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

2024-05-08

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通用6篇)

篇1: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

XX乡镇机关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

引导语:乡镇机关要落实党的要求,将专项整治活动转化为干好、做好、做实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应有成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乡镇机关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乡镇机关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范文一:

最近,按照《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持续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落实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将我单位党员干部加强自纠自查、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以及反对“四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做一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乡镇机关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

一是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部署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二是在公园进门处设置“为官不为”投诉举报意见箱,公开了本单位投诉举报电话、邮箱,自觉接受干部群众投诉举报。

2、深入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股室和个人承担的责任,对照“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逐项检查履职尽责情况,列出详细专项整治清单,为专项整治工作打牢了基础。

3、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对照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作为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公开整改承诺。

4、加强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加大对作风问题的检查、整治和问责力度,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把整改治理工作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督导检查措施和办法,认真检查,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列出具体案例,形成处理意见。

5、严格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专题台账。针对上级交办、征求到的意见、个人自查出来的问题,对照5个整治重点:①群众观念淡薄;②工作执行不力;③工作不敢担当;④工作状态不佳;⑤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统一编号,纳入工作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了专项整治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结果。

二、关于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和“为官不为”等问题的检查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作风建设也不例外。中央、省市委针对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对新的规章制度,我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生活中认真贯彻落实。但在“为官不为”方面,有时也存在“遇到难事绕道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对有些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相应的,对人民群众赋予我的职责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工作没做实做好。主要原因还是党性不强,没有严格按“三严三实”要求对照自己,在这方面,我将认真加以整改,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利。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我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明确改进措施,着力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章》及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等,并坚持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系统掌握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和完善调研制度和调研方式,深入群众,把群众的疾苦与需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尤其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谋思路,出举措,把调研成果有成效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实践形式。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做为创新的目标,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思考,精心制定方案,在广泛征求基层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以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提供保障。

(三)照章办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焦裕禄精神,倡导节俭办事,节俭生活,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乡镇机关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范文二:

按照xxx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的安排意见》(xx [20**]2号)要求,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在局机关扎实开展了效能风暴自查自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的基本情况

对照中央、省、市、县委改进工作作风精神,集中整治干部队伍中“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开展取得实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传达了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把严肃工作纪律、整治工作作风作为活动重点,突出解决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二是狠抓作风转变。“一把手”坚持亲自抓,率先垂范,分管领导直接抓,安排专人完善制度,督促局领导干部职工按制度行事,各股室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深入自查自纠,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深入自查自纠,形成全局上下推进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针对查摆结果研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强化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确保整改到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督促全体干部职工按照要求、按照时限完成问题的查摆工作,监督自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办公室统一汇总,在日常工作中核实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还未整改彻底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醒,保证整治工作持久有效。

二、整改的基本情况

按照xx县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的安排意见》整改重点,对照我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刻查摆涉及我局干部职工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并逐项开展整治,(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措施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八带头、八个一”活动,推进重点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化解等方面滞后的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措施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八带头”、“八个一”活动,紧抓京津地区高载能等产业整体转移和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产业承接力度,通过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力争年内参加或举办各类招商节会10次以上。对年初确定的50项非能源重点工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项目包挂责任制,通过每月召开项目建设分析推进会,落实“一月一分析、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推进、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项目工作机制,督促包挂单位跟踪服务好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确保项目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严格按照XX年编订的《xx县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菱镁、硅石、萤石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谋划一批补链和优势产业链项目,力争年内深度策划、推介、储备50个投资规模在XX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新编制重点工业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30项以上。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确定的信访问题解决不力的情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共办理信访局和县委群教办信访接待中心转办的各类信访案件14项,重点对原金属镁厂、铅锌选矿厂、陶瓷厂“两金”问题进行调查答复。调查坚持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安排专人深入企业,仔细查阅了当年的相关档案,调查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线索,切实做到把群众的诉求当做自己的心事。调查后形成详实的答复意见,能按现有政策解决的,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讲清政策,说明缘由,答复有理有据。目前,已全部向信访当事人进行了答复。

(三)局党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个别干部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况

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展开自查自纠,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党员干部按照要求深刻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每人自查问题不少于5条,并形成对深刻的照检查材料,在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深刻剖析、并相互批评。全局10名党员每人自查和相互批评意见10条以上,真正做到了问题找得准,画像画的实,切实找准了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病根,并全部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结合群众路线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组织生活会的深入开展,局党支严格履行党风廉政的主体责任,强化管理和监督,督促各位党员干部严格对照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确保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四)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和市、县委十项规定精神不严格的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局党支部立即展开自查、自纠,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对照《规定》要求,集中整肃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规范了党务活动;精简了会议文件,工作中能不开的会一律不开,能不发的文尽量不发,各类文件简报与去年同期减少16%;

(五)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清退、专项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遗留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情况

严格落实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品采购和管理等制度,进一步

严格了审批程序,规范了车辆管理维修、公款消费、公务接待等行为,彻底杜绝了用公款购买、赠送节日礼品、纪念品、土特产以及送礼、宴请、拜年、慰问等违规活动和消费;严格按照县清房办的要求,开展了办公用房清退工作,共腾退办公用房4间,合计平方米,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均符合相关规定。

(六)安全生产、项目资金监管不到位,存在隐患的情况

结合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事故频发、多发的隐患点进行了集中整治,真正做到了“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宋词艿酱聿环殴;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对企业争取项目资金监管等问题,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把项目资金申报审核关,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项目)坚决不予申报,严格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上报予以收回,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七)股室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

针对股室间责任划分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进一步明确细化了职责分工,保证每件工作都有对应的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对上级部门交办的紧急工作,要求责任人不得推脱,不讲条件,严格按照交办的时限完成,严格落实,(八)定期督促上报“3341”项目建设进度的情况

针对在服务“3341”重大项目中,按时向市工信委报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和奖惩结合的内部监管运行机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职工对开展不作为慢作为活动的思想认识还不高,对一些不良风气习以为常,没有主动对照党章党纪认真查摆、经常反省,主动整改提高的自觉性还不够。

(二)制度坚持的还不够好。为规范机关的办事程序,我们也逐步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但制度制定出来,落实的还不够好,还存在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的问题。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按照全县效能风暴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把群众需求放在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坚持做到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决策前的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决策风险。严格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让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使我们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历史的考验。

(三)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和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推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落地率。加快储备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开展好“重点项目攻坚月”活动,全力落实重点项目包挂责任制,重点解决资金、用地、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加快推进中科华宇、盛元碳化硅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建成项目及早投产,尽早谋划好工业项目年底考核验收工作;重点推进5万吨萤石精选、中恒源投资公司石材开发等项目早日落地,力争年内新开工非能源工业项目达到2项以上,确保全年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顺利完成。

(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待作为工作的取向和动力,找准工作薄弱环节,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实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篇2: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

根据我院“不作为、慢作为”的学习要求,结合自身,通过查找,在思想和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

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感到满足而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认为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在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情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

(二)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

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结果就是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干工作不愿意较真。

(三)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式方法,有时急躁冒进,只追求结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

二是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

三是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加强创新意识并积极培养创新能力。

篇3: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对策研究

1 2013年度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 在学校专业系部及相关职能处室的密切配合下, 通力合作, 在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度,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个班次, 累计年培训5409人次。

2013年度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 岗位培训类: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培训、江苏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带教师资培训、社区B超、X线、心电图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等, 共计5个班次, 培训622人。 (2) 继续教育类: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共计1个班次, 培训114人。 (3) 职业技能培训类:初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级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中药调剂员培训、中高级眼镜验光员培训、中高级眼镜定配工培训、中级保健按摩师培训、眼镜验光技师暨眼镜定配技师培训班、眼镜验光高级技师培训班等, 共计17班次, 培训1180人。 (4) 社区教育类:常州社区大学“一校 (院) 一品”社区教育项目建设, 20讲, 受众600人次;社区课程, 授课69次, 受众2000人次。

2 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拓展培训领域, 深化教学改革, 密切与企业关系, 加强内部管理, 实现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 学校社会培训工作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1) 思想不够解放, 创新意识不强。 (2) 教学资源服务社会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3) 培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培训实施、效果测评、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3 培训保质增量的对策研究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 继续教育处、教务处、护理系、医管系、后勤管理处等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工作开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硬件建设, 全面系统地提升培训场所整体功能, 更好地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

(1) 加大教学装备的投入, 提升培训场所整体功能。为培训工作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演示设施、实践技能培训设备等基础设施。 (2) 加大现代化办公室设备的投入, 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加速现代化办公室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教学计划的管理、学员档案的管理等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 实现办公系统现代化、网络化, 避免教学管理工作随意性,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增强培训针对性

充分发动专系部、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培训工作专题调研, 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对培训的需求, 研究开发培训课程,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培训方案。

3.4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3.4.1 精选优秀教师,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精心选择高学历、高职称, 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组成专业教学团队, 确保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3.4.2 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1)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2) 加强教师现场实践调研工作, 虚心学习、刻苦钻研, 真正的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授课水平。 (3) 加强教学研讨活动, 面向培训学员的不同层次水平, 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件制作、教学方式及手段等进行研讨、总结, 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5 严格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

3.5.1 积极建立社会培训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

积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培训内部的规章制度, 抓好制度的落实,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社会培训实现依法培训和规范培训。

3.5.2 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呈现出常态化

经常召开学校负责人、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培训工作联席会议, 对如何开展学校培训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 并对开展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沟通和交流, 多方共同协商, 征求意见、建议和想法, 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3.5.3 抓好常规管理

针对生源差异大, 办学形式多, 学校不断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各专业、科目均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统编教材, 任课老师严格按教学要求备课上课。每班配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班主任, 职能处室执行教学巡视制, 认真做好记录。

3.5.4 建立教学督导队伍

聘请熟悉教学规律、热心教学管理的老师参与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随机听课、抽查备课笔记。定时召开学员座谈会, 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学效果的优劣进行量化测评, 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3.6 依法按章办学, 杜绝违规现象

(1) 健全学校社会培训工作规章制度, 做到招生宣传、财务票据、教学资料、学员资料等档案齐全, 并配有专人保管。 (2) 办学项目均按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有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件执行。 (3) 培训收费均执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 并使用正式发票, 无乱收费现象。经费积累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

3.7 形成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1) 将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分为纵向班和横向班两大类型, 凡由学校或继续教育处组织联系的为纵向班;凡由部门自行联系组织的为横向班。 (2) 制订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奖励制度, 提高纵向班课时金发放标准。横向班经费除上交学校部分外, 其余部分由系部掌握使用, 其构成为系部管理费和教师课时金两部分, 教师课时金按学校继续教育处教师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发放, 系部管理费可用于系部培训开拓、教师培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 (3) 将教师参与的社会培训、社区教育等教学工作, 其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教学工作量考核中,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的对外培训业务因培训目标分散, 培训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 加之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涉及面广, 从而造成了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业务上协作单位多, 各方面的工作衔接和矛盾处理比较复杂。基于以上原因, 学校对外培训工作要做到扎实、规范,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另外培训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新矛盾, 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对外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工作方法, 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怀宝.论高职院校参与社会职业培训的可行性[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5) .

[2]刘宝莲.试谈职业技术学院与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J].内江科技, 2007 (01) .

篇4:乡镇不作为自查报告

【关键词】 IPCC 中国 气候变化 评估报告 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 肖兰兰,青岛农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815/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6)02-0059-19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60200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主要任务是召集世界上最优秀的气候、环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的可能对策进行整合和评估。IPCC并不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而是一个由科学家参与的政治机构,其目标不是探索地球变暖的科学知识,而是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作出政治评估。 从其成立至今,IPCC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及2014年先后公布了五次评估报告,五次评估报告都直接推动了国际气候谈判的进展,并对国际公约的签署和通过,以及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了IPCC的历次评估活动,参与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对IPCC评估报告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持续增大。作为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科研阵地,IPCC仍将是各国气候科研较量的重要场所,为此,中国必须“内外兼修”,积极应对,提升在气候科学层面的主动权。

一、IPCC的成立、结构及作用

IPCC是国际社会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气候问题之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科学界特别是IPCC不断发布有关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事实。

(一)IPCC的成立

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各国政府意识到构建一个新的国际气候评估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联合国大会批准,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联合创建IPCC,旨在定期为决策者提供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知识、气候变化影响与未来风险、适应与减缓方案的评估报告。它不进行任何科学研究,也不监测气候相关的数据或参数,只是对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评估和再加工,从而告知各国决策者气候变化是否存在风险、存在哪些风险、存在多大风险,确认科学界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分歧,未来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IPCC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对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开放,目前有195个成员国,成员国政府参与评估的整个过程。IPCC的相关工作流程、机构成员以及主席都由成员国代表大会磋商决定。科学性与政府间的双重性质,决定了IPCC以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严格和相对平衡的信息。各国政府通过接受其评估报告而承认其科学内容的权威性,因此尽管IPCC的工作与政策相关,但却不是政策说明;相反,IPCC追求政策上的中立。

(二)IPCC的结构框架

IPCC成员国涵盖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员国,各成员国政府代表参与的IPCC全会是其最高决策机构。IPCC全会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划定的区域选举由30人组成的IPCC执行局,负责其决议的执行和日常事务管理。IPCC在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内设秘书处,有书记、副书记各一名,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派官员担任。IPCC执行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和帮助IPCC项目工作及时有效的实施,加强不同工作小组间的协调与合作,应对需要IPCC及时作出处理的相关紧急事件。

IPCC专设三个“科学”评估工作组和一个任务小组。三个“科学”评估工作组分别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影响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分析等方面。任务小组是指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任务组(Task Force o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完善一种方法论,以便核算和记录一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缓情况。每个工作组设两位共同主席,一位来自发达国家,另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均由IPCC全会选举产生。包括任务小组在内的各个工作组都得到相关技术单位(Technical Support Units)的技术支持(图1)。

IPCC评估报告写作组的专家基于自愿而非有偿参与IPCC评估的相关工作,需由各国政府推荐并得到IPCC执行局同意。评估报告包括若干章,每章有两位专家担任本章写作小组的召集人,原则上要求一位来自发达国家,另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同时每章需要有五名以上主要作者,要求至少有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贡献作者由每章的主要作者根据本章所需要解决的具体技术性问题予以招募;每章还要求有2—4名评审编辑,负责各章作者对专家和政府评审意见采纳情况的督查。

nlc202309030355

IPCC各工作组的评估报告从初稿到定稿,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首先是专家评估,其次是政府/专家评审,最后是形成英文的《政府决策者摘要》(Policymaker Summary)。 从第三次评估报告开始,新增加了一份《技术概要》(Technical Summary),内容比《政府决策者摘要》更为充实具体。

(三)IPCC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

在气候变化问题演变为一个政策议题的过程中,科学信息和研究机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评估可以被理解为社会过程,这种过程有助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政策形式的知识,进而对实际决策过程产生某种形式的影响。 IPCC通过其复杂程序出台的评估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增进了人类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鉴于全球气温在进入21世纪后的反常表现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加上科学界尤其是IPCC在评估预测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国际社会对地球正在变暖这一论断已无太多怀疑,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IPCC通过定期的科学评估为全世界提供了最为全面、权威的气候变化科学信息,其历次报告都以更肯定的语气证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真实性”,报告结论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制定气候政策的重要依据。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FAR)公布,直接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里约气候会议的召开,会议签署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起源。1995年,IPCC发布第二次评估报告(SAR),以更肯定的语气证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直接推动了《公约》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通过。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TAR)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相关技术性问题的具体落实,促使其满足“双55” 生效标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成为“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的重要科学依据,其中很多结论直接被相关谈判决议案文引用。 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对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峰会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其对全球温控目标的设定(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再次证明了IPCC评估报告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科研基础地位。

二、中国专家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参与情况

从1990年开始,IPCC先后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中国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梳理和分析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 本文将分组分析中国参与IPCC报告的动态发展,以期发现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变化及特点。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一工作组的编纂状况来看(表1),作者召集人在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首次实现零的突破,人数为1人;主要作者的增长幅度最大,由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1人增加到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的15人;贡献作者参与人数有所起伏,由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8人下降到第二次评估报告和第三次评估报的5人和4人,到第四次评估报告又有所增加,达到11人,之后又恢复到8人;评审编辑则由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1人上升到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3人。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二工作组的编纂情况看(表2),作者召集人在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实现零的突破,由1人增加到第五次评估报告的3人;主要作者则在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中实现零的突破,此后有所起伏,2014年达到8人;贡献作者在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中参与人数最多,达到9人,此后有所下降,2014年降为6人;评审编辑在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的参与人数为3人,2014年下降为1人。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三工作组的编纂请况看(表3),1990年IPCC评估报告主要章节只列举了作者召集人的参与人数,共有23位,中国专家1人。1995年IPCC评估报告中,中国两名专家参与其中,作者召集人和评审专家各1人。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主要作者实现了零的突破,5人参与其中,贡献作者1人。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以及评审编辑的人数分别为1人、11人、3人和1人,到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人数稍有变动,分别为3人、14人、3人和1人。与前两个工作组存在少许差异,IPCC第三工作组中,中国专家从1990年开始就担任作者召集人的职务。

通过对IPCC三个工作组先后五次评估报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始终派专家积极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工作,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中国专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图2)。作者召集人由1990年的1人上升到2014年的6人,增长6倍;主要作者由1人上升到37人,增长37倍,是所有指标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贡献作者由13人上升到17人,增长1.31倍;参与总量则由15人增加到60人,增长4倍。

nlc202309030355

第二,中国专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相对数量变动不太明显,但对评估报告的影响力度却有所提升(图3)。中国参与IPCC报告评估专家人数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呈绝对上升趋势,但由于全球参与IPCC评估报告人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从相对数量层面来看,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专家人数(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和贡献作者)的变化并不明显。1990年,中国专家参与人数占全球总量的2.98%,1995年和2001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2007年又有所提升达到3.46%,2014年又下降到2.81%水平。如果从参与人员的结构看,变化却较为明显。就作者召集人来看,1990年中国的作者召集人占全球总量的2.5%,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69%;从主要作者来看,1990年,中国主要作者占全球总量的1.75%,2014年上升到6.65%;从贡献作者来看,中国所占比重有所降低,由1990年的3.21%下降到2014年的1.17%。一般说来,作者召集人和主要作者对章节内容的贡献和影响程度要超过贡献作者,所以,中国作者召集人和主要作者所占比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影响程度的提升。

第三,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力度处于明显劣势(图4)。一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影响力度的大小。由于IPCC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报告是第二、第三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一国对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第二、第三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因此,这里选取中美参与第一工作组近三次评估报告为例。在近三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专家人数(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以及评审编辑)所占的比重与同期美国专家所占的比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无论是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还是评审编辑,美国的参与人员数量和结构要远远超过或优于中国,这无疑决定了中国在影响报告内容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的弱势状态。

第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IPCC报告评估中的参与优势并不明显(图5)。由于研究基础、科研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编纂方面普遍处于劣势状态。但仅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参与优势也不明显,以中国、印度以及巴西为例。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编撰中,中国除了主要作者这一指标(占参与总量的6.65%)稍具优势外,其他方面均不占有优势。如中国作者召集人占参与总量的4.69%,低于印度的6.25%;中国贡献作者占参与总量的1.17%,低于印度1.65%和巴西的1.31%,中国评审编辑占参与总量的5%,低于巴西的7%。

纵向看,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人数从绝对数量值来看是上升的,参与结构也不断在优化,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能力的增强。但从横向看,无论是专家数量还是参与结构,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即使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优势亦不明显。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IPCC评估报告参与人员数量与结构“此起彼伏”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各国在影响IPCC评估报告内容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又体现了各国在气候谈判科研主导权方面的较量。

三、中国对IPCC报告内容的影响和建构

一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影响和建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在气候研究和谈判问题上的话语权。因为在科学研究与法律安排之间,“碳政治”的作用就是按照既定的政治目的和意图对科学研究的结论加以选择、组合和评估,由此产生一整套发挥着政治功能的科学话语,或者以科学面目出现的政治报告。与其说IPCC的报告影响着国际公约中的法律安排,不如说为了实现国际公约的预定安排,IPCC必须发布与此相适应的科学评估报告。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作为”对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及建立相对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安排意义重大。在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专家人员数量增长相对不太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对IPCC报告内容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与中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高关注度、对参与全球气候问题治理的积极性以及中国举足轻重的“碳大国”地位紧密相关。

(一)推动IPCC报告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1988年IPCC主要是在西方国家、国际组织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倡议和推动下成立的,“成本—收益”原则成为IPCC评估报告编纂过程中遵循的首要原则,公平原则在前两次评估报告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后的报告编纂过程中,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大对报告编纂的影响力度,促使报告内容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例如,在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框架草案的建议稿中,中国政府强调,当前大纲较为低调地处理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稳定浓度和减排选择,建议增加“可持续发展与减缓能力分析”,并将“减缓能力差异分析”、“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就业”等问题单列,并考虑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内的内涵差异。 同时,中国政府还建议,在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时,要关注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影响的不同认知,建议在“区域影响评估”编写中应考虑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区域影响的结论。 根据IPCC最终公布的报告内容可知,中国的上述建议和主张基本都得到采纳。在IPCC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公平和公正原则主要通过报告内容向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等议题倾斜体现出来。IPCC报告内容由偏重减排向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的转移,体现了报告编纂遵循的原则由偏重效率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转移,是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认识和研究深入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IPCC报告编写过程中斗争的成果。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引入使IPCC评估报告的内容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因为它不仅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全球福利的总体影响,还考虑到具体减缓政策对不同国家及国家内部影响的非均衡性。

nlc202309030355

(二)推动IPCC报告编纂和评估范围的不断拓展

IPCC前两次报告旨在通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政策工具进行综合描述、分类和比较,为政策制定者实现《公约》目标做准备,政策分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减排模拟主要以二氧化碳来进行,主导性的政策解决工具则是碳税。但这一关注范围明显过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致力于推动IPCC评估报告覆盖更大范围。例如,中国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结构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大量建议。对于第一工作组的编纂工作,中国政府建议要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并对最新的科学进展进行评估,将气候系统的反馈和过程以及最近区域变化的研究成果分别编写成章等;对于第二工作组的工作,中国政府建议要重视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加大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的力度,关注不同区域脆弱性的差异,加强有关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估和研究等;对第三工作组的工作,中国政府认为应加深对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考虑发展中国家减缓能力的有限性等。

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适应问题逐步成为IPCC第二工作组的重要议题,报告内容不仅考虑到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问题,而且提出更多的政策选择工具,评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也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求和政策需要。例如,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在地表大气观测、古气候模拟、云和气溶胶和模式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评估报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中国的五个气候系统模式参与了其中的评估与模拟,其研究成果在评估报告中引用较多。可以认为,中国对评估报告内容和范围的拓展有着重要贡献。

(三)促进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中国本着平衡、科学和客观的原则,对气候评估报告涉及的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归因和应对从不预设结论,而是通过不断证伪的方式来促进科学的进步。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的共识是确立“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目标,到本世纪末必须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

为实现这一升温阈值,IPCC曾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即到2050年,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百万分率)以内,其中附件I国家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40%,到2050年要减排80%—95%。对非附件I国家到2020年要在“照常情景”(BAU)水平上大幅减排(可理解为大幅度减缓CO2排放的增长速率,但排放总量还可增加);到2050年,所有非附件I国家都要在BAU水平上大幅减排。

从表面上看,这一减排方案似乎比较合理,发达国家首先承担硬性减排,发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硬性减排责任,发达国家充分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和现实需求。但仔细研究会发现,IPCC的这一减排方案并不公平,它严重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和未来排放空间。在450ppm目标前提下,温室气体浓度从2005年的380ppm提高到2050年的450ppm,如果以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来估算,可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255.11GtC(十亿吨碳)。以1990年为基准年,40个附件I国家达到中期和长期减排目标后,在2006—2050年间,其排放量将为80.04GtC—101.27GtC,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1.37%—39.70%。如果按2005年不变人口(不考虑2005年至今出生的人口)计算,附件I国家今后人均排放权是63.31tC—80.10tC(吨碳),为非附件I国家人均排放权(29.32tC—33.36tC)的1.9—2.7倍。如果按各国预测人口逐年计算,附件I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权为61.23tC—77.28tC,是非附件I国家的2.3—3.3倍。 如果国际气候谈判接受IPCC这一减排方案,发展中国家将背负沉重的减排负担。以中国为例,如果接受发达国家25%的中期减排目标,中国到2019年即用完排放权;如果将目标提高到40%,也只能将排放权延续到2021年而已。 所以,对IPCC评估报告诸多看似“公正”的科学解决方案,中国一定要有基于自身科学研究基础的认知和判断,实现对IPCC科学评估报告内容的证实和证伪。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IPCC仍将是国际社会参与气候变化评估的最为重要的平台。中国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烙印”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气候变化研究水平,也是中国(专家)在气候关键问题上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IPCC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谈判及政策走向的引导性决定了中国必须积极参与气候评估,掌握全球气候动向,并努力使其研究成果和观点在报告中得以体现。

四、中国参与IPCC后续评估的战略选择

IPCC的科学评估是在一个政治上约束性较强的国际制度构架下实施的,结果必然是“科学”与政治联姻,科学背后可能有政治背景,政治意愿可能通过科学体现出来。 IPCC不仅是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场所,而且是研究者和政府官员的会议谈判场所。 为此,中国必须努力做到积极参与、扩充文献、提升能力、掌控流程,从科学领域掌握国际气候问题的主动权。

(一)积极参与是前提

争取来自世界各地科学家相对平衡的参与是IPCC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原则,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尽力促进中国专家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和影响。当前,中国参与IPCC科学评估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政府代表直接参与IPCC报告评估;二是政府通过指定本国的科学家参与IPCC的相关工作,允许他们以作者、评审专家以及其他功能形式参与其中。从第二种参与方式来看,参与IPCC报告评估的专家无疑具有双重功能:第一,他们不得不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第二,他们作为科学过程的一部分,又要致力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反馈给决策者。 如何平衡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参与IPCC评估报告始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反过来,这一现实问题也是制约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参与现状来看,中国参与IPCC报告评估的专家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缺乏企业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积极和广泛参与。

篇5: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一、深化思想认识,周密部署安排

为了搞好自查自纠工作,我所行思想再发动,组织学习有关端正行风政风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自查自纠的重要性,增强自查自纠的自觉性,同时召开全所民警会议,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对如何搞好自查自纠明确了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搞好自查

我们采取民警自查和组织人员发放征求意见表两种形式进行自查,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份,通过认真梳理,共整理出12条:

(1)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警容不规范,文明礼貌用语不到位的现象;

(2)在内务管理中,存在物品摆放无序,内务卫生不到位;

(3)少数民警工作标准不高,存在被动学习现象;

(4)为民意识不强,便民服务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警民关系。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不重视业务知识学习,自身素质不高。个别民警不重视学习法律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不能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及执法程序。执法为民思想意识淡薄,大局意识不强,维护社会稳定意识差。

2、有些民警办理案件中轻视了处理后的社会效果,达不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服务意识不够,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主动,缺乏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认识。

四、整改工作措施

(一)专题研究。我所召开支部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专题研究行评整改工作,分析情况,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二)安排部署。制定整改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精心安排部署。

(三)组织整改。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立项解决和责任制的方法,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认真整改解决对有关案件线索,认真调查处理。

(四)对个别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制定出在履行工作职责方面,严禁在执法中不规范、以言代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执法犯法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等问题的发生。

篇6:经典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本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表现形式有行政“缺位”、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等。它与行政“乱作为”一样,都有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一种失职行为,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的特点。

要全面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县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摸排清楚。着力搞好“四个排查”:排查不作为的问题,重点是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敷衍应付、工作不在状态、不敢担当等;排查乱作为的问题,重点是不讲规矩不按程序办事、不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决策、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办事不公、强占强拆等;排查贪腐谋私的问题,重点是贪占挪用挥霍集体财物、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补助款、截留克扣冒领惠民资金、滥用权力中饱私囊等;排查执法不公的问题,重点是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要在组织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自查的基础上,抽调专门力量,逐乡逐村逐单位摸底排查,尤其是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一一调查核实。要分门别类列出问题清单,到事到单位到人头。

要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整治。今年10月至12月,在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要逐项认真整治,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一项一项明确责任主体、整治措施和进度安排,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治工作具体落地。要上下联动整治,特别是对那些发生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要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要公开透明整治,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公示等形式,及时公开整治项目、进度和结果,让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要强化正风肃纪,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坚持教育和惩戒并重,对情节较轻、影响较小、不构成违纪违法的,要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坚决纠正;对那些顶风违纪、贪腐谋私、徇私枉法的,要坚决查处。

上一篇:我读懂了亲情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成本管理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