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

2024-04-08

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精选7篇)

篇1: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

难测祸福美文摘抄

不要以为人胖就一定是坏事。且慢表态,先听我讲个。

W市原赫赫有名的个体户老板沙四海名下资产已经几亿,但人却生得干瘦,瘪枣儿一般。倒是他的随身陪酒员查某,人高马大的,肚皮凸出,很有几分老板派头。

一日,沙四海因出席关系户的一个宴会,吃玩得尽兴,误了钟点,时已半夜。沙四海的时间一向是排得很紧的。为了不妨碍明天的事务,他叫驾驶员给他连夜赶回家里。谁知途中在盘山公路上被一辆满载货物迎面开来的大卡车拱下了山沟。连司机与查某,车中一共三个人,全部摔成重伤,一齐被送进当地的一家小医院抢救。由于地处僻壤,医院条件较差,竟不能三人同时施救,只好一个一个地来。这样就突出了一个“到底先救谁”的问题。

当然是有身价的先救。

身上沾油污的`肯定是驾驶员,驾驶员——车夫,无疑是无身价的人,先放一边。剩两个人,一个五大三粗,胖胖壮壮,一个瘦不拉几,麻杆条儿。现在医院不再似从前,都讲个经济效益,要求实效。能享受先救待遇的只能是有身价的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也是合乎情理的事。不过,在不知伤者底细的情况下,神仙有时也会搞错。不是吗,现在瘪枣似的沙四海就被医护人员拖到了一旁,尽管他有家资数亿元,但在“老板决不会把自己的身体养得这么瘦”的人眼里,你最有钱,如果没在身上体现就屁不顶一个……就这样,司机和沙四海终因失去抢救机会而命丧黄泉。唯陪酒员查某,却因沾了自身的肥胖拣了性命。

由此,我想送几句话给热衷减肥者:世事多变,福祸安知?一切顺其自然,何必刻意追求!

朋友,你的意见呢?不妨道来听听!

篇2: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

无助的放纵思绪在文字里娓娓道来,写给曾经的最美,写给自己的安慰,写出回忆缅怀那远离的玫瑰,写出一场花开不再叶落,写出散文融我的无怨无悔。这一刻,我在思念,泪水连连。这一刻,我不孤独,寂寞连天。我曾写过,怀念的不是你,真的。我也写过,我怀念你曾经给过得缠绵。

我独自守着记忆,哪里有过你的每一天,我苦不堪言,依然不愿把你纠缠。我行走着,等待着,滚滚红尘沉醉着。我要的不多,一个今生不会分手的恋人,仅此而已。于是乎,等待着,怀念着,深爱着,痴迷着。

我因思念而迟迟不肯睡,我因怀念越想越心碎。一个人,一首歌,一段爱的回忆,把所有的欢喜悲忧,全泼墨成祭奠的画卷,在午夜里放飞,在阳光下销毁。

再也不会有人,融我寒冰。再也不会有人,安我疲惫。再也不会有人,陪我沉睡。再也不会有人,抚我心碎。再也不会有人,拥我无悔。纵使寂寞孤独永相随,纵使谎言伪装着华美,我依然相信红尘情歌有人唱,爱情的码头有人闯,我永不会埋葬那一颗干净的本真。

爱就爱了,无怨无悔。碎就碎了,坚强面对。所以,我不会夸大,我的爱,我的恨,我的情,我的仇,我的笑,我的泪。什么就是什么,失去了就是没有了,不强求亦不挽留,给空间送爱远走,看爱幸福笑颜泪流,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什么都不重要。

远远的,穿透岁月,看你一季一季的花开。静静的,似水年华,愿你一生美丽倾情绽放。在缤纷的流年里,给你承诺永不惊扰。滚滚红尘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万紫千红,夏花灿烂,秋意阑珊,冬韵翩跹,思念永远不会倦怠。愿你深情款款平平安安,我不言不语破茧成蝶。愿你吉祥如意幸福满天,我抚一曲高山流水。愿你无忧无虑情海间,我画一副头悬艳阳天。愿你一生美丽清新翩然,我书写倾心倾情倾世篇。

我情深爱缘浅,错过的感情再美好也只能用来怀念。梦中的你,百般瑰丽千般温软万种风情。醒来后的我,穷极这一生也无法将你的容颜忘记在天边。曾经拥有时,读不懂你错落热烈的心脉。相忘于江湖,描摹不出你是怎样一个女子。

我读不懂你,看不穿你的眼,你看不见我,不认识我的字。你是如此安静地从容不迫,而我是颠沛流离地留恋。我的世界,哭着,笑着,跌撞着。曾经你伴我,乐着,跑着,幸福着。现如今且行且珍惜,自顾自勉励。顾盼之际,流连之时。望穿秋水的时光里,汗水练坚强,书海解忧伤。今生愿得一人心,只求为我书写;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场花开,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记的拥有,一场叶落,是我一生心疼一世忘不掉的美丽。拥抱时的心动,我赋予了一把名为伤害的刀,我敞开心扉,你挥舞刀刃,靠近你疼痛我,拥抱你,拥抱一世的情殇。岁月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淡了感情却让孤独与寂寞日日夜夜相随,夜晚的来临,失眠就时刻接近。

或许是白天忙碌晚上矫情的性格使然,忙碌了一天午夜回巢,唯与电脑相伴,与文字相依,寂寂的夜色如水流淌,封心锁爱的心便随着思念开出心花朵朵,连文字都透露着淡淡的无奈与忧伤。

此时此刻,彰显出生命中难得的静好,似水流年,冷暖自知。

人生跌跌撞撞,情路坎坎坷坷,心路迷迷茫茫,我在时光中游走,心在岁月中浮沉。当我回首身边,红颜茫茫若空,知己寥寥无几,便学会了安静地游山玩水,学会了落雨听禅,学会了封心锁爱。心,不再蠢蠢欲动,身,却再修炼武装。指尖,便跃跃欲试寻求绝世华篇。

安之若素的人,不喜热闹,不愿出走,害怕那拥挤人潮淹没心中微弱的企盼。也曾想找寻一种陪伴,却发现朋友两三个,爱好道不出,世界小得只能容自己与自己对话。呆在固守的小小空间,幽微的光,冰冷的空气,满满的空洞,斑斓的心事便铺天盖地般漫卷飞扬,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便显得如此体贴和温润,字字句句将心事淋漓,悠然坦露。

拒迎尘世浮华,淡看无边风景,错过一世情牵,落寞身影,却心事安然,文字成了我唯一的出口,在文章的国度里修得自由的心。我和曾经,就这样在平淡相守中微微激荡,在且行且驻中温暖感怀,在心潮汹涌中静听风吟,在日出日落时且行且珍惜。

单薄的人,骄傲的魂。花开教会我真实,滋长我的细腻,沉淀我的爱恨,于是,习惯了安静。再也不奢求今生演绎得风生水起笑傲红尘,只求每一步都踏得轻快,每一个转身都走的从容优雅,一生在文字的世界里低吟浅唱斑驳低回,寂静美丽,幽香沁散,从此便是我心灵的皈依。

最无忧,是指尖在空间肆意飞扬之时,如天使般凌空蔓舞,如飞花般梦幻迷离,纵情,飘然,轻盈,荡起尘世间我最本真的依恋。

最快乐,是指尖嘀哒跳跃在键盘之际,如心弦被悄然拨弄,如记忆被悠然轻扣,舒缓,惬意,欣喜,跳动了一方寂静的心恋。

朗月繁星,青山绿水,漫步云端,醉看夕阳西下,淡看缘起缘灭,笑看相聚离别。多年以后,或许不再习惯了与文字相依,但依然守着文字守着温暖,续着文字续着希望,恋着文字恋上孤单。文字懂我别样纯净的心空,爱永远过滤,我愈发澄澈。

再见了,不为今生有你陪伴的四季轮换,再见了,不为那些划过天际凋落在人海的浮云,再见了,不为我为曾经无数个不眠书写的情丝纠缠,只为我曾经爱过曾经的你,所以我累了,等待岁月给我分歧后的停留,我在此的世界里静想,想等待我冷漠的回归,想忘记说出的承诺与誓言。

期待着,在明天,下一世人间,你愿戴上我的指环!

篇3: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

从受精卵形成到孩子两岁,大约1000天。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讲,这是最重要的1000天。这段时间,孕妈妈和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不光关系着孩子当下的健康,也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健康。

基因注定的,和我们能努力的

基因决定着我们生命发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健康的“剧本”就已经被基因大致写好了。我们能够塑造的,只是一些影响生命质量的细枝末节。这其中,生命之初的小行为可能是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在一个孩子生命最初这段时间,我们或许有最大的几率让他的健康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从受精卵形成到孩子两岁,大约1000天,是人体器官大部分成形和其大部分功能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近几十年来公共卫生学、实验胚胎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在宝宝生命初期的环境暴露和营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健康。

尽管基因对孩子未来的健康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器官和各个生命系统形成的最初阶段,原材料(营养支持)没有提供好,再好的基因也是白搭。孕妈妈和婴幼儿的营养,不光关系着孩子当下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基因是我们无法为孩子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后天的努力,为宝宝打好健康基础。

早期营养与成年后的健康

已有明确的科学证据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人,生命初期的成长状况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相对缓慢,有着相对低的出生体重。他们往往在幼年身材瘦小,而随后又迅速地增加体重和肥胖指数。这样的成长轨迹有最大的可能在未来患病。像我们的大部分父辈一样,幼年时瘦小后来迅速肥胖的人,身体器官和系统会对“突然的”肥胖难以适应,也更容易患慢性病。

相对的,那些出生体重比较高,但在儿童期降低了肥胖指数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了一半。出生体重和未来健康关系,在很多国家的人群研究中都有发现。

和免疫系统有关的过敏性疾病也发现和胚胎期、婴幼儿期的营养有关。妈妈怀孕时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下,可能导致婴儿呼吸系统功能不正常,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宝宝过敏的几率。

另有研究提示,妈妈怀孕期间缺乏维生素E、锌及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宝宝出生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而孕期补充益生菌,多吃水果、蔬菜和鱼类(补充鱼油)则有可能降低孩子出生后的敏感程度和皮肤湿疹的发生率。

除了妈妈孕期环境和营养的影响,婴儿出生后的环境和营养状况也可能影响基因表达。以过敏性疾病为例,婴幼儿早期接触更多的微生物,日后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更小。另一方面,营养状况也影响着人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越丰富的食物,以及环境的暴露(接触更多微生物类别)可能使体内菌群更多样,数量也更多,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正常的免疫。

你知道宝宝的发育“编程”吗?

人类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一些负面的影响可以永久地改变我们的身体构造和器官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编程”(programming)。

对动物来说,孕期小小的饮食改变,就可能引起令人惊奇的后代终身的生理改变。营养不良和其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能够改变基因表达,同时,还会导致生长缓慢,因此慢性病常常和出生时的低体重有关。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期”,这些关键时期,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胚胎期。在出生后,只有大脑、肝脏和免疫系统仍然可塑。大多数的人类器官和系统的发展都完成在受精卵形成后的1000天内(从胚胎到2岁左右)。

临床上说的“低体重”,指婴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生低体重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患慢性病。第一,他们的主要器官,如肾脏,功能会因为营养不良而会更削弱;第二,他们的代谢系统和荷尔蒙反馈会有所改变;第三,他们对于成长中环境的影响会更敏感。

胎儿期的营养

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反映着宝宝在胚胎期的发育状况,也间接反映着妈妈长期的营养状况。

胚胎期,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拥有健康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宝宝,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才能按照基因“编程”出一个婴儿来。父亲提供了一半的基因,而母亲的任务远远不止于此。

除了基因,母亲还需要提供一个发育得很好,具有正常功能、能够传输养分的胎盘。胎盘更像是一个胎儿营养输送的感应器,平衡着妈妈的传输营养的能力和胎儿的需求。胎盘的重量、大小和表面的形状都反应了它传输营养的能力。已经有不少证据表明,胎盘的形状和大小与未来的慢性病有关联。

另外,孕妈妈需要通过自身的组织转化和传输养分给胎儿。这些营养并非直接来源于妈妈的饮食(这样太冒险啦)而是来自母体组织的转化,所以母亲长期的营养状况比孕期饮食更能决定胎儿的发育状况和出生体重(当然,孕期饮食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宝宝出生后,母亲还需要通过哺乳提供婴儿的营养。

再说远一点,作为孕育宝宝的母亲,她的营养状况,她的卵子数量和质量,胎盘大小和形状,跟她本人胎儿时期及幼时的发育都有关系。而母亲的发育,又和外祖母的营养和健康有关系。总之,女性对下一代健康的影响是远远大于男性的。最能直观母亲长期营养状况的,就是她的身高、体重(主要是身高)。有句俗话,“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从实验胚胎学的角度看来,不无道理:妈妈长期的营养状况(主要反映在身高上),对后代的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会比父亲大得多。

如果孕期妈妈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孕妈妈是胖也不行,瘦也不行),或有吸烟喝酒等不利因素,都会危害到婴儿的健康,并可能和孩子成年后的慢性病相关。

尽管孕妈妈的饮食可能并不直接和宝宝的出生体重有关,但是可以影响胎儿的“编程”,即器官发育和系统的功能发展。比如,不同怀孕阶段的能量限制可能关系到孩子成年后会不会肥胖、血脂异常或有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另外,孕妈妈过高或者过低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例,都可能和孩子成年后的高血压有关。

婴儿期的营养

宝贝出生后,越是幼小时,营养越是重要。头六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宝贝出生后妈妈能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也是一份长期的“健康投资”。六个月后,合理地添加辅食,确保幼儿丰富的营养,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也是健康未来的保障。

婴儿最初的辅食可以是蔬菜、水果、肉类、米糊等任意种类的食物,辅食的添加顺序不重要,因为所有辅食都要陆续添加。传统上,单一成分的米糊是第一种辅食。但事实上,以特定的食物顺序添加辅食对宝宝并没有额外的好处。

辅食的添加应该以高铁辅食开始。高铁辅食包括:强化了铁的婴儿米糊,肉泥,家禽和鱼(所有的血红素铁的来源),或者煮熟的豆腐和豆类。即使是在添加辅食的最初阶段,也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如果宝宝没有过敏反应,食物的种类越丰富越好,可以以1~2周的速度,不断增加新的食物种类。但是新添加一种辅食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缓慢加量,确保不过敏。

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加上尽可能丰富的其他辅食,宝宝的营养就会有保证。辅食的时间和分量分配完全随意,只要保证了足够的量和足够丰富的食物种类即可。

篇4:一生一事美文摘抄

詹姆斯·卡梅隆凭借鸿篇巨制《阿凡达》,打破了他所拍摄的前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创下的12年票房纪录,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新的里程碑。

有人问获得空前成功的卡梅隆是如何打造3D大片《阿凡达》的。卡梅隆平静地说,有的人认为我用了12年时间完成《阿凡达》,实际上,准确地讲,我是用了14年时间。我先用了五六年时间做深海纪录片拍摄和3D技术实验,目的是为了完善3D摄影技术。第二件事就是说服全球各大电影院安装3D放映设备,为此,也用了数年时间。这些工作都做好之后,剩下的就是跟所有的主创人员殚精竭虑地拍摄了。

可以说,卡梅隆是在用毕生精力来完成这部巨作,而所有的付出在他55岁时获得了回报。这如同进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要到达终点,除了目标明确、用心专一,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力。时间会成就坚韧不拔的人,也会让意志怠惰者功亏一篑,能用十几年时间去准备一件事的人没有理由不受到成功之神的眷顾与垂青。

在中国嘉德20l0年拍卖会上,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以人民币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价格。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价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钦羡这位享誉世界的画坛巨匠,简直握有一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笔。而在这登峰造极的艺术功力之后,其实是张大千几十年默默无闻、披沙拣金的磨砺。为了提高画艺,张大千倾尽家资,在点点烛光下手握画笔,以苦行僧般的精神在敦煌莫高窟中面壁三载,临摹完所有壁画作品。浩瀚深邃的东方艺术之美让他画笔灵动,神采飘飞,轻轻一挥便技惊世界,因此才能“数载辛苦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网络新锐作家当年明月,以《明朝那些事儿》狂售100万册,成为版税过千万、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前5名的实力派新人。芸芸众生眼中,他少年得志,名利双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位孤灯夜读15年的苦行僧、独行侠呢?他从11岁就开始读《古文观止》,求学期间每天晚上坚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历史,除了高考期间停了两个月外,他雷打不动。就这样,他读完了中华书局编写的那套绿皮《二十四史》。工作后,他除了上班就是读书,没有别的爱好。用当年明月自己的话说,那十几年,一直没有朋友,但因为读书,他觉得自己很强大。他是一个如此寂寞的书生。

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陆游总结自己一生学诗、写诗的心得体会,曾写过一首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成功路上,山水迢迢,风尘漫漫,但都是“初极狭,才通人”,最后过来的都是虔诚人。

篇5:一生的眷恋美文

春风在吹奏着一曲永不完结的歌,周而复始,小草早已习惯了这种听在耳畔的舒爽。日复一日,偶尔的丝雨会拍打着他那瘦弱的身体,发黄的小脸上抑郁着一颗漠然的心,而心里,却又是一个别样的世界,这世界里,有山,有水,也有情……

空气中又荡起了这首春风的乐曲,所不同的是,还有着淡淡的花香,小草没有闻过花的香味,对于这个茫然的世界,这种虚无的气息,他只能把它当作是心灵放逐的一种舒心剂罢了。这种对于灵魂的冲击,一分一秒都刺激着他,想邀他一起共享这春光的美好,这山,这水,对了,还有湖里正在嬉戏的鸳鸯……

山是青青的,水是碧绿的,这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小草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正让他感到了自己内心的空白,空落落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小草笑了,可他的笑声中满满的都是凄凉与无助。他笑这风景的可怜,也笑自己的孤独,他笑这些美好的风景只有他一个欣赏者,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欣赏者的孤独,他依偎着春风,静静的,当黄昏的夕阳快要落下帷幕的时候,他也只能是一声轻轻地叹息,唉……

日子渐行渐远,转眼飞逝的时光依旧在前行着,缺少了色彩的天空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封闭了天地,小草失落地看向远方的世界,他把自己的目光透穿了整个的所有,所有的思念,而这思念,只是空洞的暗黑。他没有一个离他很近的“家”,“家”,在他的眼中,只是一种奢侈的向往所在,自从他的散落,岁月的侵蚀早已让他忘忽了所有,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是谁,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家啊!

抹了抹自己的心酸,想着清明就快到来,他有些彷徨了,无措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向远方那遥远的不知何处的思念,他多想有一个温柔的故乡,故乡里有他的亲人,他的最爱,以及他一生的眷恋。

篇6:好人,一生平安美文

时令刚过冬至,心情随着时间夜短昼长 。前些天的雾霾和近日发生的事压抑着的心绪非常糟糕, 脸色不用对照镜子看也知猪肝一样铁青 ,动不动就发无名的火,自己扪心自问 ,是谁招你惹你了?没有。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没有。那么是什么在做怪呢?让人,让一个非常正常的思维还算敏捷的人抑郁寡欢呢?

女儿看出我的心事,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您所压抑的心情不是无事生非,也不是庸人自扰,更不是吃饱了撑的多事,而是要辩证的看待好人一生平安这个问题。什么是好人?要我说,好人就是有益于人的人,说的大一点就是有利于人民的人,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个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就是好人。好人是哪来的?不是老天爷生的,不是石头缝儿蹦的,是从芸芸众生之中产生的,是跟社会上的那些坏人相比较相区分而来的,绝不是片面的、孤立的和束之高阁的。您总是教导我们,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早报晚报时候不到。至于说好人有好报,好人长寿,好人一生平安,那只是心地善良的人们对好人的一种祝福和祝愿罢了。

女儿不愧是个高才生,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浅显的名词诠释后,阐述了好人的根源性、辩证性和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说实在的,不用女儿解释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我的思绪在我的灵魂深处还是解不开缠绕心灵的这个郁结。

前两天,我到一个超市去购物,顺便在超市前的修鞋摊儿修修鞋,就是给鞋后跟打个掌儿,没事就和修鞋的.罗老头说说话聊聊天。差不多每次购完物都是把东西放在他的摊位旁边,打声招呼就去广场遛弯了,一身轻松的回来,见他忙着招招手就走,如果摊位前人不多,我就坐下来和他闲聊一阵子,海阔天空,人文地理,趣闻轶事,大事小情,两人都有共同的话题。虽然我们的年龄相差十几岁,但我们的音气还是比较相通的。

罗老头是个东北人,名字叫明山,退休了随儿子来到我们这个小城定居,闲来无事就在超市旁摆了个小摊儿。这个人心灵手巧,拿起工具能修摩托自行车,坐在马扎上会修各种鞋,打开随手带的铁皮箱,什么样的钥匙都能配。至于说价钱吗,好说,有就给点,没带下次再说,零碎小活分文不取。最主要的是,大人小孩有东西放他这儿都放心,图的是有个好人缘,自己给自己找个乐。他不是一年两年这样,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熟悉他的人都说罗老头是个大好人,亲切地称他老罗师傅。城管队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超市前的小摊都轰走了,唯独梧桐树下的老罗师傅仍在忙碌着。真有那么一次,城管队新来了一位队长,带着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它的摊儿给抄了,没等他们把抄的东西装上皮卡车,超市前的老头老太太们一看老罗师傅出事了,眨眼功夫围上来一帮人堵住了皮卡车,吵吵嚷嚷闹翻了天。大家伙儿就说一个理儿,老罗师傅是个好人,有他在这儿,我们大伙都方便。新来的队长一看这阵势,心知众怒难犯,放下所抄的东西立马走人。老罗师傅给大伙作揖致谢。人贵有自知之明。老罗师傅把摊儿从超市的显眼处移到靠边的梧桐树下。事后他跟我说,大伙的情我领了,人家城管队管的也没错,我呢,两利取其中吧,谁的面子都给,好人做到底,相安两不厌。

好人难当,好事难做。这句话是前些日子他当着我的面说的,也是我们俩人聊了一阵子心里话之后,从他郁闷的心底发出来的人生感叹。

那天,冬日被讨厌的雾霾严严实实遮住,空气严重地污染,出现在街上的大部分人裹得只露一双眼睛,防霾口罩遮住了口鼻,就是熟人见面也只是点头或是眼神儿的对碰。摊位前,修车的活儿不多,修鞋的事儿不少。他坐在马扎上,一针一线的忙碌着,紧蹙着眉头和我说话,时不时的长吁短叹。平时,我们老聊天,没有发现他有这样的情形。我知他心里不痛快,便请他道出来,看我能否帮他解解烦忧。

于是,他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超市里里外外人不少,小摊前也挺热闹,忙得罗师傅手脚不识闲,身上头上直冒热汗。这时候,一位穿着挺时髦的中年妇女来到摊位前,像一位老熟人似的打招呼。罗师傅抬头一看并不认识,只能像平时对待陌生人一样笑一笑点点头。这个人像别的熟人一样,把一桶花生油放到修鞋的摊位旁,撂下一句话,定会儿就来取,说完急 匆匆地走了。罗师傅看了他一眼没有点头,手里继续忙活着。眼看天快黑了,那个妇女从超市提着东西走过来,劈头就问她的那桶花生油哪去了,罗师傅一愣神儿,这才发现那桶花生油不见了,站起来四下看看也没有,就跟那位妇女说不知哪去了。妇女一听脸红脖子粗的嚷嚷起来,大家伙都说你罗师傅是个大好人,让你看管东西都放心,为啥别人的东西不丢,偏偏我的东西就没了呢?罗师傅见他火气很高就心平气和的跟他解释,请她不要着急,话说回来,一不认识你,二没答应你,三没收你保管费,你的油丢了能怨别人吗?妇女说,那桶油是当着你的面放的,当时你根本没拒绝,那就是同意了,油没了咋办?你必须赔我。罗师傅抓耳挠腮了,赔吧,一百个不情愿,窝囊。不陪吧,你还是个好人吗?别扭。

又一个故事。

那天傍晚时分,罗师傅的摊儿前来了一个小伙子,半熟脸儿,曾经在摊儿上修过车配过钥匙,姓李,自己说在超市上班,一口一个老罗师傅叫的挺甜。小伙子长得挺帅,瘦高个,大眼睛,双手推着一辆电动车,说是车带扎了让给补补胎,下班了就来取。卸外带补内胎,一会儿的功夫就完成。修完这辆车,又干点别的小灵活就收摊了,眼前就这辆车没走,等着吧。一个小时过去了,没人来,两个小时过去了,没人影,超市的人都走光了,那位小伙子也没傍影。罗师傅急了去问超市保安,好几个都是老熟人,都摇头说不认识。有人说您也太死心眼了,把车推您家去,老罗师傅解释,怕人家小伙子下班回家着急,再说我的小三轮又带不走。一个保安出主意,那就放到我们的车棚里,开玩笑说,车丢了可不管。为了当好人,罗师傅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老罗师傅刚出摊儿,推电动车的人来了,不是那个小伙子,而是开着警车的两位警察,让他跟他们走一趟。在派出所里,罗师傅傻了,寄存在超市里的那辆电动车是偷的。

那天,罗师傅讲完他的两个故事,他拉着我的手说,老朋友,你还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吗?我斩钉截铁的回答他,你是一个好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好人,并且拍着他的肩膀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今天,我从超市购物出来,径直奔罗师傅的摊位而去,可人来人往的梧桐树下竟没有罗师傅的熟悉身影,我一愣神儿,是不是被城管的给轰走了?还是家里有事没有来?就在我非常疑惑要找熟人打听时,有一位老熟人悄悄告诉我,罗师傅出事了。我猜想,能出啥事?前几天我还祝福他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呐。那位老熟人说,昨晚上收摊儿回家时,罗师傅被一辆汽车给撞了。

我惊讶,我惊呆了。我一定要去医院看看他。老熟人告知,罗师傅昨晚上急诊转北京了。之后,我是怎么回家的已经全忘了,就感觉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得喘不过气来。

篇7:人之一生但夕祸福美文

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永远不到半寸的平头短发,在内地像个老农;在西藏像个藏胞——他,就是连续援藏10年的苟天林。

1 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第二年,一批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踏上西藏的土地。他们是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时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社长苟天林也在其中。这是苟天林第一次到西藏,他或许不曾想到,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历经援藏干部队伍四次轮换,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兼外宣局长到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原,雪山,哈达已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也几乎浓缩了他一生的感悟,感慨与感动。

“人之大幸,如我一生。”采访过程中,苟天林数次重复这句话,带着令人感动的真挚与虔诚。

西藏十年,我进一步理解了祖国母亲,父老乡亲

“西藏自古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历史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西藏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休养生息,创造生命,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西藏各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为祖国大家庭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只要主题关乎西藏,苟天林就仿佛回到了那个他寄予万千深情的地方……

这是一块让他感受到一奶同胞之情的土地。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80多万,地广人稀是这里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西藏下乡,往往驱车几个小时,行程数百里也很少看到人烟。“但是,只要靠近村子,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一面鲜红的国旗,大多数村子都选择把旗杆竖在学校的操场上”,那远远最先跃入视野的点点红色,每每让苟天林从心底泛起温暖和敬意。自治区边境的樟木镇次仁曲珍老阿妈,已经90多岁了。从西藏自治区成立,她从解放军手里接过第一面五星红旗起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老人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场院里升国旗。“我去看望过老阿妈,每天虔诚地升旗,降旗。几面旧国旗她都精心珍藏着。”

在西藏,唐古拉山的牧场、雅砻河谷的村庄,每块土地上都有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拉萨市,到了节假日,每家每户都挂国旗。走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感受着藏族和各族乡亲对党中央,对祖国的质朴情感,苟天林逐渐理解了西藏,理解了这里的父老乡亲。

安多县多玛乡党支部书记觉拉,是从农奴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他在家乡办起了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商店,修建了第一条水渠,建立了第一个扶贫点……只要能够尽快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都想办法带着乡亲一起干。最后在抗雪救灾中操劳过度,牺牲在救助受灾群众的风雪路上。

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本可以留在繁华的大都市,却一纸申请,勇上高原,一干就是34年,被群众称为“门巴将军”。在采访宣传李素芝模范事迹过程中,为深入了解李素芝给藏族小姑娘吉吉看病的情况,苟天林和记者们一起驱车数百公里,到远在那曲的吉吉家看望。他们在广袤起伏的牧场上连续颠簸四五个小时,来到草原深处的吉吉家。苟天林拉着已经康复的吉吉的手,和吉吉的父母谈了很多很多。苟天林发现,吉吉家和其他藏族群众一样也有佛龛,但吉吉家的佛龛里供奉的不是菩萨,而是李素芝院长穿着军装的照片。吉吉的父亲告诉苟天林:“我们拜了很多菩萨,但都没有看好女儿的病,是解放军李院长救了女儿的命。我们不供菩萨,供金珠玛米,供李院长。金珠玛米(解放军),李院长就是活菩萨。”

援藏10年,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区党委宣传部先后推出了十几位模范典型,有基层干部,青年学生,致富带头人,专业户。妇女群众,还有驻藏部队,武警官兵……这当然是苟天林作为自治区宣传部领导的工作职责,即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搞宣传,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树典型,立榜样。然而,这或许更是苟天林和他的同事们发自内心的,对西藏各族人民的致礼。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像中国一样几千年文明史绵延不断。而且,无论平原高原,南方北方,各族人民共同为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这种情感与精神,使我们国家在外族侵略面前不低头,在自然灾害面前不畏惧,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像巨人一样不断前进。”这种强烈的爱国为民的意识和情感,在西藏感受得更加深刻。

苟天林出生陕西黄土高原,生长在农村,从小与山野为伴,对基层百姓有着淳朴的理解和热爱。20年海军宣传工作生涯,四年北京大学苦读,又让他对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社会发展有著深刻认识。10年洗练,心中的这份情感和牵挂更加厚重,不断升华。“藏族同胞同样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在西藏,我们认识他们,感受他们的创造和精神,感受他们的品格和智慧,感受他们对祖国大家庭的深情和对建设美好家乡,实现现代化的期盼,热情和贡献。在其中,自己的灵魂得洗礼,思想得提炼,品格得升华,精神得鼓舞,真可谓生之大幸。”苟天林的语气平静如常,却仍难以平息内心涌动的真诚,在北京明媚的春天里,他的表情如此虔诚,让人感动得几近落泪。

2004年,苟天林又一次下乡到日喀则,考察调研。多次到这里,他与当地干部,乡亲都熟识了,离开时,大家还是热情地给苟天林献哈达,一直把他们的车队送到雅鲁藏布江边,目送着车队开进山里。“献哈达是藏族的最高礼节。”苟天林低头凝视胸前洁白的哈达,将心中的感动化作诗句,裹着深情喷涌而出:

“手捧洁白的哈达,这是一条天上的白云,这是林中鲜花,湖边的清采,这是我们的真诚,这是新西藏的祝福。我们把哈达献给朋友,祝福朋友吉祥,祝福朋友欢乐吉祥;我们把哈达献给母亲,祝福母亲幸福安康……”

在回拉萨的路上,苟天林坐在车里一气呵成诵出《多彩的哈达》,后经藏族作曲家美朗多吉谱曲,成了现在深受西藏群众欢迎,传唱率很高的一首流行歌曲。这位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1 0年之久的援藏干部,把心灵,情感甚至生命都和雪域高原联系在一起,和藏族同胞的血脉跳动在一起,像蓝天一样清澈,像雪山一样圣洁,散发着久久酝酿后才具备的甘醇。

西藏十年,我进一步理解了儿女责任,无私奉献

1995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选拔工作开始,中宣部也要派一名干部援藏,到西藏自治区宣传部任副部长。按照规定,援藏干部年龄要在45岁以下,苟天林当时已经47岁,但是他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当时想,如果要是其他条件较

好的地方,我可以不报名,可以不去。当时孩子上小学,家里确实有困难。但是西藏是边疆,虽然遥远,却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虽然艰苦,却是我们同胞的家乡。西藏需要人,我就应该站出来,高高兴兴地去。”时隔15年,苟天林对自己援藏的选择依旧坚定。

“政治上热情爱护,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心体贴”,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欢迎大会,西藏干部群众热情献哈达、敬“切玛”,让苟天林和他的许多同事,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感受到了温暖和鼓舞。孔繁森说,视西藏人民如父母。苟天林和他的“战友”们就下决心朴朴实实当儿女。

苟天林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揭批十四世达赖利用十世班禅转世搞分裂破坏活动的阴谋。区党委要求,要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根据分工,苟天林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他顾不上高原反应,立即拟定题目,和有关同志迅速组织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达赖的政治赌注必然要输得精光》、《坚持宗教仪轨,维护中央权威》,《爱国爱教是广大僧俗的共同心愿》《共产党员要做维护祖国统的模范》、《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些文章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持续在西藏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在西藏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发挥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苟天林逐渐了解到,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西藏宣传思想工作形成系统是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后逐步开始的,比内地晚了10多年。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其他省区相比,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任务更艰巨,标准更高。身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干部,苟天林深知,自己虽然做过多年宣传工作,但是怎样从西藏实际出发,把握方向,抓住重点,谋篇布局,做好工作,是面临的新课题。

苟天林一边忙日常工作,一边抓紧时间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认真领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重要指示,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稳定两件大事、实现‘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三个涉及”,“四个事关”关于西藏工作重要地位的论述,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坚持“三个离不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维护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脱贫致富奔小康;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等,苟天林逐步懂得了西藏宣传思想工作的这些根本指导思想。

按照全区工作部署,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苟天林和同事们先后通过抓典型,搞试点,不断推进全区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先后总结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白朗县,那曲地区安多县阿里地区噶尔县,日土县等一批县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倡导科学、破除迷信,发展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先进经验。围绕草场改革,调整畜牧结构,提高牧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先后在五六个县对不同类型的牧区搞调研,这些典型和调研成果,有的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自治区领导的表扬,有的在全区推广受到群众好评,发挥了积极作用。

援藏10年,苟天林跑遍了西藏所有市,区,大多数县,西藏电视台《今日西藏》栏目曾经记录了苟天林节日下乡慰问老同志的片段和细节:一路风雪漫漫,车陷到雪地里,苟天林与大家一起推车,遇到风雪中受阻的大巴客车,他多方联系安顿车上的乘客不要受冻挨饿;在老同志家中,他嘘寒问暖……朴素的黑大衣,被高原晒黑的脸膛,憨厚的笑容,要不是旁边有字幕注释,或许少有人想到这个就像乡里邻家的老大爷一样淳朴的人,就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7年初,苟天林和自治区交通厅领导带队,组成自治区新闻,文化,卫生,采访慰问团,沿青藏线采访慰问道班工人。人间四月芳菲尽,青藏线上却依然风雪交加。近10天的采访慰问活动,苟天林和大家一起两次翻越唐古拉山,昆仑山,申格里贡山。唐古拉山口海拔5031米,当时正下大雪,车到时,苟天林和很多人一样有高山反应,可是当他看到风雪中坚持清扫路面的“天下第一道班”职工,二话没说,下车与职工们一一握手问候。那一路,苟天林既是团长,要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又要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走访职工家庭,看望老同志。大家休息了,他还要审阅修改记者稿件,安排发稿和第二天行程。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些都是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上,几乎令人不可想象。

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回到拉萨,已是夜里12点过了,喧嚣的八廓街都已沉沉睡去。大家极度疲惫,苟天林却径直回到办公室,连夜赶写汇报材料,反映1 09国道青藏线养路工人“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奉献精神,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天区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做出了向“养路工人学习”的决定,提出了解决养路工人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的指导意见。

刚到西藏时,苟天林就听部里老同志介绍,基层宣传部门工作条件太差了,有的县委宣传部三个人,只有两把椅子,必须的办公条件都没有。“下乡调研中,基层办公条件差,基层的同志们在那样的条件下工作,我深有感触。”于是他请示党委,向“娘家”中宣部汇报,用援藏资金积极为县委宣传部更换办公用具,配备电脑、传真机、汽车。西藏宣传战线的办公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在工作中,苟天林经常给基层的同志们讲宣传工作的内涵要义,同他们探讨西藏宣传工作的特点,规律和经验。他和同志们下乡,总要交流如何选择调查主题,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如何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等等。苟天林说,自己是西藏宣传工作的新人,又是宣传思想战线的老兵。在这一“新”一“老”的转换间,他默默地为西藏宣传思想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做贡献。直到他离开西藏很久,同事们还总念叨着:“部长在的时候总加班,真累。部长回北京了,他的话反倒越想越有道理。”

西藏10年,苟天林从四十不惑跨入半百之年,可他似乎从不知疲倦。“苟天林就是个工作狂。”这是很多熟识他的人最直截了当的评价。里面夹杂的赞许与敬佩,熟识他的人也一听则明。他的工作日记本里,其中一页上有他随手记下的1998年6月2日日程。从阅改“(宣传)部新老班子交接简报”,“1997年西藏环境公告”到接洽外国议员来藏参观访问事宜;从主持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到研究干部任用等大大小小竞有十六七件之多,件件重要,时间精确到“分”。而他的早饭和午饭,都是加热头一天的面食。这是他那時最普通的一天。

其实,苟天林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他甚至遇到过危险。藏北腹地安多县,海拔52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之一。1997年冬天,苟天林带着宣传部工作

组到这里调研,当时气温零下20多度,又刮着七八级大风,为了考察多玛乡网围栏和冬草储存试验点,他和工作组的同志乘车上百公里,然后步行上山。虽然离储草间只剩下几百米的路了,可是因为高寒、大风,缺氧,艰难地挪进储草间,苟天林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1997年,有一次苟天林回北京,中宣部领导安排他体检,心室已肥大1.5公分,早搏每分钟20多下,医生吃惊地问:“你不难受啊?”劝他住院,可是苟天林还是悄悄带了些药又回西藏了。他经常乐呵呵地说:“当人的心中装着一种崇高和责任,就有一种神圣。似乎面前所有的困难都变小了,甚至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成了一种乐趣。”

苟天林的想法,可能也是所有援藏干部的心声。然而高原给他们身心的“馈赠”,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虽然已经离开西藏五年了,可是高海拔和长期缺氧对他心脑的损害无法逆转。说话时间长了,能清晰感觉到他呼吸费力。这些难以对外言说的病痛,只能永远由他们独自默默承受。那些至今仍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就更让人敬重了。

不过,所有的磨难都不会影响什么。苟天林说,援藏干部要做主人,不要做客人;不是工作组,不是挂职,就是西藏的干部,要扑下身子好好工作。“党派我们去西藏,不是为了让我们吃苦,而是工作需要,不是仅仅因为身体可以适应,而是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不是仅仅因为西藏需要支援,而是因为那里的山山水水,是祖国的领土,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同胞兄弟。我们不能因为艰苦降低工作标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一次援藏干部会议上,苟天林代表自治区党委讲过这样四句话:“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艰苦不能降标准,缺氧不能缺精神。”现在,这四句话已经成为新时期援藏干部的共识,成为一种精神,在一批批援藏干部中流传。

西藏十年,我进一步理解了亲情、真情、感情

2005年8月,一纸调令,苟天林回到北京。不久,他被任命《光明日报》总编,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他安顿下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委托援藏的战友在“援藏网”上挂出自己的最新情况和所有联系方式。

离开西藏,苟天林格外不舍。

1998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援藏期满,该启程回京了。这时,组织找他谈话。苟天林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表态:“感谢党委、组织的信任,如果在别的地方,我会考虑遇到的困难。但是在西藏,说不出口。”于是,苟天林没有走,继续援藏三年。此后,又是两个三年,等到他离开的时候,身边援藏的同志,已经是第四批了。西藏的蓝天白云,款款深情,融进了苟天林的血液中。

他爱西藏。

同为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先后任《西藏日报》副总编。总编的李而亮,算是和苟天林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当时天天值夜班的李而亮,每天都得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在他心里,最怕早上电话铃声响起,然而工作要求他又不能拔掉电话线,一旦报纸有紧急情况,他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可是偏偏有个周末,早上八点钟电话铃声大作,拉萨冬天,天亮得很晚,李而亮跳起来接电话,却是苟天林。作为分管《西藏日报》的宣传部领导,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可是等李而亮开车赶过去,却发现苟天林满脸兴奋地捧着几张纸:“我刚刚写了散文《触摸白云》,你看看!”

李而亮哭笑不得。苟天林赶紧道歉。不过这篇用心凝成的文字,巧妙地表达了许多援藏干部对西藏的深情和在西藏工作的感受,李而亮被其感染而激动。后来,这篇散文被收入散文集《西藏我的第二故乡》中,这个段子却在援藏的“藏友”中流传了下来。每次被人提起,苟天林都会摆出特有的憨笑。

他和西藏之间的深情,真挚得无可挑剔。

他对西藏许多领导同志的敬业,奉献无私、忠诚,和对援藏干部的关心爱护心怀敬意,感念不已。他经常说起他之前和之后的四任部长,“他们都是‘老西藏’,觉悟高,水平商,待人好。”他经常说起与他一起工作过的西藏的许许多多的同志,高尚如高天,吃苦不怕苦,待人如至亲,勤奋,真诚善良。“他们都让人感动,令人难忘。”

援藏10年间,苟天林数十次往返内地与西藏之间,每次刚回到高原,都会有高原反应。喝一杯热乎乎的酥油茶,出一身热汗,就好多了。每次苟天林回到部里,门口准有一壶香喷喷的酥油茶,腾腾热气。他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些酥油茶是谁放的,感动却在这样的小细节中溢满心间。

作为儿子,他深深感念他恩重如山的老父亲。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抚养大。在西藏10年,在宿舍里他始终供奉着老父亲的遗像。他经常用老父亲的精神激励自己:苦生苦熬苦撑苦劳一世艰苦辛劳苦命人留革命精神:为父为母为民为仆终生克己为人平凡人树非凡品德。

作为父亲,苟天林有两个旧式的日记本,硬纸板的外皮有些褪色了,纸页也已经泛黄。这是苟天林的珍宝,也是他和女儿,与西藏共同的约会。苟天林去援藏时,女儿还在读小学:女儿要中考了,他还在高原。为了鼓励女儿,心怀歉疚的苟天林在电话里问女儿,“你想要什么?”女儿回答什么也没要“给我摘几片西藏的树叶,”苟天林被懂事的女儿感动了,随手写了一首诗“女儿无所求,嘱父要树叶。为父平常人,凡枝山野外。采来叶枝枝,装扮千年业。”

从此,苟天林每到一地,就采几朵小花几根小草,几片树叶,精心地粘贴在日记本里,旁边认真地标注时间,地点和海拔。在喜馬拉雅山泊山口,苟天林采来雪骨草,在旁边写道:“不骄不艳不染尘,幽石白云紧相随。放眼累见冬春易,不求虚名求真人。”在亚西拉山口中,苟天林在采到的小草旁写道:“身高不盈寸,扎根在雪山。无意求富贵,一心向蓝天。”

他还对西藏的艰苦,以《苦示路路》为题对女儿做了这样的解读:“我们都是受苦人,苦不是命是精神。艰苦给我前进力,刻苦使我长本事。吃苦树我好品德,痛苦为我练意志。苦读才能得知识,苦思才能求真理。苦练才能有才干,苦干才能出创见。福中知苦虽不易,不知辛苦福流去。苦口坦言生活味,苦心盼你好自立。若要以后不受苦,从今开始多吃苦。”现在,粘贴在本子上的花草早都干了有的都碎成了粉末,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当时盖的邮戳也模糊不清。但是翻开每一页,都会有莫名的感动。这是父亲对女儿的教诲,也是汉族干部对西藏的深情解读。西藏用她的碧天,白云,红花绿草,保佑了苟天林淳朴真诚的赤子之心。

“西藏在哪里?西藏在蓝天下,西藏在白云里。珠(穆朗玛)峰是她的身躯,雅(鲁藏布)江是她的血脉。森林是她的秀发,草原是她的胸怀。她是祖国最美丽的地方,她是我们的家乡。”西藏10年,留在苟天林心里的却是一生的牵挂和回味。

上一篇:人因工具而伟大的初中作文下一篇:迎娶新娘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