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2024-05-05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共8篇)

篇1: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写下高质量脱贫的真情答卷

——湖南省平江县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综述

湖南省平江县,一片红色热土。从1986年起,平江连续4轮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35%。2002年末,平江成为财政部定点帮扶县,18年真情相助,共同实现了平江高质量脱贫。

摘帽后,平江创新“红黄蓝绿”四卡分类管理模式,实时监测、动态管理,继续强化帮扶措施,加强统筹整合力度,协调帮扶单位力量,着力化解贫困村债务,全力补短板、促长效,不断提升脱贫质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政策和经济下行压力多重因素影响下,平江财政收入逆势快速增长。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1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15.1%;一般预算支出56.92亿元,同比增长55.1%。

洪家塅小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样板

“做梦都不敢想,闭眼前我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感谢党的好政策!”去年跟全家一起搬进洪家塅小区的77岁的丁奶奶每次都幸福地告诉来访亲友,并且一定会介绍她以前从没坐过的“神奇”电梯,“现在的人太厉害了,这么高的楼,按一下就上来了。”以前,丁奶奶跟儿子一起住在乡下山里,土坯房年久失修,多处漏雨,属于典型的因“住房安全没保障”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丁奶奶一家所在的洪家塅小区,是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投资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设施配套最完善的项目,总投资7.3亿元,县政府无偿供地169亩,建筑面积16.73万平方米,共安置全县7519名贫困群众。紧邻职校、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商场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和生活条件。丁奶奶的儿子就在小区附近找了工作。小区有健康劳动力3815人,超过98%已实现就业,“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是洪家塅小区的真实写照。

平江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科学整合资金,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管理机制,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建设类专项资金、政策性长期贷款、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农户自筹资金等,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资金保障。平江是易地搬迁任务大县,除洪家塅安居小区外,乡镇和行政村还有集中安置点263个。由于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平江曾在全国易地搬迁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泊头村电商——全县交通通信改善的缩影

9月17日,在村里扶贫项目产业分红活动上,加义镇泊头村致富带头人黄购奇的电话响个不停。泊头村支部书记鞠鲁湘介绍,这是黄购奇令人羡慕的“幸福烦恼”。

得益于线上电商平台,他家酱干厂订单持续上涨,运营不到一年就拿出5000多元分红。看到身边群众拿到分红款后开心的笑容,黄购奇激动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次花钱!必须得感谢党的好政策,铺了小康路、通了致富网,这才让我们的产品飞出大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江县不断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平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100%,县乡道路年均好路率90.99%,国省干道年均好路率95.8%,公路建管养运水平大幅提升,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平江县是一个地域大县,境内山高岭多、河网密布、人口分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长期以来移动通信信号比较差。搭上国家政策的东风,平江获得中央财政补助和有关企业支持,现已建成1004座4G基站,98%的行政村实现了三网覆盖,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村干部曾佳良感慨:“十次电话九次无法接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路也修到家门口了!现在的泊头真好!”

企业上市——推动园区蓄力发展的引擎

“你知道吗,咱们平江的企业上市了!”最近,华文上市成为平江人热议的话题。9月14日,位于平江工业园区的华文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摘得“全国鱼类零食第一股”桂冠,实现了岳阳美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旗下劲仔深海小鱼一年热销超过12亿包,销量稳居行业第一,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上半年华文业绩增速仍超过5%。

近年来,平江致力于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给予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创业。2014年,这里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已建成面积5.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67家,逐步形成了休闲食品、云母制品、石膏建材、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休闲食品行业占到全省总产值的1/5,华文食品2019年缴税1.03亿元,实现纳税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

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平江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工业园区多项指标实现逆势增长。1—8月,园区已签约产业项目23个,引入资金24.2亿元,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38.13亿元,同比增长10.8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同比增长10.2%。

优质学校——用教育再造一个新平江

8月31日,平江百姓期待已久的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首届新生正式开学。“妈妈,我们班的丁一开老师竟然是北京大学毕业的,由获得过亚洲物理竞赛金奖的高材生给我教物理,以后您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物理了。”一位刚拿到任课老师名单的学生难掩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跟妈妈分享喜悦。

作为平江首个12年一贯制、可提供8500个学位的学校,颐华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官微介绍,该校的名师团队相当“豪华”,首批引进的117名专任教师,超过50%具有一级以上职称,曾指导学生斩获国际奥赛金银牌3枚,培养湖南省高考状元6人、北大清华学子670多人,可谓“战功赫赫”。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近年来,为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平江不断强化整合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近5年,全县教育投入近60亿元,建设教育项目457个。特别是中心城区投资约12.8亿元,新建或提质改造了芙蓉简青学校、桂花学校等11所学校,城区新增学位3万多个,强化控辍保学、用好特岗计划、发放教育补助、成立教育基金……经过上下努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平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越来越多的平江学子选择留在家乡读书。平江先后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强县、省政府教育真抓实干奖等荣誉。教育,正在成为平江“赶超图强”跨越发展的新名片。(作者:财政部驻平江县定点扶贫工作队)

篇2: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一、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我县把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健全组织,召开会议,部署全县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财政支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此保障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

2、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出台的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中,明确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逐年递增机制。县政府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优先用于脱贫攻坚。

3、强化资金管理。为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县财政局、去扶贫办、县发改委联合修订出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等内容。

4、强化监督检查。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挂牌督战的通知》,建立了“月报告、月调度、月月查”工作机制,采取定点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5、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短信平台等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体,生动报道各乡镇各部门脱贫攻坚成效、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开展“学忠诚精神、助脱贫攻坚”活动,着力营造各级干部攻坚脱贫、各类资源聚焦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提前谋划一批项目。会同县扶贫办重点围绕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脱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谋划一批项目,争取资金早下拨,项目早实施。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快项目资金使用和拨付进度,强化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督促各乡镇针对扶贫项目所涉及的招投标、各类手续,严格审核快速办理。

篇3: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关键词:金融,脱贫攻坚,调查

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中央既定的工作任务。做为中央银行,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必须全力以赴、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完成。但金融机构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如何保证资产安全,如何处理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扶贫的关系,如何与贫困户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大同市为例,对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查,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大同市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37万。全市辖9个农业县区、99个乡镇、1966个行政村。其中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大同6个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县,占全市农业县区的67%。大同市农村贫困现象与全省相比,有四个突出特点,即“高、广、深、多”。

高:贫困县占比高。全市9个农业县区,其中有6个属于燕山———太行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县,占全市农业县区的67%。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广:贫困村分布广。到2015年底仍有贫困村665个,占全市1966个行政村的33.8%,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

深:贫困程度深。2015年,大同市仍有贫困人口20.6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2.1%,贫困人口相对集中,92.4%分布在6个连片特困县,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多:贫困类型多。因病致贫的有30542人,占9.9%;因残致贫的有39115人,占12.5%;因上学致贫的有50958人,占16.4%;因灾致贫的有65259人,占20.9%;缺土地的有80387人,占25.7%;缺技术的有105658人,占34%;

二、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取得的初步成果

自实行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工作以来,人民银行大同中支组织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贫资金运用、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等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同时发放支农再贷款7.5亿元,壮大扶贫资金的力量,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

第一、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实现了金融机构对贫困乡镇的全覆盖。截至2015年末,连片六县分别设有人民银行分支机构6家,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36家,证券机构1家,保险机构31家,小额贷款公司2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银行业服务网点195个。

第二、金融扶贫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2015年10月开展的“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周”活动,共分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册,解答农民疑问近千次。

第三、在产业扶贫上进行突破。2015年,大同县信用联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1.5亿元,加上自有资金,采取“园区+农户”的信贷模式,发放各类贷款2.5亿元,重点支持黄花种植和肉羊养殖产业园区发展;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同县三利公司等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黄花菜的种植与加工上做文章,助力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第四、在大企业扶贫资金的满足上进行指导。天镇县农村信用社采取社团贷款的方式为同煤宏丰农业园区贷款4500万元,建成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品牌化、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可吸纳周边三个贫困村270户、200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第五、放大风险补偿倍数,壮大扶贫实力。2015年省政府为大同市六个连片特困县每县安排500万元风险补偿金,人民银行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风险补偿金的注入将信贷杠杆放大至8倍,且实施优惠贷款利率,让利贫困群体。目前,各县已选择2-3个乡镇进行试点,对贫困农户进行信用评级,为贫困户发放贷款3854万元,其中针对贫困农户的“富民贷”发放1244万元,针对龙头企业的“强农贷”发放2610万元。

第六、在易地搬迁脱贫上积极争取资金。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全力争取易地扶贫搬迁政府补助资金专项贷款,支持地方政府向纳入省级“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贫困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拨付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和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大同市政府安排,争取在2020年实现户籍人口300人以下,实际居住不到一半的贫困村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施移民搬迁。

三、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金融机构扶贫与其经营原则相悖。金融机构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必须管控风险,保证盈利性。而扶贫贷款一般都是高风险低收益,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相悖,在现阶段责权利不匹配的情况下,机构参与的热情不高。

第二、现阶段精准扶贫户达不到信贷要求。贫困户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素质和能力偏低,创收的渠道十分有限;同时,农村产权不明晰,没有合格有效的抵押品;大同不是两权抵押试点,土地和房屋还不能做为抵押品。凡此种种,制约着信贷资金的投入。

第三、参与精准扶贫的部分金融机构得不到有效支持。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作为激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涉农发展的有效货币政策工具,发放范围只涉及合格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其他的金融机构则不适用。部分金融机构虽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却无法获得扶贫再贷款的支持。

第四、银行债权需要财政担保的保护。扶贫贷款作为高风险低收益的银行业务,且贷款对象具有收入来源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担保等特殊性,迫切需要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和税负的减免。

四、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鉴于金融助推扶贫开发的政策性强,时间要求紧迫的特点,建议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汇票这三家政策性银行为主力,采取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方式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其他商业银行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每年确定一定的扶贫项目与额度,加大金融助推扶贫开发的力度。

第二、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迅速进行推广,增加贫困户的有效抵押品,满足金融机构信贷要求。

第三、扩大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额度和使用范围,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篇4:国家给予新疆脱贫攻坚特殊支持

面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现状,国家還给予新疆特殊支持,将在现有11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上,对新识别的有搬迁需求的贫困人口继续纳入搬迁范围。据悉,大规模易地搬迁是今年新疆民生工程的一项全新工作。目前,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已全额落实,全区已开工建设安置住房2593套。根据计划,新疆将在三年内完成11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此外,国家还给予新疆已解决的农村无户籍新落户人口特殊支持,通过开展贫困识别,将其中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扶贫范围。

根据新疆脱贫攻坚总目标,到2020年,新疆要确保现行标准下26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个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30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解决南疆区域性整体贫困。

南疆地区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贫困程度深、致贫成因复杂、脱贫难度大。为此,国家已将阿克苏地区纳入南疆四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整体享受片区政策。同时南疆四地州片区专项资金也从1亿元提高至4亿元,使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得到充分保障。

点评:特殊支持是保证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对此,有关各方应有更多的特殊思维,确保特殊支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篇5: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许杰说:“国家有要求,人民有需求,国有银行要有担当。我们把金融扶贫作为全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金融扶贫的新途径、新思路,助力脱贫攻坚,让中原更加出彩。”

1、体制机制全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有保障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需要久久为功。健全的体制机制是精准脱贫攻坚战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为此,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制定了《工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扶贫工作情况及三年行动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8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意见》,用制度作保障让金融扶贫工作可持续,用制度来监督让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许杰表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我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问题。”工行河南省分行高度重视,将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国有大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为了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该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普惠金融事业部、公司金融业务部等14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比照省行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制,负责各项扶贫措施在辖内落地生根,做到扶贫工作“有依据、见成效、可视化”。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工行河南省分行坚持“抓党建促扶贫”,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从2016年开始,省行和二级分行党委成员、省行部室负责人按季深入106个县域支行就支持实体经济、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工作督导调研,2016年以来,工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许杰多次到开封兰考县、洛阳汝阳县督导调研驻村扶贫工作,其中到兰考调研督导每年均在6次以上。通过督导,省行领导的决心直接传导到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同时,该行成立了强大的扶贫工作队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工行系统共有18家分行、82家支行的499名优秀干部在116个贫困村开展定点精准扶贫工作,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9名(专职40人)、驻村工作人员111人(专职34人),339人通过兼职方式定期不定期到分包村1150家农户进行帮扶,累计直接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费用,累计争取资金近亿元。

这个优秀的扶贫“军团”,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不畏困难,默默付出,积极承担着国家使命和民生期盼。其中洛阳分行的王劭在汝阳县内埠镇西金庄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因为工作突出,成绩斐然,2016年被汝阳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今年3月王劭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由省行做坚强后盾,王劭带领的西金庄村已顺利脱了贫,走向了致富路。、创新能力强 精准扶贫“量体裁衣”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能指望“一个方子治百病”“一个模式齐步走”。工行河南省分行,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要求,在坚守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产品创新,为各地精准脱贫“量体裁衣”。

该行与重点地区党委政府加强协调合作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政府风险基金,大力推广“银政通”业务,平顶山、商丘、濮阳、周口等分行银政通贷款余额近3亿元,有力支持了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今年6月份,该行对中粮家佳康(永城)有限公司发放项目贷款4500万元,支持其建设年出栏2×11万头健康商品猪生态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今年为河南省宏力高科技农业公司提供5000万元贷款,用于该公司红提葡萄种植与推广,让当地贫困户有机会承包上葡萄园。上半年,该行累计为淇县现代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等带贫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1亿元。

5月份,针对洛阳栾川重渡沟景区创新设计了“乡村旅游贷”融资方案,引入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对景区内的农家宾馆发放单户不超过200万元的经营性贷款,总授信余额1亿元,预计可带动1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后该行将以省县域旅游景区为重点,通过收费权质押、经营物业贷、乡村旅游贷等,做好高等级景区的开发、改造、扩建等业务的营销,大力支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优秀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稳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工行近期将在“两权”抵押成熟的长垣县发放贷款1000万元,并根据全国“两权”抵押贷款工作部署将成熟的经验向深度贫困地区复制推广,积极满足以“两权”作为抵押物的脱贫攻坚融资需求。

今后,该行加大产品创新,加大对我省51个贫困县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内水利、交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域优质项目的信贷支持,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帮助贫困地区拔穷根,摘穷帽。

一直以来,工行河南省分行紧扣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转移就业、水利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特殊救助等针对性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表内全部贷款余额4471.53亿元,较年初增加346.66亿元,增幅8.4%;其中精准扶贫贷款42.56亿元,较年初增加5.36亿元,增幅14.4%,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幅6个百分点。一串串数字丈量了工行河南省分行支持我省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坚实脚步。

3、普惠金融再升级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举办“工银普惠行”主题活动启动会,工行河南省分行在郑州同步举行该项活动,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让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更多普助小微、惠及民生。

如何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更多地流向“三农”洼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工行河南省分行已经制定了路线图。

首先,加强机构网点下沉。

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触角需向下延伸。工行河南省分行、各二级分行、县支行和部分城区支行分别设立小微金融业务中心,同时,合理下放业务审批权限,简化业务流程,通过集约化、标准化作业,切实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其次,突出重点支持领域。

该行围绕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和县域经济。推进“公司+农户”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具备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担联盟业务合作,开展“两权”抵押试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办理精准扶贫贷款业务,规范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根据河南省兰考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结合兰考普惠金融改革工作重点,争取设立普惠金融产品试验室,研发创新型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融资业务和场景创新融资业务。

第三,积极布局线上服务。

继续加快发展线上融资业务,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贷款体验,积极探索践行金融扶贫、涉农业务模式。

工行河南省分行普惠金融尤其注重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致力于“金融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统一,激发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聚集,进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形成“生态良好、产业聚集、人民富裕”的良性循环。

截至9月末,工行河南省分行银监普惠贷款较年初净增10.71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进度的119%;银监普惠有贷户21665户,较年初净增4554户,超额完成总行下达的净增350户的目标;人行降准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10.34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计划的206.8%;人行MPA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6.01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计划的120.2%。三个口径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剪刀差实现“三降”。

篇6:金融支持脱贫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按照**安排部署,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由**牵头,对**县各金融机构及保险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周边县市区进行了交流沟通,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易其稿,修改完善,出台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必将为全县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政策指导,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下面,我就结合《意见》及有关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实现“三方红利”,加大扶贫资金贷款力度

充分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实现“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发展、农户受益”的多赢目的。一是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户增收产业是支撑,资金是保障。通过政府贴息,贫困户可通过贷款自主发展致富产业,也可按照“农户贷款、入股分红”的原则,入股到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入股金额的*%左右,但最低不能低于*%,在贷款期限内逐年享受资金红利,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奠定基础。由**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保证贫困户应得利益。二是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企业寻求更大发展,需要有资金注入。解决资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融资,但企业融资的渠道和途径有限,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借助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这一平台,企业融资门槛低、条件少,既可以带动贫困户

付,支付利息从当年贫困户所获分红资金中予以扣除。贷款到期后,由入股企业偿还贷款本金。

二是采用“政府(党组)+担保基金+银行+乡镇+企业(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贫困户”模式。企业作为贷款主体,由企业按照贷款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即“企业+贫困户”脱贫模式。贫困户只享受一定分红,分红协议由企业、镇党委、村党支部、贫困户四方签订,保证贫困户分红利益。贷款企业由各镇(街道办、管委会)负责审核把关,单户最高贷款限额500万元。政府贴息资金,由**负责每月划拨到**;企业承担的利息,由企业负责每月按时偿还。贷款到期后,由承贷企业偿还贷款本金。

(二)利用专项资金,带动贫困户脱贫

一是采用“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模式。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结合政府建档立卡工程,加快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结合互助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中间载体,优先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采集信用信息和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完善评级授信与风险防控措施,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差别化定价体系,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手续简便,贷还灵活的优势,支持有条件贫困户生产经营。贷款由贫苦户个人申请,金融机构审核放款。贫困户申请的小额贷款担保金不再收取,变为抵押金,抵押金在其贷款还清后将予以返还。

二是采用“创业促就业贷款+贫困户”模式。***要将有创

会)自主选择有能力、有潜力的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贫困户入股的形式予以投资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也可结合镇情实际,探索扶持贫困户增收的其他途径。鼓励支持贫困户利用个人贷款自主创业或发展其他致富产业。

四是要优化金融环境,完善信用体系。要会同各银行,探索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要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贫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电子信用档案。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鼓励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着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金融精准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篇7: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攻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7〕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使用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我部印发了《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号)。文件下发后,各省(区、市)积极进行宣传培训,及时组织项目立项,认真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等省份进行了节余指标流转交易,推进措施得力,节余指标流转规模大、效益显著,共流转使用节余指标7.16万亩,流转收益169.83亿元。实践表明,增减挂钩政策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为扶贫搬迁工作筹集了主要资金,保障了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又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保护了耕地资源;有的地方还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避险工程,进一步加大了资金项目整合力度,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当地干部群众真心欢迎。但同时,目前全国还有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海南、云南、甘肃、宁夏等省份没有进行节余指标流转交易,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不敢执行、不会执行等问题。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目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胜阶段,各省(区、市)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内涵,积极执行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已经开展节余指标流转交易的地方,要巩固政策成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运用政策,实现对脱贫攻坚更大支持;没有开展节余指标流转交易的地方,要强化政策落地意识,抓紧行动起来,推进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支撑脱贫攻坚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力度

(一)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以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并按照《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号)规定执行。

(二)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管理体制,各省(区、市)在优先保障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的前提下,是否允许全部或部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或市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由各省(区、市)自行决定。

(三)各省(区、市)要根据《通知》要求,及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节余指标流转的决定和相关政策措施报部备案,并抄送有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三、充分发挥增减挂钩政策在支持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各省(区、市)负责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进行统一管理和全面监督。

(一)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增减挂钩项目和节余指标流转的监管,规范节余指标流转交易,同时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实际,搭建平台,牵线搭桥,为贫困地区节余指标流转创造条件。

(二)各省(区、市)在编制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应实行增量和存量用地统筹联动,适当减少节余指标流入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安排,经营性用地尽量要求使用增减挂钩指标,以提高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各省(区、市)在执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范围内流转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等因素,做好增减挂钩专项规划与《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等的衔接。

(四)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把各地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范围流转使用工作情况作为督察工作重要内容,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动态跟踪复垦还耕、地籍调查变更、信息备案及上图入库等情况,督促各地用好用足政策,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篇8:金融支持脱贫攻坚

《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20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工作重点

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一)以支持贫困老区为重点,全面加快老区小康建设进程。

贫困地区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老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贫困老区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与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相关资源要素向贫困老区优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贫困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贫困老区优先布局,尽快增强贫困老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以扶持困难群体为重点,全面增进老区人民福祉。

切实解决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破惯性思维,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办好老区民生实事,使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三)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动老区开发开放。

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是首要条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生态环境是发展底线,老区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工作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发扬“钉钉子”精神,使老区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大力推进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布局一批铁路项目并设立站点,积极布局一批支线和通用机场,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加快港口、码头、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老区所在地级市高速公路通达、加速铁路基本覆盖。加快推动老区电网建设,支持大用户直供电和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自备电厂,保障发展用能需求。增加位于贫困老区的发电企业年度电量计划,提高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大老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实施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老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支持老区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贫困老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支持老区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安排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时予以倾斜。

(二)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勘探开发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等资源。在具备资源禀赋的老区积极有序开发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基地,着力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支持老区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农村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利用。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老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支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推进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支持老区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扶持、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贫困老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加强老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的支持力度。依托老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区山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加大跨区域旅游合作力度,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有计划抢救影响力大、损毁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支持老区因地制宜开展“互联网+”试点。积极发展适合老区的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老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优先安排贫困老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支持老区开展各类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秸秆、地膜、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研究将贫困老区列入下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加快推进老区工业污染场地和矿区环境治理,支持老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解决老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电力保障水平。加快贫困老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对贫困老区予以倾斜支持。加快老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中小学校设点布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配备,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中等、高等职业学校,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老区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贫困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渠道。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贫困老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关政策。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新华书店等为重点,推动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六)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全面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结合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老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贫困老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老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中长期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老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人口脱贫。

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支持老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加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老区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老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创业扶贫新模式。在贫困老区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务时予以倾斜,完善后续生产发展和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老区加快落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的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支持老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大宗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老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补偿方式。推动相关老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老区转移。支持老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老区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给予资助。拓展老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老区发展,优先支持老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老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老区开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

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时,对老区予以重点支持,积极谋划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面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快落实规划项目和政策。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探索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指导。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贫困老区倾斜。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贫困老区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实现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对老区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合理扩大贫困老区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加大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对贫困老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贷资金投向老区的激励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老区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老区特色优势农作物保险产品,支持贫困老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强化土地政策保障。

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解决老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条件的,优先安排搬迁安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贫困老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四)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

适当增加贫困老区光伏、风电等优势能源资源开发规模。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强化资源开发对老区发展的拉动效应。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逐步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提供生态产品的老区与受益地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还湿。

(五)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

继续提高“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生活补助标准,研究其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好老无所养和伤病残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优抚对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或农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安排。加大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面向老区定向招聘辅助人员。

(六)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

推进贫困老区与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与贫困老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研究实施直接面向老区的人才支持项目,支持老区相关单位申报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资源,逐步实现定点扶贫工作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老区优秀青年入伍,引导优秀退役军人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建立省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省内发达县市对口帮扶本省贫困老区的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开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级财力和各类资源,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影响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加大对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年度报告和通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为老区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加强老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选派一批思想政治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老区党政领导班子,优先选派省部级、厅局级后备干部担任老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推动老区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长期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服务群众、村干部报酬待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保障。做好老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老区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区开发建设。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引导一批大型企业在贫困老区包县包村扶贫,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严格落实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区扶贫开发。

(四)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积极支持老区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育壮大老区文艺团体和文化出版单位,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加强老区新闻媒体建设,提升老区精神传播能力。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举措。

上一篇:作文评讲课下一篇:一年级教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