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摘抄

2024-05-20

湘行散记摘抄(通用7篇)

篇1:湘行散记摘抄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湘行散记摘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3、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也反而越相近。

4、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5、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6、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7、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

8、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着生着翅膀,向上飞去。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9、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10、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11、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12、他们明白一切,却无力解决一切。然而他们的身体都很康健,那种本身覆灭的忧虑,会迫得他们去振作。他们虽无幻想,也许会在无路可走时接受一个幻想的指导。他们因为已明白习惯的统治方式要不得,机会若许可他们向前,这些人界于生存与灭亡之间,必知有所选择!

13、我总那么想,一条河对于人太有用处了。人笨,在创作上是毫无希望可言的。海虽俨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黄河则沿河都市人口不相称,地宽人少,也不能教训我们什么。长江还好,但到了下游,对于人的兴感也仿佛无什么特殊处。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14、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

15、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16、我不能给那个小妇人什么,也再不作给那水手一点点钱的打算了,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分应有的哀乐。

17、毫无可疑,我对于这条河中的一切,经过这次旅行可以多认识了一些,此后写到它时也必更动人一些,在别人看来,我必可得到"更成功"的谀语,但在我自己,却成为一个永远不能用骄傲心情来作自己工作的补剂那么一个人了。我明白我们的能力,比自然如何渺小,我低首了。

18、他们百年前或百年后的生活可能跟现在一模一样。但他们仍旧忠诚地活着,担负起自己那一份命运,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也从不逃避为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19、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20、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还有个你自己。

篇2:湘行散记摘抄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3、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也反而越相近。

4、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5、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6、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7、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

8、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着生着翅膀,向上飞去。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9、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10、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11、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12、他们明白一切,却无力解决一切。然而他们的身体都很康健,那种本身覆灭的忧虑,会迫得他们去振作。他们虽无幻想,也许会在无路可走时接受一个幻想的指导。他们因为已明白习惯的统治方式要不得,机会若许可他们向前,这些人界于生存与灭亡之间,必知有所选择!

13、我总那么想,一条河对于人太有用处了。人笨,在创作上是毫无希望可言的。海虽俨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黄河则沿河都市人口不相称,地宽人少,也不能教训我们什么。长江还好,但到了下游,对于人的兴感也仿佛无什么特殊处。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14、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

15、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16、我不能给那个小妇人什么,也再不作给那水手一点点钱的打算了,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分应有的哀乐。

17、毫无可疑,我对于这条河中的一切,经过这次旅行可以多认识了一些,此后写到它时也必更动人一些,在别人看来,我必可得到"更成功"的谀语,但在我自己,却成为一个永远不能用骄傲心情来作自己工作的补剂那么一个人了。我明白我们的能力,比自然如何渺小,我低首了。

18、他们百年前或百年后的生活可能跟现在一模一样。但他们仍旧忠诚地活着,担负起自己那一份命运,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也从不逃避为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19、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篇3:论《湘行散记》的“俗气”

关键词:俗气  沈从文  自然融合  出路

人们谈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总是赞不绝口,称其和《边城》《从文自传》共同“标志着沈从文创作的完全成熟”[1](P193),和《从文自传》《湘西》共同“构成了沈从文散文艺术殿堂的支柱”[1](P196),并且《湘行散记》研究的视域往往被限定在其对湘西这一特定地域自然生命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建构上,目的在于彰显湘西的地域性、文化性。[11]但事实上并不仅仅如此,《湘行散记》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1934至1935年,体现了沈从文对彼时“当下中国”的现实关切,“湘行”其实是一组系列镜头,如实地记录并反映了中国底层社会的真实生活情景,这是一个开放的地理空间,并非是为了对应都市社会而重塑的想象空间,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追求也相去甚远。1935年3月沈从文在《水星》杂志上发表《风雅与俗气》一文,明确表示反对那些“与当前实际社会拖开一点”的“风雅”的幽默小品文,赞同“在卫道致用方面”有所建树的“与实际问题接近”的“俗气”的文章。[1](P35-36)我们认为沈从文创作《湘行散记》实践了“俗气”的散文理念,并有意识地与当时流行的“雅致”的小品文以及带有战斗性质的杂文分道扬镳,从而确立一种新的散文范式,在1930年代独树一帜。为此,本文将重点讨论《湘行散记》的“俗气”是如何体现的,何以形成“俗气”局面,这样的“俗气”出路在何方?

一、“俗气”如何体现:“我认识他们的哀乐”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关注的中国社会现实最直接地体现为底层人民的生存境况。这沉默的大多数,皆在自己的有限生命里为“求生”这一最自然不过的需求努力挣扎。这些人的生活轨迹是一个封闭的圆,百年前或百年后乃至四五千年前,如此一成不变,却又如此剑拔弩张,永远处在不停地为生存而战斗的环形跑道中,始终走在生老病死的路上。《桃源与沅州》记载了桃源县的“后江”住着不计其数的妓女,这些妇女不囿于年龄长幼的伦理道德秩序,为生存认真经营这份工作。她们竞相学习烧鸦片烟、唱流行小曲、唱军歌党歌来服务军政各界、烟贩、木商、船主、出差的过路人等。她们不把病放在心上,一旦严重了,就打针勉强维持;实在病入膏肓了,便叫人将其隔离直至生命终结。水手更是处于赤贫的尴尬局面。《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和《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有着一连串触目心惊的数字: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仅仅为了多得一分钱便与其他水手展开对骂,条件谈判好后便赶忙弓着腰拉绳,然后坐在石头上神气地一五一十地数钱。沈从文乘坐的辰河上的小船,其中舵手每年二百四十吊钱,一个月有两块三角钱;拦头的上行一次两块六角钱,下行免费;小水手十个铜子一天。为了这份微薄的收入,水手必须得“从天明起始到天黑为止,做他应分做的事情。遇应当下水时,便即刻跳下水中去。遇应当到滩石上爬行时,也毫不推辞即刻前去。在能用气力时,这些人就毫不吝惜气力打发了每个日子,人老了,或大六月发痧下痢,躺在空船里或太阳下死掉 了,一生也就算完事了。这条河中至少有十万个这样过日子的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这些人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空间,并不思索“这人为什么而活下去”[2](P99)的抽象问题,但对于寒暑和四时的交替,都本能地严肃处置,绝不推脱。

《湘行散记》里洞察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辛,还有一部分人随着生活处境的每况愈下,纷纷陷入精神的迷惘和困顿之中。人们生活的处境以浦市为例,这个至少供养了当地人三十多年的昔日繁盛的地方如今“早已破败不堪”,经济陷入枯竭中,“除了有一只船载运了方柱形毛铁,一只船载辰溪烟煤,正在那里发签起货外,其它船只似乎已停泊了多日,无货可载。”(《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面对如此不景气的地方经济,人们便试图改善自己的处境,于是“跛脚青年人们”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回到家乡,以“什长”“伤兵”的名义做生意———“有人可以赚钱,有人可以犯法,政府也设局收税,也制定法律禁止,又可以杀头,又可以发财那种从各方面说来都似乎极有出息的生意。”毫无疑问,这个生意便是贩卖鸦片毒品。滕回生堂这个沈从文曾经很满意的桥头,是“一个社会的雏形”,如今“这桥上一共有十家烟馆,十家烟馆里还有三家可以买黄吗啡。此外又还有五家卖烟具的杂货铺。”(《滕回生堂的今昔》)沈从文后来回忆此次“湘行”目睹的现状时如是说:“一九三四年我初次回去时,看到的地方变化,是烟土外运已改成吗啡输出,就在桃源县上边一点某地设厂,大量生产这种毒化中国的东西。这种生财有道的经营,本地军阀不能独占,因此股东中还有提倡八德的省主席何键,远在南京的孔祥熙,和上海坐码头的流氓头子。这个毒化组织,正是旧中国统治阶级的象征。”[3](P211)由此可见,湘西虽只是中国的狭小一隅,但它的处境是整个中国“合谋”的结果,而其实“人是被处境规定的存在者,因为任何东西一经他们接触,就立刻变成了他们下一步存在的处境。”[4](P3)在经济瓦解、政治堕落,有些人通过官商勾结、僭越法律的途径横征暴敛时,必然会看到更多的人为此行为买单,受其迫害。我们看到了沈从文的“老伴”赵开明和女儿在店铺里度量带子,安于现状,靠鸦片烟打发日子;那个爱洗鼻子的朋友印瞎子想从事他先前否定的文学职业,写点小说,可事实是他“六年来除了举起烟枪对准火口,小楷字也不写一张了”。(《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更有一些人心灵受到腐蚀,陷入“精神上的营养不良”,在长沙有五个青年皆想做“诗人”,“一面正被‘杀人屠户提倡的读经打拳政策所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一面且受几年来国内各种大报小报文坛消息所欺骗,都成了颓废不振猥琐庸俗的人物。”(《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二、“俗气”的形成:“固执的单调,单调的延长”

和《湘行书简》这个属于私人空间的有直接抒情对象(即张兆和)的“底稿”相比,《湘行散记》中直白的情绪隐匿了,取而代之的是经验化的面向公共社会领域的冷静客观的抒写。无论是湘西社会千年不变的“常”,还是一直“下沉”的“变”,沈从文并没有以“常”为价值判断来审视“变”。他能够“使自己灵魂在人事中有种‘调和,把哀乐爱憎看得清楚一些,能分析它,也能节制它”,就“中国人目前大多数人的挣扎”,能够“客观一点开看看。”[5](P45)所以其实沈从文在体认中国当前状况时,立足于“人”自身,探究造成此局面的形而上层面的因素。

以湘西为例,当时中国“真正的多数人”的生存现状与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密切关联。人们虽然生活在这用文字写成的官方直线型历史之外,健康和财富皆得不到保障,然而他们秉持着与“自然融合”的朴素人生观,自给自足,乐天知命地存在于既有人伦秩序中,趋向于对传统价值的肯定。皮匠街的水手被问“家里有的你让别人用,用别人的你还得花钱,这上算吗?”时,给出的洒脱回答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人正在沅州”“离桃源远过六七里,桃源那一个他管不着”(《桃源与沅州》)的潜在回答,认同了以平等、独立的行为方式维系男女双方的关系,这样“并不引起人对于生命的痛苦与悦乐,也不表现出人生的绝望和希望,它有的只是一种境界。”[6](P88)这实际上“同‘自然融合,很从容地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箱子岩》)小水手刚到船上时除了学习划船本领外,还要“学习挨打挨骂,尽各种古怪稀奇字眼儿成天在耳边反复响着,好好地保留在记忆里,将来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桃源与沅州》)这种水手之间即便父子弄船也不例外的互骂,长大后不做思考就将这一处置方式施与旁人,实际上是对从祖先以来的一种惯例的传承与接受,并将其视为典范。“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在叙述和代表着我们的认同,并借助公共习语和我们掌握的手段来再生这些代表。”[7](P29)水手之间的粗犷的语言正代表了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理念,并将之传承给后辈。

然而,在时代和战争的侵袭下,人们所受的物质折磨和精神麻木又不得不让沈从文质疑这些人坚守的价值立场。在《湘行散记》中到处回旋着回忆的音调:“十三年前我同他在一只装军服的船上”“原来我离开这地方已十六年。十六年的日子实在过得太快了点”“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十七年前的七月里,我带着‘投笔从戎的味儿”“民国二十二年旧历十二月十九,我同那座大桥分别时将近十八年”。作者采取了今昔对比的模式,旨在体会这些人“现在”的生存状况。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如今开着杰云旅馆,爱玩字画,实际上也是个不懂艺术鉴赏的准绅士;浦市地方的胖子屠户如今骨瘦如柴,就货物的轻重分量与买家争持不下;“老伴”如今成了鳏夫,已认不出我的模样,印瞎子和许多其他青年如今选择“投戎从笔”。还有一批人趁着国家危难之时,大发横财,如跛脚青年从事非法生意,做“什长”;保林二哥成了王村禁烟局长,在乡下又买了七十亩田,做了员外。总之这些与自然协调的人,对“这个民族,在这一堆长长日子里,为内战,毒物,饥馑,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便也没有担负,责任和担当意识。那些见利忘义的商人群体,自己眼前找到了出路,但却没有思考国家的明天和希望。他们没有对国家的“明天”产生惶恐,没有意识到国内还有其他一些人,与他们不一样,自觉承担着“救国”的使命,试图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对自然决不妥协。“有一类回忆过程,人们大多将它们同个人,即同了断自己个人历史的自我联系起来,这类回忆过程也在文化层面上发生。”[7](P28)因此沈从文发出长长叹息的回忆其实是在重新考量这些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确立,他们只是将自己的生存本能地消融在自然的秩序中,而不自省这种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在当时是否正确,是否要暂且抛却了断这种既定秩序。

因此,沈从文在此次“湘行”中,理性地剖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文化价值因素,对其客观对待,充分呈现了其利弊兼有的复杂性。他并不是文化复古主义者,更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他刻画了这种文化价值认同在普通人面对国家、社会、战争、自我这些层面时显示的具体成效是重叠交叉的。大多数人在它的召唤下将每一个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地打发下去的同时,却也无意识中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更大的潜在破坏与创伤。

三、“俗气”的出路:“对于那个明日必需如何安排?”

与当时贴近现实的“俗气”的杂文创作相比,《湘行散记》作为一种散文范式,它的“俗气”不仅体现在对国家现存状况的描摹与追溯上,更有对国家明天的焦虑。“一切人生活习惯,又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失去了它原来的纯朴型范,形成一种难于设想的模式!”(《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那些在现实笼罩下的身体健康的青年们毫不掩饰自己的苦闷,对于明天覆灭的忧虑,会迫使他们在无路可走时在灭亡和生存之间做出选择,乃至愿意接受一个幻想的指导,可是另一方面“这些人平时也看报看杂志,因此到时他们也会自杀,以为一切毫无希望,用颓废身心的狂嫖滥赌而自杀!”(《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意识到明天的危险,那么如何建构那个明天,“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8](P81)沈从文思索了两个可能的方式:一是像虎雏:这样血气方刚的少年,或许可以成为民族生命力强劲的支柱,但虎雏的表现却让这一念想有所动摇。作者劝告虎雏:“应把生命押在将来对外战争上,不宜于仅为小小事情轻生决斗。”“想要他明白私斗一则不算脚色,二则妨碍事业。”(《虎雏再遇记》)然而虎雏在认真聆听了教诲后,却仍然按捺不住性子趁天黑时把与他有过节的军人狠狠打了一顿,把军人的嘴巴打歪,并差点把他胳膊弄断。这样过早把自己强劲的生命力用在对待身边的事情上是不是太冲动?在这样的“小事”上消耗太多精力,万一失手,民族未来的大事如何去效力?二是自然恢复。国家目前的状况如同生了一场大病,可以按照治疗疾病的方法来拯救。“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箱子岩》)如此一来,让民族继续往堕落糜烂深处下陷,直至衰败到承受的最高点后再来治理,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也许行得通,但风险太大。难度就在于只能实验一次,成功则令人欣慰,一旦失败则国家直接灭亡,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念想终究只是“一种幻想”。因此沈从文并没有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这责任应当归谁?一时自然不会得到任何结论。”“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我关心的是一株杏花还是几个人?是几个在过去生命中发生影响的人,还是另外更多数未来的生存方式?等待回答,没有回答。”[9](P298)对于国家明日的出路,无论是具体可行的方案规划,还是抽象的理念设想,沈从文都没有给出合理的构想,但这其实恰恰体现了沈从文在面对中国社会现实时的严肃性,对国家、政治、战争、社会、民族这类宏大的语词的尊重与责任意识。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诚实而细心,且奇特的能辨别人生理解人心,更知道庄严和粗俗的细微分量界限,不至于错用或滥用。” [10](P286)

注释:

[1]糜华菱:《沈从文年表简编》,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3期,第193-196页。

[2]沈从文:《风雅与俗气》,《沈从文选集》(第五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6页。

[3]沈从文:《一点回忆一点感想》,《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散文、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4]王寅丽译,[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5]沈从文:《给某作家》,《沈从文选集》(第五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页。

[6]沈从文:《绿魇》,《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散文、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88页。

[7]季斌,王立君,白锡堃译,[德]哈拉尔德·韦尔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8页。

[8][10]沈从文:《云南看云》,《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散文、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81-286页。

[9]沈从文:《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散文、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298页。

[11]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凌云岚:《“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赵顺宏:《<湘行散记>的审美意蕴》,求索,2003年,第4期;张军:《爱与美的人生——沈从文<湘行散记>散论》,社会科学家,2002年,第1期;姚喆:《论<湘行散记>中的风景描写》,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第2期等。

篇4:湘行散记好词好句摘抄

简介: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篇5:沈从文湘行散记好句子摘抄

1)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2)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3) 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4)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的星群,有你的眼睛存在:因你的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5) 在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的出山泉,也有你的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记着比这水还清莹透明,流动不止。

6)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风为散放的`盆莲旁边。这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

7) 我见到你笑了,还找不出你的泪来。当我从一面篱笆前过身,见到那些嫩紫色牵牛花上负着的露珠,便想:倘若是她有什么不快事缠上了心,泪珠不是正同这露珠一样美丽,在凉月下会起虹彩吗?

8) 我是那么想着,最后便把那朵牵牛花上的露珠用舌子舔干了。

9) “怎么这人哪,不将我泪珠穿起?”你必不会这样来怪我,我实在没有这种本领。我头发白得太多了,纵使我能,也找不到穿它的东西!

10) 病渴的人,每日里身上疼痛,心中悲哀,你当真愿意不愿给渴了的人一点甘露喝?

11) 这如象做好事的善人一样:可怜路人的渴涸,济以茶汤,恩惠将附在这路人心上,做好事的人将蒙福至于永远。

12) 我日里要做工,没有空闲。在夜里得了休息时,便沿着山涧去找你。我不怕虎狼,也不怕伸着两把钳子来吓我的蝎子,只想在月下见你一面。

13) 碰到许多打起小小火把夜游的萤火,问它们,“朋友朋友,你曾见过一个人吗?”

14) “你找寻的那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呢?”

15) 我指那些闪闪烁烁的群星,“哪,这是眼睛。”

16) 我指那些飘忽的白云,“哪,这是衣裳。”

17) 我要它们静心去听那些涧泉和音,“哪,她声音同这一样。”

18) 我末了把刚从花园内摘来那朵粉红玫瑰在它们眼前晃了一下,“哪,这是脸。”

19) 这些小东西,虽不知道什么叫做骄傲,还老老实实听我的话,但当我问它们听清白没有?只把头摇了摇就想跑。

20) “怎么,究竟见不见到呢?”我赶着追问。

21) “我这灯笼照我自己全身还不够!先生,放我吧。不然,我会又要绊倒在那些不忠厚的蜘蛛设就的圈套里……虽然它们也不能奈何我,但我不愿意同它麻烦。先生,你还是问别个吧,再扯着我会赶不上它们了。”它跑去了。

22) 我行步迟钝,不能同它们一起遍山遍野去找你但凡是山上有月色流注到的地方我都到了,不见你的踪迹。

篇6:读《湘行散记》有感

读《湘行散记》有感

他追求湘西干净纯粹相融相合。上天,你为何要这样无情,对待这样一个无欲无求的文人?这是我读《湘行散记》时一直在心中的谜团。

沈从文先生14岁时投身行伍,浪访湘川黔边境地区,他一生还撰写《边城》《长河》,笔下勾勒了人性美,生活美,这些故事原本基本上都发生在山重水复的湘西,朴实,平凡好似一层纱般的薄雾,盖去作者的苦,也给故事本身披上了朦胧美的面纱,从这个故事自身的唯一与独特,加之作者创造的非凡,构造了它。他对它情有独钟,除去自己对家乡的深沉思念。沈从文先生谈到自己说,自己从不遵循君子道德之路,唯有艺术家的探幽烛微的勇气。他也就是凭这些对山、水、家乡,更是对湘的感情,好似无情地,被分割到另一个世界,他没有其他想法,他只是向往世外的生活,看似“玩世不恭”。

沈先生啊,你为何这么“大费周章”呢?你把情寄放于山水之间,你不知名利,更不图,你不晓政事,从古至今的文人们都面临,甚至是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现在诞生了核心价值观,可你看看有多少人是真正领悟并做到。施蛰存先生说你身上还有着“茵汉”混血青年的某种潜在意识的偶然奔放。这一个,我茅塞顿开,现在成天享乐追求幸福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让国家富强,名族振兴,这不是事与愿违吗?沈从文先生至少有着清正,乐观的品质,即使他看似贫困潦倒,他同样高尚,他已经与这个世界融合,这篇散文诠释了情感,沈从文先生从苦到幸福,是他与湘西、山水,更是家乡,坎坷人生的默契。

篇7:上海自驾族之湘行散记

今年,欧洲第一汽车香熏品牌“香必飘”为了配合香必飘的新产品“净味清新系列”上市,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推出了车友互动体验活动——“香必飘新空气之旅”。而作为此活动的承办方——沪上新媒体博客大巴(BlogBus),通过优越的“网络互动”优势,共征集到了56条自驾游线路。短短一个半月内,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达878,其中队长报名人数为66,队员报名人数为812。最终经过网友的积极投票和主办方的层层把关,三条各具特色的线路在PK中胜出:北京队的队长幸运小东西(网名)带领的太行大峡谷穿越之旅、上海队的队长泡饭(网名)带领的上海——张家界——凤凰游以及广东队的队长阿杰带领的广东瑶族风情游。国庆长假,我作为随团记者参加了上海队的“香必飘新空气之旅”,颇多体会,记于下文散记中,与大家共享。

张家界之雾里看山

在路上看了两天的云,倦懒地在车里晒了两天的太阳,昏睡、苏醒、聊天、再昏睡。终于,在10月2日晚6点迎来了“曙光”。路开始蜿蜒,并往上延伸,车队驶得越来越慢,渐渐进入一团的黑暗,与之相反的是,大家的兴奋神经却被充分调度了起来。终于进入张家界风景区了。

“建议大家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讲机里传来声音。

开了窗,白天积郁的暑气瞬间飘飞,凉风习习,耳边此起彼伏的知了声,似乎与山中丛林的静谧进行着殊死的对抗。

“大家闻闻,好像有桂花香啊。”对讲机里一个女声,甜美而充满憧憬。

“有桂花香吗?我怎么闻到烤肉的味道?”对讲机里一个男声,隐约夹带着唾沫下咽的声音。

休息了一晚,10月3日7时,我们一行45人浩浩荡荡进入武陵园风景区,统一的“香必飘新空气之旅”的白色T恤,在游客群里甚为耀眼。黄金周,人满为患,我们开始了天子山索道的漫长等待,幸好导游小刘通过对讲机唱起了山歌,增添了点兴致。

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坐在了游览车里,一车六人,一上索道,雾气立即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把车包围了个严严实实。我们仿佛被投掷于雾海中,随着缆车的前行,周围的山林开始若隐若现。这里的奇石危峰确实很有个性,中间高,四周低,如柱、如塔、如笋,姿态各异,有姐妹私语,独者行吟,也有群峨起舞;这里的翠树也不贪心,并没有把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他们或是山神的一头浓密的头发,或是山仙的一条绿色的披肩,亦或是山女的美丽的裙摆,其余处则赤裸着群山们历经风雨的天然肌理,彰显着“看了天子山,不看天下山”的自信。

下了缆车,来到观光台俯瞰群山,山神们依旧吞云吐雾。在我们大叹遗憾之际,风神前来帮忙,驱散了山边的几片浓云,朦胧中五座奇峰出海,身旁一队友发挥想象力立马冠之以“五指山”的名号。然而这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片刻云雾迷漫了开来,又是云海茫茫了无边际。看着我们一副副大失所望的样子,善解人意的导游小刘说,很少有人能在雾天还看到山景,这可算是奇迹了。是啊,若隐若现比一览无余更加神秘而有韵味,人间仙境不正是如此吗?让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并不时地给以“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我们今天可是名副其实地游了仙境一回。

“我们这里70%是少数民族,有19个,主要是土家族。”在贺龙铜像旁导游小刘谈起了当地的风俗。“哇,那我们在这里不成少数民族了。”有人立即在旁感叹。“这里以前90%当过土匪。像我的爷爷辈以前就兼职当过土匪。”“兼职?那还有专职啊?”“是啊,专职的就是那些山寨里的土大王,兼职的就是一些穷苦的老百姓了。”“90%都是土匪,抢谁去?”“山寨之间相互抢啊。”“现在还有没有啊?”当男人们还在纠缠历史问题的时候,女人们已经敏感地考虑到此时此刻自身的安危了。“深山里可能还有,这里的风景区早就没有了。”吃了颗定心丸,一行人又笃悠悠地前行,美名曰“雾里看山”。

观完“天下第一桥”,走过“连心桥”,停驻“迷魂台”,然后坐百龙天梯,1分58秒后我们从326米高处直接落地。此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眼前群峰凛然而列,清晰可见,粗看之瘦瘦高高,外貌相似,细看之,神态各异,各显神通,就如我们45人的队伍。询问导游,得知此景叫“将军列队”。观完雄奇的山石,来到金鞭溪,倍感柔美,只见曲折幽深的峡谷间,瀑布飞流,溪水潺潺。见旁边有租赁土家族服饰的小摊,臻臻和我都忍不住各租了一件,做了回土家妹。

猛洞河之“动静结合”

10月4日,车队一早启程,下午安排猛洞河漂流,晚上行至凤凰。车行驶在路途中,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对讲机向导游询问苗族的风土人情。从称呼男子阿狗、女子阿呀,到湘西赶尸、苗女下蛊,大家听得兴致盎然,一扫旅途的疲惫。导游小刘是土家族姑娘,有队友就提出要学土家语的“您好”“谢谢”“再见”,于是不一会儿对讲机里不标准的土家语响成一片。“我爱你,怎么说?”又有人提出疑问。这次自驾游夫妻、情侣对占了一半以上,私底下说一句土家语的“我爱你”,倒是很有异族情调。

到了猛洞河上游,我们车队人员分坐在四艘皮筏艇上,一船十座。套上救生衣,屁股刚沾上皮筏艇,就遭到了旁船的水攻,看来一场激战在所难免。之前买的水勺、长短水枪都派上了用场,众女子们也都英勇抗战。无奈几个回合下来,我所坐的皮筏艇只有两位男士,战斗力偏弱,只得喊船工:“快划,快划……”好汉不吃眼前亏嘛。“哎哟!”前方又有水柱扑面而来,我赶紧抱头躲避,稍后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船工模样的人站在小渔舟上向我船“挑衅”。“你们水枪不够,我这些能射很远。”说着又朝我们进行了一次演示,仔细一瞧,他的船上放着十几把水枪。我船的聪明小子Jack心生一计:“我们不买水枪,我们租,怎样?”……

船老大熟练地划着桨,轻巧地避过暗藏在水流中的礁石,不一会儿,同伴的船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拐弯就不见了踪影。大家水仗打得有点累了,开始歇下来欣赏周边的风景。这儿真静,一切的喧嚣都被两岸的青山屏蔽,大自然的声音也像被凝固了。河水很清,透明无物,水底各式各样的石子历历在目,看着很浅,实则很深,其中不乏长着青苔的滩石探出水面,可谓是“小石才露尖尖角,早有翠草立上头”。岸旁有小鸟很自得地扇动着翅膀,探出细细长长的小脚丫波动一下水,仿佛玩笑般地敲了一下河神的门,然后欢笑着,散去。在猛洞河漂流,往往会有大山突然挡住前方的视线,前后观望,只我们一皮筏艇,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同时也得到了“疑无路,又一景”的惊喜。在此情此景中沉醉久了,心仿佛也被洗拭浸润过了,湿湿的,分外澄莹。美景当前,我不免有些遗憾,因为照相机不防水,没法随身携带,只好拼命用脑子记。想着回上海后跟别人描绘这里醉人的风景,定是一副痴人说梦样,恨不得这些景色能变成可触摸的果子,好多采摘些放进兜里,带回去与友人共享。不过风景看久了,心也就释然了,好像这样恬静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眼睛,而是想象。这光,这影,这色,这静穆的调子怎能被相机全部捉入?

当然,也不总是平静的时候,遇到险滩急流,白浪在船旁奔驰,乃至直扑人脸,皮筏艇被水下的滩石磕碰得仿佛要把上面的人都颠簸下去。待平缓后,发现透明的雨裤中都灌满了水,大家笑称“可以养鱼啰”。博客大巴的CPO—Jenny在漂流前顾虑颇多,而此时她已经英姿飒爽地坐在船头,不时发出不过瘾的感慨。

这里还得提一个插曲,上海交通台的主持人臻臻此次随行,每天下午五点半她都会与上海交通台动感101连线,介绍我们当天的自驾游情况。然而这天的五点半,不会游泳的她却与Jack在一急流中双双落水,幸好Jack英勇救妻,虚惊一场。在事后的一个场合,臻臻当众说了几句心里话:“都说苗女给丈夫下蛊,这次我却被Jack下蛊下得很深。平时我们内心很多的深情没有表达出来。这次我很幸运地落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错的人。”也许,这次自驾游臻臻的收获是最大的。

凤凰的早晨与夜晚

雾霭中凤凰的早晨

10月5日,睡意朦胧中被楼下的叫嚷声吵醒,在床上辗转了几下,不见声音消停的意思,我索性爬了起来,一看表,快7点,匆忙洗漱了一下,出门独赏凤凰的早晨。

来到沱江畔,早晨的凤凰如期待中的那样安静,对岸的吊脚楼与远处的绿树皆裹在了一层轻雾里。沱江上,有几叶渔舟在荡漾,我仿佛能听到撸桨搅水的声音,哑哑的,想象着这时若在舟上,那就如同躺在摇篮里一样,水流是悠悠的催眠曲,把船上人的梦也摇曳得宁静而安祥。不过得小心,说不定水声里有着神秘的魔咒,就像苗女为了栓住男人的心会在水中下蛊,让你舍不得离开这座美丽的城,离开这个美丽的梦。小街上,当地居民背着背篓陆续出来摆摊做生意;河畔,阿妹们在掏米、洗菜、捣衣,心中一下有点明白,为何这细细长长吊脚楼的木柱能那么坚韧地承载着居民们的生活。

本以为自己是最早起床独赏凤凰早晨的,不料此时队友神奇(网名)已经独自徜徉在凤凰城旁的幽山里了。在古朴的苗寨前,有女子在洗衣做饭带孩子,也有男人们早晨七八点就聚在一起玩起了麻将。在神奇的眼中,这才是他想感受的生态的没有商业气质的凤凰。听神奇说,5号凌晨二三点,队友们都已在睡梦中,他却独自享受着静谧的沱江,看着酒店陆续打烊,然后细细盘点着自己的人生、工作。这是他选择的旅行体验方式。

凤凰城不大,休息好后的队友们开始三三两两,各自组群自由地逛起了凤凰。9点过后,一早安静的凤凰已变成了闹市,街道上到处是卖银饰,卖头巾,卖绣花的腰带、包包的小摊。也有一些小女孩在卖鲜花编织的花环。这对于我们这些女孩子来说,诱惑力确实很大,一上午没见,脖子上,耳朵上,手腕上,裤腰上,乃至身上的衣服都焕然一新,颇具苗家风情。

夜幕中闪烁的凤凰

都说凤凰的两个时段是最美的:一个是早晨,一个是晚上。凤凰的晚上并没有因为黑夜的抚慰而安静。这里,沱江的一侧,吊脚楼上的红灯笼被点亮,影影绰绰,颇有古韵,这是属于凤凰人的夜晚;而另一侧,一街的酒吧,灯火绚烂,更有酒吧里的乐声肆无忌惮地从里屋溢到了街道上,随着闪烁的灯光在青石板上打着节拍,这是属于外地人的夜晚。

放完许愿灯,我们一行人选择去了一个相对安静的酒吧。酒吧的名字很独特,只一个字:“问”,这也勾起了我的疑问。酒吧里,队友们分为了两桌,一桌掷色子,一桌玩游戏,输掉的得喝酒。大家不时笑得东倒西歪,每张脸都绽放着孩童般的灿烂。不少人大概很久没有玩得那么尽兴了。而此时,我在酒吧老板的桌旁坐了下来。

“老板,你不是当地人吧。”

“是,这里开酒吧的大都是外地人。”

“为什么来凤凰呢?呆了多久了?”

老板沉默了一下,晃动着杯中的红酒,昏暗的灯光下依稀可见脸上的沧桑:“五年前吧,我在广州,家里逼婚,我就逃出来了,走了很多地方,然后来到了凤凰,发现这里能让我静下心,所以……”

“你会一直呆在凤凰吗?”

“这我也是现在一直在想的问题……”

旺季的时候挣钱,淡季的时候出去走走,对于“问”酒吧的老板来说,这样的生活真的非常舒适,但是他始终没有家的感觉。“比如,你走路的时候总是想要去拨开前面的行人,因为他们走得太慢。”来自城里的外乡人未必能忍受这样平淡而悠闲的生活底下的寂寞。所以在凤凰,很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留了下来,然后一年两年三年后无声无迹地消失,他们永远只是过客。

爱心助学与苗族婚礼

千里送爱心

10月5日下午是爱心助学活动。当我们的车驶入官庄乡九年制学校狭小的操场时,两排在大太阳下站立着的学生鼓起了掌,激起了我们心中不可遏制的感动。听到有小女生在窃窃私语:“哇,好多帅哥呀!”不禁莞然一笑,这些孩子真是太可爱了。通过上海市团委与凤凰县团委的联系,这次博客大巴(BlogBus)、香必飘、上海标致车友会千里送爱心,共向官庄乡九年制学校、20位贫困生及两户特困家庭捐助了现金1万2千元,还有一些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捐赠仪式结束后,队友们或与男孩子们进行篮球比赛,或席地而坐教孩子背古诗,说英语……享受着纯粹的快乐。而我则与校长和教数学的周老师聊起了天,知道了不少发生在这些学生们身上的悲伤的故事。周老师说,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给亲人的一封信》《我最崇敬的人》的写作任务时,不少孩子就会哭,他们的父母都到外面打工,有些偶尔回家,还有一些至今未归。而我们之后所去的邓田和小男孩的家生活得也非常艰辛,邓田和的父母重度残疾,年迈的爷爷奶奶与读初一的姐姐支撑着这个家庭。这些孩子们的纯真与不幸牵动着我们的心,大家都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浪漫的苗族婚礼

五点半爱心助学活动结束,车子飞快地赶回凤凰城,因为下面将有一场浪漫的婚礼——上海标致车友会车友大飞新婚不久,这次旅行特地为他与妻子笑笑再办一次苗族风俗的婚礼。当作为阿哥的队友BT(网名)背着身着苗服的新娘走进酒店大厅时,全场轰动。一脸陶醉的新郎大飞接过了新娘,开始了深情的对歌。新娘:“山里的木叶细又细,问哥会吹不会吹。我把木叶,哟,吹响了,只要那个木叶不要媒。”新郎回应:“好田好地,不用肥,好哥好姐,不用媒。我爱阿呀你好比陀江水,只求阿呀欢心进家门喽。”虽然是照着纸唱的,但已经颇有苗族的韵味了。接下来是换鞋,新郎把新娘的旧鞋脱下,为之穿上新的绣花鞋,无奈心急,穿反了脚,哄笑声一片,新娘笑笑则把旧鞋往后一抛,意味着从此跟着新郎走。“幸福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苗族司仪的指示下,大飞背着笑笑在餐厅里转了一圈。待落地,新娘给了新郎一杯酒,一旁司仪提示:“这杯酒可是下了蛊的,你要爱新娘一生一世,否则后果自负。”“我不会走婚,走婚要受批评的,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喝下这杯酒的,不过新娘别忘了定期给我解药啊!”在这个“生死考验”的时刻,大飞也不忘幽默一下。两人交换了戒指,之后是另一番考验,为了表示对新娘的忠贞不二,新郎得敲掉自己的门牙。大飞捂着嘴折腾了一下,再一放手,咦,门牙真的不见了。哦,原来是用黑胶布把门牙粘上了。这里,相识的或者素不相识的人汇聚一堂见证了一场独特的苗族婚礼,爱情的喜气就如一个个白浪,把在场的人都卷入了一片狂欢中。

风景在路上

7天的旅程,3500多公里的行程,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花4天的时间奔驰在路上,这对尚未参与过自驾游的我来说,开始难免有太辛苦、太耗费时间的感叹。然而亲身体验了之后,我发现这真的是一段非同一般的经历,很多感受与体悟是源于游览地之外的。

“尾车尾车,请汇报B队整体情况。”“报告队长,B队阵形完美,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争取到前方排成‘大’字。”“3号3号,提速提速,追上我给你吃糖!”烦闷的路途中,对讲机成为了一大乐趣,12辆车45人仿佛围坐在一起,不时相互开个轻松的玩笑,或者进行漂流前的宣战:“B2,B2,请问你有什么武器装备?”“B2保持中立,B2保持中立。”“我们不怕,我们这里有X女战警。”“没有湿与不湿,只有早湿与晚湿的区别。”

队长泡饭说:“自驾会看到很多跟团看不到的风景,每一个热爱自驾的人,都把驾车当作一种乐趣,享受那种人,车,景,天人合一的意境。”队友黑夜(网名)说,虽然自驾游成本不低,但开车的人喜欢控制,更享受一种过程,就像结婚一样,目的不是领证。心如(网名)告诉我,他去年就在凤凰呆过一个星期,之所以参加这次自驾游是因为喜欢跟上海标致车友会的朋友们在一起。对于博客大巴的Jenny来说,张家界的“萤火虫”和中转地武汉的“四季美”的汤包是她旅行中的意外惊喜。官庄乡九年制学校的爱心助学对大家而言,都有特别的意义,队友小凡在看到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后,有了立即留下来支教的冲动,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她没有留下来,不过她告诉我,她会再去那所学校,或者选择去其他一所学校支教。

那么,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体会就是团队的默契了。此次出行可谓浩荡,12辆车分为3个小队:ABC,每个队再按1234的编号细分。在复杂的道路上,12辆车要保持一致,紧跟着前行并非易事。我坐在头车A1里,看着队长泡饭忙碌地通过对讲机传递信息:“这里比较拥堵,建议分两组通行。”“前面发生联环追尾,请大家靠左行。”“前面有汇车,请B队、C队注意。”泡饭除了驾车,休息时间还要指挥队伍,若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没法坚持下来的。这次自驾游活动的正副驾驶大部分是上海标致车友会的主力及车友,他们在行程中一同显示了少有的默契。每辆车上都配备了两个对讲机,但5公里之内才能听到,B1车的队长猪革亮(网名)则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A队与C队桥梁的作用,当车队拉得太长时,他会超进A队接受队长发布的信息,然后放慢速度进入C队传递信息。当然,无论来自哪里,12辆车45人就是一个团体,摄影师丹娘老师为了拍下猛洞河漂流的场景,几次冒着落水的危险,Joy为了筹办大飞的婚礼,没有时间尽情地游览一下凤凰古城,博客大巴的May和马腾一路辛苦地帮助保持队伍的统一。

合作、责任、默契、关怀,纯粹的友情……这些体验与感受是这次自驾游,这些一起同行的可爱的朋友们给予我的,并非美丽的风景。

想到有人常常问沈从文如何就会写小说,沈从文说“倘若许我真真实实地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搪塞的理由。风景就在路上,只是我们能否感受到而已。我想,人生也应该如此。

上一篇:施工项目管理案例教学下一篇:我的最爱--苹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