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2024-04-29

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精选8篇)

篇1: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重庆广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措施管理办法

2010年03月 重庆北碚

第一章 机构设置

一、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领导机构

关于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的通知

公司全体员工:

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成立广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洪岗 副组长:张剑飞

成 员:桂林 夏青 阳杰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职责

1.制定本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并落实相应经费;

2.建立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3.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依法妥善安置;

4.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5.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6.依法组织本公司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7.定期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8.通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并将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二章 责任落实

一、职业病预防责任制度

(一)公司总经理的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建立、健全和完善本企业的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安全负全面领导责任,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2.组织制定和审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保证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所需的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以有效措施推动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施。

4.领导和支持职能管理部门工作,赋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权力,定期听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汇报。督促、检查本公司的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隐患。

5.督促各项目部的职工做好本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6.组织、主持工伤事故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督促落实防范措施。

7.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健康安全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干部,支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副总经理职责

⒈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落实公司管理方针,掌握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动态,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⒉领导和支持职业安全管理部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检查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及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执行情况。

⒊拟定设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时按规定拟定设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的部门。

4.参加管理评审,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做出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

5.做好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工作。

6.主持工伤事故、重大未逐事故及群发性职业病的调查取证和分析工作,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三)项目经理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

⒈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落实公司管理方针,掌握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动态,每季度向公司职业健康汇报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对公司施工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

⒉协助总经理贯彻落实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在公司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领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确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⒊领导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攻关活动,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研究项目和实施措施,在研究、攻关过程中严格审查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和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的操作工艺要求。

⒋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问题。

⒌参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四)作业班组长的职责

⒈在生产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所管施工作业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⒉组织落实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和设施、设备验收使用的有关规定。

⒊组织职工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工人遵章守纪,不违章作业。

⒋经常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认真消除危险源。定期研究分析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危险源),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⒌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及出现职业病前兆要立即上报,并协助本项目管理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提出事故处理初步意见,并书面总结事故经验教训。

(五)专职安全员的职责

⒈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标准,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对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负检查、监督的责任。

⒉深入施工现场,指导下级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⒊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⒋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⒌组织本项目新工人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⒍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报告领导处理。

⒎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调查、处理。

⒏负责本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劳务手续的办理及治安保卫的管理工作。

(六)作业队长的职责

⒈认真执行和模范遵守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班组工人的技术、体力、思想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领导本班组职业健康安全作业。

⒉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组织班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开好班前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⒊经常组织本班组工人认真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教育本班组人员遵章守纪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⒋经常检查本班组作业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⒌对新工人(包括调换工种的工人)进行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教育,新工人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上岗。

⒍支持、接受专职安全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提出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组织贯彻落实。

⒎领导并支持班组安全员开展日常工作,及时采纳安全员的正确意见,发动全班组职工共同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

⒏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积极配合本工种工伤及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班组兼职安全员的职责:

⒈模范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领导提出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协助班组长做好本班组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接受专职安全员的业务指导。

⒉协助班组长组织开展好班组日常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反映班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和职工的要求。

⒊参加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协助落实整改措施。

⒋有权制止制章作业,有权抵制和越级上告违章指挥行为。

⒌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本人或本班组不能处理的危险因素要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本工种工伤及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

(八)作业工人的职责

⒈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方面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⒉积极参加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活动,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交底,听从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人员的指导,不违章冒险作业。

⒊爱护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⒋搞好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

⒌对不安全作业要积极提出意见,对违章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职业健康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⒍发生工伤事故,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积极配合工伤及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

二、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

(一)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⒈配合项目部做好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和回收劳动保护用品工作。

⒉协助领导组织推动生产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和本企业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

⒊编制、组织实施本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计划。⒋组织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⒌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⒍经常深入基层,指导下级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定期职业健康安全检查。⒏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⒐负责对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负责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⒑制止制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发现重大危险源,有权暂停生产,并及时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⒒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革新项目等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试运转工作。

⒓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做好工伤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范措施,并督促检查贯彻落实。

⒔监督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的工作状况,提出职工预防和改善职业健康安全条件的措施。

(二)生产部门的职责

⒈合理组织生产,贯彻及执行职业健康安全规章制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

⒉参加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危险源,积极配合安全部门进行评价并提出技术改进措施。

⒊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

(三)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

⒈负责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和回收工作。

⒉对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配齐职业健康安全防护保险装置;加强机电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的检查、维修、保养,确保职业健康安全运行。

⒊协同行政人事部搞好公司所属特殊工种考核、招聘、辞退、调配等管理工作。⒋配合总工、安全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必要时)搞好大中型施工机械及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设施验收工作。

(四)财务部门的职责

及时将职业健康安全措施经费使用计划列入生产财务计划,专款专用,确保经费的落实,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第三章 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

一、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公司行政人事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行政人事部、安全管理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 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公司安全管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下属项目部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6.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对各自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

第三条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四条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使用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符合要求的职业危害防护 用品。

第五条 对职业危害防治应从人、设备、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从以下措施依次入手:首先,治本的对策是使生产过程不产生危害因素,根本的途径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并禁用剧毒原料。其次,控制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污染是当前主要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对有害物质产生源的封闭、阻断、屏蔽、通风,局部通风与全部通风。最后是采取个体防护性措施。

第六条 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危害,对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同时,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七条 对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该工作应纳入“监控法”实施过程中,统一与“危险源监控点”挂牌监控。

第八条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留有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第九条 对劳动者进行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第十条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十一条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事故单位或项目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 各单位、项目部的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行政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单位或项目部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与行政领导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第十三条 结合生产施工特点,防尘、防噪、防振动、防暑降温、冬季施工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三、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2.教育培训内容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3.教育培训的对象与方式

(1)新员工的培训:新员工在上岗前应进行三级职业卫生培训,分别为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厂级培训由厂安全管理部组织进行,车间级由车间主任组织,班组级由班组长组织。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员工在调动岗位时,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外来临时工人,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其从事劳动时不受到危害。

(4)对在职员工应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教育学习,生产部门每2个月应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辅助部门每季度应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并有教育学习记录。

(5)所有的职业卫生培训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日期、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受培训人签名等。

(6)公司定期邀请卫生、安监、疾控等部门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各单位职业卫生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业务能力。

(7)所有的培训资料要设立职业卫生培训台账,并有专人保管备案。

(8)未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员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4.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公司职业卫生培训计划需得到总经理的批准后实施。

5.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篇2: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篇3: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以江门市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1. 2. 1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该造船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 2.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依据GBZ159 - 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 依据GBZ 2. 1 -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 2 -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 物理因素》进行评价。

1. 2. 3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作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依据GBZ 188 -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该造船厂是一家专门制造Handysize、Handymax和Panamax散货船的现代化民营船厂, 其舾装作业工艺流程主要划分为如下6 个作业阶段, 见图1。

该企业设置有劳动安全卫生机构, 制定有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主要职业危害岗位均设置了相应的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有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

2.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通过综合分析舾装作业工艺流程特点、所用原辅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等资料, 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

2. 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 3. 1工程措施该造船厂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相应防护设施: 在喷涂作业时, 使用高压枪喷涂, 实现半自动化、机械化操作, 减少操作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时间; 防尘设施方面, 在码头和甲板面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全面换气, 在船体内的舱室则利用船舱的风机进行全面通风, 同时设置了轴流风机和恒温送风机并配以软管链接进行局部机械送风; 产生噪声的设备在采购时选用低噪声设备, 主要噪声作业岗位配备降噪声设备, 并为降低噪声交叉污染和叠加效应, 在工艺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降低舾装噪声作业密度; 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均设置了岗位送风 ( 轴流风机) 措施; 工频电磁场防护设施方面, 在配电房供配电设施处均设置了屏蔽罩, 并对进出线进行了屏蔽。

2. 3. 2个体防护用品该造船厂对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主要接触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的岗位工人分别配备有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防毒口罩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但在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时均发现有部分工人没有严格按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2.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表2。由表1、表2 可见, 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 、28% 和42% , 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

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岗位共检测40 个, 其中, 12 人次合格, 28 人次超标; 合格率为30% , 超标率为70% ; 其中噪声强度最大的工种为打磨工, 见表3。

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 ; 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 9 个检测点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 见表4。

2. 5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苯系物接触作业人员血常规及B超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粉尘作业人员高仟伏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异常率分别为9. 4% ( 12 /127) 和12. 6% ( 16 /127 ) 。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异常率为53. 5% ( 68 /127) , 以高频听阈提高为主。粉尘作业和噪声作业人员相关检查结果异常率较高。

2. 6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通过对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生产工艺流程、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人员的劳动方式、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确定以下环节为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见表5。

3 讨论

HACCP是保证产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 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方法, 主要用于食品生产行业对危害加以识别、评估和预防控制〔2〕。有关资料显示, HACCP理论能被应用于职业卫生领域且应用效果良好〔3 - 5〕。

通过综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 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存在发生尘肺病、化学毒物中毒、职业性噪声聋和中暑的风险。本文运用HACCP的原理进行分析, 确定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采取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分析结果显示, 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 2% 、27. 8% 和41. 7% , 舾装作业空间小、作业人员密度大、通风不足是造成上述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 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治理。舾装作业场所各生产岗位噪声强度合格率仅为30. 0% , 未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 2009 -2015) 》规定的监测合格率达80% 以上的目标〔6〕, 噪声强度最高达113. 1 d B ( A) 。噪声作业工人检出高频听阈提高共62 人, 语频、高频听阈提高6 人, 提示该造船厂噪声危害较严重, 其原因与舾装作业以手工作业为主, 难以在生产设备上安装减震降噪设施及作业场所噪声源多、分布面广, 噪声防护难度大等有关。做好噪声危害控制工作, 企业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可适当缩短工人的作业时间, 避免长时间加班作业; 同时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 严格按要求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发现职业禁忌证者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应及时处理。

另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 0% 。究其原因, 有以下两点: ①舾装作业多为露天作业, 而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在夏季 ( 7月) 进行的, 该造船厂地处典型海洋气候地区, 夏季气温高, 对露天作业影响较大; ②在电焊和气割作业和汽机运行时, 有热源存在。企业应注意高温危害, 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合理安排夏季作业时间。

综上所述, 运用HACCP原理和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确定造船厂舾装作业场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能使分析过程更具系统性、严谨性和针对性。针对关键控制点的各项防护措施只要落实到位, 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参考文献

[1]李忠林, 魏莉洁, 张子睿.船舶建造工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6:220-241.

[2]李莹, 高少雄.HACCP理论与食品安全[J].科技信息, 2006, 11 (A) :71.

[3]朱柳宾, 黄建平, 刘韧.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在化工厂职业危害因素卫生监督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 (4) :312-314.

[4]王致, 肖晓琴, 张海, 等.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1 (6) :357-360.

[5]苏世标, 靳雅丽, 刘明, 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 2012, 39 (3) :234-236.

篇4: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墙渗水;原因分析;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142-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外墙渗水作为高层建筑的通病,严重影响着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居住的舒适度,极大地降低了房屋建筑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高层建筑外墙渗水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 高层建筑外墙渗水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水灰配比不当

对于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中,水灰比也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这是因为不正确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内部存在大量的气泡。当水灰比较大时,那么混凝土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游离水,当温度以及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游离水就会被吸附掉或者是蒸发掉,那么就会留下细小的气泡,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当水灰比较小大时,就会导致混凝土成分配比失衡,造成混凝土过于黏稠,这样不但不利于混凝土的搅拌成型,同时也会导致搅拌时带入大量的气体分子,导致成型后的混凝土气泡较多。

1.2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

对于多数建筑材料来说,其热胀冷缩性质均较为明显。砌体的线膨胀系数要小于钢筋混凝土,这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温度作用下,砖砌体的热变形程度要小于混凝土。这两种建材的热变形程度不同,将会直接导致结构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在大型的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整体结构较大,混凝土的比热容较小,导致了混凝土内外的温度不均匀。而温度不均匀就会产生热应力,这种无规律的热应力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较大。而造成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变化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因此我们在施工前要考察温度因素。由于混凝土刚度大,比热容小,因此当气温上升较快的时候,温度应力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值将会不断升高,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变形值就会产生裂缝。

1.3 外墙面砖以及外墙门窗处渗水

外墙面砖处渗水是因为外墙面砖处产生了裂缝,主要是因为面砖堆砌过程中由于空鼓或者砂浆不饱满,导致面砖与砂浆之间形成空间,当水体渗入到这一空间内就会被保存下来,然后沿着裂缝慢慢渗入到墙体内部,从而导致外墙产生严重的渗水情况。

同时,面砖勾缝过程中如果未按照施工标准,选用的勾缝剂也没有达到质量要求,也会造成外墙面砖处渗水;对于外墙门窗,如果在施工中将门窗的孔洞尺寸留的过大,那么当门窗装好后就需要较多的填充材料进行塞缝,塞缝时候如果选用的材料不当,就会导致外墙门窗处密闭性不好,容易产生渗水现象。同时,外墙门窗未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窗台、遮阳板和雨篷等结构的安装方式不正确,都会造成倒返水或积水等问题。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水如图1所示。

2 高层建筑外墙渗水预防和控制措施

2.1 严格按规范施工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外墙施工质量,提升外墙防渗水效果,应该进一步规范施工过程。

在砌筑墙体的时候,砌块之间的衔接要平整,且上下砌缝要交错分开,从而有效保证灰缝的饱满程度。对于朝向外侧砌筑的墙体来说,要采用平整度以及平面度较好的砌块,不应采用破碎或者残损的砌块。

如果砌筑过程中砌块模数不符合,应采用实心砖或素混凝土调整砌块模数,从而使整个砌块模数达到实际要求。对于已经砌筑完成的墙体尽量避免在上面打孔、凿眼,对于施工中留下的孔洞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从而提升整个墙体的防水性能。

2.2 控制水灰比以及引气剂的质量和含量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因此在满足施工后混凝土能正常脱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中气体的含量。

同时应该将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控制在技术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不得超过实际工程的许用范围。普通的混凝土引气剂的含量不得超过4%,而C50、C60这样的高标号混凝土其引气剂的含量不得超过3%,应选择引气气泡小、分布均匀稳定的引气型外加剂来提高引气效果。

将水灰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外加剂中引气剂的质量对混凝土成型后气泡的多少有着重要影响,应该在工程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质量较好的引气剂,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含松香类型的引气剂。

2.3 加强质量验收管理

在施工质量验收时,质量验收人员要根据标准规范、技术资料、施工人员的资格、施工质量评定、检测资质、自检验收情况、质量管理资料、外墙表面质量、见证取样、实体检测、质量保证资料、外表感官等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

只有满足上述内容,质量验收的内容才是符合要求的,当检验结果满足以上所有要求才能进行质量验收。在验收中要求质量验收人员能够严格执行上述验收标准,做到质量验收公正。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项目、项目分部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对子项目的质量检验评定,要在主控项目检验评定合格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人员检查施工人员自检后的工序,并记录检查结果,将记录结果上报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人员及建设方的质量主管人员,经审核通过后才能确认签字。

2.4 对高层建筑外墙裂缝进行修复

建筑工程上常用的筑外墙裂缝修复方法是压力灌浆法,将拌有水玻璃的砂浆作为粘结剂,用高压空气压缩机将粘结剂注入到建筑外墙裂缝内部,从而将产生裂缝的墙体进行修复。将水玻璃、矿渣粉、氟娃酸钠、砂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根据裂缝的宽度配置成稀浆粘结剂和稠浆粘结剂,水玻璃水泥装配比见表1。

对于小裂缝,为了提升灌浆效果,可以在墙上打上孔距为2.5 cm的小孔,采用高压空气将其压入到孔内;对于宽裂缝的墙体可以采用直接灌浆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以稠浆水玻璃粘结砂装为粘结剂,将裂缝较大的墙体连接起来。

3 结 语

对于高层建筑外墙渗水问题,只有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针对渗水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这有这样才能偶提升高层建设防水效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建筑结构设计入手,加大原材料采购监控,将质量管理意识融入建筑施工中,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外墙渗漏对于高层建筑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春来,曲同成,王立民.外墙保温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14).

[2] 李怀文.浅析外墙面砖渗水的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7,(34).

篇5: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第一是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既存在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低气压)作业、水下(高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 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次,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大。建筑施工工程类型多;建筑施工地点复杂;作业方式多样。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变性,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

建筑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

一、粉尘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

1、矽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2、水泥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3、电焊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电焊作业。

4、石棉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5、其他粉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二、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

1、机械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2、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三、高温

建筑施工活动多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少数施工活动还存在热源(如沥青设备、焊接、预热等),因此建筑施(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温危害。

四、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五、密闭空间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主要包括:排水管、排水沟、螺旋桩、桩基井、桩井孔、地下管道、烟道、隧道、涵洞、地坑、箱体、密闭地下室等,以及其他通风不足的场所作业;密闭储罐、反应塔(釜)、炉等设备的安装作业;建筑材料半年的船舱、槽车作业。

六、化学毒物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酷类、汽油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锅、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涂料作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以及铅、汞、福、铬等金属毒物;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

七、其他因素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还存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低温作业、高处作业和生物因素影响等。

1、紫外线作业主要有电焊作业、高原作业等;

2、电离辐射作业主要有:挖掘工程、地下建筑以及在放射性元素本底高的区域作业;可能存在氨及其子体等电离辐射作业;x射线探伤、Y射线探伤时存在x射线、Y射线电离辐射作业;

3、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隧道作业等;

4、低气压作业主要有高原地区作业;

5、低温作业主要有北方冬季作业;

6、高处作业主要有吊臂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升降机作业和脚手架、梯子作业等;

7、可能接触生物因素的作业主要有旧建筑物和污染建筑物的拆除作业和疫区作业等,可能存在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建筑业的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科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

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

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篇6:建筑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1 掌握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现状

1.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概述。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项目的经营成果。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所作的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是通过分析施工项目工程的整体状况,统筹项目运行轨道,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的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实施计划,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严格按成本计划控制,将项目总成本置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提高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

1.2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1)缺乏科学健全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体系。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建立或完善自己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体系,在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准确的掌握控制点,所编制的成本控制计划不完备,导致计划在执行过程偏差严重,成本管理控制失效。由于成本管理制度的缺失,对项目成本控制成效考评无依据。(2)成本控制观念思想落后。大多数施工企业存在有项目成本控制观念思想落后的问题,表现在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观念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对一些潜在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如质量、安全管控等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的贡献价值认识不深,科学的施工部署对成本的重大影响认识较为模糊等。(3)成本计划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实施计划没有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整体状况,没能做到统筹考虑,缺乏全方位性,对成本核算的对象确定过于简单或人为简化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合理,造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不对应,无法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4)项目实施过程忽视成本动态管控。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往住忽视成本的动态管控,在实际操作环境与原计划发生变化时,没有能够及时调整施工部署,提高管理效率,压缩实施成本,回归计划轨道,或是根据实际变化的客观因素,调整成本控制计划,以致实际成本严重偏离计划成本,失去了成本管控的意义。

2 合理把握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原则

2.1 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最低化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即努力灌输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意识,做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二是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即从项目跟踪、实地勘研、投标签约、实施过程、交付结算等各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成本控制。

2.3 动态控制原则。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来确定成本目标,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准备;而竣工阶段项目的盈亏已基本确定,即使发生偏差,也来不及纠正。因此,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必须是动态控制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成本管控目的。

2.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对目标设定、责任分解落实、执行过程监督、结果评价或修正目标的过程,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2.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成本控制中,有“责”就必须有“权”,否则无法履行责任;有“责”还必须有“利”,否则就缺乏履行责任的动力。要使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篇7:职业病、职业健康预防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为了做好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制定本公司2011年年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1.1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止责任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公司(是指企业、事业公司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公司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本公司总经理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公司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做作业人员身上。

(3)各部门都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计划,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进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1.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公司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本公司职业活动冲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

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1.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1.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有:全公司职工人数、男女职工人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男女人数、患各种职业病人数;全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数、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的浓度或强度及评价;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运行状况、防护效果及对存在问题的治理;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数量、是否有职业

卫生检验报告书、实际配带情况等)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有: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检测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

1.6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本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7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及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报告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应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职业性炭疽,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综合医院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公司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1.8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公司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9向公司提供生产设备时的危害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向公司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2、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用人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第二款: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时,用人公司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4、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培训对象包括:用人公司的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的方式有:公司负责人的职业卫生培训、公司对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其内容和目的是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二)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公司应结合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参照以上职业病防治计划所列的事项,制定本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确定本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事项。然后,将各项工作事项分解、细化。最后,将分解、细化的各项工作纳入时间表、把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分工负责、按时完成职业病防治计划的实施方案。

篇8:建筑企业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建筑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

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受到的约束较多, 而这些约束条件因项目内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不利于项目实施的变化时, 就会使实现项目的目标受阻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这是建筑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建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较多, 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 引起诸如资金链断裂、劳资纠纷、安全事故、环境灾难等。

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研究应付危机的规则方法和反危机行为机制, 探讨预防危机的手段和解决策略。危机管理着重于分析危机的成因和前兆, 建立高效率的预警信息系统和危机管理系统, 强化危机意识, 尽可能将危机遏止在潜伏期, 进而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 在危机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控制, 趋利避害。危机管理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 危机预警和准备。

危机预警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 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预防是最好的危机管理,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建立危机预警管理机构、做好物质准备、建立预警系统和危机管理预案。

2. 危机识别。搜集信息, 分析、辨识危机的各种征兆, 作出

危机诊断。

3.危机处置。在危机发生后, 管理者首先要搜集危机的有关资讯, 对项目发生的危机进行诊断, 包括辨识危机的根源, 掌握危机威胁的程度, 搜集社会反映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确立决策方案, 实施危机处置措施。

4.危机后处理。危机阶段的结束, 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的终结, 而是进入危机后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危机善后处理、独立调查制度、诊断危机后遗症和危机后的组织变革。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对建筑企业来说, 实行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 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 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1.树立危机意识。企业的突发事件主要由自身引发, 因此企业要从自身做起, 避免管理上的失误, 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企业高层的重视和参与, 是预防和控制危机事件的关键。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如果企业高层意识不到其重要性, 一旦发生危机就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2.开展危机意识教育。开展各种危机教育, 让全体员工了解危机的危害, 树立危机感, 帮助他们形成优化自身行为、预防各种危机的思想。企业应将危机教育、危机发生情况和相应处理措施等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 让全体员工对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了解, 使其警钟长鸣。另一种办法是, 用本企业或其它企业的案例进行教育, 使员工更深切地认识到危机的巨大危害。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 案例教育是一种常用方法,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应加强市场危机、财务危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案例教育, 促使员工遵守劳动纪律, 关心企业生产, 避免发生危机。危机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把特殊工程的专业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一般而言, 大多数危机事件都有一个演进过程, 先由失误形成危机隐患, 由隐患形成“苗头”, 由“苗头”发展为抗争, 然后爆发危机事件。企业不应坐视危机事件的前期酝酿、恶化, 等危机事件爆发后才着手工作, 而应采取果断措施把潜伏的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3. 采取危机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 制定和贯彻安全责任制度和措施, 及时处理安全事故。企业预防危机, 不应仅改善可能诱发危机的薄弱环节, 还应要求所有员工一丝不苟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作为预警机制的工具, 能帮助企业在“苗头”出现早期及时识别和发现危机, 并快速果断地进行处理。信息系统在处理危机时有助于有效地诊断危机原因, 及时汇总和传达相关信息, 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各部门应统一口径、协调作业, 避免猜测和谣言,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信息系统建立之后, 要按照效益原则、简化原则对系统进行优化, 以消除噪音, 收到信息后要对风险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吸收其它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适应分析的需要。 (3) 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人员应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收入、员工数量和成本费用等预算数据, 编制未来某一期间或时点的预计财务报表, 并进行财务分析, 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修订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财务预算等全面预算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然后根据预算情况, 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制定融资计划和投资计划, 降低财务风险。在对一个大型项目投标之前, 总经理应把包括技术部、工程部、法律部、运作部和财务部等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召集在一起,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 如融资难度、技术优势和难度、合同风险等方面进行论证。财务人员应对项目收入的成本、毛利率、资金占用情况和收款风险进行预测分析, 以此共同衡量此项目有无投标的价值和必要, 然后决定取舍, 并共同参与合同条款的修改。 (4) 风险避让与转移。面对不可抗拒的风险, 企业可采取避让、转移等措施来降低对企业的损害。风险回避首先是避开社会风险引发的灾害性后果, 可从空间、时间、技术管理等方面回避, 在技术上改变生产工艺以绕过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工序, 也可拒绝某些项目以回避风险, 如拒绝环境污染项目, 有些项目可分段或分区进行以分散或阻断某些风险。转移风险主要是企业进行投保, 通过投保财产保险得到补偿, 也可从企业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建立企业自保基金, 用以补救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害。 (5) 建立容灾机制。由于计算机系统面临着许多破坏性因素, 有可能引起系统的损坏而导致业务中断, 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容灾机制, 为恢复计算机系统提供保证。企业应将可能遇到的灾难列表, 划分灾难等级, 标明哪些灾难经常发生, 并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 列出灾难发生的频度、曾经受到的损失和损害, 然后找出系统中的关键业务。由于容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只能帮助企业从大多数系统中断中少受损失, 使某些关键业务不中断, 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因此企业要分析各关键业务中断后, 恢复该业务系统能承受多长时间, 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灾方法。如美国“9·11”事件后在世贸大厦的废墟中埋藏了800多家公司和机构的重要数据。惨剧发生时, 金融界巨头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大厦租有25层, 2000多名员工正在办公, 然而该公司奇迹般地宣布, 全球营业部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因为先前建立的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系统, 保护了重要数据。对小型建筑企业来说, 可每天作备份、每星期将备份磁带拿到另外的办公地点存放, 当灾难发生时, 只损失几天的数据, 通过人为录入就能补足。

4. 实施环境监测。

导致企业危机的因素多、涉及面广, 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 才能有效地对危机实施监测, 因此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危机监测系统, 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建立监测队伍后, 要由近到远分析风险的来源, 如企业内部、附近或邻近、外部或区域、遥远或视线外等来源。随着风险源从内部转向外部, 企业对其大小、性质和影响的管理能力会逐渐降低。在关注风险源的基础上收集监测信息, 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储、建立信息档案等, 在收到信息后要对其分析, 识别虚假信息和干扰信息, 然后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在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危机迹象的发展趋势、确认危机现象的情况下, 采用分组管理的方法来实施预控, 如规模最小的措施由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行实施, 规模较大的措施由管理层组织实施, 领导层可集中力量实施重大措施, 从而提高危机预控的效率。

5. 建立危机预警管理机构。

上一篇:哲理句子精辟简短下一篇:施工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