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24-04-17

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局

2012年6月19日

州检查组: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从繁忙的公务中挤出时间,深入我县视察指导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解决难题、总结经验。下面,我就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局于20XX年x月正式成立,人员编制为xx名,内设局办公室、政务服务股、政府自身建设股、96128专线管理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股5个股室,政务服务局下设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xx年5月,县委、县政府通过了《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除州级资金补助兑现外,县财政按新建x万元、改建x万元补助民服务中心建设,对xx个为民服务站建设补助资金xx万元,有力推进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20xx年x月x日,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xx家县级单位的xx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xx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 项和xx项便民服务事项进驻中心统一办理,进驻中心大厅工作人员23名,设立国税、地税、国土、交警、公安、工商6家分中心,实现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和统一管理。运行xx个月来,县政务中心及分中心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35289项,其中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11204项。

20xx年x月底,县政务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x个乡(镇)、x个村委会(社区)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站),并通过了州级、县级验收。运行半年来,为民服务中心(站)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4958项,办结4958项。

(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把原工会办公楼作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所,明确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在2012年x月底前正式挂牌运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在2012年x月x日前正式挂牌运行。截至目前,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成立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请示》,人员编制确定为6人,明确20xx年x月x日前到位5人以上,对在x月x日前完成建设的乡镇,由县财政补助资金xx元。二是对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所实行整合。三是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所改造、网络电子设备安装、软件材料起草三个工作组,齐头并进,齐心协力抓好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四是采取与 为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方式,建设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高位推动。抓好政务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由分管县委副书记主抓,分管副县长和县纪委书记协同领导,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筹建工作。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一是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工作规范和保障措施;二是去年xx月xx日前,已经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三是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在今年xx月底正式挂牌运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在xx月份正式挂牌运行。

(三)整合资源,精心组织。一是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社区)为民服务站在名称、标识以及装修风格上实行统一规格、统一式样,流程、制度统一上墙,大厅面积坝区不少于70平方米、山区不少于40平方米,建设做到按要求、不走样。二是将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股室、开标室、评标室进行整合使用。三是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为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工作人员与 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整合;xx镇不再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是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xx名事业编制,与县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整合使用。

(四)突出重点,齐头并进。为加快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一是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所改造工作组,x月X日前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所的装修改造和办公设备的采购;二是成立网络电子设备安装工作组,X月X日前完成电子设备安装和采购;三是成立软件材料起草工作组,X月X日前完成制度、流程等材料起草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所标识的设计、安装。三个工作组既分工又协作,齐心协力搞好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五)建管并重,积极推进。一是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出台了《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制度》等6项制度,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守则》,全面落实首问首办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二是下发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的通知》等文件,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监督和督查。三是制定了《XX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管理办法》,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月考核,每人每月兑付考核奖金XX元,将年度考核等次名额分配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由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年终考核。

三、取得的成效

(一)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XX年XX月XX日,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部建成运行,建设工作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二等奖,月办件数量一直位列全州第一。

(二)政务服务体系运行日趋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严格首问责任等工作制度,全县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三)监督更加有力。纪委监察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将监督从事后移到事前,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通过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缩小了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空间,防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权力设租、寻租等行为的发生,从而使监督更为直接有效,运行更加顺畅,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截至目前,我县各级政务服务实现零投诉。

(四)人民群众满意。“一站式办公、阳光下审批、一次性办结”的便捷服务,减少了办事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降低了办事成本,方便了群众,方便了企业,行政效率显著提高,受到了社会、群众和投资企业的普遍认可,人民群众十分满意。

(五)推进了政府自身建设。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今年,我县创新政府项目被州委、州政府评选为二等奖。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虽然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通过近X年的 运行,至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政务服务局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既要管理好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又要履行好政府自身建设、96128管理等工作,加之今年建设县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工作忙碌,工作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二是县政务服务中心由于场地限制,窗口单位进驻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应进驻项目和实际能办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县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任务重、时间短,装潢、采购等环节程序繁琐,资金不到位,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县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确保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X月底正式挂牌运行;二是结合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及办理事项,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三是积极推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并联并行审批,农转非重点工作在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

虽然我们有积极认真、扎实苦干的决心和勇气,但由于眼界低、经验少、方法不多,在想法上和工作中始终有不足之处,与期望总是有差距,恳请各位领导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篇2: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沁水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成育敏

近年来,沁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围绕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三对”“六最”要求,以构建“一门、一次、一网”为目标,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多措并举,推进县政务服务大厅规范高效运行

(一)重品质、优服务,大厅服务彰显人性化。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厅设置了办事群众休息等待区、填单区、阅览区,建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配备了饮水机、药品箱、老花镜、雨伞、轮椅等设备,开设母婴室,增设办事指示牌,制作许可事项便民码和服务指南,对洗手间进行残疾人绿色通道改造,对垃圾桶进行分类改造,合理规划停车位,着专人指挥文明停放车辆,打造优美和谐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提升。定期开展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等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打印复印服务、证照邮寄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提升办事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网上办、自助办,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完成了44个部门744项依申请公开六类事项的录入,90%以上事项实现可网办,同时在“树理云”APP增设了政务服务掌上办专栏,实现手机办理;公安通过“山西公安”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公安事项“一网通办”;税务通过“山西电子税务局”“个人所得税”APP实现了纳税电脑端、手机端均可办理;水电气缴费实现了微信公众号缴纳。大厅还设置了自助办税区,增设了不动产查询机、车辆违章查询办理机、出入境证照照相取证一体机等自助服务设备,进一步减少办事群众排队等候,增强群众办事体验感。

(三)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改革再出新招。

审批局在深入推进“一枚章”改革的基础上,启动“一件事”改革。牵头出台《沁水县“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我要开超市”“我要开餐馆”“我要开营利性培训学校”等高频事项场景式服务,制定

“一件事”集成套餐,实现套餐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进件、一次办结”。通过一件事改革,共缩短时限423个工作日,缩减207个流程,减少申报材料267件,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目前,已完成53个“一件事”事项清单梳理,27个事项实现电子证照,办理“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15件,共颁发209个电子营业执照。

(四)定标准、全覆盖,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围绕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办事流程、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等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在大厅各服务窗口醒目位置配置“好差评”评价器,实施现场服务“一次一评”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自主评价;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置评价功能模块和环节,实施网上服务“一事一评”方便企业和群众即时评价,实现了县级大厅“好差评”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了办事群众多方位评价渠道,倒逼服务提质增效。截止目前,办事群众通过“好差评”评价器进行评价219次,均为“非常满意”。

二、稳步实施,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一)强领导、明职责,形成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制定出台《沁水县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构建三级体系组织架构,确定各乡(镇)、村(社区)相应工作责任和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抓基础、重实效,实现便民中心规范化升级。

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我们制定了“五个有”(有场地、有事项、有人员、有设备、有效果)的基础性建设标准,督促指导试点乡镇、村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选择场所装修改造,统一标识,合理配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饮水机、排椅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便民设施,先期将乡镇各服务站所自有的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大厅进行办理,人员统一进驻大厅进行管理,村级便民服务点明确专人对办事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同时完善建立相应制度,规范服务指南,试点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

(三)委托办、就近办,实现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为了推动县级高频事项向基层延伸,我们通过充分研讨、酝酿和沟通,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梳理出个体工商户登记等四项审批事项,在嘉峰、端氏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委托办理试点,并与12月12日举行了启动仪式,推动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乡镇大厅人员配备不足,便民中心主任身兼数职,村级帮办代办人员不确定,没有经费保障,智能化建设滞后,规范化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等。

篇3: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关键词:农业,服务体系

1 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自2001年县、乡机构改革后, 荣昌县农业服务体系由县农业局下属各站 (校、场) 共11事业单位、21个镇 (街) 农业服务中心1个、21个畜牧站、7个畜牧中心站组成。各镇 (街) 将原来的农经站、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站、水利管理站全部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由于荣昌县畜牧业发达, 从县局到各镇街都分设, 县里保留畜牧兽医局, 各镇 (街) 设畜牧兽医站1个。在管理体制上, 农业服务中心由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主管, 县各有关局进行业务指导;畜牧兽医站由县畜牧兽医统一管理。

2001年县人事局核定各镇 (街) 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为597人, 至2008年底, 全县21个镇 (街)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有农技人员471人, 其中215人在编不在岗, 农业在编在岗人员268人, 畜牧在在编在岗人员280人。现有人员的知识、年龄和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 整体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从年龄结构上看, 30岁以下的有37人, 31~40岁的有253人, 41~50岁的有118人, 51~60岁的有63人, 分别占8%、54%、25%, 13%;从知识结构上看, 本科44人, 大专以上文化的有221人, 中专及高中文化的有131人, 初中以下26人, 分别占9.3%、46.9%、27.8%、5.5%;从职称结构上看, 中级职称的有108人, 初级以下职称的有295人, 分别占22.9%、62.6%。

2 运行管理情况和成效

各镇 (街) 农业服务中心由镇 (街) 经济发展办公室管理, 村农技员因乡镇合并、干部职数限制和农民负担减轻等因素而不再设立, 农业服务中心经费由镇级财政预算、安排。自农村改革后, 镇级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已被取消或自行消失, 种苗、植保、农资等经营性服务均推向市场, 由个体私人经营。现有基层农业服务人员多年以来工作在弱势产业的最底层, 面对的是千家万户老百姓, 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工资报酬较低, 但全体同志能够心系百姓、诚心为民、工作勤奋、不畏辛劳, 为帮助广大农民尽快实现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各镇 (街)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着农技、农经、林业、水产、水务农机、科协、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目前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农技推广在业务上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 县、镇 (街) 根据各农技人员特长进行分工, 通过现场会、宣传媒体、明白纸、进村入户等多种有效方式方法履行服务职能。在加强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方面, 通过建立示范园、示范户等创新方式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 有效地为农户提供服务指导, 同时积极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接, 为他们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 为经营性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见, 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等。

2008年荣昌农业在全县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的大力推动下, 取得了较好成绩:粮食总产量29.74万t, 增长6.7%。扶持濑溪河流域6670 hm2高效蔬菜示范片以及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增高效蔬菜2294.48 hm2, 增加经济作物4122.06 hm2。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5%以上, 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国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户和6户, 吸纳农民工4.49万人, 带动农户增收8.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9亿元, 增长15.5%。引进粮油新品种22个, 其中水稻6个、玉米4个、小麦2个、油菜4个、红苕6个;引进新技术2项;共建立了各种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片12个, 示范片的平均产量均高出大面积产量10%以上。新建沼气池3000口。

3 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制上条块分割, 管理不到位

改革后的镇农业服务中心, 隶属镇政府, 管理体制上以块管理, 县业务主管部门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行政调控手段有限;在具体业务指导管理上, 县级设有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农机局 (水务局) 、科委、气象局、县合作经济联社七个业务主管部门, 存在着“管理多头、多头不管”, 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农技人员考核评价制度, 农技人员积极性难以调动。

3.2 运行机制不畅, 衔接不到位

县、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缺少内在有效整合的纽带, 联系不紧, 不成一体, 难以形成拳头和集中力量办事。特别是有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县级力量不足, 镇级又调转不灵, 实施工作有一定难度。

3.3 推广机制创新不够, 服务不到位

基层农技推广机制不活, 缺乏有效工作激励机制, 基层农技人员下乡难、进村难、入户难,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农业服务手段落后,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基本上是采用行政手段, 依靠政府出面组织, 开培训会, 试验田, 为农民传授一些一般性的技术;农业服务方式陈旧, 农业服务主要以部门的单项服务为主, 缺少按产业配套的综合服务,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农业服务组织之间配合程度低, 有时甚至形成部门间的相互磨擦, 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服务力量相互抵消。

3.4 农业服务人员偏少, 工作力不从心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逐年增强, 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当前农业直补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不断增加, 全部压在县局、镇 (街) 农业服务人员头上, 而荣昌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员实际仅有262人, 同时还承担着代理村社账务、农业统计报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国家征占地集体资金兑付等日常业务工作。基层农业服务在人员分工上非常艰难, 只能一人承担多岗工作, 造成大量工作无法深入基层落实, 往往应付了事, 运行质量极差。

3.5 缺乏业务技能培训, 贯彻执行能力差

由于存在一人多岗, 缺乏业务技能培训, 工作人员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时, 由于时间有限, 无法深入领会, 具体开展工作时无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平时工作繁忙, 无法熟悉业务知识, 造成工作能力跟不上, 执行能力差。

3.6 非农技服务工作多, 公益性职能弱化

表现在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 用在计划生育、民政优抚、招商引资等本职以外的中心工作很多, 因政治、经济待遇和地位较农技推广都要高, 升迁机会大, 他们已乐于去干, 而自身承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事务只能抽时间去完成, 造成技术推广普及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降低。

3.7 办公条件简陋, 服务设施缺乏

多数农业服务中心都是在镇街的二三间办公室内办公, 无单独办公地点, 办公设备落后, 有的甚至用的是其他单位淘汰的办公设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机会很少, 业务熟习后又常被“调岗换防”, 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3.8 工资待遇低, 缺乏激励机制

虽然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已纳入全额预算拨款, 但与行政人员、其他很多行业事业人员相比, 工资有较大差距。农技人员工作辛苦, 常年在田间奔波, 愿意在本岗位工作的人员不多。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变动大,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在内部管理上, 缺乏促进服务活动开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加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加强服务难度大, 风险也大, 服务人员开展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 对策建议

4.1 改革农业服务体系管理体制

科学设置, 合理配置人员。根据新时期农业服务的需要, 整合现有服务中心资源, 合理设置机构, 科学定岗定员, 通过竞聘上岗, 充实人员, 切实解决基层农业服务设置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人浮于事的问题。

按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需求分流人员。根据不同农业服务需求, 参照《公务员法》, 对“农业服务中心”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 在乡镇现有在编在岗的农业服务人员中公开招考, 竞聘上岗, 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公益性服务序列;没有进入公益性服务序列的人员, 从事农资、农药、农膜、种子等经营性服务;不愿从事经营性服务的, 可以参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多渠道分流。

理顺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关系。各镇 (街) 服务中心人、财、物隶属乡镇直接管理, 业务接受县级主管部门指导。各乡镇与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乡镇对服务中心人员的任免和调动要事先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并及时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服务中心重要文件和资料要报送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服务中心的指导力度。

4.2 稳定和充实农业服务队伍

目前农业推广体系管理较混乱, 农业推广部门人多、编制多, 职责明确但工作不够明确, 农业技术人员没参公, 工资低 (高级技术职称不如中级技师的工人) 、收入少, 加之严重缺乏工作经费、工作艰辛且无地位而毫无吸引力和凝聚力, 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中人员只有30%~50%在干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后, 已呈现出崩溃瓦解的势头。农业和农村工作面广量大, 加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将日益繁重, 应认真思考农业服务工作实际, 充实工作人员, 定好岗位职责, 做到一人一岗, 以此减少工作失误,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注重工作人员年龄结构, 在补充人员时, 要多配备年轻、业务精、熟悉计算机的人员。

4.3 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

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服务的投入。项目引进、技术推广、新产品试验示范等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及设备设施购置费用由政府投入, 在乡镇财力紧张、部分乡镇严重赤字的情况下, 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消减乡镇负债, 提高乡镇财政对农业服务投入的能力。要恢复和充分发挥县、镇街农业服务体系的功效, 市级财政还是应在重视“三农”,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时将县、镇街服务体系建设考虑进去, 建房子使其有为农业服务的基地, 用较先进的设备武装一下使其有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保证工作经费、提高其政治经济待遇使其有为农业服务的主动积极性。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要突出投入要素的多元化。在投入资金的同时, 投入优秀人才、先进装备和新兴技术。二要突出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的基础上,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民间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农民自有资金投入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要突出投入形式的多元化。可以由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单独投入或者综合投入、配套投入, 也可以联合、合作投入, 只要是有利于促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都应当大力鼓励和支持。

4.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建立执业资格考核制度。对农业服务人员全面推行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

建立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县里要将县级农业服务部门和乡镇对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作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乡镇农业服务组织及人员年初制定年度工作目标, 年终由上级主管部门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对农业服务组织及其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 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有关人员, 实行缓聘或解聘。

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公益性服务人员待遇与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挂钩,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奖勤罚懒, 奖优惩劣, 保证服务到位, 确保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4.5 提高农民对科技的接受能力

根据荣昌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 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机会, 强化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质量, 使劳动者通过简单的辅导或指导, 就能接受或吸收新技术、新方法、新的市场经济观念, 使农民有条件、有能力接受农业基层人员服务。

4.6 积极发展壮大民间农业服务组织

篇4: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关键词: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2-1

1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1农机化生产发展现状

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为74.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500台,配套农机具135000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540台,水稻插秧机590台,水稻收割机420台,玉米收获机70台。年完成机械耕地面积18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以上。

1.2农机化体系建设情况

舒兰市设立农业机械化管理总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和农机校,17个乡(镇)街均设了农机技术推广站、是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现有在职职工145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56人,助理工程师54人。全系统基层农机站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无电脑、无交通车辆。资金投入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拨付少量的办公经费;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

1.3农机化体系主要工作职责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指标;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服务工作;负责对全市农机市场、销售和修理网点的质量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机械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和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与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养机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指导农机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及农业机械统计和信息发布。

2工作成效与经验

2.1农机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全市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了舒兰市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

2.2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8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10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公顷以下,1000亩以上的50户。这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新生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3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来,为抓好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工作,市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着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主要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检修、调试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2.4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利用冬春有利时机,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街,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水稻机育机插机收”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培训。同时对全市17个水稻产区所需的农机技术和机具使用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5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惠农政策,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

3存在的問题

乡(镇)街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无场地,信息网络匮乏,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网络办公,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低,专业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工作无交通工具,农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急需更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无试验基地,无科研推广资金,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跟不上农机发展步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大,无培训场所、无经费;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的大力发展。

4对策建议

篇5: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

一、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政务服务中心运行逐步规范。[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

作为全县政务服务体系的核心载体,政务服务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把过去居高临下的行政审批行为转变为平等的政务服务行为,把中心办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企业、群众的“桥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窗口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通过搭建中心窗口部门前后台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从“接件大厅”到“办事大厅”的功能转变。通过对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的清理,对涉及21个单位的62项事项压缩了服务时限,共计缩短了370个工作日,即办件比例由22.9%提高40%,法定期限办结率达到100%,承诺期限办结率达99.99%。

(二)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完善。

按照“服务重心下移、增强服务实效”的工作要求,加大了对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县14个镇基本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镇的行政服务事项,并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的咨询和接件受理工作。同时,组建村代理点,统一命名为“村便民服务代理点”,纳入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全程代理制度,不断延伸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涵,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三)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全县政务信息网络。加快政务大厅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供集中窗口式柜台审批办证服务,逐步实现前后台协同办公和网上信息交换,政务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建立“网上政务大厅”、“投资软环境投诉中心”等动态网站,先后受理投诉建议80余起,及时处理投诉建议80余起,及时处理率达100%。启动了网上办公系统建设,实现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之间办事业务的高度协同,有效地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公众咨询制度、社情民意责任制度,完善了县长信箱等交流栏目,进一步拓展了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的途径。

(四)政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加大对全县的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力度,对保留的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都分类制定了审批规范,做到一个事项一张表格,使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和清理后保留后的每一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做到依据合法、主体合格、条件明确、程序规范、手续简便。优化县级各部门联动办事程序,建立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制度,建立完善“并联审批、统一办理、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程序,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告知承诺制和职位代理制。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在建立后的两个月内为宾仕盾、岚牌、路通等近42个项目办理了立项和报建手续。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总体水平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阶段性建设目标不够清晰;二是需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流程不畅,衔接不好等问题,协调配合不够;三是公务员认识与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和水平有待增强,通过电子政务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应用存在阻碍;四是全程代理制度有待完善。全程代理机构设置和服务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工作人员对全程代理的程序了解不够,影响了代理服务的效率;五是缺乏对服务质量全程监控监督的机制。

三、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

强化对公务员(包括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提高其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度、认知度和认可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服务品质。

(二)加强流程再造,简化政务服务环节。

针对职能分工相近(或部分重叠)的部门,结合行政许可法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对其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评审、设置,进一步减化或再造服务(审批)流程、缩短办事环节(时限),达到使各部门服务流程更加清晰、合理、科学和易操作的目的。结合县政务大厅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市、县联动、跨部门业务协同、部门内部窗口与原单位前后台协同的事项办理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兑现对公众“进一道门、办完一切事”的承诺,始终围绕公众满意为出发点,最终实现服务流程

便捷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品质标准化和服务过程人性化目标。

(三)完善电子政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加强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建设,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办公系统查看企业用户提交资料,对申报事项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审批,并通过交流园地对用户提出的咨询问题进行在线答复和提出审批意见。部门及相关领导可以通过远程审批系统进行远程审批,可及时查看各申报事项的详细资料、窗口初审意见,并作出各类审批意见。实现企业业主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一直到办妥所有证照开始营业的并联审批。

(四)完善全程代理,提高政务服务质量。

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代理站办公条件不能满足群众办事需要的,要及时进行改善,营造良好的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集中办公制、佩证上岗制、优质服务制、月报考评制和监督检查制等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与县政府服务中心现有制度有机街接,提高整体效能。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县级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加强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本人年度考核内容。

(五)完善监控机制,确保政务服务效果。

篇6:XX县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我县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始终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改进政府机关的领导方式、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使政务公开逐步走上了日常化、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务环境。

一、主要工作举措

政务公开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难在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为保证这项工作长期坚持并取得实效,我们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基本上做到了组织领导得力,载体建设到位,内外监督从严,公开重点突出。

(一)夯基础,保证软硬环境“三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检查督促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安排部署到位。我们结合本县实际,每年都对《政务公开实施方案》进行完善调整,并建立了政务公开目标责任制,作为对单位和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阵地建设到位。国税、地税、劳动、医保、社保、机保等审批职能较多的部门都建立了办事大厅。2003年,县政府投资100余万元,筹建了行政服务中心,提供涉及32个政府部门的140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让老百姓进一家门办事。中心启动运行以来,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8503件,在承诺日内办结8412件,按时办结率达到了99%。行政审批效率的大幅提高,得到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二)重质量,保证内容形式“三规范”。一是规范内容。对政府机关和乡镇对内对外公开的内容,我们提出了统一要求,明确常情永久公开、要情定时公开、急情随时公开。公开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在公开栏上公开、网上公开、印发宣传资料等途径。二是规范管理。在政务公开管理上,我县由过去人来管过渡到制度管。年初,县上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安排,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了办事流程图和办事本文来源于网络站程序,什么人什么责任,什么事应该怎样办,在对外公开栏上一目了然,既让机关干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和监督。三是规范程序。我们制作了《政务公开流程图》,其程序为收集公开的有关资料,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议,机关干部审议,然后进行公开,听取群众意见,最后接受群众监督。流程图的制作使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有章可循,达到了统一规范的目的。

(三)抓重点,做到了公开事项“三突出”。

一是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政务公开。我县在推进政务公开过程中,始终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着力改善发展软环境,通过增强行政工作运行和行政权力运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去年,为督促县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营造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我们开展了“环境整治月”活动,由民营企业代表采取无记名方式,评选“服务最佳单位”和“服务最差单位”。对服务最差的5个单位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深入解剖,查找根源,限期整改;对服务最佳的5个单位,公开表扬,推广经验。在电视台开展了“履承诺、看行动”专题栏目,32个职能部门在电视上公开承诺。同时,加大了对不履行承诺、不依法行政、破坏招商引资环境人和事的查处力度,一名所长,一名科长在环境整治月中被免职,一名副局长被诫勉。

二是突出廉政勤政建设重点抓好政务公开。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为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勤政建设,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抓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坚持以民为本,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与群众直接对话。我们设立了县长热线、县长信箱,公布了廉政监督举报电话,在政府采购、军转安置、毕业生分配、公务员招考、干部任免等工作中采取公开招投标、张榜公布等方式对社会公开,力求做到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近年来,我县对副科级干部的任用和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全部采用面向社会公考的方式,打破了身份、资历等限制,招考、公示、任免全过程“阳光作业”,杜绝了“暗箱操作”。大宗物资、设备和采购及市政工程的承建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2004年,仅政府采购就为财政节约资金310万元。

三是突出重点单位抓好政务公开。为了确保政务公开不走过场,我县把劳动保障局、财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等涉及人、财、物的单位作为政务公开重点单位,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通过点上示范、面上铺开,带动了县级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在县政府设立的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电子触摸屏中,共有32个单位将140项审批项目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等内容进行了公开。同时有关部门临时公开了土地出让招标、政府采购招标、市政工程招标、医保药店公示等公开内容40余项。政务公开的深入推行,增强了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方便了广大投资商和群众。

(四)严把关,保证内部外部“三监督”。一是通过人大、政协进行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对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情况,特别是对外、对内办事结果予以评议。做到了“三结合”、“三确保”:看阵地与查档案相结合,确保办事结果公开的完整性;听汇报和与群众交谈相结合,确保办理结果公开的真实性;组织评议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确保办事结果公开的针对性。二是完善内部监督。由县政府办、监察局和人事局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进行监督落实,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帮助后进单位进行整改。制定了政务公开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奖惩标准,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政务公开工作抓得实、效果好、社会满意的部门及时表扬;对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社会反映较差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县政府利用县长接待日、县长热线、县长信箱听取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投诉。两年来,共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2500多件次,基本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通过实行全县各单位职责、办事人员、办事程序公开制度,单位、领导、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群众一目了然,不但方便了办事群众,也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融洽了干群关系,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在政务公开过程中,由于公开内容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我们怎样方便群众就怎样公开,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公开什么,尤其是将群众最为关心的人权、财权、事权的各项本文来源于网络站政策、标准、数额一律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心墙”,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政务公开,使政务公开工作的各种政策直接面对群众,使施政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的意识,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民主监督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政务公开,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标准和办事程序对广大群众不再有神秘感,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暗箱操作”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滥用权力和公务人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工作上不够主动,不够积极,公开的时效性不强;个别单位重对外公开,轻对内公开。二是个别单位重形式多了一点,在注重内容和实效上还需加强。三是个别单位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一是要深化对开展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机构,继续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保证这项工作有始有终、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是要加强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着力抓好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仲裁、行政收费和政府采购的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开工作的运行程序;充分利用党政网站的功能,将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全部上网并向公众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要突出重点,保证效果。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容易产生腐败的问题上,抓好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公开。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需要群众知道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都要纳入公开范围,实实在在的公开。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办事,对违规违纪部门和人员要严肃处理,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收到实效。

四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考核。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自上而下地强化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政务公开的落实和实施,结合省、市相关精神和要求,重点解决部门承诺不践诺,在位不到位,执法不依法,越权行政,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重点查处在建筑市场招投标、土地出让、药物采购、干部录用、职称评定、房屋拆迁等工作上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

各位领导,我县通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了依法行政,转变了机关作风,促进了政府的廉政勤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工作实效,努力推进我县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篇7: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一、县乡政务大厅建设及管理运行情况

县政务大厅于去年8月份正式建成投入运行,位于县政府机关大门外东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内部装修了开放式工作台,配备了空调、电脑、打印机、电话、饮水机等办公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制作了吊牌、桌签、监督台、意见箱、值班牌,入驻发改、住建、国土、民政、商务、林业、水务、环保、人社、招商、工商、农合行12个部门,设置14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河道采砂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社会团体管理登记、临时占用林地审批、公司变更登记等35项业务。

在乡镇政务大厅建设上,除**和**两个乡镇由于搬迁、改建没有建成外,其余16个乡镇政务大厅都于去年10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每个大厅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分为一厅(业务大厅)一室(信访接待室),参照市、县政务大厅进行装修并配

备办公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设置民政、合管、计生、惠农政策服务、信访服务5个窗口,办理婚姻登记、合管转诊手续、准生证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计生政策咨询、惠农政策兑现、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等19项业务。

在抓好硬件建设、业务入驻的同时,我们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制定了政务大厅管理办法、部门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办法、服务承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投诉处理办法、考勤督查、请销假、卫生保洁、安全保卫、廉政建设等12项规章制度,并坚决落实“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要求,统一刻制了行政审批专用章,协调各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做到真授权、授实权,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确保了政务大厅顺畅、规范运行。

从运行情况来看,县乡政务大厅规范透明的运行模式,优质快捷的服务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至目前,县政务大厅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大中专毕业生登记注册、酒证核发等业务2000多件,接待群众来访1000多人(次);每个乡镇政务大厅办理民政、合管、计生等业务600多件,接待群众来访100多人(次)。

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情况

按照市上“以试点县为重点,其他各县区同步开展,实现时间、任务同步推进”的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信息办、监察局、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对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研究,并召开会议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确定由县信息办负责,依托现有软硬件资源,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制定全县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由县政府办牵头抓总,县监察局、法制办、编委办配合,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梳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内容信息表,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目前,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即将完成,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已经确定,大部分单位已完成信息表和权力运行图编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市上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县政务大厅办公用房比较陈旧,个别乡镇政务大厅办公面积小,达不到市上的要求。二是县乡政务大厅入驻部门不全,一些应该在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还没有完全入驻办理,政务大厅的便民服务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专业性强,缺少技术支持。四是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进展缓慢。

四、今年工作打算

今年,我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六型”政府为目标,继续抓好政务大厅建设和管理运行工作,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努力拓展政务服务领域,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继续抓好县乡政务大厅建设和管理运行工作。在新建的县委、县政府统办楼中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县政务大厅。督促指导**、***两个乡镇年内建成标准化政务大厅。增加县乡政务大厅的业务数量,扩大业务范围,让一些真正涉及民生的业务能够进驻大厅,切实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加强对窗口单位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落实日考核、周汇总、月通报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促使窗口单位重视支持政务大厅工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政务大厅运行顺畅。同时,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各乡镇政务大厅规范运行,发挥应用的作用。

(二)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通过县电视台、“中国·*县”网、《**周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快进度,规范地编制列入目录的事项信息表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设施、应用及数据服务设施和信息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采-4-

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力争于年底前,建成能满足全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需要的平台。利用该平台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政府公开信息,规范地办理行政职权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建设进程。

篇8:XX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切实做好对青海省湟中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湟中县农机管理站成立了调查小组, 分别对川、浅、脑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 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有机户组织起来, 开展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与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 实现了小生产经营与服务大市场的对接。

1 基本情况

湟中县有农业人口43万人, 耕地面积5.5万hm2, 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1/7, 是西北地区农机大县。截至2008年11月底, 湟中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4.80万kW, 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4.49亿元, 农业机械拥有总量达到87 348台 (部) 。

农机服务组织有, 县级服务组织3个、乡镇级15个、村级服务组织22个。2009年3月26日, 湟中县成立了首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湟中县宏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带机入社、共同经营、共担责任、收益按资金、人力及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分配。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432个, 从业人员540人, 农民自行组织的农机大户主要分布在川水地区和脑山地区。

据统计, 在432户农机大户中, 上规模、有影响及有实力的有40余户。拥有联合收割机, 中型拖拉机及配套耕、耙及播机具, 小型手扶拖拉机及与之相配套的耕、耙及播机具。各类机具各显其能, 跨区进行耕、耙, 播、收及脱等作业, 年收入在2万~6万元。也有的农机大户抓住秋收季节秋雨多、农户虎口夺粮心切的心态, 又在浅山地区地块小, 大、中型收割机进地收割难, 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 无人秋收的情况下, 购置中、小型脱粒机进行跨区脱粒作业, 年作业收入达2万~3万元。服务组织内机械作业效益较好, 仅成立后的2009年春播, 单机收入就在5 000~8 000元, 散机由于作业的盲目性等其他原因, 单机收入一般在400~600元。

2 主要特点

(1)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多、种类全。湟中县农机服务组织县级3个、乡镇级15个、村级43个、农机大户432个, 农机服务组织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全县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 但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乡 (镇) 村, 农机大户基本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服务组织种类包含农机作业综合服务类、单项专业服务类和中介服务类等。各类服务组织能够根据农民不同的实际需要, 开展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 满足当地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

(2) 农机服务组织联动性好。县、乡及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既有能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密切联系群众、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的优势, 又能通过不同级层的服务组织加强政府、农机部门与农机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政府对农民购机、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引导与调控, 保持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3) 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收益高,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农机服务组织在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中,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一是开展跨区作业。60%以上农机大户辗转青海省内农、牧区开展跨区作业, 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万~6万元/年。二是农户协议订单作业。在春播秋收前, 各农机户利用亲友提供的线索, 积极考察作业市场, 签订作业协议, 开展农机订单作业, 有效减少了农机的盲目流动,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增加了机手效益。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有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45台 (套) , 由于农机数量多, 配套结构合理, 可有效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曾先后进行小麦、油菜的机播、机收, 马铃薯播种、挖掘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

(4) 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高, 发展势头良好。一是青海省农机局在认真调查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推进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现已建立1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二是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列为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纳入全年考核内容。三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县的经验与做法, 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服务组织建设不规范。全县400多个农机服务组织中, 在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共计3个, 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1个。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保持在自发组合、自由经营状态, 农机经营收益相对不高, 有的服务组织虽然暂时取得较好收益, 但下一步发展前景不清晰, 急需进一步规范与引导。

(2) 乡镇间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受地区经济条件、地块大小、文化程度及科技意识的影响, 全县农机大户相对集中在川水和脑山地区。全县400多个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中, 脑山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占全县总量的45%以上, 川水30%, 浅山相对较少。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严重不平衡。

(3) 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金缺口大。农机服务组织多由农民自发组建, 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需求, 资金缺口较大。同时, 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农民自发组织的服务组织都有很大盲目性, 对服务组织进行规范与引导, 使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步入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也需要一定量资金的投入。

(4) 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 涌现出了许多村级农机大户, 他们本地作业、跨区作业,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 造成农机作业无序流动, 盲目性大。突现出了农机中介组织发展较慢, 农机行业协会和农机经纪人等组织数量还比较少。

4 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引导。农机管理部门要在对农机服务组织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 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及企业化的发展要求, 以强化服务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 创新管理模式, 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生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制定科学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政策与分类引导方案, 帮助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和完善组建模式、运营方式, 使其逐步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 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一是联合工商、民政部门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 控制农机服务组织各类型数量比, 优化服务组织构成结构, 增加服务组织整体作业效益。二是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及成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和业务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走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

(3) 推进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社会多渠道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 在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民个人兴办农机服务实体基础上,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 以扶持有潜力、有影响的农机服务组织, 帮助他们更新设备, 扩大规模, 提高服务水平, 以示范带动农机服务体系发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较差的乡镇实行政策倾斜, 鼓励和带动落后乡镇加速发展、推进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4)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对服务组织的宏观调控与引导, 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完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为最终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 建设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我的部长离职了下一篇:温故知幸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