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024-05-11

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共11篇)

篇1: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永不消逝的电波

包益友 贵州省黄平县湖里中学

西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这里远离现代文明,很多学生家长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有工作的往往又很忙,东奔西跑,到处出差,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教育孩子。于是这些孩子大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干脆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形成特有的留守群体。这些孩子由于接受的是隔代教育和自我教育,随意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去年我接手一个新班,五十六名同学中就有三十九名属于留守儿童。其中有十二个学生比较特别:他们以不遵守纪律为乐,迟到、早退、旷课那是常事,几乎没有完成作业的意识,和同学关系紧张,处理矛盾的方法简单,经常打架、斗殴。科任老师怨声载道,我虽然在他们身上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但成效甚微。在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开始审视我的教育方案:前段时间的教育主要是“苦口婆心”的单一教育,没有整合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纯属空白。于是我开始制定家访计划。经走访询问,得知他们的家庭状况颇有相似之处:最初都是举家到广东、福建一带打工,后因小孩读书学费太高,难以承受,于是把小孩送回老家读书,大人继续留在沿海打工。

得知这一信息后,我立即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以“爸爸妈妈去打工”为话题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由畅谈,于是有的同学谈感想,有的谈原因,有的谈现象,有的谈爸爸打工受了伤,有的谈妈妈打工很辛苦,有的谈到爸爸妈妈几年没回家了,很想念他们时禁不住泪流满面,教室里顿时泣声一片。此情此景,我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我掏出纸巾一边拭泪,一边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同学们,你们父母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们读书再辛苦,也没有他们劳动辛苦,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得起他们,你们自己思考!”

这次主题班会深深地促动了同学们的心灵,就连那十二个问题学生也变得“温顺”起来。我看时机成熟,立即访到那十二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向各位家长通报了他们孩子在校的表现,要求他们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长,他们都表示愿意配合,他们只是觉得离家太远,有点力不从心,又不知道如何教育才好,因此才造成今天的结果。于是我给每位家长提出建议,要求他们每个星期抽点时间来个电话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我把情况如实向各位家长反映,家长在了解情况后,在请学生听电话时,只准表扬,不准批评,学生有不足之处,由老师来处理,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关爱和掌声中不断树立信心,健康成长。家长们对我的建议表示赞同。从此以后,每个星期都接到来自远方的电话,一部手机连接着家长、老师、孩子的心,家长们一句句朴素的赞美,雨露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一学期来,孩子们在行为品德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

现在,来自远方的电波还在继续,我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打造下,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点评: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家庭的积极配合,单一的学校教育是苍白的。家校联系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种形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其次,我认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掌声的,掌声能够给人力量,掌声能够催人奋进,大人亦是如此,又何况是孩子呢,本文描述的内容及结果就是很好的例证。

篇2: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摘要: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关键字: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而我们身为老师,更应懂得在生活中常报一颗感恩之心,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从小就培养他们一颗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塑造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栋梁。

一、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是谁使他们怦然心动,是谁使他们泪流满面,是怎样一个故事让他们永世难忘。”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惠与受惠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把握“在雨天不断为他人递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让学生知晓“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当前,我们地区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十分溺爱,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的一些苗头和行为习惯,甚至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费,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古人说过:“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感恩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中不少人缺乏感恩意识。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急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第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的调查说: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最初的道德观念、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不能忽视家庭的启蒙作用。家长应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并随后对之作出评价。

第二,学校方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广泛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情感感受,强化爱父母、爱家庭的信念。”要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还给孩子,并给学生以具体细节的诱导,这是当前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不定期地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我校组织的这次感恩教育活动,首先从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帮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以前不太懂事,常惹俺生气,没想到送到学校这么短时间,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第三,社会方面。

“全社会都应该大造舆论,为儿童感恩教育创造情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感恩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曾经出现过在我国设立感恩节的呼声,这并不是所谓的“崇洋媚外”,我觉得有其合理性。今年,作为“奥运年”,我觉得是开展爱国教育的最佳时机,如:组织演讲、征文比赛等,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升华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学生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结果我从和学生的谈话以及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他们已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伟康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②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好热,大概有三四十摄氏度吧,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餐后,我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连活也不干了!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班级里我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我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同学们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买学习用品,还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又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教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教师们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迁移到爱班爱校上。在班里我让学生组织了“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爱社会上。开展“争当优秀队员”的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里、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开展“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对师长、同学、朋友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实际上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懂得礼让别人的人,必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围所有的人。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恩鼓励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信心十足。感恩授予你知识的人,是他们,照亮了你前进的道路。感恩哺育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丰衣足食。感恩帮助你的人,是他们,给了你再生的希望。感恩嘲笑你的人,是他们,激发了你的自尊。

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会让我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生活!

篇3: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同样, 高职生也不例外, 他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即使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 但也希望别人能够给予肯定。

二、为什么要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

高职学生因为学业的坎坷经历了很多的不易, 虽然在以前成绩上不理想, 但他们身上同样有很多的闪光点, 同样有很多值得鼓励和赏识的地方。因为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没有被发现和挖掘, 自信心比较薄弱, 心理也比较脆弱。所以在高职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就是为了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全面“重生”的机会, 在新的环境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老师的赏识, 及同学们的赞同和肯定。因此, 要以赏识的眼光来帮助学生拨开那层外衣, 挖掘学生的优点, 让其闪光点呈现出来。

三、赏识教育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 赏识教育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学或者是更早的学习阶段, 高职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学习优势。也正是这样的背景, 让学生们不认为自己身上有优点。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部分, 因为别人的信任, 也可以被激发出来, 这就是赏识的作用。在高职教学中, 很多学生希望可以在新的环境里被他人看到, 得到重视。在这群学生里, 选出班委, 选出课代表, 不久你会发现, 这些学生变得很有责任感, 学习成绩也在上升, 而且性格变得开朗。这就是赏识教育的作用, 它对良好思想品德的树立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赏识教学能够使得高职学生的性格更加开朗

虽然我们不能说开朗的性格就是好的性格, 内向的性格就不好, 但是刻意封闭自己, 不爱和他人交流肯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在刚刚接触部分高职学生的时候, 会发现多数孩子不爱表达自己。师生之间难以相互了解, 导致难以达到教学上的统一, 甚至会出现误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就是以夸赞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将学生的兴趣看成优势, 给他们机会展示, 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兴趣, 有了这些展示的机会, 你会发现这些学生正在逐渐变得开朗, 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这样开朗的性格不仅利于学习, 更加利于在将来社会的立足。能更好的向别人学习, 又同时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

(三) 赏识教育会让高职学生变得更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 和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是相互的。对高职学生来讲要更加感性一点, 他们对尊重这两个字要更加敏感一些。因为原本不受到重视, 更希望在这个环境里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 得到尊重。尊重高职学生, 不要根据平时的表现来判断某项矛盾的起因和对错, 要真正做到就事论事, 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渐渐的就会发现, 老师去尊重这些学生, 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增强。可能更多的人认为, 自尊是受到他人尊重前提, 只有自己爱护自己, 自己尊重自己, 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时, 就要颠倒这一关系, 先去尊重学生, 然后再让学生凸显自己的自尊心, 依靠自尊心, 或者以此为动力, 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了自尊, 进一步就是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和自己有过接触的人。尊重别人是一项基本的思想品质, 一个人即使不优秀, 但是懂得替他人考虑, 那么他就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如果一个人很优秀, 但是不懂得尊重别人, 那么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很多朋友, 他人对其的评价也会下降。

(四) 赏识教育会让高职学生更加懂得关心别人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是和谐社会构成的基础, 是社会进步, 人类发展的情感力量。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要主动去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 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地方的高职学校都是要求住宿的, 因此生活上的帮助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 老师是帮助自己学习的, 帮助生活上困难的解决, 能够让学生备受感动, 从而和老师感觉要更加亲近一些。老师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去奉献自己的爱心, 帮助一些需要的人, 或者是弱小的人。比如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当志愿者, 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起学习。从这些小孩子的眼中, 高职学生能够感受到受人信任的感觉, 而且作为大哥哥大姐姐, 他们也学会去关心这些小孩子, 帮助这些小孩。也可以去给小学生辅导功课, 他们之前学习成绩不理想, 更能体会到那种不会做题的窘迫, 从理解他们的心情出发, 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参考。可以从这些行为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是老师对自己的赏识, 也是这些孩子们对自己的赏识。关心别人是很快乐的, 证明自己可以有这个能力。在高职教育中, 老师积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 让他们帮助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 提升他们人生的自信心, 使其情感更加丰富, 这也会督促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成为使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结束语

总之, 赏识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来说, 是极具挑战性的, 却又是非常暖人的教育方式。给这些学生们足够的信任和关心, 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心态变化, 做好成长记录和学习档案, 让学生的每个进步都能有迹可循。另外, 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老师, 都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 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 提高学生的发展前景, 帮助他们更好的踏上社会, 实现自己的理想, 也是对关心自己的人的一种负责。

参考文献

[1]张立奇.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 2006 (12) .

[2]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3 (36)

篇4:对学生主动参加劳动教育的思考

助。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儿童的生活水平呈现一种安逸的幸福状态。在现在的家庭中儿童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成员中,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以儿童为中心。我曾经做过一份调查,以班级38个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全班只有5名学生帮家长做家务,占13%;有13名学生从来不做家务,占34%;有20名学生偶尔做一下,占53%。从这份调查表可以看出,现在的儿童已经习惯了家长的照顾,习惯了享受他人的服务,对家庭和父母没有应用的责任感与爱心。所以,现代家庭中的儿童多具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坏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或多或少会带到学校中来,从而给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但学校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班级就是改变学生的坏习惯的地方。班级作为一个集体,要求班级里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并通过班级劳动教育,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生活在集体之中必须热爱集体,为集体付出,为集体负责,自己才能生活在集体之中,而不是一味地享受别人的服务。在班级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对同学的责任感与友爱的很好的方式。

蒙台梭利说:人是用双手劳动来塑造自我的。①他把手当作一种表现个性的工具,用来表达自己的智慧和意愿,这一切都有助于他去克服他的环境,我们所有的人都相互依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劳动,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作出贡献。通过劳动,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贡献所在,获得成就感并树立自信心,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付出原来也是一种享受。②让孩子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是社会对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习惯。因此教师要提醒孩子在班级生活中多为他人和集体考虑。

二、劳动教育的作用

1.劳动中德育的发展

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以集体为单位的组织下,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这是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也是集体荣誉感的体现。任何人都需要一个集体来接纳自己,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单位,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条件下学生会发现自我,发现自身对集体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以团体目标为统一目标,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此学生会在团体内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在另外一方面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劳动,让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产生一种自信心与社会归属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很有用的一个人,同时对班级产生一种责任心。通过劳动教育还可使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友爱,加深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使学生心地正直,培养学生朴实的品质,脚踏实地勤劳耐心的好习惯,并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素质。

2.劳动中美育的发展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在劳动的过程中一切变得整齐有序,这是环境改变之美,在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周身洋溢着一种活力的美,劳动使学生手脚四肢变得更加灵活。在劳动的作用下,一切事物都变得更加漂亮美丽。通过学生的劳动,班级教室干净整洁了,那就是一种美的体现。通过劳动,学生也会发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美是如此的令人心情舒畅。

3.劳动中的智力教育

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所拥有的力量那样,可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对劳动的赞扬是如此之高,可见劳动教育强大的作用。另外,劳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很简单的整理桌椅的工作,怎样才能摆放得整齐呢?这里需要学生思考一下关于参照物的问题。劳动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动手,也要动脑。劳动对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统筹规划的思维训练,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劳动中的身体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一种形式就是劳动。合适的劳动既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也在心理上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发展。在班级劳动中,学生的四肢得到了锻炼,身体强壮了,劳动给正在发育的孩子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在劳动当中的锻炼还具有一种收获性的满足感,比起一般的普通锻炼,学生从劳动中受到的锻炼乐趣会更加多。

总之,劳动激发着奇思与妙想,劳动创造了智慧与财富,劳动培养了健康与高尚的情感,相信在劳动中成长的孩子将会获得一种生命的教育。劳动教育是班级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所有教师都能关注劳动教育。

(本文作者系南山区优秀教师、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密码,金晶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

篇5:对中职学生信心教育的思考

[论文摘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令人堪忧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家庭、社会、个人等几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及时鼓励、积极发现优点、联系家长共同教育等方法,进行中职学生的信心培养。

自信心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与工作中有所成就的能力。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堪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消极、被动,没有学习热情,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有“混日子”的思想。他们觉得,和大学文凭相比,自己的中职文凭社会认可度很低,因而对未来的命运感到前途暗淡、渺茫;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往往表现为害怕、退缩,甚至有“破罐破摔”的倾向。

是什么原因使中职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少孩子的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圆自己当年的梦想。而当孩子没能如愿踏进大学校门而上了中职时,他们首先就泄了气,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打了折扣。在他们眼中,孩子成了没跳过“龙门”的“鱼”、成不了“钢”的“铁”,鼓励和关心就相应少了,甚至冷言冷语地指责。如此一来,就给孩子造成上中等职业学校对不起父母的心理压力。

第二,来自社会压力的影响。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部分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中职学校是“筛子漏”学校,不会培育出多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甚至片面地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低层次的受教育群体。这种只看重文凭而忽略个人能力的社会评价,自然会给中职学校的学生带来压力。

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智尚不成熟,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用自己的信心鼓舞和感染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楷模。老师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甚至老师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和精神风貌,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样不仅能保证老师的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二是发现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没能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每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老师会注意学生的“过人之处”,一旦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就会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以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的方式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并非事事不如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作为老师不仅要积极发掘学生的特长,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自己的长处在于所学的专业,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打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失败体验,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四是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老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味”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

篇6: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讲述父母养儿女的艰辛历程,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父母的看法。我们的出身不能选择,但一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竭尽全力。我们要怎样时刻回报父母?

基本技能目标:让学生回忆在成长中遭遇的困难,以及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贵人。对父母要感恩。在生活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母。

情感价值目标: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真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要知道百善孝为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恩父母在于生活的点滴。

难点:对父母感恩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导学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视频,老师再用反问的形式讲出父母对我们点点滴滴对我们的爱。

感恩教育需要现实的载体,《背影》便是其中鲜活的一粟。

《背影》以朴素的叙述抒发了质朴而真诚的父子之情,是一篇真、善、美臻于完美极致的艺术品。而这份父子之爱因蕴含的人生况味的体验,深沉而感人至深。《背影》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

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个动人的情景,我们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能引起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

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虽然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并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传达着父爱那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 这份爱,不会因我们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始终如一的父爱.展示着是我们感情原野里最美的花朵,也打动着读者内心中对亲情的丝丝眷顾,引发“孝”的原始冲动。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十分钟后展示结果。概括总结后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并及时与其父母沟通。

总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我们谁都无法挽留住生离死别的那一刻,许多年以后,在我们或为人父,遍尝父母辛酸之后,或某个夜深人静之时,因想念我们的父母而后悔、而遗憾、而肝肠寸断之时,何不此时通过努力,扮演好生命赋予我们做子女的角色。

“百善孝为先”,论心也论迹,不追求“卧冰求鱼”的感天动地、不效法“郭臣埋儿”的千年传奇。一声及时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甚至一段无语的陪伴,都是父母心头永远的温馨。

——让我们孝一孝,换来父母十年少。

篇7: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

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

一、教师从自我做起

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孩,沉默寡言,课间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散漫,学习成绩一贯较差。我了解到,她三岁就失去母爱,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

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于是,我常找机会和这个学生拉着手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谈她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她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她要衣着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我还经常为她补课,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请她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为了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我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并帮她选了一篇课文,然后指导她怎样读。比赛中她发挥得非常好,获得了一等奖,笑得很开心。当时,我对她说,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落后的原因,不只是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赶上同学的勇气。她点了点头。慢慢的,这个学生变了,学习成了她自觉做的事,各项活动都积极参加,不再自卑。特别是,我看她体育素质比较好,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当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转变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的工作需更耐心更细致。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他们进步时,要鼓励他们懂得做人应当有志气,应当靠自己的努力去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

没有班集体,一个孩子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有个学生在她二年级时失去了父爱,妈妈单位不景气,在学习费用上遇到了困难,使本来就不够开朗的她变得更沉默了。她每天背着书包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总是闷不作声。望着心事重重的她,我在想,她比别的同学缺少父爱,但要让她比别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师爱,让她更多地体会到同学的友爱。我经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学生要想办法关心这个孩子,还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为这个同学献爱心的活动。同学们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用这些分分角角的钱为这个学生购买了四年的书、本等学习用具。学习好的一些学生经常和她一起复习功课。她要过生日了,我为她买来了生日蛋糕,同学们为她准备了小礼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她,开始露出了笑容,笑得那么幸福。哈尔滨日报为此作了专门报道,题为《一个被亲人忘记的日子,却被老师同学们记在心间》。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有人说90年代的`孩子不懂得友爱,我认为,爱的种子要从小播撒,要时时播种,要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才能绽开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事实证明,班集体这个特殊的家有其特殊的作用。

三、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解体使孩子遭受到失掉父母一方的痛苦,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双重打击。教师要利用特殊的地位帮助离异的父母在自己追求幸福的同时,更情系儿女,使孩子健康成长。班上有个男孩一个时期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对学习、对关心集体热情高,有时对一切事表现冷漠、学习成绩很低。我问他原因,他只是默不作声。有一天刚上课,工友推门进来,急匆匆地说,我班的一个男同学在收发室正和一个大人抱头痛哭,我赶紧跑去。原来这个学生的家长离异了,父亲长时间见不到儿子,这才有父子痛哭的一幕。这个学生和母亲一起生活,自离婚后,母亲不愿意他和父亲见面。据孩子说,他每和父亲见一次面,父母不但要争吵一次,而且母亲还要连续几天不给孩子笑脸看,使孩子很为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和孩子谈话后,他流着泪说:“老师,我没心思上课,我心里总想着,能像同学们那样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多好啊!”我对他说:“爸爸和妈妈虽然分开了,但是他们都希望你成为一个坚强的好孩子。现在你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为你付出的辛苦最多。天不很冷,妈妈就把棉衣给你穿上了。过马路妈妈不放心,每天都送你上学。你是妈妈的希望,你应该理解妈妈。你想见爸爸,老师帮你做妈妈的工作。”我多次找到孩子妈妈对她说:“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夫妻双方都有权力关心、热爱自己的孩子,你不让孩子见他爸爸是不对的。”她的妈妈说:“老师,你不知道,他的爸爸就知道给他买吃的,什么都不管。”我又把孩子的爸爸请来,向他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了成绩低的原因,使他认识到,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偶而见一次面,要什么买什么,这是一种畸形的爱。夫妻关系解除了,但双方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那以后,每次孩子的父亲来接他回去都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令人高兴的是孩子的父亲还教育孩子要尊敬妈妈,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教师的协调,父母双方的认识统一了,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篇8: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对学生不敢管, 不敢批评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家长的宠爱养成学生任性、不服管的毛病, 说浅了不管用, 说深了就会出问题:逃学、离家出走、自杀……一旦出问题, 老师的麻烦可就大了, 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所以有些教师在学生犯错之后不敢管, 不敢批评, 以致影响正常教学, 也使学生由小错误最终铸成大错。

二、一味严厉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有些老师对学生真是严而又严, 上课板着面孔, 下课也摆出师长尊严, 学生一旦犯错误, 不管大错小错, 一律严厉批评, 直到学生老实地低下头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 产生逆反心理, 疏远了师生间关系。

三、抓错不放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 可贵的是知错能改。有些老师为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谓是警钟长鸣, 经常拿学生以前的错误教育学生, 抓错不放, 这些做法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反感, 有时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觉得自己永无抬头之日, 甚至自暴自弃。究竟如何批评教育才能达到既改正学生缺点, 又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呢?

首先, 要敢管, 但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批评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 不批评学生的老师同样是不称职的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或老师批评的孩子, 即使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公司, 毫无疑问, 他也会很快辞职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 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 就会不知所措, 进而提交辞呈, 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 所以作为老师要敢干批评学生, 使学生在被批评的过程中,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会辨别是非, 不断进步。其次, 对学生批评教育要有分寸、方法得当。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生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 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 所以他已经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 而校长却把他们叫到校长室, 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 我现在什么也不说, 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 希望你们能再一次的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 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 使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再次, 要学会宽容。宽容, 是每个教师应有的美德, 学会宽容, 更是一个教师进入教育艺术殿堂的必备修养。

总之, 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 才能使老师的批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达到一种“批评是为了不批评”的崇高境界, 真正使学生接受批评教育, 真心改正错误。

篇9:加强对学生的应急教育

这个惨剧给多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惊慌失措、付出惨重代价的案例很多。痛定思痛,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对学生进行过应急教育吗?我们的应急教育到位了吗?现在寄宿生越来越多,大班额比较普遍,对学生进行应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会学生自我救护。我们应教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救护知识和技能。当突发灾难发生时,使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2.教育学生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这涉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当发生火灾、人群骚乱、同伴或者自己溺水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已学的自我救护知识摆脱灾难。在对学生进行应急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演练,坚持每学期演练一次,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模拟学生宿舍内突然发生火灾紧急疏散演习,就要求学生迅速扯下毛巾,捂住口鼻,不拥挤,弯下腰,靠近墙根,迅速有序地退出宿舍。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模拟教学楼突然停电等方面的演练。

3.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在四川的广纳小学,黑暗中突然一声“鬼来了”就导致几十名学生伤亡;在游泳时,有的人腿突然抽筋,便认为是水鬼抱住了腿,吓得不能自救,别人也不敢施救。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

4.教育学生不要搞恶作剧。一件很平常的事,本来不会出现灾难,但是,由于一些孩子突然间有意或无意地喊叫、起哄、制造响声(如放鞭炮)、传递恐怖信息,结果导致灾难发生。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篇10:小学生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

让艺术之花在校园绽放

下口教学点积极排练文艺节目迎接小学生艺术节的到来

小学生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教育在小学生漫长社会活动中积累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重对善和美的理解,引导小学生求真、从善、爱美,让小学生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艺术教育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小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等多种能力,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了在小学生艺术节到来之际积极推进小学生艺术教育。下口教学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成立课外文艺兴趣小组,在幼儿教师费海燕带领下积极排练文艺节目,胡长平校长不仅每天提前到学校亲临现场指导,为了结省费用就利用一些建筑下角废料自制文艺节目中使用的道具。中心校郭利校长不仅积极支持还亲自带领领导成员排除炎热天气困难亲自到下口教学点审查文艺节目。图为郭校长一行审查文艺节目现场。

篇11:班主任对学生的入学教育

一、大型集会要注意什么?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二、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四、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学校餐厅就餐时应按老师要坐好。大声说“就餐礼仪歌谣。”

2.不争抢饭菜,不浪费粮食。

3.不吃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

五、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六、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七、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下一篇:项目比赛评委提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