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

2024-04-13

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精选6篇)

篇1: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

员工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敬业尽职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行力,确保公司重大决策、决议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员工问责的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员工问责是指在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活动(包括投资融资、资本运作、招投标、专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各级员工对本部门或本岗位应承担的工作,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或者不作为、少作为、滥作为,损害公司经济利益或影响生产经营秩序和工作效率、贻误工作时机或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由公司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经济和行政处理的活动。

一、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拖延、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

二、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公司管理程序、管理制度、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情形。第四条 对员工问责坚持以下原则:

一、谁受理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二、一级对一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层层追究责任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权责对等、公开透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回避原则,与被问责人为亲属,或与被问责事件有关联的人员不参与调查、处理决定等工作。

第五条 员工问责制度与专业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行,符合专业管理问责条款的,可按照相关专业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处理。凡专业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无法处理或问责的,按照本制度进行问责处理。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六条 公司行政部是员工问责的决定部门,职责是:

一、根据问责需要指定相关部门(子公司/工厂)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并指定牵头部门及小组负责人;

二、负责布臵具体任务;

三、审议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决定。第七条 调查小组是员工问责的实施部门,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部部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被问责对象的问责事项进行调查;

二、负责对调查事项涉及的任何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取证(可要求相关当事人写出书面经过材料)和核实;

三、负责接收并反馈被问责人的申诉;

四、负责形成调查报告并向公司总经理(或公司分管领导)报告;

五、负责起草问责处理报告,并报公司总经理(或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送行政部下达问责处理决定文件。

第八条 行政部负责落实对被问责人的相应处理决定。

第九条 公司各职能(业务)部门负责配合,必要时参与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第十条 部门(子公司/工厂)职责是:

一、负责配合,必要时参与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

二、负责对本公司内部相关员工的问责;

三、在重大、特大事项问责结束后3日内,问责事项分析处理报告向公司行政部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 中层管理人员和总部各级员工的问责由公司总部直接负责,子公司/工厂中层及以下员工的问责原则上由子公司负责,必要时总部也可以直接问责。第三章 问责事项

第十二条 公司按过失性质将问责事项划分成以下五类情形,总部职能(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员工出现任何一类情形时,必须对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及其直接领导、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

一、员工因决策失误、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对相关人员及其领导问责:

(一)因决策失误、工作疏忽、管理松懈、办事拖沓或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受到国家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10万元(含)以上的;

(二)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含)以上的。

二、员工不认真履行公司规定的职责,执行公司董事会或行政部部做出的决议、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及其领导问责:

(一)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公司明确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或未认真执行公司的指示、决策或交办事项的;

(二)工作效率低下、办事迟缓、经常拖期、子公司及相关部门反映强烈的;

(三)工作质量差、多次返工、致使工作拖期的;

(四)工作中回避矛盾和问题、推卸责任、矛盾上交,导致不能及时解决造成较严重后果的;

(五)工作监管不严、发现违纪、违法、违规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的;

(六)对下属部门和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知情不报、不制止或不处臵的;

(七)作风不务实、不严谨、工作粗疏、敷衍塞责、拖沓,效能低下,不能认真执行公司董事会和行政部部的决策、决定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影响公司整体工作部署的;

(八)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个时期的某项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的。

三、员工违反规定擅自决策,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及其领导问责:

(一)超越部门权限擅自决策、审批或没有依照公司规章制度、权限、程序进行决策、审批,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决定或者命令的;

(二)违反公司规定,人为设臵门槛、障碍拖延工作的;

四、员工发生不作为、滥作为或行为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及其领导问责:

(一)违反规定泄漏公司秘密或者职务工作秘密,不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或资料泄密、损毁、丢失,损害公司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二)在管理、协调、服务工作中,对外来(子公司、其它部门或外单位)办事人员态度蛮横,故意刁难,表现出“冷、硬、顶、拖”态度,甚至“吃、拿、卡、要”的现象,损害公司利益或企业形象,造成投诉或其他不良影响的;

(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和重大突发事件时,拖延懈怠、推诿塞责,未及时、妥善的采取必要和可能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的;

(四)采取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影响和干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

(五)弄虚作假或指使、授意他人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的;

(六)工作时间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因其他工作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不委托有关人员代行其职责而耽误工作的。

(七)上级对工作任务没有布臵清楚,下级没有理解和掌握工作目标和方向,导致任务没有完成的上下级员工。

五、其他行政部部认为有必要问责的事项。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三条 对员工问责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公司行政部部领导发现有关人员或接到有关方面(子公司、职能部门或相关人员)的信息,反馈有本办法规定的问责情形时,提出问责建议报行政部部,由行政部部审批后启动问责程序。

二、公司行政部部责成启动问责程序后,由行政部办公室负责立即根据行政部部指示,落实监督牵头部门快速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三、问责调查小组对需要调查的事项予以登记立项。

四、问责调查小组制定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对调查过程中的访谈应形成现场笔录,要求被调查人核实后签字确认,对调查过程中取得的书面证据材料,要求出据材料的单位领导确认并盖章。

五、问责调查小组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书面告知被调查单位的主要领导并充分沟通,征询其对调查事实是否持有异议,并根据调查结果,出据调查报告,做出问责处理意见或建议。

六、问责调查小组向公司行政部部提交调查报告。

七、公司行政部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问责处理决定,被调查的部门或单位可在会议上进行陈述和申辩。

八、公司行政部办公室按行政部部决定下达处理文件,人力资源部门按照处理文件落实问责处理意见。

九、过失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行政部办公室提出申诉,报行政部部审核,确实有必要的进行复查,在行政部办公室组织复核、复查期间,原处理决定可以暂时中止执行。第五章 责任认定和责任处理

第十四条 员工被问责有过错或过失的,其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根据其在问责事项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少或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小或延误的工作时间长短由行政部部认定,原则上分为责任较小、责任较大、责任重大、责任特大四个等级,按下述标准划分:

一、具备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为责任较小: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含)以下的;

(二)延误工作时间7天(含)以下的;

(三)不良影响较小。

二、具备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为责任较大: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0万元(含)的;

(二)延误工作时间7-15天(含)的;

(三)不良影响较大。

三、具备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为责任重大: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0万元(含)的;

(二)延误工作时间15-20天(含)的;

(三)不良影响重大或导致他人人身伤害的。

四、具备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为责任特大: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二)延误工作时间20天以上的;

(三)不良影响特大或导致他人伤残、死亡的。

第十五条 员工被问责有过错或过失的,根据问责事项的成因,原则上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直接领导责任、主管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

一、直接责任:指在业务活动中负有经办、主持、牵头、组织等职责,并导致事项发生的行为人应承担的责任;

二、间接责任:指在业务活动中负有参与、协助、辅助等职责,而导致事项发生的行为人应承担的责任;

三、直接领导责任:指直接或间接行为人的直线上级领导应承担的责任;本制度所称直接领导为总部职能部门主管级(含)和子公司部门负责人级(含)以上管理人员;

四、主管领导责任:指直接或间接行为人所在部门或单位的主管领导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总部职能部门中层副职(含)以上和子公司副行政部级(含)以上管理人员。

五、主要领导责任:指直接或间接行为人所在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总部职能部门正职(牵头副职)和子公司行政部级(牵头副职、第二经理)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 员工被问责有过错的,公司将对责任人进行责任处理,责任处理分为经济责任处理和行政责任处理、处分两类。

一、对员工经济责任处理控制在50元以上,但最多不超过本人绩效工资。

二、对员工行政责任处理、处分按轻重依次为:

通报批评、取消先进称号、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七条 对各类责任者的具体责任处理标准详见《问责处理对照表》(附件1)。

第十八条 同一单位内发生问责事项时,除按本制度对相关责任人问责外,同时还要按以下办法追究本单位领导责任:

一、直接下级出现二次(含)以上责任较小或责任较大级的同类事件时,追究直接上级领导责任;反复出现三次追究至本单位主管领导,反复出现四次(含)追究至本单位主要领导。

二、本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事件的,追究至本单位主管领导,发生特大事故、事件或内累计发生二次重大事故、事件的,追究至本单位主要领导。第十九条 根据问责事项发生的主客观因素,问责处理侧重点如下:(详见《问责处理趋势示意表》附件2):

一、对主观故意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高度经济处理与高度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

二、对渎职行为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高度经济处理与高度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

三、对不作为行为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高度行政处理、处分与适度偏上经济处理的方式;

四、对失职行为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适度偏上行政处理、处分与经济处理的方式;

五、对过失行为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高度经济处理与适度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

六、对能力不够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高度行政处理、处分,适度经济处理的方式;

七、对努力不够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低度经济处理,适度偏上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

八、对主观善意因素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适度经济处理,低度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

九、对外部不可控因素造成责任事件或事故的各类责任人,采取低度经济处理,适度偏下行政处理、处分的方式。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对涉及政治事件、党风党纪或非常重大的违纪行为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由问责调查小组报行政部部同意后,转由公司政工部门、审计部门或纪委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参与问责调查小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下发后,依据实际适时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第二十三条 在实施处罚时,应根据错误性质、情节和员工平时表现以及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全面考察决定,使处罚恰当合理。对于主观故意、渎职等情节严重的,可以从重或加重处罚;情节较轻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 子公司参照本制度制定本公司相关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企业管理部。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1:《问责处理对照表》 附件2:《问责处理趋势示意表》

企业问责制管理办法

一、目的:为切实落实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责任,促进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达成,并将各部门之工作绩效与各级主管人员之薪资、福利、劳动合同等项目相挂钩。特依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保捷汽车工业集团各级干部人员,包含各部门经理、副理、课长、副课长、组长、副组长、班长、副班长等。

三、用语定义:

3.1 干部人员:本细则中所称“干部人员”,泛指保捷汽车工业集团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包含各部门经理、副理、课长、副课长、组长、副组长、班长、副班长等;

3.2 违约责任:本细则中所称“违约责任”,指公司对各岗位人员未按<岗位说明书>之要求履行岗位责任,各级管理人员未按<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的相关条款履行领导责任的人员,所实行的处理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中“其它要约事项”之内容。

四、权责:

4.1 总(副)经理:负责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与经营规划工作,负责各部门工作目标的设定及绩效成绩的核准工作,负责干部人员正负激励的核准工作; 4.2 营运中心经理:负责各部门工作目标设定及绩效成绩的审核工作,负责干部人员正负激励的审核工 作;

4.3 人力资源课:负责本实施细则的制定、修改、解释工作,负责各部门目标设定的协调工作,负责各部门干部人员工作目标达成情况的汇总、分析、检讨,及干部人员正负激励的提报工作;

4.4 各级干部人员:努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决议,切实履行岗位职责、领导责任,实现岗位目标及部门整体目标。

五、内容:

5.1 干部人员任用原则: 5.1.1 职、责、权、利对应原则:通过规范岗位标准,确定各岗位之职责、职权及相关利益,做到权从岗来、责随权至、责权相应、责利相符;

5.1.2 能上、能下原则:本公司之干部人员任用,以工作结果为导向、以部门绩效为标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切实贯彻“能者上、庸者下”之干部任用指导思想,理顺干部人员任用、晋升管道;

5.1.3 淘汰原则:对部门绩效不彰、工作执行不力之单位主管实行淘汰机制,优化干部队伍建设;

5.1.4 绩效承诺原则:所有干部人员于任职时,必须与公司签署<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明确岗位之职、责、权、利,<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一并履行; 5.2 绩效承诺:

5.2.1 所有人员在职时必须熟读<岗位说明书>,且需在<岗位说明书>上签名确认,明确岗位职责与义务,并须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5.2.2 干部人员任用时,必须与公司签署<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约定岗位目标及违约责任等项目,干部人员必须切实履行<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之全部内容;

5.2.3 公司之<岗位说明书>、<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等,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5.2.4 干部人员因个人原因,拒不签署<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者,视为自动放弃就职;

5.3 岗位目标设定及绩效汇总:

5.3.1 各岗位目标设定状况,详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5.3.2 绩效成绩汇总状况,详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5.3.3 干部人员之绩效成绩汇总后,即可按<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之相关条款,对当事人实施正负激励; 5.4 责任划分:

5.4.1 岗位责任: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各项职责,对岗位工作负责;对于未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执行不力、岗位绩效不彰者,当事人负岗位责任; 5.4.2 领导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部属工作绩效负责、对部门(单位)整体绩效负责,对于部门(单位)绩效不彰、部属工作执行不力者,直接责任主管应负领导责任; 5.5 违约责任:

5.5.1 连续3个月岗位绩效未成长者,对当事人给予降职、降级处理; 5.5.2 连续3个月岗位绩效下滑者,将给予当事人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处理;

5.5.3 连续3个月部门工作绩效不彰者,将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单位主管给予降职、降级处理;

5.5.4 连续3个月部门绩效下滑或连续4个月部门工作绩效不彰者,将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单位主管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处理; 5.5.5 干部人员与公司约定的其它违约责任一并履行;

5.6 本实施细则经总经理核准后颁布实施,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本实施细则之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课。

六、相关档:

6.1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6.2 <晋升与异动管理办法> 6.3 <奖惩管理办法>

七、附件:

7.1 <岗位说明书> 7.2 <管理人员绩效承诺书>

篇2: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引导员工正确履行职责,保障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及合法权益,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实行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华南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 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对责任问责追究对象在其管辖的部门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拖延履行,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质量安全事故、工作效能低下、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以期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高效、良好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问责对象实行问责:

一、员工发生不作为、滥作为或行为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问责:

(一)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二)工作不认真,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办事拖拉、相互推委、扯皮,延误工作,影响办事效率、错失办事机会、影响公司形象或造成损失的。

(三)工作不负责,严重破坏办公环境整洁、节约、安全保卫等有关制度,造成浪费、发生火灾、财物被盗窃、被毁、触电、中毒、医疗、交通等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

(四)置公司利益于不顾,站在自身利益出发,搞小团体、小帮派,发布一些不利于团队团结的言论,对公司领导或员工搞背后恶意议论,诋毁,不正面反映意见,经公司查证属实的。

(五)泄露公司秘密者(秘密包括经营、经济、技术、财务、人事劳资等)。

二、员工发生未完成公司计划、指标等有关能力把控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问责:

(六)对部门权利运行的关键环节缺乏监督制约疏于管理;对下属出现问题失察或放任错误;未给予下属正确指导,未严格把关,导致未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

(七)未完成月、年度业务计划目标,造成公司或部门工作计划严重滞后,致使公司计划经营成果未能实现的。

(八)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问题上,由于措施不得力、方法不得当、处理不及时等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员工发生不认真履行公司相关规定的职责,不执行公司做出的决议决策,不沟通配合工作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问责:

(九)公司各项会议决议及在讨论中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非因客观原因,而是主观工作不力未能完成的。

(十)不认真落实以公司办公会议决议、文件、批示、指示等形式交办的工作任务,又无合理、正当理由未在规定合理时限内办结的。

(十一)对公司决策不理解、不进行沟通,以消极态度怠慢工作效率,不能分清工作安排的轻重缓急,造成公司工作开展缓慢,影响公司整体工作和全局发展的。

(十二)对各项规章制度及规定贯彻不力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领导管理责任,导致各项计划目标无法完成或出现管理失损问题,或发生事故等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三)未依据公司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时限(特殊情况除外)而进行决策或审批,造成决策延误、工作贻误或损失的。

(十四)不按公司规定办事流程严格履行流程程序,致使工作进展受阻,相关部门业务或工作无法推进或低效、无效推进的。

(十五)工作关联部门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要相互配合,对工作推诿拖延、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带来损失的。

(十六)问责过程中应遵守回避制度要求而未回避者。

四、员工发生违反相关财务规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人员问责:

(十七)违反相关规定,造成资产损坏、流失的。(十八)违反办公费用实报实销制度的。

(十九)挪用、侵吞公司财物的和出卖公司利益,收取个人好处的。

(二十)违反财务纪律和财务相关规定,造成财务秩序混乱的。

五、其他方面:

(二十一)不限于上述情形外其他违反公司纪律、公司规定、工作作风、效能低下、损害公司利益和他人利益、违背道德规范应当问责追究的行为。

第六条

责任问责追究方式

符合责任问责追究内容情形的,对有关领导、负责人、负有责任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留用察看、降薪等行政处分;

(四)给予一次性赔偿、全额赔偿等经济处罚;

(五)调离岗位、辞退、开除(造成有经济损失的不免除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或承担法律责任);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七)以上责任问责追究方式,可单款或多款合并执行。第七条

责任划分

(一)个人责任:按照各岗位职责明确个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承担责任。

(二)领导责任: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责任和下级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的损失应负的领导连带责任。

第八条

问责处罚的原则

“问责制度”是依照华南公司岗位职责说明,坚持“实事求是、奖罚分明、追究过错与责任相对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追究过错责任的同时,应当主动纠正错误,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核心原则:

(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二)责任与权利对等原则;

(三)谁受理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谁经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四)一级对一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层层追究责任的原则;

(四)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原则。

第九条 问责追究的处罚

(一)依据责任人承担责任大小、主次,可以适用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的情形进行单处或并处。同时,取消责任部门或责任个人的年终评优资格。

(二)因故意造成经济损失的,被问责人需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三)因过失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严重性按比例承担相应 的经济责任;具体金额由问责追究核查小组会议确定。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 1.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和严重影响的; 2.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纠正的; 3.确因意外和自然因素造成的; 4.非主观因素且未造成重大影响的;

5.因行政干预或当事人确已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而未被采纳的,不追究当事人责任,追究上级领导责任。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严或加重处罚:

1.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较大且事故原因确因个人主观因素所造成的;

2.拒不承认错误的;

3.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 4.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且无法补救的。

第三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十条 问责追究机构和权限

(一)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总经办成员、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部长为组员组成问责追究核查小组(问责委员会),全面负责问责追究核查工作,代表公司对各部门或员工出现的相关责任问题分别给予相应处理。

(二)问责追究核查小组组长负责总体的领导、指导、指示、决策工作。小组成员负责责任事项的日常核查、核实、落实、督办、促

办、情况汇报、处罚建议上报等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 问责追究程序

(一)问责追究核查小组根据公司及各部门工作目标计划、会议决定、指示、批示、员工及领导限时完成的工作事项,以及有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启动问责追究程序:问责事项发生→核查小组介入调查、了解、分析→督办并汇报核查事项进展情况→检查结果、问题分析→与问责对象沟通,听其陈述→汇总评价→提出建议上报→执行并通报最终决定→处理决定告知问责对象→结束。

(二)被问责追究的相关责任人有陈述和说明的权利。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问责机构或公司总经理提出陈述和说明。复核、复查决定应当在7个工作日之内作出。

第十二条 回避原则及申诉处理

(一)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工作人员或问责追究核查小组成员与被问责者有亲戚、上下级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者,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请示。

(二)问责追究核查小组及工作人员在做出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被问责者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以书面形式直接交由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整改要求和整改完成期限。

(三)被问责者出现过失后,应做出产生过失的文字说明及避免今后工作中再发生过的防范措施和改正计划,防范类似过失重复发

生。

(四)被问责者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检举、举报的部门或个人。否则将依据有关管理规定直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五)公司宣布问责决定时,由综合管理部(或人力资源部)和当事人上级共同与被问责当事人谈话,并将《问责书》直接交由被问责者。

(六)被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有疑义的,可至接到问责处理决定时起15日内向公司综合管理部申请复核。其中对处分不服的,书面提出申请,在复核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七)问责处理应同时要求责任人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后期预案,并书面报告给公司问责追究核查小组会议。

(八)为确保问责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各项问责工作必须有书面的记录,以便后续对相关工作责任进行追溯和责任界定。对于缺乏相关记录无法准确界定责任的情况,所有相关责任人将被一起问责。

第四章 附 则

(一)本制度与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有冲突的,以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为准。

(二)公司相关制度中规定有问责方式的参照本制度执行,凡与本制度相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

(三)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一般职员的问责均参照本制度执行,由公司问责追究核查小组(问责委员会)负责。

(四)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篇3:论我国的问责法律制度

关于责任制的概念, 在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问责制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法的行为, 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的制度。这样做可以减小该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失, 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防止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于这个定义, 笔者认为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 问责制是关于问责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 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问责制的主体是具有追究权的国家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特设的其他国家机关。问责的对象应当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全体公务人员。具体来讲, 问责制的对象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也包括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也包括一般的公务人员。问责的范围, 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形下, 问责主体可以对问责对象的哪些行为进行问责活动。

笔者认为问责的范围应该是一下内容:第一, 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其利益;第二, 滥用自己的职权;第三, 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失误;第四, 进行贪污受贿等行为;第五, 对于自己的工作懈怠消极;第六, 执法过程中违反公正等原则, 枉法裁判;第七, 其他的情形。

问责标准就是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所依据的原则, 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 问责的标准大体上有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各国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各自的侧重有所不同。

二.我国问责制的成效和缺陷

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及不正当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进行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日趋隐蔽和多样, 为此, 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着对问责制的研究和制定, 综合来看, 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一些问责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等行政部门为了减少和防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颁布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让有关问责主体对问责对象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了一大批具有违法行为的国家公务人员, 无数的市级甚至省级等高管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三是强化了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进行违法行为的后果, 使他们不敢再步前者的后尘, 进行犯罪行为。

但是, 问责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 在立法上具有滞后性, 表现在法律位阶低, 缺乏权威性;法律规定不一, 缺乏统一性;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第二,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问责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 不仅职责权限模糊不清, 而且政务活动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异体问责比较薄弱, 同体问责刚性不足, 前者指的是来自系统内部的问责, 后者指的是来之系统之外的问责;问责的对象的范围太小, 对于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处罚;问责的结果也浮动太大, 对于同一种违法行为, 有的规定处罚过于严重, 有的规定处罚则太轻。这毫无疑义地侵犯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放纵作用。当问责行为启动的时候, 没有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

三.问责制的构建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责制度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问责制度进行完善:

第一, 明确有权进行问责行为的主体和权限界线

问责行为的实施由一定的主体进行, 对实施了犯罪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进行责任的追究。对于问责主体, 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根据我国及世界上其他法治国家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在对问责主体进行有关的立法活动的时候, 可以对问责主体进行相应的分类, 主要是两种, 即一是来自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的主体, 一种是来自系统外部的异体问责的主体。2.划清各个问责主体的各自权限。不同的问责主体, 必定会在问责的方式和惩罚的力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明确它们之间的界限, 有利于问责工作的展开。当然, 这里所说的权限界限的分开并不是说让他们之间的联系断绝, 而仍需要在权限划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的配合, 共同促进问责工作的开展。3.要正确处理公民在问责活动中的作用。作为主要的社会监督群体, 公民可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等方式向国家机关反映, 也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第二, 拓宽问责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和大多数的国家中, 关于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追究处罚的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应有的处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即使是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也不例外。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问责的范围过于狭小, 有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不在问责的范围之列, 是他们逃脱了应有的处罚。所以, 有必要对我国问责的范围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扩大, 涵盖更多, 更全的犯罪形式。

第三, 统一问责的标准和责任体系。

由于在我国的问责实践中, 进行问责和处罚的依据不尽相同, 这必然导致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公务人员的相同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处罚决定。这是违背法律的公平等原则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放纵一些犯罪的发生。所以, 要在立法的时候, 对于问责的标准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且同意他们的标准和应当承受的处罚。

参考文献

篇4: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

关键词听证制度行政问责异体问责第三方参与

行政问责作为我国责任追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正日益完善,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法律对其进行法律性规范,以致于在社会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以同体问责和法律规范缺失为主。同体问责是指行政系统内部同一级行政机关对行政干部进行问责,其实质是执行与监督合为一体,缺失第三方参与。法律法规的硬件缺陷无疑给了部分行政人员有空可钻的机会,进一步助长了同体问责之风弥漫,扭曲了问责本质意义上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然而有行政相对人参与决策的听证制度则保障了听证参与人以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身份参与行政问责的权力和机会,有利于协调行政问责主客体的合理权重,降低内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提高行政问责的效率和价值,保证最终决策的高质、高效。

一、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机制

就我国目前而言,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律。最早能追溯到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政府于2002年7月1日实行高官问责制。相继从2003年起中央及地方也制定了行政问责制的相关规章,比如2005年4月27日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7年4月4日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为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尚未提升到法律的权威领域,因此对实际行政执法活动没有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

行政问责的法律缺失主要表现在:(1)行政问责制多是以中央政策性文件的形式出现,它并非转化为形式化、具体化的法律条文且问责对象没有覆盖到全体公务员。(2)行政问责规范只是地方性的政府规章,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且部分地方政府关于行政问责的规定存在某些缺陷,各地之间行政问责标准不统一,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倾向明显,不利于行政问责在全国范围内的严密、协调和统一,行政问责也失去相应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行政人员问责意识薄弱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行政人员作为人民权利的代理人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利,应该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的前提下严格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不是如今“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现象泛滥。

2006年起故宫博物馆就发生多起文物损坏事件引起社会热议。包括一级品明代法器、佛堂旧址上二级品佛像,其中以2011年故宫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毁而起的批评声浪最为激烈。该事件的舆论重点并非在于文物为何会损坏,而是损坏之后博物馆负责人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上级并公示于众,甚至故意隐瞒事实。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舆论压力之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文物损坏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对该事件做出了正面回应,称此前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一级文物的说法,这无疑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极力追究之下,最后的结果也只是陈丽华的一面之词,称上级已经对该文物主管的副院长、主管部门的处长、副处长以及当事人进行了不同层级处分,但具体处分尚不明确,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足见其责任意识的薄弱。

(三)问责主体主次混乱

由于规范行政问责领域的法律空白及部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因此我国现阶段的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異体问责为辅。

同体问责是指上级行政或党务部门对处于同一行政系统的下级进行问责,即系统内部的监督;异体问责则是来自于外部机构对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的监督,也就是社会第三方对行政问责客体的问责。二者是一种权力与责任的对应关系,具体说来就是行政机关有被问责的义务,而第三方则具备问责的权力,其中第三方包括人大、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众等。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大部分都是行政系统的内部问责,即由直接领导的上级对隶属的下级进行问责,第三方较少参与。这种垂直隶属关系下的内部问责给中间权力交易和包庇隐瞒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使得行政问责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本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原则上的问责程序只是虚设。

二、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

(一)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的必要性

听证制度属于行政程序中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由非本案调查人为主持人,采用准司法的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申辩的制度。该制度是在《行政村处罚法》、《价格法》和《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背景下形成的,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中央和地方的很多政府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听证程序、规则及办法,听证涉及领域包括价格决策、地方立法、行政处罚、国家赔偿等。

1、第三方权利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政府是人民委托代理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是职能使然,这就要求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利时要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前提。如果行政问责只是单纯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由存在垂直领导关系的上级对直系下级进行问责,把由公民组成的第三方排除在外,这种做法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非法剥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政府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尊重公民意见并自觉维护其合法参政议政权益,这样才能达到“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政府公信力也会随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提高。

听证制度的内容包括告知和通知、公开听证、委托代理、对抗辩论和制作笔录,此处所提到的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是特指公开听证。公开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某项与某些公众切身利益有关的行政决策时提前通知并邀请相关利益团体和专家人士、公证人出席参与行政机关做行政决定的全过程,为决策献计献策并有效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当该行政机关邀请第三方行政相对人参与决策制定时,第三方的法定权利就得到了相应实现,这正是公民基本的政治诉求。

2、平衡问责主客体权重。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这种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内部消化行为实质上颠倒了问责的主客体权重。治国不可一方独大,西方国家之所以设置“三权独立”就是为了避免国家立法、行政与司法合为一体的情况,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的有效平衡。就我国的同体问责来说,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三权合一的程度,但是行政系统内部的权利执行与监督职能已经出现交叉甚至重合,这种行政问责的“内部倾向化”是产生权力寻租的利益突破口,无论是对行政机关的执行能力还是工作绩效的监督评价都是极为不利的。

听证制度通过调动公民组成的专家、利益相关者、新闻媒体、人大代表等团体参与行政机关制定行政决策的全过程,改变了由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自主问责的尴尬局面。引入听证制度的行政问责不仅实现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力,也通过第三方参与及监督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有利于提高问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

3、推动规范机制成型。

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是从制度维度对行政问责的完善。听证制度本身是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成文规范,引入行政问责有利于加强问责过程的程序化和合法化。在一个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国家,从制度化层面强制性要求第三方公众参与行政问责可以有效避免行政系统内部人员的权利抵制,减少权权交易和包庇行为,提高问责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同时来自第三方的外来监督压力可以帮助行政人员提高对于滥用私权和不作为受罚的警觉性,提高自省意识和接受问责的主动性,转变消极的不作为和故意逃避过失的工作态度,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并且随着政府行政权利的增加和职能转型要逐渐把听证制度纳入行政问责形成权威性的明文规定,从而加快行政问责规范机制的形成。

(二)听证制度引入对行政问责发展的启示

1、听证制度的公开透明性带动行政问责的公平公正性

行政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有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其本质便是公民运用法定权利抵抗行政机关可能的不当行政行为,缩小公民这类“弱势群体”与行政机关之间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该制度保证了决策过程中有非直接利益相关人和直接利益相关人的同时参与,并且听证过程向公众开放,听证程序严格按照法定要求进行,听证代表根据听证事件按资格要求选定,这就为公众监督行政機关是否依法行政提供了公共平台,而且公众及媒体的知情参与也极大降低了行政问责暗箱操作的可能。所以说听证制度本身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是行政问责的执行具备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前提,

2、多方参与

听证制度的关键在于有多方的公开平等参与,这对于行政问责的进一步完善非常重要。行政问责要脱离同体问责的局限必然要引入行政相对人之外的第三方,人大代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各民主党派和公众都是第三方团体。行政问责可以借鉴听证制度的听证模式,在问责过程中邀请第三方现场参与。事前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的决策阶段,参与人员必须对问责对象和被问责对象的身份、职位、职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事中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的执行阶段,参与人员要对问责的整个事件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并能在问责中对被问责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事后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结果的反馈阶段,参与人员是否对问责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问责事件是否有新进发展等。总之,多方参与不能局限于现场一个阶段,要贯穿行政问责的整个过程,把听证制度的回应机制也运用到行政问责领域。

3、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

借鉴听证制度的参与模式,由第三方参与的异体问责有效地解决了行政机关内部决策、执行与监督相重合的问题。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承担的是执行职能而非监督职能。行政问责实质上是对行政机关权责履行情况的监督,在同体问责中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自我监督,这种内部监督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给行政人员之间的权利寻租养殖了生存空间。而引入公众参与的异体问责严格区分了执行与监督是两个不同的客体,非直接利益相关的监督者才能保证立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从而实现监督的反馈作用。当然,此结论的前提是非利益相关者的第三方能在参与行政问责中坚持公平正义的立场,同时听证程序和监督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参考文献:

[1]关保英.行政问责程序研究[J].东方法学,2013(6).

[2]李维.行政问责制度问题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6).

[3]唐祖琴,朱静.行政问责制浅析[J].学理论·政治研究,2011(6).

[4]许婷婷.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中外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J].企业导报,2013(5).

[5]张昊.完善行政问责制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6]陈玲.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02).

[7]唐璨.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听证制度[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1).

[8]陆斌.公共政策视角浅析我国听证制度[J].知识经济,2010(2).

[9]孙小燕.浅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J].金卡工程,2010(1).

[10]宋卫琴.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与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3(1).

篇5: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

作为官员

2016年02月06日

2015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根据国务院大督查第三批核查问责的工作安排,河南省对民生领域跟踪审计和专项督查发现的19起问题进行了核查问责。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相关问题高度重视,责成有关单位和部门迅速组成调查组对涉及问题进行了核查,并对93名相关人员进行了问责。其中副厅级干部2人,县处级干部28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6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3人,诫勉谈话25人,约谈3人,停职检查处理1人,书面检查1人。

问题一:安阳市安阳县财政局违规使用廉租房销售收入问题。2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8月,安阳县财政局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廉租房销售收入)中安排资金272万元,用于解决廉租房安居五期未办理工程相关手续所需行政处罚费用,违反了有关规定。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对安阳县财政局局长郭宝军予以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安阳县财政局副局长刘献平行政警告处分。

问题二:安阳市住房保障工作管理处违规使用资金问题。1名官员被问责。

安阳市住房保障工作管理处挪用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48.20万元用于支付办公经费,违反了有关规定。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安阳市住房保障工作管理处主任刘斌(副处级)行政记过处分。

问题三:开封市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挪用财政资金问题。1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开封市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收到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拨入保障房小区外部电缆建设资金后,该中心在当年专项资金中列支单位各项费用13.43万元。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开封市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韩刚行政记过处分。

问题四:南阳市宛城区政府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挪用拆迁补偿款问题。3名官员被问责。

南阳市宛城区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存在从企业注入的拆迁补偿款中违规列支餐费、工作经费,违规借给宛城区城乡建设规划局等单位工作经费的问题。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南阳市宛城区副区长高波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南阳市宛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宛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德森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南阳市宛城区房屋征收办公室主任胡江山行政记大过处分。

问题五:南阳市卧龙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局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问题。2名官员被问责。

南阳市卧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存在从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专户上列支款项用于购买局机关车辆燃油问题。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南阳市卧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党委副书记桂永亮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南阳市卧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文行政记过处分。

问题六:商丘市商务中心区管委会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问题。1名官员被问责。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管委会未按规定用途,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人员工作经费。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商丘市商务中心区管委会主任苏孝志(正处级)诫勉谈话处理。

问题七: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财政局将保障性住房资金存款利息转出专户问题。3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12月,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财政局将保障性住房账户当年存款利息11.71万元作为非税收入转入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纳入国库管理。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财政局局长朱明红诫勉谈话处理,给予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财政局副主任科员雷林行政警告处分,给予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财政局副主任科员万丽丽行政警告处分。

问题八:信阳市商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挪用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问题。5名官员被问责。

2013至2014年,商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从县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项账户挪用专项资金69.49万元,用于支付县保障房建设项目部工作经费。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信阳市商城县政府副县长李明清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商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原局长卫东亚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商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倪宏洲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商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鸿福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商城县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主任方运成行政记大过处分。

问题九:驻马店市平舆县财政局违规使用统贷统还资金问题。3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11月,平舆县财政局将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项目资金未按规定用途拨付给平舆县住建局。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责成平舆县财政局局长王锦州向平舆县人民政府写出书面检查,给予平舆县财政局副局长程彦(享受副处级待遇)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平舆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南小峰行政警告处分。

问题十:开封市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违规取得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资金问题。2名人员被问责。

开封市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河南汴京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3000万元项目流动资金属于房地产开发行业贷款,但未享受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的优惠政策,该公司2010年至2014年期间也未在开封市承建任何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河南汴京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温莎莎统计失误,误将此笔贷款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项目进行了统计报送。

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河南汴京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员温莎莎警告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给予河南汴京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邢际峰记过处分并在全行通报。

问题十一:信阳工业城珍珠路街道办事处套取保障房资金问题。7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4月,信阳工业城珍珠路办事处弄虚作假,未经征地拆迁居民签字确认,虚报居民补偿款和公共设施款83.86万元,并挪用230万元保障房专项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副处级干部卢世伟行政记过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副主任李超美行政记过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副主任杜卫国行政记过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珍珠路办事处主任徐宏行政撤职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珍珠路办事处副主任程方斌行政撤职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财政局局长王弢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信阳工业城财政支付核算中心主任刘洋行政记大过处分。

问题十二:信阳市光山县紫水办事处违规挪用廉租住房建设资金问题。5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8月,信阳市光山县紫水办事处从廉租房建设专项资金专户支出46.61万元,其中3.75万元用于支付办事处廉租房建设办公经费,42.86万元用于支付失地农民社保费用。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光山县副县级干部詹军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光山县紫水办事处主任王冰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光山县财政局副局长张从群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光山县紫水办事处副科级干部李文忠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光山县紫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所长夏宗文行政记大过处分。

问题十三:焦作市沁阳市挪用保障房租金收入问题。4名官员被问责。

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收取的教师公寓公租房租金83.21万元和收取的学生住宿、学费等其他费用一起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沁阳市财政将该笔资金作为本市教育经费投入全额返还一中,并未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沁阳市第一中学总务处副主任柴拥军记过处分,给予沁阳市第一中学校长刘高升警告处分,给予沁阳市房产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昆警告处分,给予沁阳市房管中心主任祁建军诫勉谈话处理。

问题十四:南阳市内乡县国营内乡万沟林场挪用林业危改资金问题。2名官员被问责。

南阳市内乡县国营内乡万沟林场存在违规从其危旧房改造项目专户列支4万元给现场质量技术监督员发放工资问题。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内乡县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孙小波(副处级)诫勉谈话处理,给予内乡县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纪检组长宋君安党内警告处分。

问题十五: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违规使用棚户区改造资金问题。3名官员被问责。

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在拆迁过程中,未能按规定及时将川汇区城市建设管理局拨付的国家建设征地补偿公益金上缴川汇区财政局非税收入账户,而是以临时借支形式从指挥部账户拨付的公益金中支付办公费用。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主任王学廉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财政所负责人马超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广肃诫勉谈话并责令写出深刻检查。

问题十六:新乡市公共租赁住房建成5543套3509套未分配问题。30名官员被问责。

2015年8月末,新乡市公共租赁住房建成5543套,由于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达不到入住条件,以及原定向使用公租房企业倒闭,分配方案未及时调整等原因,其中3509套尚未分配。新乡市相关部门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公租房分配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措施不力,导致63.3%的公共租赁住房未能及时分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15人党政纪处分,其中给予新乡市保障房服务中心副书记崔增利记过处分、保障房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樊霞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给予卫滨区城建局局长董国栋、红旗区城乡建设局局长孙成新、高新区房管局原局长牛昆(现任区城建局局长)、经开区建设局原局长宋哲(现任局总工程师)、凤泉区城乡建设委主任冯世民行政记过处分,给予辉县市房产管理中心主任王金贵、卫滨区城建局副局长梁谨、红旗区城乡建设局保障科科长王远、高新区房管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张孙龙、经开区建设局副局长王辉、凤泉区城建委副主任张爱信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凤泉区城建委开发科科长申占旗、辉县市房产管理中心住房保障科科长王卫华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给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新乡市房管局副局长毕永刚,卫滨区人大党组成员侯青兰(副县级)、红旗区新东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军道(副县级)、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齐振田、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占国、凤泉区政府副区长王振锋行政记过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新乡市房管局局长聂玉国,卫滨区政府区长冯利霞、红旗区政府区长郑援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学胜、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刘思江、凤泉区政府区长高炜、辉县市政府市长张星吉进行诫勉谈话。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新乡市政府原副市长刘森(现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新乡市政府副市长刘尚进诫勉谈话。

问题十七: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治理专项资金12000万元结存问题。6名官员被问责。

2014年9月,河南省收到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2000万元。因部分项目县市工作推进不到位,项目可行性研究、统计核实等工作未能及时完成,截止2015年8月底结存12000万元。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修武县水利局局长王胜新、登封市水务局局长刘超杰、陕县水利局局长李百军进行诫勉谈话;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修武县分管副县长陶江山、登封市分管副市长马宏伟、陕县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童志明进行约谈。

问题十八: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未消除问题。10名官员被问责。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规定,到2011年底各地应完成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集中重建,消除安全隐患。但是,个别县对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个别人员对政策理解不透,为争取资金,将其他等级危房误报为D级危房,截止2014年年底,河南省中小学仍有94.2万平方米D级危房未消除。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沈丘县教体局危改办主任程自轩行政记过处分,县教体局党组成员李亚洲行政警告处分,对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涛进行诫勉谈话;给予新野县教体局发规股股长王新泽党内警告处分,对县教体局纪委书记苗军进行诫勉谈话;给予安阳县教体局督导室主任牛艳清、计财股副股长袁永刚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博爱县教育局计财科副科长刘松伟党内警告处分,对县教育局副主任科员李晓红进行诫勉谈话,对县教育局局长杨国庆给予停职检查处理。责令沈丘县、新野县、安阳县、博爱县教体局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问题十九:鹤壁市浚县政府在政府网站发布已经废止的文件问题。3名官员被问责。

由于具体负责政府网站招商服务栏目内容更新工作的职能部门没有尽到职责,致使已经废止的《浚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未能及时进行撤换,造成不良影响。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关部门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浚县外商投资服务局工作人员郭相前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浚县外商投资服务局信息办主任张丰昌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在监管方面负有直接责任的浚县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张晓华警告处分。

篇6:员工不作为问责制度

nx.offcn.com

2017宁夏公务员时政热点:15名干部因“不担当、不作为”

被问责

2017年3月29日

10:00:49 来源:荆楚网

时政热点是公职类考试的命题来源之一,不仅笔试会有相关的内容,面试中也会根据一些热门的新闻进行命题,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近期时政热点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不作为不担当广受诟病,但当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怕事不敢为、懒政不想为、平庸不能为、为私不去为。有的不愿担事,乐于“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有的热衷于等待观望,“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习惯于拖延应付,得过且过,办事走过场,不负责任„„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一些人为什么还敢如此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相信“不做事就不会出事”。

真的是这样吗?15名干部因“不担当、不作为”被问责,就是一个清晰有力的回答。因为对上级部署被动执行、失职失责,青山区原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文斌被免职;因为督促治污履责不力,大冶环保局原局长等6人被问责;因为房地产公司违法在长江边挖基坑,鄂州河道堤防管理处副主任等受处分„„这些典型问题的处理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不是腐败才会被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同样也要被问责。

以问责的利器,坚决惩治不担当不作为,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应然之举。一个副区长拖延应付、失职失责,就导致青山区约10平方公里区域生活污水直排长江,造成一时难以完全修复的生态污染,能说不担当不作为“不具危害性”“无伤大雅”吗?不担当不作为,耽宁夏分部

nx.offcn.com

误的是发展机遇,阻碍的是改革步伐,损害的是百姓利益,和贪污腐败一样,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事业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对此既不能轻描淡写,口头上教育、强调,也不能单靠党员干部的觉悟和境界。

以问责的利器,坚决惩治不担当不作为,不是一阵风,而是制度使然。《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问责之箭指向的一个清晰靶心,就是“不担当”。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对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动真、碰硬、较真、叫板,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失责必问,以有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将是常态。“无事一身轻”已经到头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适用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不下去了,纪检监察部门坚决问责的硬度,让我们看到了不作为的末路。这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必然变化,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不是什么高要求,而是一种起码的价值遵循——对党忠诚就须对党的事业竭力尽心,“没有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上一篇:AJH-3氧气呼吸器校验仪使用说明书下一篇:延安精神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