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24-05-07

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共8篇)

篇1: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羽翼丰盈,平淡见真经

---2013陕西高考文数评析

陈仓高中刘永健721300

2013全国高考已经全面落幕,关于2013陕西高考试题,在三年的新课标发展下已彰显成熟。陕西新课程高考文数自主命题经历了2010年的起步,经过2011年“破八股”到2012年“和谐”发展,再到今年的“羽翼丰盈”。在“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立意下,经过三年稳健成长,使得今年试题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和中学的日常教学,彰显了陕西自主命题的成熟与特色。

关键字:2013高考,高考文数学,新课标,真题评析

2013年陕西高考文数试题的总体印象是:平和稳健,试题的综合性再度减弱,运算量不大,难度与去年对等,整个试卷给人一种相知相识的亲切感,命题的出处紧扣教材。可以说,陕西2013年的高考文数试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正常发挥,达到了考生轻松、家长舒心、社会满意的效果。以下是我个人关于2013年陕西高考文数试题的具体分析。立足教材,回归课本,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考查。如第1题,集合运算;第2题,两向量平行的坐标运算;第3题,对数的性质运算 ;第4题,算法;第5题,频率与概率;第6题,复数的性质运算;第7题,线性不等式;第8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1题,双曲线的离心率;第12题,要求考生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求半球体表面积,无不在课本上能找到原型。尤其是解答题第16题,三角函数运算;第17题,第一问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二问利用Sn第与an的关系及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等比数列;第20题,第一问椭圆的第二定义等等,都要求考生吃透课本,同样也给新一届高三指明高三复课动向,回归课本,吃透教材才是硬道理。

巧用性质运算,紧抓数学概念。如第3题对数运算与换底公式的应用;第6题复数与虚数及实数的定义与区别。第20题,椭圆的第二定义(或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无不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及运算性质。

知识活用,紧扣数学思维考察。第9题的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的考查,要求考生灵活应用正弦定理,熟识三角形中边之比等于角的正弦之比。第10题,创新思维题,紧扣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第13题,要求考生类比推理,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灵活求解前n项和。生活数学化,彰显数学魅力。数学是一种工具,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性问题在试卷中得到比较好的体现。第14题,生活中的二次函数——建筑问题,利用二次函数思想求最值。第19题,统计与概率,将古典概型放在分层抽样中。减少运算量,是考卷更有亲和力。第18题第二问,在运算体积过程中,三棱柱体积是四棱住的的一半,而四棱柱体积很易计算。第20题,第二问,求直线方程,但又告诉A是弦PB的中间,该题只需设出B点坐标,利用中点坐标求出A点,即可将A,B两点代入椭圆方程做差得到直线斜率,进而与P点联立得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往年相比大大减少了运算量。作为压轴题第21题,在第(1)(2)问中同样很减了运算量。这些都利于考生的超常发挥。

小综合,掌控区分度。选择题第8题,在计算点到直线距离d是,由于M点在单位圆外,使得M点ab1,进而可判断dr.直线与圆相交。第10题,定义运算兼顾特值法检验。第20题椭圆与直线联立,可采用消参借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来解决。第21题导数与反函数结合,这些小的综合足已把底子薄弱的考生乱了手脚。明显达到择优录取的区分度。22

总之,今年的试题总体给人的印象平平淡淡,亲切普实,既没借高考气势压学生,又没变得日新月异,应该说今年的文数学考试给考生带来的亲近感、愉悦感是历年少有的。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拿到这份考卷会心生感激,会对高三的付出有所怀念的,他们会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考题在细节问题上又不失区分度。再次感谢命题专家的精心设置。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陕西高考文数试题一定很平实,更成熟!

篇2: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集合M{x|lgx0},N{x|x4},则MN()A。(1,2)B。[1,2)C。(1,2] D。[1,2]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y1x D。yx|x|

2A。yx1 B。yx C。

23.设a,bR,i是虚数单位,则“ab0”是“复数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abi为纯虚数”的()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圆C:xy4x022,l过点P(3,0)的直线,则()

A。l与C相交 B。l与C相切 C。l与C相离 D.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5.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角的余弦值为()

55253ABCA1B1C1,CACC12CB,则直线

BC1与直线

AB1夹A。5 B。3 C。5 D。5

6.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取16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x甲,x乙,中位数分别为mmA。x甲x乙,甲乙 mmB。x甲x乙,甲乙 mmC。x甲x乙,甲乙 mmD。x甲x乙,甲乙

第1页(共5页)

m甲,m乙,则()7.设函数f(x)xe,则()

A。x1为f(x)的极大值点 B。x1为f(x)的极小值点 C。x1为f(x)的极大值点 D。x1为f(x)的极小值点

8.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先赢三局着获胜,决出胜负为止,则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各人输赢局次的不同视为不同情形)共有()

A。10种 B。15种 C。20种 D。30种

9.在ABC中,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若ab2c,则cosC的最小值为()

222x321A。2 B。2 C。2 D。

12

10.右图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程序框图,P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N1000 4N1000 M1000 4M1000 PA。

PB。

PC。

PD。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观察下列不等式

112232 133112253,142112213253

第2页(共5页)„„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

212.(ax)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10,则实数a的值为。513.右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 米。

lnx,x0f(x)2x1,x0,D是由x轴和曲线yf(x)及该曲线在点14.设函数(1,0)处的切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则zx2y在D上的最大值为。

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

A。(不等式选做题)若存在实数x使|xa||x1|3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EFDB,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在圆O中,直径AB与弦CD垂直,垂足为E,垂足为F,若AB6,AE1,则DFDB。

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直线2cos1与圆2cos相交的弦长为。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12分)

f(x)Asin(x6)1函数(A0,0)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2,(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0,)f(2(2)设 2,则)2,求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an的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

Sn,且

a5,a3,a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公比;

kN(2)证明:对任意,Sk2,Sk,Sk1成等差数列。

第3页(共5页)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如图,证明命题“a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是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c是直线b在上的投影,若ab,则ac”为真。

(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要证明)

19.(本小题满分12分)

C1:x2已知椭圆4y12,椭圆的方程;

C2以

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

C1有相同的离心率。

(1)求椭圆C2(2)设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椭圆

20.(本小题满分13分)

C1和

C2上,OB2OA,求直线AB的方程。

某银行柜台设有一个服务窗口,假设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互相独立,且都是整数分钟,对以往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统计结果如下:

第4页(共5页)

从第一个顾客开始办理业务时计时。

(1)估计第三个顾客恰好等待4分钟开始办理业务的概率;

(2)X表示至第2分钟末已办理完业务的顾客人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fn(x)xbxcn(nN,b,cR)

(1)设n2,b1,1,1c1,证明:fn(x)在区间2内存在唯一的零点;

|f(x)f2(x2)|4x,x(2)设n2,若对任意12[1,1],有21,求b的取值范围;

1,1fn(x)xnx,x,,xn(3)在(1)的条件下,设是在2内的零点,判断数列23的增减性。

篇3: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放松活动质量如何, 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 直接关系到运动者运动成绩的提高, 以及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练员往往重视不够, 没有充分认识和做好放松活动, 促使大多数学生在训练后身心得不到恢复, 易出现肌肉疲劳、肌肉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信心等现象, 对身体及学业影响极大。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中学10所高中 (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渭南瑞泉中学、安康中学、榆林中学、宝鸡一中、长安县第一中学、永寿中学、延安实验中学、汉中中学) 400名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陕西省图书馆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报刊和杂志, 查阅中国知网、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与研究成果, 为本文研究本课题做了理论基础。

(2) 专家访谈法

就10所高中学校的教练员, 西安体育学院的体育专家、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访谈, 为研究拓展了思路, 并就本课题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3)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陕西省10所较好的高中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问卷。随机抽取了400名高中体育特长生作为学生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376份有效, 回收率93.8%。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放松活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学生对放松活动的态度体现在“紧张与放松”这对矛盾中, 它们之间必须张弛有道, 松紧有度。就是为了解决训练中身心活动的这对矛盾, 求得二者的统一, 必须在体育训练后进行放松活动时, 使其在训练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从统计中得出:有78.3% 的学生认为放松活动很重要, 16.8%的学生认为放松活动无所谓, 还有4.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训练后得到规范及有效的放松, 缓解训练中产生的疲劳, 在短时间内促使机体恢复, 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同时还能不影响到训练后的学习。统计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训练后身体疲劳程度“重度疲劳”和“中度疲劳”、“轻度疲劳”的比例占到了97%, 运动后做放松, 会让肌体各个部位逐渐适应从运动到停止运动这一变化, 保护身体健康。运动时候消耗能量会让肌肉中聚集许多“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在体内的堆积会延长身体恢复的时间, 造成肌肉酸痛, 动作技术变僵硬, 肌肉没有弹性等, 严重者还会带来运动伤病, 从而影响长期训练。

2、放松活动的时间和频率的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中学每节体育课时间为45分钟, 放松时间约占每节课总时间的6 ~ 8分钟;高考体育生的训练强度负荷远远比一般上体育课要大, 在调查中发现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放松时间也就是10分钟左右。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放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5分钟以下, 只有16.7% 的学生放松活动在20分钟以上, 通过调查显示不是所有学生在训练后都会进行放松活动, 仅有15.5% 的学生每次都进行放松活动;51.7% 的学生偶尔放松;从没有进行放松的学生占了32.8%。主要原因是:高考体育生肩负着文化课和体育成绩双重任务, 两者都不能耽误, 由于训练时间较长, 训练结束后很多同学急于去学习文化课, 所以没有时间进行放松活动。在运动训练中体能消耗较大, 神经系统高度紧张, 学生们常处于激烈、紧张的练习状态, 训练后如不进行放松, 机体工作能力会下降, 思路不清晰, 学生也容易犯困。长期以往, 不仅训练成绩得不到提高, 还会影响文化课成绩。教练对学生的监督不到位, 教练给学生留出了放松的时间, 有的同学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采取放松的措施。

3、学生放松活动方法的分析

在现阶段学生放松仅局限在两个学生互相做简单的按摩放松:全身放松, 俯卧在垫子上对上身的拍打, 然后对腿部的踩捏。学生的放松方式仅有一种, 教练几乎很少对学生讲解放松活动的要求及任何注意事项。即便有少部分教练员强调一定放松, 只侧重肌肉的放松却忽视了心理放松。

四、结论和建议

1、加强对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教练员建立健全训练目标及训练计划, 同时要做到反复讲、经常讲, 直至使学生在头脑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练员制定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 从多方面长远角度考虑, 不能只考虑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而忽视文化课成绩, 每次训练完尽可能的给学生留出放松时间, 也可以在训练中寻求放松的方法, 隔一阶段进行一次全面的放松活动。

3、教练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及必需具备的专业素质, 充分准备每次训练后放松活动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 与训练内容实际相结合, 从事不同项目训练时, 引起肌肉疲劳的部位和程度各不相同, 必须依据其训练项目的特点, 引用不同的放松方法。

4、学生要听从教练安排, 严格执行训练计划, 兼顾好学校与训练双重任务, 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5、放松方法常采用多样化合理的、科学的放松活动可以偿还氧债, 加速消除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如:拉伸法、按摩法、温水浴、理疗、意念放松法等, 克服死板的教条, 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吴绍明, 周智杰.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8) .

[2]陈孺, 汪磊, 宋勤.青少年素质训练敏感期的训练原则[J].少年体育训练, 2010 (1) :82-83.

[3]关革.浅谈运动后的放松训练[J].文化教育, 2010 (2) :181.

[4]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98.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9-102.

[6]周玮, 孟宪鹏.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11-212.

篇4: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试题浅析

关键词:2014年;陕西高考;高考试题浅析

一、回归课本,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生长地。纵观陕西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每年都有几道明显的课本原题或改编题,2014年更是如此。如,文理科选择第7题是由数学必修1第77页第三章B组第4题改编而来;理数填空题的第14题,直接取之于选修教材2-2的“归纳推理”第一节的例1,将著名的欧拉公式设计为考题进行考查,秉承了考课本定理的陕西特色。再回首,2011年余弦定理的证明,2012年三垂线定理的证明,2013年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都取之于教材,题目难度不大,得分却不高。试想,如果从课本选了一个稍难的题目,没见过很可能想不到,而学校又没复习到,那老师的责任就大了。这就给我们一再敲响警钟,高考备考想要扎实全面,回归课本是很关键的一条。

二、命题出其不意,体现了创新性

2014年的高考命题,大刀阔斧地改头换面,出其不意,让人意外。首先肢解了数列的内容,没有出现单独的数列解答题,这是解答题布局的新动向。17题的立体几何与三视图相结合,以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为考点,让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18题的向量独成大题,开创了陕西高考命题设计的先河,第2问将向量与线性规划相结合,一反常态,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还有,21题的第1问,应用数列的归纳推理①求通项,并且结合了数学归纳法证明;选择题的第5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外接球;第9题代表的统计,没有考抽样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而是考查了平均值与方差的运算性质等,都是陕西新课改后的首例,令人耳目一新,也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亮点所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探索创新的特点。

三、多元知识结合,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

今年的高考试题,极力地体现了交汇命题的原则,充分考查了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试题的综合性更强,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如理数的16题将解三角形、三角变换、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均值不等式紧密结合;18题将向量的运算和线性规划连为一体;19题将常规的函数应用题与概率相结合;21题导数、数列继11年结合应用,今年再创新高,难度更大。凡此种种,表明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能力的培养,短期很难见效,这也是很多平时不学习的学生突然狂学一两个月,可数学成绩并不见提高的原因。

四、命题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今年的高考试题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理科数学选择题的第10题,从基本函数式的选择中,体现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技能。理科数学的19题,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利润问题结合,考查了概率和分布列。文科数学的第9题以单位员工的工资为背景,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的运算性质;19题以车辆保险为背景考查了概率。而纵观每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每年都至少有两道以上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题目。试题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实际应用性。

五、隐含高数背景,体现了试题的选拔性

纵观陕西各年高考试题,时常会涉及一些高等数学里的著名函数、定理以及研究方法,而今年尤为突出。如理数21题的第2问的恒成立问题,解法之一就是分参之后结合洛必达法则,避免了繁琐的分类讨论,解法简洁而流暢;第3问本质是数列和的不等式证明,有着高等数学里调和级数的影子,而且证法之一是应用了面积法,巧妙地将题中各式转化为一些图形的面积,快捷简便,令人惊叹。这种方法中隐含了定积分中的“分割、代替、求和、取极限”的部分思想。而这种思想是高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当然,这些题目的解决也有通性通法,只不过相对于通性通法而言,以上方法更巧妙、更快捷。因此,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应当说,2014年的试题设计符合陕西的考情,杜绝了偏题、难题、怪题,有利于广大考生数学水平的正常发挥,为今后高三的数学备考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而我们高三老师在备考中,也应该把学生带出资料,回归基础,走进课本,关注真题,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思维活动,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基础扎实了,思维灵活了,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参考文献: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篇5:陕西2013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平稳中见功夫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徐殿东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卷试题,在整体上,与2012年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平稳试题中变化的数量不多,且较多的是回归旧有的题型。如文本的变化,现代文阅读文本《﹤老子﹥的年代》,回到社科类文本;文言文,节选《明史》,一改历年秦汉时代的史传,其他文本几乎没有变化。如题型的变化,语言文字运用第17题,把仿写换成图文转换;可称得上真正变化的题型是古代诗歌阅读中的第8题第1问,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这种问法,可能是近年来高考试题没有出现过的。除以上这些变化之外,试题在结构、考试内容、题型等诸多方面,都与去年几乎相同。一些试题在材料的选用上,较接近现实生活。如第17题,出现了一个“中国环境标志”的图案,要求考生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与当前的环保相联系。实用类文本《陈纳德》似乎与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某些关联。试题较看重宏观整体上的归纳和概括,这在选考题的两大阅读中最为明显。作文试题仍沿用材料作文,所选切割钻石材料及所蕴含的道理,远离社会热点和焦点,命题人用切割师的话点出了材料寓意。

中正平和渐变求稳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级教师刘九诗

今年试题与去年相比,整体上呈现了“中正平和、渐变求稳”的特点。

一卷阅读题中,现代文“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回到了对社科性文本的考查,涉及“概念理解、信息提取、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适宜。文言文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实词考查略难,“登、录、振、勒”前两者不易选择,其余人物特点和内容理解应当不难。诗词鉴赏选用《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分别考查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用典手法的作用,“用典”值得备考者注意。文学作品阅读,一为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一为实用文《“飞虎将军”陈纳德》,设题与去年无大别,人物、主题、关键词语、手法、评价皆在,难度不大,贵在精读细作。

二卷表达题,成语、病句、连贯、补写一如既往,唯仿写换成“图标”题为一变点,要求不难。作文题“经验与勇气”仍为材料作文,新在突破时势,易在合于生情。关键词句即“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可写“勇气”对人生、事业、社会与国家民族的意义,也可谈“经验与勇气”的关系。应当是“正能量”的范畴之内,即青年人成长过程中需要锤炼提升的品质。

重视阅读突显人文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周清华

2013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从试卷的结构、试题的类型和考查的知识要点来看,保持了自2010年以来的稳定性,难度适中。

今年语文试题的阅读部分更偏重体现人文精神,所选篇目更能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现代社科文阅读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时代》,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千字文,大量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考生快速提炼信息能力的要求;文言文传记阅读文段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此题依然保持了稳定的考查模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常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方法等掌握水平;古代诗歌阅读选的是陆游的《鹊桥仙华灯纵博》,一流作家的非顶尖作品,正符合高考的出题惯例。对陆游及其作品,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并不陌生,不过下片的贺知章典故,对平时疏于阅读和积累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巴尔莱塔的短篇名著。小说是新课改以来各省命题过程中都比较青睐的材料,改变了传统试题中散文独霸天下的局面,也较好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飞虎将军”陈纳德》,既可以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信息的能力,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体现“守正” 命题出色

西安交大附中高级教师 胡再平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标四年一贯的思想——守正。整张试卷难度不大,贴近实际。在结构、题量、难度等方面与去年相比均没有太大的变化,考生感到熟悉。

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以“李学勤《老子》的年代”为语料的论述类文本,涉及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判断的考查格局;文言文阅读选择了史传类文章《明史•马文升传》,涉及对文言实词、人物评价归类和文章内容判断的考查,与去年设题相同,翻译难度略有上升。

名句默写注重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涉及新课标教材和初中背诵的内容,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但考查内容并非课文中的名句,需引起注意。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莱•巴尔莱塔的短篇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考查的内容有“艺术手法的作用”、“人物形象”、“构思评价”等,从文本到设题,难度都较高;实用类文本阅读《“飞虎将军”陈纳德》考查的内容有“材料提炼”、“原因分析”、“看法探究”等,细心分析文章内容会很容易作答。

语文基础知识涉及成语、语病、连贯三个知识和能力点的考查,难度与去年相当。今年没有考查仿句题,而是换了一道徽标构图寓意题,可以说是今年语文卷中最出彩的一道考题了。

高考作文题今年出得好,考生根据第一反应,以“经验与勇气”、“成功的要素”、“知识就是财富”等立意都是符合题旨的。

传正能量 回归本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李世超

今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亲切平和,灵活清新,给考生带来了从容自信的笑容。命题依然以语文能力考查为重点,同时凸显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力图借助高考这一平台,传输正能量,弘扬民族发展呼唤的时代精神。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亮点。

作文材料“切割宝石”,无审题难度,和盘托出立意,比去年简单,学生更容易上手。材料明确倡导“勇于尝试,勇于担当,抛却顾虑,不要为价值所牵累”的人生观,合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喂影子吃饭的人》对底层人物显示的悲悯情怀,《明史》马文升的“正道直行,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为国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品行,都昭示着高尚的文化人格。

命题选文贴近现实生活,回归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人格的塑造,力图借助试题这面窗口摆渡未来建设者的灵魂,给他们以人生的指引,启发他们勇于迎接挑战、务实做事、善良做人;关注社会民生,回归了语文学科的本源。语言应用题的考查有所变化,更加突出了选

拔性,比较综合:17题不再是仿句题,换成了“描绘中国环境保护徽标并揭示寓意”,集观察、品鉴、整合、表达于一体,确实能考查考生语言应用的水准。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体现了新课标卷对考生个性的尊重,同时又从题量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其中开放式探究型命题的设计,“鼓励考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再次彰显了新课标精神。

体现思维 考查能力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特级教师 吕远

今年陕西采用的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试题数量、题型排布均与往年相同,作文较为平和,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人人有话可说。

作文题是根据西梅编译的一篇短文《不知道价值手才不会发抖》的改写,刊登在2013年3月14日的《羊城晚报》上。

从命题人的意图来看,重点应该放在年轻的切割师身上,能力和魄力,对一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而魄力更重要。

篇6:2011年陕西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试卷结构鲜活

整套试卷的第1题设计为“有关向量的逆命题”,破除了前几年传统的“集合问题”开头的模式。复数知识也不是以往的单独命题。解答题的布局变动较大,打破了以往“八股式”的试卷结构。将平面图形折叠构成的立体几何试题安排在第16题;将解析几何的轨迹探求与截弦问题放在了第17题的位置,旨在降低试题运算难度;第18题改变了传统的三角函数试题的结构形式,设计为“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体现了课本基础知识和数学本质的考查,既能考核向量方法,又可考核解析方法;第19题将函数的切线问题与动点构成的数列相结合,在历届的陕西考题中较为少见;第20题的概率问题,结合实际情景,结构新颖,在次压轴题的位置上进行有益尝试;理科第21题里的“存在型”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也是较为鲜活的。应当说,今年数学试卷新颖灵活的结构模式,是对考生应变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也会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与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试题背景新颖

理科第3题将函数抽象关系与图象结合,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理科第6题的函数零点问题,将根式函数与余弦函数综合,结构新颖;第7题的集合问题,集合M实质为三角函数y=|cos2x|的值域,集合N为复数的模范围问题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联系的命题模式;第8题的程序结构框图,以高考的网上阅卷评分规则为原始背景,突出实际应用性;理科第14题与文科第10题的植树路程问题,接近课本原题,它可转化为经典的题目,绝对值函数求和的最小值问题;第16题的立体折叠问题,第17题圆的压缩问题,第19题的切线数列问题,根植于高中数学教材,均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第21题虽以常见的函数与导数的应用压轴,但第二问比较大小设问基本,求解灵活,第三问求范围探究问题设计新颖。新增内容强化

对三视图考查的第5题,在去年单体的基础上,发展为有关组合体的体积计算;第6题里函数的零点或方程根更是结合了函数单调性与图形的考查;第9题的线性回归方程首次考查,突出了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求方程的复杂运算;第13题依然是考查归纳推理,但理科由去年的求第5个关系式发展到求一般结论;在第15题的选做题中,不等式选做题由解不等式发展到求参数a的范围问题;几何证明题融合了许多基本的基础知识,突出推理能力;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题的几何背景清楚,也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即就是说,选考内容明显地增加了试题的思维难度,但运算量均不大,难度也相当。

知识交汇凸显

理科卷对传统的二项式定理考查的第4题,也融入了指数函数及其指数运算;理科第7题和文科第8题交汇了集合、三角函数、绝对值、复数和不等式等知识;理科填空题的第1

1题,在考查了函数的复合运算的基础上,也融合了简单的积分运算和解方程等思想方法;第12题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解里整合了充要条件;第19题集函数、切线、数列通项与求和于一体;第21题将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考查到了极致!

文理区别合理

文理科相同的题目有7道,不同的有4道,姊妹题有10道.在不同题或姊妹题里,有文理科因知识要求差异的,也有思维、运算难度区别的,恰当、合理的设计与打磨,无不闪现出命题人的独具匠心、数学功底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把握。

课改理念深化

今年的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冲破了传统的命题组卷模式的束缚,探索了新的试卷结构,这对市场流行的模拟卷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有利于引导高三数学教学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对立体几何试题与解析几何试题命制的大胆尝试,力求降低运算量,彰显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思想、向量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与课标的基本要求接轨,值得肯定。考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复习教学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挖掘教材。独具匠心的新颖题、经典题、应用题、综合题,把课改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落在实处。

篇7:陕西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设a、b是向量,命题“若ab,则ab”的逆命题是【】

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6.方程xcosx在,内【】

A.没有根

C.有且仅有两个根

B.有且仅有一个根 D.有无穷多个根

7.如右框图,当x16,x29,p8.5时,x3【】

A.7 B.8 C.10 D.1

18.设集合Myycos2xsin2x,xR,Nx



x

则MN为【】 1,i为虚数单位,xR,i

D.0,1

A.0,1

B.(0,1] C.[0,1)

9.设x1,y1,x2,y2,,xn,yn是变量x和y的n个样本点,直线l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直线l过点x,y



B.x和y的线性相关系数为直线l的斜率

C.x和y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D.当n为偶数时,分布在l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相同.10.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公路的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现将树坑从1到20依次编号,为使各位同学从各自的树坑前来领取树苗所走的路程综合最小,树苗可以放置的两个最佳坑位的编号为【】A.⑴和⒇B.⑼和⑽ C.⑼和⑾ D.⑽和⑾

二、填空题:

lgx,x011.设fxx,则ff

10,x0

12.如图,点x,y在四边形ABCD

13.观察下列等式:

1=1 2+3+4=9 3+435+6+7=25 4+5+6+7+8+9+10=49

照此规律,第五个等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设nN,一元二次方程x4xn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__________.15.(三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A.若不等式xx2a对于任意的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B.如图,BD,AEBC,ACD90且AB6,AC4,AD12,则AE=_____.D

C.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A、B,分别在曲线x3cosC1:为参数和曲线C2:1上,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_.ysin

三、解答题:

16.如图,在ABC中,ABC45,BAC90AD是BC上的高,沿AD把ABD折起,使得

BDC90

(1)证明:平面ADB⊥平面BDC;

(2)若BD=1,求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B

3x2y

217.设椭圆C:221ab0过点0,4,离心率为.5ab

(1)求C的方程;(2)求过3,0且斜率为

18.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19.如图,从点P作x

0,0

1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5再从P2作x标为xk,0k1,2,,n(1)试求xk与xk1(2)求PQ11PQ22

320.如图,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的抽取100位从A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L1

A

L2

火车站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概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该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21.设fxlnx,gxfxfx.(1)求gx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2)讨论gx和g

1

的大小关系; x

对于任意的x0成立.a

篇8:2012年海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从前面的数据可见, 数学高考题目对海南的考生而言难度较大, 成绩较低, 离让60%的考生及格有相当大的距离。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发展。因此, 如何尽快提高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就今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试卷内容分布

2012年高考数学试卷内容覆盖面较广, 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思想方法。具体内容分布情况见表1和表2。

从内容难度上看, 选择题和填空题大体上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解答题中概率统计题 (文、理 (18) 题) 和不等式选择题 (文、理 (24) 题) 较为简单, 而解析几何题和导数应用题计算量较大 (文、理 (19) 、 (21) 题) 。

二、试卷分析

今年的数学试卷保持了以往的题型分布, 部分题目较为新颖, 个别题目难度较大。整体而言还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的数学能力。

(一) 整个题型和分布保持了以往的风格

近几年的考题都是12个选择题, 4个填空题, 解答题的第一题 ( (17) 题) 不是三角题就是数列题 (今年是数列题) , 其余是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导数应用各一题, 三个选做题分别选自于平面几何、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择和填空题每题5分, 解答题每题12分, 选做题10分。

一如既往地, 今年的概率统计题和不等式选做题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概率统计题侧重于实际应用;另一方面, 导数应用题和解析几何题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从答题情况看, 不等式选做题的得分率在大题中是最高的, 文理科分别约达到0.27和0.40。

(二) 着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从试卷上可以看到, 不少题目经过精心准备用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充分体现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能力的极端重视和强化。

选择题和填空题是考生的主要得分题, 文科考生的平均得分率约为0.35, 理科考生的平均得分率约为0.43。和往年一样,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 基本上每个题目都考察几个知识点, 以小综合的形式出现。如文科第 (1) 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集合的关系, 又如文理科第 (4) 题, 考生正确应用双曲线的概念在解题中最为关键, 等等。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两个题目。

文科 (11) 题如下:

当时, 4x<logax, 则a的取值范围是

这一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对数函数y=logax基本性质的把握程度, 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当自变量x变化时, 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还要求考生掌握当对数底a变化时, 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事实上, 时, 若a>1, 则y=logax<0, 不等式4x<logax不可能成立, 由此排除 (C) 和 (D) 。又对固定的x∈ (0, 1/2) , y=logax关于a∈ (0, 1) 严格单调递增, 因此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时必定是 (B) 。

文科 (5) 题为:

已知正三角形ABC的顶点A (1, 1) , B (1, 3) , 顶点C在第一象限, 若点 (x, y) 在△ABC内部, 则z=-x+y的取值范围是

这实际上是优化问题的图像解法, 但由于题目中没有提到不等式和最值, 很多考生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说明这些考生主要依靠记忆来求解优化问题, 而不是真正理解优化问题的图像方法。事实上, 易得顶点C的坐标为顶点, 在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 B, C处z的值分别为, 其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2, 所以正确的答案为 (A) 。

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考查不仅体现在选择和填空题中, 也体现在解答题中。如文理科的解析几何 (20) 题,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点之一 (其他方法相对比较麻烦) 。

文理科 (20) 题:设抛物线C:x2=2py (p>0)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A为C一点, 已知以F为圆心, 以FA为半径的圆F交l于B, D两点,

(Ⅰ) 若∠BFD=90°, △ABC的面积为, 求p的值及圆F的方程;

(Ⅱ) 若A, B, F三点在同一直线m上, 直线n与m平行, 且n与C只有一个公共点, 求坐标原点到m与n距离的比值。

解: (Ⅰ) 略。对 (Ⅱ) , 因为A, B, 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AB为圆F的直径, 故AD⊥BD, 所以由抛物线的定义, |AD|=|AF|=1/2|AB|

(三) 选择和填空题中有个别难题出现。

我们注意到, 和往年相比, 今年的选择和填空题中出现了个别难题。如理科填空题 (16) (对应于文科选择题 (12) ) :

数列{an}满足an+1+ (-1) nan=2n-1, 则{an}的前60项和为.

对考生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 其难度比其他的选择和填空题高出很多, 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很难把它归于基础性题目。从答题的情况看, 文科考生在此题上的平均得分率约为0.26, 而理科考生的平均得分率约为0.024, 文科考生得分率较高的原因应在于其为选择题, 事实上0.26的得分率非常接近于0.25的随机得分率。

本题目可以这样分析, 式子an+1+ (-1) nan=2n-1实际上给出了数列{an}的递推公式, 相连两项应用此递推公式即可发现间隔的两项之和an+1+an-1, 进而得到连续四项之和a4k-3+a4k-2+a4k-1+a4k, 由此就不难得到{an}的前60项和了。具体解法如下:

解:由题设, 得

二、对教学与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 考取本科的考生成绩多在90分以上, 能够让60%的考生及格。这让考生感到, 经过多年努力的学习终能取得好成绩, 从而有了成就感, 对未来继续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这也符合发展性评价。反观海南目前的情况, 考生的平均分多在50分左右, 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巨大。数学成绩过低必然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甚至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对学生的整体学习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目前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无法下降的情况下, 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提高考生的整体成绩。而要做到这一点, 唯有增强紧迫性,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不大胆改革不可能较快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改革首先要克服短视的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 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高中阶段而言, 建议减少高一、高二学生的考试次数, 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思想的培养和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上, 回归教育的本源。

(二) 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育, 利用好教材

如第2节所述,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运算能力始终是高考试卷考查的重点, 而且要求越来越高, 题型新颖, 灵活性大, 唯有基础扎实, 真正理解和掌握方法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做出解答。教材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最重要的载体, 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其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辅导书不可比拟的。因此, 在高考的备考上, 不能心中只有教辅书而把教材丢在一边。事实证明, 题海战术、死记题型并不能提高高考成绩。对于数学的学习, 多做题是没错的, 但做题一定要在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 之后通过做题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并灵活应用。高考的题目是常考常新, 每个题目有每个题目的“个性色彩”, 按照固定模式解题会加大题目的求解难度和计算量, 那种希望死记题型提高高考成绩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如我们在第2节提到的文理科 (4) 题和解析几何解答题, 有些同学做了很多解析几何题, 对抛物线和双曲线的方程都很熟悉, 但却把最原始的概念忘掉了, 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4) 题:己知函数f (x) =|x+a|+|x-2|,

(Ⅰ) 当a=-3时, 求不等式f (x) 叟3;

(Ⅱ) 若的解集包含[1, 2], 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Ⅰ) 当a=-3时, 函数为f (x) =|x-3|+|x-2|, 按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其表示x点到点2和点3的距离之和, 因此不等式的求解就是求到点2和点3的距离之和大于等于3的点x, 到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都知道答案:, 但我们很多考生就得不到正确答案, 且几乎没有考生用我们刚才分析的观点解题, 这不能说明问题么?

(Ⅱ) 的解集包含[1, 2]等价于[1, 2]上的点满足不等式, 通过简单的计算便知[1, 2]上的点满足不等式, , 即[1, 2]上的点到-a的距离不超过2, 这表示-a∈[0, 3], 也即a∈[-3, 0]。

从上面的分析, 大家就知道这道题目是非常简单的。但就是这一道题, 文理科的平均得分率仅有0.27和0.40。

(三) 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 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及导数应用题等对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如导数应用题, 应用的数学知识都是由函数的导数符号决定函数的单调性, 但考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今年仅有约0.06。得分率低的原因显然不是考生不掌握数学定理, 而是计算能力较差。从我省高考数学成绩得分的情况来看, 计算能力要求高的题目, 考生的得分较低。提高计算能力已经成为考生取得高分的关键。对于教学质量较高的中学, 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训。

(四) 选择题要特别重视排除法的应用

对于选择题, 我们当然可以直接求解出正确结果。但由于选择题已经给出了四个选项, 不直接求解正确结果, 而是排除三个不正确的结论也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特别是当求解正确结果很困难或计算量很大的时候。如我们在第2节分析的文 (11) 题就是这样。又如理 (11) 题:

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 △ABC的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SC为球O的直径, 且SC=2, 则此三棱锥体积为

此题求出三棱锥体积是比较困难的, 计算量也很大。简单的方法就是估计三棱锥体积大小。事实上, 容易看到, 三棱锥体积

上一篇: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下一篇:新年的散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