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2024-04-30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共16篇)

篇1: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1、应用腕带的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可使用读码器扫描条形码腕带,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2、哪些病人应用腕带识别?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输血、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以便准确无误识别病人。

3、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

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2)查对要求: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与患者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4)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5)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6)入院时无过敏史者佩带“绿色”的生命绿腕带,住院过程中如发现药物过敏,应跟换“橙色”的警示腕带。

7)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8)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要核对腕带。

篇2: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

1、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自主活动能力、急诊手术,交流障碍患者,入院时即刻佩戴腕带,择期手术患者前一天佩戴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

2、腕带上标明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为防走失患者腕带上标明病区电话号码。

3、佩戴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与注意事项,腕带不可以自行解除,在转科或出院后由科室护士负责去除。

4、佩戴前须经双人核对信息,认真识别患者身份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者请在场家属陈述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佩戴腕带,记录护理记录单并双签名。

5、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腕带松紧以放入食指为宜,多余长度可剪去,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情况,防止摩擦破溃,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事件发生;水肿患者应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6、医护人员进行各行诊疗护理工作前,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篇3: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腕带使用的对象: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患者、新生儿及14岁以下患儿等。

1.2 使用方法

不同患者使用不同颜色的腕带, 即蓝色用于手术患者;粉色用于昏迷、意识不清、新生儿等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住院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根据情况佩戴。腕带上填写的信息字迹要清晰规范, 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诊断等。患者使用的腕带要舒适, 松紧度合适, 皮肤完整无破损。 腕带上所填写的内容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 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佩戴与患者的右手腕部。如果右手腕皮肤破损, 可佩戴与左手腕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填写。佩戴时要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和用途。

2结果

2009年7月至今, 在临床应用腕带的3年中, 无一例因识别患者身份错误而发生的医疗差错及纠纷。

3使用体会

3.1 提高患者就医的安全性

在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部分是通过手术分娩的和无自主能力的新生儿, 还有好多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等[2]。手术患者及产妇, 因为紧张、疼痛等不适, 不能清楚的表明身份。无自主能力的新生儿, 使用传统的核对制度, 有时无法准确的确认其正确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时, 存在很大隐患, 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腕带的使用, 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患者身份, 保证患者及时得到准确的治疗、护理。提高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

3.2 加强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通过佩戴腕带时的健康宣教, 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患意识。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3.3 体现了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而腕带标识的使用, 可以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护理事故和纠纷,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3.4 身份提示

当患者发生意外时, 如跌倒、猝死、晕厥等, 可通过腕带内容识别患者, 进行抢救。病情发生变化时, 可通过腕带核对患者身份, 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4重要性

医疗安全管理中, 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3]。而护理工作量大, 涉及人员多, 衔接环节发生细微的差错, 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机械重复性等特点, 决定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查对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腕带标识制度的建立和使用, 有效的消除了医疗安全隐患, 减少了医疗纠纷。

关键词:标识腕带,妇产科,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彩林, 王玉珍, 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 2007, 5 (3C) :74-75.

[2]李蕊.辨识是病人安全的保证.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4) :45-46.

篇4: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关键词】精神病人;腕带识别标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22-01

精神病人大多病程长,以生活懒散,行为退缩为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人在入院初期都存在认知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不能识别身边亲人,重者连自己姓甚名谁也不知道, 还有部分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类病人,这类病人更是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基本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患精神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医院就曾经创下一天收治住院病人三十多个的高峰,仅一个科室就达十五个之多。因此,在精神科使用腕带识别标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属二级医院,现有病床360张,医护人员二百多人,全院住院病人最高时达400多人,一天一个科室最高收治病人十五人,平均每天医务人员十四人,其中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医生六名、护士六名,在收治高峰时难以逐个认清。

1.2方法:醫院护理部在使用腕带之初还专门建立了身份识别制度1.2.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制定本制度。

1.2.2医院要求各科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还得将腕带上的患者信息作为查对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还必须要求患者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2.3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药物过敏等。由病房临床班负责填写。

1.2.4精神科病人一律使用蓝色塑料腕带;综合科一律使用绿色塑料腕带;手术病人一律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危重病人一律使用大红色塑料腕带。

1.2.5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以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原则上戴在病人左手,并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1.2.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标识信息,做到两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标识一致。

2效果

近几个月以来,通过为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标识,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强化了安全意识,在制作、核对、为患者佩戴标识时增加与患者的接触交流,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自从使用腕带识别标识以来,未出现一例发错药事故。

3讨论

护理人员自主使用腕带标识的意识不够,尤其是晚夜间收治新病人时,在做完日常工作之后按习惯性方式直接将患者带至病房,未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带上腕带,很容易让次班人员在为患者做治疗时因不能正确认识患者而出错,另外腕带质量有待提高,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破坏力较强,小小腕带往往一扯即脱,患者将腕带破坏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补上。由于日常工作较繁杂,因此工作人员易疏忽,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细致是基础,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是保证,为配合完成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工作,要从意识培养,从基础入手,细致入微做好每项工作,即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秀.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患者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7(25):15-16

篇5: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或其他等2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

二、急诊抢救病人、重症监护病房、介入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治疗,及有晕厥、低血糖、老年痴呆病史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上者均使用标识腕带。

三、入院时由当班接诊护士在腕带上用签字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信息: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腕带书写要求正确、规范,腕带上患者的信息项目栏避免遗漏,字迹清晰、工整,无涂改。信息与病人家属一起核对,告知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核对无误后松紧适宜地佩带在病人左手腕部,如左手腕部是患处则佩带在右手腕部。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不能随意取下,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直到出院时由当班护士取下后统一处理。

四、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并查对腕带内容,患者转科和交接班、手术治疗、留取各种标本、输血治疗、放射及超声等检查时需准确识别,除检查病历、床号和呼叫姓名外,需查对腕带标识。

五、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 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

六、患者出院或转科时方能将腕带标识取下;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必须取下或更换部位时,应重新填写并由2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七、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接患者之前:导管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后:手术医生与导管护士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护士两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输血单与血袋标签是否一致,同时检查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无误后方可输入。

腕带的处理流程

1.入院(1)接待患者

(2)核对患者首页信息正确无误。(3).填写病人病历相关内容。

2.填写腕带表示链

(1)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科室,过敏史,对XXXXXXXX药物过敏)。(2)双人核对

3.确认腕带填写的各项内容给患者佩戴腕带并宣教(1)佩戴时要注意书写方向向外,松紧度能放进一手指。(2)宣教佩戴腕带的目的(确保核实该病人身份)

4.使用腕带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1)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并与腕带资料确认。

5.确认患者出院(1)结账

(2)确认完成治疗。(3)解除腕带,出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C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病房、导管室、C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1)病房与导管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导管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2)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C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C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2、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患者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3、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4、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要询问患者让患者回答,然后将患者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5、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6、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8、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9、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10、“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11、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12、“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篇6: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一)在医疗活动中,对抢救室、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二)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腕带”的颜色不同:男性用蓝色,女性用粉红色。

(三)由护士在“腕带”上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对药物过敏者在“腕带”和床头卡上用红色笔标明“XX药物(+)”。

(四)腕带佩戴程序:对需使用“腕带”的患者,护士必须于患者入院、留观时为其佩戴。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经双人核对(护士一患者、护士—家属、护士一护士、护士一医生),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取下。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双人重新核对。

(五)手术患者手术当天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要查对患者及病历和腕带上的信息,小儿手术必须与家属核对。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六)“腕带”原则上佩戴在患者的左手,如因病情需要可佩戴在其他肢体上。

(七)使用“腕带”标识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途及注意事项: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因操作需要取下“腕带”,待操作结束经核对无误后重新佩戴。护士每班要检查“腕带”松紧适度、佩戴部位的皮肤情况,确保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患者转科后,由转入科室护士重新填写“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更换。

篇7:腕带识别制度

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凡急诊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姓名、年龄(性别)、医保号等两项身份识别方式 核对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二、严格使用腕带识别制度,对65岁(含)以上、急危重、无名氏、精神异常等急诊患者需由护士协助佩戴腕带。

三、正常上班时间由导诊护士负责为上述病人佩戴腕带,其余时间由当班护士负责。

四、腕带一般应佩戴于患者手腕上,若病情需要可佩戴于脚踝上。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应清晰规范、准确无误。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等。120接回的“三无”人员应在腕带上增加“接车地点”项信息。

六、腕带佩戴应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进行身份识别时实行双人查对制度。

七、已佩戴腕带患者与病房交接时应注意腕带内容的交接班。

篇8: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不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的呼吸科住院病人为特殊病人, 共178例, 其中意识不清68例, 重症昏迷56例, 无自主能力38例, 语言表达障碍16例, 均佩戴标识腕带。

1.2 材料选择

采用盐城市高聚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名称为可插卡成人识别腕带, 型号GJ-6060A, 规格2.5 cm×25 cm的一次性专用物品。无毒、表面光滑, 材质良好, 不会引起病人皮肤过敏;可方便书写, 字迹清晰又防水、防乙醇擦拭退色;腕带两端有防止脱落的一次性纽扣, 佩戴时松紧适宜, 应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病人皮肤损伤。

1.3 方法

由值班护士在标识腕带上认真填写好病人基本信息, 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过敏药物等等。与病人家属一起认真核对信息, 并告知其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无误后避开伤口、皮疹等部位佩戴于病人的腕部。进行24 h贴身标识, 松紧适宜, 可容纳一个小指为宜, 防止脱落或影响血液循环, 出院时由护士撤除。并在出院时请病人家属协助填写1份满意度调查表。共发出178份, 收回178份。

2 结果

178例佩戴标识腕带的病人在接受检查、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 无一例发生差错事故, 且出院时调查统计全部为满意。

3 应用效果

3.1 体现了规范化的管理

传统的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是依据床头卡, 若床头卡片被恶意或无意中调换, 就有可能出现因错误识别而导致的差错事故。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 除传统的查对方法以外, 通过系在病人手腕上的标识腕带, 可以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身份确认, 有力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1]。

3.2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传统的查对方法是护士直呼病人的床号和姓名以及核对床头卡来确认病人的身份, 由此病人及家属会以护士不礼貌、没素质而投诉护士, 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标识腕带的使用可有效地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值班护士在为病人佩戴标识腕带的过程中, 主动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同时告知标识腕带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使病人家属感到倍受重视, 拉近了病人家属与护士的距离, 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度, 提高了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3.3 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只要病人佩戴了标识腕带, 在医院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腕上醒目的病人信息, 轻松、快速、准确的识别病人身份, 及时将其送回相关科室, 大大减少了医院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3.4 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呼吸科特殊病人多, 病情危重、变化快, 常常合并心脏疾病, 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易发生猝死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标识腕带提供的信息, 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 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5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有报道腕带打印机及条形码扫描器扫描腕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 减少了多年来护理工作重复环节多、费时又费力的弊病;保证了护士有充分的时间与病人交流沟通, 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缩短病人等候时间[2]。

3.6 标识腕带的不足之处

腕带标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手写资料太潦草难以辨认, 无法获得准确信息;使用不规范, 造成信息遗漏;重复书写加重护士工作负担。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改进标识腕带, 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使用条形码扫描器等先进技术可有效克服标识腕带的不足之处。

总之, 身份标识腕带在呼吸科特殊病人中的应用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改革措施。该举措对保障病人的安全、提升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防止病人身份错误识别的理想方法。身份标识腕带必将在医院中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标识腕带,特殊病人,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杨万里, 住院病人管理应把握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4) :320.

篇9:浅述腕带和手术标识的应用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前准备,对病人十分重要。对手术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的确定,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内容,也是手术室工作防止重大差错事故的关键。为防止“接错人,开错刀”,我科按手术病人接送流程制定了手术病人身份及手术部位的识别标识。经三年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具体应用如下:

1.腕带的填写

患者入院后,病房护士即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填写手腕带,将腕带戴于病人右腕部。病房护士送病人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核对腕带,确认病人基本信息和过敏史、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

2. 手术部位标识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手术患者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由经治医生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候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标示,若无标识,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手术开始划刀前,停止一切操作,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无误后开始手术,更有效地保障了手术部位的正确性。

(二)体会

1. 腕带识别标识能更有效地进行手术患者的各种核对,特别是针对年老、精神錯乱、答非所问的患者,昏迷抢救患者,婴幼儿语言表达不清的患者,有抵触情绪不愿配合的患者等,能起到有效的核对作用。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事故。

篇10:医院腕带识别制度

采用给病人佩戴腕带的方法,是针对住院病人一种安全措施,是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而可靠的标记和识别,也是对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病人标识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24小时随身标识。标识应记载病人姓名、病人编号等重要信息,并保证对病人身份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病人腕带标识必须不怕水及酒精擦拭。

二、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手术、转送病人到其它科室、进行尸体解剖等,必须核对病人标识腕带以确定病人身份。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标识腕带。

三、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标识腕带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四、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标识腕带除去。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标识腕带保留在尸体上。

医院腕带佩戴流程

一、对住院病人应佩戴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随身快速识别。

二、正确填写腕带内容:病区、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信息。

三、医务人员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告知患者住院期间请不要离开医院或随意取下腕带。

四、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按常规核对病人外,必须核对病人腕带以确定身份。

五、住院期间,医务人员经常检查腕带,以确保腕带信息清晰、完整,易于辩认。并告知病人不能随意取下丢失。

六、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经常检查佩戴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

篇11: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2)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3)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4)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8)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要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标本采样、给药、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门诊、病房、之间转运交接病人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登记。

篇12: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经医务科、护理部和急诊科共同研究,特制定我院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如下:

1.对新生儿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手术新生儿身份确认,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新生儿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新生儿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于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或麻醉复苏室护士共同对患者身份分别再次确认。新生儿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进行严格床旁交接,双核对确认。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患者身份确认,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对成人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蓝色 “腕带”标识,小儿统一用粉色“腕带”标识。由所在科室护士写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

4.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

5.新生儿急诊科与病房、与ICU、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在转运新生儿患者时,须查对姓名、住院号和腕带标识,由专人护送,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床旁交接。

篇13:腕带标识的临床应用体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5月, 我科收治住院患者2016例, 其中男1132例, 女884例, 年龄7~91岁, 平均48.6岁。

1.2 腕带材料

手腕带为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软塑料材质制成, 表面光滑;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方便书写, 所写信息不会因水或摩擦而褪掉。

1.3 佩戴方法

新患者入院时由首诊护士负责填写“手腕识别带”, 用蓝色圆珠笔认真逐项填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药物过敏史等, 字迹端正, 并经第二人核对;统一佩戴在患者的右手腕上 (特殊情况除外) ;患者转科时及时更换腕带信息;佩戴应注意松紧适宜, 避免佩戴过紧造成皮肤损伤或影响手术中对桡动脉的监测;患者出院或死亡及时去除腕带。

2 结果

手腕带的使用, 使医护人员在检查、操作、护理中, 增加了查对依据, 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 增进了医患诚信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患者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 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患者标识腕带, 将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进行24h贴身标识, 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3.1 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传统的确认方法, 在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程序中, 在临床上执行起来并不理想。若床头卡片被调换或患者、护士疏忽, 就有可能因错误识别而导致差错事故。通过再次查对手腕带上的信息, 更好的实行查对,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2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给患者佩戴手腕带的过程中,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使患者及家属感到备受重视,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进一步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信任和满意。

3.3 规范了医院的管理

患者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 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事故,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档次[2,3]。

总之, 手腕带的使用, 因核对准确, 使用方便, 减少错误机会;可以记录重要内容;格式规范, 不会有遗漏;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可提供正确的信息, 完善了查对制度, 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6:635.

[2]王俊.病人标识腕带的使用体会[J].现代医学, 2008, 36 (5) :378.

篇14: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关键词 身份识别 腕带 儿科护理 满意度

CHA《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十大目标中第一目标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2008年起在普通儿科病房推行使用身份识别腕带,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住院患儿9000例,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以上1000例,3~6岁2000例,1~3岁2000例,6~12个月2000例,1~6个月2000例,年龄最小29天以上,6岁以下患儿给予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在临床3年的应用中,无1例由于识别患儿错误而发生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使用方法:全部使用粉紅色腕带,佩戴在右手腕,同时注意避开有皮疹的皮肤,松紧以容下两手指为宜,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核对确认患者信息后认真填写患儿的床号、姓名、科别、入院时间、性别,字迹清晰工整,使用蓝色圆珠笔填写,有责任护士核对后为患儿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是医用PVC材料,质地柔软,防水,一次成形不能重复使用,出院时方可取下。

结 果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普通儿科住院患者较多,加床多,再加上儿科治疗比较繁琐,3岁以下患儿占住院总数的60%以上,均不能说清自己的名字。由于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覆盖,1年内出生的婴儿可用其母亲的参保名字进行登记报销,还有就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家长经常呼唤孩子的昵称,住院后陪护者对孩子的姓名不熟悉,这些给本来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又增加了几分风险,有时护士做治疗时3~5遍呼唤床号、姓名家属仍无应答,给予佩戴腕带后叫1遍核对腕带信息无误就可以进行各项操作,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机械性、重复性等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重要性[1]。如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先核对床头卡上的床号、姓名,再核对腕带上床号、姓名,儿科大部分的患儿不能说清自己的名字,并且爷爷奶奶陪护的较多。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都对腕带进行核对,可以有效保证对患儿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确保查对环节能正确有效的执行,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保证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体现了规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身份识别腕带为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方便可靠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家属对孩子名字不熟悉或不经意的随口误答而引发的医疗护理事故或纠纷,可以防止两个同姓同名的孩子治疗混淆,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差错,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讨 论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而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1]。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2]。小小的腕带给患儿家属带来的是一份信任和内心的安宁,由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检查核对,3年来从未因打错针、发错药、输血、采集标本等各项护理活动而引发的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了患儿的安全,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还可有效避免差错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74-75.

篇15:标识管理制度

一、护理单元及设施标识

1.各病区标明科室名称,病区房间挂标识牌,注明房间和床号。2.每张病床床头上方标明床号。3.每张床有床头卡,要求填写齐全。

4.每张病床有一个病历夹,病历夹上标明床号。病历按床号顺序放入病历车内。

二、设备标识

1.各种设备应标明科室名称和操作流程,并挂“正常”或“待修理”的标识牌。

2.设备、器械测量校准后应有校准标记。3.氧气瓶需挂“有氧”或“无氧”标记。4.口服药杯按顺序标明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

三、护理类标识

1.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无特殊标识。标识粘贴位置:床头卡一览表。

2..药物过敏标识: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病人床头卡、病历夹表面及治疗室小黑板上粘贴过敏标识。

3.管路标识:各种管路标识如引流管、胃管、中心静脉管路等要使用专用管路标识,标识上注明置管时间,严禁使用胶布。具体使用要求如下:

(1)尿管标识:将标识置与Y”型处,标识注明留置尿管时间和更换尿袋时间。

(2)胃管标识:标识置于胃管上,要求醒目。

(3)输液器上使用的管路标识将标识置于莫非氏壶的下方。(4)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引流管,在管路上标明引流管的名称和编号。(5)贴膜固定的管路将标识固定于贴膜上,不要挡住针眼部位,禁止直接粘贴于病人皮肤上。

4.安全警示类标识:有防压疮、防坠床跌倒、防导管滑脱、禁食水、防烫伤等标识,根据相关的制度要求悬挂于床头.5.检验标本标识:护士在标本容器上注明送检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等。

4.病理标本标识:病人手术后的病理标本由手术室护士在标本袋外写明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等。

四、药品标识:各类药品按照药品管理制度存放,注明相关标识。

管路标识使用管理规范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一、标识类别 1.红色标识:

(1)血性引流液的管路:如胸腔闭式引流管、VSD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伤口引流管等。(2)动脉管路标识:如动脉留置针等。

(3)需要特别提醒的管路标识:如输入特殊药液、化疗药、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等。

2.蓝色标识:

(1)静脉管路标识:如静脉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管路标识。(2)微量泵管路标识。

(3)胃肠外营养、膀胱冲洗、尿管、胃管等。

二、使用方法:

(1)尿管标识:将标识置于Y型处,标识注明留置尿管时间和更换尿袋时间。

(2)胃管标识:标识置于胃管上,要求醒目。

篇16: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1

1、目的

为规范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充分发挥安全警示标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贵航特钢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

3、术语和定义

3.1安全色: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等含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的注意。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3.2安全警示标识的分类

禁止标志:其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文标志。

警告标志:其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

指令标志:其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取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提示标志:其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表明安全设施或场所)

说明标志:向人们提供特定提示信息(标明安全分类或防护措施等)的标记。

警戒绳:划定临时警戒区域,提示人们不要进入该区域。

临时护栏:作为警戒绳的补充,临时性打开的沟、坑、池、等增加强度较高的防护,防止人员跌落。

4、主要职责

4.1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管理、采购和日常的监督管理。

4.2各部门、车间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警示标识的申报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设置原则

a)公司级重大危险场所需设置标识和警示;

b)有毒有害场所需设置标识和安全警示;

危险区域需设置标识和警示;

重要场所需设置标识和警示;

在提示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必须设置警告标识;

在必须遵守的场所必须设置指令标识;

在示意目标方向的场所必须设置指示标识。

在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场所必须设置禁止标识;

5.2设置要求

安全警示标识应覆盖全公司范围,做到警示、警告、提醒、标识清晰。

安全警示标识牌应规范、整洁,符合国家有关标志要求。

公司重大危险源、重要场所、危险场所、有毒有害场所满足警示、提醒、告之要求。

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醒目的地方和它所指示的目标物附近(如易燃、易爆、有毒、高压、职业危害接触场所等),使进入现场人员易于识别,引起警惕,做好防护用品穿戴与防范措施工作,达到预防事故的发生。

e)对安全警示标识应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夜间能够清晰可辩。

f)安全警示标识不宜设在门窗等可移动的物体上。

g)安全警示标识的几何图形的具体参数,图形的颜色必须符合gb2893—20xx《安全色》和gb2894—20xx《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规定。

5.3设置计划及其他要求

5.3.1各执行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原则确定现场安全警示标牌需求,经单位主管领导确定后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处审批;

5.3.2新、改、扩建工程,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识别并提出安全警示标识配置需求,报项目组采购、实施;

5.3.3设备操作、运行可能导致的危险,由设备处根据作业现场设备的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示标识配置需求,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批并统一购置、配备;

5.3.4各执行单位在日常工作、检查、审核中发现需要设置、更新安全警示标识,应及时提出申请,报安全环保部统一购置;

5.3.5各执行单位指定专人进行安全警示标识的日常维护,保持整洁,防止沾污和损伤;

5.3.6公司安全警示标识管理情况,公司安全环保部每季度检查一次;

5.3.7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发放,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归口管理,并应做好发放记录。

5.3.8对于造成安全警示标识发生损坏的行为,公司安全环保部视情节轻重,将给予责任单位(或人员)进行10—100元经济考核。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2

为更好落实集团安环部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喷煤车间职业卫生警示标示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规定适用于我车间职业卫生警示标识的管理。

一、组织实施

喷煤车间根据本制度制定本车间职业卫生警示管理规定,并严格落实本制度。警示标识的设置由车间安全科具体负责。

二、实施要求

1、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要求供货方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适当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3、警示标识的设置应符合gbz158的要求。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3

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病危害警示是指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警示标识。

第三条、职业健康办公室应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培训中心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在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四条、在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应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进行个体防护。

第五条、安全科对职业危害生产区域内劳动者的防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劳动者应予以支持配合,如发现不能正常使用防护措施将视为“三违”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接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的培训,了解和识别警示标识的含意和应对措施。

第七条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一)禁止标识: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文字符号;

(二)警告标识:提示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文字符号;

(三)指令标识:提示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护措施的图形文字符号;

(四)提示标识: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文字符号;

(五)警示线:提示工作场所控制区、监督区或者事故现场救援分隔的线带。

第八条警示标识的基本形式:

(一)禁止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红色圆环加斜杠;

(二)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是黄色等边三角形;

(三)指令标识的基本形式是兰色圆形;

(四)提示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绿色正方形和长方形;

(五)警示线的基本图形是有标识色和对比色相间的带状图形。

第九条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

(一)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

(二)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

(三)能引起其它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危害”警示标识。

第十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设相应的禁止标识。

第十一条维护和检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装置时,应在工作区域设置相应的禁止标识。

第十二条所使用的警示标识、警示信号、报警装置,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设置的警示标识应当醒目、保持完整,使用的警示信号、报警装置保持功能完好。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4

为了规范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安全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职工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称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是将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如实告诉公司员工,告知的形式包括劳动合同、教育培训等;职业病危害警示是指在作业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员工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等。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为警示标识。

2、将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员工,并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3、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4、在作业场所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标识的提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安委会及车间管理人员有权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6、告知

6.1、存在粉尘、噪音、高温等职业病危害的车间必须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等情况通过三级教育、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方式如实告知公司员工,不得隐瞒或者欺

6.2、公司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在合同中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6.3、定期对员工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规定方面的教育培训,部门负责人应了解其设置和使用方法。

6.4、车间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被告知的内容、识别警示标识的含意和应对措施。

7、警示

7.1、存在粉尘、噪音、高温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

7.2、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7.3、警示语句,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

7.4、警示标识的设置

7.4.1、在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告标识和“戴防尘口罩”指令标识。

7.4.2、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

7.4.3、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警告标识。

7.4.4、在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设置和“戴防护镜”指令标识。

7.4.5、设备警示标识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上或其前方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7.4.6、消防安全标志

7.4.5.1、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指示标识。

7.4.5.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指示标识。

8、使用的警示标识应当符合要求。设置的警示标识应当醒目、保持完整。

9、警示标识设置和使用规范

9.1、警示标识设置的高度,应尽量与人眼的视线高度相一致。局部信息标志的设置高度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9.2、使用警示标识的要求

9.2.1、警示标识应设在与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有关的醒目地方,并使大家看见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局部信息标志应设在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上的醒目处。

9.2.2、警示标识不应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这些物体位置移动后,看不见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前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

9.2.3、警示标识的平面与视线夹角应接近90度角,观察者位于最大观察距离时,最小夹角不低于75度。

9.2.4、警示标识应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

9.2.5、警示标识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三种。悬挂式和附着式的固定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警示标识和支架应牢固地联接在一起。

10、检查与维修

警示标识所在部门应保持警示标识牌整洁、清晰。公司安委会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5

为了加强矿区各矿井井下所有场所的安全警示、标识牌板管理,本着规范、实用、节俭及便于日常管理原则,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牌板的设置、吊挂一般规定

各种牌板按要求进行设置、吊挂,吊挂高度为巷道腰高的1、5米处。

(一)、工程牌板的设置

1、采、掘、修工程牌板设在巷道入口处安全地段帮上,并吊挂在横杆上。

2、各岗位点的工程牌板设置在便于人员观看的位置,相邻牌板的吊挂高度保持一致且水平垂直。

(二)、安全标识牌的设置

1、各岗位点的电话、灭火器、消防水管、急救箱等提示牌必须吊挂在相应设施位置的巷道帮上,吊挂符合安全及人机工程的要求,易于人员发现。

2、高压危险、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有人工作禁止启动等牌板设置在靠近高压设备的入口或围栏上,有人工作牌临时设置在检修的开关上。

3、配电重地闲人莫入、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等牌设置在机房、硐室入口处。

4、禁止车辆进入等综合警示牌,设在禁止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域的边界处,使用必须到位。

5、规格尺寸相同的提示牌或其它安全标示牌如在同一位置设置时,应保持一个平面进行吊挂,不同规格的标识牌不得并排安装,相邻标志牌不得相互阻挡视线,多个相同的标志牌并行安装时,高度要一致,间距为零。

(三)、路标牌板的设置

1、巷道指向、工作面指向、井下巷道说明、丁字交叉或十字交叉巷道指向牌,设置在巷道交叉顶板正中间,拐弯处指向牌设置在拐点前10米顶板正中间。

2、地点指向牌设置在巷道对正位置,进出两个方面均能看见。

3、禁止通行牌板或非防爆车辆禁止入内牌板吊挂在巷道正中间。

(四)、其它牌板的位置

1、主要巷道交叉点,工作面及采区巷道交叉点必须安设避灾路线牌,避灾路线指示牌板必须指明避灾方向,大巷避灾路线指示牌在巷道直线段每隔500米设一个,且保持水平垂直。

2、管路标识牌设置在管路的起点、终点、交叉点、转弯处、阀门和穿墙孔两侧。

3、设备责任牌、五小电器责任牌、阀门标识牌设置在易于观察的部位。

4、电缆标识牌,直径大于50mm的电缆粘贴带箭头的红色反光贴,箭头方向为供电方向,标明电缆电压、用途及维护人。直径小于50mm电缆采用挂牌标识,对于频繁移动的电缆只标出供电方向即可,电缆标识间隔距离为300—500米。

5、安全确认牌:绞车道等固定安全确认牌吊挂在作业点,采、掘、修等移动式安全确认牌吊挂在距离作业点10米外,随工程进度即时移动。

6、安全文化牌板吊挂在光线明亮,安全可靠的位置,要求四角固定在巷帮,上下边平行底板。

7、机电硐室门口要求吊挂硐室名牌、“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和“高压危险”牌,硐室内吊挂各种设备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系统图,吊挂时要求先固定外框,再和外帮固定。

8、材料牌吊挂,要求吊挂在巷道内位于材料上方的中间。

9、一通三防牌:瓦斯检查牌,吊挂在各瓦斯测量点人行道一侧,测风牌,吊挂在各测风站人行道一侧,局部通风机牌,要求吊挂在各局部通风机前5米范围内,通风设施牌,吊挂在风门、密闭处,要求四角固定,内容填写清楚、准确。

10、探水牌板,钻探工程施工牌,掘进工作面先探后掘巷道施工牌等牌板,要求吊挂距工作面50米处,每班填写,内容填写清楚、正确。

11、其它牌板如通风系统图,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巷道布置图,供电系统图等,根据实际内容制定,吊挂在适当位置,要求整洁大方,内容符合实际,需填写的项目要填写清楚、正确。

二、牌板管理

(一)、牌板管理一般规定

1、矿区负责各矿井所有牌板管理,各矿井负责人负责管辖矿井范围内的牌板管理,值班长、安全员负责所辖工作范围内的牌板管理、检查和维护,各专业岗人员负责所在岗位牌板的管理。

具体责任人:矿区由安全矿长总负责,矿井由矿井负责人及当班值班长负责,各作业点由安全员、班组长负责,各专业牌板由主管领导负责,岗位牌板由所在岗位人员负责。

2、矿区对各矿井使用中的牌板建立《井下牌板管理台帐》明确牌板数量,设置地点、管理责任人及使用、更换期限等,有新增加、位置变更、回收、损坏、维修的图牌板及时记录到管理台帐上(标明日期)备查,损坏、丢失的按规定考核到个人。

3、各矿井每班对所辖区域内的警示标识及牌板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维护,发现掉落或歪斜的,当天要按排人员重生吊挂。

4、各矿井根据作业场所的环境,随时对各类标示及牌板进行卫生清理,保持标示、牌板清洁完好。

(二)、牌板使用及回收

1、标识牌板使用年限:所有反光标识牌使用期限为一年以上,一通三防牌板、路标牌、避灾路线牌、安全警示牌板、安全确认牌板,使用期限2年以上,采、掘、修安全警示牌、工程标识牌板使用期限1年以上,机电硐室各类牌板使用期限4年以上,大巷安全文化牌板、绞车房制度等管理牌板视制作材料,使用期限在2—4年,开关、电缆、水泵等管理或标识牌板使用期限1年以上。

2、搬家、倒面时,原有的图牌板要由负责单位全部回收,除工程牌水溶性需粘贴纸内容外,要求其它标识、牌板重新利用,没有全部回收利用造成丢失损坏的,按标识牌板价格的30%处罚相关管理人员,按标识牌板价格的50%处罚牌板管理责任人,牌板制作费用由责任矿井承担

3、矿区要设立标识牌板库房,回收的标识牌板应存放在矿区库房内。

4、对于必须回收利用的,由于矿井责任人的损坏、丢失的,除考核相关责任人外,重新制作费用由各责任矿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

(三)、牌板检查、监督、考核

1、公司救护队各安全监察小组会按分管矿井区块,负责对井下牌板的监督、检查、考核。各矿井相关负责人按职责范围负责牌板的维护、监督、检查、考核。

2、牌板使用过程中,要保证牌板整洁、干净、完好,不得人为破坏,由于放炮、巷道变形等因素可能对牌板造成损坏的,要及时回收或移动牌板,故意损坏牌板的,按双倍价格处罚责任人。

3、因人为因素造成图、牌板损坏或丢失的,制作和修复费用由责任矿井自行支付,所在矿井落到责任人。

4、矿区建立标识牌板管理制度和台帐,负责本矿区矿井内所有牌板的管理,相关责任人经常对牌板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其它

因各级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需临时制作的地面各类管理牌板,由矿区提出申请或公司统一参照以上规定制作。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6

1、目的及使用范围

规定了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及使用管理办法。

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2、引用文件及术语

2.1引用gb2893—82《安全色》

2.2引用gb2894—82《安全标志》

3、管理职责

3.1生产安全部对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实行监督、检查、考核。

3.2各生产厂、部门负责本规定在本系统的具体实施。

3.3企管部负责具体的考核实施工作。

4、工作程序

4.1流程图

4.2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

4.2.1安全警示标识由各单位提出设置要求,报安全主管审定,统一购置、配备。在工作中随时发现需要,随时申请审定,及时购置、配备或内部制作。

4.2.2安全警示的设置原则

a在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场所必须设置禁止标志。

b.在提示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c.在必须遵守的场所必须设置指令标志。

d.在示意目标方向的场所必须设置指示标志。

4.2.3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要求

a.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醒目的地方和它所提示的目标物附近(如易燃、易爆、有毒、高压等危险场所),使作业人员易于识别、引起警惕,预防事故发生。

b.设置的安全警示标识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操作人员在夜间能够清晰可辨。

c.安全警示标识不宜设在门窗和能移动的物体上。

4.2.4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由所在系统负责安装,并负责日常维护。

4.3安全警示标识的几何图形的具体参数,图形的颜色必须符合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的规定。

4.4安全警示、标识牌的使用应列入安全检查的内容。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4.5安全警示、标识牌的使用、发放、回收由各单位负责,并做好发放记录,作废、回收的标识牌,尽可能地再利用。

4.6考核

a.公司各单位区域内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应合理、规范。

b.安全警示、标识牌应保持其整洁,不得沾油污。如有变形、破损,视损坏程度扣罚所属单位50—100元。如发现丢失扣罚该单位200元。

5、记录

xx

6、相关文件

xx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7

1、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种类配备不同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要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等贮存场所,要在房间门口或设备(材料)旁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放射性警示标识。

2、警示标识要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每月检查一次,及时维护和更换。

3、警示说明不得随意更换位置,不得丢弃、不得涂改。

4、发现警示标识丢失、涂改、损坏等,要立即报安全部门,由安全部门负责尽快更换,以免误导员工。

5、故意损毁、涂改、偷窃警示标识者,由单位领导视情节轻重,采取警告、罚款、划分、开除等处理方式。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8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警示标识的相关管理内容和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高线厂施工现场和办公场所。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82《安全色》

gb2894—88《安全标志》

3职责

3.1厂部安全办对警示标识的设置实行监督管理。

3.2安全员具体负责本规定在本项目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设置原则

a)在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场所必须设置禁止标识;

b)在提示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必须设置警告标识;

c)在必须遵守的场所必须设置指令标识;

d)在示意目标方向的场所必须设置指示标识。

4.2设置要求

a)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醒目的地方和它所指示的目标物附近(如易燃、易爆、有毒、高压等危险场所),使进入现场人员易于识别,引起警惕,预防事故的发生;

b)对安全警示标识应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夜间能够清晰可辩;

c)安全警示标识不宜设在门窗等可移动的物体上;

d)安全警示标识的几何图形的具体参数,图形的颜色必须符合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8《安全标志》的规定。

4.3设置计划及其他要求

4.3.1施工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前,由项目安全员结合实际提出安全警示标识配置需求,报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并统一购置、配备。

4.3.2在日常工作、检查、审核中发现需要设置警示标识,应及时提出申请,报安全主管部门统一购置。

4.3.3安全警示标识的配置使用应列入各级安全检查的内容,各项目部负责安装和日常维护,保持整洁,防止沾污和损伤。

4.3、4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发放、回收由安全主管部门归口负责并做好发放记录,作废回收的标识,尽可能地再利用,不能利用,可作废品处理。

警示标识管理制度9

一、安全警示标志的张挂

1、施工现场必须对安全警示标志进行统一规划,绘制安全警示标志布置平面图,并严格按平面图进行布置并制定管理办法。

2、在容易发生事故或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作业区、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钢支撑、“四口五边”、高空拼装作业区、动火作业区、机械设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和电器设施、机械设备检修等作业。

3、盖板、操作平台踢脚板应涂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色,脚手架各杆件、临边防护栏杆应涂刷红白相间的安全色。现场安全色的使用应符合gb2893—20xx《安全色》标准。

4、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高度,应尽量与人眼的视线高度相一致。悬挂式和柱式的环境信息标志牌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局部信息标志的设置高度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5、安全警示标志应当设置于醒目、明亮的地点,保证作业人员和其他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易于看见。特殊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应加设照明。

6、多个标志一起设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

7、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二、安全警示标志的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指定安全警示标志管理责任人,专门负责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的维护和管理。

2、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一经张挂,未经管理责任人或项目经理许可,严禁覆盖、遮挡、更换、变动和拆除。任何人都不允许在安全警示标志上涂抹、修改、张贴其他物品。

上一篇:机械制造专业英文自荐信下一篇:炎方示范性小学教导主任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