶解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并混匀,再加入苯酚和亚硫酸氢钠,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2 注意事项分析

实验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值得注意,如:(1)现在的实验室条件都普遍提高了,可以考虑选择组织捣碎机或匀浆机代替手工研磨实验材料,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实验误差;(2)除去提取的糖溶液中杂质可采用4 000r/min,离心5min;(3)比色皿要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且为同一型号的,比色皿的清洁度无疑是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比色皿的清洗可以先用小镊子夹酒精棉球里外擦净,然后再用蒸馏水里外冲洗3遍。(4)控制好待测液吸光值在标准曲线范围以内,浓度过高要进行稀释;(5)比色测定前需自然冷却至室温,切勿骤冷而导致溶液浑浊,同时,测定时溶液要混匀;(6)因多糖水解成单糖时,每断裂1个糖苷键需加入1个水分子,故在计算总糖含量时,需将测得的单糖量乘以0.9加以校正;(7)实验过程中注意DNS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袁道强,黄建华.生物化学实验和技术[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郭蔼光,郭泽坤.生物化学实验技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钧辉.生物化学实验[M]. 第四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4]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5]魏群.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王俊丽,聂国兴,李素贞,等.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最适波长的确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0(4): 115-118.

[7]王丽娜,陈水钫,张兵.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4): 232-234.

[8]梁存权.比色法测定植物多糖含量方法概述[J].北方药学,2011,8(12): 4,68.

[9]徐晓飞,陈健.多糖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30(21): 443-446.

[10]管斌,丁友昉,谢来苏,等.还原糖测定方法的规范[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9,18(3): 74-79.

[11]宋占午,王莱,刘艳玲,等.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条件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2): 52-54.

分光光度法可避免还原糖测定偏差 篇4

现有方法存在测定误差

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老抽类酿造酱油时, 如果被测样品还原糖含量较低, 在滴定时要消耗较多的糖液, 且有较深的颜色, 所以滴定终点难以掌握, 并且当还原糖低于1%时, 只能采用反滴定方法, 定量测量误差较大。专业标准中提供的检测方法易受到反应温度、摇动力度、次数、滴定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此外, 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均采用滴定法, 操作人员在视觉上对终点的判定差异对测定结果会有较大影响。

分光光度法能有效避免以上因素引起的测定误差, 而且可以推广到其他食品的还原糖含量检测中去, 现介绍给大家, 仅供参考。

测定方法简单易行

原理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在碱性溶液中有还原性, 与碱性铜试剂混合加热后, 可将二价铜还原成红黄色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与磷钼酸作用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根据蓝色的深浅可定量的测出葡萄糖含量。

配制试剂

碱性铜试剂:分别配制如下试剂:40g无水碳酸钠溶于蒸馏水400mL, 7.5g酒石酸溶于蒸馏水300mL, 4.5g硫酸铜溶于蒸馏水200mL。以上试剂分别溶解冷却后, 将酒石酸溶液倒入碳酸钠溶液中, 再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混合液中,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磷钼酸试剂:准确称取钼酸70g、钨酸钠10g、氢氧化钠40g, 量取浓磷酸250mL, 分别加蒸馏水溶解后, 将钼酸溶液、钨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煮沸30~40分钟, 以除去钼酸内可能存在的氨, 冷却后倒入1000mL容量瓶内加250mL磷酸混合摇匀, 最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葡萄糖标准曲线图的制备

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4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mL, 按照表1中的数据取9支试管, 分别加入相应样液和蒸馏水, 再分别加入2mL碱性铜溶液于沸水中煮沸7分钟, 取出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 再加入2mL磷钼酸溶液摇匀, 加入19mL蒸馏水摇匀, 用0.5cm比色杯在分光光度计560nm波长下读取OD值, 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 OD值为纵坐标标出曲线图。

测定

还原糖在0~7%时, 吸取1mL酱油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 吸取稀释液1mL于25mL比色管中, 加入1mL蒸馏水、2mL碱性铜溶液在沸水中煮沸7分钟, 取出迅速冷却后加入2mL磷钼酸溶液、19mL蒸馏水摇匀, 测其OD值, 查表得还原糖含量。

还原糖在7~14%时, 吸取0.5mL酱油定容100mL, 其余操作方法同0~7%时还原糖测定方法一致, 测OD值后, 查表得还原糖数值乘以2即为实际还原糖实际含量。

食品还原糖 篇5

日本京都县医科大学泌尿科的Nayay及其同事研究了6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2 5例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CRF组).其余37例为非慢性肾衰组(DM组)。研究人员选取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对所有患者和对照者应用定量AR试剂盒测定AR水平。印的诊断根据包含5项内容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10EF-5)得出。

研究人员发现,CnF组中A日平均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01)。DM组中无田者的AR平均水平显著低于DM组中有ED者和对照者(P<0.005)。

研究者认为,这些结果表明A日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ED发病的有效手段。

来源:《朝日新闻》

高GGT是糖耐量受损的先挑

意大利比萨大学医学院Nannipieri等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Y—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是糖耐量受损(IGT)及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该研究共纳入了一组1441名无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也无急性肝损害且酒精摄入量<250克/周的成人。该组研究对象在7年随访期间共有94人发生了2型糖尿病,另有93人发生了糖耐量受损(IGT)。

结果显示,在多变量分析中,经性别、年龄、肥胖、脂肪分布、酒精摄入、血脂和血压校正后,基线时丙氨酸转氨酶(AST)和GGT升高与IGT及糖尿病的发病显著相关,且GGT升高与代谢综合征的所有特征都相关。结果表明.GGT升高既是IGT也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可帮助区别1、2型儿童糖尿病

据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脂联素(adiponectin)和瘦素(1eptin)的血浆水平可以帮助区别1或2型糖尿病青少年和儿童患者。

资深研究人员、美国佛州大学的阿肯森(Mark Atkinson)告诉路透社记者,“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激增,我们需要更好的标志物来区分2型和l型糖尿病。”他和同事研究了41名l型糖尿病患儿、17名2型糖尿病患儿和43名对照者。研究发现,l型糖尿病患儿和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浓度相似,但2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浓度却显著降低。相反,2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比l型糖尿病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且,据研究者说,评估脂联素和瘦素的比率再次揭示,1、2型糖尿病患儿有显著不同。

阿肯森总结,“我们的研究,不只是用来帮助区别这两种疾病,而且可以为它们各自的潜在机制提供线索和为预防糖尿病指出方向。”

来源:《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

大约一半的津巴布韦人患有糖尿病

据津巴布韦官方报纸《先驱报》报道,大约50%的津巴布韦人患有糖尿病,但他们却并没意识到这种情况。

《先驱报》引用津巴布韦糖尿病协会的一名官员布兰达·穆南伽女士的话说:“令人痛心的是,那么多的津巴布韦人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却对此病毫不知情,以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亲属也是在死者尸检后才知道真实情况。”

穆南伽女士因此呼吁,人们每次去看病时应当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她说,不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得上糖尿病.因此,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进行控制。如果高血糖状况不加以控制,将会导致失明、性无能、心脏病和肾病。

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篇6

关键词:费乌瑞它马铃薯,DNA提取,还原糖测定

1 概述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 , 是1a生草本植物, 地下块茎呈圆、椭圆等形状,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和饲料兼用作物, 具有产量高, 营养价值丰富,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成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 但我国的马铃薯单产较低。因此, 积极从分子水平开展优质, 高产马铃薯品种的研究势在必行。

费乌瑞它马铃薯在20世纪80年代由农业部从荷兰引进。该品种株型直立, 分枝少, 株高约65cm。茎上有网状花纹, 且该花纹呈紫褐色;叶片呈绿色, 叶缘呈微微的波状;花为紫蓝色、花形较大, 且结有浆果;块茎形长, 皮淡肉鲜, 芽眼浅而少, 结薯密度大。费乌瑞它马铃薯有着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而且费乌瑞它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新鲜费乌瑞它马铃薯中含有淀粉9%~20%, 蛋白质1.5%~2.3%, 脂肪0.1%~1.1%, 粗纤维0.6%~0.8%, 且在100g费乌瑞它马铃薯中含热量66~113J, 钙11~60mg, 磷15~68mg, 铁0.4~4.8mg, 硫胺素0.03~0.07mg, 尼克酸0.4~1.1mg, 以及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此外, 费乌瑞它马铃薯还有很多其他功效:延缓衰老, 费乌瑞它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 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因而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美容护肤, 费乌瑞它马铃薯有很好的呵护肌肤, 保养容颜的功效。

马铃薯深加工必须进行还原糖的测定, 尤其是薯片和薯条的加工, 还原糖测定是必须的指标。还原糖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薯片、薯条的颜色, 低还原糖含量的马铃薯所加工出来的薯片色泽鲜美, 金黄,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选育低还原糖含量的马铃薯受到育种工作的重视。因此, 快速准确地测定费乌瑞它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的含量, 为费乌瑞它马铃薯深加工研究提供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选用的马铃薯为费乌瑞它马铃薯, 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试验站提供。费乌瑞它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苯酚硫酸法。

2.1 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的提取

将费乌瑞它马铃薯去皮, 切块。准确称量30g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植物粉碎机粉碎, 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30m L的蒸馏水, 静置4h。

2.2 制备葡萄糖标准溶液

准确称确葡萄糖100mg,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精密量取10m L,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摇匀, 配成0.1mg/m 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吸取葡萄糖标准溶液0.4m L、0.6m L、0.8m L、1.0m L、1.2m L、1.4m L共6份, 分别置于25m L试管中, 分别加蒸馏水补充至2m L, 再分别加入5%苯酚溶液1.0m L, 摇匀, 静置10min。再向每个试管分别滴加浓硫酸5.0m L, 轻轻振荡, 摇匀。

另外, 以2.0m L的蒸馏水同上平行操作作为空白对照, 在49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然后再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可得葡萄糖标准曲线。

2.3 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测定

准确吸取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试样2m L, 置于25m L试管中, 加入5%苯酚溶液1.0m L, 摇匀, 静置10min, 然后滴加浓硫酸5.0m L, 摇匀。依照葡萄糖标准空白参照测定吸光度值, 并代入回归方程计算, 求得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的含量。

3 结果

根据葡萄糖标准溶液测定结果 (见表1) , 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 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所作的葡萄糖标准曲线 (见图1) 。运用spss软件对此次数据进行分析, 可得出回归方程为A=0.696X+0.01 (R2=0.9915) 方程中A为吸光度值, X为葡萄糖含量。

本实验运用比色法测定的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的吸光度值为2.046, 带入回归方程。可得到费乌瑞它马铃薯还原糖含量为29.25mg。从而可以求得该费乌瑞它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为2.925%。

4 结语

在进行马铃薯还原糖的提取过程中, 实验运用的是蒸馏水提取马铃薯还原糖。此种方法是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其缺点提取率较低。经查资料, 对马铃薯还原糖的提取方法的改进可选用85%的乙醇溶液进行提取。因为85%的乙醇可以较好的抑制马铃薯的糊化。而且乙醇具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提取还原糖, 提取率高, 提取出的还原糖纯度高, 因此这种方法更加适用于生产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青梅, 杨性民, 邓红霞, 等.采用微波技术提取紫菜还原糖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 (2) :153-157.

[2]孟宪元, 邢连宗.茜草还原糖的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 2005, 24 (1) :35-37.

食品还原糖 篇7

1.1 材料

样品:市售饮料;

试剂:葡萄糖 (高纯试剂)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A、B液) , 除特别指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二级水。

1.2 实验方法

1.2.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1.0 g (精确至0.000 1 g) 无水葡萄糖 (在105℃烘箱内烘干3 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 , 置于1 000 m L量瓶中, 加水溶解后加盐酸5 m L, 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1.2.2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00 m L, 置于150 m L锥形瓶中, 加水10 m L, 摇匀加入玻璃珠2~3粒, 从滴定管滴加约9 m L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0 0 g/L) , 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 在沸腾状态下以0.5滴/s的速度继续滴定, 直至溶液的蓝色消失为终点, 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同时平行操作3份, 取其平均值, 计算每10 m L (甲乙液各5 m 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1.2.3 样品测定

称取样品100 g, 置蒸发皿中, 在水浴上微热搅拌除去二氧化碳后, 移入250 m L容量瓶中, 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数次, 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 再加水至刻度, 混匀。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00 m L, 置于150 m L锥形瓶中, 加水10 m L, 摇匀, 按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标定步骤操作。

1.3 数学模型的构建

式中, X:饮料中还原糖的含量, g/100g;Cs-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 g/L;V1: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m L;C0-供试品的浓度, g/L;V2:消耗样品稀释液的体积, m L。

1.4 不确定度分析来源

B类不确定度:制备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 (Cs) , 包括葡萄糖称量u (m) 和定容u (V1000)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u (V1) ;制备样品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 (C0) , 包括样品称量u (m1) 和定容u (V250) ;消耗样品稀释液体积u (V2) 。

A类不确定度:整个实验重复性的不确定度通过urel (frep) 体现。

2 结果与讨论

2.1 测定用葡萄糖标准溶液的C0的不确定度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在本实验室进行, 配制并标定1.000 0 g/L葡萄糖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天平称量时给出的不确定度:万分之一的天平精度为0.1 mg, 假设为线形分量为矩形分布, 换算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定容不确定度分量u (V1000) :体积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是由样品定容在1 000 m L容量瓶中定容体积带来的不确定度, 这个分量体积带来的不确定度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校准容量瓶的不确定度:1 000 m L容量瓶 (A级) 在20℃下体积为 (1 000±0.40) m L, 按照三角形分布:

(2) 温度变化不确定度:1 000 m L容量瓶在20℃下校准, 而实验室温度在±5℃范围内,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为2.1×10-4/℃, 温度差异引起的体积变化为:1 000×5×2.1×10-4=1.05。按均匀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合成各分量为:

标准溶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2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u (V1)

移取5.00 m 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的不确定度u (V11) , 校准移液管的不确定度:5 m L移液管在20℃体积为 (5±0.015) m L, 按三角形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为:

温度变化不确定度:5 m L移液管在20℃下校准, 而实验室温度在±5℃范围内,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为2.1×10-4/℃, 温度差异引起的体积变化为:5×5×2.1×10-4=0.0053。按均匀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为:

合成各分量:

移取5.00 m 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的不确定度u (V12) , 其不确定度同上。

2.3 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体积的不确定度u (V13)

校准滴定管的不确定度:25 m L滴定管在20℃下体积为 (25±0.03) m L, 按照三角形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滴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大约消耗1.000 0 g/L葡萄糖标准溶液10.00 m L, 因此其不确定度分量为10.00×5×2.1×10-4=0.010 5, 按均匀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合成各分量: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 (V1)

2.4 制备样品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 (C0)

天平称量时给出的不确定度:百分之一的天平精度为0.01 g, 假设为线形分量为矩形分布, 换算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定容不确定度分量u (V250) :体积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是由样品定容在250 m L容量瓶中定容体积带来的不确定度, 这个分量体积带来的不确定度由以下部分组成。

校准容量瓶的不确定度:250 m L容量瓶 (A级) 在20℃下体积为 (250±0.15) m L, 按照三角形分布:

温度变化不确定度:250 m L容量瓶在20℃下校准, 而实验室温度在±5℃范围内,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为2.1×10-4℃-1, 温度差异引起的体积变化为:250×5×2.1×10-4=0.2625。按均匀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合成各分量:

10 m L刻度移液管在20℃体积为 (10±0.02) m L, 按三角形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为:

温度变化不确定度:10 m L刻度移液管在20℃下校准, 而实验室温度在±5℃范围内,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为2.1×10-4/℃, 温度差异引起的体积变化为:7.5×5×2.1×10-4=0.007 9。按均匀分布计算, 其标准不确定为:

合成各分量:

置250 m L容量瓶, 用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与第一步相同计算:

样品溶液配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3 结语

通过对饮料中还原糖各分量不确定度的分析和比较, 可知不确定度来源影响最小的是测定用葡萄糖标准溶液的C0, 因为标准溶液的浓度在试验过程中被校准, 而其他三个分量影响均较大, 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这三个分量的测量误差, 对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及样品滴定采用多次平行测定, 并求其平均值, 以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法制计量技术委员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59-1999) [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9.

食品还原糖 篇8

关键词:2型糖尿病,醛糖还原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 (DN)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均为较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DMAP)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同样在DMA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醛糖还原酶 (AR) 基因则是目前最受重视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山东地区2型DM患者AR基因5′端的 (AC) n的多态性与DN、DPN易感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住院或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19例为2型糖尿病 (DM) 组。根据其同时伴 (+) 或不伴 (-) DN与DPN, 将DM组分为四个亚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其中DN诊断标准为6个月内连续3次测定UAER≥20μg/min, 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尿白蛋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DPN诊断标准: (1) 肢体感觉及运动神经障碍症状:如患肢麻木、针刺或灼热样疼痛、蚁行感或踏棉垫感等; (2) 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3) 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减慢; (4)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以上患者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甲状腺、垂体疾病等其他内分泌疾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2例为正常对照 (CON) 组, 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山东地区人群, 彼此间无血缘关系。考虑到随年龄增加致机体老化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本次研究排除年龄>65岁的患者, 入选的DM患者病程均>7年。DM各组空腹血糖 (FB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均高于CON组;DM各亚组中, DN-/DPN+组及DN+/DPN+组病程均显著高于其余各亚组, 其余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见表1。

*与DM各亚组比较, P<0.01;△与DN-/DPN-组、DN+/DPN-组比较, P<0.05

1.2 实验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取冻存抗凝全血0.5 m L, 用solarbio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离心柱型) 提取DNA, -20℃保存。

1.2.2 聚合酶链反应 (PCR)

引物序列参考文献[1]设计,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上游引物:Pr1 5′-GAATCTTAACATGCTCTGAACC-3′, 下游引物:Pr2 5′-GCCCAGCCCTATACCTAGT-3′。PCR反应体系共25μL:10×Buffer2.5μL, d NTP、Tag DNA聚合酶各0.25μL, Pr1、Pr2各1.0μL, 模板DNA2.0μL, 灭菌三蒸水18μL。参数如下:94℃预变性5min多30 s, 94℃变性1min多30 s, 56.5℃退火30 s, 72℃延伸2 min, 共33个循环, 末次循环后于72℃延伸10 min, 4℃保存。取10μL的PCR产物与2μL加样缓冲液混匀后, 于120 g/L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 (100 m V, 15 h) , 保持低温。凝胶用硝酸银染色法显示结果。

1.2.3 DNA测序

选取部分基因型为纯合子的PCR产物送上海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测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Q检验, 并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X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端 (AC) n双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

CON组及DM各组均检测到7种等位基因, 将最常见的 (AC) 24命名为Z, 并将 (AC) n的重复数n为21、22、23、25、26、27依次命名为Z-6、Z-4、Z-2、Z+2、Z+4、Z+6。PCR产物长度132~144 bp。

次 (%)

*与DN+/DPN+组比较, P<0.01

2.2 AR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各组中Z-2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在DN+/DPN+组最高, DN+/DPN-组次之, 在DN-/DPN-组最低;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 在DN+/DPN+组显著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各组含Z+2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

Z+2/Z+2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X/X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各组分别含Z+2、Z-2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见表3。

2.4 各组含Z-2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

Z-2/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Y/Y等位基因频率在DN-/DPN-组最高, 在DN+/DPN+组最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次 (%)

注:X代表非Z+2等位基因

次 (%)

注:Y为非Z-2等位基因;*与DN-/DPN-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DMAP的发生不总与血糖水平有关, 高糖血症不是DMAP唯一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与DMAP有密切关系。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 广泛存在于神经、视网膜、晶体、肾小球和血管壁等非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在生理的血浆葡萄糖浓度下, AR对葡萄糖的亲和力低 (Km=70 mmol/L) , 所以该通路代谢率极低。当某些因素导致AR激活, 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明显上升 (其Km值减小近10倍) , 对葡萄糖的转化能力亦增强, 使山梨醇在细胞内大量产生, 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1,2]。

本研究结果显示:CON组及DM各组AR5′端 (AC) n均存在7种等位基因 (Z-6~Z+6) ;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 在DN+/DPN+组显著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Z+2/Z+2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提示Z+2等位基因是DN及DPN的保护性基因;Z-2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中有显著差异 (P<0.05) , 其中在DN+/DPN+组最高, DN+/DPN-组次之, 在DN-/DPN-组最低, 同时Z-2/Z-2基因型频率在DN+/DPN+组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提示Z-2等位基因是DN的易感基因;因随机选的DPN+患者病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 , 推测病程和Z-2等位基因可能共同促进了DPN的发生。这与1997年Heesom等[3]的研究基本一致。Yang等[4]研究显示, Z-2等位基因携带者AR基因转录活性最高, 进一步证明Z-2等位基因与DMAP有密切关系。但Park等[5]对韩国2型DM患者的研究中发现AR基因5′端多态性与DMAP易感性无关, Moczulski等[6]对高加索2型DM患者的研究发现, 大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及正常蛋白尿患者的Z-2和Z+2等位基因频率并无明显差异。国内外各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可能与种族、样本数及临床情况等不同有关, 还需要多种族大样本的联合研究。

参考文献

[1]Neamat-Allah M, Feeney S A, Savage D A, et al.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polymorphism in the aldose reductase gene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 Med, 2001, 18 (11) :906-914.

[2]Radkin P.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J Diabet Complications, 1996, 8 (6) :195-200.

[3]Heesom A E, Hibberd M L, Millward A, et al.Polymorphism in the5’-end of the aldose reductase gene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Ⅰdiabetes[J].Diabetes, 1997, 46 (15) :287.

[4]Yang B, Mill Ward A, Demaing A.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sceptibility Z-2/C-106 and protectiveZ+2/T-106 promoter region polymorphisms of the aldose reductase gene may account for the 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micro vascular complications[J].BiochimBiophys Acta, 2003, 1639 (1) :1-7.

[5]Park H K, Ahn C W, Lee G T, et al. (AR) n Polymorphism of aldose reduetase gene and diabetic microvas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Res Cli Pract, 2002, 55 (2) :151-157.

对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篇9

1 直接滴定法对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检测

1.1 直接滴定法的工作原理及试验中注意的问题

直接滴定法是检测食物中含糖量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的氧化试剂为碱性酒石酸铜,操作程序较简单,用到的试验设备也较少,比高锰酸钾法简便快捷,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性较强,与总糖发生化学反应,将各类还原糖氧化,从而计算出糖类的含量。直接滴定法的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各类还原糖的检测。总糖的含量是根据氧化剂中的铜含量的变化计算还原糖的含量,所以,在使用澄清剂处理样品时,不能使用含铜的盐类,会改变原有的铜含量,影响计算结果,导致计算出的还原糖含量不正确。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用可以选择次甲基蓝,次甲基蓝氧化性相较于碱性酒石酸铜较低,在氧化型时显示为蓝色,还原以后变为无色,当食物中的还原性糖将碱性酒石酸铜反应完全以后,还原性糖开始与次甲基蓝反应,将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的颜色由蓝色转变为无色,由此可以知道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反应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1.2 消除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直接滴定法中使用的氧化剂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可能会析出红色的氧化铜沉淀,影响实际的有效浓度,从而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碱性酒石酸铜乙液可以与亚铁氰化钾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的红色沉淀溶解,生成可溶的无色络合物,保证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含量与标签注明的浓度相同,从而进行计算时,保证总糖含量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日常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储存过程中,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应与乙液分开存放,不能混合在一起存放,在进行直接滴定法的试验时,再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避免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在长期的碱性环境下储存,析出氧化铜红色沉淀,从而影响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而且,在储存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保存过程中,不能使用玻璃塞,只能使用橡胶塞,否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就会出现玻璃塞打不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瓶身稍微加热,将玻璃塞旋转几周打开。

1.3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实验中总糖含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的遵守操作规范。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碱度、试验时的温度、煮沸时间、滴定速度等都对实验的正常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溶液的碱度越大,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避免反应过快而不能对实验的反应速度进行良好的控制,导致反应液的容量控制出现问题,在进行实验时,根据测定溶液的含量,大概估计需要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消耗量,在反应过程中预先加入比预测消耗量少1 m L的反应液,减少续滴定的滴定时间,在允许范围内完成测定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要进行多次实验,最后将计算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因此,要保证每一次滴定实验使用的锥形瓶规格、滴定液的碱度、反应时的环境温度、滴定速度、加热电炉的功率等都应保持一致,避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反应的进行造成影响,使实验结果的差别较大,要减少实验操作引起的实验结果的误差。

2 反滴定法对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检测

2.1 反滴定法的检测特点

直接滴定法用到2只滴定管,两种不同的溶液进行食物中总糖含量的检测,先用葡萄糖标准液滴定酒石酸铜溶液,再用制定的标准液滴定酒石酸铜溶液,实验中用到的设备较多,需要保证2只滴定管的规格相同和两种溶液的浓度符合规定值。运用反滴定法进行测定时,只需要一支滴定管,使用葡萄糖标准液滴定酒石酸铜空白溶液和酒石酸铜溶液中加酸水解处理后的溶液,反滴定法相较于直接滴定法使用到的仪器设备较少,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试验进度,缩短了实验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测定值的准确性。对样品进行实验前的处理,加入乙酸锌、铁氰化钾等试剂,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避免对总糖含量产生影响,加入盐酸中并加热,将样品中的蔗糖转化为还原糖,利用葡萄糖标准液进行滴定,运用滴定终点指示剂进行指定终点,根据实验中葡萄糖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总糖含量。

2.2 反滴定法的检测程序

取2~5 g固体样品加入到容量瓶中,加水至50 m L刻度线处,加入5 m L乙酸锌溶液和5 m L铁氰化钾溶液去除样品中含有的其他会影响测试结果的营养成分等,静置30 min后,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取过滤后的溶液50 m L,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并加热,使蔗糖水解成还原糖,并滴2滴甲基红溶液,以便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时能够指示中和终点,确保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混合溶液恰好转化为中性,至此样品溶液制定完成。吸取酒石酸铜甲液和酒石酸铜乙液置于锥形瓶中,进行加热,加入5 m L的样品溶液进行反应,并使用1 mg/m L的葡萄糖标准液指示滴定终点,当溶液由蓝色转化为无色说明实验完成,还原性糖反应完毕,记录葡萄糖标准液的消耗量。再取相同量酒石酸铜甲液和酒石酸铜乙液的混合物置于锥形瓶中,相关操作保证与之前实验完全相同,加入1 mg/m L的葡萄糖标准液至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无色,记录葡萄糖标准液的消耗量。

2.3 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符合规范标准,减少因为操作上的失误引起测量结果的不准确。要注意实验中使用的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等都经过洗涤干净并且是干燥的,避免之前做实验遗留下的溶液对该次实验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实验应该做多次后对测定结果取平均值,应该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滴定管是同一支,滴定速度也要尽量一致,做实验时,环境温度不能有太大变化。有进行加热的环节,要保证加热温度一致。

3 结语

总糖主要分为单糖和双糖,对人类活动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项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保健类食品中,测定总糖含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进行总糖含量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S].

[2]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S].

警惕无糖食品中的“隐性糖” 篇10

“糖”在医学上是个广义的概念,可以专门指蔗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和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哪怕没有甜味,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者,也可以称为“糖类物质”。

真正意义上的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的甜味食品,但应具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无糖食品应不含任何一种糖,包括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但应含有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糖醇替代品。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糖替代品的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等。

我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见于2004年5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无糖食品规定为,100克或l00毫升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0.5克。就目前而言,这个标准不太容易达到。例如一些无糖食品虽然没有加糖,但其主要原料是精加工面粉,这和精面馒头一样,血糖升成指数很高,进食后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还有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如油炸食品、果仁、巧克力等,虽然无糖,但也会使血糖、有害血脂升高。

另外,由于无糖食品一般比普通食品价位高,加上许多消费者对于“糖”的概念模糊不清,一些不良企业在包装上大玩文字游戏,将“无蔗糖”的“蔗”故意写小,以迷惑消费者。其实,有很多无糖食品是没有添加蔗糖,但其中依然可能存在麦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能够在人体中转变为葡萄糖的成分。

因此,无糖食品并非绝对安全,如果食用不当,也会使血糖升高。还有,无糖食品往往含有甜味剂,如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这些甜味剂虽然不会使血糖升高,但过量食用也会对人体有害。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食用无糖食品。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小知识

合成甜味剂

上一篇: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计量下一篇: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