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10

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篇1: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努力创造“十一五”发展新辉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回顾和总结我旗“十五”时期的主要工作,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研究部署2006年的重点工作,动员全旗各级党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争创发展优势,以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干劲和魄力,为开创“十一五”发展新辉煌而奋斗。下面,根据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十五”时期是我旗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全旗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兴旗,建设绿色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全旗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协调、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全面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

过去的五年,我们立足农牧业基础优势,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我旗是典型的农牧业大旗,农牧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增加农牧民收入主要依靠农牧业。五年来,我们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在深刻反思、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对全旗农牧业发展方向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定位。以率先在全区建成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优化布局,通过产业带动和基地联动,以肉、乳、林、草、药为主的农畜产品区域化格局逐步形成,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根据农牧业资源分布情况,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大力推进舍饲养殖业,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6000万元,全面组织实施了“四个一”、“四个千户”富民工程和养殖小区建设,建成养殖小区150个,牧业牲畜总头数达185.6万头只,牲畜出栏率由“九五”末的62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把转移农牧民作为致富农牧民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了扶贫搬迁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多元,移民1721户6587人。农牧区常住人口由“九五”末的5.3万人减少到3.9万人。投入信贷资金6.16亿元,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扶持市场体系建设,以城川、三段地、布拉格为主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迅速兴起,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使植被覆盖度由“九五”末的35提高到75以上。生产布局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条件,拓展了空间。

工业经济增速、效益的攀升,成为开拓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做大做强能源矿产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过去的五年,我们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破“瓶颈”制约,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们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入手,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超前构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道路建设,重点加强了煤炭外运通道和旗内各条环线建设。全旗境内柏油路和公路总里程分别较“九五”末增加312公里和557公里,构筑起北通109、西连

211、南接307、东达210的交通网络,为融入西北经济圈创造了条件。电力方面,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嘎查村网电覆盖率达到95.7,已基本构筑起电力主网架结构。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农牧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新建人畜饮水站点334处,解决了全旗68的人口饮水和27的牲畜饮水问题。顺利完成了大沟湾水库改扩建工程,积极开展了引黄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到每年6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指标,为今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通讯建设,建成光缆通讯线路41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光缆,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全旗已建成无线接入基站21个,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二是城镇建设趋于完善。针对我旗城镇化率低、城镇人口少的实际,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使城镇集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发展二、三产业的重要载体。圆满完成了苏木乡镇机构改革,立足优势和特色,对整合后的各镇进行了重新定位,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城镇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九五”末的28.9提高到45.6。三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加快。五年来,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切入点,克服社会事业底子薄、基础差、欠帐多等不利因素,多方面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先后投资3400多万元,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工程顺利达标,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总体水平跃居全市中上游行列。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先后有45项农牧业综合适用技术在全旗范围内推广。切实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基层卫生院“县办县管”,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看不起病、看病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力度。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创建“平安鄂前旗”工作稳步推进,治安防控网络初步形成。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形象,凝聚了人心。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执政为民、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核心,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学教活动,解决了党员干部不同时期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和“六双”工程,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改革和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和完善了民主决策制度、议事制度和重大事项问责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廉政监督,规范从政行为,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全社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敢于正视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冷静应对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旗委、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我旗历届党委、政府扎实工作、创新思路的结果;是全旗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委常委会,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鄂前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我们站在新起点,谋求今后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鄂前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从中也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把握发展大势,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高扬发展主旋律,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旗情的再认识,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敢谋前人未谋之事,敢走前人未走之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推进跨越。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积极探寻更加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从绿色产业战略逐步向工业兴旗战略转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鄂前旗实际、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新路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说,“十五”这五年,是鄂前旗投资增长最快、项目实施最多的五年,也是后起勃发、实现赶超发展的五年。

第二,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从提升竞争力入手,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基础条件,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目标,抓住影响、制约我旗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电力建设、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等方面集中破解难题,全力突破“瓶颈”制约,消除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鄂前旗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是突破重点、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日趋完善的五年。

第三,必须提高执政能力,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促进和谐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尽心尽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群众实惠上加快发展。如在减免农牧业税、兑现教育“两免一补”、增加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工资、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等各项政策的落实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利益,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共享的文明成果。

第四,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自力更生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冷静分析面临的形势,重新审视自我,把握一切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我旗重大项目相对较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不利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谋大局、抓大事,以发展汇聚力量,以发展凝聚人心,创造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谱写了居弱图强、奋发进取的壮丽篇章,凝聚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合力。

回首“十五”,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的发展阶段,奋力推进兴旗富民新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正确判断,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认识。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速度由慢到快、经济效益由低到高的重要时期。“十五”时期,在农牧业频繁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旗牲畜总量逐年增加,农作物总播面积不断扩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多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工业,随着上海庙煤田的勘探开发和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全旗以煤炭开发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打破了多年以来我旗工业发展几乎处于空白的局面,工业经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都表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要转折,已从过去明显落后于全区、全市发展步伐,变为初步超过全区、全市平均增速,步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潜能逐步释放、发展活力和后劲逐步增强的重要时期。通过深化改革,制约我旗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有所缓解,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结构调整,工农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经济发展局面开始形成;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扩充、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优势日益显现、整体形象正在提升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经济后发优势的逐步显现,以及良好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劳动力条件,都显示出鄂前旗的发展潜力。依托这些优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重大机遇,我们应当而且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鄂前旗正处于干部群众信心增强、工作热情不断高涨的重要时期。从徘徊不前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到了鄂前旗的变化,亲身体验到了鄂前旗的进步,进而看到了鄂前旗的希望,从一度信心不足、精神不振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干劲。全旗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气旺盛,各条战线齐心协力、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这是鄂前旗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看到这些发展基础、有利条件和良好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压力还很大,困难还很多,问题还不少。无论是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质量,还是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扭转;调整区域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很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突出矛盾,仍然没有根本缓解;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管理滞后等影响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仍然没有根本消除。我们要准确认识所面临的形势,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强化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更加有力地措施,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科学谋划和加快推进我旗“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篇2: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听取并认真审议了区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区委关于建设和谐**的实施意见,会议开得很好。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当前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政策措施,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市委全委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措施,积极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学习《江泽民文选》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贯彻落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要发挥党校等党员教育阵地作用,把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安排到各种干部培训教育课程中,对广大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宣传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六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深入宣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及时反映各单位、各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情况,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二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握精神实质,理解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重大部署的关键。随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逐步由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把握中央《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工作开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措施。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遵循“六个必须”的原则,对照九个方面的目标任务,把握六个方面的具体部署,把构建和谐社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全委会通过的《实施意见》,切实推动和谐**建设的步伐。要深入研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好”与“快”、“改革”与“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方面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七大板块”经济发展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几年是一个深化改革的阶段,我们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是一个加快发展的阶段,我们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在不断提速中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阶段,我们居安思危,迎难而上,社会大局在加快发展中保持了稳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阶段,我们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事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成绩只属于过去,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瞄准新的目标,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老工业区向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城区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再造发展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考验全区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全力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准确认识和敏锐把握当前形势中的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重要部署和我区既定的发展战略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加快繁荣**、平安**、文明**、和谐**建设,努力实现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再造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快“繁荣**”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也是近年来区委工作中始终突出的一条主线,无论是我们提出的经济发展“三大战略”,还是“七大板块”经济布局,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各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工业主导到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增长的转变过程,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强劲,产业聚集度越来越高,但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还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这说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扭住“三大战略”和“七大板块”不放,产业结构才能优化,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加速老工业区振兴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既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老工业区“优势再造”,推动产业转型与整体升级,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快产业聚集步伐。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度高,意味着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的配套会比较好,意味着全社会的总投入和总产出比会比较高。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且它们的集聚效应还将越来越明显。今后关键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按照“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建设大项目”的思路,始终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抓好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继续做大做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同时要整合现有各类土地和园区资源,以此作为新的招商载体,针对目前我区产业链条中的一些“断层”,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快相关产业招商步伐,进一步壮大、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成长性和辐射能力,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坚持每年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大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千方百计加快项目特别是大的板块项目、经济类和城建类项目的推进,确保新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顺利投产。

二是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在我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当务之急。最近市里召开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我们也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按照“七大板块”发展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街区经济的部署要求,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职业培训、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抓好特色街的完善提升和规划建设,促进业态调整和功能升级,增强服务业整体活力。只要服务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前景就会越来越广阔。

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制胜法宝。杜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全市的主导发展战略”。我们要充分发挥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塔型”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突破骨干产业核心技术、循环经济和新能

篇3: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麻永飞

(2014年1月13日)

同志们: 中共准格尔旗十四届四次全委会议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现在开始。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

第十四届旗委委员、候补委员;不是旗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全体县级干部;

各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苏木乡镇长;各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办事处主任;

旗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成员;

人大、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旗纪委各常委;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煤化工基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各直统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 旗内部分企业负责人;我旗部分党代表。

—1—

今天上午的大会就一项议程,请祁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讲话毕)

同志们,今天上午的大会到此结束。上午剩余时间和下午的前两个小时(即:2∶30—4∶30),请同志们按照会序册上的分组讨论安排,认真讨论祁书记的讲话,大家要准时参加,召集人负责组织好讨论。下午4∶30准时在这里召开大会,上午的全体与会人员务必准时参加,现在休会。

**********************************************(休会结束)同志们:

现在继续开会。

十四届四次全委会议经过一天紧张有序的进行,即将圆满结束。会上,祁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祁书记的讲话全面、客观的总结了2013年旗委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当前我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安排部署了2014年的各项工作,明确了今年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祁书记的讲话既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

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会议、九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又抓住了我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具有很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措施,既振奋人心,又实事求是,对于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与会同志围绕祁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将在会后认真研究解决。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祁书记已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这里,我重点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今年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常提到的两句话,说的就是抓落实的事。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全旗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把握会议的总体要求,全面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使各项工作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3—

一要抓项目开工。2013年,我们的项目审批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年获批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2383亿元。其中,国家批复项目12项,自治区批复项目23项,是近年来获批项目最多的一年。今年,我们要把批复项目所需的土地、环保、水指标、林地等各项开工要素全部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配合项目业主单位把所有手续办齐全,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抓项目前期审批工作。这些年在我旗的许多工业项目处于待建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资金实力的原因,也有前期审批的原因。2014年要对这些项目进行分门别类、认真研究,积极推动这些项目加快审批。如确有上不了的项目,收回占用的土地、矿产资源、水、环境容量等指标。这些收回的指标除了最大限度地为已开复工或已具备开复工条件的项目留出空间外,剩余的指标将按照“谁的进度快给谁,谁有实力给谁”的原则,储备更多的项目。各有关部门不得设臵任何门槛,要努力为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创造条件。

三要抓民生工程。今年的民生工程,除了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惠民实事外,还要把旗里的十项工程落实好。我旗实施的民生工程,祁书记的讲话中已进行了安排,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市、旗确定的民生工程,—4—

认真组织实施,逐项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完成时间;党政督查室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跟踪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惠民实事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准旗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就教育硬件设施投入来说,2009年至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新建、迁建幼儿园24所、中学2所、小学9所。2013年,在财政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达到了10.87亿元。这充分说明,教育事业在旗委政府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后,旗委政府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教育,即使财政再困难,我们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教育小班化的目标不会变。二是促就业扶创业。首先,要从构建驻地企业与群众和谐关系入手,积极协调驻地企业吸纳本地群众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及时了解驻地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其次,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集中推进扶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结合“三到服务”和“千名党员下基层”活动,集中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全力抓好扶贫联系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嘎查村、—5—

贫困户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扶贫联系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四要抓生态环境建设。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做到“上不辜负先人,下不愧对子孙”,努力把环境治理好,把生态建设好。一是要抓好矿区环境治理。露天煤矿、灭火工程等项目,必须按照原有的设计方案,推进复垦绿化,切实治理好矿区环境。临时用地试点项目有26个,我们要把临时用地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但是不能出现任何的违规违法问题,这是底线。二是要抓好植被恢复保护。现在,退耕还林每亩大约395元,而工程造林每亩大约在2000—2万元之间。工程造林代价太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已经退出的,决不能再回去。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在已退出的地方再摆布任何项目,切实保护好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各苏木乡镇要严格落实禁牧禁垦政策,确保我旗的生态环境水平逐年提升。

五要抓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要加快在建的呼准鄂铁路、巴准铁路、大马铁路、呼准铁路增二线、沿河铁路、准神铁路、准朔铁路、青春塔煤矿铁路专用线、鼎峰红进塔集运站9个项目的征拆工作,务必于今年3月底,所有项目的征拆工作全部完成。新开工的红暖铁路、—6—

中铁五字湾铁路专用线、伊泰塔拉壕煤矿铁路专用线、暖水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四道柳铁路专运线、沙圪堵物流园铁路专用线、伊泰暖水集运站、三道渠集运站、乾元五字湾集运站9个项目的征拆工作也要同时进行,决不能影响项目的开工建设。特别是要加快集装站的建设进度,确保铁路和集装站能够同时投入运营。公路方面,一是下决心开工建设前龙、纳龙高速公路,打通东、西部煤区运煤通道;二是加快通村小水泥路、小油路的修建,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农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加强经营性公路的管理。年内责令经营性公路业主对破旧公路完成维修改造。电力方面,一是要加快大型重工业项目所配套的网架、变电站工程的建设进度,主要是两个开发区的项目,确保项目的用电需求。二是要加快推进农网改造进度,全旗范围内的农网改造工程年内务必全部完成。水利方面,一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2年内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大路西部供水工程,确保大路西工业园区和煤电铝园区项目用水。三是加大水指标的协调争取力度,保障项目落地需求。

二、强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工业是我旗的主导产业。2013年,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80%。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

—7—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要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工业生产。

(一)确保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我旗的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决定了发展工业经济必须要依靠煤,在当前煤化工和非煤产业刚刚起步,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煤炭企业能否正常生产经营直接关系到工业经济能否稳定增长,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平稳健康发展。去年年初,我们确定的煤炭产量是2.7亿吨以上,实际完成了2.58亿吨。煤炭贡献财政收入达到157.8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226亿元的70%;煤炭的产值占到二产总产值的80%。这说明,煤炭产业还是我们的支柱产业,目前还得把煤炭这篇文章做好、做足。今年,煤炭产业面对的压力将会更大,随着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和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措施的深入推进,各地都在削减煤炭消费量,今年仅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就要削减原煤消费量近2000万吨,山西、陕西的煤炭产能又要释放,加上国际低价进口煤的冲击,我旗的煤炭销量很难明显增加,价格很难上扬,利润空间也可能进一步收窄。因此,要想完成今年煤炭产销目标,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一是要加强与重点用煤企业和煤炭消费地区的对接,多渠道扩大煤炭销售市场。

—8—

二是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准格尔旗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臵办法》,坚决杜绝企业和村民私下征收土地,维护双方合法利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力争使具备生产条件的92座煤矿和8处灾害治理工程正常生产经营。在矿区征拆工作上,要坚决执行新的补偿安臵办法,决不能让步,“硬让掌柜到了,也不能让规矩坏了”。三是要依托已建成的巴准、大准铁路复线和计划在今年6月建成的呼准复线,积极争取铁路运力,大幅提升煤炭外运能力。四是要加快在建的和已批复的电厂和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度,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五是要加强煤炭洗选配,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二)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我旗现有中小企业500多家,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的7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7%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融资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等。近年来,我们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来看,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整体处于弱势地位的特征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下一

—9—

步,一是要积极构建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大型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二是要落实好自治区和我市电价补贴、电力多边交易等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013年,我旗共缓征收煤炭维简费等9项费用8.02亿元,为5家中小企业协调贷款11.5亿元。这些措施,有效缓减了困难企业的资金压力。今年,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帮扶力度,要认真剖析目前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具体原因,特别是对一些产品市场好、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进行专题调研,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整合重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清理和禁止不合理收费,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三是要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地方产业特色,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推动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三)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去年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活动,但仍然发生了两起较大安全责任事故,总结事故教训,还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去年9月份以后,我们加大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力度,对

—10—

存在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给予了重罚,安全形势全面好转。但是,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继续加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承担安全责任,做到责权分明,加强部门联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确保全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准确把握中央政策,切实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最近,中央相继召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城镇化发展、“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和市里也相继作出专门的安排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完善城镇功能。目前,我们的城镇差距和不足主要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今后,我们要适度控制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中心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在改善、提升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等各类保障水平上下功夫,加大绿地、公园、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量力而行,让市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让城市建设经营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一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的—11—

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要想实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关键。我旗虽然是工业大旗,但历来重视“三农”工作,通过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扶持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等工作,全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目前,农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从当前我旗实际情况来看,仅靠政府花钱补贴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住房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富裕。农民要想富裕,关键还是要有产业支撑。年内要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政策扶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二是使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在乡村建设中,要崇尚自然美,采取“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建设的目标是既能体现浓郁的乡村自然美,又能方便农民生产生活。通过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重点解决水、电、路、讯、就医、供热、购物等事关日常生活要素,逐步缩小与城镇的生活差距。年内要打造2—3个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自然村,做到政府、老百姓都少花钱、可复制,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农村。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

—12—

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解读力度,让老百姓对中央政策,特别是土地改革方面的政策有个正确的理解,提升老百姓对新政策的认知度。

根据自治区安排部署,2013年至2015年,按照“开朗、大气、通透、开阔”的要求,对全区20个设市城市和69个旗县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市容市貌等进行重点整治;2013年至2017年,以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为重点,对全区公路和铁路沿线村庄、房屋建筑、环境卫生、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2014 年完成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015 年完成国道和省道沿线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017年完成其他道路和铁路支线沿线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013年12月30日,市里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了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和公路铁路沿线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及村庄整治工作。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着手制定整治方案,争取年内有实质性改观。

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综合分析,今年我旗财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增收难度加大,“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更重要的是煤炭产销量、价格仍然可能下跌,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清理历年欠税的空间已经很小,新的大的增

—13—

长点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大,化解政府性债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民生需要,这些都是刚性支出,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我旗财政形势的严峻性。

(一)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增收方面,财政、税务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税收服务,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堵塞税收漏洞,特别是要深挖煤炭运销、矿权交易、土地使用和外来企业属地纳税等领域税收增长潜力,加大工商企业在本地的注册力度,争取把能够体现到当地的税收缴纳在当地。节支方面,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两压”要求,重点保民生、保运转、保化债、保重点续建项目,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大幅压缩或取消历年安排的常规性项目支出。今年,除民生工程以外,原则上不开工建设新的政府投资类项目,继建项目也要排好序、保重点。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再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排队,能不开的不开,能缓建的缓建。

(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云书记、廉市长明确指出,全市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存在不少

—14—

问题,一是普遍超预算,不履行程序随意变更;二是不搞公开的招投标。我们的政府投资项目也存在这些问题。今年审计部门要对完工的政府投资类项目逐一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今后政府投资类项目管理要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所有的项目变更必须经旗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旗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出具会议纪要;所有的资金拨付必须有决议事项。另外,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旗里要重新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三)加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能力。中央、自治区和市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中央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要增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通过预算安排、压缩支出、资产拍卖、债权相抵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全力做好政府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确保完成三年化债任务。坚持“化旧”与“控新”并重,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将化解政府性债务工作纳入实绩考核重点,严厉查处违规举债和化解债务不力的责任人。

五、切实找准政策切入点,全力以赴争取上级投资 2013年各有关部门在争取上级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

—15— 的成绩,但是距离年初下达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2013年全年共争取上级投资12.1607亿元,其中,年初给29个单位累计下达任务16.1亿元,年终到位资金8.5641亿元; 21个未下达任务的单位,但是年终争取回资金3.5966亿元,这些单位是值得表扬的。虽然我旗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但我们的财政仍很拮据,我们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各项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的缺口还很大。为此,2014年,各位副旗长、各部门负责人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确保争取更多的资金建设我们的各项事业。今年,继续把这项任务也列入考核范围内,组织部门要加大考核权重,年底以实绩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行赏。

六、认真抓好责任落实,扎实搞好信访维稳工作 2013年,信访、维稳形势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极端的事件。但是,并不表示我们的工作已经好到无可挑剔,信访维稳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信访局提供了一个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2013上访的数据,包括来旗、到市、赴区、进京的,现在我通报一下基本情况。纳日松镇33批次171人次,暖水乡9批次44人次,沙圪堵镇24批次99人次,大路镇17批次53人次,龙口镇26批次78人次,薛家湾镇37批次158人次,准格尔召镇21批次145人次,布尔陶亥苏木12批次60人次,十二连城乡6批次10人

—16—

次,友谊街道办事处4批次5人次,迎泽街道办事处5批次15人次,蓝天街道办事处2批次2人次,兴隆街道办事处2批次4人次。这就是一年来我们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上访情况,我估计这里面还有没统计全的。每个乡镇上访什么情况,我想你们的主要负责人心里比我们清楚。今年,我们旗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上开始,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好信访维稳工作。今年要继续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工作机制。2013年,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旗内煤炭企业、建筑企业资金短缺,矿区征地搬迁、旧城改造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约占信访总量的一半以上。今年,这些方面的信访压力仍然较大。从去年的信访处理情况来看,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是信访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抓手,去年6月底开始实行的县级领导接访工作,到年底累计接访247批2055人次,化解232批,化解率达到93.9%。今年要继续加强这一措施。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于当前工作,我再强调几件事情:一是要抓好本次全委会精神的传达贯彻,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

—17—

门、各单位会后要迅速组织学习讨论全会精神,落实贯彻措施。二是要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慰问系列走访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不受冻。三是要切实保障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物价,保障产品质量。四是要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六是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狠抓煤矿、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安全、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和商场、学校、医院和娱乐场所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安全监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七是要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值班责任制和领导带班制度。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暖、供电等行业和部门,要加强一线力量,做好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值勤,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今天会议议程全部进行完毕;

现在我宣布:中共准格尔旗十四届四次全委会议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篇4: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位粉丝

1楼 各位委员,同志们:这次县委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县“十一五”发展历程,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审议通过中共酉阳自治县委《关于制定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突破,全力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奋

斗目标,为酉阳“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紧紧抓住全市“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统

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强力推

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完成了1.64万库区移民搬迁

任务,战胜了2008年雪灾、“7·9”洪灾等重大自

然灾害,成功举办了“一赛一节”等大型活动,干成了一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地区生产总值由200

5年末24.8亿元增至58.5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

15.6%;三次产业结构由31.2∶25.6∶43.2调整到

23.9∶40.2∶35.9,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建

成区面积达8.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57家;招商引

进项目1260个,到位资金106.4亿元;城市远期规

划调整至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27.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2.4%;城北新区快速崛起,县综

合文体中心、桃花源广场成为县城新地标;引进农业

龙头企业45家,农业产业化迈出坚实一步;成功创

建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

家湿地公园、一个国家3A级景区,为旅游产业大发

展蓄足后劲;“五个重庆”、“六个酉阳”建设成效

明显,群众安全感指数跃居全市第一;开展“县委书

记大接访、四大班子下基层、各级干部送温暖”活动,从源头上、根子上化解了民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殡葬改革创造全国经验;“营养午餐”惠及全县8.2万中小学生;唱读讲传跳、三项活动、三项制度、创

先争优、“三乱”整治、“两欠”清理,成效明显,催生了“酉阳之变”,创造了“酉阳现象”,铸就了“酉阳精神”。五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瓶颈所限、不为人言所畏,不断解放思想,以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的勇气和智慧,一路前行,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符合酉阳实际,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全县广大干群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得到了发展的实惠。五年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秉承“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的创业理念,大胆“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阔眼界和胸襟,冲破了大山思维、峡谷意识的桎梏,摆脱了自卑情结,积聚了激情创业、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坚信不发展就没有希望,不发展就永远山河依旧,着眼于“快”,立足于“好”,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县上下沉心静气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洼地崛起”、“弯道超车”的良好态势。三是始终坚持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任务。发展高效农业、现代林业、特色畜牧业、优质中药材“四大工程”。不断拓宽创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强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十大工程”,形成了谋增收、促增收、快增收的良好氛围。四是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全民招商,全民创业。招来了老板,招进了先进理念,招出了开放开发的信心和气魄,激荡起亲商、爱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没有招商引资的酉阳,就没有加快发展的酉阳”的发展共识。五是始终坚持把倒逼推进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举措。每一项工程、每一个项目都推行“八个倒逼”,实施表格化管理,倒排工期,倒逼推进,“逼”出了干劲,“逼”出了速度,“逼”出了崛起领先的壮志豪情。六是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争先进位作为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追求。不断提振“酉阳人要干酉阳事、酉阳人能干酉阳事、酉阳事靠酉阳人干”的精气神,坚信“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一切全靠奋斗”,孕育出“满怀激情奋斗,带着希望上路”的创业激情。每一项指标、每一项任务,都做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在激情创业中不断刷新,不断超越,激发了创新创业、争先进位、无悔人生的创业信念。七是始终坚持把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作为

实现酉阳跨越发展的第一精神。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不断亮剑,自动自发,全面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四大战略”。“5+

篇5:在旗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0月29日至11月2日,省委在天水召开了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基调,研究部署了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我们召开这次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同谋划白银未来五年发展大计。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

国务院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兰白核心经济区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既提升了白银的战略定位,为白银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我们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全面分析发展现状,不断充实完善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升位、地方工业发展必须提速、生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快、民生保障水平必须提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经过充分协商,共同签订了兰州白银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并在交通建设、产业分工、文化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白银率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更加具体。

(二)狠抓第一要务,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效益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5.2亿元,同比增长12.8%;1—10月,大口径财政收入27.5亿元,增长21.78 %,一般预算收入9.28亿元,增长20.7%。“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旱作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措施来抓,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比去年翻了一番,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6万亩,奠定了粮食增产的基础,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6.7万吨,比去年增加6万吨。瓜菜、草畜两大产业不断壮大,新建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加之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劳务输出人数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梯田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工业增长速度继续加快。抓住外部环境好转、初级产品价格回升的有利机遇,狠抓技术改造,大力开拓市场,工业经济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2.54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工业投资92.46亿元,增长9.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进展顺利,中材集团日产4500吨干法水泥、银光集团年产10万吨TDI技改扩建和12万吨PVC等项目建成投产,新上了一批风电、陶瓷、农产品加工项目,市及市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2.32%。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实施项目721项,其中新开工434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资金4.55亿元,涉及项目112个。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200个,完成投资39.46亿元,同比增长18%,各类园区项目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亿元,增长26.2%。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汽车、住房等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7亿元,增长19.76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经过努力争取,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会宁县被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规划;充实完善了白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配合省上抓紧编制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加强重大问题、重点行业的研究谋划,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兵器集团、中材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信集团等大集团沟通衔接,一些重大项目有望进入国家和省上“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解决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建设得到加强

从长远发展考虑,实行重点突破,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全面分析生态环境现状,把生态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研究确定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六大工程”和都市生态屏障“八大工程”。全市完成各类造林9.84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义务植树499万株,完成城区大环境绿化6815亩。住宅小区、机关院落、道路绿化成效显著,完成通道绿化430公里。落实了绿化承包责任制和义务植树代植费等制度,明春绿化准备工作有效开展。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扎实组织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计划从2010年开始,改造城市和工矿棚户区17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3.8万套,计划投资68亿元。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广泛宣传动员,完善运作机制,通过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群众,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已有30个片区开工建设,在建住房19976套,建筑面积11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29亿元,已竣工9031套。改造农村危房8000户,开工建设城市廉租房5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53公里,靖远黄河大桥即将建成,定武高速公路营双段开工建设,包兰铁路兰州至银川扩容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批复。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亿元,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中型泵站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引大入秦景泰供水工程、会宁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加紧建设。白银公司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银光公司环境污染治理、平川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即将建成投运。新一轮城市道路网建设全面展开,年内开工或建成城市道路20条,城市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四)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扎实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2元,增长11.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77元,增长16.03%。省上确定的14件23项实事和市上确定的10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投资3亿多元,改造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市区学校建设进一步强化,高考创历史最好水平。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稳步开展,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等一批卫生项目加快实施,新农合补偿比例和标准有了新的提高。成功举办了恢复建市25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体育中心主场馆基本竣工,争得了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主办权。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9万人,新增就业2.6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8万人,创劳务收入23亿元;选拔91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工作。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808户、3.56亿元,积极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会宁县被列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城乡低保提标提补工作全面完成,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79万户、25.89万人,发放保障资金2.4亿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906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39148人次。

(五)落实第一责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责,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政法系统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解决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开展“重大社会矛盾积案化解年”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力量参与了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和陇南暴洪等重大灾害救援活动。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全市上下呈现出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根本保证,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五好班子”创建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发展、富民这一主题,在会宁县开展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工作,培育推广了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转化提升了26个后进村,省委在会宁县召开了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针对各级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白银日报》上刊发了《干部要干事》、《抓落实才是真本事》等八篇评论员文章,组织各级干部学习讨论,开展自查自纠,有效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推行了干部轮岗交流,加强了领导干部日常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变化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可实现“五翻番、四超额”:生产总值达到294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710元,年均增长11.7%;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3亿元,年均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64亿元,年均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8.5%,这五项指标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亿元,年均增长1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86元,年均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2元,年均增长10.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6%,这四项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项目建设拉动作用增强,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五年来全市实施各类项目2760项,比“十五”时期增加450项,投资总额是“十五”时期的2.86倍,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328亿元,年均增长29.8%,投资兴建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落实资源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5.77亿元;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与亚行、国开行、农发行及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招商引资逐步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五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67项,签约资金406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51%和68%。竣工项目383项,完成投资175亿元。白银公司与中信集团成功实现战略性合作,中材集团、大唐集团、中科宇能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白银。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驻企业85家,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发展成为全市新的行政、商住和文化中心,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刘川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始启动,各类园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和城市扩张的主体空间。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新格局。全市新增有色金属生产能力18万吨,新增火电、水电、风电等发电能力230万千瓦,以TDI为龙头的新型化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被省上确定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市,银光公司入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预计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1亿元,年均增长16%。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灌区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旱作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市粮食总产量比“十五”末增加14万吨。传统服务业巩固提升,交通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4.4亿元,年均增长9.7%。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14.3:50.5:35.2调整为11.8:56.1:32.1。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五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1.4亿元,高速公路达到182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963公里。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3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86万亩,兴修梯田42.5万亩。深入推进城乡电网改造,白银电网输变电等级升至750千伏。着力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乡安全饮水、清洁能源和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十五”末的191天增加到300天以上;引大入银城市生活水源工程建成投运,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面达到30%以上;白银城区和景泰、会宁县城天然气工程建成使用;加大城市大环境绿化力度,实施了金沟综合治理、大坝滩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供热管网建设日趋完善,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3.67%。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8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4平方公里。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坚持兴办惠民实事制度化,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扶贫工程,有16万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城乡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输出劳务25万人次。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个层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平方米增加到28.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平方米增加到25.9平方米。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五年完成教育投入9.2亿元,新建改建校舍78.7万平方米,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8%。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7%。建成了市广电中心、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和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扎实开展“五五普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信访积案化解”和“平安白银”创建等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十一五”时期是白银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转型发展道路、丰富发展内涵的五年,也是发展最好、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回顾五年的发展,有许多启示和经验值得总结。归结起来主要是:

第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市情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充实和完善发展思路,才能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才能体现发展思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必须抢抓历史机遇,争取广泛支持。抓发展关键要抓机遇。通过抢抓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央扩大内需、棚户区改造、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机遇,为白银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每一次机遇都将白银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必须不断扩大开放,推进合作发展。只有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大范围开展招商引资,才能进一步拓宽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突破。既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推进整体工作,更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财力解难题,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在解决矛盾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共享。只有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六,必须不断改进作风,强力推动发展。干部作风直接关系事业成败。只有坚持不断改进和加强干部作风,提高各级干部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才能在应对复杂局面中推进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开辟前进道路。

三、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白银“十二五”发展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省委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意志、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对于我们白银来讲,为什么要跨越式发展?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什么样的跨越式发展?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要跨越式发展?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后发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既强调经济总量扩张,更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渐变和突变的辩证统一,是需要和可能的统筹考虑。首先,跨越式发展是白银发挥中心带动、实现率先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五年是我市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强化保障、重点突破的重要时期。国办2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白银作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抓住并用好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只争朝夕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才能实现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次,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面对发达地区和省内兄弟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要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按常规出牌,差距就势必会越拉越大,甚至在发展的大潮中被淘汰。第三,跨越式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短板”制约,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两高一资”型特征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突出,就业压力巨大。这既是我们的发展差距,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空间。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大主动。

白银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我市发展的历史看,全市生产总值从5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七年时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用了四年时间,“十一五”时期从15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近300亿元,实现“翻一番”用了五年时间。从我市发展的现实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一是发展基础更加牢靠。经过建市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500美元,已形成1200万吨煤炭、400万千瓦发电、50多万吨有色金属、10万吨TDI等生产能力,全市实现了粮食区域自求平衡,水地面积达到138万亩,城镇化水平达到36%,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发展思路日趋清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市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围绕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提出了“六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全市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指导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更加科学具体。三是发展机遇明显增多。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将激发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都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跨越式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仍将持续。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白银区位、资源、交通、能源、水源、用地等组合条件良好,越来越多的客商看好投资白银。五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改变现状、加快发展,全市上下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这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现什么样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以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内需构成中,投资与消费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二者完全可以良性循环。从白银实际来看,消费不足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仍然必须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使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交融,创造更多最终需求,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投资。按照省委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增长速度必须保持两位数,并要高于“十一五”时期。为此,我们初步确定未来五年全市要实现“四翻番、三提高、两降低”,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600亿元、400亿元、300亿元和6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就业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努力在扩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在夯实基础中强化保障,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

那么,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交这次会议讨论审议的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发展进行了初步谋划和安排,请同志们认真思考,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充实和完善。“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考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贯彻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把白银打造成为西部新型工业重镇、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中部重要生态屏障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奋力实现白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着力扩大经济总量

白银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害在工业;能不能实现白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也在工业。要在继续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立足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定地、大踏步地步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的新突破。

——要做大有色金属工业。发挥白银有色金属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坚持面向国际国内拓展原料市场和延伸产业链并重,全力实施好“28663”目标,即有色金属产量确保达到150万吨,力争200万吨(其中铜60万吨,铅锌80万吨,通过重新配置股权,吸引更多战略投资,使电解铝产能迅速扩张到60万吨以上);铜铝精深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其中白银公司铜材35万吨、铝材20万吨,市属企业铝材25万吨以上),努力在新型合金材料、新型稀有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铝型材及专用铝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色金属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利税达到6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能力争取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形成。

——要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发挥银光集团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TDI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协作联合,吸引国家军转民化工项目向白银聚集,进一步扩大 TDI生产规模,争取实施10万吨PC(聚碳酸酯)和10万吨双酚A等项目;促进上下游配套,建设醋酸、甲醇、涂料和化肥等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在碳纤维、锂材料、电池材料、氟材料等新型产业领域有所作为。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要壮大能源新能源工业。围绕建设西部复合型能源基地,促进传统能源改造提升,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施大唐景泰电厂二期、国电靖远发电公司上大压小、白银热电联产、平川煤矸石发电、黄河靖南峡水电站等重点工程,争取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50万千瓦和20万千瓦,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继续推动输配电网络建设。能源新能源工业产值达到250亿元。

——要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以引强入银为重点,努力培育风电成套设备、专用汽车、矿用电器、电器机械及器材等特色制造业。力促“高温超导电缆”、“核聚变磁体用电缆绞缆”等高科技计划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建设新型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要提升陶瓷和建材工业。开发陶瓷系列产品,建设陶瓷工业园。依托中材集团,推广水泥生产新工艺,整合提升区域水泥企业。开发节能环保和高档轻质装饰材料。力争全市水泥产量达到800万吨,墙地砖、石膏板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平方米和3000万平方米。陶瓷和建材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要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依托雨润肉制品、蒙牛乳业、汇源果汁等企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建设马铃薯、小杂粮、啤酒大麦、红枣、枸杞等区域优势产品基地,培育粮油、淀粉、肉蛋奶、果蔬、饲草、啤酒麦芽等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二)坚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发展对白银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是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一要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挖掘旱作农业粮食增产潜力,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力争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高标准粮田、改造中低产田,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稳定发展小麦、水稻、小杂粮等优质粮食生产,把三县建成相对稳定的产粮大县。

二要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发展,除了抓项目、修梯田、上水利、引良种等基本措施而外,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紧盯市场需求,全力扩大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加快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每年新建改造日光温室1万亩,确保到2015年全市设施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瓜菜面积稳定在85万亩,力争瓜菜总产量突破200万吨。大力开发枸杞、大枣、文冠果等特色产品,到2015年特色林果面积达到60万亩。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力争奶牛、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分别达到8万头、40万头和600万只,秸秆转化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把三县建成全省养羊大县。

三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以每年30万亩的速度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到2015年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节水15—20%。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发展种子产业,开展以种子、种苗、种畜为主的良种革命,瞄准国内外知名种业公司,引进和研发一批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把景泰建设成全省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效节水和农业科技示范县。

四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发展农机专业服务队,为农民提供方便、及时、优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要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鼓励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积极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输转劳动力25万人以上。

(三)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选择。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在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黄河石林、会师圣地两大旅游品牌为龙头,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客源市场,带动工业旅游和“农家乐”旅游。促进物流业发展,优化企业和社会现有物流资源,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副产品仓储等新型业态,重视“菜篮子”市场建设。优化提升房地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

二是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努力促进集中发展。

要集中有限财力,高效整合资源,加快国家级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争取在一些特色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之成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区。高起点规划建设白银工业集中区,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兰白、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为轴线,以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串联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平川经济开发区、刘川工业集中区、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构建带状产业聚集区,带动会宁、景泰工业集中区建设。要创新园区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为项目引进和产业转移提供强大平台。

三是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努力实现循环发展。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联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纽带,全面落实《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好西北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和西北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灰渣、氟石膏、粉煤灰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着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专业基地,培育发展白银公司等35户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强化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作联合,促进产业链式扩展、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

四是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传统的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发展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未来我市最大的增长潜力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条,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等于自我创新,而是自己主导的创新。我们一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深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带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注重培育高水平、留得住的本土创新团队,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要组建重点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重大生产装备技术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拓宽融资渠道,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生存发展条件。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从人居小环境、城区大环境和都市生态屏障三个层次统筹生态圈规划,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恢复保护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创新造林工作机制,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以“八大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大环境绿化和都市生态屏障建设,完成中心城区绿化“六大工程”,扎实开展以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村镇和农家院落为主的“千村万户”绿色家园行动,争取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水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采煤塌陷区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抢抓国家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重大机遇,继续加大旱变水、坡改梯力度。加快实施会宁引洮一期、引大入景等工程建设,搞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大靖远双永人饮供水、引洮二期会宁供水工程争取力度,联合宁夏自治区,积极论证兴电二期工程,争取纳入国家水利建设规划,努力扩大灌溉面积。继续因地制宜实施好雨水集蓄、井泉截引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深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梯田建设,争取25度以下坡耕地实现梯田化。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要从区际、兰白都市经济圈、区内三个层次构建综合交通体系。配合实施好包兰铁路扩容改造和干武铁路二线工程,争取靖远经会宁、静宁至平凉铁路、红会支线铁路改扩建及延伸工程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建设定武高速公路营双段,争取开辟景泰经平川、会宁至礼县高速公路,形成高效便捷的区际交通大通道。谋划建设白银至中川机场、景泰至中川机场、兰白沿黄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实现黄河兰州至白银段全线通航,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城市出口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白银至景泰大水石奓、白银至榆中、靖远至吴家川等高等级公路,基本形成沟通城乡、连接内外的区域交通网络。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三县县城为纽带、以农村重点镇为基础,构建区域城镇体系。中心城区要从扩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三个方面着力,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银西片区、铁道北、产业园东区三个片区开发建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强白银城区与平川区的协调联动,实现功能互补、一体化发展。以城市道路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热力、供气、供电和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强园林绿地、水面湿地、公共广场及停车场、市场等便民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争取三县县城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0万人以上;整合资金,整合村庄,每个县区要以小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1-2个5万人左右的农村重点镇,引导产业和人口聚集。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和谐共享

改善民生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企业或走出去实现多渠道就业。积极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容量。

二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历史拖欠问题,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加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工作。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推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按时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组建白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办5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吸引省内外高校来银办学,力争“十二五”期间办成1-2所大学。

四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争2011年前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急救治等服务水平。

五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事业,加快“三馆两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壮大报

业、广电、印刷、广告、民间工艺品等文化产业,丰富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以备战省十三运会为契机,搞好市体育中心等场馆建设,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硬件设施水平。

(六)坚持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

实现白银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重点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创新发展理念,转变领导方式,提高驾驭市场、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水平。

第一,紧扣跨越式发展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要有跨越式发展的思维,要有跨越式发展的胆识,要有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善于在全国和区域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捕捉机遇,不断提高谋划发展、领导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切实发挥好中流砥柱作用。要引导进入白银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鼓励他们在各自领域敢于做大、敢于露富、敢于争雄,支持他们大胆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敢于让利,以更加博大的胸怀,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与国内外大企业、名企业的联合,通过重组、股权重新配置等途径,依托“特”字号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加强政企互动,深化银企合作,推进强强联合,特别要增强项目运作、市场融资的能力,在协作联合中突破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

第二,紧扣跨越式发展目标配强班子、建好队伍。坚持重品行、重能力、重公论,在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敢负责,有本事、肯实干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努力打造一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落实层。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县区和市直部门有重点地选拔充实一批懂工业经济、现代科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金融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领导干部。要把干部选任同完善考核、强化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激励,不干事的人被淘汰,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第三,紧扣跨越式发展目标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精心谋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抓两头、带一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全局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区两级党委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调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善于用新思维、新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和维稳工作,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切实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第四,紧扣跨越式发展目标转变作风、强化落实。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冲劲,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非常激情地、非常投入地、非常务实地抓好每项工作。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所主政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要高度负责,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白银实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甘当小学生,虚心认真地了解情况、体察民情,研究问题、解决难题。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纠风治乱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生活品位,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上一篇:综合管理部岗位分配职责下一篇: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