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2024-04-10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共12篇)

篇1: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一起成功堵截冒用他人身份证开户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经过

6月3日中午,一名年轻小伙子来我行2号窗口,要求办理银行卡和个人网上银行。接过客户的身份证和开户申请书,仔细核对后发现,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客户本人好像有点不相符,持着怀疑的态度询问了一些身份证的的信息,该客户都一一回答正确;拨打该客户填写的手机号码,也是正确的。但还是不确信该客户与身份证的人为同一人,就向现场主管汇报该情况,现场主管拿身份证与该客户进行比较后,也不是很确定是否为客户本人。于是故意说要是人像不符就要报警。该客户一听要报警后,马上丢下身份证和开户申请书,匆匆离开营业厅。至此,此人利用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开户未能成功。

二、案例分析

本案之所以能够成功堵截冒用他人身份证开记的不法行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环节的核对。

一是经办员观察认真细致。二是经办员发现疑问立即向现场主管汇报,以求进一步的核实。

本案例中,柜员和现场主管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从而成功防范了一起潜在的业务风险。

三、案例启示

(一)一线柜员办理业务时应多注意观察,结合平时学习的案件防范方面的案例,有意识地观察客户的神情,多与客户交流沟通,有意的交流可以让客户隐形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二)一线柜员要严格执行实名制开户。在办理客户业务时,要严格仔细核查客户身份证,通过联网核查反馈的信息及照片仔细与实际开户人相核对,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三)当遇到可疑客户时,及时启动营业场所应急预防机制,给图谋不轨人员威慑力。

篇2: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一、案例经过

支行柜员在受理一个20岁左右女孩持姓名为“杨**”的身份证申请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时,发现女孩相貌与身份证照片差异较大,本人为单眼皮,右脸下方有黑痣,而身份证照片为双眼皮,脸上没有黑痣,且年龄明显比本人要大很多。于是请现场管理进一步辨别。现场管理询问该女孩身份证号和地址,女孩对答如流。问脸上有黑痣为什么照片上没有,女孩称是后来长的,照片为初次办证时照的,还称身份证中途丢过一次。现场管理通过网上核查,并接通以前留存的电话号码,提示为空号。再询问了多次后,女孩才说是她堂姐的,并称堂姐在深圳两年以后才能回来。现场管理称该身份证暂由银行保管,请你姐随时来我行领取。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金融案件频发,犯罪份子欲利用伪造、抢盗得来的身份证件办理开户和开通个人网上银行进行犯罪活动的事件时有发生。案例中客户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和堂姐长相有点相似,以为银行不会太认真核对,企图蒙混过关。如果当时经办柜员疏忽大意,而现场管理人员又没有认真履职,严格审核把关,让客户冒用办理开户和网银业务的话,将有潜在风险,也可能酿成案件,对被冒用身份证的客户账户资金安全和银行声誉均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重点环节管理。网点要认真履行识别客户身份的责任,柜员作为银行一线第一个接触客户的员工,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办理各类业务。在办理代理开户业务时要先换人进行核实后再办理。

(二)坚持业务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要坚持对柜员进行业务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晨训和例会时间学习各种业务案例,让柜员了解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一线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将执行制度养成操作习惯。

篇3: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美佳通讯公司销售部经理张某 (女) 与王某 (男) 结婚后夫妻关系长期不和, 王某无正当职业经常向张某要钱花, 稍有怠慢便打骂张某, 张某遂产生离婚念头。为防止离婚时丈夫在分割财产方面提过分要求、耍无赖, 便向闺蜜刘某提出借用身份证办理银行卡, 刘某同意。张某便用刘某身份证办理中国银行的借记卡一张, 并将家中现金存入该卡, 卡和密码均有张某自己掌握, 从未告知他人。

【意见分歧和争议焦点】

关于张某借用他人身份证办理信用卡的行为, 事实清楚, 但在法律定性上却存在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张的行为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张某借用刘某的身份证办理借记卡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77条中的伪造信用卡的行为, 客观上有伪造的行为, 主观上有伪造的故意, 应认定为伪造金融票证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张的行为是信用卡诈骗罪。张的行为符合了《刑法》第196条“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规定, 张某对该借记卡进行控制并进行存取款活动, 属于“使用骗领信用卡”的行为, 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张的行为是妨害行用卡管理罪。张的行为属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在本案件之中, 张某借用他人身份证办理借记卡的行为很明显是属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主观上有故意, 客观妨害了信用卡管理秩序, 应该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第四种观点认为张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说张某存在过错的话, 最多是违反了银行账户实名制的规定。我国银行法规定, 申请人申请借记卡的银行要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审查, 在申请人与身份证登记不符的情况之下银行仍给与其借记卡, 说明银行也存在审查失职的重大过失。

【法律适用与法理分析】

笔者赞同第四种观点。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不承担刑事责任。

一、客观方面

(一) 伪造信用卡的认定

我们首先要明确金融业务中的信用卡与刑法上的信用卡是否一致?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银行卡分为信用卡 (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和借记卡。信用卡与借记卡的的关键区别在于信用卡可透支。2004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由此可见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是广义的信用卡, 是包括借记卡在内的, 是大于金融业务中信用卡范围的。

张的行为是否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中“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呢?笔者持否定态度。信用卡具有明显的权属特征, 其既需信用卡的外观特征来体现也要信用卡的内容来体现。伪造信用卡应分两种情形:一是仿制卡, 即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制造信用卡, 即形式伪造;二是变造卡, 是指在真卡的基础上进行伪造, 主要是在过期卡、作废卡、丢失卡等各种信息完整的真实信用卡上修改关键要素, 如重新压印卡号、有效期和姓名, 甚至对信用卡磁条重新写磁, 或者是对非法获取的银行空白信用卡进行凸印、写磁, 即内容伪造。[1]张某借用刘某身份证办理借记卡的行为, 不是形式伪造, 也不是在真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的内容的伪造, 张的行为在客观上并不没有给金融票证管理秩序这一法益造成侵害或危险, 不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二) 虚假身份证明的认定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究竟利用何种虚假身份证才是骗领?一种观点认为, 虚假的身份证明仅限于虚假的身份证件, 不包括虚假的资信证明和相关的担保材料。[2]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银行行使民事追偿权。另一些学者认为, 此处的虚假证明还应当包括虚假的资信证明和相关的担保材料。[3]因为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动机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动机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都是为了骗领信用卡, 如果区别对待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 提供虚假的身份证件骗领信用卡, 其动机多数是为了逃避银行的民事追偿,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财物逃避银行民事追偿的目的性, 而提供虚假的资信证明等, 其动机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信用而骗领信用卡或者是为了获得更大授信额度, 并不会妨碍到银行行使民事追偿权, 二者主观动机与社会危害性方面还是有区别的。刑法要规制的是提供虚假的身份证件这一危害性大的行为。判断“虚假身份证明”的关键在于发卡行能否以申请信用卡的材料中找到相关的责任人。[4]另外, 我国2009年11月12日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违背他人意愿, 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 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 应当认定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从此条规定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 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行为包括:一是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骗领;二是违背他人意愿, 使用他人的身份证明骗领。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这里的“使用”是指按信用卡通常的使用方式使用, 包括用信用卡在特约商户购买商品、在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上取现以及接受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5]有人认为这里是用骗领的信用卡中的骗领是指行为人在办理信用卡时, 使用伪造的或虚构的身份或资信等证明材料, 骗取发卡银行发放的信用卡的行为。刘明祥教授认为, 这里所说的“骗领”仅限于“以虚假的身份证件骗领”, 如果是以真实的身份证件, 但采取虚构资信材料等欺骗手段骗领了信用卡, 并用来恶意透支, 这虽然也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但却是另一种形式的信用卡诈骗即“恶意透支”, 而非“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诈骗的范围之内。[6]笔者赞同刘明祥教授的观点。“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情况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虚构一个并不存在的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信息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二是用他人的身份证明信息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 但他人并不知情。[7]

概言之, 两罪中虚假身份证明的内涵是一致的, 不包括虚假的资信证明等。具体分为:一是虚构一个并不存在的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信息;二是用他人的身份证明信息但他人并不知情。张某借用刘某的身份证办理借记卡并开展储蓄业务等, 刘某是知情的, 张不构成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行为, 当然也不构成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二、主观方面

首先, 张某有无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的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故意与过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意志因素, 前者对于危害结果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后者对于危害结果是一种排斥的态度。笔者认为, 张某其借用刘某的身份证办理借记卡, 是在刘某的同意之下进行的, 是一种合法授权行为, 只是为了供自己正常合法的使用, 对破坏信用卡管理秩序或侵害公私财产权的危害结果是持有一种排斥态度的, 是不希望这样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以肯定张某至少是没有犯罪的故意的。

其次, 张某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信用卡诈骗罪不仅需要主观上的故意, 还需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多数是为了骗取财物, 但是也会有例外情况的存在。例如:基于某种原因利用假名、假身份证在银行办理一张借记卡自用, 正如张某这样, 因为借记卡不可透支, 卡内的钱是自己的, 自己使用自己借记卡内的钱, 不会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 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因此不会构成诈骗罪, 同样也不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即使张某借用刘某的身份证办理的是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也不一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认定的关键还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如果张某在骗领透支的信用卡时就想着还款, 并且在规定期限内还了, 其主观上是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对此类案件, 刘宪权教授认为:在经过他人同意或者授权, 用他人的身份证明信息申请信用卡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般按照违规行为处理。只要申请人遵循信用卡管理办法和章程的规定正当使用信用卡, 就不能认为构成犯罪, 因为这种行为可以视为真实身份人的委托授权行为, 银行不会因为行为人的恶意透支而找不到相关责任人, 一旦发生恶意透支的行为, 对真实身份人可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8]

综上分析, 笔者认为张某借用刘某身份证办理借记卡, 是在刘某同意下进行的, 没有违背刘某的意愿, 张某行使的是一种合法授权的行为, 不可以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同时张某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也不可以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借用”身份证办理借记卡也不具有“伪造信用卡”的含义。根据罪行法定原则, 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虽然张某借用他人身份证办理借记卡取得了真实身份人的同意, 但其行为毕竟是违反了信用卡实名制的规定, 对张某可以按照一般违规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宪权.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80.

[2]王作富, 黄京平.刑法 (第五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15.

[3]赵志华, 鲜铁可, 陈结淼.金融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 [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243-244.

[4]刘宪权.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13.

[5]田宏杰, 许成磊.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探讨[A].赵秉志.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M].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1377.

[6]刘明祥.论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之行为.河北法学, 2005 (11) .

[7]刘宪权.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11.

篇4:冒用他人姓名引起纠纷

事后,王某几经周折,终于查清了此事,徐某在证据面前也承认了。王某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案件审理期间,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王某见其态度诚恳,也表示予以原谅。为此,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徐某当庭向王某赔礼道歉;徐某应即去县医院更正人流记录上的姓名等项内容;赔偿王某查证事实的合理开支1892.28元,精神损失费2000元;案件诉讼费用由徐某承担。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第120条还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此案中徐某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假冒王某的姓名,这不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篇5:转帐支票被他人冒用纠纷案

原告:某服务公司?

被告:某食品公司?

3月5日,一名自称庄某的男青年持被告食品公司遗失的一张填有食品专用的转帐支票至原告服务公司处,要求原告予以调取现金。原告未审核支票来源及来人身份证件,就支付给该男青年现金人民币2万元,并收取支票金额7‰人民币140元的`手续费。该男青年收款后留下一张现金收条。同月29日,原告将该支票解入银行,银行以帐户存款不足为由而退票,原告寻找男青年不着。同时,被告收到银行退票,并被处罚款,方知所遗失的转帐支票被他人冒用。原告催款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支票金额2万元。?法院认为,被告作为该支票的出票人,在作出票据并将之交付于收款人之前,遗失支票,负有保管不善的责任。原告贪图小利,以现金换取转帐支票,其取得支票有重大过失,为他人冒用提供了条件,负有主要责任。最后法院判决由被告承担支票金额20%,即4000元的责任,并将之偿付原告。?

[办案要点]?

本案事实清楚,被告遗失支票,负有保管不善的责任,而且支票遗失后未及时采取办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等弥补手续,其责任是明显的。

篇6: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教育局干部冒用他人身份20年,现已辞职!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改变了我人生‘那只手’,你在哪里?” 中专考试莫名失利,无奈复读后上高中 荆高峰是陕西三原县安乐镇人,由于家境一般,身为家中长女过早便懂得了责任。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1998年,16岁的荆高峰上初三。她同大多数成绩好的学生一样,毅然选择考中专师范,这其中也有她自幼想当老师的缘故。然而经过煎熬的等待,发榜时她却找不到自己的成绩,学校告知她的档案学籍也一同丢失了。年轻的她没有多想,自此陷入落榜的痛苦中,心灰意冷之下选择复读一年上了高中。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让她觉得愧对家人,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高中3年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上了阎良一所大专院校。 毕业后荆高峰在西安打工,换过许多工作都不理想,生活的艰辛让她来不及咀嚼那次考试失利的细节。2012年,她在上班时认识了丈夫,婚后当年两人有了可爱的女儿。此后辞掉工作的她把全部重心放在了照顾家庭,这件事便逐渐淡忘了。邻镇幼儿园长也叫荆高峰?当年蹊跷落榜渐有答案 2017年7月,与安乐镇相邻的西阳镇一位远房亲戚来到荆高峰家中,与她父亲荆俊杰闲聊中,亲戚说荆高峰在他们镇上幼儿园当园长,很让人羡慕。这让荆俊杰十分诧异,女儿明明在西安,怎么会去当园长?但亲戚信誓旦旦的语气看来也并非开玩笑,还称这个园长也是安乐镇人。如果说是巧合,荆俊杰绝不相信,便将此事电话告知了荆高峰。 这时荆高峰再细想当年自己落榜的种种细节,才猛然觉得不对劲。即使落榜也应该有成绩,更奇怪的是自己档案学籍也在那次考试中莫名丢失了。于是她委托父亲去了一趟西阳镇幼儿园,幼儿园工作人员称他们园长的确叫荆高峰,2年前已调到了三原县教育局。在幼儿园一处公示栏内,荆俊杰看到了这名园长的照片,拍照后发给了女儿。经过仔细辨认,荆高峰终于认出,这是和自己同一年级的`同学李敏。顶替他人学籍档案,摇身进入县教育局 去年,荆俊杰曾前往三原县教育局询问,教育局负责人却说此人是有两个名字,但对原因始终语焉不详。蹊跷的是,在找过教育局后,荆家突然来了好几拨“客人”,除了李敏的父母,当地的村干部以及许多不认识的人均跑来说情,并提议拿钱“私了”。 记者辗转联系到荆高峰的初三老师高老师。已经退休的他对荆高峰这位学生仍有印象,并表示当年她的学习成绩的确很好。意外的是,那名叫做李敏的学生高老师也有印象,“她的学习不行,用了你的学籍上的中专...”20年后尴尬重逢,李敏承认冒用其身份 4月13日下午,记者随同荆高峰来到三原县教育局,打听得知该局职教股确有一个叫荆高峰的干部,但未听说其也叫李敏。 下午2时许,在三原县教育局门外,两个“荆高峰”终于相见。 “那时候大家都还小,啥都不懂,许多事情只能由父母决定,说起来我也是受害者。”李敏承认冒用了荆高峰学籍档案一事,并表示当时是自己母亲的一个朋友经办的。“当时用你名字上学我便知道了这事,是我们过错在先。”谈话中,李敏反复强调希望用金钱进行补偿,但对于荆高峰最关心的她身份被冒用的过程,李敏却始终不愿提及,并表示自己也说不清。 4月13日,在三原县教育局外,时隔20年后,荆高峰(左)与冒用自己学籍档案的这位同学尴尬相遇。冒名顶替者已辞职,三原县教育局全面调查 事件曝光后,顶替学籍者李敏已辞去公职,14日晚11点多,三原县教育局官方微博发文,称已对此事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并同意荆高峰个人辞职申请。 16日,当事人荆高峰在记者的陪同下前往三原县公安局报案,三原县监察委对此事全面介入调查。 警方回应:此案三原县公安局将一查到底,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希望冒名顶替者能够拿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篇7: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2016年12月05日17:30 新浪综合

‚你是不是通过‘工银e校园’借贷6000元,催款电话都打到我这里了?‛11月30日,大学生小杨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这是自去年4月身份证遗失后,他接到第二个网络借贷平台的催款电话。

12月4日,小杨因无力还款及担心个人征信

受影响,无奈向本报求助。图/记者华剑

“你是不是通过‘工银e校园’借贷6000元,催款电话都打到我这里了?”11月30日,大学生小杨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这是自去年4月身份证遗失后,他接到第二个网络借贷平台的催款电话。

半年前,“趣分期”电话催小杨还钱,因本人并未借款,后经双方核实协商,证实系他人冒名借贷后,平台并未要求还钱。小杨原以为,只要向“工银e校园”提供证据,也能免于还款,可他得到的答复是必须先还款,报警找到人后再追回。

12月4日,因无力还款及担心个人征信受影响,小杨无奈向潇湘晨报求助。

疑问一

借贷人是否为身份证件本人?

去年4月初小杨不慎遗失了身份证,同月16日他返回岳阳老家予以补办。今年6月,他发现自己支付宝信用管理负面记录中,有2条“趣分期”(“趣店”)的借贷逾期记录。随后,他也接到该平台的催款电话。

“经查询,我名下共借款4000元。”4日下午,小杨向记者出示客服发来的“借贷人手持身份证照片”。这张照片中,身份证确实是小杨的,但实际借贷人的相貌与他相差较大。小杨说,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后,平台发来短信称账号申诉已得到处理。此后,他没有接到该平台的催款电话,查询个人征信也并未受影响。

接到“工银e校园”的催款电话后,小杨致电平台所属中国工商银行(4.580,-0.05,-1.08%)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建议其到网点柜台核实。12月1日,他赶到该行位于学校附近的湖南省分行星沙支行查询发现,在他的名下确实开立了一个账户。“调取柜台影像资料发现,开户人和之前向‘趣分期’借贷的为同一人。”

疑问二

平台审核流程是否存在漏洞?

因催款电话来自中国工商银行长沙韶山路支行,4日下午,记者陪同小杨前去求证。该行营业部张主任说,“工银e校园”是总行推出的高校学生专享手机端APP,是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综合金融消费服务平台,必须输入学籍信息才能进行注册。既能填写小杨学籍信息,又知道其父的电话,张主任说,“肯定不止捡到身份证这么简单。”借贷人提供的身份证件、填写的个人甚至家庭信息都是真实的,平台没办法防范。

4日下午5点多,中国工商银行长沙韶山路支行一名工作人员致电记者称,学生下载“工银e校园”后,要填写所在学校名称、学历层次、学籍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工行的银行卡及开户时预留的手机号码,“资料全部真实才能完成注册,流程上是没有漏洞的”。平台还会向开户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记者登录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工银e校园”介绍称:客户录入的学籍信息会实时与我行系统匹配。

律师观点

身份验证如审核不严银行及平台需担责

湖南睿邦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律师说,无论是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工银e校园”,在开立账户及借贷过程中,根据相关协议及规程必须做到“人证合一”,如果身份验证环节存在审核不严等过错,平台及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相关账户及借贷合同则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及所属银行要求被冒用者还款或将其列入失信人名单,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当事人可向法院提供被冒用的证据后,申请注销相应账户和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篇8: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两个月前,我所在地的一家车行搞促销,推出了用本地户口购车可优惠5%费用的活动。我的同事李某想购车,却又因为自己是外地人而无法获得优惠,遂要求借用我的身份证购买。鉴于彼此平时关系很好,我便答应了。随后,李某还在车辆管理部门登记我为车主。谁知,李某不久便在驾驶该车时发生交通肇事,造成他人一死一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因超速、占道行驶,对前方来车采取避让措施错误,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由于李某无力赔偿110余万元的损失,近日,受害者及其家属遂以我系车主为由,要我承担赔偿责任。请问:我是否应当担责?

读者:姜某

姜某读者:

你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篇9:注册商标被他人冒用怎么办

我公司于2001年7月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注册“力之源”商标。该商标由中文横排楷书简体“力之源”三字与一菱形图案构成,核准使用于运动饮料、矿泉水。2002年1月,某饮料公司开始在其生产的运动饮料瓶上使用与我公司注册的“力之源”相同的字样作为商品的名称,其字体排列与我公司的注册商标相同。我公司立即要求该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我公司的损失,但是,该公司却称:全国有10多个厂家生产的饮料都使用“力之源”名称,因此,“力之源”为商品通用名称,将“力之源”字样用于其饮料包装上并不构成侵权。请问该食品饮料公司是否构成侵权?

李 何:

该公司的行为已侵犯了贵公司的商标专有权,违反了《商标法》关于商标专有权的规定。根据《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所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行为。且“力之源”并不是商品通用名称,而是已注册的商标。因此,贵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你们的经济损失。

聘书能否视为劳动合同

周律师:

前年我被某单位聘用并发了聘书。两个月前,单位领导调整,新任领导说聘书不是合同,在聘期未到的情况下,让我回家休息。我找主管部门领导,却迟迟得不到答复。我起诉到法院,法院称没有劳动争议仲裁决定,法院也不能受理。请问,我的聘书能否视为合同?

魏海成:

首先,应该明确地告诉你,这份聘书应视为聘用合同。几年来,你一直受聘在该单位工作,领取工资,且聘书已注明了聘用期限,所以该聘书应视为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實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同时,我国《劳动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洗衣“行规”是否合法

李律师:

我于今年初到某干洗中心干洗一件价值800余元的高档西服,并支付干洗费15元,取衣时却被告知西服丢失。为此,我向干洗中心要求按价赔偿800元。该中心负责人朱某告诉我说“凡损坏或丢失顾客衣物,顾客可按洗衣费5倍领取赔偿”是洗衣业的“行规”,因此,只同意赔偿我75元。请问,该洗衣“行规”是否合法?

刘 天:

该“行规”违法不受法律保护。首先,该“行规”属违法声明,因而无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述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按洗衣费5倍领取赔偿的“行规”显属减轻其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违法声明,因而无效。

其次,干洗中心丢失衣服应负保管不慎的过错责任。你去干洗店洗,与干洗店达成一种服务合同关系。干洗中心收取干洗费后合同即告成立。干洗中心便负有为你提供及时、保质的干洗服务,及在干洗期间对衣服进行妥善保管的义务。你的西服被丢失,其责任在于该干洗中心保管不慎所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篇10: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

作者:唐红 肖文雄发布时间:2011-03-25 09:28:

32一、案例

原告李某(女)与被告王某2008年11月相识后建立恋爱关系并同居,同年12月28日双方按农村风俗举行了婚礼,2009年上半年双方急于登记结婚,因原告李某当时未达到法定婚龄,无法领取结婚证,原告李某便假借其姐的姓名及户口簿,用本人的照片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骗取了结婚证。2009年8月生育一男孩王小某。2010年9月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性格不合,双方感情最终破裂,原告因此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要求抚养1岁多的王小某及分割共同财产。

二、争议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本案婚姻效力的认定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此为无效婚姻,因为李某未达到法定婚龄,而以其姐姐的身份证与王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系骗取的结婚证,结婚证应为无效,所以婚姻也就无效,应按无效婚姻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的婚姻应属有效婚姻。理由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一是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人加以干涉;二是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即男不得早于

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有结婚的合意,且领取结婚证书上的照片也为李某与被告王某,实际在一起生活的也是李某与被告王某。李某在提起离婚之诉时,双方又均已达法定婚龄,无其它禁止结婚的事由,因此,应认定李某与被告王某的婚姻关系成立,按有效婚姻处理。

第三种意见认为,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的婚姻属可撤销婚姻,对该案法院不应受理。应由原婚姻登记机关撤销原婚姻登记,收回登记为李某与王某的结婚证。理由是二人在进行婚姻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对于民政部门的错误登记,当然要由民政部门予以处理。如果民政部门不履行撤销该婚姻登记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当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并依法进行登记时,婚姻关系便告成立。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结婚登记的,除非隐瞒的身份信息足以对婚姻的实质要件产生影响,比如隐瞒法定结婚年龄、近亲属关系等,否则,并不影响婚姻的效力。婚姻有一个‚事实在先‛的特点,无论法律承认与否,这种身份关系都已经客观存在。处理婚姻案件,应当遵循‚事实在先原则‛,注重婚姻事实,不能仅凭婚姻登记的姓名等形式确认婚姻成立与

否以及是否有效。无效婚姻一般是指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结合,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我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由此可见,我国《婚姻法》对无效婚姻的范围是有严格限定的,除规定的情形外,不再有其他无效婚姻的情形。即便是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结婚登记,在符合婚姻成立要件的情况下,该婚姻关系仍然是成立且有效的。合法有效的婚姻重视的是实际结婚登记的当事人的原始身份,而不能仅凭婚姻登记的姓名、身份证与其本人不符而否认该当事人的原始身份。在假冒他人身份登记的过程中,由于结婚证上的照片为该行为人,且申请登记的行为也由其本人实施,且不存在《婚姻法》第10条‚婚姻无效‛的情形,此类的婚姻登记应属于有效登记。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中李某与王某的婚姻是有效的。

另外,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及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的相关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只能对胁迫结婚的情况,依当事人的申请行使撤销婚姻的职责。除此之外,以任何理由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婚姻登记机关无权受理。所以借用他人身份证登记结婚的婚姻不属可撤销婚姻。因此,第三种意见认为应由原婚姻登记机关撤销原婚姻登记没有法律依据。

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证登记结婚后,一方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对方离婚,法院应当以离婚纠纷案由受理,并对双方的婚姻关系予以确认,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直接认定使用虚假身份证登记的人为婚姻当事人,在判决时以其本人的真实身份进行认定。

在宣告婚姻无效或撤销婚姻的问题上,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事法律也都持十分谨慎态度。例如法国第185条规定‚夫妻一方或双方虽未达必要的年龄,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不得再提出攻击:

一、夫妻一方或双方到达必要年龄经过6个月时。

篇11:关于冒用我社名义征稿的声明

近期, 我社接到基层学校反映, 社会上不断有人冒用《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的名义, 通过邮件、电话、书信等形式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布征稿启事, 并收取费用, 给我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社在此郑重声明, 云南教育报刊社旗下的《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均未与云南现代教育论坛编辑部等有过合作, 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征稿活动。对于擅自冒用我社旗下报刊名义征稿的单位和个人, 我社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篇12:关于冒用我社名义征稿的声明

近期, 我社接到基层学校反映, 社会上不断有人冒用《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的名义, 通过邮件、电话、书信等形式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布征稿启事, 并收取费用, 给我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社在此郑重声明, 云南教育报刊社旗下的《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均未与云南现代教育论坛编辑部等有过合作, 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征稿活动。对于擅自冒用我社旗下报刊名义征稿的单位和个人, 我社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上一篇:时代楷模李夏光荣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十八届五中全会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