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2024-05-12

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共9篇)

篇1: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五项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好公众健康和消费安全,日前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进一步强化五项监管措施。

一是实施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四个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强化检验监测,进一步明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的重点范围,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为。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加强“三品一标”监管,提高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加大证后抽检力度,建立退出机制,切实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四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加强科学研究,集中对重点产品和重大风险隐患进行跟踪研判,提出切实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消除系统性风险。

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健全地县两级监管机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力度,实现2012年底前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加快质检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构建“分兵把守、协调配合、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机制,积极推行农药经营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

篇2: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都逐渐脱贫致富。但是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有些农户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忽视农业执法,导致一些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对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破坏。鉴于这种现象的发生,加强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约束力度刻不容缓。该文仔细分析了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执法;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赵 健.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及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4):67-68.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不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农业执法,严格监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工作任务,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根源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发挥农业执法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保障食品健康,充分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发展在国家的惠农政策扶持下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下发展迅速,农产品作为大部分食品的加工原材料,其质量保证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加强农业执法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强有力地发挥农业执法要求的监管力度,根据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保障食品安全。

一、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

1、投入、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监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所以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农业执法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产中要将农业执法真正落到实处,全面监管农产品的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在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上做进一步改进。农业执法充分渗透到农产品的投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从根本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2、及时有效地处置违法行为

农业执法队伍要起到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充分加强自身的执法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监督平台,对于群众举报的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要及时调查核实,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置,维护食品生产安全,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降低人们的经济损失。将每一步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社会管理能力。

3、教育和处罚有效对接

农业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安全监管力度,维护行业秩序,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创造健康的商品市场,为生产健康产品提供良好的保障服务,并且严格打击中间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力所作出的违法行为,维护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执法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生产线中,大力宣扬农业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更多的人明白了解,强化生产工作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工作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保证生产安全。对于那些违法分子,要采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维护市场安全,充分实现教育与处罚的有效对接。

二、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联合执法机制

食品安全事关生命健康,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务必要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力求将农产品质量提高到最佳,创造最高的经济消息,同时让群众吃到最健康的食物,为健康市场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仔细分析,以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为突破口,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大监察力度,集中农业执法力量。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各个执法部门的联系,使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同时再依靠工商、公安、质监部门等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有效地展开安全监察工作。对于各个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经营点,要统一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保证流入市场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要对肥料市场和种子市场随时进行抽查,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

2、强化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食品安全监察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面对广阔的市场和广大的消费人群,食品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关乎着整个行业的运营水平,关乎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加强农业执法对维护食品市场的健康至关重要。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对于安全监督有着重要的影响,职工队伍要保证专业素质过硬,这样才能便于更好地展开安全监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了保证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质量,要定期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对高效率地展开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灵活多变的安全监管工作中能胜任工作需求,在工作展开中能够保证业务的精通,提高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平台,提供百姓监督平台,规范化监察工作,细化监察指标,健全执法责任制,严格进行绩效考核,实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创新和完善工作方式

目前,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工作疏漏,?榱吮Vすぷ髦柿亢凸ぷ餍?率,将安全监察工作落到实处,就要积极创新、完善工作方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原来的监察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监察深入。细化,充分发挥农业执法的作用,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尤其是加大对农药销售单位进行严格监察,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这样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查机制。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生产信用体系,把市场考察列入考核工作体系,大力宣扬农业执法相关知识,加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食品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定期组织经营者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推进全面监督

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各种传媒平台,采用先进的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全的监督平台,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监督举报,保证监督工作的真正落实。对于群众的监督举报,相关部门要及时作出反馈信息,严格调查违法行为,一旦核实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利用传媒平台大力宣扬农产品安全文件精神和农业执法的的重要性,宣扬法律法规知识,使得更多的人能认识法律,了解法律,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及时举报。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传媒平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需求,借助社会舆论扩大农业执法的影响力,为健康的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结语

篇3: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㈠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3年该市各旗县区全部成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全面负责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属地负责全市各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职责, 全市基本形成了市、旗县、乡镇、村四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同时还举办了旗县、乡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乡镇一级监管人员对基层监管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监管意识, 推动基层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

㈡强化检验检测工作 2013年, 市、旗县区两级充分利用现有检测手段,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力度, 努力把握防范安全风险。截至10月底, 各个旗县区累计开展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速测1968个, 其中, 当地样品569个, 外地样品1399个;市级对旗县区开展瓜果蔬菜农药残留监督抽样11个、水产品监督抽样送检18个;累计使用“瘦肉精”快速检测卡检测猪羊活畜21015批次;对省外进入该市屠宰的18000多头猪全部进行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检测;企业送检羊肉产品50批次。通过在关键时节, 对重点隐患的针对性抽样检测, 做到了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㈢加强网格化监管 从2011年起,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将全市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门店、农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组织等被监管单位登记造册, 划片承包, 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制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岗位卡”, 悬挂在被监管单位, 供全社会监督, 确保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1]。2013年再次强化网格化监管制度的落实, 扩大了监管的覆盖面, 全市纳入网格化监管的单位共计3751个, 比2011年增加了1769个。实行监管人员巡查记录制度, 通过落实巡查制度, 检查巡查记录, 督促监管人员强化日常巡查监管。

㈣专项整治深入推进 2013年, 按照年初部署, 各级农业部门齐心协力, 上下联动, 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6978人次, 检查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12166家 (次) , 立案查处种子违法违规行为348起, 查处整治农药经营户25家, 违规兽药销售门店3家, 立案查处动物卫生监督违法案件6起, 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动物及动物制品专项整治, 强化养殖、屠宰、流通环节监管, 有效防止了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水产品整治以打击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物质为重点, 严格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 全年先后4次对重点水产品养殖场进行产品抽样检测, 累计共抽检样品70个, 送检合格率为100%。通过专项整治, 强化了检查督查、执法打击, 宣传教育和制度落实, 使被监管单位的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保障程度稳步提升。

㈤推进标准化和认证产品发展 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 2013年全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 面积282万亩;还有另外3个生产基地, 总面积85万亩, 正在开展创建工作。临河区、杭锦后旗被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旗。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在提高认证门槛、加强证后监管的基础上,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285个, 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备案。通过完善标准体系、编印发放标准化生产手册、建设核心示范区、宣传培训标准生产技术, 多措并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在全市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

㈠监管对象分散 农户是农产品最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 由于该市是农业大市, 长期以来,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农业生产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分散。这种条件一方面给监管带来较大难度, 以至于现实中对农户的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在受到极少监管约束的条件下, 加之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容易受利益驱动, 给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另一方面, 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在病虫害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较高, 而小规模的农户常受到教育水平、农作经验、信息获取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制约, 无力提高产品质量, 使得他们常常只注重产出结果却不注意要素的安全性。

㈡监管手段匮乏 检测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2]。通过例行监测可以发现问题, 并跟进监督抽查进行依法处置。同时, 全市建立了市、旗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其中市级和6个旗县区建有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5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但就整体而言, 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还很不完善、检测能力低下, 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㈢监管力量薄弱 首先是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地区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没有全面承担起属地管理责任, 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其次是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 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

㈠加大宣传引导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沟通, 及时宣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措施和进展成效;对敏感、热点问题要及时进行跟踪研究, 以合适的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指导和健康消费引导, 全面普及农畜产品安全知识,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安全意识, 营造“人人注重农产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㈡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 要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工作分工, 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 要依法依纪进行查处,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㈢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从源头上控制农畜产品质量, 是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严厉依法查处国家明令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对农药、兽药、化肥、种子、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 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整顿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 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 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㈣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检测工作经费纳入该级财政年度预算, 设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财政专项资金, 切实保障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置。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㈤加强“三品”认证体系建设 农畜产品质量认证既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实施监督方式, 也是一种质量监督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实施农畜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各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大“三品”认证步伐, 为优质农畜产品提供市场“准入证”, 同时为逐步实施农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㈥实行农畜产品质量风险会商制度 由该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组织该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 定期召开农畜产品安全风险会商会, 会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及风险变化情况, 共同研判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程度, 确定风险防控对策和措施, 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霍建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07) .

篇4:五项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实施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

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健全地县两级监管机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力度,实现2012年底前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摘自《农民日报》

篇5: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农办质〔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部署,全面加快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程,2011年7月23日,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推进全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尽快建设和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现将认真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措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编办、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尽快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及时调度和督导本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省份,建议由省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牵头,商畜牧兽医、渔业主管厅(局、办)共同研究制定本省(区、市)的建设推进落实方案,各自分工负责做好相关推进工作。

二、牢牢把握推进重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意见》提出的两步走思路,在2011年底前要集中力量完成“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2012年底前要全面完成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全新的重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完成好本省(区、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的建设任务,并通过重点县的建设,推动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普遍健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要做出安排,予以大力支持和倾斜投入。

三、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本省(区、市)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尽快提出本省(区、市)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和推进实施方案,加强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细化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跟踪考核评价机制。

四、不断强化业务培训。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法律法规宣贯、政策文件解读和建设业务指导为重点,加强对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主管负责人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负责人的业务培训。2011年底前,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组织开展2-3期培训班,分片区进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业务培训。我部将对各省(区、市)开展的建设业务培训活动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五、尽快建立月度报告制度。从2011年10月开始,请各省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牵头,会同畜牧、兽医、渔业主管厅(局、办),对本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度跟踪和统计报送,并请于每月10日前将本省(区、市)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表(见附件)报送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为加强沟通联络,请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附件:

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月度进展情况报表

一、全省(区、市)总体情况 乡镇数量

已建设完成的乡镇数(个)

建设完成率(%)

正在建设中的乡镇数(个)

在建率(%)

尚未建设的乡镇数(个)

注:建设完成率为建设完成的乡镇数占乡镇数量的比例;在建率为正在建设的乡镇数占乡镇数量的比例。

乡镇监管机构数量(个)

单独建设的(个)

单独建设所占比例(%)

与农业(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合并建设的(个)

合并建设所占比例(%)

其他方式建设的(个)

篇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基于此,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监管组织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1]。因此,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快了各部分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体系初见雏形。各级农业部门为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人心,也创立了质量安全监管小组,用来配合当地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2]。

1.2 农质量安全检测

将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各地逐渐完善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提高了检测能力,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禁止流入市场。

1.3 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将采取农业行政执法来实施。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日常执法、各相关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保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3]。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重视

近年来,全国都十分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区也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利用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同时,由于消费者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现状与不足

2.1 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强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任务重,虽然监管组织机构基本建立,但是其人员编制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能达到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因此,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2.2 农产品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需要速度快、结果准确、技术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尚不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发展。

2.3 加强生产主体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律。但目前,我国许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一方面,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且受利益最大化的诱惑、行业潜规则等的影响,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不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农业相关部门将重心放在了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等产业发展问题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够重视,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检测不达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3.1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从始至今,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保证人民温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它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概念在于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潮流。只有发展现代化、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责任追溯管理,指导并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切实做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不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其次,培育并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地政府对当地农业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引导他们生产绿色、健康产品。

3.2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为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农业部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备专业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同时,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确保农贸市场上的农产品健康、安全。第二,在各地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体系网,如若出问题,应可以追究到个人或者集体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3.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各地应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提高应急能力,组织应急队伍,尽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事件:食用农产品引发急性中毒的;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5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沟通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里,各方面信息传播迅速,人们关注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其信息应该面向大众,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首先,开通网络评论平台,每人应有发言自由,应当有专业的解疑答惑评论团队,为人民解决专业上的问题,再次,通过舆论力量来监督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最重要基础,也是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投入品主要是指用于辅助农业生产的各种农药、肥料、兽药和各种饲料添加剂等可能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物品。要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强对这些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语

农业产品质量与群众生活紧密有关,是人民生活发展保障的基础。农业产品质量不仅是一项安全性重任,还是社会生活的重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落实各项政策与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实落实每个人的法律观念,为人民提供安全的食品,保证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7: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岗位职责

1.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协助做好惠农补贴工作。

2.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与咨询,备注农民解决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问题。

3.负责指导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4.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负责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对可疑污染农产品及时送检。

5.受委托承担农产品、农业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并做好农产品检测、监测档案的管理工作。

篇8: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新疆乌鲁木齐

1 取得的成效

2005年以来, 乌鲁木齐市逐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3级检 (监) 测监管体系、地方法规等。实行了“八统一”管理, 逐步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制度, 出台实施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的乌鲁木齐全程监管模式, 并在全疆乃至外省市推广。近年来, 查办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经销不合格农产品、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经营假冒伪劣农、兽药等的违法案件共150余起, 有效地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者行为。从农业部、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目前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2 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 将农产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的工作日程。2004年, 市政府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制定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体目标、发展部署和工作措施[1]。逐步建立了市、区县、乡镇级的检测管理机构, 制定实施方案, 层层签订目标, 明确职责, 完善逐级考核奖惩机制, 建立工作例会制、每月通报等制度,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 实施农产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 有效地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2.2 加大宣传培训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使公众的意识逐步增强[2]。开展了“村村过”培训等活动, 入场入户指导, 宣传服务, 建长效机制, 提升了农牧民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及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生产、销售过程中农产品安全。

2.3 加强体系建设,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2.3.1实施统一管理, 完善3级检 (监) 测管理网络机构体系建设。

自2005年开始, 每年按计划, 统一调研建点;统一宣传培训、持证上岗;统一检测流程、方法及配置设备和配发耗材、上报结果;统一检测证明、合格标识;统一检测出证和加贴合格标识;统一管理制度、制作上墙;统一实施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等制度;统一动态监督管理的“八统一”管理模式, 形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3级检 (监) 测监管网络体系, 截至2013年, 全市检 (监) 测站点达到313个, 即1个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8个区县检测中心, 304个分布在全市所有的涉农乡镇、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商超、生产加工企业、早夜市、直销店、学校、医院等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监) 测点。实施种植类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综合的统一的全程监管工作机制[3]。同时改革管理体制, 定编定岗定责, 配套人、财物, 强化基层的监管作用, 在原乡镇检测点基础上, 相继成立了乡镇管理机构, 属区县直管, 逐步健全了市、区县、乡镇3级管理机构。并陆续将全市检测点的检测人员设为公益性岗位, 强化了对其的管理。

2.3.2 加强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

2005年乌鲁木齐市政府颁布了《乌鲁木齐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4]。2010年1月1日制定实施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填补该市地方法规的空白,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制度, 规定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相关责任等, 使农产品生产、销售作到有法可依, 为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模式和强化该市农产品依法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3 加强地方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从2004年起, 乌鲁木齐市就先后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54个, 分别以市级和自治区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2012年制定种养殖标准43个、检测标准12个, 以市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其中2个以自治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2.3.4 加强预警应急体系建设。

研发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平台, 实时根据上报检测情况进行图标监测预警。目前已将139个检 (监) 测点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强化应急能力, 加大人员培训, 制定应急预案, 开展应急演练, 有效提升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2.3.5 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

依托3级检测管理网络体系和市场准入, 建立了可追溯网络, 实施了问题农产品追溯制度。加强了产地准出的检测合格农产品包装管理, 强化了地产农产品可追溯。同时依托项目实施, 目前完成追溯体系软件的初步设计, 即将实施运行。

2.3.6 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建立了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体系, 实施信息逐级上报等制度, 研发运行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 及时公示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电话、邮箱等, 公布乌鲁木齐市相关农产品监管等工作动态信息。专人负责关注收集网络舆情, 参与该市政府红山网络问政, 新浪及腾讯等政务微博, 及时发布、答复、解决或查处民众反应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4 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 目前共有1 500余人获得了农产品检测资格证书, 并持证上岗, 强化各级检测人员培训, 组织开展区县、全市检测人员大比武等活动, 使乌鲁木齐市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 也加强了硬件设备, 全市涉农乡镇检测点及部分检测点、8个区县检测中心均能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及利用酶标仪分析检测, 现有1家区县实验室取得自治区实验室资质认定。市检测中心配备有多种大型仪器, 2009年首次获得了计量认定证书, 2012年顺利通过复评扩项评审, 与疆内外各4个农业部级检测中心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 进一步提升了乌鲁木齐市实验室检测能力, 为该市农产品监测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5 加强监管,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

2.5.1 加强标准化农业建设。

标准化农业生产不但能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减少农产品安全隐患, 还有利于监督、管理、追溯农产品质量。依托全市3级检测监管网络, 逐级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协议) ;统一编制、发放了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的种养殖规范技术手册、种养殖投入品使用记录档案;设立种养殖禁用药物警示牌和质量安全检测公示栏, 加强投入品使用的监管, 全面提升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水平[5]。

2.5.2 强化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

依托项目实施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设立“三品一标”专销区, 对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单位进行补贴, 开展农超对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加大管理力度[7]。截至2013年底, 全市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285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2个, 绿色食品63个, 有机农产品8个, 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认证37个, 面积1.67万hm2。加强证后监管, 规范和维护品牌信誉。

2.5.3 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

先后于2009、2012年对全市主要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的产地环境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了监测, 为发展乌鲁木齐市优质农产品生产, 不但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产品污染的可能性, 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6]。

2.6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6.1 强化了监管能力建设。

开展“农安为民”的宗旨教育, 全面调动和提升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开展座谈、案例分析等活动, 提升人员素质;统一执法人员着装;配备电子设备, 每天的综合检查专用车等;建立落实错案追究、自由裁量权等管理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开展全市案卷评比等考核奖惩措施, 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效能。

2.6.2 统一检测证明和管理。

统一设计、印制、发放和使用“三证一标”, 即统一了种植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报告证明, 以及检测合格标识, 对检测合格的包装产品统一加贴标识上市销售。统一检测、出证、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和规范工作;统一设立质量安全公示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逐步建立健全查证验物、索证索票、经销台账和质量信息公示等制度[7]。

2.6.3 逐步实施了市场准入。

2006年开始, 根据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的原则, 逐步推进和实施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进一步法定和规范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制度。实现从产地生产、流通、仓储、加工、消费的全过程的市场准入[8]。

2.6.4 强化农产品检 (监) 测。

从2005年开始, 乌鲁木齐市依托3级检测体系, 逐级督导落实每年的农产品日常检测工作。市级检测中心每年在全市开展6次例行监测, 专项整治监测、评估监测等;强化对全市500个蔬菜、80个畜产品的直销店的监测管理工作, 加大直销配送企业检测点的监测及监管。

2.6.5 多管齐下,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建立每日综合执法检查制度, 开展果蔬、畜禽等从产地到消费多环节的, 市级、区县、乡镇3级机构联动执法工作。开展了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等。深入开展了农药、兽药、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等各类专项整治监督检查, 开展重大节日、重大会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及“三品一标”等的专项监测及监督检查。建立了问题产品追溯查办处理和重点监测检查制度, 加大对问题农产品查处和追溯力度。开展网络舆情相关热点难点农产品的监测和监督检查等, 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打击了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保障了农产品安全[9]。

2.6.6 强化对接, 建立联动长效机制。

先后与疆内外15个地市农牧渔部门建立沟通对接, 并达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建立外阜不合格农产品发函联查协查追溯制度等措施, 加强与主供地确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保障主供乌鲁木齐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市场准入等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晓华.2012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形势与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1) :5-10.

[2]王可山, 王芳.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借鉴[J].食品工业科技, 2013 (4) :20-24.

[3]刘淑华, 高志坚, 葛广山, 等.团结奋进谋发展求是创新保农安——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思考对策[J].新疆畜牧业, 2013 (3) :9-12.

[4]刘淑华, 郝微丽, 勉玉虎.浅谈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及存在的问题[C]//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1:6.

[5]杨虎臣, 符建伟.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7) :108-110.

[6]祁之杰.农产品流通组织结构与食品安全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 (17) :10-11.

[7]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109-111.

[8]刘小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J].中国种业, 2005 (4) :17-19.

篇9:农产品质量监管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如今,我国农产品安全制备和销售监管工作的确面临严峻的挑战威胁,这为后续既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内部农产品安全监管意识和调试手段的全面革新,生产和直销渠道规范体制趋近健全形态,农产品安全消费至此得以合理保障。但怎样深度贯彻城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化监管网络,仍旧需要政府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全面思索应对。

1 我国社会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现状

1.1 农产品安全监管既有业绩成就梳理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安全管理上,主要借助食品安全法令条文作为主体支撑媒介,为了适应整体安全监管网络覆盖要求,相关规划主体开始广泛联合动物防疫、农药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等法律文件进行农产品安全法律控制网络构筑,且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药管制方案[1]。以上充分验证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系统化生产、经营的创新标准疏导特性。经过各个区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检测技术调整过后,有关这部分行业内部的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等项目开始和饲料工业、农村能源环境以及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标准管理内容也开始透过原有的产品标准,朝着关键技术下的深加工、保证以及储运环节拓展。

1.2 农产品安全监管实效不足问题

结合长期的实践调查,目前,消费者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安全问题层面之上,但正在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令,无法全面覆盖各类样式农产品之中,包括农药种类和残留物规范指标,都与国际食品安全法预设指标产生较大冲突反应。此外,不能针对任何假冒伪劣农产品销售开展严格处罚行动,这便是如今农产品销售市场法律规范网络上广泛呈现的漏洞[2]。

面对此类状况,相关农业生产单位唯有及时整改传统生产模式,及时拓展现代化农业监管网络覆盖区域,这才是提升后期产品安全服务质量的关键途径。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蒸蒸日上,基层社会大众对于日常接触的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严格。这一切细节,都对我国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结构形态和调试方案制备做出全面警示。

2 构建科学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细化措施浅析

目前,我国不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蔬菜安全生产与监督基地、最终产品批发直销市场都已经配备齐全,相关人员需要借助快速检测区域点,事先整个安全监管网络的构筑与覆盖绩效指标。政协委员作为当中核心监督管理个体,需要竭尽全力聘请足够数量的专业学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承接,真正配合各类宣传手段将这部分产品安全管理意义灌输到社会每个角落之中。有关细化策略内容则表现为。

首先,相关监管人员须集中一切创新技术手段,适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焦点特性。为了真正稳定农产品阶段化供应质量安全成就,相关监管主体有必要严格把好关,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其中,前者主张确立系统化产地检疫和对应监管工作激励体制,及时督促各类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将各自职责强化,确保内部职责直接落实到个人,确保单位市区内部产地报检点数量的充足结果;而后者则期望深度落实检疫工作责任机制牵引能效,定期和检疫员制定职责委任条令,进一步针对特定屠宰生猪区域进行驻场检疫,确保当中产品受检、检疫出证、病害畜禽与产品无公害化调试效率都达到100%,尽量将以往病死畜禽和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迹象扼杀在摇篮之中[3]。

其次,积极布置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程。具体策略内容是:及时稳定农资打假活动中不同人员执法检验力度,确保农药、肥料、兽药等农资监测合格效率全速提升,为后期农资下乡和和谐监管长效机制实施奠定深刻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适应基础。在农资市场秩序适当规范过后,相关监管主体便可以着手关于畜禽养殖等特殊性产地检疫活动,为后期生鲜乳收购站管理水准提升做出高效指导。再就是开展违法使用化学药剂专项整治活动,督促相关生产主体结合最新技术手段,将蔬菜、水果、茶葉等产品内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同步维持在99%以上。特别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执法单位,必须集中全力稳固农资经营主体、经销活动的宣传监管实效,必要情况下,开展违禁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程,坚决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的使用,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剧毒鼠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

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性政府,有必要联合既定农产品管理机制,实施阶段化产业进度和生产监管职责落实策略。希望在政府统一协调掌控范畴之内,及时稳固农业、商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机构合作力度,而各类街道更应及时明确掌握农服中心产品安全抽查监测规则,及时针对内部一切非法添加物予以精确排查,使得乡镇、村委会等节点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获得全面激活,为后期标准农资打假、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信息发布提供方便适应条件。再就是尽量大幅度拓宽既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交易市场等一切活动监管范畴,保证人民对于当中事务保留合理程度的知情权、监督权。

3 结语

综上所述,涉及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构筑覆盖工作,需要关注的细节众多,包括检测点设置、检验技术更新和人员素质强化等流程。笔者阐述的建议内容相对来讲不是十分完整,希望能够为相关农业监管单位产生些许辅助效用。

参考文献

[1]李俊超.狠抓关键环节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江苏农村经济,2011,13(6):77-89.

[2]戎海新.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J].河北渔业,2011,14(7):103-115.

[3]陈晓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路和举措[J].行政管理改革,2011,22(6):66-75.

上一篇:初一阳光作文下一篇:谷歌奇葩面试官出的奇葩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