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2024-05-09

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精选13篇)

篇1: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商品名称】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

【拼音全码】XiaoErTuiReKouFuYe(TianQiu)

【主要成份】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淡竹叶、地龙、重楼、柴胡、白薇。

【性状】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为红褐色液体,味苦、辛、微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规格型号】10ml*6支

【用法用量】口服,五岁以下每次10ml;五岁至10岁每次20~30ml,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畏冷、肢凉、流清涕,咽不红者。3.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脾虚易腹泻者慎服。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玻璃管制口服液瓶,每盒装6支,每支10毫升。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部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981

【生产企业】吉林市双士药业有限公司

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的功效与作用小儿退热口服液(天球)疏风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篇2: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主要成份】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性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液体;气清香、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外感发热,证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规格型号】10ml*10支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ml;一岁至三岁,一次10ml;四岁至六岁,一次15ml;七岁至十四岁,一次20ml。一日4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胃肠反应。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10mlx10支/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0034

【生产企业】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篇3: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关键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感冒,咳嗽

小儿由于身体发育并不完善,抵抗力不高,容易被各种细菌等侵入而引发疾病,感冒咳嗽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一类疾病,通常可以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属于中医“伤风”范畴,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约有30%~50%的普通感冒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造成的。普通感冒的发病季节多为冬季尤其是初冬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可能发病,值得注意的是发病季节不同,其致病病毒也并不相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通过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他人,具有传染性。感染后引起呼吸道炎症、水肿、上皮完整性受损以及大量分泌液的刺激,是导致患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对感冒咳嗽患儿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对患儿身体造成损害。本研究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感冒咳嗽,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4例感冒咳嗽患儿,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5岁63例,≥5岁41例;病程≤2 d 55例,2~3 d 49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服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80,10 ml×6支),3 d为1个疗程,依照下列标准给予不同年龄的患儿合适的药物剂量:1~3岁1支/次,3次/d;4~7岁1支/次,4次/d;8~12岁2支/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716,5 g×12袋]开水冲服,<1岁2.5 g/次,1~3岁5 g/次,4~6岁7.5 g/次,7~14岁10 g/次,4次/d,3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温、咳嗽)改善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体温在用药后24 h内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咳嗽、咳痰、咽痛症状明显好转;好转:体温在用药后24~48 h内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咽痛症状好转;有效:体温在用药49~72 h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变化不大;无效:体温在用药>72 h时未出现下降,相关症状未好转。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平均体温分别为(38.72±0.58)、(38.61±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平均体温分别为(38.01±0.60)、(38.32±0.39)℃;治疗后2 h平均体温为(37.12±0.45)、(38.20±0.29)℃;治疗后4 h平均体温为(36.86±0.36)、(37.95±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咳嗽恢复时间分别为(2.13±0.14)、(2.43±0.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痊愈24例,好转1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非处方止咳平喘药,是由中国现代著名老中医之儿科名家——赵心波教授经过数十年研究,由麻杏石甘汤、白虎汤、银翘散三方加减组成[1]。药中含有金银花、黄芩、连翘、麻黄、石膏、苦杏仁、甘草、知母、板蓝根、鱼腥草、麦冬11种成分,以麻杏石甘汤加白虎汤能够达到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又加用鱼腥草、黄芩强化清肃肺热的功效,同时用双黄连和板蓝根清热解毒根除外邪,从而达到标本兼治(肺热是本,咳嗽是标)的目的。而且没有令人担心的止咳药会成瘾性的问题,可以给患儿放心使用,但是对于感冒咳嗽患儿的退热作用并不明显。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目前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急诊用抗病毒中药制剂,不会引起病毒的变异,不易反复[2]。同时兼具退热、消炎、抗病毒多种功效,临床疗效好,显效快(最快40 min可速效退热)。增强解表退热、解肌止痛的功能,克服了峻汗伤气的弊端。适用于四季感冒、流行性感冒,具有寒热并用、表里双解的功效,能有效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全天然植物配方,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及成隐性,为棕黄色颗粒,气微香,味苦、甜。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感冒效果相当显著,是小儿感冒的首选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建议在饭后30 min服用,可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中成药,药性比较温和。本研究观察组痊愈24例,好转1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用疗效显著。儿童感冒咳嗽的治疗,首先要对症用药,另外加强日常预防也必不可少。医生可以建议家长注意患儿的饮食,少食易上火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多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饮食均衡。天气变化时要适当的增减衣物,多在室外活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综上所述,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童感冒咳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华.阿奇霉素联合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会.吉林医学,2013,34(19):3835.

篇4: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双黄连口服液和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小儿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中,小儿退热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的治疗效果,且小儿退热栓较双黄连口服液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小儿退热栓;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喉部以上、上呼吸道等被病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小儿感冒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严重者还伴有身体抽搐[1]。一旦患有小儿感冒,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给患儿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2]。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及退烧药物治疗小儿感冒对患者的生命挽救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常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或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小儿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黃连口服液和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比较,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小儿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发热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分布2.5-4.8岁,平均年龄3.1岁,患儿发病时间2-7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7h,其中有83例患儿发热38℃ -39℃,17例患儿发热在39℃以上。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热温度、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所有患儿均进行饮食调整,以清淡、高蛋白质、高纤维食物为主。(2)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其中年龄段为1-3岁的患儿每次口服10毫升,4岁以上的患儿每次口服15毫升,1日3次。(3)观察组患者口服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1-3岁的患儿每次口服药物1粒,每天1次,3岁以上的患儿每次口服1粒,每天2次。观察患儿服药前后体温的变化,患儿大便的次数、有无腹痛等。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3]。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用药反应情况

用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没有呕吐、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感冒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严重者还伴有身体抽搐。一旦患有小儿感冒,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临床上治疗小儿感冒用得比较普遍的药物包括小儿退热栓和双黄连口服液,其中小儿退热栓相对双黄连口服液来说,治疗效果更佳,副作用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5]。小儿退热栓属于重要制剂,具有一定的祛痰散寒、利咽解毒、解热镇痛等效果。运用于小儿感冒中,能有效退热、解毒、消炎,达到治疗的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小儿感冒的临床治疗中,小儿退热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退烧作用,且小儿退热栓较双黄连口服液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晓琴 ,陶小华,邹琳. 双氯芬酸钠栓与复方小儿退热栓退热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5):45.

[2]刘霄. 布洛芬 、 赖氨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6(4):33-35.

[3]王彦平 ,张瑜 ,王赖儿 ,等. 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106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76-177.

[4]李海青.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31例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1):21一22.

[5]吴晓琴,陶小华,邹琳,等. 双氯芬酸钠栓与复方小儿退热栓退热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 5) :45 -45.

篇5:小儿化食口服液说明书

小儿化食口服液最好饭后服用,饭后服则要将小儿化食口服液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小儿化食口服液的服用方法是口服,3岁以上每次10毫升,一日2次。

小儿化食口服液服用时要注意,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3天症状未见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小儿化食口服液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小儿化食口服液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小儿化食口服液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化食口服液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小儿胃热停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大便干燥。小儿化食口服液棕色液体:气微,味甜。主要成份有山楂(炒焦)、神曲(炒焦)、麦芽(炒)、槟榔(炒焦)、三棱(麸炒)、大黄、莪术(醋制)、牵牛子(炒)。

篇6: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说明书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的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2.在服用咳嗽药时应停止服补益中成药。3.本品是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为主,可以在小儿发热初起,咳嗽不重的情况下服用,若见高热痰多,气促鼻煽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4.咳嗽久治不愈,或频咳伴吐,则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为儿科用药。本品毒性小,是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等药物组成,具有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

篇7: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说明书

【主要成份】山楂(炒)、槟榔、枳实、瓜蒌、枇杷叶(蜜炙)、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

【性状】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疏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规格型号】10ml*6支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每次5ml;1-2岁,每次10ml;3-4岁,每次15ml;5岁以上,每次20ml;一日3次,疗程5天。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包装】每支10毫升,每盒装6支。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新药转正标准40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022

【生产企业】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篇8: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n=46) 和实验组 (n=46) , 其中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 患儿年龄1.5~8.5岁, 平均年龄 (5.4±0.5) 岁;实验组男24例, 女22例, 患儿年龄2~9岁, 平均年龄 (5.5±0.4) 岁两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急救措施:取患儿平卧位, 将其头部偏向一侧, 将其口鼻咽喉中的分泌物及时清除, 帮助患儿保持呼吸畅通, 以免发生误吸情况。针对牙关紧闭的患儿, 可采用开口器协助操作。对惊厥情况进行迅速控制, 可通过针刺患儿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达到迅速止惊的目的。必要时可通过手掐人中等方式迫使惊厥停止;为避免发生缺血或缺氧造成脑损伤情况, 需要及时给予患儿吸氧;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物理降温。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及时给予患儿1 m L/kg 5%水合氯醛灌肠治疗以及吸氧、抱冰枕等物理降温。针对体温≥39℃的患儿需肌肉注射0.5 mg/kg地西泮 (国药准字H34023391) ;及时检查血常规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措施, 不同的病原需要给予不同的抗病毒药物, 如2次/d病毒唑静脉注射或者400万U/次~800万U/次, 50~150 mg/kg氨苄青霉素 (国药准字H10970235) 等;以患儿具体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各相关指标科学合理的选择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连续治疗5 d。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 (国药准字Z44023358) 治疗, 具体方法, 将退热栓纳入患儿肛门, 2次/d, 连续治疗5 d。对两组患儿惊厥次数、体温下降1℃、惊厥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惊厥抽搐症状在治疗5 min之内全部停止, 30 min体温下降幅度≥1.5℃。有效:患儿惊厥抽搐症状在治疗5 min后完全停止, 或在半时后体温下降幅度≥1℃。无效:患儿惊厥抽搐症状在治疗8 min后仍未见缓解, 或在半时后体温下降幅度<1℃[2]。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其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 表示, 选择χ2检验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 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1%,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前惊厥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5 min后, 实验组患儿晕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体温下降1℃、惊厥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类型, 患儿常伴随意识障碍的情况。若长时间惊厥得不到有效救治, 很有可能会造成惊厥性脑损伤情况。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但单纯药物治疗方案, 患儿的体温下降并不明显, 在高热不退的情况下, 高热惊厥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恶化[4,5]。

复方小儿退热栓的组成方剂包括板蓝根、对乙酰氨基酚以及体外培育牛黄等3种, 其中的牛黄具有极强的镇惊退热功效, 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效,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 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上述3种药物联合使用, 可发挥祛痰镇惊、清热解毒、镇痛利咽的治疗功效。将复方小儿退热栓应用于肺热痰多、咳嗽、发热、咽喉肿痛等患儿, 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6,7]。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总有效率95.7%、治疗5 min后患儿晕厥次数 (1.2±2.0) 次、体温下降1℃ (36.9±9.5) ℃、惊厥好转时间 (4.1±2.5) min以及住院时间 (4.2±3.0) d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6.1%、 (2.9±2.2) 次、 (41.4±11.3) ℃、 (5.3±2.3) min、 (5.7±2.2)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胡蓉蓉等人[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46例临床观察中进行的相关研究报告中, 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与该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评估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n=46, 采取常规治疗) 和实验组 (n=46, 采取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 ,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治疗5 min后患儿晕厥次数 (1.2±2.0) 次、体温下降1℃ (36.9±9.5) ℃、惊厥好转时间 (4.1±2.5) min以及住院时间 (4.2±3.0) d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6.1%、 (2.9±2.2) 次、 (41.4±11.3) ℃、 (5.3±2.3) min、 (5.7±2.2)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复方小儿退热栓

参考文献

[1]李华蓉, 李长金.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药业, 2014, 23 (23) :109-110.

[2]张玲.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医学美学美容, 2014, 23 (9中旬刊) :552.

[3]李静.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15 (1下旬刊) :32-33.

[4]秦瑞娟, 李海莹, 张霞, 等.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4) :51-52.

[5]李正学.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21 (3下) :129-131.

[6]张丽霞.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 :192-193.

[7]周丽.15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1) :171-172.

篇9: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滞证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7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 in treatment of pediatric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ever wind hot clip lag the. Methods Select 120 case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nd hot clip hysteresis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60).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tifebrile, antiviral, amalgamative bacterium infection, combined use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symptomatic support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 observe two groups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31%,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4.48% (P<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no adverse reactios.

Keywords: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nd Hot Clip Hysteresis Card

上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中医“感冒”范畴,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西医多采用退热、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学认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以感受风邪为主,若小儿正气不足,外邪易乘虚而入,而致肺卫失宣,病变部位在肺,则可累及肝脾。其常见证型为风寒证、风热证、暑热证,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气未盛,故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笔者选取120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观察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滞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3±2.21)岁;平均病程(1.98±1.02)d。

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9±2.01)岁;平均病程(2.02±0.98)d。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期间,治疗组1例依从性差,予以剔除,对照组1例进展为肺炎,1例治疗1d后患儿家长因不满意疗效要求退出,予以脱落。故完成本试验病例共计117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 58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至6个月至12岁;发病时间不超过3d;符合西医学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学风热夹滞证的辨证标准;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原发性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营养不良、肺结核、肿瘤等);有药食过敏史者;家长依从性差,容易造成失去访而影响疗效判定者;近1个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均不能纳入本研究。脱落剔除标准:因过敏、其它不良反应事件、治疗无效而退出试验,研究者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性脱落;病例入选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依从性差不能判定疗效者均予以剔除。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退热、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联合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口服(国药准字Z19990034,由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成分为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用法如下: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10mL;4~6岁,一次15mL;7~12岁,一次20mL。一日4次,服药时间为(4±1)d,观察两组疗效。

1.4 观察指标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滞证的辨证标准参照《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拟定[1]。主症:发热,恶风,汗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具备1项计2分);次症: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具备1项计1分);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主症必备,次症3项以上,参考舌脉象,即可确立辨证。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症候计分和减少率≥ 95%;显效:症候计分和减少率≥70%;有效:症候计分和减少率≥30%;无效:症候计分和减少率<30%。证候积分和减少率=\(治疗前积分和-治疗后积分和)/治疗前积分和×100%。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应行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肝肝肾功能检查,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8%,观察组为98.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提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当天气骤变或小儿正气不足,六气易变为六淫而发病。六淫具有相兼性,常常两种以上合而伤人。因风邪四季皆有,袭人伤病最多,常兼它邪伤人,故为百病之长,小儿为纯阳之体,热病居多。故风热证是小儿最为常见证型。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为阳邪,清扬开泄,易袭阳位,故风邪袭人,常表现出头痛、汗出、恶风、游走性关节疼痛、头晕、抽搐等症。热为阳性,其性燔灼趋上,易伤津耗气,故出现发热、烦渴、汗出、咽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热邪客于肺卫,肺气失宣,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风热上乘咽喉而出现咽喉肿痛[3]。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之后,脾失健运,乳食停滞中焦,从而出现纳差、腹胀、便秘等夹滞证[4]。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为名医验方。方中桂枝辛甘温煦,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白芍味酸敛阴,缓急止痛,桂枝得白芍使得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使得滋而能化,桂芍合用,营卫同治,二者相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5]。葛根为除痹之主药,三味药物合为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之名方,三者合用,邪正兼顾,阴阳并调,又能辅助养血益气,辅助正气[6]。柴胡善疏泄气机,黄芩善清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黄芩之降泄,二者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用药,也是小柴胡汤的君、臣药。《医宗金鉴》曰“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沉浮则顺之也”[7]。蝉蜕性味甘寒,主入肺、肝经,功善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蝉蜕有抑菌、解热、抗炎、抗惊厥、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8]。浮萍药性辛寒,以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张寿颐曰“浮萍,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诸药合用,以达发汗解表、 清里退热之效。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艾军,汪受传,赵霞,等.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1-3.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1.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7-222.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9-60.

[5]宋延强,傅延龄.《伤寒论》桂枝汤、柴胡剂新说[J].吉林中医药,2011,31(3):189-190.

[6]张胜,秦竹,熊洪艳.从桂枝加葛根汤谈葛根主诸痹 [J].中医药学报,2015,43(2):5-6.

[7]杨小翠.小柴胡汤新用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581-582.

[8]高长久,张梦琪,曹静.蝉蜕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3(2):110-112.

篇10: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说明书

【主要成份】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性状】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规格型号】10ml*6支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2.5-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5-10毫升,三岁至七岁,一次10-15毫升,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5-20毫升,一日3-4次。

【不良反应】尚未明确。

【禁忌】尚未明确。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5.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不宜长期服用。8.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9.对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10ml*6支/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00020

【生产企业】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篇11:三种不同小儿退热方法

1 、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2、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3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篇12: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共192例,其中男102例,女90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15岁。将19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2例,男70例,女52例,年龄(7.6±7)岁,对照组70例 ,男39例,女31例,年龄(7.0±6.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治疗疗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执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所有病例的选择均符合上述标准,并除外重度营养不良,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如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者。未坚持用药,中途换药或加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除外。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小儿退热贴(注册号粤珠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1640018号),主要由防黏层、凝胶层、背衬层等部分组成,其中有良好能量转换功能的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层为主体具有冷敷理疗、吸热散热和一定的镇痛作用,同时药物经皮渗透入血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温。使用时将透明聚酯膜揭去,将凝胶面直接贴敷于印堂、曲池或大椎穴。每8h更换1贴,每天1~3次。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主要成分:布洛芬20mg,辅料为甘油,柠檬酸,甜蜜素,橘子香精,色素胭脂红等)。用法:1~3岁每次3ml,4~6岁每次5ml,7~9岁每次8ml,10~14岁每次10ml,持续发热每6h一次,均48h为1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于48h内退至正常且不再回升; 有效:体温于48h内降1~1.5℃; 无效:体温于48h内未降。

2.2 结果

资料采用χ2检验。

2.2.1 两组总疗效及各种病种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表2。

2.2.2 两组各时间段退热幅度的比较,见表3。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给药后1h开始发挥退热作用,退热幅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h退热幅度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1),6h后退热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

注:χ2=12.25,P<0.01。

3 讨论

3.1 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特征

外感发热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小于6岁者感冒发病占该年龄组疾病的一半以上,因此,外感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高热,易导致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而致病情加重,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易继发肺炎、脑炎、肾炎等疾病。小儿用药困难,常影响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

3.2 小儿退热贴组方功用及退热原理

小儿退热贴主要药物配方:薄荷,冰片等,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冰片清热止痛,开窍醒脑,利咽消肿。选用印堂、大椎、曲池等清热要穴可通腑泄热,同时采用现代生物膜促渗透使药物经皮吸收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下移,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传统的口服和注射给药退热,存在首过效应,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大。该疗法简便,快捷,安全可靠,无痛苦,应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R).1993.224.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4.

[3]李亚芳,等.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3.

[4]戴伟礼,等.薄荷冰片透皮作用(J).中成药,1983,15(3):7.

篇13:小儿推拿退热

小儿体质不同,发热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辨证时要结合小儿体质、发病时节及证候表现,不可一概而论。这个小朋友为外感发热,偏风寒,她妈妈的手法基本正确,如可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等,效果会更好;但加推擦涌泉穴的做法不妥,这个手法一般用于阴虚发热,外感风寒者可以不用。

这个小朋友后来证实是得了幼儿急疹,此病具有热退疹出的特点。如果在疹子没发出来以前的持续高烧不退阶段,家长急着去吊水、打针,退热效果一般不明显,还可能使病程迁延。

家长在用推拿手法给小儿退热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热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可以继续推拿治疗。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变差,热度反复,或有上升趋势,应到医院明确病因后再考虑是否继续推拿治疗。

小儿发热时,不宜吃鸡蛋、猪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如果孩子还有咳嗽多痰的症状,水果也要少吃,同时可以加推止咳化痰的天突、膻中等穴。推拿治疗期间配合多喝温开水以及物理降温,可帮助尽快散热,这一点这位妈妈做得非常好,确实值得表扬。

上一篇:女大学生忙嫁“富二代”,男大学生何去何从?下一篇:老王读后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