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

2024-04-14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精选6篇)

篇1: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

——中央政法委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三个配套文件解读

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细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机制,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了《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三个文件”)。

文件出台的背景

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法治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健全制度机制抓起,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制约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和障碍,突出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入口不顺,二是法律程序“空转”,三是出口不畅。

2013年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点改革项目,明确了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分四批部署各省(区、市)政法机关开展改革试点。今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法治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健全制度机制抓起,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政法机关接待群众来访数量同比上升了7.1%,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这些情况表明,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精神,逐步成为各方共识。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总体呈现“弃访转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符合受案条件的信访问题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受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效果逐步显现。这也反映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路子是可行的,社会各界和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举措是认可的。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和障碍。突出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入口不顺。主要是信访申诉的渠道窄、渠道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诉与访的界限不清、标准不明,工作中难以准确地分类处理;受理立案的门槛高,一些符合条件的诉求进入不了法律程序;各单位间存在“踢皮球”的问题,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依法及时受理。二是法律程序“空转”。有些案件虽然进入了法律程序,但办案单位态度不端正,办案不认真,有错不纠,有瑕疵不补正,法律问题没有得到依法公正解决。三是出口不畅。主要是已经走完法律程序的信访案件退不出处理程序,有些案件当事人仍然反复缠访闹访,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成效,影响信访群众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信任,如不尽快予以破除、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就难以顺利深入推进。中央政法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三个文件”,推动政法机关建立健全导入、纠错、退出机制,进一步破解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难题,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文件的主要内容

解决入口不畅的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及时处理;解决有错不纠的问题,提出了执法错误、瑕疵的认定标准,以及依法纠正错误、补正瑕疵的办法;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防止终而不结、无限申诉,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主要着眼于解决入口不畅的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一些案件游离在法治轨道外,形成越级访、违法访。文件重点明确了诉与访的标准,对什么是诉类事项、什么是访类事项做了严格区分,以及导入相应法律程序的各种具体情形;为防止界限不清、相互推诿、案件积压,要求政法机关建立内外部衔接配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导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主要着眼于防止法律程序“空转”,解决有错不纠的问题。特别是对实体没有问题,但办案程序、司法文书等方面存有瑕疵的案件,提出了原则性解决办法,要求政法机关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在法律程序内解决,不能对带有小毛病、小问题的案件推出不管。文件原则提出了执法错误、瑕疵的认定标准,以及依法纠正错误、补正瑕疵的办法;从健全内部纠错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制约、严格责任查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从矛盾化解、舆情引导、源头治理三个方面,就增强工作效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主要着眼于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防止终而不结、无限申诉,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文件重点明确了依法终结的范围和法律依据,细化了终结标准和程序,确保终结案件质量;对问题已经依法公正解决仍然缠访缠诉的个案,明确了综合化解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终结事项依法有序退出法律处理程序。

落实文件精神的要求

理顺入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受理,防止法律程序空转,切实依法解决问题,畅通出口,使无理缠访案件依法退出。多措并举,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坚持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两手抓;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大力推广视频约访;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

一要理顺入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受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首先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把在法治轨道外的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引导到法治轨道内来,让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依法得到及时受理。

——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信访渠道单

一、狭窄的问题。中央和省级政法机关要依托各单位官方网站,开通网上信访,引导当事人直接上网反映问题;依托内部专用网络,把视频接访系统建起来,实行远程接访,减少群众“访累”;地市以上政法机关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办信工作,实现数字化录入转办,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案件当事人多来信,少来访。各级政法机关要探索建立网上受理流转、网下复查办理、网上答复化解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努力改变以人访为主的传统信访模式,逐步形成“就近的来人访、远处的上网视频访、不方便的来信访”的接待受理格局。

——降低受理门槛,切实解决合理诉求进不了法律程序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诉与访的甄别标准和区分界限,细化各类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和条件。对每一起信访事项,都要准确把握性质和类别,依法及时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及时导入审判机关诉讼程序、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程序、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程序办理。受理标准上,只要可能存在执法过错或瑕疵的,都应当依法予以审查。导入法律程序后,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问题得到依法解决。

——加强衔接配合,切实解决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党委政法委要协调建立政法机关与党政信访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引导涉法涉诉信访群众依法向相关政法机关反映问题,依托党政信访部门协商明确普通信访与涉法涉诉信访交织的信访事项、涉众型信访事项的责任部门,积极开展分工合作。政法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衔接配合,建立通报联系机制,解决好当事人多头上访的问题。对交叉管辖的信访事项,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谁先接待,谁审查受理。各单位内部要建立信访部门与案件承办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快案件流转,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案件得到及时受理。

二要防止法律程序空转,切实依法解决问题。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导入司法程序处理,就要保证群众合法有据的诉求,在司法程序和时限内得到公平公正解决,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依法按程序就能公正解决问题。

——以过硬的措施,确保执法错误依法得到公正解决。大力推行信访办理回避制度,需要依法复查、再审的信访事项,实行原办案人员回避;可能存在执法错误或瑕疵,经多次复查仍未解决的信访事项,要实行异地审查;上级发回重新处理,仍未能解决的,可实行提级审查。深入开展案件评查活动,通过各部门自评、上级政法单位直接评查、异地交叉互评等方式,查清案件是否存在过错瑕疵、当事人信访诉求是否合理。对评查中发现的执法错误和瑕疵,及时启动法律程序,依法予以纠正、补正,还当事人以公道。要严格落实倒查问责制,对存在执法错误、瑕疵,久拖不决的,不仅要倒查原办案单位、办案干警的责任,也要倒查信访办理部门和干警的责任。

——以规范的救济手段,妥善弥补瑕疵。对每一个执法瑕疵,都要向当事人耐心说明瑕疵问题不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的理由和依据,通过释法析理,努力消除当事人误解。对文书制作疏漏、事实表述不准、法条引用失误等方面的瑕疵,要通过裁定、决定等方式依法予以补正。对办案程序不严格、证据收集不规范,以及对待当事人冷硬横推、简单粗暴等态度作风问题,无法恢复原状的,应当向当事人作出合理解释,争取谅解。对常见多发的、当事人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程序性瑕疵、文书瑕疵,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建立长效防范机制。

——以办理过程的公开,提高依法纠错的效果。既要依法公开执法办案的依据、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也要依法公开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方便群众监督。对重大敏感信访事项、存在重大执法过错的案件,及时发布事实真相和案件处理情况。对问题已经依法公正解决,仍缠访缠诉的,要把政法机关的处理情况和当事人的诉求公之于众,让群众评判说理,赢得群众支持。

三要畅通出口,使无理缠访案件依法退出。对当事人反映问题已经依法按程序处理完毕,合理诉求已经依法按政策公正处理,除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该信访事项依法终结,不再 启动复查程序。

——确保终结质量。对信访事项的终结,必须经过复查、申报、审查、备案、告知5个环节,符合终结标准,并经中央政法机关或省级政法机关审批。仍继续缠访的,各级政法机关不再作为信访事项进行统计、交办、通报,重点是做好对当事人的解释疏导工作。

——落实善后工作。各级信访联席会议、党委政法委、综治办要建立协调机制。对已经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请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基层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做好对信访人的教育疏导、帮扶救助和矛盾化解工作,促使信访人息诉息访,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使信访终结事项依法有序退出法律处理程序。

——用好救助手段。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帮助当事人摆脱生活困境。对纳入不到司法救助范围又确有实际困难,或是救助以后困难仍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的,引导当事人按规定申请社会救助。

四要多措并举,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各级政法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为有序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依法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两手抓。不论是哪一类信访事项、什么性质的上访行为,都要按照依法解决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并重的原则进行处理。既不能纵容极少数闹访滋事人员挑战法律底线,也不能只注重处理违法行为而不解决当事人合理合法的诉求,防止矛盾激化。

——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公开承诺办理期限,限时办结,是否受理、是否立案以及办理结果,及时答复当事人,说明理由和依据,努力使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本级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减少重复访、越级访。

——大力推广视频约访。中央和省级政法机关在办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过程中,需要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当面做解释说明工作,或者当事人需要反映情况的,原则上应通过视频约访、远程接访,必要时上下几级政法机关联合接访,让当事人感受到,通过视频约访,反映问题快捷、解决问题高效,逐步扭转赴省进京上访高发的局面。

——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对到非指定场所上访、聚集上访、闹访滋事等违法上访行为,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采取疏导劝离、批评训诫、依法处理等方式进行区别处理。对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及时依法处置。对采取极端方式闹访、借上访之名煽动闹事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对违法闹访典型案例,公开曝光,教育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反映问题。

篇2: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争创单位,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把党的优良作风、现代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积极争创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中心任务,以“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理想信念和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医院的创新优势、技术优势、诚信优势、服务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破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多年来,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选择医院的发展战略,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通过树立职工“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机制,注重社会效益,使员工都有成才机会;制定西医病种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在不断探索医院改革发展之路上,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医院员工党员比例达到43%,临床业务骨干中党员占到九成以上;医院日均门诊量从2000多人次增加到了17000多人次,年门诊量达到540多万人次,居于全国医疗机构首位;年收治病人数从4077人次增加到超过60000人次。医院规模从一间医院发展为五间三甲医院和三个门诊,床位数从300来张发展到3150张。医院成为全国服务病人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患者满意度居全国前列,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得到过多位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医院已成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

一、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正确价值观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健康服务,是医疗机构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医院多年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管理理念,凝练了“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医院精神,在职工中树立起“病人至上、至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干部文化”、“感恩文化”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努力把职工塑造成为“在为病人服务中寻求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

(一)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医院党委从自身发展实践总结出了“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统帅,确立了医院的价值体系,要求党员职工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医院一直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逐步使“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理念,从“写在纸上”,发展到“记在心中”,最终实现了价值观的“落地”,成为了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导航系统”。医院党委引导党员职工从患者、医院、员工利益相统一出发,理解医院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病人可以没有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不能没有病人”、“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拿一个红包就等于失去一批病人,开一个大处方就等于赶走一批病人”,这些生动的道理使每个医务人员认识到“真诚地为患者服务正是每一个医生最终人生价值的体现”。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年”、“ 以病人为中心,争创百佳医院”、“争创文明科室”、“树美好形象,创最佳服务”、评选“十佳员工”、“友善使者”、“爱心天使”、“服务之星”等活动,“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员工的内心,并自觉实践。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哺育了优秀的员工,医院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赢得了社会的信赖,转而促进了医院的高速发展。医院的快速发展也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不仅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医院职工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深深体会到了医院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意义,也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在新的发展时期,努力为群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全院职工牢固树立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变被动单一服务为主动全面服务。医院设立早诊、午诊、夜诊制度,从员工步行上下楼把电梯让给患者等细节上,方便患者;设立院长代表处接受患者投诉,召开投诉剖析会、医疗纠纷听证会、医疗缺陷质询会、服务案例分享会等,听取患者意见,主动改善流程,优化服务。这些举措温暖了患者,换取到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患者满意度常年居广东三甲医院之首。

(二)从感恩转向责任,以患者满意为依归

医院提出“感恩文化”教育,倡导全院医务人员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患者,医院与员工双向感恩、同事之间相互感恩。感人肺腑的教育形式,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感恩心待人,责任心做事”转化为了行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医院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感恩文化”教育向“责任文化”建设转化,使医院每个职工“懂得感恩,担当责任”。

医院建立起了患者投诉管理制度。畅通患者投诉的渠道,建立起了包括书信、电子邮件、电话、意见箱等十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形成了座谈会、个别征询、问卷调查等主动反馈意见的渠道,规定了对患者意见及时反应的效率和处理的手段。同时,把患者意见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满意程度得到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监控。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从提倡规范服务,到提倡主动服务,再到提倡感动服务,把追求满意度最大化向追求患者忠诚度去转变。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大家,设立激励机制,一旦发现有谁的行为符合医院所倡导的理念,就加以鼓励。

(三)厉行社会责任,帮扶基层医院发展 广东省中医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医药行业的翘楚,3100多张床位、4000余名员工、5间医院、3个门诊,让他成为中医院中的“航母”。而就全国来说,中医院发展还存在很多困境,部分基层中医院仍然在生存的边缘徘徊。广东省中医院将多年的改革经验认真梳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无偿传授给基层医院,帮助其发展壮大。近年来,医院心系基层,与58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通过提供进修机会、派专家讲课会诊等形式,免费为基层培养人才。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还定期去义诊,解决疑难病例,帮扶基层医院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医院影响,造福当地百姓。

不仅医术是基层医院需要学习提高的方面,管理经验和模式更是基层医院渴望掌握的内容。广东省中医院向协作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帮助其确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措施。而各协作医院的院长经常前往广东学习取经。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医院的领导都来过广东省中医院考察学习。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帮助下,协作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家医院不仅临床疗效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大为提升,门诊量翻了几倍,年收入增长了近10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患者的满意率也快速上升。

二、不断提升机制创新能力,破解公立医院改革难题 创新能力是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必须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家医院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广东省中医院不断在机制创新上探索,研究现代管理思路和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公平激励的分配制度、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机制、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科学民主的内部管理机制、廉洁行医的监督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为落实深化医改任务做出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

(一)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机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励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彻底切断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同时让绩效与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挂钩,让分配向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倾斜。在这种机制下,医生心态平和、踏实,过度检查、大处方等现象绝迹,患者满意度直线上升,医院影响力增强,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体现。具体做法有3点:

一是以绩效决定收入分配,让分配的高低与工作量和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挂钩。医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打破了大锅饭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把科室的运营成本通过调动科室的积极性去控制,使卫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是在利益格局设计上,强调社会目标、医院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统一。医院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把医、教、研、人才培养和职业道德等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各个科室又将该科室的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为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稳固的组织基础。员工的利益实现与医院目标实现相一致。三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让医务人员贡献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与分配挂钩,特别向关键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医务人员拥有的知识、技能、管理要素,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间贡献度越大,在分配中间体现的价值就越高。结合病人选医生的制度,让核心骨干、疗效好、患者拥护的医务人员在分配中体现他们的价值,在收入上与普通职工拉开差距。

(二)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人都有成才机会

要实现“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打造百姓满意医院”的目标,必须要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临床疗效高低取决于人才。广东省中医院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加大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力度,使人人都有成才机会。

实施“育人工程”--医院建立起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和总住院制,努力使年轻医师尽快成长。使刚年轻医生有了明晰的努力和培养方向,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职业生涯规划。

实施“名医工程”--医院邀请国医大师等全国著名老中医来院带徒传经,使100多位中青年骨干得拜名师。聘请了一批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来院带领学科发展,为年轻人成名成家创造条件。

实施“人心工程”--努力发展医院,扩大规模,建立技术平台,为业已成长起来的骨干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搭建舞台,为引进一流的尖端人才筑巢。

此外,医院通过实施“朝阳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高级职称人才分级管理”,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机制环境。将医院“发展愿景”与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位员工都有用武之地和发展轨道。

(三)建立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上上下下”成常态

“让想干的人有机会,能干的人有位置。”这是广东省中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最直白的描述,也是其核心思想。

医院在用人理念上变“相马”为“赛马”,对科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护士长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竞争上岗;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打破同工不同酬的界限,突破人员能进不能出的旧体制;对新来员工实行培训制和人员代理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努力营造“想干有机会,能干给岗位,干好有地位”的良好竞争环境,确保留在医院的都是愿意把中医药当作终生事业,真正有兴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医生和职工。

通过努力,医院中基本上形成了“能上能下成为常态”的氛围,促进了合适的人向合适的岗位流动。

(四)建立科学民主的内部管理机制,人人参与医院管理 医院不断扩大群众的民主权力,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条件让职工代表行使好审议权、审核权和审定权;并建立起职工代表议案受理制度,确保件件有回应、有落实;做好院务公开,使员工能拥有知情权,行使监督权。

通过设立院长信箱、员工热线,畅通员工诉求渠道。并定期深入到员工中,针对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定向收集“金点子”。重视群众的评议监督,定期对医院领导、中层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信任度低于70%(含70%)的,要从管理岗位上下来。

(五)完善廉洁行医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行风建设

医院采取综合措施,从舆论上、制度上形成不许贪、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的“四不贪”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通过大力宣扬好人好事,营造一种人人“自尊自爱,廉洁自律”的舆论氛围,形成“不许贪”的内部环境;二是通过改善员工的生活待遇,使他们生活水平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形成“不想贪”的思想观念;三是通过从严治院,严格管理,使员工思想上明确“不能乱伸手,伸手必被捉”,形成“不敢贪”的管理约束机制。四是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不能贪”的机制,使想贪的人无从下手。

医院针对病人反映的热点问题,设定行风管理的“高压线”,凡是涉嫌以给回扣营销的药品,永久不得进入医院;对于收受红包和拿药品回扣的医务人员,直接开除,以维护医院的信誉和形象。而他们充分考虑到患者送红包的微妙心理,总结出了“收皮退肉(保留红包封皮,把钱退给患者),先收后退(先收下并作好记录,等患者出院时再退还),等值退还(把它买成等值的保健品送还给患者)”等婉拒红包的做法。目前,该院不收红包已蔚然成风。此外,医院内部分权制衡、信息公开。人事、财务管理在院内完全公开,采购招标等由业务部门安标准规程执行。各部门互相约束,院领导个人不干预。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广东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的定位,使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该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医治疗率分别达到66.5%和90.5%,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数的83.9%,平均每天配出中药饮片近10吨。

(一)挖掘中医精髓,不断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 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既是中医院的历史责任,又是社会的迫切需求,既是中医院的立足之本,也是中医院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医院围绕重点专科的主攻病种,开展挖掘继承工作,包括:挖掘和继承历代经典文献和古今的研究成果;挖掘和继承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挖掘和继承各学术流派特色和优势;挖掘和继承本院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挖掘和继承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挖掘和整理安全、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医院要求临床各科通过挖掘、整理和继承中医学术精华,建立起古籍及现代文献数据库系统;全面把握本领域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现代研究进展;专门成立了传统疗法中心,与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杏林寻宝”活动,广泛收集、引进、学习、研究、应用各种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努力成为特色疗法的集散地,发挥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使医院一大批科室成为了国家和省的重点学科,中医特色与优势突出,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病人。

(二)引入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围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的目标,医院努力将祖国医学的精华融会于日常诊疗过程中,不断整合优化众多名老中医针对同一临床问题的经验和体会,着力于临床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通过“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明确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的全程优势或环节优势,在此基础上医院编写了《临床各科中医特色与优势指南》和制定了临床路径,用于指导临床诊治、规范医疗行为,突显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对每一个临床路径都要通过回顾性研究、文献研究、专家共识,引入目前解决临床问题的最好的中医思路和方法,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推动临床路径的定期优化,尤其强调把中医的精华以及名老中医的经验优化到临床路径中。以达到不断优化临床路径的目的。并以此作为标准考核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每年侧重检查路径的优化情和执行况。加强变异登记、回顾性总结和文献的追踪,作为每年优化路径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推进育人工程,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中医人才队伍。

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针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医院着力推动三个强化,通过努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中医水平高,采用中医药精髓解决临床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被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称为“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1)强化中医水平的整体提高。修改完善了继续教育方案,特别强化中医经典、中医思维、中医疗法和常用方剂的考核力度;强化临床医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让每一个医生都能具备同时使用中药和针灸等非药物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温书工程”,研读经典,书写交流读书心得。

(2)强化师带徒的广度与深度。在“广度”上,扩大在全国的拜师范围,选拔更多中青年骨干拜师,并给予政策保障,让业务骨干到全国高水平的中医专科进修学习和“全脱产”跟师;在“深度”上,侧重于强化考核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的掌握与运用,并促使“师带徒”工作从针对个体名老中医的继承向“学术流派”的全面继承的转变,积极学习、引进,让这些学术流派的特点和优势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疗效。

(3)借助现代科技加速人才培养。他们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中医传承研究中,建立数据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促进大规模的知识保存、共享与利用;开展“岐黄班”活动,支持不同流派学术小组的形成,营造网下和网上的学习社区,浓郁医院的学术氛围。

(四)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促进重点专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中医特色的发挥。(1)选准“主攻方向”确立切入点; 组织院内外的专家,重新论证临床科室和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重点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内容是否充分,主攻病种中医药的切入点选择是否准确,落实措施是否有力,从而为重点专科确定中医药优势发挥的主攻方向;(2)破解“难点问题”找寻突破口; 每年对专科的主攻病种进行疗效评价,找寻难点问题,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元的研究经费围绕这些难点问题设立专项进行研究;(3)坚持“专科建设思路”把稳大方向;

医院始终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的专科建设思路,强调对每一项新技术必须明确其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切入点,通过中医药专家的论证后方可引进,从而为中西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4)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他们组建了“中医经典临床应运研究病房”,探索中医药在应对急、危、重、疑难患者方面的临床优势,通过综合运用名老中医、经典文献、和本院临床宝贵经验,为全院树立典范。经典应用病房从3月份成立至10月1日,共出院病人306人,以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急性脑梗塞等急危重病人为主,中医参与率 100%,纯中医治疗率 86.5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对全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还积极探索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服务患者的模式,逐步确立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对健康人群从体质偏颇出发,落实中医养生的观念。我们开展粤、港、澳三地的人群调研,找寻体质偏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体质偏颇的人群制订详细的健康调养计划,进行饮食、情志、起居、药物或非药物手段的干预,进行“纠偏”。二是对欲病人群,建立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方案,防止向疾病方向转化。三是,对已病人群,试点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建立起了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病等的管理方案,并把这种模式推广进入社区。

四、把创先争优与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党组织成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坚强核心 广东省中医院把党的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党员们以事业发展为追求,以服务百姓为快乐,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在医院,党员、党组织具有崇高威信。目前,党员占到了职工总数的43%,在临床业务骨干中,党员更是占到90%以上。而且医院的支部书记均由科主任、中层干部担任,所有重大决策,首先召开党员会统一思想。党组织在医院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难救治以及本岗位工作中,党员冲锋在前,涌现了一批批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医院党员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具有远见卓识,事业心、责任感强,敢想敢干敢当,一切从医院大局、患者利益出发,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且严于律己、廉洁行政,在医院发展方向与战略的决策、实施等方面,发挥出政治核心作用。

党委书记、院长吕玉波作为医院的掌舵者,不仅在院内享有崇高威望,在全国医院管理界都赫赫有名。他在医院发展中倾注了心血,在确定办院方向、建立核心价值观和以绩效考核的分配制度、大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战略性决策,带领医院从困难中走出来,走向优秀和卓越。

吕玉波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医院,将医院管理作为终生事业,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全国中医系统得到推广,他也成为医院管理者的榜样。尽管他为医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始终淡泊名利,不作个人宣传、总是把各种荣誉让给一线医务人员。他倡导为一线服务的组织文化,在改善医院条件时,首先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一线员工工作环境,就是不改善自身办公条件,始终坚持与办公室同志一起办公,至今没有独立院长办公室;个人收入坚持只拿“平均奖”,在“非典”等特殊时期,他每天坚持去隔离病区查房,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却还时刻关心职工的安危;吕玉波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决不独断专行,在决策中充分尊重领导班子和专家意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使医院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吕玉波的影响和感召下,医院党员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以院为家,全心工作。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廉洁行政,率先垂范,干活往前冲,待遇向后退。使医院党委和干部队伍成为了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被医院员工群众称为“大家的主心骨”。

吕玉波认为,干部文化决定医院文化,医院组织结构应呈倒三角形,即患者在上,然后是临床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中层干部在中间,领导在下。他提出,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思路决定了医院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最先考虑的是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为了扩大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比例,医院精简管理人员,目前管理人员仅占全院职工的3.5%。

在改变工作作风中,医院党委要求首先扭转干部作风,提出“反虚务实”的公式: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督促检查=0;好思路+不行动=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抓住想要做的事+做出预期的成果=成功。医院提出处理患者投诉和处理临床一线投诉行政系统一样,从而高度强调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这些做法使医务人员体会到了医院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不是“虚提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的实践。

正是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才得以深深植根到每个职工心中。

(二)履职尽责,形成合力,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

医院党委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履职尽责,形成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秀团队。党委领导班子始终和全院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带领职工形成合力,坚持医院公益性,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临床疗效,使医院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优势,建立核心价值观,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患者都满意。同时,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使党组织的领导力、创造力、决策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了让创新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医院开展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医院先进党支部目标管理评估标准和优秀共产党员评估标准课题研究工作,各支部分别组织开展研究,制定符合本支部工作实际的活动方案和争创目标。做到:一看学科建设、专科建设有成效没有;二看是否改善了医疗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三看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四看与群众的关系如何。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

党支部充分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概念,通过开展“双培养”活动,既“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作,为各类人员成长搭建平台,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在实践工作中努力形成“七大优势”:即尖端的高新技术、突出的中医优势、领先的学术水平、和谐的医患关系、先进的协作团队、率先的拼搏精神、一流的工作业绩。广大党员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带头践行卫生系统核心价值体系,“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真正在立足本职工作、遵守医德医风、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一流业绩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帮助患者解决在就医过程中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通过努力,部分党员成为本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业务能手、技术尖兵,成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树立了党员全新形象。

(三)危难之时,党员先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是他的职责。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突发灾难的救治和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等方面,广东省中医院的党员总是冲锋在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展现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他们的感染下,医院职工把“病人至上,至诚关爱”的核心理念放在首位,无论是在本职工作中,还是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爱岗敬业、英勇无畏的优良品质。

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进入紧急状态,开的第一个会是全体党员会,全院没有一人退缩。护士长叶欣面对危险,始终坚持一线。在给一位高危非典患者吸痰的时候,她推开别人,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在她感染非典的那段日子,总是嘱咐同事注意安全,心里还是牵挂着危重病人。就在她弥留之际,依然想到的是她的工作。叶欣用生命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壮丽人生,用生命维护了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她成为了人民英雄,她的名字也被全国人民所记住。

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在这场战役中尽管先后有70多人染病倒下,但没有一个医务人员退缩,还有100多人主动报名进隔离病区,近百名医务人员火线入党。涌现了以“叶欣”烈士为代表的英雄群体。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院党员纷纷递交申请,要求前往灾区救援。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也有初为人母的女医生,还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护士。在长期的党性教育和医院管理文化熏陶下,没有人考虑自身安危,没有人去想前方困难重重、环境险恶,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救人!院党委从中选派了几名业务骨干随广东省医疗队赶赴灾区,成为第一个到达震中映秀灾区的救援医疗队。面对余震威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留下遗书,奋勇向前,救治了上千名伤病员,被授予“抗震模范”,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禤国维教授是一名老党员,年过七十仍然奋战在临床一线。他曾经被歹徒袭击,生命垂危之时想到的是不能出诊给患者服务了,在病床上他每天默念方歌,以恢复失去的记忆;他骨折受伤后,没有修养,让家人用轮椅推着去出门诊;他坚持20多年夜诊,每次坚持时间最长,服务态度最好。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诠释了大医精诚的中医精神,成为大家的楷模。

心怀慈悲的“送子观音”李丽芸教授、视病人如亲人的护士张广清、冒着感染艾滋风险完成巨大血管瘤切除手术的外科主任谭志健......这一个个鲜活的党员先进典型,不仅感动了医院职工,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和群众,“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广东省中医院是负责场馆最多、医疗任务最重的亚运定点医院。医院共派出8名医疗经理、87名医疗队员,承担了跆拳道、空手道、击剑、篮球等多个场馆的亚运医疗保障任务;近400名医务人员在开闭幕式当天全天待命,负责现场急救任务。参加任务的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党员职工,在近20天的工作中,大家持续作战,牺牲个人时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出色地完成了亚运医疗保障任务,不仅得到运动员的高度赞扬,更得到广州亚组委的充分肯定。结语

篇3: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

1 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就业期望过高, 目标定位不准

从调研情况看, 相当一部分未就业因素来自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 要留在大城市至少要到县级医院上班的想法成为失业的重要因素。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员, 可是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农村学生并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 认为那里工作条件不好, 待遇低, 宁愿到大城市的药店卖药或干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工作。一些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到位, 理想与现实脱节, 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重地位, 重名利, 轻事业, 轻奉献[1], 过度依赖社会关系在求职中的作用, 不能很好地找准目标定位、脱离实际。

1.2 缺乏就业技巧, 就业中不够自信

一些大学生受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日常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 就业中显得更大胆, 更外向, 更能展示自己, 较易找到工作。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一旦要走向社会就无所适从。实习时, 不少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医生护士交流, 腼腆、内向、羞怯, 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这样也造成他们在求职中缺乏自信, 但又不敢正视现实, 困难面前容易放弃。参加招聘会时, 往往是把简历向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面前一放就离开了, 不会主动推销自己。

1.3 职业生涯规划不到位, 就业能力不够强

因自身知识贫乏, 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大学生在考入大学时, 身心受到繁华外界的现实的冲击, 部分学生发愤图强, 使自己超越班里的其他同学, 但少部分同学受不了这种冲击, 开始随波逐流, 不刻苦学习, 知识掌握不牢固, 放弃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难以做好职业规划, 缺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的从业资格。同时, 事业单位编制减少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

2 多举措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加强引导, 破解“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难题;强化服务, 破解“就业信息渠道不够通畅”难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破解“部分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难题。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2.1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下基层, 受锻炼、长才干

2.1.1 注重就业政策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将就业工作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 同国家的新农合政策结合起来, 同乡镇卫生院亟需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状况结合起来, 同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技能结合起来, 同自己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加强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毕业生瞄准就业方向, 找准就业坐标, 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吻合。邀请县区卫生局长、乡镇卫生院长、医疗骨干、基层优秀校友到校对在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指导、基层卫生状况分析和发展前景分析, 对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 让毕业生认清形势, 结合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发展和就业的单位。

2.1.2 注重社会实践,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在寒暑假让大学生就近在社区或者农村基层卫生单位调研, 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农村的医疗状况和“新农合”政策落实情况, 为科学就业打下基础。

2.1.3 注重广开就业渠道, 积极搭建就业平台

通过新农合研讨会加大校院合作力度, 积极搭建就业平台, 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坚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除每年在学校举办应届大学生毕业洽谈会外, 派专人到各级用人单位主动联系,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2.1 实施了三级就业指导,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首先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展就业教育, 把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育计划,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其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使大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 合理定位。再次鼓励大学生进行模拟招聘演练, 并对其进行毕业面试、就业技巧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 帮助学生正视现实, 找准方向, 坦然地去面对择业和就业。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做自我评估, 分析自身所处状态, 并学会捕捉与自己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信息, 建立自己的信息网, 在求职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推销自己[2]。

2.2.2 注重开展个性化服务, 加强心理指导

坚持分类指导, 将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加以归类分析, 针对不同的毕业生群体有区别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设立毕业生心理辅导工作室, 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 增强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性, 消除求职受挫负面心理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使学生能及时有效地对自身就业心态做一适当调整, 扭转不同程度上的角色错位, 以较好地适应社会[3]。

2.2.3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毕业生动手能力

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 就是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不再以知识为中心, 而是重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塑造其独立、创新和适应性性格[4]。一是加强通识教育, 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要加强人文教育、沟通礼仪、团队协作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二是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 增加实训课程, 利用实习实训医院的优势, 突出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 增强动手能力。三是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和各种比赛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培养特长爱好, 扩大知识层面, 锻炼社交能力, 提高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是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价值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需要, 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高层次人力资源或人才资源的战略问题[5]。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它既是大学生就业长远的指导方针, 也是就业工作中必须坚持和践行的原则。受毕业数量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显得突出。分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坚持以学生为本, 多种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涛.践行科学发展观,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J].经济师, 2009, (8) :90-91.

[2]夏仕, 陈绵水, 冷树青.大学生就业的完善机制与对策[J].经济导刊, 2009, (7) :122-123.

[3]姜苏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3) :241-243.

[4]李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及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9) :251-252.

篇4:坚持问题导向 破解发展难题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旧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产生。况且,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新问题交织成一条无穷无尽的发展链条。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永远在路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的一切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努力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把建设和谐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是破解难题,改革必须以解决难题为归依;加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解决好当前问题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管理制度设计,建立起一种基于问题管理的机制,即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新机制,把企业改革、管理、创新、经营等环节中最根本、最典型、最重大、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找出来,在制度设计中加以系统解决,把解决问题做到系统化和日常化。

破解难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导向的本质是责任导向;解决问题需要具备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说到底是责任意识。只有坚持责任导向和具备责任意识,才能做到“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中,以问题为抓手,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点,在攻坚克难上动真碰硬、勇于突破,一步步战胜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新的动力。

篇5:破解三大难题建设和谐城区

一、破解社区建设中的难题,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区现有居民27万人,社区31个。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心城区发展要求的社区建设路子。一是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的职能定位,在全区31个社区中健全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议事协商制度》等规章,初步形成了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二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将社区建设经费、社区劳动保障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逐年递增,~年将社区建设经费由41万元提高到66万元,对市级补助社区的经费实行专户管理、直达社区,同时按照以奖代投的办法支持社区新建和改造办公用房5000多平方米,基本保障了社区正常运转。三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成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开辟社区服务项目40多个;在27个社区设立了“星光老年之家”,成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30个,帮助2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初步建立了服务社区居民的网络。近几年,全区先后有6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建设和谐城区,基础在社区,关键也在社区。虽然我区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和承接社会事务的能力不强,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社区资源,科学推进社区合并。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根据社区的地缘关系和居民的认同感,按每个社区1万至1.5万人的标准,对现有社区进行整合。对于多数农民已经“居民化”了的“城中村”,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试行“村居合一”体制,加快“城中村”向城市社区过渡。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弱化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社区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社区的承接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使社区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合乎民情、顺乎民心。建立工作事务进社区准入制度,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确实需要通过社区来落实的社会事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工作经费。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解决社区发展困难。捆绑使用市区两级支持社区工作的经费,按照每个社区两名主职干部,每个主职干部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按季度直接拨付到社区。对社区居委会新建和改造办公用房的项目,按一事一议的办法,列入区政府和街办支持的重点,专题研究,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四是加快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坚持以人为本,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完善医疗卫生、家政服务、幼儿托育、便民超市等生活服务,发展文化休闲、棋牌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等文化服务,强化城市低保、困难救济、就业服务等社会保障服务,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环境舒适、人际关系友善的新型和谐社区。

二、破解城区农村“灯下黑”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区现有农业人口2.2万人,行政村37个。长期以来,受政策和体制的制约,城区农村一直没有列入重点扶贫开发范围,“灯下黑”的问题十分突出,37个村中有22个属贫困村,繁华城区与落后郊区、富裕市民与贫穷农民形成强烈反差。近两年,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乡村油路134公里,改造升级乡村道路65.6公里,完成各类水利设施731处,建设沼气池540口,推广节柴灶5000多口,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以旅游业拉动农民增收,先后吸纳业主投资5000多万元,兴办“农家乐”107家,年创收15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每年就地消化农副土特产品300多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60多元。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12所中心小学校舍进行改造维修,新建扩建校舍6000多平方米;改造乡镇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室27个,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加快广播电视通讯设施建设,实现了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8%,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前我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除城区农村“灯下黑”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锲而不舍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力争到~年底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晴雨路”的目标。实施茅大路和市区内循环路建设,打通南部山区的旅游交通

环线。推进安全饮水工程,让全区80%以上的农民用上安全水。加强生态能源建设,实施“一建带三改”。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适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和就业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把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作为转移农民就业、推动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消除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障碍,切实维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有稳定职业的产业工人和有稳定居所的城市居民。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先进文化和公共服务的优势,大力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幼有所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篇6:足疗店管理破解行业三大难题

第一章 破解困扰足疗行业三大难题之一:技师难招

一、技师难招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足疗需求大幅度增加

2、僧多粥少

3、昂贵商品

4、押工资

5、怕不正规

6、就业选择多

7、足疗水平的提高

(二)内部原因

1、低人一等

2、胆小、不愿换环境

3、身体原因

4、自然流失

5、没有提升

6、面临转岗或二次就业的困难

二、招技师的办法 招人第一策:进人不设门槛

招人第二策:挖掘潜力招聘渠道,只说招技师是错的 招人第三策:技师工资保底,应该保多少 招人第四策:给介绍费招到技师,应该给多少 招人第五策:如何要求管理人员带技师?怎样避免风险 招人第六策:如何进行挖人 招人第七策:早试业容易招技师

招人第八策:如何向人才输出机构买技师?价格又是多少 招人第九策:加盟招技师有危险

招人第十策:国内托管市场情况,为什么寻求托管要小心 招人第十一策:到院校招聘技师 招人第十二策:人走不必强留 招人第十三策:打造一流食宿 招人第十四策:丰富业余生活 招人第十五策:加强人文关怀 招人第十六策:增进职业荣誉 招人第十七策:分享企业利润

第二章 破解困扰足疗行业三大难题之二:技师难管

一、技师难管的现状分析

(一)每个店都缺技师,技师是足疗店的“生命线”

(二)店与店之间时刻上演着“技师争夺大战”

1、提成方面

2、生活方面

3、福利方面

4、管理方面

5、挖人奖励

6、红牌特殊照顾

(三)技师自身素质,心理特征

(四)管理团队素质不高,不敢管的心态

(五)老板一切为了技师的心态

(六)客人扣女的心态

二、技师需求是什么?

(一)生存的需求

(二)赚钱的需求

(三)被人尊重的需求

(四)舒适的工作环境需求

(五)快乐的工作需求

(六)情感需求/精神需求

三、何谓“情感化/人性化”管理?

雅竹轩所推荐的“情感化/人性化”企业管理体系建立理论图

四、建立“情感化/人性化”管理模型 第一步 满足基本要求 第二步 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三步 入职欢迎会 第四步 签订劳动合同 第五步 专业的培训老师 第六步 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七步 建立个人情感沟通档案 第八步 定期的情感沟通机制 第九步 个性化的情感关怀 第十步 红萝卜+大棒的管理手腕 第十一步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第十二步 优势的福利制度

第十三步 正确的经营思路和营销战略 第十四步 定期业余活动 第十五步 离职欢送会

五、如何管好技师

技师管理=就是要走一条“技师收心”之路

(一)公司建立完善的制度、标准

1、要有完善的、专门针对技师的规章制度

2、统一规范的足疗、中医推拿、泰式按摩等技术标准

3、每一种服务项目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4、针对技师的奖励制度

5、特殊福利,例

(二)老板如何收获技师的心?

1、报有感恩、平易近人的心态?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保障稳定的收入

4、老板收获技师心的小举动

(三)经理/管理层怎样管才能收获技师的心?

1、有同是一家人,兄弟姐妹的心态

2、帮助技师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正人先正已、一事同人

4、经理如何收获技师的心? 1)嘘寒问暖,以心换心 2)语气婉转,运用手腕 3)当面表现,背后批评 4)员工生日,正是收心时 5)员工出事,挺身而出

5、如何管理抱怨型技师

6、如何管理孙悟空型的员工

六、常见的技师重大管理问题解决案例

(一)针对技师中的“刺头”怎么办?

(二)如何对付“成帮结派”的技师

(三)推行条例制度遇到阻力怎么办?

(四)技师集体罢工怎么办?

(五)技师拒钟、偷钟怎么办?

(六)技师把公司告到劳动局怎么办?

第三章 破解困扰足疗行业三大难题之三:技师难留

一、新进技师流失的心态分析及对策

(一)要求管理层、培训老师、老技师对新技师多些鼓励与关心

(二)对新进技师心态分析给予对策,降低流失率(见附表)新进技师流失心态分析及对策

1、新技师入职时未妥善安排,造成流失,怎么办?

2、如何让新技师安然1-7天容易流失的危险期?

3、新技师培训期间无工资想流失怎么办?

4、新技师反应培训期间好辛苦、好累,不想做怎么办?

5、公司环境不适应,想走的心态如何调?

6、没有朋友、好孤单,想走的心态如何调?

7、第一次上钟既期待又紧张害怕,心态如何调?如何处理?

8、新技师每天钟数太少,不想坚持的心态如何调?

9、因有些客人素质好差,把新技师吓到,怎么办?

10、给人洗脚,侍候人,面子有点放不开的心态如何调?

11、家里人不接受做技师怎么办?

二、在职技师(老技师)流失原因

(一)技师因个人原因,自然流失(分析表)

(二)比较调皮、‘窜’的,但工作能力强、钟数高的技师,管理层末给予适当的沟通及调教造成流失;

(三)因管理层处理问题不公正、且沟通不够及时导致技师流失;

(四)管理层忽略老员工心理状况造成技师工作态度涣散且人员流失

三、在职技师流失心态分析及对策

1、技师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段算了的心态怎么办?

2、技师有觉得工作太无聊、太辛苦,想换个新工作的心态怎么调?

3、技师反应伙食的不好、吃不饱没力气干活怎么办?

4、技师反应宿舍条件不好,住的不舒服、睡不好,怎么办?

5、我是老技师,管理层不给我三分面子,我就走,这种心态如何调?

6、旁边新开了家店,技师想跳槽怎么办?

7、其它店的老板来挖我,技师有这种情况,如何调整其心态?

8、技师遇到以前的同事/领导来挖她的情况怎么办?心态如何调整?

9、因为管理人员处事不公,技师要走怎么办?

10、技师因为店里形成小团队,补排斥要走怎么办?

11、技师反应经理不会做人,要走怎么办?

12、技师觉得老板不会做人,不想再跟这样的老板干怎么办?

四、公司对于去意已决的技师的两种处理方式(对比表)

(一)消极表现者如何处理?

(二)积极表现者如何处理?

第四章 如何降低楼面人员流失率?

一、新进楼面员工流失的心态分析及对策

(一)要求管理层及服务员对新员工多些鼓励与关心

(二)对新进员工心态分析给予对策,降低流失率(见附表)新进楼面员工流失心态分析及对策

1、试用期间无工资,想走的心态如何调?

2、因试用期间无住宿要走怎么办?

3、环境和人不适应的心态如何调整?

4、有做事无头绪,害怕不敢去做的心态怎么办?

5、老服务员太凶,有种欺生感,怎么办?

6、有怕接近管理层的心态怎么办?

7、有怕表现不好被辞退的心态怎么办?

8、家里人不接受服务行业怎么办?

9、脚痛、很累不想做的心态怎么办?

10、价目牌价格记不熟怎么办?

11、侍候人的事,工作起来有点放不开的心态怎么调?

二、在职楼面员工流失

在职楼面员工流失心态分析及对策

1、算了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算再努力也得不到提升的机会 2、2、工作太无聊了,想换个新环境

3、没关系,我没做好,但年资老,到时在人员竞升时一定是我

4、我管那么多,反正我不做还有其他人做

5、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早在以前试过了

6、我都做这么久了,管理层也要给我三分面子

7、我做得也不差,为什么后来的都已经实习部长了

8、太辛苦了,不如转做技师

第五章 如何留住中层管理运团队?

一、本行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生存状况

二、中层管理人员流失心态分析及对策

1、部长们觉得待遇低、福利不好,想不干怎么办?

2、觉得工作压力大,不想做的心态怎么办?

3、工作处处受气,真想一走了之,怎么办?

4、太辛苦了,不想干啦,怎么办?

5、部长自身能力不够,无法胜任,怎么处理?

6、管理层反应学不到东西,要走经理怎么办?

7、管理层反应不受重要,要离职怎么办?

8、管理层觉得晋升无望,要走怎么办?

9、管理层形成帮派,怎么办?

10、经理/老板未兑现承诺,要走怎么办?

11、经理只做“老好人”,失去管理层的拥护怎么办?

12、老板不懂管理,跨级指挥,导致流失怎么办?

13、老板/经理与员工关系复杂,导致管理层难做怎么办?

14、管理人员被别的店老板挖脚,怎么办

三、留住中层管理人员,经理如何做?

第六章 如何做好沐足店的管理层

一、管理层所扮演的角色

二、部长管理方法的对比

三、自身能力提高

四、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生活素养

(二)品德素质

(三)良好的自身形象

(四)专业技能

(五)学习心态

(六)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

(七)观察能力

(八)组织能力

(九)团队建设能力

(十)领导力

(十一)与经理相处的能力

(十二)公关能力

(十三)沟通协调能力

(十四)信息反馈能力

(十五)策划协调能力(十六)成本控制能力(十七)应变能力(十八)自控能力

(十九)对员工的正确态度和情感管理的理念

第七章 如何做足疗店的老板?

一、我是老板,我做主,谁都要听我的心态

二、老板被管理层/技师“绑架”,怕技师,怕管理层的心态

三、老板为什么不要直接参于管理?

四、只做好人,不做坏人,坏人让经理/管理人员来做

五、如何用好管理人员

六、对员工不要轻易做承诺,但说话必须算数

七、如何安排自己人?

八、老板在自己店里应注意哪些行为规范?

第八章 如何高技师的保底工资?

1、技师不条件保底和有条件保底(点加钟要求),产生的结果对比表1)技师心态 2)技师的表现 3)服务质量 4)管理人员表现 5)客人反应 6)生意状况

2、新开业的店如何保底、怎么保、保多久?

第九章 《员工情感沟通档案》及技巧

一、基本资料

二、个人爱好篇

三、个性、生活、愿景

四、亲友资料

五、员工沟通记录表

六、员工日常情感沟通表

七、员工情感沟通管理技巧

(一)入职篇

(二)员工父母篇

(三)员工爱人生日篇

(四)员工孩子生日篇

(五)员工生日篇

上一篇: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提高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水平的规定下一篇:《夺冠》电影观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