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2024-05-15

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精选6篇)

篇1: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市政府于初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市工商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抽调人员成立了工作专班,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专题研究,通过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行政处罚过程公开、透明等举措,从源头

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高了工商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和效率,提升了工商队伍文明公正形象,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

一、领导重视,提高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认识

行政处罚权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惩处的权力,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政制裁权,行政处罚权从法条中产生时起就带着自由裁量权的性质。国家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针对具体案件而有选择性地作出或者不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任何一项权利都有腐蚀性和侵犯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也不例外。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个人素质和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从而也会产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滥用,造成行政执法不公,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缩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正执法,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促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破解行政机关“执法不公”难题的有效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政执法涉及的法律越来越多,而其中的自由裁量也逐渐增多,并且处罚裁量空间相对较大。执法人员由于对法律理解的局限性和情绪化执法,尤其是受执法干扰因素影响,在处罚时往往不同情况相同处理,相同情况不同对待,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办人情案、态度案、关系案,使执法相对人和广大群众对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威和公信度。因此,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进一步破解“执法不公”难题的有效举措,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必由之路。

(三)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加强廉政建设、提升执法队伍形象的有效措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不正当行使容易助长执法腐败和以案谋私。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会助长执法人员的特权思想,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损害执法机关廉洁公正形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防止滥用和乱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利于防止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树立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改善执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效规范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的行为,为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更加细化量化、切合实际、有操作性的处罚参考标准,执法人员按照处罚参考标准进行对号入座作出行政处罚,真正做到过罚相当、合理合法,避免出现畸重畸轻、讨价还价的现象,这既推进了依法行政,做到了执法公开、公平,也为执法人员减轻了压力,提供了良好的执法工作环境。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面广量多,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难度大、专业性强。为此,局领导高度重视,由分管局长亲自抓,局法规科具体负责实施,采取以局法规科牵头,各业务科室配合的工作模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此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成立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党组成员及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等工作,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并从全系统抽调了3名法律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情况调研、法规梳理和标准的制定。

二是结合工商系统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按照市政府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于4月中旬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促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召开全市工商系统动员大会。传达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意见,在动员会上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四是做好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为进一步将此项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对执法科室负责人及抽调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对法律涉及的处罚条款进行了认真学习,为制定规范自由裁量处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认真梳理,科学界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参照标准

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核心工作就是认真梳理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将其中具有自由裁量内容的条款科学地进行细化,将法律原则和工商执法规范具体化、实在化、系统化,做到职权法定,权责明确,幅度合理,罚当其过。我局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较多的执法部门之一,共执行法律法规105部,执行部门规章119部,在细化相关处罚条款过程中,我们首先

将违法行为分为五类不同情况:

一类是根据当事人违反法规时间的长短来确定相应等次的处罚。如不按规定的时间申报年检的行为,对于逾期时间的长短不同来确定处罚的幅度。

二类是经根据违法经营额的多少来确应相应等次的处罚。如在无照经营案件中,根据当事人违法经营额的多少来确定处罚的幅度。

三类是根据违法所得金额的多少来确定相应等次的处罚。

四类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来确定相应等次的处罚。

五类是根据当事人实施该项违法行为次数的多少来确定相应等次的处罚。

其次,法津、法规、规章对行政处罚一般都规定了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行政主体可以根据违法事实予以裁量,在规定的种类和幅度内作出选择。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充分考虑到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结果、当事人的责任能力、实施违法行为的心理状态及案发后的表现等各种情况和因素,给予从轻、减轻、免除和从重处罚。我局主要通过对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对处罚幅度进行科学的细化:

一是考虑到违法行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违法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违法者的主观心理态度,是违法行为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实施行政处罚时,理应充分考虑,否则,处罚的结果有失公正或显失公正便是必然。

二是正确评估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立法对同一违法行为之所以设定有多个罚种,就是充分考虑行政违法行为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和程度的多样性,要求执法者在实施时,公正地、科学地评估违法行为的危害结果及其危害程度,从而适度地、理性地决定罚种的适用使过罚相当。

三是考虑到行政相对人的承受能力。传统的司法理念讲究责任自负,而现代司法追求的是“社会集体安全”,降低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在我们处罚过程中来说,让处罚在相对人可承受的范围内执行,否则处罚超过其生存权的底线,只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相对人的生活困苦不堪,对其生存权造成威胁,二是相对人对整个社会的报复。处罚超过相对人可接受的程度便是极大的不公正、不正当,也就没有合理性可言。

四是考虑到《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范围内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较轻的处罚各类或者较少的罚款。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范围内对违法行为人适用最轻处罚各类以下处罚。

在细化处罚标准过程中,专班人员本着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四宽四严”、“四高四低”标准,以及人性化执法的要求,结合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带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处罚条款进行了统计梳理,确定了49部常用法律、法规、规章中的181项处罚条款为重点进行细化、规范。同时还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基层法制员)对制定的处罚标准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论证,确保制定的标准更加符合实际,最终细化处罚款项数量达700余条。并将其汇总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载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印制成册,下发到办案机构及基层单位。通过对违法情节和处罚幅度的进一步细化,使执法人员更好地理解法律,启迪思维,从中获得参考借鉴,避免了在执法过程中同样的案件结果会畸轻畸重,加强了对办案机构办理行政执法案件的实务指导。

三、严格把关,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在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上,我局在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落实得卓有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案审机构。在系统内综合局里建立了案审委员会,在派出机构设立了案审小组,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最终认定,通过机构和组织保障,对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最终把关,避免在实施行政处罚行为中一人说了算,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流入形式。

二是确立法制员制度。从市局到基层,每个办案单位都确定一名法制员,根据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相关程序规定,对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确保所办案件适用法规正确,证据确凿,处罚适当。

三是规范行政处罚文书的使用。一方面是规定所有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调查终结时,执法人员必须在调查终结报告中专项说明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参照标准中的处罚条款及处罚幅度,并说明其违法情节及相关从轻或从重的事实理由。另一方面是使用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对当事人说明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依据、从轻或从重情节。

四是完善案件审核程序。对核审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使之熟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标准与规则。同时规定,核审机构在核审案件时,必须将适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参照执行标准》的情况作为一个专项内容,逐一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对,确保对违法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合法、公正,否则不予核准通过。

五是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我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规定,对于行政执法个案要分别进行每月自查、季度抽查、半年检查、考评,进行评查打分,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

六是严肃工作纪律。对于实施行政处罚不符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参照标准的人员,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和追究纪律责任等处分。

一年来,我局法规机构核审本级一般程序案件367件,其中68件因不符合上述规定而在初审中被驳回。

四、建章立制,建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长效机制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根据各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千差万别,各不同的部门应当结合本部门实际,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确保落到实处,我们在全面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通过红盾信息网就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依据、处罚种类、自由裁量权标准等向社会公开。

二是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办法》,要求在听证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将处罚裁量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必须说明理由。在处罚案件核审过程中,核审机构对处罚裁量部分加强审查力度。

三是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工商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将行政处罚裁量公的执行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体系,要求在进行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考评工作中,特别关注行政处罚中的处罚裁量行为,增加处罚裁量权行使情况的考评,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情况严重的,坚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四是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进一步充实完善《市工商局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不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视情节追究过错责任。

五是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与备案制度。成立案件评审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并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幅度进行审定。

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我们今后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全市工商系统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考核算指标,加大督查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执法形象,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推进“四个”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篇2: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2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实现工商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局坚持科学办案指导思想,坚决摒弃“以案件数量比高低、以罚没金额论英雄”的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办案观,牢固树立服务发展、依法合理行政、人本和谐执法、查处规范并重四大理念,“抓大放

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树立形象,努力实现查处案件由重登记类向重行为类转变,由重数量向重影响转变,由重城市各城乡并重转变,由重查处向规范并重转变,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杜绝违法裁量、随意裁量、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一、坚持四项原则,实现自由裁量合理合法

一是程序正当原则。在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时,严格遵守法定处罚程序,减轻或者从轻、从重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二是综合裁量原则。全面分析违法行为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处罚决定。

三是过罚相当原则。作出的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对于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同(相当)的同类案件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相同(相当)。

四是公平公正原则。对相同的违法行为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进行处罚,同过同罚。对同一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根据情况遵循法律适用原则选择与违法行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定性处罚;也可同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处罚,但不得重复适用处罚种类。

二、落实五项制度,确保自由裁量规范透明

一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本机关名称、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执法人员、联系方式以及等执法程序、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情况,向社会公开,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即时查阅,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行政指导制度。印发了《公平竞争行政指导办法(试行)》,在执法办案中坚持查处与规范并重,采取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提醒行政相对人哪些竞争行为是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引导行政相对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引导和鼓励经营者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做到合法与合理、打击与规范、警示与惩处相结合。

三是案件线索巡排查制度。制定了《案件线索巡查办法(试行)》和《案件线索排查办法(试行)》,实行定向巡查、重点巡查、错时巡查、交叉巡查、明示巡查、网上巡查,各办案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案件线索排查,经检支队于每周一对案件线索来源汇总表进行一次再排查,并于7日内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同时,确定出的重点案件和重点线索,每月向市局报送一次排查情况。大要案件,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上报经检支队,经支队同意并报经局长(含副局长)审核后上报市工商局,从而完善案件线索三级排查制度,保证案源的及时获取和案件查处工作的有效推进,防止有案不立、有案不办现象发生。

四是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对吊销营业执照、对公民处以3000元及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5万元及以上的行政处罚,以及其他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报送区政府备案。对申请人是处国人、无国籍人、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申请人人数超过5人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以及其他重大、复杂的行政复议决定,在作出重大行政复议决定之日起15内报送区政府备案。

五是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印发了《办案纪律规定(试行)》和《行政处罚案件督查试行办法》,成立了行政处罚案件督查组,对不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不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暂停执法资格责令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给予行政处分等相应处罚。

三、紧扣五个环节,确保自由裁量规范到位

一是证据收集环节。要求办案机构在查办案件时,全面收集当事人是否具有不予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情节的证据。

二是裁量决定环节。对拟作出减轻或从重行政处罚决定的,需经案件审批机构集体讨论,但拟作出减轻处罚的逾期年检案件除外。

篇3: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水政,行政处罚,行政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行为指的是政府行政机构在有关法制所允可的形式、范围内, 依据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 依据主观思想自行做出自身认为较为恰当的行为。在自由裁量所允可的范围内惩处过轻、过重或畸轻、畸重, 就可以认为是不恰当或者严重不恰当行为, 可是不认为其触犯法律。国家行政机关由于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或者严重不当而对行政管控对象正当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常常出现, 对于此种行为未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 必定会对行政管控对象的正当权益造成很大损害, 会有损我国法律的威严, 有损法律的正义, 有损国家与执政党的形象。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追求利益导致自由裁量权滥用

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 对于一些违法情节严重的, 原本应当让其停业整顿, 吊销其相应的许可证, 却采用处以罚金的方式来对待;第二, 原本应当将其利用违法活动获得的收益没收, 且处以罚金的, 却以上限罚金结案;第三, 针对违法情节比较轻的, 本来应该予以批评, 却依旧处以罚金。

1.2 执法不严明以致自由裁量权滥用

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繁杂的社会关系, 一般会让基层水政监察员在工作过程中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譬如, 某县水政监察大队在处理一件毁坏渠道案件时, 可是经办员的好友却打电话希望可以从轻处理。依照有关要求这个案件应当限期采用补救举措, 另外还应当对当事人处以1 到5 万元的罚金, 可是最后因为好友的关系只让当事人对被毁坏的渠道进行恢复。上面的这种行为严重的违反了自由裁量权行使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相同情况相同处理”的规定, 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领导干预办案以致自由裁量权滥用

一些行政管理者处于部门利益的考虑, 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要求水政监察人员在执法的时候按照领导的意思处理。譬如, 某水政监察大队在处理一起招商引资单位毁坏、占用水土保持设备, 而且不上交水土保持“两费”, 水土流失不修复的案件时, 县里相关管理者出面要求对此企业酌情处理。该案件的办理方式引发了同类案件当事人的不平。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2.1 水政监察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一, 机构繁杂, 职能交叉。因为未曾实施机制改革亦或改革不全面, 一些基层水政监察机构依旧执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老方式, 一方面要开展水政监察执法, 另一方面还要实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一方面要抓好执法工作, 另一方面又要搞好规费征收, 从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比较忙碌, 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没干好。第二, 执法经费、人员工资无保障。第三, 缺乏执法设备且已有设备老化。大多数基层水政监察单位都缺少摄像头、数码相机、测距仪、经纬仪等现代执法设备, 导致很难收集信息和组织材料, 影响执法工作。

2.2 基层水政监察员普遍素养较低

第一, 文化素质不是很高, 大多数人员第一学历为高中, 甚至有的更低, 缺乏具有法律、水利等专业性人才。第二, 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执法的理念不端正, 很多检查员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把管理对象放在对立面, 存在“处理便是处以罚金、管理便是收取费用”的老思想、老理念。

3 建议

3.1 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

3.1.1 提升水政监察员的受教育程度。利用夜大、函授等学习途径, 让基层水政监察员的受教育程度达到专科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水政监察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让其执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1.2 建立健全水政监察员资格的准入机制, 严控进人关。每一个想加入到水政监察队伍的人均要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执法知识测验与考评, 拥有相关资质后才可以上岗。

3.1.3 强化水政监察团队精神文明建设。让所有的监察员通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增强内控力, 遏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3.2 改革执法管理体制

3.2.1 深化体制改革。对于水政监察单位机制改革有关的文件精神一定要贯彻落实, 在基层水政监察部门内实行全员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3.2.2 落实财政预算。全面实施处罚和收缴分开、监督管理和收费分开、经费开支与罚金收益分开机制。改变水政监察人员工资、执法经费无保障的情况。

3.2.3 更换执法设备。同级人民政府和各个级别的水行政主管机构一定要着实解决水政监察执法设备缺乏、老旧的问题, 分时期、分步骤地添加摄像机、经纬仪、数码相机、测距仪等现代化执法设备, 让其可以适应新时代的执法需求。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时期水政监察管理体系中不完善之处, 才可以彻底防止执法工作中行使自由裁量权逐利、办关系案、办人情案的现象, 才能健全水政监察执法监督体系。

4 结束语

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行使自由裁量权还没有明确的制约和监督规定, 这就使得基层水政监察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经常出现不当, 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 影响政府和党的执政形象。因此, 改革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体制, 健全水政监察执法监督机制显的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程刚.基层水政监察执法如何行使自同裁量权[J].中国水利, 2008 (18) .

[2]周翔.基层水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水利天地, 2010 (08) .

篇4:如何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

1、自由裁量权在执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滥用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权行使显失公正是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弊病,前者是行政主体主观上的故意,易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者虽然在形式上并不违法,但法院有权直接判决变。自由裁量权在执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处罚种类的自由裁量。即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内选择的自由裁量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据此,执法人员只能在拘留、罚款、警告等三种处罚中自由选择,不得给予违法行为其他罚种的处罚或者拘留、罚款、警告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罚种一并处罚,否则就是滥用自由裁量权。

(2)处罚幅度的自由裁量。即法律对违法行为罚款、拘留等罚种的设定,都规定了法定的处罚幅度,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予以处罚。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执法人员既可对违法行为人予以警告,也可以选择拘留或罚款幅度范围内的自由裁量,但不能以拘留、罚款、警告等两种或三种罚种并处,也不能超越拘留或罚款幅度的自由裁量。

(3)选择方式的自由裁量。即行政机关在选择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上,允许选择的自由裁量权。如《海关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海关处罚决定作出之前,海关依法扣留的危险品或者鲜活、易腐、易失效等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物品,可以先行变卖。虽然这里的“可以”为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物品提供了“先行变卖”的法律依据,但先行变卖其他货物或物品就是滥用自由裁量权。

(4)情节认定的自由裁量。我国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大都有“情节较轻”和“情节严重”的规定,使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情节认定上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如《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这里的“情节严重”,没有法定的衡量标准,容易在自由裁量权行使时显失公正。

(5)性质认定的自由裁量。即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性质认定上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如《海上交通安全法》多处出现“有碍海上交通安全”的模糊用词,因对“有碍”缺乏客观、法定的衡量标准,所以在行政执法中也容易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或者在自由裁量权行使时显失公正。

(6)处罚执行的自由裁量。《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说明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上存在“可以”的自由裁量权。

2、审慎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行为公正

首先,要正确把握法律,法规,规章授予自由裁量权的目的,严格按照法律意图执法,就是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要遵循比例原则,也就是过罚相当原则。这是保障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的最基本的原则。再次,在处罚中要平等对待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不因当事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对待。在处罚过程中,重要的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一律平等。最后,行政机关实施处罚行为要前后一致,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要达到以上效果,还应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作为保障:

(1)倡导并逐步推行自由裁量运用实施制度。我国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数量很多,有的法律法规的罚则条文“弹性”空间很大,实际执法“可操作性”较差。 因此,各部门应针对行政执法中容易碰到的自由裁量权运用问题,制订和推行自由裁量运用实施制度,内容可以先粗犷后完善,工作可以先试点后推行,并实行政务公开,作为指导和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行为。

(2)实行稽查办案分离和法制机构审查把关制度。为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行政执法机关应该实行稽查、办案相对分离的运行机制,并强调稽查、办案机构说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以便确定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同时,应根据《行政处罚程序》第十四条规定,将调查终结报告连同案件材料,送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查把关。要充分发挥案件审理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必须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绝不能搞一人说了算,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权行使显失公正。

(3)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从前几年的实践看,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推进部门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部门应该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程序,特别是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执法定期督促检查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既要查处滥用自由裁量乱作为的行为,也要查处其违法不作为的行为。要根据滥用自由裁量权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5: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暂行规定

来源: 发布者: 2010年12月1日 点击率: 175 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 件

金工商发[2010]158号

关于印发《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工商局、市局各分局: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的通知》,市局对原制定的八个自由裁量指导意见进行了修订,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市局制定的八个自由裁量指导意见即日起予以废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

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工作,提高工商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

第三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平等对待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作出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参照《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预警办法》不予处罚。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的事实、性质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所采取的措施应当必要、适当。

第六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和救济权。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者《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上,一并告知拟作出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七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综合裁量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应用逻辑、公理、常规和经验,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进行综合判断,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八条 在实施罚款行政处罚时,选择最低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低的30%部分处罚,可视为从轻行政处罚。在实施罚款行政处罚时,选择最高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高的30%部分处罚,可视为从重行政处罚。

第九条 有从轻情节的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

第十条 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能以罚代刑。

第十一条 承办人、办案机构或业务科室负责人按对应或确定的自由裁量标准行使建议权,需要超出或者不足对应的量罚标准实施处罚的,承办人在调查终结报告中提出,办案机构应书面提出理由报案审委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中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金华市工商局法规处负责解释。

第二章

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对一般的无照经营行为: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3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额在20万元以下的,处经营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二条 对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无照经营行为:经营额无法计算或不足20万元,但经营场地达200平方米以上(生产型企业500平方米以上)或雇工人数15人以上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6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8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100万元以上的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条 对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在20万元以下的,处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8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8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处30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处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条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属于个人的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单位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属于个人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单位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数上减轻罚款(不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一)能积极配合工商机关的检查,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询问,及时、详实地向工商机关提供由其掌握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的,减少罚款数额的10%;

(二)在工商机关未掌握其违法线索前主动交代其它违法事实,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的,减少罚款数额的20%;

(三)无照经营时间不超过2个月且经营额不足5千元(不属本指导意见第三、四条规定情形的),减少罚款数额的30%。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数上加处20%罚款(不高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一)属《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情形的(经营时间不超过2个月且经营额不足5千元的情形除外);

(二)逃避调查,不履行法定举证义务的;

(三)采取粗暴手段抗拒执法或故意销毁证据的;

(四)受到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同类违法行为的;

(五)其他可以从重量罚的情形。

第七条 各单位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在上述规定的罚款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20%(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第三章

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违法行为,处非法经营额2倍以上3倍以下(含本数,下同)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7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第二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违法行为,处非法经营额2倍以上2.5倍以下的额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1)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2)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

第三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违法行为,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1)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商标的;

(2)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3)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5)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6)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7)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8)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9)商标印制单位违反《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且印制的商标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

第四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违法行为,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1)销售第3条(1)至(7)项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第五条 违法行为有下列情节的,在按以上规定确定基本标准额罚款的基础上增加10%-30%,但罚款数额合计最高不得超出法定的最高罚款限额:

(1)被侵权商标是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的;

(2)在食品类、农资类、保健品类、化妆品、电器类、危险化学品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上侵权他人注册商标的;

(3)商标侵权行为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

(4)侵犯两种以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

(5)隐瞒有关事实,提供虚假材料的;

(6)拒绝监督检查,采用暴力或者非暴力手段阻碍执法人员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实施地,抢夺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资料等;

(7)采取销毁或者隐匿进销票据、记假帐等手段,逃避监督检查的;

第六条 违法行为有下列情节的,在按以上规定确定基本标准额罚款的基础上下浮30%以内,但合计的下浮比例不得超过50%。:

(一);在工商机关发现之前,已经采取措施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第七条 违法行为有下列情节的,在按以上规定确定基本标准额罚款的基础上下浮20%以内,但合计的下浮比例不得超过30%。:

(1)侵权人与被侵权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赔偿协议的(2)有充分证据证明侵权商品尚未销售的;

(3)委托加工中被委托方履行了审慎的审查义务并有证据证明不知道受委托加工商品的商标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

(4)对工商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询问,如实回答问题,并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5)在工商机关未掌握其违法线索前主动交代违法事实,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八条 罚款计算公式为:罚款的基本标准额+上浮罚款额-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下浮罚款额;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对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罚款的基本标准:

(一)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2.5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处以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5倍以下,但不得低于5万元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5倍以上2.5倍以下,但不得低于10万元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2.5倍以上3.5倍以下,但不得低于15万元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3.5倍以上的罚款,但不得低于20万元和高于50万元。

(三)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无法计算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8万元以上11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11万元以上14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的,处以14万元以上的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对未领取危险化学品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适用上限;对危险化学品许可证被取消继续经营或者超出危险化学品许可证范围和营业执照范围的,适用中限;对已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且有证据证明因客观原因致使危险化学品许可证过期的,适用下限。

第二条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销售企业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企业采购或者销售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罚款的基本标准:

(一)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5倍以上2.5倍以下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2.5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下,但不得低于2万元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5倍以下,但不得低于3万元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1.5倍以上2倍以下,但不得低于4万元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但不得高于20万元的罚款。

(三)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无法计算

1.违法经营额30万元以下的,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法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经营额在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的,处以8万元以上11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经营额在80万元以上的,处以1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本规定下限的标准量罚:

(一)能积极配合工商机关的检查,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询问,及时、详实地向工商机关提供由其掌握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的;

(二)在工商机关未掌握其违法线索前主动交代其它违法事实,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处罚的情形。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在本规定标准范围内从重量罚:

(一)明知或应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

(二)逃避执法调查,不履行法定义务或采取粗暴手段抗拒执法以及故意销毁证据的;

(三)更换、转移、隐匿、变卖、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

(四)受到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违法行为的;

(五)违法行为造成危害后果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违法行为造成群访群诉的;

(七)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第五章 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罚款的基本标准: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2倍以上2.5倍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二)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5倍以上2.5倍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的60%以上80%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的40%以上60%以下罚款;

(四)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60%以上1倍以下罚款;

(五)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60%以上80%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40%以上60%以下罚款;

(六)产品标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对产品使用者的人身、财产构成重大威胁,或者因此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5%以上20%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10%以上15%以下罚款;

(七)生产、销售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产品,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证明的产品,已销售的,按货值金额的60%以上80%以下罚款;未销售的,按货值金额的40%以上60%以下罚款。

(八)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依法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按违法收入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九)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查封扣压的物品的,按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的物品金额2倍以上2.5倍以下罚款。

第二条 部分产品已销售部分产品未销售的,应当按照上述标准分别计算,合并确定罚款额。

第三条 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到处罚后,再次实施的,增加0.5倍的罚款额(不超过法律所规定的上限)。

第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按法定幅度最高限罚款。

第五条 销售者销售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按上述规定的30%给予罚款。

第六条 各单位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在上述规定的罚款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20%(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第六章 虚假广告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虚假广告是指以下几类违法行为:

1.广告中宣传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2.广告中宣传的商品的生产者、质量、价格、制作成分、性能、用途、有效期限、产地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内容、形式、效用(效能)等信息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3.广告中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承诺不兑现的;4.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或者授权单位认证合格或者审查批准,谎称商品或者服务认证合格,获得荣誉称号等内容的;5.在广告中使用虚构、伪造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成果、文摘、引用语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的;6.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的产品功效、适应症(功能主治)、适应范围或者适用人群超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范围的;7.医疗广告宣传诊疗效果、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的,或者宣传的诊疗科目超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范围的;8.特殊用途化妆品广告中宣传的产品效用或者性能超出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范围的;9.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属于未取得专利权谎称取得专利权的或利用还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及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的;10.其他主要信息虚假的。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A类广告是指医疗服务广告,B类广告是指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化妆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C类广告是指其他的普通商品的广告。

第三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一般情况下应处以广告费用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有以下情形的,按以下规定罚款:

(一)属于A、B类广告的,应处以4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属于A、B类广告的,能够主动在相应的媒体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且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的,可处以3.5倍以上4.5倍以下的罚款。

(三)属于C类广告的,有消费者投诉且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的,处以3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

(四)属于C类广告的,能够主动在相应的媒体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且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的,可处以3倍以上3.5倍以下的罚款。

(五)有证据证明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明知的,且属于A、B类广告未经出证或广告审查机关审查的,属于应负责任的行为,可在相应的处罚标准下下降一至二倍罚款;属于C类广告的,可不予以处罚。

第七章 公司出资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出资违法行为包括:

(一)《公司法》第199条规定的虚报注册资本违法行为;

(二)《公司法》第200条规定的虚假出资违法行为;

(三)《公司法》第201条规定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

第三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出资违法行为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金额7%以上15%以下从重处罚:

(一)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取得公司登记后进行骗贷、恶意负债等行为的;

(二)取得公司登记后抽逃实收资本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有限责任公股东尚未达到实缴出资额60%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尚未达到实缴出资额30%的;或者抽逃比例占80%以上,有限责任公股东尚未达到30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尚未达到300万元的。

(三)伪造或参与伪造资产证明文件(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取得公司登记的;

(四)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取得公司登记或抽逃出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因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曾受到行政处罚又实施该行为的;

(六)因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后实收资本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的。

第四条 当事人实施下列出资违法行为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金额5%以上7%以下处罚:

(一)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行为但公司登记后经营情况良好且无其他违法情节的;

(二)取得公司登记后抽逃实收资本数额在30万元以下的(不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

(三)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

第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的,按5%的下限从轻或依法减轻处罚:

(一)公司净资产大于注册资本,因验资时出资方式选择错误等客观原因,造成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取得公司登记的;

(二)主动通过置换方式重新验资消除违法行为的。

第六条 各单位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在上述规定的罚款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20%(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第八章 企业逾期年检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企业申请延期年检有正当理由,并在6月30日年检材料提交日期截止后的30日内补交年检材料的,不予处罚。

第二条 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检验的,责令其限期接受检验,对能主动申报补检的企业按下列标准予以处罚:

(一)在7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申报年检的,属于公司及非公司企业法人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处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申报年检的,属于公司及非公司企业法人的,处3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处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10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听证公告期间)申报年检的,属于公司及非公司企业法人的,处6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处1500元以上2500元以下的罚款。

(四)企业在逾期年检行政处罚听证公告发布后,吊销营业执照公告发布前申报年检的,属于公司的,处20000元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处5000元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处3000元罚款。

第三条 企业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责令限期改正:

1.属于公司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参照以下标准处以罚款,并限期改正:

(1)隐瞒有关企业注册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和财务报告真实情况的,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隐瞒其他真实情况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3)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

(1)隐瞒有关企业注册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真实情况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2)隐瞒其他真实情况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3.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

(1)隐瞒有关企业注册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真实情况的,处以2千元以上3千元以下的罚款;

(2)隐瞒其他真实情况的,处以2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章

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一条 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罚款的基本标准:

(一)贿赂额在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贿赂额在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处1.5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贿赂额在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处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罚款;

(四)贿赂额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五)贿赂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六)贿赂额在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处15万元以上18万元以下罚款;

(七)贿赂额在15万元以上的,处18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八)贿赂额在2千元以下,无法定或者本指导意见规定的,从重情节的,不再罚款。有从重情节的,处罚款1万元。

第二条 涉及供水、供电、邮政、电讯、交通、医院、学校等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商业贿赂案件,在罚款的基本标准基数上加处30%的罚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基数上加处罚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一)商业贿赂行为受到处罚后,再次实施的,加处罚款数额的20%;

(二)凭借优势地位,强制索取贿赂的,加处罚款数额的30%;

(三)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的,加处罚款数额的30%;

(四)阻碍执法人员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抢夺与违法行为有关财物、资料的,加处罚款数额的30%;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询问通知书》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询问的,加处罚款数额的10%;拒不接受询问的,加处罚款数额的20%;

(六)经告知后仍然拒不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加处罚款数额的20%;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形。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基数上减轻罚款(不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一)在工商机关发现之前,已经采取措施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减少罚款数额的20%;

(二)受他人协迫,被强行索取贿赂的,减少罚款数额的30%;

(三)主动检举他人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减少罚款数额的20%;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情形。

第五条 各单位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在上述规定的罚款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30%(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

主题词:依法行政 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 规定 通知

────────────────────────────────────

抄送:省工商局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 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篇6:工商局行使自由裁量权经验交流材料

商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

第一条 为公正合理实施对商标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商标侵权行为,应责令违法行为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第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非法经营额的,处以非法经营额2倍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第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非法经营额的,处以非法经营额1倍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的;

(二)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三)销售不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四)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五)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放到市场的;

(六)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其他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七)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规定的其他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第五条 根据第三条、第四条进行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在确定的罚款基数的基础上增加罚款比例,从重处罚:

(一)因商标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二年内,再次实施,增加10%-30%的罚款;

(二)采用广告宣传等其他侵权方式使侵权行为已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给权利人带来重大损失的,增加20%-50%的罚款;

(三)擅自动用、转移、损毁、隐匿、销售被查封、扣押财物的,增加50%-100%的罚款;

(四)侵犯驰名商标专用权的,增加30%的罚款;

(五)侵犯著名商标专用权的,增加20%的罚款;

(六)侵犯市知名商标专用权的,增加10%的罚款;

(七)侵犯两个以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增加20%-50%的罚款。有《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的,增加10%-60%的罚款。有上述两种以上情形的,增加罚款额合并计算。总的罚款额超过法定最高罚款额的,以法定最高罚款额为限。

第六条 根据第三条、第四条进行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在确定的罚款基数的基础上减少罚款:

(一)在被侵权商标注册前已经使用该商标并能够提供使用证明的,下调10%-50%;

(二)在被侵权商标注册前已经取得企业名称、专利权等在先权利并有相关证据证明的,下调10%-50%;

(三)在委托加工或者过程中已经履行索证等义务并能提供证明的,下调10%-50%;

(四)商品没有销售且非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下调10%-30%;

(五)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下调50%-100%; 有《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规定的其他从轻情节的,下调10%-60%。

有上述两种以上情形的,下调幅度合并计算,但合并计算的下调比例不得超过70%。属于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不予罚款。

第七条 有《商标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处以非法经营额20%以下或者非法获利2倍以下罚款:

(一)按照非法经营额计算:

1.非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10%以下的罚款; 2.非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虽不足5万元但有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非法经营额10%以上20%以下的罚款。

(二)按照非法获利计算:

1.非法获利不足1万元的,处以非法获利1倍以下的罚款; 2.非法获利1万元以上或者虽不足1万元但有严重后果的,处以非法获利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 有《商标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使用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商标法》第十条禁止使用的标志、产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应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罚款幅度参照第七条的规定。

第九条 有《商标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未经核准注册在市场上销售的违法行为,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处以非法经营额10%以下的罚款:

1.非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5%以下的罚款; 2.非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的,处以非法经营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 罚款的计算公式为:确定的罚款基数+从重处罚额(罚款基数×增加罚款的比例)-从轻处罚额(罚款基数×减少罚款的比例)。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交局长办公会议或者案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一)办案机构与法制机构对商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幅度意见不一致的;

(二)因案件复杂、罚没金额超过5000元,不能遵照本规定所确定的从轻、从重处罚幅度或者减轻、免予处罚的。第十二条 本规定中的“从轻”、“减轻”、“从重”含义参照《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上一篇:关于四风建设心得体会下一篇:生涯人物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