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2024-04-22

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

这次我有机会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虽说旅途辛劳,但收获不少,感受颇深,在那两天的时间里,我听了两堂报告和4堂课,询问了该校的两位教师,3位学生,同时花了很多时间,察看了他们的校园、教室、教学,拜读了多位教师的备课和多位学生的作业、作品,较真实地感受了杜郎口中学及他们的经验。

走进他们的教室,讲台不见了,平日站在讲台上授课的教师不见了,教师而是站在了学生的中间,平日学生行列式座位不见了,而是成了拼块组合式样。教室周围黑板悬挂,学生人手一块,甚至连教室外面的走廊墙上也挂满了黑板。上课时,教室里书声朗朗,学生用宏亮的声音在读教材,读预习作业。交流中,学生议论纷纷,争相表达,十分投入,特别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凝神思考,争相表述,跃跃欲欲。学生的自律性强,上课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每节课他们都会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到他们学校进行参观考察,老师们甚至是在教室、走廊上不断走动和拍照。可他们的学生一个都不会受到影响,展示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讲解,听的孩子是那么地专注。在一节预习课上,孩子们按照黑板

上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时,我走到一个孩子旁边,打开她的作业翻看起来并进行拍照,可她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一样聚精会神地在读她的课文。作答时,各上阵地,独立完成,争分夺秒,充分展示,从学生的表现,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字里行间,透出了学生良好的功底。这节课教师在干什么?在教室里,教师讲得少,写得理更少,教师是这堂课的导演者,是探讨问题的合作者,是部分学生难点的点拨者。这堂课是这样,那堂课也是这样,相信杜郎口中学今天是这样,昨天也是这样,多少年来也一直是这样,这就是高效课堂,这就是杜郎口模式,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交口称赞。

杜郎口中学最大的教学特点是真正坚持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校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创立了学生自由,开放的“三、三、六”该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鼓励学生展示的开放式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很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展示

抢着上、回答抢着说„„无论是组里小环境,还是学校大环境,都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又公平竞争,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教师解放思想,要真实地“相信”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给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教会学生赏识自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帮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习杜郎口,不仅仅是学习它的优秀成果,更要学习它的一种精神:因地制宜地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正是这种向上的精神、正是这种善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鼓舞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但愿自己不虚此行!

我作为一位小学校长,通过这次学习,我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更应该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带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篇2: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XX中心小学0 1 0.1 2.2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兴隆中心小学

2010年11月26日,在学区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校3名教师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创新的课堂、规范的管理,用语文教育专家的话说就是“给我们的灵魂洗了一个澡。”让人大开眼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一、校长能审时度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

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硬是将学校建成了名扬全国的优质学校,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同仁的赞许和钦佩。

二、“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校训:“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因互助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这些都表明他们的教学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更令人赞赏的是墙壁上没有悬挂名人名言,而是悬挂着学生的照片和学生的语言。用学生替代了名人,实际上是真正的把学生当做了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他们是用智慧在经营着教育。

三、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杜郎口中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创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所谓“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凸显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凸显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凸显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评测。立体式;目标任务三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化,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预习:编制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检测和反馈,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说、谈、演、写。突出“弱势群体”,“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到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即可;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任务的掌握情况。

篇3: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郎”烟四起之后, 为何又大多销声匿迹?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想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当前中国教育的一种心态, 即仍然摆脱不了急功近利和长官意志。在教育面临多种困境的今天, 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神话像一剂“强心针”, 的确让许多在黑暗中艰难前进的教育工作者突然眼前一亮, 以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许多所谓的学习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变了味, 这不是真正的学习, 而是历经诸多教育艰难意冷心灰之后仿佛又见希望的绝境逢生般的悸动。风起云涌的学习热潮与其说是行动上的跟风, 不如说是精神上的顶礼膜拜。

中国教育有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喜欢打造特色, 然后推广特色, 再到后来, 原先的特色似乎也就不能再称其为特色了。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要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 一旦离开其独特的生长环境, 就难免异化。正所谓:南橘北枳。所以, 学习杜郎口中学, 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和抄袭, 任何想要复制杜郎口中学教育神话的思维都不是理性的, 大概也经不起教育实践的考量。即便是马克思主义也要“本土化”才能造就中国革命的成功, 不是吗?

反思之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神话?

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力量源泉。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 杜郎口中学也像其他千千万万所农村初中学校一样, 办学条件简陋, 师资薄弱, 多年的办学面临的只是弃之可惜的鸡肋勉强支撑的局面。如果不是本着教育者的天地良心, 为满足一批又一批求知的学生而艰难维持的话, 杜郎口中学的命运大概在崔其升校长到任之前就不得不画上句号了。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否极之后才能泰来。正是由于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才会有发自肺腑的人心思变。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当然, 如果仅仅是只有这个内驱力, 无人领航, 把这些力量凝聚起来, 革故鼎新, 大概也不可能成就杜郎口中学后来居上的历史跳跃。幸运的是, 崔其升校长到来之后, 切准了杜郎口中学发展之脉:那就是索性不管升学率, 潜心搞课堂教学改革。在崔其升校长的带领下, 全校上下一气, 心无旁笃, 终于为杜郎口中学打通了“任督二脉”, 成功打造出了教育界的一段绝世传奇。

反思之三:要不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向杜郎口中学学习什么?

既然如此, 那究竟还要不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课堂教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是教育发展历史性的不可逆转的前进方向。因此, 我们应该向杜郎口中学学习, 关键是应该学习什么?

浮于表面的学习势必徒劳无功, 注定失败。事实上,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也有许多值得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地方。那么究竟应该向杜郎口中学学习什么呢?第一, 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的育人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 这是我们从事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以人为本, 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也应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二, 持之以恒, 潜心课改的毅力和精神。记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谈论教改时说过:“教育千万别来回折腾, 我们千万不要在模式上盲从, 在术语上翻新花样, 这不是真正的课改, 也有违课改的本来目的。”话语朴实诚挚, 又振聋发聩, 发人深省。

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 课堂教学从来都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一统天下的模式, 因此, 杜郎口中学模式也不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所以学习、交流、探索, 甚至质疑、争论也不会间断, 对于杜郎口中学现象有不同的声音, 这些不但无害, 而且有益, 它可以帮助其不断完善。比这一点还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学习之道在于获取真正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杜郎口中学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其坚持课改的勇气和不断反思锐意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篇4: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

2008年3月24日我们显德汪学区十几名教师在马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山东聊城地区荏平县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虽然学习时间仅短暂的一天,但其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我的教育思想的极大震撼。他们推行的自主、开放型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和和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首先表现为整个学校1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不需要预先准备.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堂数学课时,本想把笔记本准备好,希望能够记住些什么,可是我一个字也没有记下来,不是我不记,也不是没什么可记,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左右着我的视线,牵扯着我的思绪。课堂上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或动嘴,或动手、或动腿、或动脑。有的蹲在地上,有的站在座位,有的在课桌上,时而七、八个脑袋凑在一块,时而一哄而散。他们动得令人眼花燎乱,动得不可思议,但是却动出了效果,动出了精彩。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在杜朗口中学,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

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了起来。课上呈现出的是绝对的以学生为主体,请看一节课的时间分配:10+35,0+45。学生来到前台,教师退到了幕后,只在解疑问难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看到的是教师的微笑上课,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气氛,看到的是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大力改革。正如教室里所书写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2、“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课程改革以来,有的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师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而在杜朗口中学,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

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他们离开了这所学校,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 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近几日我在教学中本着要努力体

现杜郎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堂上在给了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出示了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看了自学提示后,让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学提示把课堂中要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学习好,但是有一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也不能够顺利的把学习目标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把这一个经验理论落实下去。(凡事都要慢慢来)。

总的来说,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应该盲目地去模仿。在这条改革之路上,我们应本着将先进的经验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是:1)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大胆地参与,争取做到生生有事干,生生能干事,生生干好事的良好局面。2)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一步步改进,切忌急于模仿,只要我们总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定能尽快的实现我们的目标的!

显德汪中学

杨美英

2008年3月

学习杜 郎 口 中 学

显德汪中学

杨美英

篇5: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走进了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后,感触很深,用语文教育专家的话说

“给我的灵魂洗了

澡”。大家知道,洗澡后的的教学体验介绍杜郎口中学把本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空间“霸占”了。而杜几点:

1、他 杜郎口中学参感受是心清气爽、舒坦。究其如何?下面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占用了,是

。反思的教学,是

展示把本该属于学生郎口中学成绩之高,升学率之高,给我的认知有观学习体会

走进了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后,感触很深,用语文教育专家的话说我的灵魂洗了

“给

澡”。大家知道,洗澡后的感受是心清气爽、舒坦。究的教学体验介绍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

。其如何?下面 反思的教学,是展示

把本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占用了,是把本该属于学生能力的空间“霸占”了。而杜郎口中学成绩之高,升学率几点: 之高,给我的认知有1、2、3、4、行之。让所创立了适合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还给了学生;

学生达成度的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全“动”起来了,培养了学生多的能力;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落到实处且

一、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三个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也课(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模式)。在了预习课上,学生)。到每一篇课文

说,的课型有预习

测评课)(杜郎口中学所有学科。的功夫用

需要三个课时的学习的功夫用在了备课上(老师依据教材设计问题,备教材备

想找能看出,老师发下的课文预习提纲,找

。看到的是展示课。从学生的某些副科笔记本上上预习课时,老师是把设计的课为,自学交流,生生互动,文问题,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了。学生以师生互动,难点教师点拨,并

强化,下一节课的展示课所用。

二、展示课的“10≦35”或“0+45”自主学习模式。

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分钟。

展示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课上的学习对感悟习情况,提炼提升。本阶段的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并

知识的迁移运用和

回顾预

为,老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

于3

5为:以个人或

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 杜郎口中学学习体会 ※

12月23日上午,我们全校老师走进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和其他学校的教室不同,杜郎口中学每一间教室的前、后及靠走廊一侧的三面都有黑板,学生桌椅也不是纵横摆放而是摆成6个方阵,每个方阵也就是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分两排相对而坐。每个学习小组由班主任任命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管理全组,各学科教师根据月考情况任命本学科的学习小组长。

上课伊始,部分学生拥到黑板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方,然后将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一一写上。在当地,这叫“爬黑板”。没有“爬黑板”的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书,有个别学生蹲着在教室地板上书写。

题和答案都写在黑板上了,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先由一位同学大声读题及答案,然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赞同,有补充,也有表示不同意见。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学生很有自信,没有羞涩。或者说,学生们在课上已经能够做到对听课老师视而不见,尽管听课的许多老师就在他的身边。教师话不多,只是适时点拨一下,一节课就结束了。

篇6: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心得体会

短暂的杜朗口中学半天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口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紧张有序的合作以及室内外密密麻麻的学生的笔迹,确实深深地震撼了我。就语文课而言,给我以下启示:  

一、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度的发挥。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

1、看看他们的预习笔记,一种颜色写预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一种颜色写答案。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

2、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

3、反馈课由学生自己出题目、总结归纳。 在三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白樱鲜χ皇窃凇安汇⒉黄簟⒉环ⅰ钡墓丶笨坛鱿帧U庑┳龇ǘ甲畲笙薅鹊胤⒒恿搜闹魈逍院徒淌χ魈逍裕嬲龅搅搜魈濉U庑┮捕加欣呐嘌搜跃跹暗哪芰Γ嬲恰拔乙А!蔽蚁胨抢肟苏馑#还茉谀睦镅埃且捕贾雷约航窈笤跹埃蛭且丫莆樟艘欢ǖ难澳芰Α?  

二、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 这是我们在去之前曾经讨论的一个问题。经老师介绍,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棒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

三、学习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观时,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2、3本学习资料,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但上面无一例外的都记满了字,预习笔记同样丰富。听老师讲,这些孩子学习格外自觉,学习资料虽然不多,有的还是借来的,但都能充分利用起来。资料上写的内容都是从别人的资料上记录下来的。小组中互相交流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扩大了信息量。 

篇7: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反思的概念界定

1953年,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中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他“包含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20世纪80年代,伯莱克(Berlak)从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把“反思”理解为“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当代认知心理学用元认知来解释“反思”,认为它是“人们关于自身的认识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信息或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张立昌老师认为,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张建伟老师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国内外研究者对反思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本文对教师反思的研究是倾向于对反思本质的定义,即反思是人的一种立足于自身之外批判的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概念界定

在反思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了界定。教师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思考、探究和评价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教学反思有三个特点,实践性:指教学反思需立足教学实践;验证性: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超越性:教师对教学内容不足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再认识与再创造,具有超越性。

(三)教师教学反思文化的概念界定

在教师教学反思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对教师教学反思文化进行界定。教师教学反思文化指: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目的,自觉的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思考、探究和评价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自觉的、主动的思考、探究和评价。

二、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一)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区别

依据对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界定可知,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思考、探究、评价和改进;教学过程;自觉这三方面。(详见表1)

从上表清楚地看出三者的区别,即反思强调对自身行为的思考、探究、评价,然后改进;教学反思在反思基础上还着重强调反思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然后改进;教师反思文化则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觉的思考、探究、评价,然后改进。

(二)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联系

从教师反思、教师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反思文化三个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三者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即教师教学反思文化以教师反思与教师教学反思为基础。教学反思以反思为基础,具体三者的关系如图1。

图1 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化的联系

三、杜郎口中学的反思两会

(一)杜郎口中学的反思早会与午会

每天上午7:50~8:10与下午2:00~2:20杜郎口中学在学校报告厅进行教师反思早会与反思午会,反思会常常以激昂的歌声和教师欢快的舞蹈开端。反思会主要内容包括文本背诵、问题解析、课堂评价、分组材料展评、布置当天教学工作,其中以课堂评价为核心,主要包括教学组对前一天通过查课、听课而对上课教师的评价与建议、教师针对教学组的评价与建议进行再反思与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改正、提高。反思会上教师的文本背诵对教师掌握所授课内容起到了积极的巩固作用,教师常饱含激情的背诵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教师欢快的舞蹈,体现了良好的杜郎口教师精神风貌。反思会为教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工作交流平台,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成长,个人展示中得到自信。

2012年10月25号早上的反思早会。第一步:早会以“凤凰传奇”的歌曲《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为背景音乐,教师们跳了欢快的舞蹈。第二步:主持人讲述了反思早会的主要内容。第三步:语文教师背诵了课文———何其芳《秋天》。第四步:一位外校参加研修班的教师讲述了近期的学习感悟。第五步:主持人反馈了前一天教学组对上课教师的考评结果,进行了教师打分并提出了评价建议,如第一名是数学组的宋兵老师,课堂得分90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练习比较少,检测时两名学生会思路但不会解题。第六步: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文本背诵。第七步:徐利老师评析了前一天九年级三班崔其同老师的语文课,讲述了崔老师的可借鉴之处———学生展示的标准多与注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1.建立学生错误放大镜,梳理学生所犯的共性错误;2.把文本分析与问题思考练习在一起,在文本的背后加上有价值的问题;3.小对子的时效性,让小组长对抗检查,在帮扶阶段让小组长随时抽查学习结果。第八步:九年级女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并提出了对策。第九步:崔其同老师对徐利老师的建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提出了可行性策略。第十步:教师的分组材料展评。

(二)反思两会的评价结果展示

“反思两会”形成的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与建议会及时展示在杜郎口中学年级组学科组反馈表上,这是一块LED流动电子显示屏,反馈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项:1.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六个学科教学组对上课教师的评价与建议;2.各班级教师上课的评分与上课存在的优缺点;3.本周工作安排。电子反思屏周围还有反思黑板,上面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自我反思的结果,与待改进的地方。

四、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形成

(一)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模式的形成

杜郎口中学教师反思文化与教师教学评价都是依托“反思两会”而形成的,依托“反思两会”的平台,教师作为主体,通过自我反思与教学组评价、建议,自我再反思与总结,形成了评价结果,即评价结果包括自我反思评价结果与教学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教学过程的问题与不足而形成的改进策略,最后达到提高与成长的目的。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如图2。

图2 教师教学评价模式

(二)教师教学评价模式中各步骤的作用

“反思两会”是教师评价结果形成过程中是外在的载体,教师科学的评价结果是依托“反思两会”这个平台而形成的。如果没有“反思两会”教师只能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来形成评价结果,这个评价结果也是有效的,也有助于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与成长。但自我反思与评价始终是单方面的、主观的评价,容易造成“归因错误”与“知觉偏差”。但通过“反思两会”这个平台,教学组的客观评价与建议、同事的互相点评等立体的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评价结果。

“问题解析”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形成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自我反思与客观评价的起点,是自我问题意识的觉醒。问题解析贯穿着整个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时需要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认真分析,最后总结形成改进对策,当然教学组对教师的评价与建议更需要通过对授课教师问题解析,然后做出评价与建议。

“课堂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形成过程中有着核心的作用。包括教学组评价与建议、自我再反思与总结,在教师反思结果形成过程中是核心,这一环节也是反思早会的核心,这是教师自我、教师群体对反思、评价结果深加工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评价”这一环节把对大家的反思结果汇集、总结、点评,然后反馈给个人。

“结果与展示”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保障的作用。把教学组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建议与教师自我反思总结形成的结果展示到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与周围的反思黑板上。教师通过反思、评价结果时刻提醒、督促自己改进与成长。

“成长与提高”是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通过“反思两会”的形式,让教师找到教学的优缺点,找到改进提高的策略,然后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教师最终获得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得到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五、杜郎口中学教师教学反思文化的形成

杜郎口中学教师反思文化的定义为: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自觉、主动的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思考、探究和评价的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简单地说,教师反思文化是一种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目的是提高自我教学能力与素质,方式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思考、评价、改善并与教学组评价与建议不断互动。

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的机制:1.教师对教学过程自觉的自我思考、评价与改善。强调自觉,这是一种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这是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的基础。2.强调教师自觉的将自我反思的结果与教学组的评价结果进行良好的比较,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是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模式如图3。

图3 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模式

六、教师教学反思文化的作用

“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的、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考尔德希德。反思是每个人进步、提升的有效渠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反思亦当重要。杜郎口中学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并做出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学校与教师面貌得以大大改善,从即将面临关闭的学校发展到全国课改先锋。本文总结杜郎口中学形成的“教师反思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对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觉的教学反思文化,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职业道德等进行思考、探究、评价并改正。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知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与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在生活中,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一样有利于完善自我,促进家庭生活和谐。

对学校的作用。在学校教师形成了反思文化,直接的让教师获得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生命力。教师反思文化在教师间与学校领导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气氛,也直接的促进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沟通,从而有力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学校领导与落实学校政策。

摘要:杜郎口中学以“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为课改切合点,在十几年的课改历程中形成了一种教师自我反思、教学组评价建议、自我再反思与总结的文化自觉。本文从六个部分对其进行了研究。第一,分别对反思、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反思文化进行了界定;第二,分析了反思、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反思文化三者区别与联系;第三,讲述了杜郎口中学的“反思两会”,即反思早会与反思午会,并着重介绍了“反思两会”的评价结果展示;第四,从反思两会的主要内容中构建了教师评价的模式;第五,提炼出了杜郎口中学教师教学反思文化形成模式;第六,简述了杜郎口中学教师教学反思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杜郎口中学,反思会,反思文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智.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8.

[2]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8-24.

[3]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篇8: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心得体会

吴晓超

短暂的杜朗口中学学习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确实深深地震撼了我。给我以下启示

一、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得真谛。教师不歧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备课时每一个环节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如何参与进来。找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班内的桌登摆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这样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区别,每个学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小黑板,学生要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不学习,就没有内容在自己的黑板上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叫“黑板制约生存”。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

二、以全新的课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这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度的发挥。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看看他们的预习笔记,一种颜色写预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一种颜色写答案。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3、反馈课由学生自己出题目、总结归纳。在三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悱、不启、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他们离开了这所学校,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比如预习课,有的把几篇有相通或相关的课文综合起来,利用一节课预习,几节课展示。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三、以有效的方法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这是我在去之前曾经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二)、充分关注后进生,据了解,杜郎口中学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学生的总分相差仅有100多分。这样的差距说明什么?说明杜郎口中学的学困生很少甚至不存在。杜郎口中学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师的考核导向上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后进生,学校把每个班后1/3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模式也以学生感兴趣为主要标准,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篇9: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心得体会

李勇

2012年7月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办农村中学,但自1998年实行课改以来,陆续得到了县、市、省、国家教育部的认可,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走进杜郎口的校园,醒目的标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让人震撼,处处在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穿过教学楼的长廊,使我感受到每个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杜郎口中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平台,学生真正成为了自立、自主学习的主人。

一、环境的创新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没有讲台、讲桌,没有高高在上的教师,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没有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双赢多赢。尤其是通过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各班教室的黑板多:前黑板,后黑板,侧黑板,走廊黑板。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二、课堂的创新

杜郎口中学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用模式构建为载体,一步步将新的教育理念变成全体师生的“教”“学”行为,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资助的探究,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几个人一组的自主、合作、讨论;几十人同时争相解题板演;一个人面对几十人大胆而又精彩的题目讲解;全体互动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小组长布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小组内部互助、自制式的管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三、理念的创新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搞得如此生动、鲜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如此高涨。究其原因,是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换带来了行为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之所以能自觉地实施和实现学校的理念是教学的必要、形势的所迫,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自97年4月崔其生任校长以来,对杜郎口中学进行了“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了课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直指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活动约束在必要的程度上,给学生创造了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创立了“0+45”、“10+35”教学模式,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杜郎口中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开放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农村教学改革开启了新思路。

通过参观杜郎口中学引起了我的深思,杜郎口中学为什么从一个全县倒三名的学校成为全县前三名的学校,不但成为山东课程改革的典范,还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杜郎口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这与崔其升校长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坚定的信念和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分不开,更重要的是这套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发展。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能够终身受益。回顾我们的教学改革历程,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些老师然仍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滔滔不绝,不相信老师不讲,学生就能学会,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这种方法禁固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产生了厌学,甚至辍学了。有的老师上课时,虽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充分的发表见解和观点,小组讨论成了形式,应付听课,作秀而已,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以上的反思,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二是:教师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研究教学。因此,我们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深化课堂改革,但不盲目的照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计划的让教师主动学习,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10: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开放的杜郎口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第一感觉就是真的与众不同,教室里三面都是黑板,走廊里也是黑板,走进它的课堂,更让人瞠目结舌,学生们无惧无畏的发言,快速而有序的爬黑板,围绕着教室四处转着听课情景,学生们或坐或站或蹲的听课场面,激烈而紧张的讨论,无一不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灵。

以前也曾参观过许多名校,听过许多大型的优质课、观摩课,没有哪一次让我如此震撼。杜郎口的课堂真是全“乱”了,他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规,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他真的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通过课堂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点评他人,展现了学生细心又公正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振奋呢?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是极强的。他们没有农村学生常有的那种不敢大声讲话、不敢表现自己的羞涩感和怯懦感。他们一个个都被激活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也会充满信心和勇气。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有人说中国农村条件差,实行素质教育有困难。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对此做了有力的回答,素质教育不完全是硬件问题,因为当初杜郎口什么都没有,却走出了一条路。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关键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还在于人的理念。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没有真正相信学生。而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抢着阐述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的观点,看起来课堂很乱,其实活而有序。

杜郎口的成功还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课堂,在实践中磨炼。现在一说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请专家来作报告,外出学习。其实,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关键是在实践。智慧和知识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在课堂中的磨炼,已经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老师之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等根本性的问题。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建立几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教条和“本本”。它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它追求的是没有任何一点形式主义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效益。它冲破了重重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它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它是本土化的,但它与现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杜郎口模式是开放的、创新的、成长的,也是鲜活的。杜郎口可以学习,但硬性地照搬照套是危险的。学习杜郎口模式要因地制宜,一旦成功了,最终形成的就是“自己”的模式。否则,很容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

纵观杜郎口中学的成长历程,可谓“十年磨一剑”。该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可简述为:校长“紧”起来,教师“忙”起来,课桌对起来,黑板多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其中的关键是三个字:“紧”、“动”、“活”。“紧”是指校长作风朴实,管理严格;“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是指课堂创新追求实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以较好的发挥。

一、让管理“紧”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崔其升校长于一九九八年临危受命到杜郎口中学,作为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引领者、指导者,他以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严格管理,整顿秩序,选贤任能,建章立制,提出了“精教愤学、与时俱进、真抓实干、铸就辉煌”的口号,使“质量立校、质量立身”深入人心。

校长“紧”起来,管理严起来,教师们各“种”各的“责任田”,人人“忙”起来了,教育教学的办法也多起来了。教师们在校长的带领下,一心扑在学校里,以教为乐,用白纸精心备好每一个教案,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从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入手,大胆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不仅使学校教学质量由末尾跃居全县前列,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

二、让学生“动”起来

为使教学质量在起点很低的情况下得到快速提高,崔校长带领校干学习借鉴“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等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目标教学”、“洋思经验”、魏书生育人教书经验、国外分组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最终达成共识:要想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解放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具体办法,就必须改变“一言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发展主体地位。学生怎么学好,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改革教学方式,变指令式为超市式,变注入式为发动式,变被动式为互动式。崔校长常年深入课堂听课近千节,并及时评课指导。他不仅用自己的“心动”使得教师们的“心动”了,而且把自己的“心动”变成了全校教师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让课堂“活”起来

把课桌对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实行分组教学,每班分成六至八个学习“互助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当互助组长,相当于一个小“班主任”或承包人,负责本组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检查、监督、组织。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黑板多起来。在教室墙壁上尽量多的增加黑板面积,使更多的学生能“爬黑板”、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或“杰作。这样比传统的授课模式成倍增了学习反馈的有效信息量,显著提高了反馈矫正的效果,使教学目标得以更扎实的落实。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授课方式,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当“导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当“演员”、当“先生”,或讲解、或纠错、或争辩、或表演、或操作,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围绕着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好了,学习负担也减轻了,“知、能、情”三维教学目标也真正得到了有机达成。

激情教育的黛溪中学

黛西中学是滨州邹平的一所县城学校,学校的硬件可是不一般,但是,他们的特色还是软件建设。

一、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

进了学校,让我们最叹为观止的就是学校的六百米橱窗。橱窗里的内容门类很多,天文、地理、文体、艺术无所不包,最多的就是学生的自办小报,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据说是涵盖了全校所有的小组,这些学生自办小报的内容多是和学科教学相关的,橱窗比较简陋,许多方面够不上精细,也多不上锁,但是是学生的作品,是学生的园地和舞台。

能和这一排排学生自办小报组成的橱窗相媲美的,是学校路旁的一排排灯箱。灯箱很大,应有近一米长,半米宽,也很多,反正学校的每一条路旁都布满这种灯箱,灯箱上有名人头像和格言,只不过这些“名人”出自学校自身,是优秀科主任和科代表的,这对师生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激励。

学生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窗户上,也刻上了各种激励人心的口号,我没有问他们的老师和学生,但我猜可能是班训和各办公室的精神写照。教室里则没有什么布置,抢眼的就是每个教室前面,南面(学校南北向的,南边是窗户)后面全是黑板,稍为遗憾的是南面的窗户全被黑板遮掉了,不通风,夏天会比较闷热。这样的布置非常有利于学生随时到黑板上板演。教室的后面有一排柜子供学生放课本及其他杂物,给学生提供了方便。

二、生生科代表、师师科主任

真正使黛溪成名的就是其实行的“生生都是科代表,师师都是科主人”的制度,它真正让师生全面地动了起来,而且权责分明,容易到位。

把每个班级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根据其兴趣特长等担任每个学科的科代表,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对班级的考核细化到小组,从学习成绩到常规管理,如果小组在每个月考核达标,这个小组就可以参加每月一次的有奖游学活动,如未达标,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争取下次达标。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平,学校对所有小组在分组时都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办法。这样各小组学生为了能达标和游学,便会在学习上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在常规上相互督促,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同时,为了让小组的学习有章可循并得到切实的帮助,黛溪又改变了对教师的考核办法,让每位任课教师又成了各小组内各学科科代表的“班主任”。

对教师的考核包含这些科代表的进步和发展,这就叫科主任科代表捆绑考核,科主任不仅要对科代表的本学科学习成绩负责,还要对其常规表现负责,这就把全员德育用制度的方式落到实处。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班级内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明确,合作学习有条不紊,质量很高,这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评选“今日之星”和“明日之星”不无关系。也就是说,每个小组课堂的活动质量,每位教师都要进行考核、评价,这是对科主任的要求,同时,科主任还要组织科代表的家长会,定期与学生交流,还要参加有奖游学生活动。据学校老师告诉我们,老师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但也在和科代表的密切交流中收获了作为老师的快乐。

山东省邹平县黛溪中学实行的“生生都是科代表,师师都是科主任”的教育模式,我认为它从体制上解决了“全员育人”的问题,同时又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黛溪的成功告诉我们,学校是师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必须把师生的“主人”地位落到实处,切实调动全体教师、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一个好的班子加上一个好的机制,才能创造奇迹。

三、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

黛溪学校将课堂教学作为激情教育改革的中心,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互相促进,使课堂教学成为令学生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黛溪学校鼓励教师采用超越传统的集体备课方式,在坚持原有的各教研组教师定期研讨、个人复备的基础上,开展科主任与课代表的集体备课,让学生参与对学案的完善工作,同时使课代表能够依据学案组织下一步的小组预习。备课时制定的学习目标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使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各学科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这些情感因素是引起师生情绪共鸣的基础,也是制定情感目标并加以落实的基础,教师们在努力挖掘的同时,注重因材激情,做到以知载情,以情促知。此外,教师备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情绪备课”。为在课堂上更好地实现情感共鸣、心灵共振,任课教师课前需要积极调控情感,带着良好的心境走进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黛溪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激情课堂”:首先,创新教室布局,根据需要将学生课桌布置成小组对桌式的形式,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教室三面布置黑板,配以多媒体设备和室外流动黑板,满足了学生平等展示的需要,也适应了学生快速、大量获取信息的需求。其次,科主任、课代表共同驾驭课堂,或教师放手让课代表组织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精讲控制在5分钟以内,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惑。此外,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激情导课、自主学习、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生成创新六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具有相融性、不定性,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学习内容、班级、课型的特点来进行调整。

篇11:参观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近年来,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频繁见诸报道, 也受到教育同仁广泛关注, 但对“杜郎口现象”的评论却众说不一。有人誉其为“基础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有人盛赞其课堂是“知识的超市, 生命的狂欢”;也有人质疑其经验的可推广性。笔者认为, 探讨与评论都有必要, 这可以加深人们对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而无论赞同还是质疑, 都应基于对杜郎口中学课堂特征的细致分析和准确把握。正如有学者建议, 对杜郎口中学的研究应走出感性直观的阶段, 开展更多的理性客观的研究。[1]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总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2]课堂话语 (classroom discourse) 能够体现课堂特征, 常被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观摩过杜郎口中学课的人大多对其课堂话语印象深刻,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说得多, 教师说得少。那么, 师生话语量究竟有多大悬殊呢?除了数量上的特征,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话语内容又有何特征?其背后隐含着何种教育理念, 对其他课堂又有何启示?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将从课堂话语的角度分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特征, 探讨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典型课例的个案分析来透视课堂话语特征。被选取的是杜郎口中学的一节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新授课。这节课被公认具有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特色。选择数学课主要是为了与国内外已有的中学数学课堂话语研究的结论进行对照。

借鉴TIMSS录像研究[3]的方法,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课堂录像, 把视频中的师生话语转录成文字。然后把实录中的话语分类编码, 并记录每个具体的话语行为和非话语活动的起始时间 (精确到秒) 。鉴于已有研究指出, 量化研究只是研究的一个方面, 还需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课堂的基本特征[4], 本研究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既统计师生说了多少, 又考查他们说了什么以及如何说。

三、分析结果

下面从话语量、话语机会和话语内容三方面呈现分析结果, 前两方面的结果会与已有课堂话语研究的结论对照。

(一) 话语量

本研究对话语量的分析是基于话语实录中的文字 (不含标点符号) 统计完成的。通过分析录像发现, 这节课的师生话语共有四类言说方式: (1) 教师单独言说; (2) 一个学生单独言说; (3) 多个学生或全班齐声言说; (4) 师生齐声言说。在本研究中, 教师话语量等于 (1) 与 (4) 之和, 学生话语量等于 (2) (3) (4) 之和。以上话语均为公共话语 (即面向全班言说的话语) , 不含私下话语 (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这是因为私下话语通常是多人 (组) 同时言说, 录像中未能全面清晰地记录。统计结果显示, 教师的话语总量是2709字, 学生的话语总量是6770字, 师生话语量之比是1:2.5。

此外, 我们还统计了四类话语的持续时间。教师话语的累计时长是11分43秒, 学生话语的累计时长是27分53秒, 另有5分17秒被用于私下话语和非话语活动 (如鼓掌、板演、纸笔练习、座位更换等) 。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的时间之比是1:2.4, 与师生话语量之比非常接近。从时间分配来看, 这也非常接近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即“教师引导不超过10分钟, 学生活动不少于35分钟”, 但未严格遵循这个时间限定要求。

以上两方面的统计结果表明, 在杜郎口中学的这节课上, 学生话语多于教师话语, 大约是教师话语的2.5倍。而国内外关于课堂话语的已有研究大多发现课堂中的教师话语量多于学生话语量。例如, 上世纪60年代, 美国学者弗兰德斯 (N.A.Flanders) 基于大量课堂观察研究提出了“三分之二律”, 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 讲话的时间中有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5]90年代, 国际著名的TIMSS 1999录像研究通过分析7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年级数学课发现:所有国家或者地区的课堂基本呈现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状况。[6]国内学者曹一鸣等对京沪两地中学数学课的研究发现, 中国数学课堂的教师话语平均量是学生的6.6倍, 师生话语量之比与国际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7]与这些研究的结论相比,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话语截然不同, 它对以往人们习以为常的“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话语状况提出了挑战。

(二) 话语机会

这里的话语机会是指言说的次数及每次话语的长度。分析结果显示, 本节课教师共有71次单独的话语机会, 学生有84次单独话语机会。学生齐说有14次, 师生齐说9次。学生发言的次数多于教师发言的次数。这说明学生有较为充足的话语机会。

我们进一步统计了单独话语的长度。如表1所示, 这节课上96%的学生发言都在5字以上, 其中24字以上的占71%, 99字以上的也将近三分之一。长话语的次数多表明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详细深入地发言。相比之下, 这节课教师长篇大论的机会并不多, 发言24字以上的话语只有46%, 99字以上的不到十分之一。这与TIMSS研究的结论有很大不同。TIMSS 1999录像研究发现, 就平均水平来看, 在八年级数学课上有71%~82%的教师话语多于5字, 25%~41%的教师话语多于24字。而多于5字的学生话语只占23%~24%, 9字以上的学生话语在任何一国或地区都没有超过9%。也就是说,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长篇大论”;而学生的发言多为简短的 (5字以内) , 详细发言的机会较少。[8]

(三) 话语内容与性质

以上揭示的是师生“说了多少”, 下面从学生话语内容、教师话语内容和师生互动三方面揭示师生说了什么、如何言说。

1. 学生话语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本节课围绕后两个环节展开, 具体分为五部分: (1) 展示课前预习的收获; (2)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3) 学生互相帮扶; (4) 练习检验成效; (5) 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的话语主要发生在第 (1) 、 (2) 部分, 时长占整节课的五分之三以上。在第 (1) 部分, 共有6组同学依次展示收获。第一组复习一元一次方程, 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第二组结合三个实例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及其判定条件。第三组展示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并总结要领。第四组和第五组分别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第六组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每一组都是小组合作展示。分析课堂实录发现, 学生话语内容涵盖了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小结等活动。这些活动在一般课堂上通常由教师组织, 而在本节课被融合到学生的展示发言中。学生既当学生又当教师, 扮演了教师的一部分角色, 成为知识的呈现者。

进一步分析学生的话语意图, 发现学生的84次单独话语大致分为四类:向全班讲解新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为其他同学的讲解做导引;针对同学的讲解 (或回答) 发表不同意见或做补充。其中旨在向全班学生讲解新知识的话语共有31次。表1中提到的28次长度超过99字的学生话语, 基本都属于这种情况。频次第二多的是回答教师提问, 共有26次。除单独话语外, 学生还有3次小组交流。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通常只有在回答问题时才有发言机会, 发言机会取决于教师是否提问。而在杜郎口中学的这节课上, 发言机会不只受之于教师,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争取。

有研究者曾指出,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 学生发言较多地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等第一人称用语。[9]本研究专门对此进行了词频分析, 发现这节课的学生发言中, “我认为”先后共出现9次, “我觉得”、“我还要补充一点”、“纠正一个错误”各出现1次。这些用语表明学生敢于表达个人见解和不同看法。

整体而言, 这节课学生发言的内容涵盖广泛, 态度积极主动, 氛围宽松自由。

2. 教师话语

这节课教师共有71次单独的话语机会。教师的话语意图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点拨启发, 引导学生知其所不知, 知其所知中的关键点。比如当学生带领全班比较完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同点, 教师适时点拨:“刚才呢, 咱们这位同学, 找到它们的不同点, 那同学们想一想一元一次方程跟一元二次方程又有什么相同点?”当学生分析题意时把一整句话都作为已知条件划上彩线, 教师提示到:“同学想一想, 在第二小题中, 刚才一组同学把第一句话整个的都用彩色笔涂彩色了, 我要让你在这里, 在这一句话中找最关键的一个词, 你找哪一个?”这是在教学生抓住关键点。当学生发言出现口误快速略过时, 教师提醒:“先停一下, 谁听出失误来了?”再比如, 当学生解完一组题后, 教师不忘追问:“同学们想一想整个的三组这四个方程, 你想一想哪一个是最容易失误的, 为什么?”这是在强调易错点。当学生讲解完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值时, 教师激发学生回顾反思:“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 对于三四五小题, 对于这种抽象的一元二次方程在我们判断a、b、c的时候, 有什么窍门藏在其中?”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纵观整节课, 类似的“抓住关键时机点拨”的教师话语共有将近20次。

除了启发点拨, 其他三类教师话语意图包括总结回顾、评价学生、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方面, 上课伊始, 教师明确学习任务、提出期望和要求;学生展示过程中, 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展示结束后,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收获、帮扶互助、练习巩固、自我评价。

整体而言, 本节课教师角色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点拨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控制者。

3. 师生互动

这节课的话语权不是由教师一人控制, 而是由师生共同把握。学生参与面广、自由发言, 既有集中的小组交流, 也有展示过程中的观点碰撞与补充。教师发言则大部分基于学生发言而生成, 可以看作对学生观点的回应。整节课的师生交往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综合。

林格伦 (H.C.Lindgren) 曾把师生互动概括为四种类型。如图1所示:A型表示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B型表示教师试图跟全班学生发展来回的交往;C型表示教师跟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 也允许学生之间有交往;D型表示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加者, 他鼓励在集体的所有成员中, 包括教师自己, 有来回的交往。[10]根据这一分类, 杜郎口中学的这节课属于D型。

四、思考与启示

以上以一节数学课为例分析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话语。分析结果显示, 这节课的师生话语有许多特征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课堂话语不同。这对我们反思和审视当前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 教师一定要比学生说得多吗?

如前文所述, 以往研究大多发现课堂上教师比学生说得多。这似乎是普遍状况, 这种状况也常被认为理所当然。然而,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写了这一“常态”。

众所周知, 在课堂教学乃至学校教育中, 学生应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是由人类经验传承活动的规律决定的。然而, 这一认识论的规律常被在教学论上直接推导为“间接经验的学习应以教师传授为主”。这一推论把间接经验的来源局限于教师, 把间接经验的获取方式局限于被动依赖外部给予。而事实上, 间接经验的载体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书籍、网络等其他媒介。仅就人而言, 既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学生同伴。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包括被动接受, 更有主动获取。显然,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讲授被过分强调,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被忽视了。

不可否认, 教师讲授是一种高效率的传递知识的方法, 现实中我们也常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理由来论证教学以讲授为主的合理性。但如果把学习的时空看得宽广一些, 我们实际是忽略了课前和课后的学习, 低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乃至校外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如果把学生发展理解得更丰富一些, 我们也低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 对自主发展重视不够。

在杜郎口中学课堂上学生比教师说得多并不违背教育规律, 恰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相信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杜郎口中学的这一理念值得借鉴。杜郎口中学也用实践证明了学生确实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 学生说得多, 说什么?何以能说?

本文呈现的这节课无论从话语量还是话语持续时间来看都是学生比教师说得多,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展示自学收获。学生发言涵盖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的各个主要方面, 此外还包括学生对同学发言的评价以及对师生提问的回应。

学生何以能说?这与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在预习环节, 学生以独立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 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学生自己能学的, 老师不教”, 通过自学预习, 学生有了展示的基础。那么, 如何保证学生的分组展示发言做到连贯、全面又重点突出呢?这需要学生在预习环节既全面预习又有分工侧重, 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环节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需要师生对展示的内容和步骤有设计和安排。如果没有设计和安排, 尽管学生能说, 但可能会出现发言彼此重叠或脱节、时间使用不当、无法突出重点等情况。此外, 学生仅“能说”、“会说”还不够, “会听”也很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说给他人听”与“听他人说”都成为学习的过程。而“会说”和“会听”要逐渐学习和培养, 需有个过程。

总之, 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课上学生的精彩发言, 须知其“工夫”在课前预习、在平时养成。学习杜郎口模式, 不能忽视预习课。本研究未能把展示课和预习课结合起来分析, 是一个遗憾和不足。

(三) 教师讲得少, 该讲什么?

学生说的多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说。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杜郎口中学这节课给出了答案。在知识教学方面, 教师应从“全部包揽”的讲授者转变为“有放有收”的点拨者。学生自学能够准确理解并牢固掌握的, 教师不讲。学生讲得不全面或不深入的地方, 教师完善加深;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指出错误并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没有突出的重点, 教师强调;学生研究讨论不明白时, 教师启发帮助。在组织教学方面, 开始上课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或临近下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顾总结;遇到疑难或争议时, 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精彩或表现突出时, 教师要适时表扬。此外, 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互帮互助, 查缺补漏, 反馈学习成效。

可见, 教师发挥知识点拨者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不仅要求讲得少, 而且要掌握讲的时机。当教师独占话语权、讲得多甚至一言堂的时候, 教师只需关注知识和自身教学行为, 因而课堂较容易预设和掌控。而当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说时,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来灵活生成,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很好的预知。因此, 教师讲得少, 实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学习杜郎口模式应注意什么?

前面的分析表明,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而“学生说得多、教师说得少”和“10+35”模式都是该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 学习杜郎口模式, 重在领会理念, 而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如果借鉴采用其“预习—展示—反馈”模式, 应重视预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时学生须在全面预习的基础上做内容分工。如果每个小组或个人只预习自己展示的那一部分内容而不全面了解整节课内容, 那么展示活动将可能沦为“学生灌输”。

(五) 教学之“法”, 从何而来?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这里的“法”既可以指方法, 也可以指模式。教学有法, “法”可以继承, 也可以开创。杜郎口中学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其革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教无定法, 杜郎口中学用实践证明了教学之法可以丰富多元。同理, 杜郎口中学的模式并非是终极模式, 还有更多的模式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创造, 而且杜郎口中学的模式本身也仍有改善的空间。笔者认为,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的可贵之处除了其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 另一重要的就是其改革的勇气和反思的精神。从来如此, 便对吗?若不如此, 还可怎样?这两个问题, 我们教育同仁应该常问常思。

摘要:课堂话语是反映课堂教学特征的重要维度。通过分析一节典型课例发现,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话语在话语量、话语机会、话语内容和互动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一般课堂不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话语对我们思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话语,杜郎口中学,录像研究

参考文献

[1]洪明, 余文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施条件——基于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3) :47~50.

[2]曹一鸣.数学课堂教学实证系列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16.

[3][6][8]Hiebert, J., Gallimore, R., Garnier, H., et al.Teaching Mathematics in Seven Countries:Results From the TIMSS1999Video Study[R].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3.

[4][7]曹一鸣, 王玉蕾, 王立东.中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J].数学教育学报, 2008, (3) :1~3.

[5]Flanders, N.Analysising Teacher Behavior[M].Reading MA:Addison-Wesley, 1970:171.

[9]潘涌, 朱嬉.新课改最前卫的课堂:释放学习者的表达欲[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 :45~47.

上一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下一篇:生地会考试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