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2024-05-08

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精选14篇)

篇1: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能 告

注 意 事 项

1、报告无XXX(或单位)公章无效。 2、报告无审计机构负责人签字无效。 3、报告仅对本次审计内容负责。

4、报告未经XXX(或单位)许可不得复制,经特许复制的报告,需重新加盖XXX(或单位)公章,否则无效。

5、报告涂改无效。

被审计单位名称: (盖章)

企业法人代表: (签字)

企业主要配合人员:

能源审计机构人员:

报告编写:

审计机构负责人:

签发日期: 审计机构地址: 电 话: 邮 编:

日(签字) 月

摘 要

(字数应在字以内)

根据XX市经委《关于印发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政府加强能源管理,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持续地发展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促进企业加强能源管理,了解自身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XX公司(或公司)于XXXX年XX月对XX公司进行了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一、企业概况

二、20企业能源消耗结构

三、年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注释:

四、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能源成本分析、各项能耗指标的分析、与能耗定额、国家(行业)标准、先进水平或自身历史水平对标)

五、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六、审计结论与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能源审计事项说明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 企业概况

第二节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第三节 企业用能系统概况 第三章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能源管理状况 第二节 能源计量管理 第三节 能源统计管理

第四节 主要设备运行及监测情况 第四章 企业能源利用分析 第一节 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与评价

第三节 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第四节 节能量计算

第五节 影响能耗指标变化的因素 第五章 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第六章 审计结论及建议

第一章 能源审计事项说明

一、审计目的

1、完成国家、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能源审计任务。

2、为政府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持续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3、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效,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审计依据及参考标准

关于印发《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

三、审计期

审计期:2011年 节能量计算为2011年1----X月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审计为现状

四、审计内容

1、企业的能源管理概况、用能管理概况及能源流程 2、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 3、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 4、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分析

5、重点工艺能耗指标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6、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7、节能效果计算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 8、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 9、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10、企业合理利用能源的建议与意见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 企业概况

第二节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一、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或系统图) 二、工艺流程及能源结构说明

第三节 企业用能系统概况

一、企业能源系统图及说明

二、各类能源消耗情况说明(附图表) 三、企业主要用能设备

1.主要用能设备情况说明

(附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

2.其它附属系统设备情况

第三章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第一节 能源管理状况

一、能源管理系统

1.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2.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附能源管理机构网络图) 3.节能管理文件及执行情况 二、能源输入管理 三、能源加工转换管理 四、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 五、能源使用管理 六、能源消耗定额 七、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八、节能技术进步 九、检查和评价

第二节 能源计量管理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情况说明(附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电力计量网络图(或示意图) 蒸汽计量网络图(或示意图) 水计量网络图(或示意图) 其 他

第三节 能源统计管理

第四节 主要设备运行及监测情况

一、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情况(附监测情况汇总表)

二、淘汰设备情况及说明(附淘汰用能设备汇总表)

淘汰用能设备汇总表

培训情况说明:

(注:主要是指辽宁省统一要求各市组织的节能培训情况) 四、其他情况 附:

2011年工序(入炉)煤化验指标平均汇总

第四章 企业能源利用分析

篇2: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二、企业能源消耗流向 原煤:

电力:

蒸汽:

柴油、汽油、水等: -------

篇3: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1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应当针对企业能源计量活动和能源消耗量化管理目标。其中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 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 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 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 计量数据却是最重要的, 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 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

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 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 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 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 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 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 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企业应按照GB/T19022-2003 (idtl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以节能减排为关注焦点, 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 通过能源计量器具的计量确认和能源计量过程的持续控制, 确保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向能源计量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转变, 单纯的技术管理向系统的科学管理转变, 及时消除或减少由于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风险, 促进能源计量管理规范化, 量值溯源有序, 单位统一, 获取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 掌握有效的能源计量信息, 切实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规范高效,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持续提升和低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 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 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 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 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在技术和管理上, 我州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 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 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 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 我们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推动全州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服务职能优势, 着重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 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 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应抓住当前的机遇, 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 思想统一是保障,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 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2夯实计量基础工作, 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2.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 理顺工作流程, 使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 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 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2构筑计量管理平台, 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 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2.3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企业应根据《节约能源法》、《计量法》、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的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完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和能源计量网络图 , 在此基础上将所有能源计量器具划为A类管理, 严格按照周期进行检定, 确保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为能源分析及考核提供准确数据。

2.4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 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 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对公司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依据《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 器具的型号、数量, 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 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密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 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实行周期检定。根据能源计量器具所检测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的优劣, 来确定各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 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8%~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 严格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贮存、发放管理程序》执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3做好能源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为生产提供服务

扎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结果以《质量月度分析》的形式, 及时上报给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要提供统计期产品单耗 (指单位产品如吨煤、吨汽等所耗用的某种能源, 如多少千瓦时电力, 多少千克焦炭) 和产品综合能耗 (单位产品耗用的所有能源) 。这些数据为公司合理组织供应, 分配使用能源, 能源消耗定额制定, 计划节能目标的制定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4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规范工作成效

甘肃州夏河安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 公司领导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制订了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成立了能源管理机构三级管理网络, 配备能源管理人员, 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职责, 制定并执行了有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组成的节能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了《计量管理程序》、《统计管理制度》、《日常统计工作管理规定》等相应管理制度, 确保年度目标完成。

对煤炭购买、电能计量、化验、贮存、使用等环节严格管理, 对各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 严格奖惩。2010年以来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主要实施了日产2000t新型干法回转窑燃烧器、2MW和4.5MW余热发电、高低压变频器等一系列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共节约标准煤6814.38t, 减排二氧化硫297.05t、减排氮氧化物259t、减排风尘183.4t。截至2011年底节能减排项目累计节约44540.5t标准煤。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企业获取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4: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关键词】能耗;评价体系;三层四面

一、前言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石油行业应当做好长期应对寒冬期的准备,冷静面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调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现稳健发展。

为了降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积极探索和创新能源消耗管理,建立了一套适合作业施工特点的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效益的最大化。

二、能源消耗现状

能耗成本在作业系统总成本中约占10%,压缩能耗成本,对降低作业总成本,增强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作业处消耗柴油7800吨,汽油700吨,年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2000吨,万元产值能耗约249千克标煤。由于井下作业工程施工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一直较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必须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在压缩能耗成本上下功夫。

三、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提出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是以井下作业工作特点和能耗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精细化能源消耗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推进节约型企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能源消耗单元的分层次评价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层四面”。三层:第一层对各个工程部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二层对各个基层作业队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三层对能耗设备的能源评价考核。四面:一是对于作业工期短的小修作业队采用标准井次单耗的评价方式。小修作业队伍在工作量核算的时候采用的是标准井次,该标准井次的核算在石油石化行业已有一套标准的核算体系,这使得核算能源单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于工期长、技术含量高的作业队伍以及辅助工作队采用万元产值单耗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大修队、试油队、压裂酸化队等。这些工程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工期长,工艺复杂等,用万元产值单耗能相对科学的评价能耗的真实情况;三是对于工程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耗能设备就是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将能科学的反映能耗的实际情况;四是对于工程车台上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评价方式。工程车辆台上部分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消耗能源,因此工作工时单耗能有效的反映该设备的能耗情况。

四、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本质以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工作性质对工程队伍和能耗设备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队伍和车辆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此来科学的评价能耗情况,实现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1.分析能源构成情况

为准确摸清能耗状况及构成,确定节能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分析能源消耗构成及明细:油料消耗占综合能源消耗的94.2%,电、水、天然气占5.8%。油料主要用于车辆和设备消耗;水电天然气主要用于办公、生活消耗。将油料能耗作为重点全面控制,其他能耗列为正常控制。分析油料消耗构成可以看出:配套设备、运输车辆和特种设备的油料消耗占到了整个油料消耗的98%。因此评价管理的重点是针对这3个方面的能源消耗。

2.建立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执行考核体系

(1)小修队伍采用标准井次能耗(升/标准井次)

每个作业队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耗指标记录资料。每日的加油量由成本员记录加油记录表。每月月底各队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能源管理部,统一折算标准井次单耗。

(2)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采用万元产值能耗(升/万元产值)

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队伍采用了万元产值能耗的评价方法。修井工序加油记录表可以清楚的记录油料的发生情况,每个队伍每日的加油量都会由各队的成本员收集统计。每月20日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节能管理部门,统一折算成万元产值单耗。对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这几类队伍进行了分别评价排序。

(3)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升/百公里)

制定合理的车辆评价考核标准,按照车型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进行分别的能耗考核评价。对每台车的消耗数据进行实际测定,实施精细化单车计量能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车和人。

(4)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升/工时)

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部分在工作时才消耗能源。台上设备耗油与季节和设备年限有很大关系,因此,把设备根据型号、年限、季节不同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评价。

五、实施效果

1.全员节能意识得到了强化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由于宣传到位,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严格执行了节能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全员节能降耗氛围。

2.完善配套制度和管理网络

为了配合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完善了处-工程部-工程队-个人四级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井下作业系统能耗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井下作业系统能源消耗评价管理细则》等;同时,定期召开能源消耗分析会,确保了节能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

面对当前寒冬期的严峻形势,系统上下必须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转变思想、革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应对“寒冬期”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能源消耗评价体系,使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的降耗工作更上一个新水平。

作者简介:

篇5: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一、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情况(附监测情况汇总表)

二、淘汰设备情况及说明(附淘汰用能设备汇总表)

淘汰用能设备汇总表

培训情况说明:

(注:主要是指辽宁省统一要求各市组织的节能培训情况) 四、其他情况 附:

工序(入炉)煤化验指标平均汇总

第四章 企业能源利用分析

第一节、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一、企业能源消耗结构

企业能源消耗结构饼形图

自来水原煤蒸汽电78.50%

二、企业能源消耗流向 原煤:

电力:

蒸汽:

柴油、汽油、水等: -------

综合上述各平衡表汇总企业能源消耗流向如下表

企业能源消耗流向表

注:按当量值折标。

综合各种能源按当量值折标准煤量计算,能源构成详见《企业能源消耗流向表》,附以下饼形图。

企业能源消耗流向表饼形图

45.89%

加工转换系统

46.58%

20各公司能源消耗统计表

企 业 能 源 收 支平衡 表

- 16 -

说明:有自备电厂或热电联产机组的企业可参照下表。

第二节 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与评价

一、产品产量的核定

二、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与分析

产品一: 产品二: ……

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指标

- 19 -

第三节 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的核定

工业产值和增加值

备注: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 本期应交增值税(生产法)

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三、产品能源成本

年能源成本核算表

第四节 节能量计算 产品一: 产品二: …… 总节能量:

第五节 影响能耗指标变化的因素

可以在以下方面分析影响能耗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能源和原材料输入、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和废弃能等方面。

第五章 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一、部分节能管理、技术改造方案汇总

见表(部分节能管理、技改方案一览表)

节能管理、技改方案一览表

二、主要节能项目分析

1、项目名称 1)技术可行性分析: 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

三、环境效益分析

减排量计算表

第六章 审计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篇6: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二)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必须涵盖以下内容,未能涵盖的,应视为报告不完整,建议进行修改。

1.企业概况(含能源管理概况、用能管理概况及能源流程)

2.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

3.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

4.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分析

5.重点工艺能耗指标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6.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7.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

8.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

9.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10.企业合理用能的建议与意见

篇7:企业能源审计结果与报告的编写

● 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企业各种能源、原材料消费的数据计算与整理,从企业的能源管理、设备的转换效率和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全面综合所获取各种数据和信息,结合国家有关节能的法规法令、能源标准、国内外先进水平、行业状况和企业历史水平、耗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转效率,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评价,分门别类查找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浪费能源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和改进措施。对存在于管理方面或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改方案,应建议企业优先予以整改。

● 对选定的节能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经过综合计算分析,对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改方案,要估算投资费用、节能潜力、投资回收期、成本效益比或寿命周期等。

● 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改项目)要根据能源审计结果,进行科学论证。● 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是本项工作的直接成果,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企业能源审计结束后,应尽快编写能源审计报告书(20天内)。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 能源审计的有关事项说明;

⑵ 企业概况、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状况、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消费状况;

⑶ 企业能源(资源)审计结果(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的评价); ⑷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测试结果(主要耗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效率及耗能指标);

⑸ 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⑹ 企业节能技改项目的经济技术性分析与评价;

⑺ 企业能源审计结论和整改建议。

● 发布和提交报告

能源审计报告编写完毕,应先与企业负责人见面,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后,召开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审计结果发布会,他们在听取发布会的过程中,各自对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以引起重视和尽快整改;同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企业。

● 定期回访

篇8: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 促进科学合理地利用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家发改委2010年9月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截至目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登记备案意见, 已经成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和项目设计、实施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1]。

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界定了节能评估工作的深度, 同时是考察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的关键指标;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是考察项目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 同时也是计算综合能耗的基础参数。部分行业, 如炼油、乙烯等, 以综合能耗值为评价指标, 设置了新建项目的准入值, 作为能耗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

本文以炼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例, 通过概念分析、统计范围与计算方法对比, 明确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概念, 为炼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 概念分析

综合能源消费量[2]是指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 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 首先将消费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 (一般折算为标准煤) 进行计算。综合能源消耗量[3]是指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算后的总和。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的能源种类和范围定义、统计原则相同。对于电力行业,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数值相等;但炼油、乙烯等行业,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是行业间对于原料、产品中能源是否计入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综合能源消耗量的计算规则不同。火力发电厂的原料是煤炭, 生产过程中消耗水、柴油等能源, 产品是电, 电力行业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综合能源消耗量时, 将煤炭、电、水、柴油等能源均计入了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综合能源消耗量。电力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综合能源消耗量的计算范围如图1所示。

炼油行业的原料是原油, 产品包含炼厂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煤油、焦炭 (催化烧焦) 、燃料油及其他石油制品等, 炼油生产过程中消耗水、电等能源。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 上述能源全部计入;但由于行业历史原因, 原油、液化气、汽油、柴油、煤油和其他石油制品等能源不计入综合能源消耗量。同样, 对于乙烯行业, 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和部分产品能源不计入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范围, 但计入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范围。

炼油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方法为[2]: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和-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和-回收利用能源和, 其中, 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包括购进能源和回收利用能源, 由此, 上式可简化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购进能源和-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和。

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方法为: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耗能源和+回收利用能源和, 其中, 工业生产消耗能源和不包含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

2 应用实例

表1给出了某新建炼油项目能源构成。炼油项目购进能源包括:原油、甲醇、氢气、天然气、电;产出能源包括: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催化油浆、其他石油制品;回收利用能源包括:炼厂干气和催化烧焦。

2.1 某新建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

表2给出了基于炼油综合能源消费量公式的某新建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数据, 其中能源折标系数来源于GB/T 2589—2008。由表可知, 此新建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为121.52×104t标煤, 当量值为107.65×104t标煤。

2.2 某新建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

表3给出了基于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公式的某新建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数据, 其中能源折标系数来源于GB 30251—2013。由表可知, 此新建炼油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13.45×104t标煤或810.35×106kg标油。

如能源折标系数执行GB 2589—2008, 则某新建炼油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 此新建炼油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43.45×104t标煤或10.24×108kg标油。

由表3与表4可知, 能源折标系数采用GB 2589—2008与GB 30251—2013时, 由于GB 2589—2008与GB 30251—2013关于能源折标准煤和标准油的系数取值不同, 计算得到的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将GB 2589—2008中的各项折标煤系数按照标准煤和标准油低热值折算关系折算后, 与GB 30251—2013中的各项折标油系数不吻合。考虑这两个国家标准不存在替代关系, 建议计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时执行GB 2589—2008标准, 计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时执行GB 30251—2013标准。

若折标系数相同, 同时执行两标准时, 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小于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 如表2与表4所示。这是由于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过程中考虑了项目原料能源与产出产品能源。原油加工过程中, 能源品质较低的原油被加工为较高能源品质的汽油、柴油、煤油等, 炼油过程实质是部分能源的升级过程, 反映在汽油、柴油、煤油折标煤系数高于原油折标煤系数。而炼油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计算过程中, 原油和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能源没有计入, 因此, 能源的升级过程也无法体现。

3 结论

1) 炼油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的本质区别在于原料能源和外销产品能源是否计入计算范围。

2) 建议计算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时执行GB 2589—2008, 计算项目综合能源消耗量时执行GB 30251—2013。

3) 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可表征炼油项目能源消耗水平, 炼油综合能源消费量可表征炼油项目能源品质变化过程及炼油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2010.

[2]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能源统计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篇9:中国能源总量的消耗预测

[关键词]灰色预测模型;能源消耗

一、引言

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能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能源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基础,能源短缺就会抑制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虽然近些年能源短缺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资源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做好未来能源预测,为能源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得到31期全国能源消耗总量y的时间序列如下表一所示:

二、预测方法介绍

2.1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步骤如下:

原始序列:

对原始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新序列:

构造系统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4) 求待估计参数向量

GM(1,1)模型中参数向量,其中的a,u都是常数,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5) 确定GM(1,1)模型的形式

t=1,2,3……n-1

上式就是数列的预测公式。

(6)求原始数列的预测值

由于上式是对一次累加生成数列的预测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累减生成法求得原始数列的预测值。公式如下:

(7)利用历史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度检验,若通不过检验,则利用残差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2.2灰色模型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序列x(0),做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

进行矩阵运算得到发展灰数a=-0.050814196,μ=258992.1173,得到预测模型为:

2.3残差检验

将得到的序列x(1)进行一次累减生成预测序列x(0),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得到绝对误差序列et为:

△(0)={0,1338.651788,2273.716487,2385.661674,202.7264055,5911.485433,1809.201255,3684.633277}

相对误差序列为:

φ={-0.004772241,0.007801448,0.00777983,0.000623891,-0.016986929,-0.005001496,0.009825689}

计算相对误差后发现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1%,模型的精确度较高。下面进行关联度检验,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时就可以通过关联度检验了。由残差的绝对序列可知

。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序列值的关联系数,再求平均得到关联度r=0.653957543。本文取ρ=0.5,r>0.6,因此模型通过了关联度检验。模型既通过了残差检验,又通过了关联度检验。

三、G(1,1)模型用于宏观经济预测

由上面结论可以推到出中国能源消耗的预测模型为:

四、小结

由上文可知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2006-2013年的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做了出色的解释。因此,笔者运用灰色预测法大胆的对中国未来5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预测,其预测值可信度较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徐国祥编著.统计预测与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勇,汪旭辉.ARIMA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经济经纬,2007,

[4]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6,(20).

作者简介

篇10: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12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12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12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2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2012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篇1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客观反映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2年第一季度统计,我单位总用能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161人,公务用车1辆。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的用电、用水、取暖及公务用车耗油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用电消耗3196千瓦时,费用1598元;用水消耗514立方米,费用1079.40元;汽油消耗316.29升,费用2340元;热力费26797.20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第一季度我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从总体上看,与上级政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高耗能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校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用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循环利用等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三)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二季度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客观反映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和分析资料,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2年第二季度统计,我单位总用能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161人,公务用车1辆。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的用电、用水及公务用车耗油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第二季度用电消耗2823千瓦时,费用1411.50元;汽油消耗531.228升,费用4070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2年第二季度我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上级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单位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高耗能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校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用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循环利用等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三)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篇12: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去年以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节能降耗的任务还很艰巨。现根据2011年的统计结果,对全镇能源消耗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镇2011年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

2011年全镇有公共机构数量16个,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比去年增长200平方米,增长5%;用能人数326人,比去年增加3人,增长1%;公务用车4辆、其中编制数4辆。2011年总能耗为43506.5千克标煤(不含水)。人均能耗为133.45千克标煤/人,比去年下降2.16千克标煤/人,下降1.6%;单位面积能耗为9.4579千克标煤/平方米,比去年下降0.394千克标煤/平方米,下降4.16%;全年用水量为15974立方米,比去年减少1460万立方米,下降9.13%。

二、年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单车能耗同比分析情况如下:

2011年人均能源资源消耗量=43506.5千克标煤/326人=133.45千克标煤/人

2010年年人均能源资源消耗量=44208.6千克标煤/326人=135.61千克标煤/人

2011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量=43506.5千克标煤/4600平方米=9.4579千克标煤/平方米

2010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量=45318.74千克标煤/4600平方米=9.8519千克标煤/万平方米

相比2010年资源能源消耗总体上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有:

一、干部职工节约能源的意识得到提高,各单位完善了节能减排制度;

二、用能人数增加,人均消耗量减少;

三、由于新投资建设,使得总建筑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消耗量减少。

三、总体来说,今年我镇各类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主要原因在于:

一、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和机关用能节约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部署,有效的促进了节约型机关的深入开展。

二、节能宣传的逐步开展。

三、节能工作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四、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篇13: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2010年11月天津市经信委下发了 (津经信节能[2010]84号) 文件, 要求对全市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单位开展能源审计。按照《通知》要求, 天津市节能协会与各区县、集团公司节能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 主动协调沟通, 积极组织推动, 各能耗单位与审计机构共同努力, 2011年上半年已对54家单位进行了能源审计工作;完成能源审计报告评审企业25家。预计2011年全市可完成70余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

(天津市节能协会通讯员报道)

篇14:企业能源消耗审计报告

2012年第三季度,我校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要求,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工作,着力从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建设、节能宣传、节能制度建设、节能管理、节能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强化措施,全校水、电、和办公耗材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校2012年第三季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第三季度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2年,我校在校学生2380人,教师编制人数为122人,用能人数2502人;单位总用能建筑面积为9746平方米。2012年第三季度我校电消耗量分别为8011千瓦时、水消耗量1902立方米。由于暑期学生放假42天,同比上一季度电消耗量下降了44%,水消耗量下降了17%。

二、下一步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节约用电。健全完善用电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用电管理,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饮水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教师宿舍全部使用节能灯,办公室、微机室 1 等公共场所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开或少开照明灯。

二、节约用水。在用水区域设置节约用水标识,使全学区师生养成随用随开和用后随关的用水习惯,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细水长流的现象。坚持重复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节约办公用品。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本着节约、节能的原则,坚持大宗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制度,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功能,推行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制数量。

总之,公共机构节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节能的宣传力度,认真总结节能的经验,利用一切可能节能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做节能工作的表率。

武威第十三中学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古城镇古城学区

2012年第二季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分 析 报 告

上一篇:我们未来的新能源作文下一篇:道路隐患排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