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2024-05-12

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通用6篇)

篇1: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高三文科生必读的学习方法——高考状元的学习感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青春飞逝,让应该用于学习的分分秒秒都有收益,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们每个同学脑海中都绷紧的一根弦。如何让用于学习的分分秒秒都有收获呢,下面这些刘老师摘录的来自几年前全国部分省市区高考状元们的经验也许能给你启迪。这些材料中介绍了许多高中阶段学习的令人难忘和羡慕的场景,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这种场景。

●每一天都非常宝贵

◇很重要的一点,三年的力气要用匀,千万不能把赌注都押在高三,准备奋力一搏,龙门一跃。想努力的话,从高中第一天就开始,然后平静地走向高考,不必有考前的挑灯夜战,彻夜不眠。高中三年每一天都非常宝贵,任何一天都不能荒废。(张涵冰,河北保定17中,文科663分(116,131,139,267),北京大学)

◇如果你一个小时能看两本书的话,那就不要两个小时看一本书。重视效率就要珍惜时间。如果你想学习好,那么你必须放弃玩,放弃穿戴讲究和美食等,时间对于参加高考的我们来说太重要重要了!并不是我不喜欢美,世界上好象还没有不喜欢美的女孩子吧!(李锦,陕西宝鸡中学,文科645分,北京大学)

◇和别的同学一样,在走过了这一段路后,谁也不愿每天强迫自己做大量的题,没有什么自由,没有什么时间去玩。但我同时认为这一段经历是有价值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理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既是对过去的一个交待,又离自己的目标前进了一步。(史小楠,北京四中,文科646分(127,127,140,25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

◇“做人一定要努力,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你要付出努力,因为如果不努力,你永远不能成功更做不了第一名。”爷爷的这句话就像一盏航标灯,指引着我十几年的求学路。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方法,而这种方法要靠自己去摸索,如果不适合自己,别人再好的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123,134,139,245),北京大学法学系)

●沟通·交流·讨论·切磋

◇常与老师沟通: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提问题,经常缠着老师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习惯使我获益非浅,因为老师不但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比我们丰富,而且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积累,可以给我们最正确的指导。因此,我的第一个成功秘诀是一定要尊重老师的意见,它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上事半而功倍。(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123,134,139,245),北京大学法学系)

◇我较为内向,不善发问,仅是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内容。经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谈,我鼓起勇气开始发问。最初所问的问题大多是公理、定理等一些客观公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问问题也逐渐转变为主观思辩后所梳理的一些难题,甚至敢于讨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些许疏漏。经过不断的锻炼,才使我由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的思考,与老师的关系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转为朋友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脚,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问题。记得高中每节课后,我们都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每当下课时,许多同学都围在黑板前共同向老师请教问题。即使暂时没有疑问的同学,也认真听取他人的问题,参与讨论。集体的智慧往往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成果,能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集思广益无异于借他人的脑袋为自己思考。(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在十几年的求学过程中,朝夕相伴的是同学,所以一定要与同学相互沟通,绝不能故步自封。如今回头看一看,我深深地感激我生活着的那个集体,我一直觉得,如果说我是优秀的,那是因为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变得优秀。在长春外国语学校度过的宝贵的六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们真诚地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着,我们都深信,只把竞争的眼光放在身边的人身上,是不会真正地成功的,要学会与身边的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只有周围的人都优秀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优秀。即便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如我,我也会在他的身上发现其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认知使我最终通向了成功。(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北京大学法学系)

◇我在学习时,喜欢频繁地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活跃而融洽的学习气氛中令自己得到进步。学习的时候集中全部精力去投入,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高效率。(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130,134,133,269),北京大学)

◇我所在的呼和浩特二中高三3班是个学习气氛很浓厚的班集体,同学们自发地成立了许多个学习小组,相互切磋,讨论学习。二中推行“开放式学习”,经常组织同学们对各科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我和 1

同班的另外三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组,谁有好的经验,心得,或是搞到了一本习题集,都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这种学习方法效果出奇的好,高三全市阶段考试,我们四个人包揽了文科六门功课的第一名!

也许是由于我为人比较热情,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从来不会拒绝,所以同学们遇到难题总爱向我求助。不少同学都来我家问过题,一呆就是一下午。我从来不觉得被别人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是种损失,其实帮助别人答疑解难的同时对自己也是种提高。(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

◇贤于己者取其长,不如己者戒其短,等于己者重切磋。宇宙无限,人生有涯,个人太渺小,群体才万能,登高能望远,天高地自阔。(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上课是我最为珍视的环节:不要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地跟上老师的步伐甚至超前一步。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揣摩老师的教学步骤与课本内容,常常老师讲出前半句,我便能接上后半句,久而久之达成默契,师生的头脑融为一体,此时的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简直是艺术享受,趣味无穷。我认为,课堂上的45分钟,顶得上课外通宵达旦的复习和补课。夜自习是我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时段,我努力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两三天后进行一轮系列复习,并做相关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检测。(朱萝伊,浙江象山中学,文科684分(137,134,133,280),北京大学)

◇老师都是智者,学习的关键是抓紧课堂45分钟,顺着老师的方向复习,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刘小溪,天津外国语学院附中,文科654分,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重视课堂学习,理解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是关键。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往深度、广度拓展,并利用联想记忆、表格记忆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刘帆,河南射旗一中,686分(140,144,136,266),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凡事预则立

◇每天应有每天的计划,每周应有每周的计划,每月也应有每月的计划。而自己则要在日末、周末、月末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计划的完成情况。若自己没有完成计划,则应找出自己出现差距的原因,使自己最终能达到计划,甚至超出计划。(史小楠,北京四中,文科646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十分注意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学习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和家长督促,要学会自己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学期开学时,我都要制定总的学习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一个计划,弄清楚自己每月、每周、每天该学什么,怎样去学,学得怎样,总结自己一段时间里计划完成的情况和得失。无论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我都每天坚持写日记。在日记里反省、检讨自己,检查自己学习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剖析自己有那些不足和差距,不时告诫自己和鼓励自己,并不断地进行改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刘帆,河南射旗一中,686分(140,144,136,266),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两个因素助我成功:“万事靠自己,靠实力说话”是我的人生格言,自立是我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计划性是我获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了计划,那么做事就会有条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做饭时要用最短的时间把饭菜做好,到底是先做饭还是先炒菜呢?或者是同时做呢?我想每个人都会给出答案,那就是找到每个环节的空挡,见缝插针地完成必要的程序。这与学习上的用功方法相同。先复习哪一科,哪一科需要复习多长时间,这都是需要计划来支撑的,不然只会忙得一团糟。遇见任何一件事情我都会为这件事安排一个圆满的计划,有时候详细到每一个细节的步骤。比如我们喜欢出去玩,路线怎么走,该带什么东西,遇见下雨或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到哪个地方,玩多久等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做事有计划成了我做事的先决条件。(陈健,广州华师附中,复旦大学金融专业)

◇我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做图表。我在学习中比较重视总结,每隔一段时间便要把学过的内容做成图表,将题型归类,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梳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

●“天道酬勤”——投入、执着、专注

◇我没有什么学习秘诀,我只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我读书非常刻苦,每天读书超过16小时,尽管我规定自己一定要在晚上11:40前睡觉,但是很少做到。县中学条件很艰苦,但我对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我有时在老师办公室里看书到深夜,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盹,一觉醒来已经天亮。虽然学校离家仅有一小时路程,但整个高中阶段我只回过4次家(寒假暑假除外)。(杨良松,四川宜宾屏山中学,文科658分(125,136,125,272),北京大学经济系)

◇大量的做题练习,分分秒秒的时间投入,丝丝缕缕精力的倾注,是成功的前提。(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

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3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早自习,晚上11点准时睡觉,中午睡一个小时,每天保持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我会每个星期或是每个月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目标,并且一定在这个期限内完成计划,具体的每天我会随性安排学习时间,比如做数学题做累了就听听英语,英语听烦了就看看历史,兵没有硬性地要求自己每天要做写什么。(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北京大学)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专心,不在乎学多长时间,而在于每次学习时都能真正学到东西。(周哲宇,云南师大附中,文科637分(121,134,130,252),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

◇三心二意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学习不是空想,不能心猿意马,心游万仞,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心无旁骛,专神专注,才有希望得到灵感女神的垂青。(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我的学习方法很普通,只是我比较执着。题目不会,决不放弃,一有空闲就思考它直至解决。这个过程中的艰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而它带来的喜悦也是外人无法体会的。(许磊,河北涞源一中,理科699分(124,136,142,297),清华大学)

◇无论是考能力还是考素质,请你相信题海战术绝对无可匹敌。大量的练习不仅可以给你解题的思维、速度,还有准确性与题感。但你应该知道的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答案。学会举一反三,适当地进行联想改题。(辛颖,黑龙江哈尔滨24中,理科662分(121,142,119,208),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英语学得很棒,能听懂、看懂原版VCD,今年1月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得了99分,拿到了四级英语证书。同学问她为何英语如此出色,她答复同学说:“你们只看到结果,我晚上一个人在教室里念英语,一念两三个小时,口干舌燥,这个功夫你们可没有看到。”为了达到上清华的人生目标,她做了长达一年的精心准备,给自己制定了精细的复习计划。她平时喜欢运动,开朗活泼,但只要一坐到书桌前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变得不苟言笑,神情认真,往往一看书就如同一座蜡像一样,让书本伴她三四个钟头,在这期间她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让任何人打扰。(张璇,江苏常州高级中学,文科685分(120,150,147,268),清华大学)

篇2: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试题评析:

今年的广东卷英语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继承了去年高考(Q吧)题的命题意向、题型和结构。与去年的题目相比,语法填空和写作部分比较容易,阅读理解部分解题难度加大。总体而言,今年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文化意识:在听力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阅读理解等几个部分都渗透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元素。中国的“春节“、”十二生肖“、经典故事“拔苗助长”以及英国的关于“被偷换的小孩”的神话传说和托尔斯泰笔下的拿破仑等内容都被纳入。这对教师和学生重视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时代感强: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基础写作部分。阅读理解的选材涉及现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题材时尚。而基础写作部分与当前世界关注的奥运会有关。

3.贴近学生:在阅读和写作部分皆有体现,尤其是任务型写作。《为大学生活作准备》这个题目对于正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的高考考生来说不但有话可写,而且能帮助他们为大学生活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作文评析:

基础写作:

今年的基础写作命题切中社会热点——奥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题目提供的写作内容的排序已成逻辑,不需考生重新安排。写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写作内容的组合方式和词句的选择上。其中“1904年中断和1928年中断”两条含有相同内容的信息的意义表达是张显考生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考点,考生应采取措施避免表达的重复。而“背景”与“现状”两方面内容的表达则能体现考生使用复合句的功力。

任务型写作:

“Preparing Myself for College Life”这个题目贴近考生的生活,引导材料清楚,考生不易跑题。写作内容的弹性很大,考生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写作内容符合考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整体难度不大。

篇3: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 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

1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2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3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4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13B.14C.23D.24

标准答案是B, 但是很多老师认为选D更符合题意, 其争议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人大常委会究竟是行使决定权还是行使立法权。

[支持“立法权”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且与时事政治联系紧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其性质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 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 是赋予经念日和公祭日以法律效力”。故行使的是立法权, 而不是决定权, 应选1而排除2;3与题意不符, 应排除;4是其目的, 应选;故正确答案是B。

[支持“决定权”的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国家公祭日是节日, 而不是立法, 因而体现的是人大的决定权而不是立法权;节日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记住历史,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与国家外交大局无关, D符合题意。

笔者认为, 该题主要看前两项的判定, “该决定”属立法权还是决定权, 但看清了材料中的“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 就不难判定“该决定”属立法权。

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之一, 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 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决定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依题意, 全国人大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 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 赋予纪念行为以法律效力, 既表明了纪念历史行为的庄重和威严, 也保证了纪念历史行为不会被随意更改, 具有持续性。这些都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是一个能够正确、理性对待历史问题的国家, 而不像日本那样在开倒车, 搞“历史修正主义”, 甚至极端的“民族主义”。因此, 在这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应是立法权, 故1入选, 2与题意不符。3也与题意不符, 确定两个“纪念日”与国家外交大局没有必然联系。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铭记历史, 教育后代, 警示社会, 让国人以及全世界有正义感、热爱和平的人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 牢记血的教训, 从而使后人能做到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这对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2015年高考备考工作时, 要特别注意不要混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这是人大的决定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这是人大的任免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是人大的监督权。

[典例] (2012年江苏高考题) 目前, 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 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篇4: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1)突出新情境新材料和考查学生获取解读阐释信息(即材料)的能力。首先,选择题突出了注重材料的特点,这是新课标下高考试题的一个突出变化。25道选择题中涉及到材料的有15道之多。其次,主观题中的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融为一体,六道大题都从材料入手。每一题都有材料且都以对材料的阐释、分析为主,考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熟悉如何阐释、分析历史才能回答。

(2)突出考查了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及历史唯物主义等原理阐释和分析历史的能力。六道大题的设问基本上都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分析。一是对材料的观点或现象用史实进行列举证明;二是对材料反映的现象分析原因、背景;三是对材料的观点或反映的现象进行评价。

(3)注重中外历史的关联、比较和冷热点相结合。这在大题中尤其突出,中外关联的,如第26题考查中西方关联的思想文化,第28题考查比较中外空间技术发展变化。冷热点相结合的,如第27、29题属容易忽略的冷点问题,第28题属科技创新问题和国际格局的变化,第30题属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等热点问题。考查的内容体现了中外历史的关联、比较及冷热点相结合的特点。

为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即高考复习中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大小知识点结合

首先,复习时要注意在贯彻新理念的基础上,切莫忽视基础知识。虽然新高考改革趋势是考查考生运用有关学科知识解决新情景、新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脱离所学知识的纯能力测试。这种能力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更高要求上,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论的基础和载体,是历史学科一切能力的前提。否则,高考分析理解便成为脱离基础知识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也就是说,高考中一些试题,往往是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中,有大量答案来自课本,还有不少答案是课本知识的概括和归纳,是一些小的基础知识点。然而,有些同学几乎每次考完历史都说:“为什么总是背的不考,考的没背呢?”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我们的复习方法不太恰当,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或者说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挑食厌食”,自己觉得重要的就记,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就不管了。记忆知识点时,总是背那些大的知识点,比如历史意义、成功或失败原因等。而忽略了那些小知识点,特别是比较容易忘记的时间之类的知识,例如:2009历史高考选择题第8题: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这明显是考1929年这个时期所传进的思想,是小知识点,是比较容易忽略的,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必须在那些小知识点上投入一定的时间。

但也不是说,把知识搞得越细越深越好,要注意主干性,重在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故在复习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看历史书要从目录开始,看章和章的联系,再看节和节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节与节之间子目录的关系,注意抽取出主干知识,不要死扣教材细节。做到大小知识点结合,才能减少在考试的时候丢分。

二、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题是新课标实施后广东历史高考的典型题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是以材料性和情景性的题型为主,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2009年高考卷特别突出了材料的运用,所以考生在有限的备考阶段中仅靠记忆和思考是不够的,应该通过做题训练来锻炼阅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

1.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语文课的阅读,它要求我们领会材料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我们在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应注意阅读方法,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并要多找些原始材料进行阅读,以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2. 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

我们先看看2009高考广东历史主观题第26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每一问都要我们去理解、分析和判断。

第一问需要我们认真审题,从材料本身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语。这一问的有效信息和关键词语是:“结论”“材料”“直接”,只要把握好这些有效信息和关键词语,那么,这一问的正确答案“晚清组”就很快出来了。

而第二问,我们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这就需要我们有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了。

至于第三问,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主流思想变化。如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由此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所以我们应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应选编一些不同形式的材料题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视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精选精练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练习材料时要认真审题,多从材料内容本身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和干扰信息,或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等,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注重中外历史的关联、比较和冷热点相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的过程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找出异同的过程,我们在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历史,同时也可以发展我们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再来看看2009高考广东历史试题第28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分)

这是涉及中外空间技术发展变化比较的题目。既要对同一时间(时期)在不同空间发生的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即70年代空间技术在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又要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即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国内和国际背景等。

另外,平时还应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历年来历史高考都不回避时事,只是它的考试题目不同于政治题目那样直接,通常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时间来侧面折射,从历史事件中得到一些启示。如2009广东历史高考第28题考查了科技创新问题和国际格局变化的问题,第32题涉及教育问题,第25题涉及国际反恐问题等,这些都是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时事热点,比如朝鲜问题、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问题、国际反恐问题、民族和地区冲突问题、改革问题、教育和科技创新问题等。但我们也不能忘却冷点。所谓的冷点指的是在历年高考中多次出现过的内容。如中美关系问题、三农问题、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问题、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等。如果认为这些问题多次考过,命题热度已过,不会再考,就会吃亏。其实,这些问题一直都很重要,长考不衰,如2009高考广东历史的第27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和第31题的三农问题等,都在告诉我们:关注热点,不忘冷点。

四、注意处理好必选与选修课的关系

必选的内容占的分值较大,固然要掌握熟透,选修占的分值虽然较小,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自由选的选修一和选修四,因为新课标实施后的广东高考试题中的第31、32这两道选做题,肯定有一道属选修一或选修四。2009高考广东历史的第31题关于王安石变法,考的是选修一的内容,第32题关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考的是选修四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自由选的选修一和选修四,最好以其中一门为重点来主攻,至于其他的选修课,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自学就可以了。

高考在不断改革,高考题目类型千变万化,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平时的点滴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这样方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5: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英语答案(试卷类型:A)

完形填空:1—5DBCBC6—10ADAAC11—15DADBC

语法填空:

16.it17.earlier18.were told19.but20.why

21.for22.surprisingly23.the24.where25.sunburned/sunburnt 阅读理解:

26—30 DBCBB

信息匹配:

46—50 BCDFE

篇6:广东省英语高考试卷

篇一: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文科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三8月月考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B={x|lgx?0},则A?B?()1.已知全集U? RA B C D 2.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若a?i?3?bi,则

a?bi ?()1?i A.2?i B.2?iC.1?2i D.1?i 63 3.设a?2,b?()6,c?ln,则()

7? A.c?a?b B.c?b?aC.a?b?cD.b?a?c 1 5 1 x2y2 ??1相切,则p的值为()4.已知抛物线x?2py(p?0)的准线与椭圆64 2 A.2 B.3C.4 D.5 5.将函数y?2sin?2x? ? ? ?? 6? ?的图像向右平移 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4 A.y?2sin?2x? ?? ?? 4? ? B.y?2sin?2x? ?? ?? ?? ? 3? C.y?2sin?2x? ?? ?? 4? ? D.y?2sin?2x? ?? ? 3? 6.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该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体

积为()A.

32??4? B.? C. D. 333 7.若

cos2?sin(??)4 ?? ??25,且??(,),则tan2?的值为()

425 A.? 3434 B.? C. D. 4343 8.若下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结果为S?35,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k的条件是()

A.k?7B.k?6 C.k?6D.k?6 9.已知函数f(x)?cos2xcos??sin2xsin?(0???(? 2)的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6 5 ?是函数f(x)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 12 ①直线x? ②函数f(x)在[0,? 6 ]上单调递减

③函数f(x)的图像向右平移④函数f(x)在[0, ? 个单位可得到y?cos2x的图像 ? 2 ]的最小值为?1 A.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10.函数y? 1?lnx 的图像大致为.()

1?lnx

x2y2 11.过双曲线2?2?1(a?0,b?0)的一个焦点F作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点?,ab 与另一条渐近线交于点?,若F??2F?,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A B C.2 D x?1 ?1?x?1,x?2 12.已知函数f(x)??,g(x)?22,设方程f(x)?g(x)的根从小到大依

?2f(x?2),x?2 次为x1,x2,?xn,?,n?N*,则数列?f(x)?的前n项和为()A.2 n?1 ?2B.2n?1 C.n2 D.n2?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2)?f(x)?0,当x?(0,2]时,f(x)?2x,则

f(2016)? 14.某学校准备从4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则有女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__________.15.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已知?B?60?,AD?2,AC?,DC?2,则

AB?__________.?2x?y?2? 16.设不等式组?x?2y??4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若z?2x?y?2a?b(a?0,b?0)的?3x?y?3? 最大值为3,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a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xcosx?2cos2x?1.(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在?ABC中,若f()?2,边AC?1,AB?2,求边BC的长及sinB的值..A 2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3:1战胜塞尔维亚队,勇夺冠军,这场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进入球迷吧看现场直播,不少是女球迷,根据某体育球迷社区统计,在“球色伊人”球迷吧,共有40名球迷观看,其中20名女球迷;在“铁汉柔情”球迷吧,共有30名球迷观看,其中10名是女球迷.

(Ⅰ)从两个球迷吧当中所有的球迷中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个球迷做兴趣咨询.

①在“球色伊人”球迷吧男球迷中抽取多少个?

②若从7个球迷中抽取两个球迷进行咨询,求这两个球迷恰来自于不同球迷吧且均属女球迷的概率;

(Ⅱ)根据以上数据,能否有85%的把握认为男球迷或女球迷进球迷吧观看比赛的动机与球迷吧取名有关?

PK?k0.500.400.0.150.10

19.(本小题满分12分)n?ad?bc?K? a?bc?da?cb?d2 2 如图,四棱锥A?BCDE中,BE∥CD, CD?平面ABC,D AB?BC?CD,AB?BC,M为AD上一点,EM?平

面ACD.

(Ⅰ)求证:EM∥平面ABC.(Ⅱ)若CD?2BE?2,求点D到平面EMC的距离.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与到A(3,?6)的距离之比均为(Ⅰ)求曲线C的方程.C A 1 . 2(Ⅱ)设点P(1,?2),过点P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曲线C相交于B,C两点,且直线PB和直线

PC的倾斜角互补,求证:直线BC的斜率为定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 mx22,曲线y?f(x)在点(e,f(e))处的切线与直线2x?y?0垂直lnx(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Ⅰ)求f(x)的解析式及单调递减区间;

(Ⅱ)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f(x)? k ?求出lnx 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答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直线AB经过圆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圆O交直线OB于点E、D,其中D在线段OB上.连结EC,CD.(1)证明:直线AB是圆O的切线.(2)若tan∠CED=

23.(本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以O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P点的极坐 1,圆O的半径为3,求OA的长. 2 ??x?2cos? 标为),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6??y??2sin? ?(1)写出点P的直角坐标及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Q为曲线C上的动点,求PQ中点M到直线l:?cos??2?sin??1?0的距离的最

小值.24.(本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解集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2)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解关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篇二:2015年广东高考数学(文科)A卷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1,1?,2,1,0?,则? ??()

A.?0,?1? B.?0? C.?1? D.??1,1?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2、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i??()

A.2i B.?2iC.2 D.?2 2 【解析】?1?i??1?2i?i?1?2i?1?2i. 2 考点:复数的乘法运算.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A.y?x?sin2x B.y?x2?cosx C.y?2x?xD.y?x2?sinx 2 2 【解析】∵在R上函数f(x)?x,f(x)?sinx为奇函数,函数f(x)?x,f(x)?cosx为偶函数,∴f?x??x?sin2x是奇函数,f?x??x?cosx是偶函数,f?x??x?sinx既不是奇函数,也 2 不是偶函数.∵f??x??2考点:函数的奇偶性. ?x ? 111xx ??2?fxfx?2?,∴是偶函数. 2?x2x2x ?x?2y?2 ?

4、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y?0,则z?2x?3y的最大值为()

?x?4? A.2 B.5 C.8 D.10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作直线l0:2x?3y?0,再作一组平行于l0的直线l:2x?3y?z,?x?2y?2?x?4当直线l经过点A时,z?2x?3y取得最大值,由?,得?,则A(4,?1),∴

x?4y??1??zmin?2?4?3?(?1)?5 考点:线性规划.

5、设???C的内角?,?,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2,c? cos??且b?c,则b?()

A.3B .C.2 D 【解析】由余弦定理a2?b2?c2? 2bccosA,得22?b2?2?2?b?即b2?6b?8?0,解得b?2或b?4,∵b?c,∴b?2.

考点:余弦定理.

,6、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内,l2在平面?内,l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

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考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7、已知5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现从这5件产品中任取2件,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

A.0.4B.0.6C.0.8 D.1 【解析】5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记为a,b,有3件合格品,记为c,d,e,从这5件产品中任取2件,有10种,分别是?a,b?,?a,c?,?a,d?,?a,e?,?b,c?,?b,d?,?b,e?,?c,d?,?c,e?,?d,e?,恰有一件次品,有6种,分别是?a,c?,?a,d?,?a,e?,?b,c?,?b,d?,?b,e?,设事件

??“恰有一件次品”,则? 考点:古典概型. ?0.6. 10 x2y2

8、已知椭圆?2?1(m?0)的左焦点为F1??4,0?,则m?()25m

A.2 B.3 C.4D.9 【解析】由题意得:m?25?4?9,∵m?0,∴m?3. 考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y中,已知四边形??CD是平行四边形,1,?2?,?D??2,1?,则?D??C?()A.5 B.4 C.3D.2 【解析】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AB?AD?(3,?1),AD?AC?2?3?1?(?1)?5. 考点:

1、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10、若集合p,q,r,s?0?p?s?4,0?q?s?4,0?r?s?4且p,q,r,s???,F???t,u,v,w?0?t?u?4,0?v?w?4且t,u,v,w???,用card???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个数,则cardcard?F??()

A.200 B.150C.100 D.50 【解析】当s?4时,p,q,r都是取0,1,2,3中的一个,有4?4?4?64种; 当s?3时,p,q,r都是取0,1,2中的一个,有3?3?3?27种; 当s?2时,p,q,r都是取0,1中的一个,有2?2?2?8种;

当s?1时,p,q,r都取0,有1种,∴card64?27?8?1?100.

当t?0时,u取1,2,3,4中的一个,有4种;当t?1时,u取2,3,4中的一个,有3种;

4中的一个,当t?2时,有2种;当t?3时,有1种,∴t、u取3,u取4,u的取值有1?2?3?4?10种,同理,v、w的取值也有10种,∴card?F??10?10?100.

因此,cardcard?F??100?100?200.

考点:推理与证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一)必做题(11~13题)

11、不等式?x2?3x?4?0的解集为.(用区间表示)【解析】由?x?3x?4?0变为x?3x?4?0,解得?4?x?1.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12、已知样本数据x1,x2,???,xn的均值?5,则样本数据2x1?1,2x2?1,???,2xn?1的均值为.

【解析】∵样本数据x1,x2,???,xn的均值?5,∴样本数据2x1?1,2x2?1,???,2xn?1的均值为2?1?2?5?1?11.考点:均值的性质.

13、若三个正数a,b,c 成等比数列,其中a?5? c?5?b? 【解析】b?ac?5?考点:等比中项. ? 5??1,∵b?0,∴b?1.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作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y中,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cos??sin2,曲线C2的参 2 ??x?t 数方程为?(t为参数),则C1与C2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y?【解析】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2,曲线C2的普通方程为y2?8x,由

?x?y??2?x?2,解得?,∴C1与C2交点的直角坐标为(2,?4).?2 y?8xy?4?? 考点:

1、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3、两曲线的交点.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为圆?的直径,?为?? 的延长线上一点,过?作圆?的切线,切点为C,过?作直线?C 的垂线,垂足为D.若??? 4,C???D? .

【解析】连结?C,则?C?D?,∵?D?D?,∴?C//?D,∴

图1 图1 ?C??2 ?,由切割线定理得:C???,∴??4??12,?D?? ?C???2?62 ??3. 即???4???12?0,解得:???2或6(舍去),∴?D? ??4 考点:

1、切线的性质;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切割线定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

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tan??2.

???(1)求tan的值;

4?? sin2?(2)求2的值.

sin??sin?cos??cos2??1 2?1??3 解:(1)tan? 4?1?tan?tan1?2?1? 4 sin2?(2)2 sin??sin?cos??cos2??1 2sin?cos?2tan?2?2 1 sin2??sin?cos??2cos2?tan2??tan??222?2?2 考点:

1、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二倍角的正、余弦公式;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tan??tan ?

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

直方图如图2.

(1)求直方图中x的值;

(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

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

多少户? 图2 解:(1)由(0.002?0.0025?0.005?x?0.0095?0.011?0.0125)?20?1,得x?0.0075 220?240 ?230(2)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为: ∵(0.002?0.0095?0.011)?20?0.45,(0.002?0.0095?0.011?0.0125)?20?0.7 ∴中位数在?220,240?内,设为a,由0.0125?(a?220)?0.05,得a?224 ∴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为224.

(3)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240,260?,?260,280?,?280,300?这四组的居民共有

(0.0125?0.0075?0.005?0.0025)?20?100?55户,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居民有0.0125?20?100?25户,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 的用户中应抽取25? 11 ?5户. 55 考点:

1、频率分布直方图;

2、样本的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

3、分层抽样.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3,三角形?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CD所在的平面垂直,?D??C?4,???6,?C?3.(1)证明:?C//平面?D?;(2)证明:?C??D;

(3)求点C到平面?D?的距离.

图3 C 篇三:2017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数学(文)试题

广东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

(一)文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俣S?xx??5或x?5,T??x?7?x?3?,则S?T?()

A.?x?7?x??5?B.?x3?x?5? C.?x?5?x?3? D.?x?7?x?5? ?? m?上随机选取一个数,若x?1的概率为2.在区间??1,A.2B.3 C.4 D.5 2,则实数m的值为()5 x?1? x?2?2e,3.设函数f?x???,则f?f?2??的值为()2 logx?1,x?23 A.0B.1 C.2 D.3 x2y2 ?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且F2为抛物线y2?2px的焦点.设P4.已知双曲线? 927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则△PF1F2的面积为()A.18B . C.36D .

?y?x?1? 5.若实数x,y满足?y?x,则z?2x?y的最大值为()

2???x?y?1 A. B. C.1D.2 42 ??R,sin??sin??sin?.x2?2xsin??1?0;6.已知命题:p:?x?R,命题q:??,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为()

A.??p??qB.p???q? C.??p??qD.??p?q? 7.若函数f?x?为区间D上的凸函数,则对于D上的任意n个值x1,x2,…,xn,总有?x?x2?…?xnf?x1??f?x2??…?f?xn??nf?1 n? ?上是?.现已知函数f?x??sinx在?0,2??? 凸函数,则在锐角△ABC中,sinA?sinB?sinC的最大值为()A. B C.D 22 8.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AB?BC,AB?BC?AA1?2,若该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48?B.32? C.12?D.8? b?,y??0,4?,则b?a的最小值为()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x??a,A.2B.3 C.4D.5 10.已知向量AB,AB?2,AD?1,E,AC,AD满足AC?AB?AD,F分别是线段

5BC,CD的中点,若DE?BF??,则向量AB与AD的夹角为()A.

? 6 B.

? 3 C.2?5?D. 36 11.一块边长为6cm的正方形铁皮按如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裁下,然后用余下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正四棱锥形容器,将该容器按如图(2)放置,若其正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容器的体积为()

A .3B . 3 C.3D .3 x2y2 ?2?,?1的一个顶点为C?0,12.已知椭圆E:?直线l与椭圆E交于A,若E B两点,54的左焦点为△ABC的重心,则直线l的方程为()

A.6x?5y?14?0B.6x?5y?14?0 C.6x?5y?14?0 D.6x?5y?14?0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若复数a?i是纯虚数,则实数a? .

1?处的切线方程为 . 14.曲线y?sinx?1在点?0,15.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x?2???f?x?,当0?x?1时,f?x??x,则

f?37.5?等于

n?时,f?x?至16.函数f? x??sin?x??x?1???0?的最小正周期为?,当x??m,少有5个零点,则n?m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60?,b?5,c?4.(Ⅰ)求a;

(Ⅱ)求sinBsinC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且2a1?d,2an?a2n?1.(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 a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2n?1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市为了解各校《国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组织全市各学校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国学知识水平测试,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随机调阅了甲、乙两所学校各60名学生的成绩,得到如下的分布图:(Ⅰ)试确定图中a与b的值;

(Ⅱ)若将等级A、B、C、D依次按照90分、80分、60分、50分转换成分数,试分别估计两校学生国学成绩的均值;

(Ⅲ)从两校获得A等级的同学中按比例抽取5人参加集训,集训后由于成绩相当,决定从中随机选2人代表本市参加省级比赛,求两人来自同一学校的概率.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三棱锥P?ABC中,PA?PC,底面ABC为正三角形.(Ⅰ)证明:AC?PB;

(Ⅱ)若平面PAC?平面ABC,AB?2,PA?PC,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C:?x?6??y2?20,直线l:y?kx与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Ⅱ)若OB?2OA,求直线l的方程.2 22.(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f?x??alnx?x2?x,其中a?R.(Ⅰ)若a?0,讨论f?x?的单调性;

(Ⅱ)当x?1时,f?x??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2016-2017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

(一)文科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1-5:ACCDC 6-10:CDCAB11、12:DB 解析:

1.A 【解析】借助数轴可得S?T??x?7?x??5?.2.C 【解析】由 22 ?得m?4.m?15 3.C 【解析】f?2??log33?1,∴f??f?2f?1??2.0?,4.D 【解析】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2?6,∴

?x2y2 ?1?? 由?927得P9,?.?y2?24x? p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y2?24x.?6,p?12,?∴△

PF1F2的面积S? 1 ?2c??6??2 21,y?时,z?2x?y取到最大值 1.33 5.C 【解析】由图可知,当x?

6.C 【解析】p正确,q正确,所以??p??q正确.7.D 【解析】

sinA?sinB?sinC?A?B?C??sin??sin60??.? 33?? 8.C 【解析】设AC,A1C1的中点分别为H,H1,由几何知识可知,HH1的中点O为三棱

上一篇:颈椎牵引下一篇:成长的故事(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