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教学实录

2024-04-10

《银杯》教学实录(精选7篇)

篇1:《银杯》教学实录

《银杯》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视频】凤凰传奇的歌曲《蒙古人》,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简单归纳民族,宽广,有动感。

教师归纳: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乌兰牧骑的血液,生生不息的原始力量,经典的名额元素与电子音乐完美结合,给人以遐想和震撼。歌曲是融合了蒙古族的民歌《敖包相会》的音乐元素,加上电声乐队以及念白跟摇滚的元素,把民歌时代化了,变成了更适应现代人口味和欣赏水平的新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从蒙古族的音乐说起„„

二、新授部分

1、【聆听范唱】看图片,根据歌曲的歌词了解这是一首在什么场合下演唱的歌曲?

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对,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

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3、【聆听范唱】师生活动,干杯体验祝酒的全过程。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4启发引导:刚刚在音乐的伴奏中,老师为你敬酒,你有什么感受? 5【聆听范唱】对,旋律悠扬,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 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知道这首歌曲是五声羽调式

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

6、【聆听范唱】找出音域跨度并分析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 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7【聆听范唱】为歌曲配口型

8、跟琴轻声模唱,用撮口音“lu”然后加入歌词。

9、模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

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10、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1、【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

三、拓展部分

1、介绍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歌,首先请大家欣赏到的是纳西族酒歌。纳西族是个人口非常稀少的民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世界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叫做“纳西鼓乐”。听听他们的酒歌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手拿竹筒和乐而动,体会节奏鲜明,欢快活泼的感觉。

2、介绍彝族酒歌

优美,含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3、介绍汉族的《饮酒歌》,试请学生分析,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自豪骄傲

4、对,还有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歌,你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更多的酒歌,请大家回去以后查阅一下,看你能了解到多少个民族的酒歌,他们都有些什么特点?、5、回归蒙古族的《银杯》,请学生之间互动,演唱中敬酒,再次体验蒙古族酒歌的感受。

篇2:《银杯》教学实录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银杯》两首歌曲。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听了两遍,师生演唱一遍。第一遍听,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说一说,第二遍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第三遍,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视频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着唱一唱。在几遍的听赏与学唱中,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聆听中用手势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我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

篇3:《掌声》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观摩我们上课, 指导我们的教学, 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师生鼓掌)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掌声)

师:掌声,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 有的掌声是你献给别人的, 有的掌声是别人送给你的, 当掌声响起时, 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1:激动。

生2:高兴。

生3:愉快。

生4:自豪。

师:对, 掌声响起时, 我们各自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新朋友———英子 (板书) , 当掌声响起时, 她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 (课件出示新词)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能读准新词了吗?从这位同学开始, 一人读一个词语, 其他同学认真听, 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 请及时给予订正。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很准, 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没有, 请这几位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我们听听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学生读课文。)

师:能自己把课文读通顺, 学得很主动, 真了不起,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鼓掌) 掌声给我们以肯定和鼓励, 我们应该再接再厉,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听?

生1:我知道英子得了小儿麻痹症, 腿脚落下了残疾。

生2:我知道英子很文静, 她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板书:文静)

生3:我知道腿脚残疾的英子艰难地走上台讲故事时, 同学们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了她。

生4:我知道英子以前是个忧郁的孩子。 (板书:忧郁)

生5:我知道英子的普通话说得很好。

生6:我知道英子后来敢和同学们一起说笑、游戏了。

生7:我知道英子后来变得活泼、开朗了。 (板书:活泼、开朗) ……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 讲得也很好, 使大家了解到 (指板书) :上小学的时候, 英子是个文静的小女孩, 因为患病腿脚落下残疾, 她性格内向, 不太爱说话, 很忧郁, 很自卑, 连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后来却变得活泼开朗了, 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读的重点问题, 大家有信心吗?

师: (出示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想一想: (1) 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使你感动, 应该怎样读? (2) 从同学们给英子的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 (3) 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

师:谁愿意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 她……把头低了下去。

师: (出示句子) 这个句子表达了英子当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生:英子很紧张、害怕。

师:该怎么读才能把英子当时“紧张、害怕”的心情表现出来呢?

(学生练读, 教师指导。)

师:哪位同学再给大家读读使你感动的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眼圈红红的。

师: (出示句子) 英子为什么犹豫了?

生1:她怕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2:她不敢走上讲台, 怕同学们笑她。

生3:老师是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英子拿不定主意, 到底上不上去?

师:讲得很有道理, 体会得很好, 对于英子来说, 她连平时走路的姿势都不愿意让大家看见, 今天, 却要她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上讲台, 这确实让她很难为情。尽管她一百个不愿意, 但又不得不上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终于”这几个词写出了英子当时矛盾、痛苦、紧张的心理, 谁能把英子当时这种心理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愿读。)

师:对这位同学的读, 大家感觉如何?

生:感觉英子不是那么“痛苦、紧张”。

师:那到底该怎么读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眼圈红红的。

师:读得好!听着你的朗读, 老师仿佛看到英子矛盾、痛苦、紧张的样子。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全班齐读句子。)

师: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 (课件演示) , 同学们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生1:英子很勇敢。

生2:英子很了不起, 敢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生3:英子终于战胜了自我。

师:同学们的掌声表示什么?

生1:表示对英子的关心。

生2:表示赞美英子。

生3:表示对英子的鼓励。

师: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她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英子没想到, 同学们不但没有嘲笑她, 反而用掌声鼓励她、称赞她, 她很激动, 很感动。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让自愿读的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认为读得怎样?

生1:没有读出骤然间响起掌声的那种场面。

生2:没有读出英子激动的心情。

师:老师真的有些激动了, 也想读读这个句子。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句子, 学生为教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让我们一块儿读这个句子, 共同分享这份感动。

(齐读句子。)

师:假如你是英子, 你会给同学们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大家好!我是英子, 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谢谢大家!

师:你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1:英子, 你真了不起, 敢走上讲台给我们讲故事。

生2:英子, 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3:英子, 你的声音真好听!

生4:英子, 你讲的故事好感染人啊!……

师:同学们, 对英子来说, 她仅仅只是腿脚不方便, 其他方面并不比别人差, 所以, 当她讲完故事后,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出示课件) , 这掌声代表着同学们对英子的赞扬。 (板书:赞扬)

师:从这两次掌声中, 你体会到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

生1:我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关心、关爱。

生2:我体会到同学们并没有看不起她, 而是在帮助她、鼓励她。

生3:我体会到同学间的一种纯真的爱。

生4:同学们并没有歧视英子, 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予她热情的鼓励。

师:这难忘的掌声, 这感人的一幕, 深深地印在了英子的脑海中, 几年以后, 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 (出示来信, 女生朗读。)

师:英子变了, 是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变得活泼开朗, 变得敢于面对生活。你从英子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生1:尊重、关心、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

生2: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

生3:当别人有困难时, 要主动给予帮助。

生4:当自己有困难时, 要珍惜别人给自己的鼓励与帮助。

师:是啊!正是有了同学们的关心与鼓励, 英子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真为英子的变化而感到高兴, 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 深切体会爱他人和被他人爱的幸福。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能干, 把课文读懂了, 老师很高兴, 我提议, 把掌声送给自己。 (学生鼓掌)

师:英子有了同学们的帮助而改变了自己, 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常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你会怎么做呢?

生1:不歧视、不嘲笑残疾人。

生2:看到盲人过马路, 我会主动搀扶。

生3:看见同学跌倒, 我会主动把他扶起来。

生4:我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5:当我发现同学灰心丧气的时候, 我会把鼓励的掌声献给他。……

篇4:《银杯》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篇5:银杯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歌短调歌曲的特点,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银杯》,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 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音乐。

学情分析:

1、学生优势: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 有明显变化,学生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因此在音乐的理解上只需要引导即可。学生可以用歌词帮助自己理解音乐。

2、学生劣势:学生能够有艺术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却不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也缺乏对音乐情感发展变化的简要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调式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特别喜欢流行音乐,那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流行歌曲,你们来给老师评价一下。(听老师演唱歌曲,同学们各抒己见)

老师: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评价,那你们能说说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特 点吗?(学生:蒙古族)

老师:那你们从哪里听出是蒙古歌曲的?(学生:旋律悠长、音域宽广)

老师:你们的回答非常棒,知道这首歌是谁演唱的吗?(学生:腾格尔)

老师:歌名叫什么?(学生:《赞歌》)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外歌曲的学习室丰富的,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老师演唱的这首《天堂》在节奏上很自由,旋律上也比较悠长,特别是尾音拖得很长,音域也比较宽广,这就是蒙古族民歌长调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讲授新课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短调的歌曲《银杯》。在这里老师不想过多的解释短调,让我们在学习歌曲过程中逐步来了解短调的特点。

3、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老师眼 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

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蒙古人民在宴请宾客时演唱的歌曲。蒙 古人特别好客,当主人敬客人酒的时候,就会载歌载舞,高唱宴歌,表示对宾客的盛情,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如果主人在敬客人酒的时候,客人最好把酒都喝光,如果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主人就会认为客人瞧不起他,甚至不愿与他以诚相待等等。

4、初听歌曲,感受短调特点。(播放歌曲视频)

老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一起感受蒙古短调歌曲表现的那种感情 细腻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

老师:通过听赏,你们对歌曲那种感情细腻的特点,有了新的理解了吗?(学 生们各抒己见)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选择学习方法

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同学们,我们平时采用过好多学习方 法,比如:我们用听唱的方法学习歌曲,那今天你们想用哪种学习方法呢?(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老师:不管你们选择哪种学习方法,老师都支持你们,那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采 用听唱—模唱—教唱学习歌曲)

老师小结:你们发现了吗,歌曲的旋律音程跨度大不大?(学生:大)强弱明 显不明显?(学生:明显)那么,这也是蒙古歌曲短调的另一个特点:旋律起伏较大。

2、深化短调特点。

老师: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体会一下歌曲起伏大,强弱明显 的特点。(师生一起演唱)

3、听老师范唱,进一步了解歌曲。

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体会歌曲的特点,但是还有少数同学理解不够好,这样吧,你们来听老师唱一遍,听听老师对歌曲的理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听赏)

4、听伴奏演唱歌曲,掌握歌曲节奏

老师:同学们你们对歌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吗?下面,你们可以跟伴奏一起 演唱,老师提醒你们,如果你们对节奏不稳,可以停下来听听音乐再唱。

5、总结短调特点。

老师:同学们,你们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越来越好了,蒙古短调歌曲虽然起伏 较大,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歌曲演唱起来仍然那么优美,那么抒情,这就是短调的第三个特点:旋律优美,抒情。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短调的调式特点。(出示课件短调调式特点)

6、再次完整演唱歌曲,巩固风格特点

老师:了解了短调的调式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完整演唱一遍。

7、分组演唱,看学生掌握情况。

老师:下面又到了同学们的展示环节,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到 我们的小小舞台来展示自己,你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表演。你们能行吗?

四、总结

篇6:银杯_说课稿

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嚎爽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说学法

根据音乐新课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

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草原——篝火晚会”等一系列图片展示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会跳一段蒙古族舞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再引入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

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习致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唱歌谱 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完整的演唱歌谱 自由的朗读歌词 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模唱歌曲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成小组,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一起跳起蒙古舞蹈。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五、说板书设计 银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问候语 节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篇7:《顶碗少年》教学实录

生:赵丽宏。

师:这节课咱们做三次练习。课件出示要求:1.请你勾画;2.请你评说;3.请你分析。

师:一课三练。好, 先读一下字词。 (课件出示字词)

……

师:请继续来, 读四字短语, 座无虚席———

……

师:好!默默地记一下。 (学生默记片刻)

师:我们来看, 今天是什么样的一课三练:

请你勾画, 请你评说, 请你分析。

阅读活动一:请你勾画

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 组合成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 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什么是“请你勾画”?就是要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我们来看怎么操作:用在课文中横线勾画的句子, 组成一段非常简洁的文字, 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看例子, 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话先读一次。 (课件出示)

生: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柔软而自然的舒展着肢体, 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 忽而卧倒, 忽而跃起……

师:好, 再把老师打横线的地方连着读起来。读——— (课件出示)

生:一位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 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师:是不是简化了?

生:是。

师:对。看课文中三次顶碗的过程, 按照这样的方法简单地画一下, 然后你就画出了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开始吧!

师:我还要给大家重复一下, 我说的是, 找出来的文字是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的。那么你的第一段是不是就不要画了, 再检查一下。

师:好的, 停笔。轻声地把自己画出来的文字读一下, 各读各的。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一位同学把顶碗少年第一次的表演经过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述出来。哪位来?好, 谢谢你, 请你来。

生1:一位少年出场了, 头上顶着瓷碗, 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 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他头顶上的碗晃得厉害, 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师:多好呀!这么长的一段文字, 经过我们的浓缩, 简洁而又明了。但是你的朗读情感还没出来, 再试一下。

……

师: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你看, 震动我们的心弦呀。好, 第二次顶碗的经过哪一个同学来讲述?啊, 你来, 谢谢。

……

师:好!第三次顶碗会怎么样呢?大家来说吧。哪一位来?

师:啊, 他终于成功了。谢谢你。经过我们的努力, 一个很长的故事一下子就变得醒目了。请朗读。

生:一个少年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 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 那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碗又稳稳地停在了少年头上, 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 碗又掉了下来。少年镇静下来, 手捧着新碗。音乐第三次奏响了, 少年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这是不是浓缩课文了呢?再让我们来复述课文是不是很简单了?

生:是。

师:刚才咱们学习的其实是一种方法。通过勾画文字, 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

(课件出示内容)

阅读活动二:请你评说

请你自选角度, 用一个成语评说顶碗少年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个成语,

要说明理由。

师:再看老师的例子。 (课件出示)

例:一波三折

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 这是一折;接着又掉了下来一次, 此为二折;但少年恢复了镇定, 开始第三次表演, 终于成功。所以说是“一波三折”。

师:读起来。

师:请大家各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少年顶碗的故事, 好, 开始思考。

……

生4:我觉得应该是“勇于拼搏”, 顶碗少年一次次失败后又一次次重新再来。他终于成功了。不勇于拼搏就不会有成功。

师:说得好。勇于拼搏可能不是一个成语, 可能是一个四字短语, 但我觉得你概括得还是很好的。谢谢。好, 请你来。

生5:我觉得应该是“坚持不懈”。因为少年前两次都没有成功, 如果不是他的坚持不懈的话, 也就不会有第三次, 如果没有第三次也就不会有他的成功。

师:对!用意志来坚持。请你来。

……

生7:我认为是“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请说。

生7:因为他经过三次的表演, 终于成功。表演中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说明这是惊心动魄。

……

师:我们来看有多少个成语可以来评说这个故事呢?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 一波三折。这是故事本身在表演的时候给观众的那种心理感触, 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然后取得成功。作为顶碗少年来说, 他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力挽狂澜。“力挽狂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很大的波浪掀过来的时候, 他给它挡回去了, 这是一个比喻, 比喻他用自己的毅力、自己的技术, 把快要失败的局面给挽回了, 这就叫力挽狂澜。再看, 从老者和顶碗少年的表现来看, 他们是处变不惊呀, 他在一种很难堪的、很紧张的氛围下, 处之泰然, 镇静自若。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 顶碗少年的失败是出人意料的, 他的成功也是出人意料的, 这就告诉我们, 技术要精益求精呀, 只有技术精益求精才能出类拔萃呀。你们看, 这么多成语都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我们可以再读一下, “惊心动魄”———读!

(课件展示)

生: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 一波三折, 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处变不惊, 处之泰然, 镇静自若, 出人意料, 精益求精, 出类拔萃。

师:把“力挽狂澜”这个成语旁批在第三个故事旁边。

师:还来一次练习吧。

生:好。

师:这个练习很有意思。请你分析, 你觉得整篇课文, 哪个地方的表达处理得最好。或者换个说法, 哪个地方写法是最好的。老师提示一下:开头好吗?结尾好吗?文章的结构好吗?正面的描写?侧面的烘托?修辞的手法?详略的处理?你都可以说, 总之是要说你认为课文里哪一段写得好。

(课件展示)

阅读活动三:请你分析

请你研读这篇文章, 说说你觉得哪里的表达处理得最好。

(生长时间默读)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先从中间这一组开始。

生12:我觉得结尾写得好。

师:继续。

生12:结尾写了少年给作者的启迪。

师:因此———它就深化了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

生13:我觉得就是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一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个“不约而同”还有“爆发”, 就说这个“爆发”吧, 如果不是用“爆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不是很大, 没有怎么激励他。如果是“爆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使人震耳欲聋。

师:这暴风雨般的出自内心的掌声, 都是为少年在喝彩, 他终于顶住了。好, 这句写得太好了!

……

生17:我觉得课文详略处理非常得当, 课文详细描写了少年三次顶碗取得成功的故事, 简略写了开头和结尾。

师:你看, 她抓住了老师的提示语, 详略处理非常好。下面我还要提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让你思考, 你可以不回答。写故事的时候, 写三次顶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高妙的详略处理呢?好, 哪一位再来?

……

生19:我觉得侧面的烘托作者写得很好, 比如像老者对少年的那一句话还有其他观众说的捣乱的话以及描写表现出害怕的一些动作, 都描写得很细致。

师:对, 这种气氛的烘托非常好。老者的话我们虽然没有听见, 但我们可以想到, 他会说别紧张, 坚持, 对不对?然后还有很多人, 打口哨、呼叫, 那是不文明的表现, 但少年也没有慌张。好, 你发现了一个很———

生19:这几句话更能体现出少年的镇定自若。

师:对了!侧面的烘托, 也是写得很好的。

……

师:好吧, 我发现你们说得真好, 还有一些地方是你们看不出来的地方, 老师讲一下。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细细地品析一下。

(课件出示) 第一, 好在气氛的渲染。

师:好在气氛的渲染。这篇课文中对很多声音的描写:音乐声、掌声、呼叫声、喝彩声、喝倒彩声。还有很安静的场面, 没有声音, 这都是气氛的烘托。如果写杂技表演不写气氛, 那就一点味道都没有。所以说, 气氛的烘托在这篇文章里面是表现得很细腻的, 而且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 几乎每一次声音的描写都有它的作用。

(课件出示) 第二, 好在略写第三次顶碗。

师:就是我刚才让这位同学思考的。详与略, 从全文来看她分析到了。现在我们来看三次顶碗。第一次顶碗用很长的一个段落写他的失败, 第二次顶碗又用了很大的段落写他的失败, 然后第三次就没有重复前面的写法, 只写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 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 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我告诉大家, 如果第一次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失败, 第二次用很长的篇幅写失败, 第三次还用很长的篇幅写成功, 这篇文章就不好看了。必须有详有略,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地方。成功的这一次写得很略, 就能让我们去想象了。这是最妙的一个地方。

(课件出示) 第三, 好在结尾的抒情和议论。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 结尾的抒情和议论都说到我们心里去了。

师:还有一个好地方。 (课件出示:第四, 好在最后一段精致的句式。) 就是最后一段句子的表达是个很精美的句式。这一点我们已经谈到了,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 再搏一下, 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 再搏一下, 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你们看, 这个对称的句子反复地表达我们需要拼搏, 这个句式太漂亮了。我建议大家把这一句话背下来, 好不好?

———

师:好。我们把这一课的学习小结一下。

我们这节课, 大家在一起做了三件事:

(课件出示) 练习一, 第一件事, 其实是概括内容,

练习二, 第二件事, 其实是理解文章的意思,

练习三, 第三件事, 其实是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谢谢大家, 下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银杯》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银杯音乐教学设计04-22

银杯教案304-19

音乐银杯教案04-20

银杯说课稿04-23

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04-25

背影教学实录04-11

花脸教学实录04-16

天窗教学实录04-21

《背影》教学实录04-25

白鹭教学实录范文05-23

上一篇:浅谈高校基建维修管理下一篇: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许坚,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的意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