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英语解析

2024-05-15

陕西高考英语解析(共6篇)

篇1:陕西高考英语解析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篇2:陕西高考英语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14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 14

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4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 14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14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 14

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 14

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阅读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4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B】选项着重考察对“悲剧”概念的理解, 原文强调“悲剧”代表真善新一方弱小势力的失败.甲午海战中的清军不具有“真善新”中“新”的特点。

2.【C】强加因果。“这样”、“从而”有误。

3.【D】“强烈的痛苦”中“强烈”一词与原文相比程度加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C】根据成语“励精图治”及该词语语境可推知“励精”为:振奋精神,致力于某事之意。5.【D】理解句子大意,虚词以“以”、“之”,实词“权”、“殊”,官职名“国子祭酒”有助于划分停顿。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6.【A】根据原文“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可知并不是“直言不讳”。

7.(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1)句中“罪”“规”“不胜”各一分(2)句中“下”“毂”“曾”各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从景物描写所营造的特殊氛围及全词的情感入手。

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末两句人物自身动作表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记忆和理解运用能力。注意对 64 篇文章的重点句子的背诵记忆。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于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考生选择时应先用排除法排除两个0分选项。C项中“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对于渡夫的想法目的推测错误;E项中主人公“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是因为渡夫的行为让主人公感到震撼。B选项我担心的不是渡夫的“谋财害命”。

(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时注意从情节入手,将故事的起承转合及来龙去脉逐层解析,然后从人物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变化综合考虑,不难得出答案。

(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解析: 分析故事的叙述方式及好处需要从文章的人物形象,环境烘托,线索结构,情节转合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需要学会从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4)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这道题考查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以及对小说结构设计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应注意“为什么高歌”是理解的关键。先仔细审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渡夫的形象特征,分析全文中渡夫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再联系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文章主题,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和渡夫所处的阶级层次综合分析问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人物传记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文本阅读的准确度和/ 14

概括能力。阅读时注意传主的突出贡献,把握其个性特点、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先用排除法排除 CD 选项。C选项中“丹麦抗敌组织”错误,在原文中表述为“救援组织”,D选项中“禁止”一词使用不当,原文表意为“控制使用”。A 选项中“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原文没有直接提及,故为一分选。

(2)答: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解析: 这道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设题区域为文章前四段,难度较低,只要把握关键信息一一梳理,分点作答,避免遗漏便可得分。

(3)答: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和文意信息的梳理整合能力。注意答题回归文本,找出对应段落的对应信息,整合提炼,分角度论述,答案要条理清晰,做到不遗漏。

(4)答: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解析: 这道题考查全面筛选信息和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看清题设要求和答题指向,切忌脱离文本架空分析,今年对于深层探究能力考查偏弱,得到高分的难度不大。

第Ⅱ卷 阅读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成语的含义,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义务,故选用“义不容辞”,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故选用“责无旁贷”。杂技团技艺高超,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主动积极去做,故选用“当仁不让”。

14.【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常见类型及判断。A.选项中“在„„中”的介词滥用导致句子主语混乱。B.选项中关联词错位使句子层次不清。C.选项中修饰语“广泛”的位置不当使句子表意不明。

15.【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段逻辑进行语句排列整理的能力。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一句,不难发现,选段先介绍珠算算盘的特点②④两句可以连接,再介绍珠算口诀⑥③可以连接,最后概述珠算的使用以及与新工具的比较。

16.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段内在逻辑,根据文意补充完整的能力。今年在句式考查部分采用补写句子/ 14 的题型,难度适中,根据前文内容可得到横线一处的大意应与“灾难”有关,根据后文内容可以得到横线二处关键词”好处“,根据”土壤被污染“可以得出“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的结论。

17.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解析:通过解读图表,编写框架构思,这是语文中“双基”能力考查的一个考试重点。这类题目灵活多变,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需要考生具备联系生活活用知识的能力。结合图表框架,分清主要步骤和具体细节。立足行程角度,从准备和实施两个方向进行答案编写。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从材料的形式上讲,今年这则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的传统模式。与去年高考题目不同的是,今年的这则考题只提供事件的经过,结尾处没有点题,属于作文练习中的非点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没有清晰价值判断的材料作文难度较高,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提炼材料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在新东方语文课堂中讲过的“关键词”法,“因果法”“二元思辨法”来审清题目,确立自己要抓住的关键词,并确立中心,明确自己对事件的价值判断,写出立场鲜明具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从材料的内容上讲,今年这则考题的关键的思维触点在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这是一种智慧的变通之法还是一种违犯规则的行为?竞争对手之间通过拥抱而获得双赢是对规则的破坏吗?材料想要通过这个特殊事件,引发同学们对“比赛、竞争、淘汰、团结、合作、双赢、变通、规则”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刻反思。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社会背景下,这则考题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思辨性。应当说,这是一个难易适中并且能够为每一位考生提供充分写作空间的优秀题目。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流,它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整个材料的核心内容,挖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感悟,从而确定最佳立意。今年给出的这则材料立意可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

1.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这一行为中的“拥抱”这一动作细节,深入思考下去,可以阐释“团结就是力量,友爱互助才能成功、协作共赢才是王道、友爱之道”的话题。

2.采用“二元思辨法”审题立意,对这一行为做辩证解析,“比赛的规则要求是一人下水一人通过”,看出竞争的残酷冷漠,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看出合作的温暖和智慧的力量,故而可以阐释“竞争与合作、规则与变通、助人者亦自助”等思辨类话题。

3.采用“因果法”,顺藤摸瓜,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才是真正的胜利?可以阐释“输赢的境界、双赢才是真正的胜利、对手的启示”等话题。

4.将“比赛的规则要求是一人下水一人通过”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做对比,发现变换思路之后,胜利更加容易,也更加人性化,可以阐释“换个角度思考,变则通,莫把竞争当唯

一、竞争也需人性的温暖”等话题。

从文体方面说,文章写成议论文、记叙文都可以,虽然此次作文很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出精彩的篇章/ 14

则需要精巧的构思。面对熟悉的话题,考生要写出新意,就需要寻找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力求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

篇3:陕西高考英语解析

效度一直被认为是评估测试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中,内容效度是内部效度中最重要的效度。它指的是:考试是否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具体目标行为的有效抽样。本文对陕西省2006~2011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进行此项研究,以了解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质量及特点,并对以后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30篇文章和120道题目进行分析。本研究依据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任务特征分析框架,并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阅读和阅读测试的要求,制定了以下分析框架。该框架将从语篇输入入手,对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分析与讨论

语篇输入

(一)体裁

陕西省2006~201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涉及了各类体裁,形式多样,较好地符合了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单个体裁的考察中,记叙文的比重最大,占到了约40%。记叙文指的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这体现了陕西省高考英语对基础考察的重视;其次,议论文占比重为30%,议论文一般有明确的观点,较强的主观性和逻辑性,也说明陕西高考英语很重视考察学生的思辨和推理能力。此外,对描写文和说明文的考察比重较小,而且近两年都未涉及;然而对应用文的考察在之前不曾考察,却在近两年均有出现,表明陕西高考英语或许有新的侧重。

(二)题材

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题材丰富,内容积极向上,所选文章涉及了上述所有题材,更有助于客观并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广泛阅读。其中,关于社会文化、个人经历和科普题材的文章出现频率较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这有可能是因为此类题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有利于他们在考场的发挥;相反地,关于自然、健康和旅游的题材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也是因为陌生的话题会影响考生正常的发挥。

(三)长度

从具体统计可知,2006~2011年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的总长度都在1300词以上,完全符合考纲对高考英语阅读文章需超过1000词的要求。另外,选择文章时,也应该考虑每篇文章的长度,因为文章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到试题能否检测出学生正常的能力。刘润清、韩宝成就曾提出,“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300词左右最为理想”。经统计,陕西高考英语文章平均长度为270词,长度适中。

(四)难易度

关于易读度的计算采用Flesch易读度公式,该公式为RE=206.84-0.85w l-1.02s l。易读度由七个等级构成,从非常容易到非常难;而根据Flesch易读度参考量表,易读度值越高文章越简单,数值越低文章越难。从易读度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易读度属于“标准”和“比较简单”之间,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能力水平是较合理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分析,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主要有以下特点。1)总体上符合大纲的要求。无论是体裁、题材、文章长度、易读度等都较好地反映了大纲要求,体现了大纲对考试的指导作用。2)总体上体现了时日的稳定性。陕西省高考英语自开始自主命题以来,在文章长度、阅读速度和文章难度等方面都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3)突出体现了对语篇的考查。在陕西省高考英语的题目中,对文章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题目占了较大比重,表明陕西省高考阅读理解注重语篇理解,强调对学生此类能力的考查。然而,通过分析研究也发现,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些文章阅读难度较大,体裁的覆盖不够全面等。据此,本文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提供以下建议。

阅读测试的体裁和题材覆盖面应该更合理。经分析发现,某些体裁如描写文和应用文的考查量所占比重很少,在某些年份甚至没有出现,这是不符合全面合理的要求的。至于题材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部分题材的文章如旅游、健康等也是在某些年份没有出现,且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应从全面角度出发,是文章涉及的体裁和题材更加全面合理。

文章布局应该更加合理。阅读理解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是由短到长、由易到难,例如2009年的阅读文章,第一篇竟然有312词,第二篇虽然仅有208词,但是易读度为38.7,属于困难等级,这样的分布情况对学生的正常发挥难免会有影响。因此文章的布局应该更加合理,这样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能更好地发挥。

阅读文章的难度应该更加适中。陕西省高考的生词量较为合理,但是易读度方面个别文章的难度过大,度值已经低于50,属于困难等级。对考场上的学生来说,紧张的情绪和过大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在这些题目上心理崩盘,从而影响他们发挥。故在选择阅读文章时,除了控制生词量,还要考虑到阅读文章的易读度,是文章难度更适中。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为研究对象, 从语篇输入进行分析, 探究陕西省实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英语阅读理解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2006~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紧扣大纲、注重语篇, 并力求稳定、彰显特色, 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但在命题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本文对高考英语阅读的命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

参考文献

[1]Carrell, P.L.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Alderson, J.C.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Bachman, L.F.&Palmer, A.S. (2010)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篇4:陕西高考英语应试策略解析

【关键词】英语应试;策略解析

本年度是陕西省高考英语自主命题第八年,英语试题难度跟忘年基本相当,完成了人才选拔的命题目的。本文从语音、情景对话、语法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单词填空、短文改错和作文八大方面对本年度试题进行评析,探索2006年以来的命题规律和方向,解析应试策略。

1.语音题型

本年度语音题继续往年的命题思路,考核学生相同字母的发音辨识能力。语音题跟2012年设题原理高度相似,依然采用2+3的命题模式,即两个单字母读音加三个字母组合读音,两个单字母由一元音(e)、一辅音(c)构成,三个字母组合分别由一道纯辅音字母组合(gh)、一道纯元音字母组合(ai)、一道元音加辅音组合(ar)构成,力求达到考核范围的全面性。其中“c”、“ai”、“e”分别在2007年第1题、第4题、2009年第3题考过。“gh”在西工大附中2012届第六次高三适应性训练第5题中考过,原题如下:thoroughA.roughB.laughterC.throughoutD.cough。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模拟考试中第1题、第3题还分别考到了字母“e”和“ai”的读音。因此,以后的考生要关注往届真题和名校模拟题已考考点的延伸考法,举一反三。

2.情景对话

今年的情景对话和中考补全对话难度相当。情景对话题型重视生活口语交际功能和上下文对话主题关联功能,“Lucy”和“Kate”相遇,交谈晚上安排,在谈话中提到了《少年派》这部电影的演员、故事概要、上映时间。情景对话的总体答题原则:一问一答、有问有答、答中有问、问中有答、问答关联,掌握了这一答题诀窍,考生先易后难,细心排查,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3.语法与词汇:常规考点,不偏不怪

高考英语试题必然严格遵循英语测试学中的选择题命题规则:第一,正确答案唯一性,且无任何争议;第二,一题测一个语言点,如时态和非谓语不会同时在一道题中考查;第三,题干非空部分信息足够推导出唯一的答案;第四,题干本身难度必须与考纲要求水平相当;第五,主要考核常规考点,干扰项主要为学生普遍容易混淆的地方。语法和词汇题延续了不偏不怪不超纲的高考单选命题原则,严格按照高考大纲设题。这些规则正预示着语法与词汇的考核方式要以常规为主,规避偏题怪题,即便有,至多也就一两道,主要为选拔优等生而设。

2013年陕西语法题考点常规,但做全对难,能够考察学生的语言基本功,2014年考生复习中要注意往年真题,几乎所有考试题往年全国其它省份都考过。同时,建议学生不要一味钻偏题怪题,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归纳总结,吃透考点。

4.完形填空:中上等难度

完形填空继续仍然采编自一篇记叙文,2006年以来陕西省的完形填空都以记叙文为母版编题,比较稳定,这也是为了确保试题难度波动峰值不易太大的需要,因为,由记叙文转换成议论文的话,试题难度会大幅攀升,不符合高考测试原理。

文章内容不难,讲述一个学生的尴尬而又难忘的就餐经历,2012年也是讲述一个迷了路的七岁大女孩儿被宠物狗救回来的故事。选材何其相似,有经验的老师在给学生选题时会有一种出题的共感,让学生练习最科学的题,在此,笔者提醒高考生不要随便做市场上不正规的模拟题,起不到练习作用,反而会影响考生的答题思路,也不要陷入培训机构宣称的“技巧主义的”陷阱,完形填空主要考察学生语言运用,包括词语搭配、词义辨析、褒贬有理、色彩入境、风格入化、流畅地道等。

5.阅读理解:中上难度,答案选项设计严谨

今年的阅读理解选材稍有变化,出题模式基本没变。英语测试学要求题型设计要注意阅读理解材料的选择应注重难易程度、真实性、内容适应性,题目设计凸显考查点,体现层次性,答案选项的设计周密严谨,并注意关联性。

第一篇阅读题属于信息查找类。在做完完形之后看到这样的信息查找类文章,像做游戏一样,这样的题对于生活在“鼠标时代”、“电游时代”的90后新新人类来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了。这一类题不难,找准钥匙词。

第二篇阅读属于生活类文章,有教育意义,有点小意外,同时让人感动。文章讲述作者18岁时,错过了火车,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搭上便车,有个名叫“Gordon”的人请作者吃了饭, 帮其搭上了回家的车。多年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孤单老人高速路边想搭便车,我帮了他,结果这人正是“Gordan”。读了让人温馨,感觉世界还是美好的。50、51、52题为细节题,分别选择D、A、D;53题为推断题,难度适中,主题就是“给予有好报”。

第三篇属于社会学领域通识知识类文章。分四段,第一段总说,点名主旨:阶级(class)、权势(power)、身份(status)共同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然后,作者分三段分别对class、power、status进行诠释。54、55属于细节题,找准位置就简单。

第四篇是一篇教育话题类文章。作者带孩子从古巴来到美国新泽西,因孩子刚开始不懂英文,上幼儿园时受到老师的偏见与武断的评价,怀疑孩子智商,斥责家长不教孩子英文,而孩子最终大学毕业成才,双语优势助他更成功。由此,作者最后一语道破:学习外语让孩子更具优势,了解不同文化,这么明显的道理新泽西的所谓“教育者”居然一无所知。

此外,加小标题阅读类题型,考生需要读懂大概意思,尤其是首尾句,然后先易后难,选出答案。61、62、63通过各段第一句即可得出答案,64题主题句在therefore之后,65题主题句在but之后。出题点主要集中在各段首尾句、因果关系处、逻辑转折处、观点总结处。

6.单词拼写:常见词汇,主考实词

单词拼写延续往年考常用词、实词的命题风格。考题名词4个、动词4个、形容词1个、副词1个,所考单词都是大纲词汇,该题主要看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语义是否清楚。这一类题,考生要首先确定词性,注重词语变形,切不可当成单词听写来做。

7.短文改错:分布均衡,覆盖全面

考点分布于冠词1个、名词单复数1个、代词1个、动词时态1个、非谓语动词1个、形容词副词混用1个、逻辑关系类并列连词类2个、主谓一致1个,逻辑关系类从句引导词1个(Before 改为After)这些考点考生在高一前都学过,其中有8个考点与去年考核方式一样,考生只要通过逐一排查,便可找出错误。考生要提高改错能力,需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多背文章,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对于一些常考点和出题模式熟记于心;第三,多做改错题,积累改错易错点。

8.书面表达:传统题型

陕西高考英语作文总体命题规则是:以考生熟悉的话题为主;让考生有话可说;不出偏题,怪题;让英语水平中上等的高中生能完成写作要求。作文要求学生写一次周末做家务的经历,可分三段:做家务的理由,做家务的过程,做家务的感想。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三段写,因为阅卷时会按段赋分,一段10分,三段共30分;(2)各段长度分布均衡,一段一个主题;(3)表达方式多样性,语句通畅,无语法错误。需要说明的是,好多考生总想用英语表达出头脑中那些“恢弘”的汉语思维,结果写出来的句子生硬,有汉语痕迹,甚至出错。考生要铭记一点:写对的,写会的。

9.后记

2013年陕西高考英语试题是一份稳妥的试题,很好地完成了高考命题任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从测试学和外语教学角度来看,这一份试题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听力测试问题。笔者对陕西省籍大学生和考听力省份的大学生作对比,从学生四、六级分数或者专业四、八级分数来看,后者在大学的英语学习表现总体优于前者。英语能力评价指标听、说、读、写、译,我省高考只考到了读和写,听和说虽然考了却没有计入总分,因此在教学中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Chomsky.Noam(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MA:TheMITPress.

[2]Heaton,韩宝成.(2008)英语测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5:最新陕西高考英语作文真题和

假定你是李华。请根据写作要点用英语写一篇周记,记述你周末帮助家人做家务的一次经历。

写作要点:1.做家务的理由;2.做家务的过程;3.你的感受。

注意:

1.短文词数不少于100;

2.开头部分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不能使用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I am an 18-year-old middle school student,2013年陕西高考英语作文参考范文

篇6:陕西高考英语解析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Our class has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Some are in favor of staying at home.They think it’s both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What’s more, they can save money for other purposes.But they will lose the chance of getting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However, others prefer to go out for traveling since it can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But they will spend more money and meet some difficulties while traveling.In my opinion,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to stay at home, for I can do what I like, such as reading books, watching TV, and helping my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2007年 some pocket money to meet pet daily needs and thus develop a sense of independence.Second.she can learn how to deal with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workplace.Third, she can build up new friendships and improve bet social skills.But her parents may regard learning a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ask for Lora.This holiday should be a catch-up time for independent study.Besides, personal safety may also be one of their major considerations.My advice for Lora is this:make a detailed plan for her study and work;ask her friends to work together with her, and tell her parents that she can manage things properly.I wish Lora a pleasant summer.2008年

Dear fellow students,Our monitor suggests that we have “Friday New Hour”.I think that it is a good idea.Everyone knows that we are busy all day.Seldom do we know what is happe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let alone what we can do for our country.By reading newspapers we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ld outside.So I think “Friday New Hour” can broaden our mind and enrich our school life.What’s more, it will help us improve our reading skills.As for my suggestion, I think it’s better to have it twice a week.And we should make a choice about what we’ll read.I am sure everyone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this activity.2009 年

facing is common among our teenagers.However, it should be wise not to do anything that may hurt her feelings.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First, it’s advisable to talk more with your mom.To talk will help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They are also opportunities to let her know your idea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many tings.Besides, you should learn to do your own things well, proving to your mom that you are already a “grown-up”, It’s even better if you could share more of the housework, such as cleaning, washing and cooking.Hope my ideas will work.2010年’s almost a month since you left us.We all miss you and are very grateful for what you did for us.We are busy as usual.We had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the other day.I won the first prize!This again reminds me of all your kind help.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trees we planted together on the hill behind the school? Yesterday, we went there and watered them.The tree you planted yourself is growing well, and the whole class decided to name it Sue Wood.Will you come back to see Sue Wood?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lately? We hope to know more about you and your American students.Hope to keep in close touch.All the best

上一篇:足球比赛日记优质推荐下一篇:走进神奇的电子世界音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