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之我见作文

2022-08-07

第一篇:低碳生活之我见作文

低碳生活之我见

低碳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环保和文明的事。我对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低碳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实,低碳的生活离每个人都很近,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的生活中的一些低碳小窍门就是针对节水方面的。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节水就是节能。 在马桶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大的可口可乐的瓶子就可以减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节约用水;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涮抹布,擦地板,然后这些废水可以再冲马桶;洗完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节约一吨以上的水。 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台洗衣机就可以节约用电,也就节约了发电的煤,同样也就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来洗一次衣服,减排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68.4万吨,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同时洗衣机虽然好用,但是三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来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管好水龙头。

以前,我总是把电灯开上个彻夜到明,水从晚上滴到明早,冰箱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既浪费水,又浪费电……

现在,我听到了城市在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我渐渐有些懂了。我开始了“低碳生活”。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灯来相助。因为我们的客厅大,窗外的照明灯照进来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内的一切,吃饭时,真像一桌“烛光晚餐”,这真是一大盏“天然的灯啊!”

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逃”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好,每次看见爸爸妈妈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关紧,我十分高兴,我希望 “低碳家庭”会做的更好。 冰箱里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说很浪费电,我灵机一动,想出了妙招:于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积如山的硬纸板,把它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贴上了各种分类的标志,然后,按分类去整理,不一会儿,冰箱变得又干净又整洁,焕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摆放整整齐齐的东西。这样,既帮助了我们,又节省了电。

原来,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我本来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

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每当我看见妈妈要把洗衣粉的桶扔掉时,我会上前去阻止。我会把它做成一个小垃圾桶,有的像个洋娃娃,粉嘟嘟的脸,可爱极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动物,活灵活现的,真像一道美丽的“风景”!

当夜幕降临,晚饭过后,路边的霓虹灯为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总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掉,只剩下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然后,趴在窗户上,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边唱着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五音不全,一塌糊涂。

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些人会提出疑问:为何要进行低碳生活?我可以跟你举个例子说;如果你不能做到低碳的生活,那2012将成为现实,到了地球毁灭的那一天,我们可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低碳生活,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低碳环保之我见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第三篇:写作文之我见

作文难,难作文,是一个让大人也挥之不去的心结,何况小孩乎!更甚着——一群城中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都是进城摆摊的农村夫妇,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其中还有个别家长不识字,例如:胡云英的母亲。像这样的家庭,孩子从小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启蒙,认知的路途中又缺乏家长的指拨,总之,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因此,作文变成了孩子的“蜀道”。

根据上述中存在的综合性问题,我觉得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一、做有心人,说老实话

平时可以教育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感悟。这一点,我在本学期的一篇作文中有一点收获。这要从我的教育宗旨说起。我一直向孩子渗透“首孝弟,次见闻”、“百行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等孝之思想。因此,语文园地五的爱一文,孩子普遍有感而发,有情所抒,就连张凯哲、车本胜这些平时见作文就头痛的孩子,也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从这一点上看,对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有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寻找源泉

作文的源泉毫无疑问是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远远是不够的,他们生活的时间短,人生经历有限,语言表述还存在这问题,

因此,我们得帮助孩子寻找另一重要的源泉——阅读。在阅读的空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作文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更重要的是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同时,还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如果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唯一源泉,似乎倒不为过。古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先有“读”,再有“写”。 “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也就这个道理。

三、一“抄”再“抄”

许多人看到“抄”一字就有鄙视的想法,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应该是不二法宝。之前我也提过,我们的孩子基本上算是语言的“贫瘠地”,所以,只靠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不够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抄”。再“抄”:名为抄实则仿写。以《荷花》为例,学生学也学了,背也背了,如果再让孩子根据其中作者联系一段进行仿说后再仿写,孩子就会在日后的写景文中活学活用,进行联想,进而是文章生动具体,对于写景文也就少了一份畏惧。

总之,以上方法还得通过是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去检验是否有效可行。

第四篇:小学作文之我见

主题词:教学 作文 指导 研究

论文摘要:构建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工程,为断改进“积累、命题、指导、改评”教学环节,有效地转变学生习作心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这是一个直困师生的难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对小学作文的一些体会。

一、积累,作文的基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能有片言只语。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不但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我们要注意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并重。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如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大才能枝繁叶茂,作文才能“开花结果”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家长消除“孩子参与各类活动会吃苦受委屈”的顾虑,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辟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新编教材阅读量虽然增加了1/3左右,但毕竟有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通过这外例子让学生获得读书的方法,但决不能让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读的书目,可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背诵比赛,读书成果汇报会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二、命题,作文的兴奋剂

作文命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科学合理的命题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积薄发,以题激趣,以题激思。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上下求索,倍尝艰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

- 1 -

1、作文命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语言正在发展中,对周围人、事、景物的认识不够。因而作文题目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换句话说,作文命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最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如《那次,我真开心》、《暑假见闻》等作文题目学生就乐于接受。

2、作文命题要顺应儿童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外界都有一个独特的认识,而这些只有讲清了才会满足,心理才会平衡。这种强烈表现自我的欲望就是一种心理需要。命题时,应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切入口,从儿童心理需要出发去拟题。如命题《一件难忘的事》我就从孩子渴望成长的需要出发,把题目拟为《我长大了》

还从孩子们渴望表现的需要出发,把题拟为《那次,我真难忘》

这样的命题充分挖掘了学生心理需要,

3、作文命题要激发儿童情趣。

“趣”是个总要求。命题要有趣,要特别具有童味,让学生一见就喜欢,一见就想写,一见就跃跃欲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情绪。这样,他们在作文中就会说真话诉实情,一吐为快,就会真情自然流露。如《家给我××》要求补充“爱、幸福、欢乐、希望、烦恼”等,这个命题就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时,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所做作文篇篇都声情并茂,有趣且有真情。

三、教师引导,作文的指南针

目前,不少教师对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有的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有的变“教”为“导”

有的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但我认为,作文指导课的教改还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1、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作文指导课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阅读入手,进行写作训练。不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作铺垫,创设条件,只是在作文教学中为写作而谈作文,实际是舍本逐木,不会有好的效果。

2、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期基说:

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向。

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

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主动地写作,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3、坚持“口头作文”与“笔述作文”并重,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相结合。根据,、《今天、我当家》等。我、《让我告诉你》等。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主动性。

- 2 -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就是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小语“大纲”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应十分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因此,学生每次组材构思完毕后,我总是指导学生照着自己的写作提纲口头叙述文章内容,再启发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各抒己见,然后我总结论述。在口述作文课上,我有计划地鼓励学生大胆说文,特别是对一些口述能力较差的学生,更给予较多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述作文”即学生口头作文后,根据师生初评意见用书面语言叙述文章的全部内容。笔述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充分启发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尤其是要铺导笔述困难的学生。同时,要分类抽查,以发现学生口述作文时的问题和学生笔述时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教师先指定1~2名中上等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并再次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缺点,使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改评,作文的催化剂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要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有的老师采取启发设问式的“批”,比如:“这儿可以简略吗?”她眼睛里的目光是怎样的?可以具体形象地写写吗?这种批法具体明了,又没有包办代替。也有的老师采取设计练习题的方法,如某句某段删去了或改得精彩,老师拟出诸如“为什么要删?有何好处?”“这么精彩是怎样改出来的?”等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在作文本上,这虽嫌费事,但对开阔学生思路,加深认识,训练其改文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改”包括增、删、调、换等,批改要内容和形式并顾,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多就少改,提倡“面批面改”,增强实效。讲评,要文道统一,突出重点,找出共同问题,肯定成绩,热情表扬,慎重批评,指点迷津。一般以老师以主导,组织学生参与修改评价,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从旁启发、引导,其方式有综合讲评、专题讲评、佳作讲评、对比讲评等。

实践证明,构建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工程,不断改进各个教学环节,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习作心态,使学生由过去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变成了现在爱写、善写,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3 -

第五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是今年刚带三年级的语文课,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很难,刚开始也不知道作文怎么教。通过进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自信心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会提高。因此,每次习作命题,我总是以谜语、故事、图画、情景入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他们的习作要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板报的作文栏内展览„„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组段成篇

“三年级作文要侧重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的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难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学生的习作写不具体,主要是观察不够。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印象不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学生可观可感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触摸,用心灵感悟。观察中教师还要加以提问,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按要求写一两段话,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写尝试总结,用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三、养成积累的习惯,激发写作的兴趣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另外教师可以组织积累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作文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党委办公室述职报告下一篇: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