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2024-04-27

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化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原来的质量、进度、安全等保证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项目建设的需要。

主要有以下问题:

1、规划、设计、施工难以一步到位。往往一条路几个设计单位、几个管理、几个施工单位,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2、质量监督部门,政企不分及质量监督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质量监管理不力。(1)实验室成了质监站主要经济来源,强制规定定点检验试验,俗话说拿别人的手软、吃别人嘴软,有的工程有点质量问题,多给点实验费也许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质监站办公经费及部分工资要靠收取质监费来维持,监督一但跟收费挂上钩,很容易使监督失去原有的效力。(3)还有一些质检站的人员到一些实体或监理公司兼职或者兼做项目管理者。这种政企不分的做法很难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4)监督管理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由于人手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很少主动进行质量监督,而是在验收报备案时,提一下建议并且收取质检费。

3、监理公司职能亟待完善。(1)有的监理单位实际上成了业主单位的质量监督部,监理单位很难做到一手托两家,难以进行公正、公平的鉴定;(2)有的监理单位为了评定资质,聘用社会上一部分退休技术人员,这些人有的因身体或其它情况长期到不了位;有的监理人员不是复合型的,很难负起技术、经济等全部责任,远远满足不了监理的需要。(3)由于监理费实际实行比规定标准要低的多,使得监理单位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而向施工单位伸手,这样势必影响工程质量或增加工程投资。(4)对监理单位监管不力,业务管理与经费管理没有很好的结合,管得到的不知道怎么管,知道怎么管的没有真正去管理。

4、业主单位主体及行为不规范。

1、指挥部往往行使业主的的职权,而指挥部人员变动较大,责任追有的时候很难落到人。

2、业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很难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准确的判断选择,难以对各项设计方案、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无法及时处理实际疑难问题,甚至是错误地处理问题等等,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业主的资金控制权力过小,施工单位往往不听从业主的管理。

5、施工单位管理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施工单位往往第一位注重的是任务开拓,其次是产值,第三位注重的才是质量,工作重点错位,形成企业的质检部门逐步弱化;目前施工企业使用的地方民工较多,自己的职工培训很难展开,有的公司又搞挂靠、转包、分包,难以保证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基础建设质量监管理体系:

1、强化源头监管机制。(1)项目规划、设计、要一步到位,并且责成规划局严格审核把关。规划设计单位由业主聘请,但方案的评审、图纸的审查(含设计变更)由规划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政府性投入方案及施工图,最终都必须由规划局主要领导签字并盖图纸行政审查章,这样一来,设计方面就能做到全县一盘棋,使设计更为合理,从设计上控制建筑产品的质量;(2)施工合同必须由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法制办审定。建设局从加强行业管理入手,一开始就介入项目施工管理,而不是等到验收的时候收取一些管理就事。法制办主要是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把关。(3)项目的领导小组县委应及时下文明确。不光是落实主要领导,还要明确相关人员,并且人员变动也及时下文变更,这样一来便于落责任追究制。

2、完善项目监督体制。成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就是在县建设质监站、交通质监站、水利质监站的基础上,组建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心,作为政府直属正科事业单位,其经费(含办公经费)由财政全额保证,取消质监行政收费,保留三个质监站的牌子,取消质监中心人员直接管理工程。把检测站企业化推向社会,与质监中心分离。其主要职责是:

1、保留原有的三个质监站相关职能。

2、对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管理。

3、每月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项目单位出具单个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评定报告。此报告作为考评项目建设及工程付款依据之一。如果报告提及相关问题业主及监理没有抓落实,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以后有关质量问题而报告中没有反映,则质监中心负有连带责任。

4、对项目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每月对项目监理单位出具评价报告,项目单位依据评价报告支付监理费用或清理监理人员。

5、负责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

6、落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3、落实责任追究制。一是确认业主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所应负的责任,真正发挥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必须确立业主单位是质量第一责任者的思想,一旦出了质量事故,首先应追究业主的责任。二是在招标挑选施工队伍时,真正选择报价合理,而且质量信誉好、技术水平上乘、装备相对精良的施工队伍;三是完善监理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治强化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对于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的项目,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履行赔偿责任,要严格监理人员的资质和行为管理。

篇2: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盘山县农村经济局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2011年第51次县长办公会议精神,通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量和竞争力,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基地+龙头+品牌+市场”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现就加强我县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喜人,粮食生产首次突破十亿斤大关,进入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大好局面。同时各级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绿色农产品开发,生态农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面积已达10万亩,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无公害

环境监测与管理,健全农产品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等为目标,实现全县广大消费者食用农、牧、水产品安全,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化生态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公共服务机构

为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应我县“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名牌农产品培育工作的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02}45号),借鉴其他县区工作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县、乡两级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监管服务机构及人员。盘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中心应隶属于盘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村经济局)。为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独立法人代表,独立办公及检验检测场所。设 的空气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对用于农业的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泥的污染进行监控,对用于农、牧、水产品生产的饲料、添加剂、生长素、调解剂、生物激素和农药、种子(种苗)、肥料、农膜等进行检验检测,对农、牧、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转基因品种和产品进行检验检测。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内容。根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对象、职责和任务,应于2012年10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是各种仪器设备的配置,检测试验室及办公室的建筑。要把该检验验检测室建筑成一栋综合而独立,保证检测试验工作充分开展,既不影响工作质量,也不影响健康,更不影响环境,以检测工作为主体的建筑物。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总面积设计为1,000平方米。主要分为实验室基本操作区,辅助实验区(包括大型精密仪器室),办公管理区,资料、样品储存区。【详细建筑计划见附表。】

篇3: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一、浦北县农机质量监管机构现状

浦北县管辖17个镇 (街道办事处) , 现有县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1个, 明确了机构的职能, 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牌子到位。做好制度上墙, 落实岗位职责, 配备相关办公设备, 机构运行步入正轨。2015~2016年, 重点延伸建设龙门镇、三合镇、小江镇 (现分开建成小江、江城街道两个办事处) 三个镇农机质量投诉窗口。

二、存在问题

(一) 缺乏专业人员, 基础设施不完善

1. 没有设置岗位、缺乏专业人员。

根据《2015年广西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 县农机局向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在县农机推广站增挂了农机质量投诉机构牌子, 但是没有设置岗位。通过浦北县2016年农机推广人员信息调查发现, 在岗在职51名人员中, 学历普遍偏低, 只有两人是本科, 其余均为中专或大专。年龄偏大, 35岁以下的只有4人, 后继人才断层。造成的根本原因是,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 待遇差。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前很多镇 (街道办事处) 没有站房或办公点, 大部分镇 (街道办事处) 业务的办理都是临时租用场地进行。办公设备不完善, 很多镇都没有电话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公布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等都是县投诉站的, 群众因为路途远或经济不划算而放弃维权, 进而造成用户维权难。

(二) 宣传环节薄弱

宣传农机质量管理方面的政策, 能有效增强农民维权意识, 提高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是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途径。以往不注重宣传, 导致群众维权意识淡薄, 80%农机用户不知道农机质量监管机构的存在和作用。

(三) 配套动力浮动范围、标识不统一, 造成执行难

近年来, 多次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等工作, 有效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在检查中发现, 配套动力标识不统一, 常见的是汽油机与常见柴油机标识不同, 给整治造成一定难度。如4k W以下的汽油微耕机动力一般以170F、190P等形式标注, 而不像柴油机明确标注为几马力或多少千瓦。机械工作环境和要求的不同, 要求的配套动力也不同, 因此出现了同类型的机具, 配套的动力却不同。

三、做好农机质量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 储备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在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诸多问题中, 首要做好吸收人才, 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根据目前实际情况, 建议县农机局以内部行文形式, 在各镇 (街道办事处) 聘请一人进行岗位委托。对岗位委托人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农机“三包”规定》、《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管理办法》和《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农机质量投诉岗位责任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明确委托岗位职责, 建立相关考核制度, 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加强交流学习, 学习成功经验、先进典型, 查找自身不足。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工作要求, 组织开展实地操作能力培训, 提高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组建一支责任感强、技术精干、业务精通、知识面广的农机质量监管队伍。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县级及龙门镇、三合镇、小江镇 (小江、江城办事处) 投诉机构已经建立, 工作步入正轨。但是由于经费缺乏, 其他镇还没有建立。县农机局要与有关部门沟通, 申请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逐步完善制度上墙、落实岗位责任, 配备相关办公设备, 公布各镇投诉联系电话、地址, 方便农机用户投诉。

(二) 加大农机质量宣传力度, 强化企业责任感, 增强用户维权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站等做好宣传工作, 建立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话报等资料信息平台, 以网络形式公布。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群众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识别, 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减少投资风险,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 抓好源头宣传。

向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宣传有关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宣传当地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对企业、经销商违法行为的执行情况, 从源头上宣传农机质量的重要性, 促使其明白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 抓好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网点的宣传。

先进大型机具都集中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网点, 他们信息量大、见识面广, 群众对他们有信任感, 对机具的性能、质量等具有话语权, 群众信服。重点抓好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网点的宣传, 能起到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

(三) 明确机具配套动力浮动范围, 统一标识

规定机具配套动力浮动范围、统一标识, 让基层人员有“据”可依, 对减少基层质检人员风险, 及时纠正生产企业、经销商的违法行为, 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1. 规定机具配套动力浮动范围。

虽然国家对配套动力也作出了相关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因为各种原因,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 一台机架标注为4.2k W的耕整机在配套动力时, 正常情况下应配套4.2k W动力, 但是农户根据自己作业要求却配套4.5或4.0k W的动力。可见, 在安全范围内对配套动力可浮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使机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适应工作需要, 减少用户的重复投入, 提高群众的经济效益。

2. 统一标识。

配套动力标识不统一, 给购机补贴核查带来一定的麻烦。例如, 机具机架动力参数为3.5k W, 而配套动力标注是170F, 动力就不匹配, 形成小牛拉大车, 就容易出差错, 进而增加基层工作人员自身风险。同时, 购机户不明白标识含义, 认为机械可以使用就购买了, 不知道花了钱买到的却不是同等价值的机具。

篇4: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评价体系

食品行业出现问题会造成我国食品行业整体受到冲击,也会给国内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进而影响到食品行业方方面面的发展,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产品来说,更是不能免受其害,因此,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就显得迫在眉睫。

1.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的构建

1.1渔业执法监管机构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以市,县以及重点养殖区域所形成的三级监管网络,在壮大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好渔业执法网络的同时,还要加强渔业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保证渔业养殖及捕捞在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下发展。

1.2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能够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保证能够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要在市区内,市区附近的大型超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养殖基地等地设置检测和监测分站(点),并建立交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水产品进行定点定期抽样检测,从而使广大市民能够放心地购买、消费。

2.改进并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就要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在结合当地实际的水产品生产情况,水产品经营情况的前提下,要着重地控制好水产品的生产过程,以保证水产品的健康养殖与生产,从根本上确保水产品的质量。此外,还要控制好水产品的销售环节,防止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对此,相关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生产过程,并且在此同时,渔业执法机构也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鼓励并引导水产养殖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相关建议:

(1)在建立各检测站点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区域的水产养殖生产以及销售情况加以了解并分析,然后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中心,在重点水产养殖基地,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地的附近设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以实现对水产品的全面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地对检测人员做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夠严格把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于渔药残留超标的水产品,要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对各生产地点,各销售地点的水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安全监管检查和执法检查,打击违法行为,规范水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促使水产品质量逐年提升。

(2)相关部门要切实重视和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在紧好水产品养殖销售监管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实地调研,积极思考,推陈出新,为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提出更多、更好、更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3)水产品养殖与水产品销售这两大环节都要同时紧抓,相关部门既要加大渔业执法监管力度,对水产养殖过程严格把控,使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规范外,还要在销售环节上加大质量安全检测力度,除了定期不定期的对市面上的水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外,还要严格控制外来水产品的质量,对于一些没有质量保证的水产品,要及时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方可使其流入市场,对于一些有过认证或没有认证的外来水产品,一经检测,若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一定要及时进行溯源调查,查明水产品来源,并记录在案,禁止其此后再次流入市场。

3.严格规范水产养殖过程,实现无公害,纯绿色的健康养殖

3.1严格对渔业投入品进行管理

(1)严格规范水产养殖过程,就要从根本上杜绝水产养殖生产单位、个人等对于渔药的滥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渔业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水产养殖户,渔药经营单位进行渔药的监管和抽查,严禁含有禁用药物的渔药流入水产养殖生产过程,如发现违法违行为,则要及时按规定进行查处,而后对其进行严格的整治。对于水产养殖所需要的水产苗种,也应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一些不符合养殖规定的鱼苗,要责令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对一些无公害水域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重点的监管,防止其发生不符合规定的养殖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水产品向着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

(2)水产养殖饲料作为养殖鱼类等的食物来源,从根本上决定着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相关部门要从根本上严格把控着饲料的生产质量,以严格的日常监管和定期饲料生产专项整治促进饲料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对于在一些不定期抽查中质量出现问题的饲料销售经营单位以及饲料生产企业,要进行严格的整治,并定期地在相关生产销售企业中开展关于饲料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其中的利与弊,从而保证进入水产养殖中的饲料等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3.2制定并完善水产养殖的生产技术标准

3.2.1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相关部门要以水产健康养殖基地为标准,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加强水产养殖单位的专业培训,并在此过程中,紧抓重点,以点带面,促进水产规模养殖业向着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

3.2.2开展健康养殖的技术培训

相关部门应定期地对水产养殖单位进行关于水产养殖水质控制,鱼类疾病预防,水产品有害物质残留控制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以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生产管理。

3.2.3建立鱼类病害例行监测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建立鱼类病害测报点等形式来对鱼类的养殖过程做全程的跟踪与监控,根据鱼类的实际情况推测可能会出现的鱼类病害问题,以便及时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从而最大化地做好鱼类病害的预防与控制。

4.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关的渔业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诸如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向人们宣传关于食品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人们安全生产,也能够使消费者对水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无形的监督,从而在整体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此外,还应通过推广新技术,鱼苗新品种来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地进行水产养殖,从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5.现阶段渔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渔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这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所生产的水产品的质量,有些地方因为环境的恶劣从而经常发生鱼类病害的情况。此外,渔业相关部门的建立也不尽完善,急需要有大批专业性人才为渔业发展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6.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1规范执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对水产品生产的管理,就要从提高相关管理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执法能力抓起,通过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来规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有效而得当的完成监测、监管和执法工作。

6.2建立完善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下转第160页)

(上接第26页)严格把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负责,也能够从根本上规范水产品经济市场,为此,要尽快建立相关的检测站点,并使其全面地覆盖市区,县,以及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地,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来控制好水产养殖过程,此外,还应该动员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进行社会监督,以举报和投诉等反馈信息来了解水产品市场的近况,从而及时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追究责任,长此以往,水产品市场将向着一个更为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7.结束语

水产品质量的安全不仅影响着水产品市场整体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作为食品行业的一部分,水产品的发展与其食品行业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必须紧抓食品安全,以相关措施最大化的提高食品质量,才能推进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篇5: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肥城完善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09期

肥城市农业局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在规范体系上下工夫,在强化监管上用真劲,大力推进实施农业有机化战略。

一是健全质量监管体系。督导所有镇街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专业合作组织选配农产品质量监督员,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村依托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委会负责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

二是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督导镇街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室,配齐检测技术人员,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配套了试验及办公设施,完善了检测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达到有场所、有法人、有人员、有设备、有台账、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各蔬菜商场配备农残速测仪器,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

三是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编印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操作规程》,包括有机蔬菜、“两菜一粮”、大棚蔬菜等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30多个,使全市农产品生产有标可循、有规可依,有力提升了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是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推行农产品标志标识、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每一个生产环节,逐步建立起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可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问题能进行准确追溯。

篇6: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司徒镇于2012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兼职的监管站站长1人,兼职的检测员2人,两个检测员分别负责全镇蔬菜的安全检测。在11个行政村各设1名兼职的农产品安全协管员,每个农产品生产企业也都设立了农产品安全内检员。司徒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已初步形成。在镇农服中心还设立了农产品检测实验室,配备了两台检测仪器等设备,相关的检测工作都已顺利展开。存在的问题是,检测站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检测工作时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农产品检测时间不固定,效率不高。

司徒镇农业服务中心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纳入中心的日常工作当中,每个月都对全镇农产品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进行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下达销毁通知书,但由于受本部门权力所限,尚不能建立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制度。司徒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所需经费都是由镇农服中心自身提供,没有被纳入镇财政预算,镇农产品监管站只拥有农产品检测能力,没有行政执法权力,因此也就谈不上执法取证、质量追溯等工作。司徒镇农服中心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知识及能力限制,培训效果一般。

篇7: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驻县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部门职能。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销售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集体供餐单位和餐饮企业的农产品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屠宰活动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产地的环境保护。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各镇政府承担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工作,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二)积极推进建站。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要求,将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鼓励产业集中度高且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合作社、生产企业、基地及生产大户单独建站。

三、目标任务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要求年底前全县所有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同时,将机构、编制、人员、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并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确保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隶属农委的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人。各镇要从乡镇事业编制中调剂×名人员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牌,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鼓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生产大户建立检测室,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延伸和补充。

(二)明确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职能。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负责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三)落实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人员配备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管理有经验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植保、蔬菜、农产品加工、检验检疫等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站长原则上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

(四)加强检测室建设。每个镇都要建立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可与农技推广服务设施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检测用房,并将监管站职能职责和检测制度分别公开上墙。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县农委会同县编办、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制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1日至12月20日)。加快机构设置与建设,确保完成5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建站任务,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元月20日)。各镇于12月21日前上报建站情况自查小结,县农委会同县有关部门对5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12月25日前形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自验报告呈送市农委,并做好迎接省农委检查考核的各项准备。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的日常检查和指导,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列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于年底前组织验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县、镇财政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分步组织实施。各镇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任务。服务设施建设可分实施。

(三)及时组织验收。县农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按实施方案组织验收。

篇8: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畜产品质量安全, 简单地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 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 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肉、蛋、奶等畜产品在食品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问题、兽药残留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已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并由此引发了整个畜牧业行业的连锁反映。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居民的消费需求, 还影响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影响到了农民增收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制约畜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养殖环境已成重要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三废”和大量农药的使用影响养殖环境。近几年, 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工业企业和大量农药的使用,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不同程度的也产生大量工业“三废”和农药残留, 经呼吸、进食、饮水积累在畜禽体内, 如铅、汞、砷蓄积在动物体内, 影响畜产品质量。二是畜禽饲养条件落后, 基础设施薄弱。尽管畜牧业生产方式是以规模养殖为发展趋势, 但是一些养殖场户畜禽饲养条件落后, 基础设施薄弱, 卫生条件差, 高密度养殖, 交叉污染严重, 不但诱发动物疫病的发生, 而且影响畜产品质量。

2.2 动物疫病是制约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 我国已消灭了牛瘟、牛肺疫等烈性动物疫病。但因我国地域广大, 动物品种繁多, 农牧业生产较为分散, 集约化程度不高, 难于防疫管理。近几年来, 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和奶牛布鲁氏杆菌、结核病等动物疫病的发生, 不同程度的制约着畜产品质量。2.3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因素一是兽药的质量及使用是影响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直接因素,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在生产环节兽药GMP的普及和经营环节兽药GSP的推广实施, 曾经泛滥一时的生产、经营违禁药物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但兽药在养殖环节的不规范使用没有根本改观, 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隐患。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一些规模化鸡场、猪场、奶牛场存在严重的兽药使用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在超量使用抗菌药、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休药期没有得到遵守等等。二是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三聚氰胺等药物和化学物质, 会在动物体内残留, 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另外来自重金属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工业“三废”污染, 畜禽长期食用这些有毒有害和被污染的饲料, 严重影响肉品品质。

2.4 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薄弱

一些地区, 特别是在农村, 没有规模化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生产加工企业条件滞后, 严重制约畜产品质量。

2.5 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

当前, 基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程有数十种之多, 例如:《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 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监察、饲料监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部门各负其责, 但实际监管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错位、乱位、不到位的问题。

3 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

3.1 要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

要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特别是要突破县一级, 整合现有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监察、饲料监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 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加强其执法力量, 完善执法手段, 规范执法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 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 切实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职权, 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确保执法范围内各个环节的监管认真落实到位, 生产出更多“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等放心畜禽产品。3.2要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追查、追溯机制, 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实行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养殖电子档案, 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监督管理, 实现畜禽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全面推广使用牲畜二维码标识, 完善牲畜防疫档案, 加快牲畜标识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实现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 全面加强畜牧投入品使用管理, 完善畜牧投入品使用登记管理制度, 强化兽药使用的休药期管理。

4 加强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

4.1 搞好安全畜牧养殖场的规划和建设

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 严格按照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引导畜牧业生产者重视安全畜牧场的规划和建设。畜牧养殖场 (区) 的选址要符合区域畜牧经济发展规划, 选择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 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 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要远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水源保护区等。场内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各功能区要设置合理 (生活管理区应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最上风口处, 生产区应设在生活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废弃物处理区应设在生活管理及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畜牧养殖场要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要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等。

4.2 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模式

一是在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 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 积极引导畜禽标准化的应用, 逐步改变畜牧业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的养殖模式,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用药指导。按照《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重点是加强对畜禽养殖用药的指导, 建立兽药处方制度, 督促养殖场按照畜禽养殖安全用药的有关规定规范用药, 并严格遵守兽药休药期规定, 做到规范使用兽药。同时要按照执业兽医师开出的处方购买和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兽药。禁止使用国家已公布的禁用兽药和无批准文号、无生产厂名、无产品批号的假劣兽药。三是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按照《畜牧法》和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规定, 指导和督促养殖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畜禽来源、饲料来源、饲料投放量、药品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畜禽发病情况、诊疗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养殖档案应当按规定保存, 以利建立起生产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和可追溯制度。

4.3 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管

依法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行为, 控制和规范限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畜牧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畜牧业投入品行为。

4.4 加快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步伐

要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无公害畜禽养殖场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开展畜禽产品的认证工作;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推行兽药使用GUP试点、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认证和管理工作, 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4.5 做好畜禽防疫检疫工作

做好畜禽防疫、检疫工作, 要在“以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原则的指导下把好四关。一是免疫关。做好畜禽免疫接种, 畜禽标识佩戴、免疫证发放工作;二是产地检疫关。凭免疫证和畜禽标识进行产地检疫, 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上市销售。四是市场关。对无证经营、证物不符以及经营病害畜禽和畜禽产品的违法行为给予严肃查处, 有效控制有害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

4.6 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

篇9: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关键词:监管检测体系;现状;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7-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就越来越成为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就要加强农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体系的现状

1.1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管检测体系

具体表现在没有覆盖所有农产品的监管办法;监管体系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支持;农业检测管理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中规定的环境监测、农产品生产投入监管、生产加工的监管、信息发布以及市场准入监制等配套的监测监督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这就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工作没有具体的规范指导,监测工作不能全面有效开展。

1.2监测监管部门具体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政府领导和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在具体监管工作中难以分清彼此各自的责任,出现多方监管或者监管缺位等现象;二是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指数评估、农产品市场准入及召回制度、农产品产地确定、产地环境监测等具体规定也不明确,导致管理工作中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低,不能有效地开展具体监测检查工作,不能做到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建立完善的监管检测体系的具体措施

2.1不断完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的建设

着重加强对监管队伍检测能力和监管制度的建设,通过充实仪器设备、增强检测手段、改善监测条件来提高检测效率、质量水平。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做定期监管检测,通过专门信息发布渠道,将监测结果公布,来引导居民健康消费。此外,根据市场准入原则的要求,监察监测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对入市农产品的监测,建立监测记录档案,做到农产品的监测工作有监管员、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检测记录。

由于我国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产业链较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所以要做到对各个环节的监管检测,就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治理、生产过程监管以及到售后服务的全程监管监测制度。一是加强对生产源头的产地环境进行安全评估,有效落实农产品生产产地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安全;二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出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保证流入市场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严格落实监管监测工作,强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监管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我国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仔细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在监管检测工作中一定要秉公执法,重点加强农产品入市关口的监测,确保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规定。另外,监管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具体环节监测工作的万无一失。

2.3不断创新监管检测方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一是在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监管来推动整个监管过程,按照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到五个结合:产地环境的监测科农产品的生产档案相结合,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投入产品生产许可相结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监管检测相结合,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相,市场准入原则和标签标志管理相结合;二是不断加快监管检测形式的创新,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网站,把农产品的质量规定标准、质量安全行动具体方案以及整治活动资料都放入网站内,将监管监测工作公开透明化,接受市民的监督和建议,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更好落实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的例行监管检测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致力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环境的定位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疏远监管监测制度,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记录和产品流向、储存信息都有源可寻。

3结语

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从各方面入手,做到在生产源头、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全面监管检测,保证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达到质量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鄢敦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3,15706.

[2]李长健,张峰.我国食品多元化规制模式发展研究[J]河北法学,2007,(10):104-108.

上一篇:德育特色项目下一篇:《催人泪下的演讲》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