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2024-04-15

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通用13篇)

篇1: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一、活动背景

11月8日是中国

二、活动主题

魅力记者,一路同行。

三、活动目的

宣传新闻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丰富高校文化,增进青年大学生学习交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活动时间地点

11月8日到14日,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五、活动主要内容

1、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和横幅宣传记者节

2、“我是记者”体验活动及征集签名活动

3、模拟“高端对话”

六、活动流程

1、11月3日到5日“我是记者”体验活动招募体验者。

2、11月6日张贴海报和横幅。

4、11月7日“我是记者”体验活动及签名活动开展

4、11月8日至11月9日模拟高端对话

七、策划人:洪吉雍

八指导老师:韩海臻

九、附件:活动说明

1、“我是记者”体验活动

首先招募体验者,然后将体验者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三个人,一人负责采访,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拍照。小组成员须自行准备好手机或录音笔、笔、笔记本。采访者用手机录音,拍照者用手机摄影和拍照。记录者用笔做好记录。采访结束后让被采访者参加一字千金改错活动,改对一个字奖励一个气球

2、签名征集活动

制做一面写有“新闻随处可见,记者就在身边――《我的大学》驻南山学院记者站”的横幅,在每次体验活动的采访结尾,邀请被采访人签名留念。

3、模拟“高端访谈”

诗社成员分成6个小组,5个小组负责采访各班班主任,一个小组负责采访院领导。

十、活动主办单位

烟台南山学院机械学院团委、我的大学杂志社驻南山学院记者站、校记者站

篇2: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关注留守儿童,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教育民生工程,我校借市教委牵头“4+1”教育模式推广试验,延续市委研究室的做法在“一圈两翼”所辖区县逐步进行推广试验这一契机,于2010年10月正式挂牌为“重庆市留守儿童试验项目学校”,探索着适宜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培养模式,肩负着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培养工作。新的时期,结合留守儿童教育新理念,全面提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水平,二小一班人精诚团结,以活动的开展为载体,着力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等方面教育,并将各种活动细化,落实到位。

一、主要工作

(一)、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在开学初,各项目活动版块成员拟好计划书与承诺书,落实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力争创新。

(二)、强化机制,模式常态。

我校把标准化流程实施有机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让项目试验走向常态化。如在学生的行为养成上,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将纳入对班级的考核评比。礼仪教育也将纳入常规工作考核,各种工作不再是惺惺作态。

(三)、开发潜力,培养技能。

在托管教育时间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技能与特长。老师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给学生正确地指导。

(四)、自主发展,树立信心

本期在大队部的带领下,通过海选,成立了“天籁之音”校园合唱团,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唱出了《魅力城口》、《巴山之恋》等歌曲,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雄浑磅礴,演绎出了本土别样的风情。本期还成立了校园礼仪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随时为大型的接待工作服务,同时也呈现了我校礼仪标兵的风采。

(五)、人文教育,浸润心灵

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知识,长身体,他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灵。人文教育,无处不在。在升国旗、集会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集体生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在环保小卫生中,对学生进行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教育;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帮扶中,渗透爱心、互助教育。

(五)、结对帮扶,助推发展

我校在本期与临近的兄弟学校开展了一次数学现场交流会,旨在推动我

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高课堂驾驭技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结合本校教育现状,多次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一套更适合于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六)、积极筹措,改善条件

我校的硬件设施较差。由于我校多功能室的欠缺,各种对于留守儿童的工作都无法开展,但经过多方努力与筹措,作孚楼已顺利开建,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这样,将极大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这也为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提高了保障。

二、成果展示

1、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主要结合唱、读、讲、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期共唱红歌3120次;国旗下讲话15次;读经典418次;红色电影播放6次;讲红色故事467次;传箴言489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52次。

2、人格品质教育

本期共开展情景模拟活动4次,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全面向学生开发,在托管教育和自读时间开展阅读提升活动,学生阅读量在15000千字左右,大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阅读兴趣。

3.心理情感教育

本期学校一如既往的开展了周末家访活动。除了对学生进行家庭了解,还对特殊家庭回访多次,对困难留守儿童家庭全面跟踪了解。共家访407人次,家访率超过100%,这一成绩也得到了顶新集团秘书长周淑珍女生的好评。在12月,顶津集团领导还对我校的12户贫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慰问活动,领导们不辞辛劳,爬山涉水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为了架起留守儿童的亲情桥梁,学校鼓动学生拨打亲情电话708次,亲情视频76次,开展亲情书信大赛,书写亲情信520封,寄出286封。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写信157封,教师回信144封。开展心理辅导26人次。

4.行为养成教育

本期我校开展了“弯弯腰”活动,教育学生行动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把我校打造成靓丽校园。我校成立了垃圾回收站,主要利用周二、四的环保小卫士活动,对校园内垃圾进行回收,变废为宝,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节约品质。通过红领巾监督岗,每周一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大检查,教育学生养成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物、勤剪指甲的“四勤”习惯,其中的洗浴次数达到1600多人次。要求学生坚持晨练,其出勤率达到99.3%,大课间出勤率达到98.8%。

三、工作总结

以上便是修齐二小在2011年秋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数据呈现。数据是可喜的,这要感谢修齐二小的全体教师,正是他们的默默耕耘,以及无私

奉献的精神,才会有修齐二小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可信的,那是建立在我们以全体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上的。数据只是体现了一个“量”的变化,其实我们更看重“质”的飞跃。在开展工作的背后,我们总是在对比,在衡量,在思考,在改进,总是以孩子的发展为前提。我们得到了欣喜的回报,修齐二小的留守儿童不在“留守”,他们变了,性格变开朗了,心理变健康了,生活变自理了。在即将过去的,短暂而漫长的一年中,回首来时路,那是短暂的,因为我们的关爱行动还不很够,孩子们需要的还很多,那是漫长的,因为我们的责任还很重,路途还很远。

篇3: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一) 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语言习得的过程, 是他们逐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年龄的增长, 语言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在不断与人交往中, 他们学会表达自己, 理解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 产生愉快、积极等情绪。这些经验不仅能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好的发展, 更能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行为的发展。良好的语言教育可帮助孩子们认识外部世界, 认识他人, 认识自己, 使得他们社会化发展得以正常进行。

(二) 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密切相关, 然而留守幼儿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语言发展的水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 仅能掌握情境性强的语言;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幼儿, 可以掌握基本的连贯性语言, 这是因为语言一旦被幼儿理解和掌握, 就可以在认知的广度、速度和强度上起到推动和加速的作用, 使得认知过程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普遍性。若没有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个体的认知则会始终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三) 有利于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语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喜欢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 对于正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幼儿来说, 成人的引导和示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 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训练, 并针对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在集体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刺激幼儿语言的发展, 激发他们表达、倾诉的热情, 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幼儿综合语言素质, 使学前儿童顺利完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在家庭中, 监护人通过亲子沟通、阅读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现状调查

(一) 农村留守幼儿倾听习惯。

调查时, 在调查中, 以富村镇幼儿园1班为调查对象, 该班有幼儿38名, 其中留守幼儿为22名。给被研究班级讲述了一则小故事《小熊让路》, 故事讲完后, 通过提问的方法观察、对比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倾听力和理解能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发现不能回答的留守幼儿占53%, 只有少部分能够回答。访谈中, W老师说:“通过我近一年带这个班的观察来看, 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娃娃在我组织活动时还是比较听话的, 但在上课过程中, 尤其是在讲故事之类的课, 大部分娃娃会出现发呆、走神、开小差或是自己玩弄。虽然其他孩子也会有这种情况, 但跟那些爷爷奶奶带的娃娃就相对少些, 也比较听话。”在问到有关留守幼儿倾听习惯问题时W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班的留守娃娃比较多, 而且大部分都无法集中精神听讲课, 有些集中一会就去干别的事了。当提问他们时, 回答的都是比较模糊的, 甚至回答不出来。”

(二) 农村留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据表2可知, 农村留守幼儿在家时无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在表达自己情绪时大都无法流畅清晰地表达出来, 只有19.3%的幼儿能够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达情绪, 甚至还有一部分幼儿只用肢体和表情来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数据的可靠性, 本研究通过让幼儿进行自我介绍并说出自己最近比较开心的事, 通过这个小测试, 发现留守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用词少、表达不流畅等问题。

本次测试班级为富村镇中心幼儿园中2班, 该班有幼儿35名, 其中留守幼儿19名。通过数据显示, 留守幼儿中, 有10.5%的小班幼儿在与研究者测试的过程中沉默不语, 有五分之一的幼儿只能用几个不连贯的词语来表达, 部分幼儿能够用完整的简单的句子表达。能够用完整生动形象的语句表达的幼儿少之又少。然而, 据研究, 幼儿在1岁时正式进入学话阶段, 开始说出一些单字词;1.5岁以后开始掌握基本的言语, 能说出一些简单的短句, 甚至是简单的复合句;2-3岁时幼儿就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母语①。在本研究中, 中班班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4岁以上, 正常情况下应该能使用简单句甚至是复合句, 但在该研究中, 只有31.25%的幼儿达到了正常水平。

此外, 在该测试中, 非留守幼儿沉默不语的幼儿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留守幼儿所占比例, 而且, 在非留守幼儿中, 50%的幼儿能够用生动形象的完整的语句表达。相比之下, 农村留守幼儿的口语表达习得水平不仅晚于幼儿正常的语言习得的平均水平, 还晚于农村非留守幼儿的水平。

(三) 农村留守幼儿普通话听说能力。

调查中得知, 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 其中经常使用普通话跟幼儿交流的只占19.3%, 偶尔使用的占31.6%, 而从未使用普通话跟幼儿进行交流的监护人却占49.1%。通过访谈发现, 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人对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 40.4%的家长认为非常重要, 8.8%的监护人不知道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大部分隔代监护类型的幼儿的监护人不会说普通话。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留守幼儿在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方面缺乏语言环境, 纵使在幼儿园有好的语言环境, 但在家里如果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那么幼儿的语言发展必然会低于正常水平的幼儿。

三、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建议

(一) 充分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为农村幼儿语言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 对有特殊需要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留守幼儿的教育上,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在农村地区修建幼儿图书馆, 出版印刷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画册、碟片,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 还可以利用非政府组织, 引入更多的专家到农村定期为幼儿教师、监护人开展专题讲座, 帮助他们在引导做好幼儿语言的沟通、示范等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同时, 还可以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幼儿面对面接触, 增加留守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 给留守幼儿提供心理、情感帮助, 让幼儿不仅能敢说话, 而且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

(二) 幼儿园应该为留守幼儿创建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

幼儿园可以创建语言发展档案, 并针对留守幼儿加以关注, 档案中记录下留守幼儿每天在幼儿园中的言语表现。如孩子在课堂上的倾听、是否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说话、游戏等, 并观察留意他们的表现如何, 进而发现留守孩子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观察档案反馈给留守幼儿的监护人, 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此外, 教师在制作幼儿语言发展档案的过程中, 要多关注留守幼儿的言语发展情况, 增加与留守幼儿交流的机会, 创设幼儿自我表达的环境。

(三) 家庭应该为留守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1. 父母尽量就近工作或是推迟外出务工的时间, 尤其是母亲应该保证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并且父母要尽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必要的爱护与照顾。

父母要认识到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和引导者, 如果离开了父母的照顾, 幼儿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要从幼儿的人生发展的角度考虑, 尽量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时, 那么建议父母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 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2. 父母应密切与孩子的联系, 尽量多回家看望孩子, 多与孩子进行交谈、互动。

如果家长不注意与孩子之间生活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就会疏离亲子之间的距离。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与幼儿自身的认知、情感、人格和社会性密切相关。所以, 留守幼儿因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机会甚少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幼儿语言的发展。研究显示, 父母亲经常与孩子联系, 多关心探望孩子, 能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摘要:农村留守幼儿因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亲子沟通, 致使幼儿语言发展相对缓慢。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了富源县富村镇中心幼儿园, 发现农村留守幼儿在倾听习惯、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听说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 本文从政府、幼儿园、家庭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幼儿语言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语言发展,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璐.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杨雪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15 (2) .

篇4: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5月18日上午,医法中心2014年度课题立项评审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泸州医学院忠山校区含光楼如期召开。会议由医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徐静村教授主持,9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参会人数占全体学术委员(11人)的三分之二以上,符合章程规定。会上,委员们按照评审规则和程序,对今年申报课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和综合评议,对拟评项目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最终评出35项课题拟予以立项。

据了解,今年,医法中心共收到了19所高校和科研、医疗单位、鉴定中心(所)、律师事务所的课题申报书共47份。其中,申报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30项。课题内容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研究、现代医学伦理与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法律机制、医药卫生争议的防范与处理、医药卫生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等多方面。评审过程中,医法中心严格按照评审程序,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初审、复审和学术委员会会议评审。为保证公平、公正,课题评审工作还严格坚持了回避制度和双盲评审制度。其中,3项申报重点项目还进行了网上或现场答辩,并均通过了答辩。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上,医法中心主任程文玉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报告了该中心2013-2014年度的工作情况和2014-2015年度的工作计划。程文玉主任总结说,2013-2014工作年中,医法中心得到了省社科联、省教育厅、泸医党政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鼎力帮助,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法中心继续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在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由程文玉教授申报的《以医疗纠纷为视角完善和创新社会建设管理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批准经费为18万元,这是泸州医学院继200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人文社科研究的又一次突破;二是与《医学与法学》期刊、泸州医学院法学院共同举办了“医学与法学论坛”,相继邀请了泸医医事法学专业的开创者、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泸州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医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医学与法学》期刊执行主编石俊华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泸医兼职教授刘家琛大法官,哈尔滨医科大学王萍教授等专家、学者为泸医师生讲学;三是接待了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孙隆椿,中宣部原秘书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等领导来医法中心指导工作;四是接待了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王兆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潘荣华教授等来医法中心考察交流;五是与《医学与法学》编辑部、泸州医学院法学院共同申报了校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六是应中国卫生法学会邀请,医法中心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九届生命伦理与法学研讨会、第二届两岸四地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中国卫生法学会2013年常务理事会暨年会;七是顺利通过了省社科联的评估验收;八是成功申请创建了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在继续严格课题管理、积极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泸医更名的需要,程文玉主任提出了医法中心2014-2015年度的主要工作,包括:与上海市法学会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继续推进医法中心、《医学与法学》编辑部、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和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医学与法学”论坛;每月向省教育厅报送科研成果,以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加强社会.服务,与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法学院一起以校地结合的方式举办普法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组成讲师团,以“下基层、到企业、跑医院”等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援助等。

委员们对医法中心2013~2014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上一个年度里,医法中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心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科研立项规范严谨,尤其是跟踪检查更是认真、扎实,研究成果已颇丰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站高看远,对医法中心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另悉,按照医法中心的管理规定,此次评选出的35项拟立项课题还将报送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审批。待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后,医法中心将正式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各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书。

篇5:丈八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关爱室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917—7818011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

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李小军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篇6: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介

这几年,农村大量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许多孩子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2010年度,在我校学生1402人中有395名“留守儿童”。许镇镇中心小学认真落实上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部署,采取多项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一、学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给留守儿童提供一片快乐成长的芳草地。自2010年10月以来,学校安排专项资金加强“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为“留守儿童之家”购买电视、乒乓球桌,开通长途电话,安装电脑,添置2000多册图书等。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组织全校老师深入学生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地摸底调查,将调查记录整理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为学校详细掌握所有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记录袋,关爱教师及时将他们的成长、成功保存下来,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与自强。

三、建立亲情热线,密切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为了方便留守儿童及时与父母沟通,学校的两部电话成了亲情电话,随时为留守儿童服务,班主任也经常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另外,我们还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汇报在家的情况,鼓励父母在外安心打工。

四、建立师长热线。学校设立了悄悄话信箱,留守儿童把心中的小秘密写在纸上,装在信箱里,向领导、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让学校领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另外,动员鼓励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拨打校领导或老师的电话。

五、安排“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活动。学校每期初制定“留守儿

童之家”开放活动安排表,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五为开放日,每天12:10-13:10安排两个班级的留守儿童由关爱教师进行指导专项活动,每两周为一个循环。活动形式多样,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帮助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六、开展假期关爱活动。每逢寒暑假,往往是留守儿童最为孤独的日子,因为此时父母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和老师、同学交往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都不愿放假。将就近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组成关爱小组,他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做游戏,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充实又快乐。

七、家校密切联系。几年来,我校不断强化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搭建家长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桥梁;并且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不断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建立了家校的沟通联系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不定期进行家访,邀请家长或监护人员进行到校了解情况,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教育管理。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据统计,07—08学年度450名留守学生中,有21人次在各级竞赛活动中获奖。08—09学年度,26名留守儿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汪恒辉同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留守儿童”。2006年我校被评为“省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008年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10年度我校被命名为“芜湖市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但我们仍感到不足,还需要广泛学习关爱留守儿童的先进经验,在上级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抓出特色,抓出成绩,为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篇7: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毛河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虽然有的父亲或者母亲在家,但由于家庭事务的琐碎、农忙的压力,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孤独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点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申请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自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以来,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校务会,研究下一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且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组长:王明国,副组长:夏启军、陈林,组员:各班主任。)形成了以校长亲 1 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 2 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 3 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组织野外生存训练活动。虽然是农村孩子,但随着条件的好转,孩子们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生存能力不强,为此学校利用清明祭扫活动时机,组织学生野炊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提水,有的负责拾柴,有的负责烧饭,做起了“小厨师”一职。通过亲身实践,同学们更懂得了凡事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在家里父母是多么的操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9月30日举行了第三届“庆国庆歌咏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21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毛河卫生院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书画爱好者手拉手”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篇8: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我的家离学校近14公里,要是学校没有成立全托制留守学生托管服务部,孩子就不可能整个学期都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我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安心地在外打工了。”方建军同学的家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从2002年起,为了解决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上犹县东山镇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学生托管服务部,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每个留守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

为把留守学生托管服务部打造成“家长放心工程”,上犹县东山镇中心小学首先按思想教育、安全保卫、学业辅导、生活指导、食堂管理等五个部门,分门别类制订了教师工作标准及考评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就餐、卫生、课外纪律、好人好事等方面的争红旗评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此外,学校还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武术、篆刻等十几个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叠被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园生活。

篇9:镇文化服务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一、宣传工作

1、外宣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区电视台工作和我中心宣传人员调整等因素,外宣工作受到很大局限和被动影响。但我中心依然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宣传目标开展工作,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主旋律,结合本镇实际,作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导向。截止目前,共被北碚电视台采用42条,北碚报采用16篇,北碚电台采用74条。

2、内宣工作。本着党委政府宣传侯舌作用的原则,开创性整合中心现有宣传资源,开办了《动态静观》《农村天地》《生活与健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的广播电视节目,全力配合各级党委政府作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截止目前,共在中心有线电视播出宣传稿490篇/次,广播稿820篇/次,讲话稿61条,演出3台。

二、文化工作

1、文化建设

(1)完成创建镇、村两级统筹城乡文化示范点。

(2)整改图书室,增设了书桌、电脑等基础设施。完善了舞蹈室。

(3)组织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民间艺术表演、游园活动、灯饰楹联比赛、中国花木之乡书画展、计生政策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迎奥运活动。

(4)组织电影下乡,在志达社区和素心村安装了电影幕架,增加了电影固定放映点,送电影下乡5次,有效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5)积极组织文化专干和社区、农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队伍的组建,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进一步提高。

(6)对全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面的普查,对农村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为我镇的传统蟠扎民间手工技艺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2、文物保护

(1)利用广播、电视字幕标语对文物保护法规和知识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2)坚持文物巡视制度,定期对辖区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坪寺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朴烈士陵园进行巡查,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区局相关部门。加大了文物工作保护的力度。

(3)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要求,我中心对辖区内的文物展开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查摸底工作。

3、市场监管

(1)按照区局文化主管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把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超时营业违规行为作为治理工作重点。通过不定期的监管,5个网吧经营秩序基本得以规范。网吧违规接纳未成人的情况受到制止。出动60余人次。

(2)我中心以治理音像经营店和游走书摊为重点,加强对非法音像制品和游走书摊集散地的监控,同时对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和复印行业进行检查。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检查音像制品店等20余家次,共出去100余人次。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音像制品和书摊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事业建设

1、积极配合重点工程。加大对各项重点工作碚金线占地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的折迁力度,保证不因有线电视网络而耽误工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组织资金12万余元,对碚金公路沿线三根至集真段的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和重庆农谷内的和谐天香网络进行建设。

2、努力完成交办任务。全力确保“两会”、“全国哀悼日”以及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的安全播出。在这期间,中心组织8万余元对原有旧网进行改造,并准备备用金1万元。其中,组织机房重地值班106人 /次;报修服务82次;白天巡线300人/次;夜间巡线160人/次;出动摩托车400人/次,小车16人/次。

3、改造发展广电网络。

(1)改造农村网络。对原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组织资金15万余元,架设光纤6公里,改造电缆12.8公里。

(2)发展广电事业。1-10月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11户,临时安装和搬迁用户20户,场镇新增低音广播25只,碚金公路沿线、台农园新增高音广播9组。新增设有线广播系统1套,新增定时切换器1 台、定时器1台、定频调制器2台,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3)完成监控系统。投入16万元,完成全镇场镇有线电视监控系统建设。新增监控系统1套,敷设监控光缆8km,架设监控摄像头14组。目前,该工程正进入检查验收前期试运行阶段。

4、重点提高服务质量。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服好务。限定一般故障12小时内排出,重大故障48小时内修好,维修人员随时到岗到位。半年来接受用户报修服务1200余次,夜间抢修20次。

四、内务管理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事业发展团队,积极开展好学习培训,使中心工作人员责任心、主动性、开创性和合作性进一步提高,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截止目前,组织中心职工共开展专题学习“负责任的精神让你出类拔萃”“你是在为自己工作”“自觉维护集体形象”等文章10余次;外出考察学习3次;购买《自驱力》《没有任何借口》近100册。

篇10: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园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四队镇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迎接“江苏省社区教育中心”达标验收。

二、工作思路

以创建学习型和谐社区为目标建设“社区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以优化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创设社区教育新局面,为四队镇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三、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积极做好基础建设达标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学校的基础建设,为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

1、为把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成为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党员干部教育、少儿艺术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社区教育机构,2008年开始,中心校设置4个普通教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资料室。同时,建立微机室

2、加快全镇基层“社区学校”建设步伐。

2008年,计划完成全镇社区(村)“社区学校”达标建设85%。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社区学校”加强督促、指导,使之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二是争取政府将社区学校建设经费从2008年起每年纳入正常预算,以满足“社区学校”(办学点)的软、硬件建设和教育、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在社区教育不断深入的同时,我们从办学实际出发,在全镇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1、进一步加强中心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有计划地在这个群体中开展社区教育业务、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学校组织、成员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教师、员工社区教育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本领。使之成为一支品德高尚、学历合格、懂教育、会管理、适合社区教育工作的复合型骨干教师队伍。

2、在各个社区学校建设一支兼职管理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2008年,在基层各个社区建立 “社区学校”的同时,依据《四队镇社区学校建设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组织管理网络。确定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教育管理人员;有一支兼职的志愿者教师队伍;有一整套教育、管理、保障机制。继续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聘请那些乐意奉献且热衷于社区教育的退休教师、老干部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公民担任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

(三)、开展 “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配合镇组织办、镇招商中心、宣传办、创建办、司法办、民政办、妇联、团委、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办公室等部门加强全镇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社区协助开展小区内各种自主性组织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

(四)、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培训活动。(1)根据党委政府安排,认真做好“四队镇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管理和师资授课工作。(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法制、安全、卫生等行业规范的宣传、培训。(3)继续对全镇人民开设电脑专业培训。(4)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多层面的培训:A、就业引导性培训,即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参培人员就业综合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B、职业技能培训,即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展以会计业务、计算机操作、保安、物业管理、导游、家政服务、保洁、叉车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大面积提高社会人员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和本领;C、创业培训,即选择性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融资服务与后续扶持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以提高失地农民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自主创业能力。

(五)、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位。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编排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进社区巡回演出,制作板报进行巡回展示,以丰富多彩的文娱形式宣传我镇城市化建设的新面貌,丰富干部群众的精神生活。

篇11: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宣传工作,强化对在校学生的禁毒教育,结合云浮市云城区教育局的通知精神,我校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一个全校师生参加的动员大会、每班开一个“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班会、每班出一期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黑板报、举行一次全校师生参与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誓师签名活动。

成立禁毒宣传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陈伟锋

副组长: 黄镇城 陈武威 严尹均

组员:蓝绍雄 伍水清 潘桂洪 杨悦庆 严月英 谢丽珊 李丽芳 1.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宣传。在禁毒活动宣传活动中,我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地开展禁毒宣传,掀起禁毒宣传的热潮,打一场禁毒的战争,营造一种强烈的禁毒气氛,使每个人都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受到教育。

2.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图片。光靠语言文字的表述,可能学生理解还是不够透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对毒品的危害无法想象和理解。采用直观形象,真实的画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毒品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给社会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先后召开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形式各异的主题班队会活动。还聘请了法制辅导员为学生做禁毒宣传讲座小学禁毒宣传月活动方案小学禁毒宣传月活动方案。

4.利用周一升旗晨会时间,由学校政教处结合具体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对毒品危害的广泛共识。

5.以禁毒日为契机,进行禁毒宣誓活动。我校开展了一次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禁毒宣誓活动。为了开展好这一活动,我校师生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次活动使全校师生又受到了一次禁毒知识的深刻教育。活动中先是团员代表宣读了禁毒宣誓活动的倡议书。倡议书用数字述说了毒品危害人类事实,一个个的血淋淋的事实,让全校师生为之震撼、为之警觉,认识到毒品是洪水猛兽、是万恶之源,对于毒品,我们只能拒绝,只能斗争。最后在庄严的国旗下,全校师生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

6.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禁毒签名活动。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禁毒为主题的签名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都严肃而庄重地签名下了自己的名字,以之表示自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决心。

篇12: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关键词】 乡(镇)治理;多中心;共生发展;共生理念;善治政策

一、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必然性

乡(镇)治理势必出现多个中心,处理好多中心关系需要共生思维。共生思维“要求人们站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更加合理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由此需摆脱非此即彼的对立型思维,养成互补双赢的共生型思维”。“共生”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意味着“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弄清楚了“共生”概念和具备了“共生思维”后,要重点区分两组极易混淆的术语。

一组是“寄生”与“共生”。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乡(镇)多中心间竞争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另一组是“共生”与“共同”。“共同”指当事者共同具有某些价值、规范和目标,“共生”则是以异质者为讨论的前提,异质才能够建立更加“相互生存”的关系。共生发展是指各异质群体在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的进步与发展。乡(镇)多中心要运行好,发展好,就应该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二、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善治政策建议

1.以“复合型共生理念”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

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要注意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适用于乡(镇)多中心的共同发展政策,以更多地表现出对多中心的普遍的公正、公平和关心。原来重点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要适当调整到以全体乡(镇)个体共生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政策上来,从根本上防止农村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大化和对多个治理组织的扶助。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关键需要“复合型共生理念”先导。

(1)战略管理理念。所谓战略管理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战略理念主要是从整体、长远、根本上去观察问题。战略理念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全局性,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长期性,战略是一个在较长时间中起作用的谋划和对策;相对性和层次性,全面和局部也在发生着流转,局部应该服从全局。

(2)科学决策理念。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决策,决策的效果如何,是检验乡(镇)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3)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相统一的理念。乡(镇)政府要负责乡(镇)的全局运行。实现各项任务,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因为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还需要产生奋斗勇气和拼搏精神的必胜信念,并做到它们的有机统一。

(4)时效理念。“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建设效率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信息理念。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日本把情报能力比喻为“驼鸟的腿”,把情报意识比作“山鹰的腿”。情报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活动的“血管”,大量的情报信息则成为社会赖以生存和进步的“血液”。乡(镇)政府要主动地做好“信息传输”和“信息转化”。

2.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微观操作层面上,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各类职业培训与技能训练,提高多中心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增强多中心的“合作”能力。乡(镇)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扶持,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多中心人员的培训。单靠政府和社会对多中心的救助和“输血”,是永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中心群体问题的,必须从长远着手,以人为本,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乡(镇)多中心的主要组织个体是农民。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顾智明.论共生思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9)

[2]曾鹏.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成长研究——基于种间竞争的城市“寄生”与“共生”[J].城市问题.2007(6)

[3]熊铭.谈现代战略管理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6)

[4]张春贤.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J].求是.2008(19)

篇13:年度镇留守中心工作计划

张川镇中心卫生院

关于 2011 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卫生局: 今年以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医德医风”教育整治活动,深入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通过全院医务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强化提升全院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一年来,我院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院工作,认真组织全院职工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大政方针、政策,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把“百姓放心医院”创建贯穿于全年始终,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通过积极学习杨善洲、郑垧靖先进事迹,创新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做到双促进、双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发扬,医德医风有了明显改进,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学习,职工思想观念有了转变,达到了统一共识,增进团结,优化服务的目的,提高了团队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医改工作

1、社区卫生 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对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共发放“致全县居民的二封信”6000 多份。为 27581 人进行了免费的基本检查,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16000 多张。共进行社区出诊 4325 人次,其中社区医生出诊 2100 多人次,社区护士出诊 230 多人次,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需求。为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及城镇老年居民进行了免费体检。实行了多项减免优惠措施。在“五免二降”基础上制定了“六免四降”优惠措施,到 11 月底,免除 1265 人健康咨询费,免除 2182 人门诊挂号费,免除 763 人健康教育费,免除 1282 人基本检查费,为 612 人优惠注射费,为 655 人 2优惠 B 超检查费,为 424 人优惠透视费,为 2463 人次优惠血、尿、便常规化验费。服务中心积极承担县城居民预防接种业务,共进行计划免疫接种 6326 多针次,为 600 多人进行了有价疫苗自愿接种。共举办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12 期,由院长,支农医师,防疫妇幼专干及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主讲,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体育运动、健康生活行为、疾病预防、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参加居民人数 534 人,散发健康教育处方1200 多张。

2、中医特色 我院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和农村医疗保健中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色,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中医特色门诊建设:一是引进颈腰椎牵引仪、微波治疗仪等治疗效果好的中医理疗设备和技术;二是加强对现有中医药人员的培养,所有中医技术人员参加“中医四部经典”学习和中医全科医师培训;三是借助新农合中医药优惠政策,加大中医特色宣传,对现已具有的中医特色疗法和特色名中医进行深入宣传,并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讲座进一步扩大运用如针炙、理疗、推拿等中医诊疗手段,使用成本低、疗效好的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为辖区群众服务。

3、五制改革 我院认真执行县卫生局提出的五制改革,2007 年由竞聘 3上岗的新任院长按照五制改革总体要求,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岗位资格准入,经过四年的真抓实干和规范运行,各项工作均有较大的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提升,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受益明显,农村卫生工作重心得到凸现,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

4、一体化管理 按照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我院大力推行“三制四统一”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增加专干人员,专干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检查,每季度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定期安排工作人员统一下乡督察,每月召开例会等措施,有效加强了乡村卫生室建设,规范了乡村卫生工作,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5、岗位练兵,我院确定以“重点 结合我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公卫,岗位抓练兵,制度抓落实,医疗抓特色”为主线,全力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五个争当”活动。到 11 月底,卫生院组织临床一线科室、药房、注射等科室从各自岗位特点出发,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医疗技能比武等活动 5 次,科室自行组织岗位演练和技术操作练习12次,使全院职工争当名医、名护、优秀学科带头人,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4

6、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执行情况 我院自 2008 年 3 月份始按照县政府县卫生局的工作要求,实行药品政府集中采购和药品配送,以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对 80的村卫生所也进行了药品统一配送制度。09 年 6 月份开始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截至目前我院统一配送药品共计 212 次。统一采购药品 192.03 万元,其中卫生院统一采购 175.63 万元,各村卫生所采购 16.43万元。

三、加快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我院于今年 3 月、5 月份举办了对全镇乡村两级防保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为甲肝、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甲型 H1N1,痢疾 7 种常见传染病,3 月下旬又深入全镇部分村小学,针对风疹、流感、流脑,甲型 H1N1,痢疾等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做了讲解宣传,基本达到了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的预期效果。本年度我镇卡介苗应种 417 人,实种 417 人,接种率96.99;糖丸应服 827 人,实服 827 人,投服率 100;三联全程应种 806 人,实种 796 人,接种率 96.84;麻疹应种314 人,实种 294 人,接种率 95.93;乙肝全程应种 796 人,实种 774 人,接种率 95.67(首针及时率为 78.31)。乙脑 5应种 383 人,种实 168 人,接种率 58,流脑应种 526 人,接种率 48,AC 应种 568 人,实种 238 人 今年我院妇幼工作继续以降消项目为核心,截止 2011(第四年 11 月底共出生 514 人,其中男 272 人,女 242 人。季度出生 337 人,住院分娩 329 人)住院分娩 501 人,住院分娩率 97,孕产妇建卡率 96,产后访视率 97,系统管理率 89.2,筛查高危孕产妇 11 人,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 100没有发生新生儿死亡人数以及五岁以下死亡无一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生。2.九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2011 年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档工作已基本结束,共为全乡 35 个村 27865 人建立了纸质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50,查缺补漏工作正在进行。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完成已建档电子档案录入 27865 人,录入率为 100。全乡累计筛查出慢性病病人 1401 人,其中高血压病人 1296 人,Ⅱ型糖尿病病人 90 人,重性精神病人 15 人,慢性病管理率达 100。儿童系统管理率 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3.46,高危孕产妇管理率 100;1-11 月份七苗接种率 100,累计完成 15 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 1275 人,召开乡村医生例会 12 次,推广接种二类有价疫苗 2790 人份,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培训 4 次,乡村医生业务理论知识测试 4 次。1-11 月份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知识 6讲座 12 期,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6 期,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12 种 16315 份,累计接受咨询 11527 人次。

四、新农合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受益水平不断提高。2011 年,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县合管办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费制改革各项政策,多渠道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群众参合积极性和参合率稳步提高,真正达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 2011 年我院业务收入 1759059.2 元,累计完成乡村两级门诊补偿 38859 人次,门诊补偿资金近1545215.53 元;其中卫生院接诊 37223 人次,门诊总收入 1542364.74 元,门诊补偿总额 1490904.53 元,门诊例均补偿 40.05 元,门诊补偿比例 96.66。村卫生所接诊人次 1636 人,门诊总费用 58502.2 元,门诊补偿费用 54331 元,例均补偿 33.21 元,补偿比例 92.87。与往年比较,在乡级住院补偿人数和补偿比例得到明显提高,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完成住院病人 98 人/次,平均住院日 8 天,住院病床使用率 75,住院费用总 87878.4 元,住院补偿总额 78516.62 元,住院例均补偿 801.19 元实际补偿比例 89.35完成目标任务数的 83。

五、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深入“三治”活动 7 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和医院执行力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扎实推进医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行业作风建设”等活动,继续深化三治活动,通过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正气,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庸、懒、散”行为,增强全体干部员工的勤政廉政意识,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干部队伍保障。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努力方向。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我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距甚远,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缺少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群众对我院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不高,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缺少对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医改政策持等待观望态度,不理解和支持医改工作。

(二)、部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仍然普遍存在有“生、冷、硬、顶、推”的现象,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了解群众意愿,对待患者不真诚,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群众对医疗服务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三)、由于医改和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实施以后,部分职工尤其是正式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倒退趋势,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会主动找事做,工作办法不多,不 8是主动找事做,而是先谈条件、摆困难,只求索取,不讲奉献。

(四)、乡村医务人员仍然未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来,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率较低,慢性病管理和随访不规范,儿童体检和孕产妇保健次数达不到标准和要求,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存在漏项和错项,群众参与配合积极性差,整体工作推进相对滞后。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2014 干部下一篇:201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笔试考题难度_题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