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2024-05-07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模仿、聚焦、演出

模仿(mimesis)

“模仿”是指用模仿家人的态度、风格、情绪表达的广度或沟通的内容来“加入”家庭的过程。治疗者可说出自己的经验或模仿某成员的行为,这常可以拉近与家庭的关系。治疗者要留意家庭所使用的语言,是听觉性、视觉性、嗅觉性,还是体觉性的;也要留意他们所使用的隐喻、他们的动作、“家规”,如“勤俭”、“书香世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家和万事兴”等。

聚焦(focus)

在治疗中,治疗者像是照相师,他利用相机镜头呈现他所想呈现的景象,例如,他要呈现一个房子,他可选景,拍出门锁、门跟窗,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呈现烟囱等等的一组照片。对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传递多层次的信息,它不仅是在描述,更是在传达一个概念。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治疗者在观察一个家庭时,会被复杂多样的信息淹没。他会忙于要看出界限、注意权力、看出问题所在、研究互动行为的功能等等。治疗者必须在某种意义架构之下选择及整合这些信息,而这整合必须在治疗者的基本模式(schema)之下,以促成改变。亦即治疗者必须将这些资料重新安置,使之与他们之间的互动有关,并与治疗相应作连结,也就是说要将他们的症状行为与系统做关联。

要做到这些,治疗者必须先选择一个焦点,再发展出一个工作的主题。与此同时,他必须要筛选掉许多虽然相当有趣,但与目前治疗计划无关的资料。这样他才能专注于他目前的治疗工作,而不会被太多的资料所干扰和淹没。

治疗者的基本模式包括结构的目标和欲达到目标的策略。例如,要向情绪相当纠结的家庭结构挑战,治疗者可聚焦于家庭模糊的界限。他要如何做到这个就取决于治疗中出现的内容和过程,而许多资料将会依治疗的主题而被摒除或转化变形而加以利用,来达到治疗目标。

锁定主题来探索的治疗者象挖井一般,从一个小的范围深入。他所探得的资料是与改变的过程有关,而非仅是家庭史和描述而已,他专注于家庭经验的某个片断,将得到掌管家庭行为规则的有用资料。?当然,治疗者必须相当明了自己“以管窥天”以偏概全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一旦他自己选定了焦点,就可能忽略掉某些资料。他必须敏感于某些警告讯号,如果家庭告诉她:“我们无法跟得上你”时,他必须听进去,因为那是说:“你是在和你的理论一起闭门造车,而不是和我们在一起。”治疗者也要明白,聚焦有陷入被同化的危险。当他顺应家庭而搜集资料时,他可能被吸引取得到家庭觉得容易说出的资料。治疗者的工作是去使家庭改变而非让他们觉得舒服。

演出

“演出”是指治疗者将家庭的冲突带入治疗情境,使家人“示范”他们是如何处理的。治疗者据此可计划调整他们的互动和促使结构改变的方法。例如,一位母亲抱怨两岁半的女儿爱发脾气和在祖父母面前、在巴士上或其他场合让她受窘。在早期的治疗阶段,女儿一直表现良好,在第三或第四次的治疗时,女儿要求要吃口香糖,治疗者看到这个机会:他要求母亲不要给她糖,因为午餐时间快到了。这个小孩开始哭、闹和脱衣服,当母亲快要投降时,治疗者鼓励母亲坚持下去,半小时后,小孩缓和下来了,尽管治疗者和妈妈都累惨了。母亲终于能在这“演出”中坚持己见来管制小孩。用结构取向的说法来说,代间的界限重建了,有效的替代性的交流形态被介绍了,阶层体系建立了,小孩的脾气减少了,因为她知道母亲有能力处理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篇2: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简要背景

我是XX,户籍所在地是XX。现就读于XX,攻读学位XX。我的父亲是XX,母亲是一名XX。在工作方面:他们无私奉献、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家庭生活方面:我的父母相敬如宾,也十分看重对我的教育。从小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养成了阅读书籍、欣赏文艺作品的好习惯,并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20XX年我成功考入XX进行学习。进入大学校门后我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依然严格要求自己。

在大学经过充分的自我探索,逐步的确定自己今后的工作取向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梦想的带动下,我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二)成长事记

我家有X个孩子,我是最大的,小时候总觉的有妹妹会分享我的爸爸妈妈,其实和妹妹相处的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它教会我了合作、共情、理解、更好的角色采择等社交技能,所以我喜欢社交,喜欢与人相处,也懂得察言观色、尊重他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过程中,都无数次地追问过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似乎不用思考就可以作出很多回答,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做深入的追问时,却发现所有那些现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本质。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那么独特,那么神奇,凭借人类目前的智慧,要想绝对地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力去探索,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发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

我认为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健康婴儿,都从父母的遗传基因中继承了人类的基本属性,都具备了各种发展的潜力,拥有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自我品格分析 通过自我总结和别人的评价我认为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善良、负责、自信、稳重、乐观、幽默、助人,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具有的品质特点,我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应重点寻求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长处,生活中不能求全责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在易受暗示方面是需要增强。

(四)我的人生观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积极向上,正心善念,真诚地面对,并给周围的人以快乐,正能量。

大部分情况下,我的心态比较平和,但会给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可推动自己前进,不过我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想在学业、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所以有时感到焦虑和压抑。我要尽量使自己的目标合理化,减轻自己的压力。

我自身分析人格特点是性格总体偏外向,爱好是打羽毛球、阅读、评析电影。所以遇到刺激较强的情绪反应时,我会自我控制,打羽毛球、跑步和听歌都是我的宣泄方式,如有不理智行为,我会进行自省。我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我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我用心去学,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乐趣。不论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我都能学进去,但我学习属于专心的那种,我学习的话会比较投入,效率较高,这是我对自己很满意的地方。

通常我是冷静审慎、安详沉着、严谨自律。我富有责任心,我勇于学习新知识,能很快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兴奋性、自律性、有恒性偏高,创新性中等不过忧虑性也偏高,我意识形态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独立性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

一、职业行为分析

我学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突破自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虽说我在大学阶段就阅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但身处急剧变迁的时代,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我在大学期间,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又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朋友由于不堪忍受心理重负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毁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希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由此渐渐萌发了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愿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不但使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还能帮助社会,为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做贡献,为此我感到自豪和欢快。但是,逐步的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任重道远,应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不断清理自身成长过程中一些未完成的事项,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加地开放、客观、肯定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尊。

我在读研期间,更加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幸接触到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机会向他们学习和请教。每当见到他们,都会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感觉,同时他们还能给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使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咨询师是一个助人也是自助的职业,我不禁对它感兴趣,而且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我认为我有从事心理咨询的兴趣和爱好,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在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时,主考老师就给出一个小组讨论的话题—本组人员中谁适合做心理咨询,而最后小组讨论结果认为我比较适合,由此更加的坚定了我学习心理咨询的想法。随着专业素质正在逐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不良认知,使自己正视现实,修正自我,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的职业,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助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以来,我的心情是愉快、乐观的,既使有时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也能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迅速调整好心态,不让它泛化,掌握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总结

心理咨询是指为达到预定的目的一种交流方式,就是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与劝导的过程。这种交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它不仅仅是交流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了使来访者感悟的成分。从罗杰斯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潜在力量,咨询师只需提供给来访者一个“精神修养”的条件,让来访者充分接触自己的真实的自我,便可以得到成长。为能够有效地促进来访者的变化,咨询师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当然,心理咨询的一切技术的使用都必须是在和来访者建立了咨询关系以后才可能发生。

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在不同的教科书和心理咨询专业书里面有不同的论述,虽然在框架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没有原则上的差异。结合国内外一些经典教材,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概括为:倾听技术;提问技术;表达技术;观察技术和共情技术等五大项。这五项技术也是心理咨询中的共同因素。但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各项基本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明显的时段划分,而是贯穿于整个的咨询过程中。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咨询的早期还是结束的时候,咨询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包括关系建立的起始阶段)倾听、提问、表达和观察等技术都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而选择使用。而这几项基本技术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会相互交叉和相互贯穿着使用的。如为了使倾听更有效果,会使用提问、表达、共情和观察技术等。

以上就是我的心理咨询技术工作总结。

篇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一)心理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即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中心的全职或者兼职教师以高校师生为服务对象,针对在校师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运用相关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治的过程。其中预防指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矫治则是指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

(二)制度。

我们平时所讲的制度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制定的程序与规则,也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此外,还有生活环境的氛围与文化。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内部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运行管理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应用的理论方法等方面。

外部制度,就是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运行过程中国家、社会的支持,包括人、财、物方面的制度保障及其所提供的支持制度。

二、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

在国外高等教育的制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目前国外许多高校几乎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关文献表明,发展较好的是英国和美国,下面以这两个国家为例进行说明。

(一)英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制度。

二战后期,英国的心理咨询开始兴起,先后成立了英国心理治疗协会,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学会等,这些协会由政府支持创建,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一步步促进英国高校心理咨询的规范化和职业化。下面以里丁大学为例。

首先,里丁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对于教师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对人员的资历和专业水平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另外,各人员分工明确,且层次鲜明;其次,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具体操作中,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保密原则、干预、转介都有明文规定;再次,里丁大学拥有分工明确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学生事务部主管心理咨询服务,下设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困扰;最后,里丁大学心理咨询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朋辈辅导,并有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朋辈辅导的顺利进行。

(二)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制度。

美国高校20年代开始了心理咨询与健康服务。在政府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美国心理学会及国际心理咨询服务协会等,各高校咨询机构按照其确立的标准构建和运行,形成了完善的机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下面以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为例说明。

首先,西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隶属于学生事务管理部,但是职能独立,场所的设置也比较独立,设施齐全;其次,政府在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同时出台了许多政策加以保障,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和一些社会机构的拨款,一部分是学生所缴纳的健康保险和部分学费;再次,咨询服务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感受,维护学生的利益;最后,美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标准和准则由美国心理协会、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认证协会进行制定和修订。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英美心理咨询服务的知道都包含完善的机构设置、统一的认证机构、专业的咨询人员和严密的管理制度。

三、发达国家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综合英美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制度化发展,可以考虑从高校内部规范,和政府社会外部支持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内部规范。

首先,需要建立对机构设置的认证制度,分析英美两国的特点,可见其最大的共同点是高校有一个确定的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的部门,而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心是其下属部门。这种机构划分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值得学习。

其次,建立咨询人员资质认证制度,欧美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各种机构的带领下有比较明确的人员资质选拔的制度,对从业人员有相关资质的规定。由于国内咨询师考试还处于初级阶段,拿证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国内高校在选择高校咨询师时不仅要通过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另外,对于高校咨询师与一般咨询师的区别还体现在科研工作上,在心理问题初期诊断中,量表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新生入学的筛查工作更为重要,所以高校咨询师在咨询工作的同时,要具备科研能力,要有一定的科研任务。

最后,建立机构运行的管理制度。参考英美国家建立多种预约方式、转介、及时评估的服务流程并严格规定保密原则;在大学开学之际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开设相关课程。

(二)外部支持。

首先,政府和社会的经费支持是高校心理咨询的必要条件,最好能够有相关文件的支持。2003年1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要加大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2],但是,国内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大多挂靠在学生处,各项经费有限,并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

其次,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规范专业认证评估,对英美国家的分析可以发现,两国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设置和专业化规范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仅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认证考试,对于从业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宽泛,对于人员资质的审查比较宽松。目前国内虽然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是权限比较小,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详细培训和鉴定还没有开始。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迫切需要针对它的资质和要求规范,并进一步达到制度化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雷巧华.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纺织教育,2010(1):76.

篇4: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思想政治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激烈;二是我国高校历来重视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程度不高,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首先分析了心理咨询与思政教育的辩证关系,随后强调了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最后就其应用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目的上看,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种学科虽然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教育内容却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现代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即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从这一点来看,心理咨询技术应当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类别之一。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他们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姿态融入高校教育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问题

广义上的心理咨询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心理疾病咨询指患者由于遗传或者后天刺激,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需要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专业设备进行治理;第二级是日常心理困惑咨询,咨询人由于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较大压力或轻微刺激,产生了心理或情绪波动,并且很难通过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状态,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第三级是个体发展咨询,求助者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后两方面。我们常说,高校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从单纯校园生活到复杂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周边环境、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突然转变,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理论上来说都属于正常现象。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压力、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心理咨询技术就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消除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使高校学生在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2.心理咨询技术的特点

(1)双向互动。如同看病就诊一样,辅导员要想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开放、和谐的咨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实事求是诉说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掌握真实情况。因此,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他们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是一种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关系。

(2)教育指导。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无非两种:一是遇到困境,自己无法处理而产生焦虑和困惑情绪,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渡过难关;二是出于提升自我的需要,学生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强化自我心理抗压能力。无论是哪种问题,辅导员都需要借助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因此心理咨询技术有很强的教育指导特性。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二者的目的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其次,二者遵循的很多原则是一致的。心理咨询的真诚、通情达理的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结合原则,心理咨询的差异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原则都是一致的。最后,二者在理论基础上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心理咨询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提供价值观的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依靠心理学理论为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个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亟待完善。

1.思政教育偏重理论,个体关注程度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必修教材有四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教材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解、分析教材内容,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而且很难取得预期的思想教育效果。高校学生与其他低年级学生相比,一方面在身体、心理和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形成了个体认知方式,如果仍然采用知识灌输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现代教育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但是在我国长期的校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弱化,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升。

2.忽视学生心理教育,情感关怀有待增强

当前,高校政治教育将工作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教育目的也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对社会有利的合格公民,只注重了学生价值的发挥和对社会应有的贡献,而对学生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不够。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养成了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鲜明特点,一旦遇到挫折或其他不顺心的问题,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自我降压的方式排解,容易走入心理死角,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还有可能做出危害群体的事情。

我国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感很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心理上,都渴望得到辅导员的关怀与指导。但是多数辅导员认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需要独立自理,因此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日常教育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状况得不到关注,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严重不足。为了帮助高校学生适应高校生活节奏,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满足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积极帮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途径

1.制定政策,明确心理辅导职责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现象严重。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辅导员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比例的提高,多数高校存在一位辅导员同时带领多个班级的现象,直接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就很难保证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其次,辅导员的教学专业各不相同,其中在心理学方面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为数不多,在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更多时候是以个人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为指导依据,专业性明显不足。因此,高校要制定政策,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优秀辅导员,弥补辅导员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的在岗培训,时刻提醒辅导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心理咨询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作用。

2.加强培训,提升心理咨询水平

上文中提到辅导员个人心理咨询专业能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门的演讲或辅导,提升教师心理咨询水平。其次,学校还可以为受训教师创造多种实践机会,例如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研讨,定期举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工作等。心理咨询与其他专业一样,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只有熟练掌握心理咨询能力,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1.共情

共情也叫同感,是指咨询员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情绪感受。共情有助于帮助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信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共情,就要放下自身的价值观,对学生不做任何道德的评价、判断,有能力从观察、倾听过程中充分体会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

2.倾听

倾听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咨询师积极认真地倾听,并借助语言的引导,能够真正“听”出来访者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地是用心去听,要对来访者的话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反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步,是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在师生谈话中的主动地位,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并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诉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宣泄自己的情绪。

3.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对于解决学生宿舍矛盾、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在新环境、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学习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矛盾等不断增加,而学生很难通过自我排解、自我疏导的方式解决此类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做起,通过自学、培训、参加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个人心理咨询技术水平,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吴心怡.论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7):164-165.

[2]冯宪萍,张博.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青少年研究,2011(25):131-133.

[3]王增国,戴祥斌.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特征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49-51.

[4] 叶湘虹.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论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70-72.

篇5: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技能二级总结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和团体咨询技能

1.系统脱敏法2.冲击疗法3.厌恶疗法4.模仿法5.生物反馈疗法6.认知行为疗法

7.求助者中心疗法8.远期疗效评估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的特点:

1.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2.用放松取代焦虑。

沃尔普脱敏治疗的三个基本工作步骤: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的起源和原理:

1.源于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交互抑制)

2.重复暴露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求助者全身放松对抗,从而使刺激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构建焦虑等级的三个要点: 1.求助者明确引起焦虑的事件和情景

2.求助者把这些时间和情景按焦虑程度焦虑从小到大排出顺序

3.给每个事件指定焦虑分数,0-100 建立理想焦虑等级的三要素

1.成败的关键:每级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放松所抵抗的程度 2.等级差要均匀

3.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

系统脱敏的三个具体做法

1.放松后从最低级开始,感到焦虑紧张时停止,继续放松 2.同级焦虑要反复进行多次想象和放松 3.每次放松后打分,低于25分进入下级脱敏

使用中的四点注意事项

1.不同的焦虑情景要建立不同的等级表,逐个训练,不能合并设计处理

2.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情景情况而异

3.开始焦虑分值超过50分,表明焦虑等级设计不合理,要细分等级,使每个等级间跨度不要太大 4.如不能用想象和放松方法降低焦虑,应考虑别的方法

2、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行为治疗法

分为:现实冲击疗法/想象冲击疗法

基于原理:消退性抑制

冲击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对象

1.适应过度恐惧反应及一些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广场恐惧症

2.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患、各种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老幼孕弱者

冲击疗法工作程序

筛选确定治疗对象;签订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实施冲击治疗

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1.确定刺激物。要求:求助者最怕的

2.确定治疗场地,可室内,也可室外。要求:只有刺激,无可回避

3.准备应急药品,防治意外(应有医疗经验的人)

实施方法四步骤

1.求助者准备:正常饮食、排空大小便,穿戴宽松,同步心测

2.迅速猛烈地呈现刺激物

3.如无严重情况,继续施加

4.达到极限,情绪逆转,惊恐耗尽

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的区别

1.治疗程序:冲击疗法简洁,不需要刺激定量、等级设计、放松训练

2.原理:冲击疗法采用的消退性抑制,系统脱敏是交互性抑制

3.首放刺激:冲击疗法是最大量,系统脱敏是最小量

注意事项:

1.让求助者充分了解此疗法,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

2.实施过程中,中止治疗是普遍的,咨询师若有求必应则一事无成。但若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劝说无效时,治疗应停止。切不可以协议为凭,一意孤行。3.冲击疗法中止的三个条件

1.求助者坚持退出或家属提出取消,劝说无效 2.出现通气过度综合症

3.晕厥或休克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原理与特点:

1.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2.求助者进行某种不适行为同时附加某种刺激

3.该刺激同时产生令求助者产生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4.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联系

5.产生条件反射,中止或放弃原有不适行为

厌恶疗法的操作要求:

确定靶症状要求症状和动作单一具体——主要的、迫切去除的行为;

选择刺激物必须是强烈的;

施加刺激要求体验与行为同步相连

工作程序

1.确定靶子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常见的四类厌恶刺激

1.电刺激

2.药物刺激

3.想象刺激

4.其他刺激

内瘾致敏法的三个主要特点

1.运用想象技术

2.用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作为刺激物

3.优点:安全、不会伤害求助者,不拘条件,随时随地可行

三个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必须严格控制使用

2.双方要签定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模仿法

模仿法的理论基础: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操作程序

1.选择合适对象:有适应症,具有模仿能力(经历和心测结果)

2.设计示范行为:针对具体情况,尽可能真实,易难简繁,循序渐进 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法的五种具体方式

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示范

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

5.内隐示范

注意四项

1.年龄是重要因素,更适用于年轻求助者

2.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示范者的表现是治疗关键:感染力和共同性

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适时和恰当

5、生物反馈法 生物反馈法的概念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描记不能意识到的生理功能并转化为可见的信息,帮助求助者了解并学习调节生理机能,促进健康的方法。

最早发现动物内脏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用主观意志控制植物神经:美国—米勒 最早将生物反馈法用于临床—夏皮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三项准备工作 1.设立专门的治疗室

2.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讲解反馈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是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诊室训练的八项操作规程:

1.时间要求

2.体位要求

3.安放电极

4.测基线值

5.反馈训练

6.复诊指导

7.强化放松

8.疗程安排

家庭训练三项操作要求

1.意念指导语,脱离仪器重复放松体验

2.记录训练日记

3.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常用的几类生物反馈仪

1.肌电生物反馈仪 2.皮肤电反馈仪 3.皮温生物反馈仪 4.脑电生物反馈仪 5.其他反馈仪

注意事项:

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不是所有接受治疗的求助者都可以获益(以下详细)生物反馈法的五类适应症: 1.各种睡眠障碍

2.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3.某些心身疾病

4.儿童多动症

5.慢性精神分裂症

生物反馈法三类的禁忌症:

1.各类急性期精神障碍求助者

2.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

3.训练过程出现症状(如头晕、恶心、幻觉等)的求助者

生物反馈法的四个局限性:

1.不是所有接受治疗的求助者都可以获益

2.与普通的医学治疗有主动参与的区别

3.没有治疗作用,也没有干预

4.治疗效果在于求助者对信号的理解

6、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有代表性的主要流派

1.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2.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3.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的四个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

3.改变认知可以达到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短期教育性治疗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七基本步骤: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提问和审查技术的目的和方式

1.目的:引导求助者进行体验和反省,发现思维过程中的不合理成分

2.提问:提出特定问题;指导谈话方向;引发忽略问题;找出思维误区;主动加以改变

3.自我审查:摆明观点;体验反省;觉察忽略;重新评价;走出误区

表层错误观念及其三个纠正技术 即边缘性错误观念,对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1.建议;2.演示;3.模仿。

深层错误观念和语义分析技术四个知识点

即核心错误观念,一写抽象的与自我有关的命题。1.语义技术针对求助者的自我概念

2.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X是X”的“主谓表”结构

3.把主语位置的“我”换成有关的具体事件和行为

4.表语位置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五种具体表现

1.咨询师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

2.求助者产生通常忽视的情绪体验

3.新的体验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4.新体验改变旧的认知观念

5.学会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认知复习的五种具体做法

1.布置家庭作业

2.提供有关认知疗法的材料提出任务

3.在实际环境中继续检验纠正错误观念

4.继续对深层错误观念进行句子分析

5.继续记录自己的活动和反应,不断评估和反省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矫正认知定势 矫正定势的五种具体程序:

1.引发焦虑情境 2.评价焦虑水平

3.察觉引发的认知 4.重新评价检查

5.体察新的焦虑水平

梅肯鲍姆压力接种训练(SIT)三个模型 1.概念阶段:关注与求助者建立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教给求助者应对技术应对相应的压力情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将改变移植到生活中并维持改变

压力管理的应用 矫正和预防

1.应用: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抑郁治疗、处理健康问题

2.治疗:肥胖、多动、孤独、创伤应激和精神分裂患者。

贝克认知疗法理论及其三个概念 1.共同感受

2.自动化思维

3.规则

贝克归纳的七种逻辑错误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个性化

5.夸大和缩小

6.贴标签或贴错标签

7.极端思维 贝克的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去注意)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即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错误的自我概念。

与贝克理论的比较

共同点: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不同点:贝克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雷米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既他们表现的顺序和方式以及如何发生作用。

“中心——边缘”模型 1.每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的观念重要性不同 2.主要的、基本的观念支配着那些次要的观念

3.基本的错误观念不能根除,就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

1.关注的是求助者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并影响到个体的行为 2.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想、感受、行动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3.认知重组关键的作用

与REBT、贝克一样,假设痛苦的想法通常来源于适应不良的想法。区别是:

1.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更具有对抗性 2.自我指导训练更注意帮助求助者觉察他们的自我谈话 3.治疗过程使求助者更有效的应对所遇到的问题 行为改变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

过程:1.内部语言;2.认知结构与行为的作用3.结果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的 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7、求助者中心疗法 创始人罗杰斯的基本假设

1.人完全可以信赖

2.人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问题

3.无需外力直接干预

4.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工作程序:

1.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3.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国内学者的五条求助者中心治疗目标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协调

3.求助者变得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的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三个观点:

1.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2.不需要其他条件

3.如果这些核心的条件存在一段时间,个体就有建设性的改变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六个表述:

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

2.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时,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

3.咨询师处于一致的状态或内部整合状态

4.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

5.咨询师表示共情并努力交流

6.咨询师的共情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四个特点:

1.是咨询过程的开始

2.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

3.是咨询的结束

4.最根本的是以咨询关系为导向

求助者中心疗法三种主要咨询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四项促进技术:关注、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沉默)

2.坦诚交流(艾根的五个坦诚交流观点: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接受、尊重、关心、珍视)艾根表达尊重的五种态度及其作用:

1.尊重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

2.应承与他们一起努力;

3.支持并发展求助者的独特性;

4.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导向的能力。

5.相信求助者可以改变自己。

佩特森划分的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及特点: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的阶段,不愿寻求治疗和帮助;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能触及个人感觉,内在僵硬自我开始松动;

3.能够流畅自由表达客观自我的阶段,没有感情投入; 4.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阶段,自我体验真实,顾虑当前情感,不能完全放开;

5.接受自己的感受阶段,能清楚的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

6.完全接受过去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与情感协调一致;

7.变得自由开放的阶段,对治疗的领悟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三个基本观点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自我理论的三个概念:

1.经验

2.自我概念

3.价值的条件化

心理失调的实质个体经验与自我观念关系:

1.符合个体需要并被感知,纳入到自我概念中;

2.与个体感觉不一致,被忽略;

3.被歪曲和否认,以解决自我概念和个体体验的矛盾。心理治疗的实质:

1.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2.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个体达到自我和谐的五种表现:

1.对任何经验都比较开放

2.不再歪曲和否认自己的某些经验

3.自我经验与经验协调

4.更信任自己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信任价值的条件化评价

5.是自己妄称变化的过程,迈向自我实现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注意事项:

1.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

2.认为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求助者

3.存在初学者倾向于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的局限

4.掌握本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咨询师 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8.远期疗效评估 工作程序:

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自我接纳程度评估;随访调查

社会接纳程度评估四方面内容:

1.求助者的行为表现.2.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

3.人际交往

4.学习或工作表现

5.与家人相处情况

6.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

社会接纳程度两个评估方法:

1.家属或周围人的观察

2.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两方面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的两个方法: 1.求助者口头报告

2.量表评估 依靠内在精神表现进行评估的内容:

1.精神结构是否稳定

2.能否适当的处理内心里的欲望与本能

3.能否采用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处理困难

4.能否对自己的行为做道德与规范上的考虑与节制

随访调查常用的四种回访方式 1.追踪卡;2.通讯;3.面谈;4.电话

影响实施咨询的咨询师做效果评审的因素:

1.无意识的想证实咨询效果

2.对求助者的偏见

3.处于职业竞争的夸大

影响求助者本身评审可靠性的因素:

1.考虑某些现实的利益2.逃避法律上的责任3.获得司法上的好处

客观评价咨询效果的方法:

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评估

2.上级咨询师的评审

3.以专业和科学的手段审查求助者的动态变化

第二节、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什么是团体心理咨询?

答: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团体心理咨询也称作团体谘商。

团体咨询的构成: 团体指导者:1—2人

团体成员:3—5人,10几人,几十人 活动次数:几次或十几次

活动方式:交往、讨论、心理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启发、鼓励、支持等

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

1.团体情境

2.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

3.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团体心理咨询的五个功能表现:

1.成员从他人反馈中获益

2.成员之间的互助

3.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

4.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活

5.满足成员的归属感需要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五个共同点:

1.目标相似;2.原则相似;3.技术相似;4.对象相似;5.伦理相同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的五点区别: 1.互动程度;2.助人氛围;3.问题类型;4咨询技术;5工作场所

人别适合个人深度情绪问题;团体适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的四个特点:

1.影响广泛;

2.效率高;

3.效果易巩固;

4适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心理咨询的五点局限(不是适合与所有的人)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成员可能会被伤害

4.泄露隐私

5.不称职的领导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团体心理咨询分类:

1.理论:精神分析团体、行为团体、个人中心团体、认知行为团体等;

2.功能:成长性团体、训练性团体、治疗性团体等; 3.对象:儿童团体、青少年团体、大学生团体、成人团体等; 4.美国团体工作专业协会(ASGW):任务/工作团体;辅导/心理教育团体;咨询/人际问题解决团体;心理治疗/人格重建团体。

团体心理咨询目标:

1.针对解决问题的信息和看法

2.要达成的范围和任务 目标的要求: 1.具体

2.明确

3.切实可行

4.可以评估

5.便于观察

6.方向一致 目标的功能:

1.导向作用

2.聚焦作用

3.坚持作用

4.评估作用

团体咨询的六条一般目标

(1)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他们能够对自我有更适当的看法;(2)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他人;

(3)帮助成员培养责任感,关心而敏锐地察觉特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理解他人;

(4)培养成员的归属感与被接纳感,从而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5)增进成员独立自主、自己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

(6)帮助成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协助他们作出评估,并作出修正和改进。团体咨询的四条过程目标

⑴团体初创期的目标:协助成员互相认识,了解团体的目标和结构,察觉自我的感觉和行为,建立团体的契约以保证团体顺利进行;

⑵团体过渡期的目标:协助成员分享感受和经验,经由团体练习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并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行为; ⑶团体工作期的目标:协助成员检视自我困扰、焦虑、觉察有效的社会行为,学习问题解决,激发自我的改变与成长。⑷团体结束期的目标:协助成员成员总结已有的积极改变,巩固习得的适应行为,并制定今后的成长计划,将团体中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团体咨询的六条短期目标

⑴以成功的团体经验来改善成员的自我概念;

⑵增进成员的表达能力,提高成员的倾听能力

⑶帮助成员真诚地讨论个人的困难、恐惧和焦虑;

⑷帮助成员接纳自我并发展自我潜能

⑸发展成员关怀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⑹帮助成员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团体咨询的六条长期目标

⑴学习以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⑵提供成员学习社会期望的机会和场所

⑶帮助成员觉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未来和他人的影响

⑷帮助成员在社会上发展自我,但不与社会冲突

⑸帮助成员独立自主,不再依赖团体来帮助其解决问题

鼓励成员在团体内提供最大的贡献。

五种性质的团体的区分和适用

1.是否安排固定程序: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 2.成员特质是否相似:同质团体和异质团体; 3.成员人数是否变化: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 4.是否发展治疗功能: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 5.成员是否自愿参加:自愿性团体和非自愿性团体

团体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团体咨询的发展过程:

团体心理咨询一般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⑴团体初创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团体初创阶段的任务:此阶段成员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彼此了解,澄清目标,订立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②团体初创阶段成员的反应:一方面,成员很想知道团体其他成员的背景、问题;另一方面又会有点恐惧或是焦虑,怕不被人接纳,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有些成员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不被他人接受而小心翼翼。团体还可能出现一阵沉默,尴尬的气氛。

③初创阶段的活动:较简单且容易让成员互相认识的游戏或活动。

④团体契约或规范的建立:

团体初创期确定的团体规范一般包括:⑴保守秘密、⑵坦率真诚、⑶不与外界接触、⑷免与少数人交流。⑤开始团体的具体操作

⑵团体过渡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过渡阶段的任务:

此阶段成员的心理需求是被接纳和有归属感,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建立信任感的环境;处理成员的焦虑与期待、负面情绪和冲突;在接受成员挑战时树立不防卫性的行为榜样;减少成员对领导者的依赖;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引导成员直接有效的面质;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的感情和反应;使团体进步到成员可彼此有效建立成熟关系的阶段。②过渡阶段成员的反映

团体发展的过渡阶段时,团体温表中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抗拒心理,团体成员的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很强。此时,成员的矛盾心理普遍,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纳,为想求安全而把自己包裹起来,另一方面又想冒险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而跃跃欲试。

③过渡阶段的活动:增进信任、加强合作的活动。④向工作阶段过渡。

⑶团体工作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工作阶段的任务:

协助成员解决问题,领导者不仅要示范,更要善用团体资源,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感悟化为行动,进一步增强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行为。②工作阶段成员的反应:

成员充满了安全感,归属感、互相接纳、互诉衷肠、开放自我、表露出更多的个人资料及其生活中问题,并愿意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即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体检,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③工作阶段的活动:讲座、讨论、写体会、写日记、行为训练、角色扮演、自我探索、脑力震荡绘画、讲故事、音乐与舞蹈等。

⑷团体结束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①结束阶段的任务

成员要面对自己的团体经验作出总结,并向团体告别。领导者要给予成员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处理离愁,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并鼓励他们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②结束阶段成员的反应:由于分离在即,一些成员心中充满离愁别绪,同时想利用最后的机会表露自己希望、害怕的情绪,以及对别人的观感。

③结束阶段的活动:总结会、联谊会、反省会、大团圆等。

确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性质 ⑴确定目标的准备工作

①了解需要

②团体目标的考虑

③文献资料收集

④社会文化的考虑

⑵明确团体的不同目标

⑶确定团体的性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 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同质还是异质团体;

小团体还是大团体;

综合考虑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四个作用:

①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是团体领导者必备能力,②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对成员个人的影响:可增进成员的自我表露、自我了解、发展社会技能。③成员互动影响:

④对团体效能的影响:促进团体容易聚焦、促进团体向前发展、正确评估团体现象。团体方案设计九项原则:

①领导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及带领风格 ②领导者要了解自己所要带领团体及其对象的特质与目标 ③领导者必须选择、设计自己熟悉或有把握带领的活动 ④有多个团体领导者,应明确各自的分工

⑤方案设计要实际具体可行,符合团体的目标与性质 ⑥方案内各项活动的设计要有一致性、前后连贯

⑦方案设计应考虑成员特性,如性别、年龄、表达能力、职业背景等特性及因素,成员不同,重点有差异。

⑧方案设计要有弹性及安全性考虑,避免团体过程受阻或对成员造成身心伤害

⑨方案设计时,活动选择的标准应根据成员的需求、团体的目的和预期的结果。

方案设计后,应与督导者、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及同行相互讨论,寻求咨询,适时修正。五项要求

①计划的合理性

②目标的明确性

③操作的可行性

④过程进行的发展性

⑤团体效果的可评价性

团体方案设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计划的合理性

②目标的明确性

③操作的可行性

④过程进行的发展性

⑤团体效果的可评价性

▲团体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⑴团体技术及其功能

团体技术及其功能团体领导者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发展团体动力,促进团体成员互动,提升学习效率,适时地采取某些方法、态度、策略或手段,都可以视为技术。团体技术的功能是:鼓励成员参与团体;引起成员对团体的兴趣;达成决策以解决问题;刺激思考增加团体的生产力。

⑵美国团体工作专业协会提出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的技术 ⑶团体常用技术分类:

①与个别咨询相似的团体心理咨询技巧:倾听、同理心、复述、反映、澄清、支持、解释、询问、面质、自我表露等。②促进团体互动的技巧:阻止、连结、运用眼神、聚焦、引话、切话、观察等。

③团体讨论的技术:脑力激荡法、耳语聚会、菲力蒲六六讨论法、揭示法等

④团体结束技术:轮流发言、结对交谈、领导总结、作业分享、游戏活动等。⑷团体练习的运用。

Ⅰ、运用团体练习的目的:团体练习也叫习作、活动、技术、游戏、经验、实验、结构性团体练习等。团体心理咨询中适当运用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①增加团体趣味性和吸引力;②活跃团体气氛,减低成员焦虑,促进成员投入团体;③增进成员觉察能力及体悟;④有助于领导者有效介入与工作。

Ⅱ、团体练习的选择和运用与团体技术密切相关,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

团体练习的十个种类:

A、媒体运用

B、身体表达

C、角色扮演

D、绘画运用

E、纸笔联系

F、未完成句

G、人际沟通

H、行为练习

J、娱乐活动

I、课外作业 安排练习的原则

A、以多样、活泼、有趣、富有创意的练习引发成员参与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B、练习必须符合成员身心发展特点、成熟度及发展任务与需要

C、练习的安排注意逻辑性、层次性与衔接性,考虑场地条件

D、浅层自我表露安排在初期,深层自我表露安排在后期 E、学习性练习在初期,个人问题的解决安排在团体后期 F、正向反馈放在初期,负向反馈放在后期

H、保持练习的弹性、注意安全性、尊重成员开放程度与身心安全。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内容:

团体性质与名称(结构化程度、学术名称、宣传名称); 团体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活动目标); 领导者(学术背景、带领经验领导者人数); 对象与规模(参加者特征、成员人数); 活动时间(计划总时间、次数、间隔)

团体设计理论依据(理论名称、观点、对团体的影响); 团体活动场所(环境布置、座位排列); 评估方法(评估工具、评估时间、评估内容); 团体过程规划与单元执行计划

其他(招募广告、财务预算、所需设备、完成条件)。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步骤:

①了解服务对象潜在需要;②确定团体的性质、主题与目标;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与方案;

④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⑤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⑥设计招募广告;⑦对团体方案进行讨论或修订。

▲团体心理咨询各阶段设计的重点: ①团体初创阶段的设计重点:

多运用同理、反映、支持、倾听、澄清、增强等技巧之外。从营造温馨气氛开始团体,设计无压力状态下的相互认识活动,澄清成员的期望,拟订团体契约与规范,设计初步的、公开自我的表露。

②团体过渡阶段,以更开放、包容、尊重、温暖等特质与成员互动,运用初始的技术如摘要、解释、联结、设限、保护等技巧,选择增加团体信任感与凝聚力的活动催化团体动力。③团体工作阶段,运用面质、高层次同理心、自我表露、反馈、联结、折中、建议等技巧之外,设计引发深层次的自我表露、引发成员间正向与负向的反馈、探讨个人问题和改变行为的活动。

④团体结束阶段,设计应回到中层、表层自我表露,让成员有机会回顾团体经验,彼此给予与接受反馈,自我评估进步程度与团体的进行状况,处理离愁与未完成事项,互相祝福与增强激励。

⑸团体心理咨询各阶段活动的设计内容:

①热身活动(打破僵局),促进彼此互动,微笑握手、成长三步曲等,一般用时15—20分钟

②“主要活动(核心活动),依团体发展阶段而定活动内容,绘画、讨论、角色扮演等。

③结束活动(结束前5-10分钟),领导者总结,成员分享心得巩固所学,预告下次主题,指定家庭作业等。

(四)注意事项:

⑴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⑵避免照葫芦画瓢

⑶避免不适当的活动

篇6: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题要点

一、心理问题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

(一)严重心理问题及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主客观统一性、心理活动协调一致性和个性相对稳定性),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碍。2.心理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3.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道德色彩(或属心理冲突常形),排除神经症。4.症状表现

(1)心理症状:(补充案例中提及的求助者在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症状。不要遗漏。)(2)躯体症状:(补充案例中提及的求助者的身体症状。不要遗漏。)5.现实刺激与精神痛苦程度

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由强烈现实刺激引起(补充案例中的生活事件)。6.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社会功能受影响。有回避、泛化出现(出现回避行为,情绪反应对象已泛化)。7.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案例提及的具体时间。8.根据第5、6、7项,区别一般心理问题。

(二)一般心理问题及诊断依据(1.2.3.4.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5.现实刺激与精神痛苦程度

内心存在痛苦,由近期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导致。初始情绪反应不强烈,思维合乎逻辑。6.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学习或工作和人际交往受到轻微影响。未有回避、泛化出现。7.病程:症状持续时间有限,案例提及的具体时间。8.根据第5、6、7项,区别严重心理问题。

(三)神经症

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因此,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根据症状诊断为„„症

二、症状内容示例

1.心理症状

(1)情绪方面:如内心痛苦、紧张、不安、心神不宁、心烦、烦躁、烦恼、易发脾气、苦闷(焦虑情绪,);恐怖、恐惧、害怕(恐惧情绪);情绪低落,沮丧(抑郁情绪;焦虑抑郁常共病);气愤,委屈,后悔,情绪高涨。

(2)意志行为方面:如强迫行为、回避行为、攻击行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意志增强。(3)认知方面:如强迫观念。

(4)其他方面(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性格特点、人格变化、主客观不一致之处及自知力完整程度等):如幻觉等感知觉障碍、注意力集中、记忆力下降、遗忘,妄想等思维内容和形式障碍、兴趣下降或丧失、偏执、敏感、追求完美、内向。

2.躯体症状:失眠、噩梦、入睡困难、心慌、心跳快、胸闷、呼吸不畅、头晕、头痛、头昏、乏力、疲惫、无食欲、体重下降、消瘦、痉挛、面色苍白、憔悴、腿痛、颈部僵硬。

三、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分析。生理原因如:性别、年龄、未见明显生物原因;心理原因:内心冲突、性格因素、认知(引起情绪及行为);社会原因:家庭教养方式及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条件和工作学习状况等生活处境、文化水平等。

四、求助者资料搜集的主要内容(注意“已获得”、“尚需了解”、“重点了解”求助者资料等关键词)

1.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家族史,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病程、认知水平、性格特征或人格特点及文化水平)。2.过往信息(主要包括成长史、疾病史及早年负性事件)。

3.目前状况(主要包括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状况及现实处境)。

五、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

主要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特点或关键点:自信受损、内心冲突、认知错误、负性情绪、不良行为、社会功能受损、诊断。心理冲突的特点:内心冲突与真实处境不符合,属于变形(常形)的内心冲突。

六、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示例

如果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需鉴别诊断的是: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3.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

4.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5.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如果诊断是焦虑性神经症,需鉴别诊断的是: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3.与强迫性神经症相鉴别。

4.与疑病性神经症相鉴别。

5.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其他鉴别问题: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或异常(鉴别依据是三原则和自知力);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依据从现实刺激的强度、情绪反应的强度、情绪反应的对象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及病程几方面加以比较);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依据是许又新评分、冲突的性质或现实意义、道德属性及是否有明显人格缺陷)

七、对求助者的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

八、求助者社会功能与病程

依据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状况的受损程度判定。

九、咨询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是良好的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理解、作用、注意事项)

咨询有效性的共同因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咨询师本身的特征、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心理咨询师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中求助者方面的因素。选择会谈方式时需考虑求助者的因素。

十、恰当的咨询目标及心理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

恰当咨询目标的特征。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出现冲突以来访者的目标为主,冲突实在无法调和,咨询师也可转介。

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认知、情绪、行为、人格),而非现实问题和生理性问题(如食欲、体重问题)或躯体疾病。咨询目标应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指定。咨询的近期目标(包括纠正认知偏差、减轻情绪痛苦、减少或消除行为症状等心理状态的调整)。咨询的长期目标(包括人格或个性的完善、心理成长)。

十一、关于咨询方案和咨询阶段

咨询方案的内容包括:咨询目标,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咨询次数与时间,咨询的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费用、特殊情况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包括: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咨询方案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修改咨询方案。

十二、在心理咨询中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不同问题、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十三、咨询效果评估维度以及评价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

十四、对求助者恰当的治疗方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人性观、自我理论、七个阶段);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及特点、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程序、认知曲解类型、梅肯保姆技术程序);行为疗法(系统脱敏、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法及生物反馈法的原理、工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合理情绪疗法(合适认知偏差。原理;非理性信念的特点: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治疗阶段。适用对象)、阳性强化法(适合不良行为。原理、工作程序、注意事项)、放松训练(适焦虑情绪)。

以及各个疗法的起源、代表人物、原理、工作过程、注意事项、适应症、适应人群及禁忌症。

十五、对求助者恰当的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SAS(焦虑)、SDS(抑郁)、SCL-90(精神症状)、EPQ(性格)、LES(生活事件)、MMPI(精神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

十六、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技术和提问方式

1.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倾听、开放式或封闭式询问、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具体化、面质、指导、参与性概括、摄入性谈话);关于咨询师的某些话语的目的和作用(指导、引导、启发、教育)

2.关于心理咨询师提问的方式【开放式询问、封闭式询问、直接询问、间接询问、直接逼问】 3.不恰当的提问

4.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十七、阻抗和移情

阻抗的表现形式、原因与应对。求助者沉默的类型与意义。多话求助者的类型;移情的识别。区别移情与依赖。不能妥当或难以处理移情现象的咨询可以转介。

十八、关于摄入性会谈与初诊接待

摄入性会谈内容依据的参照点;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法、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采集求助者资料的内容提纲。

十九、其他

关于保密原则(酌情保密、保密例外的情况);关于转介的情形及注意事项;关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的类型、处理与注意事项;关于结束咨询关系,适宜的条件是双方认可的时间;咨询伦理、咨询师在咨询中的错误之处、妥当做法及咨询建议。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诱发生活事件)和生活压力的强度分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和生活压力的强度分类。

诱发生活事件。生活压力种类:一般单一性、叠加性(同时性叠加和继时性叠加)和破坏性压力

二十、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历年案例问答题 诊断及依据,病因分析,主要症状

如何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咨询目标特征,咨询方案,咨询方法,咨询阶段,评估咨询效果的纬度,远期疗效评估内容和方法,有效性的共同因素,咨询师效果的作用机制。

倾听技术注意事项,面质技术,阻抗表现形式、原因和应对,区别依赖和移情,不匹配的处理与注意事项,转介时注意事项,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自我理论,求助者中心疗法七个阶段,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及特点,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程序,认知曲解类型,梅肯保姆技术程序;系统脱敏原理,系统脱敏疗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冲击疗法原理及基本过程,生物反馈法基本原理。

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原理,阳性强化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压力的种类

上一篇:初中作文:张扬个性下一篇:低年级聋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