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我见

2024-05-25

作文之我见(精选11篇)

篇1:作文之我见

作文之我见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你们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我希望,永远都不要写作文!

真的,我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作文,甚至厌恶它!每次老师留作文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生气,还是抱怨?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硬着头皮去写,颇有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

小学时,每到寒暑假,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老师要留十几篇甚至是几十篇日记,我真的很想偷懒,可是我的奶奶总是那么严格。我的每一篇日记她都要认真检查并修改一番。因此我的日记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虽然我心里挺高兴的,但我对作文依然毫无一点兴趣。

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瞬即逝,美好的记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不可磨灭。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六年里,我写下了数百篇日记,其中包括几十篇作文,奶奶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保存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这可是我的劳动成果啊,我应该高兴才对,但不知怎的,我始终没有快乐起来,仿佛生活在作文的阴影里。小学毕业前,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她说我的文采很好,让我以后多加练习,在写作这方面有所发展。我当时不想让她失望,便答应了。奶奶也常常说:“你要多写写作文啊,万一以后能成功呢!”我却不这么想,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写作没有兴趣的人怎能成为一个作家呢?

刚上初一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就发现了我的文采。她要求我们每周写一篇日记,内容不限,这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我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生活的摇篮。这一年,我的很多日记受到了老师的好评,并在全班面前朗读。这使我很欣慰,毕竟是我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此时奶奶已经很少检查我的日记了)。

到了初二这年,因为换了语文老师,我很不适应,便再也没有认真学过语文。一年下来,我只留下几篇乏味的作文。大好时光就这样白白地溜走了,作文水平不断下滑,我还能怎样?

转眼之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升入初三,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我怕了!所幸的是霍老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她第一次讲作文时,点到了我。她说:“我记得七年级时XX的作文写得挺不错的,不知现在如何了。”我的心怦然一震,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惭愧、后悔的情感涌上心头,无地自容。那一次,我彻底觉悟了。我完全改变了对作文的态度,我会用心写好每一篇作文,努力提高水平吧!

我相信,中考的那一天,我一定会用最美丽的语言答复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份答卷!

着作权归本人所有侵权必究!!!

辽宁辽阳文圣区辽宁辽阳第四中学九年二班初三:金晔

篇2:作文之我见

作文难,难作文,是一个让大人也挥之不去的心结,何况小孩乎!更甚着——一群城中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都是进城摆摊的农村夫妇,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其中还有个别家长不识字,例如:胡云英的母亲。像这样的家庭,孩子从小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启蒙,认知的路途中又缺乏家长的指拨,总之,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因此,作文变成了孩子的“蜀道”。

根据上述中存在的综合性问题,我觉得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一、做有心人,说老实话

平时可以教育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感悟。这一点,我在本学期的一篇作文中有一点收获。这要从我的教育宗旨说起。我一直向孩子渗透“首孝弟,次见闻”、“百行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等孝之思想。因此,语文园地五的爱一文,孩子普遍有感而发,有情所抒,就连张凯哲、车本胜这些平时见作文就头痛的孩子,也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从这一点上看,对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有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寻找源泉

作文的源泉毫无疑问是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远远是不够的,他们生活的时间短,人生经历有限,语言表述还存在这问题,因此,我们得帮助孩子寻找另一重要的源泉——阅读。在阅读的空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作文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更重要的是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同时,还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如果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唯一源泉,似乎倒不为过。古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先有“读”,再有“写”。“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也就这个道理。

三、一“抄”再“抄”

许多人看到“抄”一字就有鄙视的想法,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应该是不二法宝。之前我也提过,我们的孩子基本上算是语言的“贫瘠地”,所以,只靠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不够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抄”。再“抄”:名为抄实则仿写。以《荷花》为例,学生学也学了,背也背了,如果再让孩子根据其中作者联系一段进行仿说后再仿写,孩子就会在日后的写景文中活学活用,进行联想,进而是文章生动具体,对于写景文也就少了一份畏惧。

篇3:作文教学之我见

1. 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

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 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由于无计划, 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 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 直到走进教室才想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 或老调重弹, 或曲高和寡, 学生望题生厌, 望题生畏, 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 引而不发, 疏而不通, 越指导, 学生的写作越僵化, 长此以往, 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 劳而无功,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 只看一眼分数便罢;二是随便打个分数, 使学生积极性受挫。

2.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 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 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 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 作文时文思枯竭, 硬挤强凑, 自然文不成篇。还有就是读与写分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 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 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那么,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呢?

1.制定符合学生写作实际的教学计划

做出的计划应当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 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 在客观上行得通, 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 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 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 应学会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 更要明了, 教师要胸中有盘棋, 学生要心中有颗子, 教师教有方向, 学生学有奔头。对计划还要检查、调整, 适时地查漏补缺, 以期完善, 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或教条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 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需要热情, 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因此, 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 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写作实际指导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 做到对症下药。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敢于放手, 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 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 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 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 学生就会兴致勃发, 信息反馈快, 评改质量高, 写作效果好, 批改费时少, 真正做到“多快好省”。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 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 第二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 让学生集体批改,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实效。教师每学期应至少写一次下水文, 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 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篇4:“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个人认为,解决“习作难”,应该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抓住习作教学的全过程,重点落实“写前积累”、“写中指导”、“写后讲评”这三大环节。

一、写前积累

古人说:“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就是写作的材料,没有真实具体的材料,即便是写作高手,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平时注意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归类法:

归类法是按照不同的要求,把材料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几大类。凡是你熟悉的人,包括大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平凡的人和特殊的人,高尚的人和有缺点的、错误的人,都可归入写人类,并分析他们的外貌、思想、语言、行动有什么特点,随时记录下来。凡是你熟悉的好事和错事,喜事和愁事,令人感动的事和发人深思的事,都可以归入叙事类。凡是你熟悉的动物、植物、景物、小物品等,包括喜欢和厌恶的,招人爱怜的和引人深思的,有纪念价值的和象征意义的,都可归入写景状物类。如此分类积累,到写作时,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写人,或记事,或写景状物,都可以有许多材料可供选用,就不愁没东西写了。由此可见,积累材料比写作更艰苦、更重要。积累材料是学生习作的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

二、写中指导

有了材料,就要考虑怎么写,包括这几个问题:选取材料,布局谋篇和用词造句。例如在用词造句方面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要准确。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求准确。准确是用词造句的基础,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谈到简练、生动。准确要求作者从掌握的词汇里,选取最恰当的去叙述描写一切事物。

2、语言要简练。简练,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例如《落花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一段话就很简练,第一句是出“半亩空地”,这是种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也不宜多写;第二句写母亲的建议,是事情的起因,也为后边的照应做出必要的交代。第三句写姐弟几人种花生的经过,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就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概括,十分精练。

3、语言要生动。在内容正确、感情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色彩,有音响,就能让人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引导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写后讲评

讲评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发扬优点,鼓励进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讲评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或提高习作兴趣,或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或学到一定的方法。

1、典型讲评

根据习作的特定要求,从作文中选择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几篇佳作进行讲评。通过深入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启发全班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明确佳作好在哪里,哪些写法应该吸取。一般做法是先将佳作印发给学生,或向全班学生朗读佳作,让大家讨论、评析,并找出自己的差距。

2、交流讲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本次的习作组织讨论,交流看法。要求从每个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一两处优点,并指出不足。有时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评改,在小组互改的基础上,个组交流批改情况,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朗读,师生共同比较,分析、评论。

篇5:作文之我见作文

下午我吃过午饭就来到了花博园的特产一条街。只见到处都是等着见黄菊的人。我找了一把椅子坐下了。

不一会儿,黄菊就坐着观光车来了。只见他面带笑容,还向大家招手问好,特别慈祥。接着,黄菊就去植树了。

我在后面紧跟着黄菊,就像保镖一样。当黄菊用铲子把树植好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几个小孩跑过去和黄菊握了手。我也想去和黄菊握手,可是人太多了。

当黄菊快上车时,我带着董事长伯伯的孩子去握手。只见那小弟弟向黄菊敬礼。黄菊看他那一副正经的样子,给他还礼了,还跟他握手了。我看着弟弟和黄菊握手,心里痒痒的。我刚要去握手时,黄菊走了。搞得我垂头丧气。我把弟弟送回他爸爸妈妈的身边,就跟着妈妈回宿舍。

篇6:精彩作文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伊宁市二十六小熊永静

不知不觉上班已有一个月了,真的好快。不得不令人感叹时光老人脚步的匆匆。在这一个月中,我先是接了四年级语文,后又接了三年级语文。三四年级的学生都是初学作文,作文水平那是可想而知的。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发现,三年级更注重对于作文整体性的把握,能把一件事讲述完整,语句通顺,这就不错了。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有些孩子已经开始能用到精彩的语言,生动的语词来作文了(当然这是指作文水平较好些学生)。可是,无论怎样,学生的作文总让我有一种不能释放的情怀,读着读着就感到压抑着急。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学生对于精彩的有趣的事情不能讲得生动呢?正所谓不会说怎能写呢?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课下又与孩子们像朋友一样交谈,我又发现,很多孩子在说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是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么,为什么孩子们能说得精彩却不能够将这些精彩写出来呢?也许,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一个大胆的尝试——精彩作文专题教学。

我们现在对于作文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阅读。二是练笔。我们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就是书香校园(还有英语乐园和精神家园两大特色)。所以可以这样说,这样的阅读已经为作文教学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孩子们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并且开始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好素材。尤其是一些经典古文句,如弟子规、唐诗宋词、成语,还有童话、故事、名著等。为了将书本知识的积累与生活感悟的积累相结合,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老师们又要求学生们常常写作小练笔。可以说,为了将我们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归根到写作上来,我们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然而,孩子们的进步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会学不会用。

四年级的第七单元作文是:最敬佩的人。我问孩子们,作文中如何写人记事?学生们异口同声:写清人物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等;写事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都很简单。是的,写人记事类的作文是最好写的了。既然如此,在作文教学时,我就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测试——让孩子们写一个你认为最有个性的或者你最好的同学,不点名,然后我们一起来通过片段猜猜他是谁,我有一个小小要求——写精彩。其中有一同学是这样写的:“他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在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上,他突然举手,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双袜子,说:‘老师,这个抽屉里有一双袜子。’全班同学都笑了。”当然从事件上来说,学生们很容易猜到,可是,从写作内容上来说,却一点也不精彩,更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这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现象太多了。人物事件的叙述,对学生们来说很简单。可是,要想写具体,写精彩,却并非易事。这可以说是整个小学甚至初中孩子们写作中的一个难点(也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不是这样的,但在农村教学初中时,确实如此)。那么,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这一难点呢?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大家共享——精彩作文专题教学。在三年级进行作文整体结构教学,在四年级开始进行精彩片段的训练,在五六年级则可以根据实际再进一步加强作文情感教学与语言词句的推敲训练。

那天对于上面那个作文片段,我做了这样的引导:

先找出人物的动作,再完成动作的修饰:

他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在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上,他突然(①)“老师,这个抽屉里有一双袜子。”(④)(⑤)

①:他怎么举起手的?慢慢地,胆怯地,一下子,用胳膊捣了捣同桌,看了看后面最调皮的ⅹⅹⅹ„„

②:他是怎么拿的?一只手捏着鼻子,一只手用两个指头夹着,还是拿一支铅笔远远地挑起„„

③: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来说?

④⑤:老师会是什么态度,会怎么处理?同学们又会怎么想,什么反应? „„

学生们一听兴趣来了,课堂一下子沸腾了,你一言我一语,各种各样大胆的想象都出来了。这时,我趁机又抛出一问:从你的想象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如果这时,你们能再想到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再或者排比、夸张等,就像在《鱼游到了纸上》中对那个聋哑青年画鱼时动作的精彩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这样就更好了。

小结:是的,这太精彩了,太真实了,真是如在眼前,感同身受啊。这样的作文真动人!

这样的片段训练因为某种原因,我只上了两节课,不能真正看到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这让人很遗憾。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它给我开辟了一条探索之路,沿着它,一路走去,一定会有更美的风景等着我的!

篇7:小学作文之我见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

向萍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让人感叹。他们对作文无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讨厌、害怕;写作中没有打开生活的空间与思维的天地,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甚至无话可说。他们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可想而知。最为突出的表现是:

一、空话、假话、套话盛行。

写好人好事,总少不了虚构帮人推车子,路上拾钱包,走路扶瞎子,上车让位子。写人,千人一面;记事,编造故事;抒情,言不由衷;议论,千篇一律。总之,视作文为胡编乱造。

二、宿构、抄袭成风。

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的诀窍,就是“一读、二抄、三套”,预先写几篇文章,或从作文集子里找几篇范文来熟读背诵,在考场上生搬硬套。

怎样帮助小学生走出困境,唤回作为富有个性的人的“自我”呢?

1.走进自然,丰富自我。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是非常丰富的矿藏,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引导学生投身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对话,不只是身形的接近,而且是心灵的融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朱自清“那醉人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论是花、草、虫、鱼,还是风、霜、雪、月,只要学生们能用心聆听,用情去交流,就能呼吸到它们的气息,就能倾听到它们的声音。徜徉林荫道上,可以听到月亮穿过树梢的声音;可以听到太阳落山的声音。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我的情感也就丰富了,奇思妙想也就产生了。

2.认识自我,展示自我。

让学生认识到:那种仿套作文,那种言不由衷的表达,就是自我的迷失,是集体失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这一个”。我有自己的新人,老师和朋友,我有自己的苦恼与快乐,我有自己的愿望与追求,我有自己的特长与毛病,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有自己留下的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引导学生借写作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血肉丰富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

3.体验生活,抒发自我。

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是创作的源泉。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所获得的效果是课堂上夸夸其谈所无法达到的。到社会生活中去积累素材:被社会生活美景所感染,看到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潜在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交流思想,交流自己的感受,希望同伴们来分享美的欢乐。这样,言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时,老师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词汇作一番描述,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而且很自然地用自己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所以社会生活是语言学生的最好课堂。只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灵去感觉,去理解,丰富的语言词汇就在其中,美和乐也在其中,抒发自我也就水到渠成了。

4.阅读佳作,提升自我。

篇8: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提升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

作为语文教师,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自身要有较高的语文水平, 想要给学生半桶水, 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准备。尽管工作繁忙, 教师仍然要多读书, 多总结, 多写作。

首先, 要博览群书, 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词汇量, 能够在平日的教学里展现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其次, 要多读教学理论的书, 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维以及教学方式方法, 掌握较多的教学理论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另外, 教师也应多写教学随笔或者生活随笔, 随时记录感悟生活的体验, 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给学生树立榜样。再有, 可以多写下水作文, 和学生同时写作同一个题目, 作为范文给学生学习,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 积累蕴涵

冰心说:读别人的文章, 写自己的文章。写作和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能掌握一篇文章的阅读关键, 可以提升学生自己作文构思和行文能力。所以, 教师平时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进行相关的阅读方法指导。读任何一篇文章, 都让学生明确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写了什么, 是概括文章大意;为什么写, 即为了解文章的中心;怎样写, 就是抓住作者写作方法, 构思、语言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读促思, 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 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其中的词汇、自己的感悟, 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积累方法。

另外, 平时课堂课外要多进行读书, 积累语言。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之一。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 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 教师除了课本必须记诵的篇章外, 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会观察生活, 笔记点滴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 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所以,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取决于素材的积累。“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整个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 不断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 布置一些周记之类的作业, 帮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 告诉学生“写身边事, 做有心人”。这样坚持久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加强写作指导, 不流于形式

写作指导其实不能忽略,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分专题练习。作文指导理论性很强, 学生可能比较排斥, 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写作指导。比如, 创设情境, 提要求加观察, 再写作。另外, 不一定非要开设专门的作文课, 在平日教学时, 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指导, 比如, 七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人记事的, 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对人物描写的指导, 告诉学生注重观察、关注细节。

五、重视多方评价, 取长补短

教师把握好评价的尺寸,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 更应加强对学生成绩的肯定, 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全班加以表扬, 进而使学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更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作文课后, 还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 做成小报, 张贴在教室里, 让学生相互阅读,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六、组织学生互评

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写好的作文, 不是每一篇作文都必须教师批改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和同学交换作文, 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 因为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 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交换互改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修改效果, 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 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取长补短, 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互评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尽量让学生也挖掘别的同学的闪光点, 评语正面化、积极化,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也不打击个别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篇9: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画龙点睛之功效,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每一位语文老师也深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总是想方设法地从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形式多样的写作方法。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好文章却为数不多。我认为,学生在写作文时主要在于缺乏个性的表达,缺乏真情实感的抒写,假话、空话、套话太多。而教师在教学中又违背了新课标中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不少教师依然喜欢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作文时“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想象科学,合乎逻辑”“语言生动,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高目标,来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对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指导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结合自己实际的一些绝招,但是,教学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就是我们进行探索的价值之所在。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教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当在作文课上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民主、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而且能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话,说真话,大胆的敞开自己的心扉,为作文教学打开一条新思路。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注意师生心灵的沟通,增进师生的了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习作的欲望。

二、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真情

每次习作,我给学生提的一个要求,就是用自己的心里话,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学生初稿之后,再以“真话真情”为标准自评,然后以同一标准互评,最后才是我这一关。学生若是在作文中无病呻吟,要想过互评这一关是很难的,因为学生之间最了解,对方有没有讲真话,表达的感情是否真实,一读就知道。这样一来,说真话写真情的学生作文,也就呈现在我面前了。

三、挖掘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留心处处皆学问”。生活中的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们缺少善于发现素材的眼睛罢了。比如:校园花坛的迎春花开了,可以成为学生练笔的素材;美丽的广场、公园,不仅是大人们休闲娱乐之处,也成了学生们笔下最美的景点之一;在学完动物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模仿《白鹅》的写法,描写一种动物。人民广场上的白鸽、湖心花园的柳树、牡丹,也成了学生们观察的目标。以此,既让学生们养成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习惯,又为习作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要素材,还要适时引导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见世面,因为亲身经历的感受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对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写作的素材才会涌上学生的心头。

四、更多地为学生开放课堂

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式动作,而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闭门造车。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篇10:轻松作文之我见

轻松作文之我见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施妮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因人制宜,由“怕写”变“乐写”。  刚开始学作文,学生的写作基础和潜能各不相同,起点也就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实行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水平,让他们都能够摘着“果子”,树立起写作信心。如后进生的作文我常采用“降低要求,差中找优,小处着手”。只要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就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找“下锅之米”,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的确,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豆子榨不出油。那么,“下锅之米”要从何而来呢?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1、在阅读中找。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这是作文前的不断蓄势、屯聚的过程。待作文时,学生遗词造句一触即发,得心应手,再不感到“心中有话写不出”。 2、在生活中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如单元作文训练《家乡的变化》,我让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生活找事例。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或看,或听,或想,或问,捕捉到各种写作素材,有惊,有喜,有趣,学生有内容写,就能写得无拘无束,多姿多彩。有的写家乡色彩纷呈的广告牌、有的写爷爷爱好的变化,有的写晋江机场,有的写家乡特产土笋冻走向全国,有的.写安平别墅区,有的写校园变化,有的写旧街老貌换新颜,有的写妈妈学英语、学开车,有的写家里工厂举办的网上博览会,还有的写外来人口的涌入……学生走进生活,思想活跃了,呈现出“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情景。 3、在回忆中找。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坚持写日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这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我让学生将“日记”改为“日忆”,养成“每日一忆”的好习惯。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用它可以写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忆”起一两件可写之事,动笔时就不愁“无米下锅”。 4 、在交流中找。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历都各不相同。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素材交流会,为学生提供机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拓展素材积累空间。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作文时学生能从多角

[1] [2]

篇11:作文教学之我见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塘蓬希望小学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想写,“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决的突破口。

关键词: 小学想写会写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想写、会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根治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的良方。从小学的启蒙作文抓起培养其写作兴趣。众所周知,作文的启蒙教学犹如幼儿学步,第一步迈稳当了,幼小的心灵里就会滋生出强烈的学步愿望,跌倒了,爬起来乐哈哈地又蹒跚地走;要是第一步跌怕了,就不肯迈第二步。因此,作文启蒙教学就应该迈稳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培养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在于教师架好由句到段成篇的桥梁,铺好平整的路面,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从此岸走向彼岸。因此,在三年级第一期里,可根据各类课文中的典型句段。以读导写,采取填空、仿写、续写、扩写等形式,进行场面,景物、人物外貌、对话等练习,学会写总分段、重点段„„掌握排比、比喻等几种简单的修辞手法。为使学生有话可写,还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表象。或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观察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及风、云、雨等自然现象;或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各种比赛、制作模型、标本,激励学生发明创造、动手动脑,真正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在情浓意真之时,句段引路,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

想写。譬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稻谷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怎样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零碎片断,老师可以定期针对零碎片断让学生作一个汇报。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零碎片断作出评价,并加以修改,教师再作分析、讲解,使学生觉得这些毫不起眼的东西这样写挺有意义的,学生兴趣盎然。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多读多诵、让学生言之有物爱写

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是因为他们涉猎的知识不多,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平常。那么,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文情并茂,关键在于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因而提倡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如语言积累,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诵。鲁迅先生在《给赖少奇》的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看”即“阅读”,“练”即“写”,可见多读多写是培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一门学问,当代人董味甘著有《阅读学》一书,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主编的《阅读学丛书》有五册,共200万字,因目的不同,每个人读什么书,怎样读,各有差异。所以学生阅读也要讲究方法。欲从阅读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广泛阅读。

学期初,老师带头(自费)多订几本有关作文方面的报纸杂志,诸如《小学生阅读》、《作文》、《教育信息》等等。供学生阅读,让学生看看别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在充实自己,增长知识的同时,久而久之在自己的头脑仓库里自会增多词汇及语言方式。

写文章,就是用书面语言记叙、议论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应尽可能地写得生动活泼,让人喜欢读,有好效果。文章写作时作者的语言、观察、思维、想象以及知识、思想等多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运用,而以运用语言为基本要素,所以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掌握足够词语的重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报刊、读小说或其他什么读物时,就要求他们不放过每一字、词、句。把好的字、词、句用摘抄、剪报、记卡片的形式把它积累下来。这样,阅读后随批、随记、随收集,不但可以积累语言,也可以积累材料,积累“思想”,为今后的写作增添了源泉。

在学生积累的同时,老师也把积累的材料,收集来的美文、佳作,不断读给同学们听,课前五分钟读,早自习读,作文提示时读„„,读来读去,同学们不但不烦,反而眉飞色舞,跃跃欲试起来。同学们也分班编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展示亲手收藏的“珍宝”,每天读、听两、三篇,一学期下来就有三位数字了。

(二)有重点地选取文章细心地阅读

学生写作文大都从“模仿”开始。在每写一篇或一类作文之前,让学生从作文杂志上选取类似题材的文章认真细读一遍后,“多读”还是个准备阶段,关键还在于“多练”上。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得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只读不写尤如纸上谈兵”,只有“多写”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反复摸索,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谋篇,尽管老师说得头头是道,不厌其烦,可照样有同学写读后感,除了复述之外,“议论”“联系”寥寥无几。写记叙文如记流水账,干巴巴,老生常谈,让人不堪入目„„纸上谈兵不行,必须带他们下水,老师多做示范,定目标,定形式,让他们多练。

首先进行小练笔,鼓励学生们记日记,建立日记检查制度,把观察到的情况天天都记上一笔两笔,注意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立足现实思考问题。这样老师可以经常出一些关于生活琐事方面的题目,逼同学去写,如《课间十分钟》、《热闹的菜场》、《去学校的路上》、《早饭后》、《家庭趣事》、《乡里人》等等,即使学生写得不成功,也入了“观察”的道。在练笔的同时,学会了观察,不怕得不到应得的东西。

其次进行针对性练笔。

词汇掌握不足,我们就多练习解词、造句、收集比喻句、歇后语、收集成语典故。“引用”有增添文章色彩的作用,我们就让学生比赛收集名言警句,组织格言摘登活动,每天由两位同学在黑板两端书写格言、名人名言,装饰花边,既展示了同学们的能力,又学习了知识,还美化了学习环境。

上一篇:我的智慧校园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第31个教师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