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乐趣记叙作文

2024-04-16

过年的乐趣记叙作文(精选14篇)

篇1:过年的乐趣记叙作文

【荐】过年的乐趣作文

年,是古今人们所喜爱的字眼。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之春来,有“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之思乡。但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乐趣。

在乡下,年味依然那么浓。虽没有城市里的灯火辉煌,但却有乡村中的鸟语花香。我在山中的一个小乡村过的年。尽管它小,但却时常传出拜年的问候声和鞭炮声,过年的乐趣也常伴我们左右。

对于我们这一辈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烟花爆竹了。我们从小就玩“摔炮”、“冷焰火”、“双响炮”等,长大了更是对它宠爱有加。过年了,少不了会放一堆鞭炮。这次过年,我们抱着大堆大堆的鞭炮,一窝蜂全冲出了门。只见天上繁星闪烁,皓月当空,更提起了我们的兴趣。

“冲啊!”我兴奋的点燃了一个“无敌响天雷”,看着它带着响亮的口哨音划过天际,我们欢呼雀跃。“我们把它们扎在一起放,这样更刺激!”大堂兄提议道,我们高兴地说干就干。我找到一处松软的`泥土扒开,大堂兄拿来一束响天雷插进土里,二堂兄把引线缠在一起。“三,二,一,放了!”二堂兄点燃了引线,“快跑啊!”我们纷纷转过头捂住耳朵。

“吁――”我们转过头来,“嘣嘣!”几声后,我们定睛一看,七八支“无敌响天雷”只放出去一支,其他的都壮烈在原地了。“啊?这可是一整包啊!”二堂兄惊呼道,随即开始训斥大堂兄,“都怪你,出的什么馊主意,浪费那么多!”我和大堂兄却只是笑,不说话。“算了,再放吧!”“好!”于是,天空中满是烟、亮光和响声,我们也一直笑个不停。过年的乐趣真好玩!

除了鞭炮,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那顿美味的年夜饭了,尤其是小孩子们,个个垂涎欲滴,开饭命令一下,就如饿虎扑食般冲上去狼吞虎咽。我们也不例外,看着一盘盘美味佳肴,我们像狼盯着羊一样盯着它们。“快开饭吧,快开饭吧!”我们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说,可是还有不少菜没弄好。“菜都没弄好呢。”大人们说。“啊?”我们失望极了,“只能再等等了!”

“开饭啦!”终于,那一声希望把我们拉出了“黑暗”,我们争先恐后地挤进饭厅,抓起筷子就吃。我把一块扣肉放进嘴中,哇!真是美味!不油不腻,肉质鲜嫩,真是天赐佳肴!我们马上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这圆子,真是刀工精细,让人回味无穷!这青菜,真是苦中带甜,令人啧啧称赞!这美味佳肴,也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乐趣。

过年的乐趣,总是让孩子们向往,让大人们憧憬。过年总是其乐融融,热闹喧嚣,喜气洋洋。让我们吧过年的乐趣,过年的传统,过年的乐趣,延续到永远。

过年,是“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的憧憬,是“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的生机,是“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的即将丰收。总之,过年象征着中华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也象征着来年无限的乐趣。

篇2:过年的乐趣记叙作文

包饺子,有人不喜欢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喜欢包饺子。我总是包着奇形怪状的饺子。就是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从奶奶家刚刚回来之后,就全家总动员,活着面,其余的准备就绪。要包饺子啦,我们开始分配任务了,妈妈和我包饺子,爸爸在擀饺子皮。我自己要一开始包饺子就随便捏几个面皮,捏成各种形状。有时候,我把剩下的饺子皮都捏在一块。包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我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了,一共只有三个,我一下子就吃了两个。厉害吧!

正月初三、初四的时候可以去拜年。拜年还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零花钱、吃到好吃的。亲戚的的人,压岁钱自然也就多了。到了外面,就给长辈说几句祝福的话,压岁钱就会自然而然的落到你的手中了。实在是太兴奋了。

在正月十四的时候,就可以在体育馆的周围看到那五彩缤纷的烟花了。这些烟花有十字形的、有的烟花红如晚霞、有的烟花绿如草地、有的烟花黄如阳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空中的烟花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它们都争先恐后地绽开自己美丽迷人的笑容,想让大家看一看并比一比,谁是最美的,谁能够当上今天的花冠王后。

篇3:让学生品味作文成功的乐趣

一、放低标准, 美文精句人人有

学生成绩有差异, 写作能力有高低。要按较高的标准来看, 有的学生可能无一可取之文, 无一能展示之句。但教师不必把标准定得那么高。只要有一个方面可以肯定, 就可以拿出来展示。有言外之意的可以指出它的丰富含义, 无言外之意的可以肯定它直率真挚;用上了修辞手法的可以称赞乐观语言的艺术, 没用上修辞手法的可以肯定其质朴、自然的美。为了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 增强练好写作的信心, 对部分暂时写不出精美文章的学生不必求全责备, 择其有一优点可谈的文章、句子展示, 并不会影响全班的水准。暂时放低标准是为了以后恢复标准, 并且是让原来的后进者也跟上团队, 何乐而不为呢?

二、不求完整, 是文是句都共赏

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之乐, 范围可以放大。课堂作文可以, 课外练笔可以, 整篇作文可以, 片段句子也可以。成功片段的展示、优美句子的展示, 作用不一定亚于整篇文章。因为对于后进学生来说, 要写好整篇文章难度很大, 而写好片段或句子则较为容易;再者, 片段的展示、句子的展示, 所需时间更少, 版面更少, 更自由, 可以见缝插针, 持之以恒, 且同时展示的作者更多, 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例如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 我特意在“佳作共赏”栏上开辟了一个“佳句集锦”小栏, 不仅收集了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语句, 而且具体指导一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了比较优美的句子, 插入其中, 张贴出来, 对全班同学都起到了激励作用。

三、个别辅导, 由扶到放有台阶

对于实在找不到其“作品”的学生, 还有一个补救的办法, 那就是“临时抱佛脚”, 通过个别辅导协助其结出果实。甚至可以是提供一些选择方案, 只留下最后一两个流程给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确实是盼望这种几近“越俎代庖”的辅导。所以开始不妨这样做做, 以后再逐步减少指导的步骤, 由包到扶, 由扶到放, 最后实现自己走路。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这种方法也可以适时、少量用之。就是说, 有时得加大指导的力度, 如对其自认不错的作品大施刀斧, 大动手术, 改得“面目全非”。这样有利于学生看到不足, 认清差距, 克服自满情绪, 更加踏实地投入练习。

四、多种展台, 增加兴趣萌信心

篇4:情境,体会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多年来,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我国中小学生中“作文难”仍成为了教育界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小学作文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其中情境教学原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众多教学方法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其顺应了儿童运用语言的规律,使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思想观点的形成,彰显了作文教学在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李吉林老师所著的《情境教学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情境教学的作用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训练贯穿其中,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诸方面的任务,促使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仅将其作为应付公开课的“道具”,恐怕就是对情境教学的教学作用认识不够全面的原因。

二、李吉林老师的写作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对情境作文的特点认识上,臧三虎总结了如下四点:“快”——抓住时机迅速捕捉观察对象,迅速记下自己的认识感受;“实”——写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要写出真情实感;“新”——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要写出新鲜感;“短”——篇幅短小,不拘一格。

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主要是从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及儿童的特定心理和学习语言特点出发,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动机。第三,在情境中打开思路。第四,范文引路。她的情境教学的运用使作文教学出现了生气勃勃的现象,观察情境教作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语言、思维发展等进行探索研究的,虽是从小学生的角度阐述,但对研究写作情境教学具有科学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三、采取作文情境教学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说过观察说话、写话是作文起步的极好形式。观察情境作文就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观察也不仅仅是随便看看,而是抓住最优的观察客体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我针对《写某处的景物》这个作文题目的要求选择了校园里的植物作为观察客体,校园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学生可以利用许多时间去观察,此外校园里绿化情况很好,有着许多值得观察的植物,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会让学生更明白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我主要安排了“观察植物积累材料——回忆观察所见——举一例学习方法——合作讨论学会说话——片段习作检查效果——习后评价指导”这样的教学思路。观察之后利用图片播放,带领学生回忆所见所感,利用一系列的问句“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它像什么?”再现观察的典型情境,唤起学生对观察客体的回忆和急于表述的动机,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出通顺的文章提供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此时的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充分的观察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植物的形象和特点,在内容上做了铺垫,孩子才有可能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形象的结合,写出富于想象的作文。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实际观察,即让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到校园中寻找植物进行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其习性、整体形态特征、花枝叶的形态,提供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其写作兴趣。第二环节是交流讨论,融入情境,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了丰富的写作资料和对实际情境的体验,回到课堂中去再创情境,带领学生用合理的方法回放观察到的情景,并通过交流讨论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在说的过程中整理思路,并完成片段描写。

完成片段描写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学生练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一步掌握本课所学内容,更好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重点;二是通过找学生上来展示作品,给同学们提供示范,明确写作内容,推行“小步子走”教学,先解决文章重点段落的写作,便于学生更好把握,不至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四十分钟时间完成习作。第三环节是习后指导,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此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通过挑选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修改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第四环节,设计了总结评价性任务,在整堂课结束前,就这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的概括和评价,为学生如何写作,如何写好作文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力求学生能通过这堂课打开学生的写作大门,爱写作,学会写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和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由此看来,作文指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想把一堂情境作文课上好就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不仅学生要做课前准备,作为老师自己也需要做很好的准备。为此我首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校园里的植物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以便能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时回答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观察,搜集所需的写作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教学刚刚起步,很多老师都喜欢给同学们一些模式去写,强调技巧的教学,发现还会有老师给学生好的词句去套用,这样使得写作文成为了一种填空题,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失去灵动,失去孩子们本身的童真童趣。而李吉林老师明确提出要避免搀扶过多甚至包办代替、要求过细乃至画地为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原来老师松开了紧握住学生们的手,学生们非但没有跌倒摔跤,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用孩子们的眼睛不断地看着这个世界”,这也是为何要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的最重要的原因——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文章。可见情境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情境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带领学生更快乐、更轻松地学习写作!

篇5:过年的乐趣500字作文

过年是快乐的。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微笑着递给我一个个红包,使我乐得合不拢嘴,但是也不忘热情地给他们拜个年。那天晚上,我向妈妈请了个假,跑到一边,把红包一个一个拆开,看着里面一张张暂新的百元大钞,乐得我一蹦三尺高,怪不得有人说我是个“小财迷”。睡觉的时候,我把压岁钱全放在枕头下面,在心里盘算着这笔钱要怎么花出去,想着想着,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过年是温馨的。我们一家开心地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有青椒肉丝,红烧肉,粉蒸排骨,鸭子汤,清蒸鱼……好多令人馋涎欲滴的菜,吃着吃着,我吃出了过年的味道。饭后,大家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十分精彩,大家特别开心,真是温馨的一家人。

过年是热闹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处挂着火红的灯笼,许多人在广场上放鞭炮,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就连树也穿上了五彩缤纷的新衣裳,真是热闹极了

篇6:过年乐趣作文

过年,是我们小孩子最自由自在的日子。我们不用在家与补习班之间奔波;不用做大堆大堆的作业;不用看那些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头的书。即使不小心犯了点小错误,爸爸妈妈也不会把我们请过来没完没了地讲一大堆道理,更不会把我们臭骂一顿。我们只需要尽情地玩儿。我们会把点燃了的鞭炮丢到水里,“嘭”地一声闷响,水花四溅,衣服沾湿了,这时,我们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平日里不常见面的表哥表姐也来了,大家闹翻了天,公然在大人眼皮底下到处蹦来蹦去。对于女孩来说,电视就是陪着我们过年的好伙伴,没日没夜地看着电视,也不会挨骂。

收红包是我们在春节里最快乐的事。除夕夜里,大家一块儿吃团年饭,爷爷奶奶舅舅舅妈一个劲儿地把红包塞到我们的手心里,看着自己的衣兜越来越鼓,心里比什么时候都更加满足。舅妈今年还给我开了一个小玩笑。舅妈手里的红包鼓囊囊的。红包还在舅妈的手里,我就开始猜测舅妈手里到底拿了多少钱。带到红包到了自己的手里时,手还在激动地不停发抖,满心欢喜地打开红包一看,结果全是20元一张的。过后,大人们夸张地学着我的动作,笑话我。

过年,还会让我感受到亲情,每年无论如何忙碌,大家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在高速路上,车一辆接着一辆,但司机们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一心想着要回家了,十分激动。

吃团圆饭时,爸爸祝爷爷长命百岁,爷爷又祝爸爸工作顺利。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夹菜,爷爷奶奶又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夹菜。亲情在酒杯里流淌着,在祝福里传递着,大家的脸上比春花儿还灿烂。

篇7:过年的乐趣记叙作文

我约了一个小伙伴和我一起去买打火机和鞭炮。我们买完鞭炮和打火机后,便来到一片空地,将所有的炮都放进口袋里,接着先拿出3个炮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斜着摆,那个小伙伴也和我一样摆了起来。

过了一分钟,我们都摆完了,就变成了一个红太阳,然后再拿出一根炮和打火机,把炮拿在手上斜着,接着点火。“滋——”声音像老鼠一样,在差不多快要爆时,我们迅速撤离,躲在一旁偷偷地观看那爆炸的一幕。“砰、砰、砰”连续爆了七声之后,我们又出去看了看,地上被炮火熏得又白又黑,还有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喂!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百发苍苍的老头在窗口破口大骂道。我们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像老鼠似的落后而逃。我们又来到一块菜地,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了菜心里。每人拿出5个炮,各放一个地方,然后掏出打火机,点燃所有的鞭炮,接着又像变色龙一样躲了起来。“砰、砰、砰……”几声爆炸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出去,没想到一个刚在睡觉的老头被我们吵醒了,他大叫:“小孩,去别的地方,不要在这里,会吵到邻居的。”顿时,我们笑着跑了回家……

放鞭炮,真有趣!不过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再做这样的恶作剧了!

作者:陈圣鹏

篇8: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乐趣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我觉得, 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写作的素材应当源于生活

可现在的学生却忙于繁重的学业, 生活圈子狭窄, 基本上每天只能处于“家庭——学校”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的轨迹中, “源头”往往单调枯燥, 写起作文来, 学生也就常常捉襟见肘, 视作文为难事这也就不奇怪了。

二.学生的视野应当放宽

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下了各种框子:这个可以写, 那个不可以写;这样写才能得高分, 那样就脱离了“三基本”的要求。好像这样的作文点拨很有道理, 也似乎给学生的作文加上不少“保险丝”。其实这样的点拨反而使学生的作文成了“批量生产、统一型号”的产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模仿范文, 视野受到束缚,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样的仿写也可能是邯郸学步, 到头来既学不了别人, 也成不了自己。所以, 这样的作文指导对于有创新思想的学生来讲, 无疑是捆住了他们的手脚, 影响他们写作积极性的发挥。

三.教师的分解还欠明朗

实际教学中, 教师的指导往往没有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 更未真正把握学生的写作心理;本着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循着自己的思路, 大谈特谈自己会如何写, 或蜻蜓点水或隔靴搔痒的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行文等作文的一般要求的说教, 要么以名家名篇为模本要求大多数学生借鉴仿照。其实, 这样的指导也只是在想当然中进行, 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所以, 难以真正的触动学生。

四.要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作文的评价形式主要有两种:老师的精细批改和一个分数或等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如此, 学生能不厌倦吗?甚至, 有时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好的作文, 学生连看都不看。另外, 许多老师批改作文时, 经常注重学生的单篇作文, 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有的学生以前一直写得不好, 这次他费了心思去写, 虽然还不怎么样, 但若比以前有进步, 老师就应该给予一个合理的评价, 否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反感, 以至于视作文为难事。

以上是造成学生视作文为难事的几点主要原因。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 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于是, 越写不好就越怕, 越怕便越写不好,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作文便成了他们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痛”。所以, 为改变目前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 我们有必要为学生的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学生提高作文的乐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张志公先生说过:“现在的学生对作文有两种不好的态度和习惯, 一是怕作文, 至少是不爱作文;一是写文章马虎草率, 不严肃, 不细心。”为改变这种现象, 首先, 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因作文带来的厌恶和恐惧感, 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作文作文的最终目的, 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 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肯定索然无味。所以, 教学生作文, 应当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作文, 而不是消极的应付。其次, 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严肃的对待作文, 改变其马虎草率的态度和习惯。

二.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 (1) “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对那些写组素材不够而又每天行走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忙碌的学生来说, 让他们抽出时间去领略自然风光, 感受人间的亲情和友情, 思考生活中虽然很小却很有意义的人和事等, 都很有必要。这样, 学生在写作时才可能不作无病呻吟, 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 这种对生活本身的再现, 会让学生感到以“吾手书吾心”的自然和痛快。

三.让学生感受到心灵解放的快乐

(2)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宝藏, 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 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最丰富的东西——精神, 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被束缚的心灵, 放开学生被捆绑的手脚, 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 对于学生自己的思想, 老师既不要武断的排斥, 也不要强硬的扼杀, 更多鼓励学生写自己, 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 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己, 使他们在写自己的时候感到释放心灵的快乐。

四.让学生在鼓励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喻旭初老师说过:“快乐作文的前提之一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被别人认可的人会更加独立自信, 性格会更加开朗思维品质会更具创造性。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应该真诚地赏识, 积极地认可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一种胜任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评价下, 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写作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做法, 在批阅作文时要不吝赞美之词, 多找亮点, 少用挑剔的眼光, 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受到赏识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 变得有写作欲望。

总之, 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进行写作, 是一项有乐趣的事情。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 让他们用自己的笔, 抒自己的情, 发表一己之见。这样, 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成为快乐的一项工作, 学生才能改变厌写怕写的状况, 从而找到写作的乐趣。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学生却往往找不到写作的快乐。因此, 作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乐趣。

篇9:享受作文教学的乐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近年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被悦纳的幸福中,享受写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阅读积累,"厚积"必能"薄发"

1.1 课内重积累指导。

阅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1.2 课外重阅读迁移。

教学中,笔者从营造书香班级,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达"四有"着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阅读有内容。

买一本书,读几十本书。发动学生提供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充实班级书库,由书的主人介绍这些好书的优点,拟成精彩的广告语,举行"好书推荐会",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书。此举激发了学生纷纷提供最优秀的书目,并且不断更新充实了班级书库。同时,教师引导推荐传统经典诗文,中外名著,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其次,配合我市每个假期举行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读书征文大赛的推荐的优秀数目,推荐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读好书,荐好书,评好书,班级里书香飘溢,浓郁的是诗情在畅游浩瀚书海中萌生。

(2)阅读有要求。

师生通过民主讨论,对课外阅读任务确定"四个一"要求。即每天阅读1000字左右的内容,记录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积累10个好词、新词,写1段简短的阅读体会(一整本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因材施教,以上要求全凭学生自愿遵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在书香班级所营造的"阅读场"中,孩子们谁也不甘落后,都能认真完成任务。

(3)阅读有反馈。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名学生汇报前一周的阅读书目、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交流积累的好词、新词,畅谈读书感受,评点人物个性,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种阅读收获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搭建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尤其讲述阅读内容时,语言表现力极强。投入的阅读态度强化了无意记忆,加上师生的激励,潜移默化的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一环节更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阅读有专题。

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五年级上学期开展阅读的《伊索寓言》,一个个篇幅短小,形式不拘的小故事,浅显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辩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五年级下学期开展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个个历史故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围绕专题,教师适时安排拓展阅读,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厚积而薄发。"实践证明,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人文底蕴的过程,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金钥匙。

2 随文练笔,"下笔"自然"有神"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练笔的生长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随文练笔。

2.1 扣好词。精彩的词语往往是作者思想的闪光点,紧扣词语意思让学生写写感悟,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饱经风霜"一词所开展的写话训练,曾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示范,在于老师耐心而又巧妙地引导中,孩子们对这位拉车的人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写,就是对"饱经风霜"意思的最好解释。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2 扣知识点。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教师可以精心地选择那些课文中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望月》一文中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充满童趣,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小外甥 奇特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2.3 扣结构。就是仿照例文的结构来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如教学课文《荷花》,我着重与孩子们分析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即提纲:(1)总起,(2)写荷花的叶,(3)写荷花的花。以此文为例,我趁热好铁进行指导学生写《菊花》的提纲:(1) 写出菊花的名称。(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3)描写花瓣的形状(4)写花的姿态(5)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把菊花描写得非常生动。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評价激励,写作亦是享受

3.1 创造展示机会,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的好的作文,可以请小作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3.2 多元习作评价,抬出学生写作的自信。

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教师还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有些学生的习作虽算不上好文章或者说毛病较多,但只要文中的某一段语言或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只是一个新鲜的句子段落,哪怕是只有一处比较突出,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篇10:乐趣的记叙作文

书写中,我发现一个个汉字都是有来历,有韵味的。例如那“驰”字,古代没有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而马跑得比较快,于是马作为交通工具,在路上飞驰而过,所以“驰”左边是马字旁。再如“黄”这种颜料,古时候的人很聪明,用花草的汁水来染色,所以“黄”是草字头,真有趣,

我还知道书法的字体分好几种,而我现在练得是楷书,这种字体端庄大气,笔法优美,气势开张,给人宁静又舒服之感。在我眼里一个个字仿佛就是那一幅幅画呢。

但是要想写一手好的书法是不容易的,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苦哪有甜呀!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书法也必须要花大量时间和精神,不仅这样还得要有耐心。那时在我身边有好几个伙伴学着学着都放弃了,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于是依旧坚持苦练,常常手臂,手腕酸痛也不肯停下来休息,只是咬咬牙坚持下来,手上磨出一个个泡,长出厚厚的茧,我都不在乎,只要能把字练好,什么都无所谓。书法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篇11:过年快乐的事记叙作文

过年,真快乐!早上,不用听到讨厌的闹钟声,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今天早上我还睡到10点钟呢!不过,懒床可不是好习惯哦!

过年,真快乐!我可以不用听到妈妈的唠叨声,还可以收到大人们给我的压岁钱。今年,我还收到600多元压岁钱呢,发了一比小财哦!

过年,真快乐!我可以吃到爸爸妈妈烧的美味佳肴,有我喜欢吃的糖醋排骨~~~

过年,真快乐!晚上我可以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做什么事都不用看家长的脸色,真好!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各式各样的对联。家门外面的鞭炮一直响个不停,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脸!

篇12:散文:童年过年的乐趣

童年时期,最快乐的时光莫过过年。虽然回忆起来,很难说出哪年的年过得最有意义,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但那色彩斑斓的年确实让我们在童年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享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尽管民谚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但年味极浓的时间还是在除夕前后几天。除夕那天,当红红的对联、祈福的门神贴起来,欢快的鞭炮响起来,年的味道就像漫空的红霞,雾一般的轻盈的漫过来,厚厚地罩在屋场上,绕在住户里,弥漫在人们的心中。小孩当然是最先感受到这种快乐的,也是全身心陶醉于这份快乐的。除夕清晨开始,就跟在大人身后忙乎不停,包括贴春联。那时,不像现在可以买到内容丰富,大大小小的春联,都是用红纸请人写的。父辈们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能用毛笔写出象样春联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我们村子上有一个在旧社会当过先生的文化人,毛笔字写得周正,又会吟诗作对,只是平日里因他是地主出身,成份不好,人们为了“划清界线”,都不太敢亲近他,他也显得沉默寡言。但到了过年写春联的时候,村子上的住户都去找他帮忙。先生从不推辞,不管谁家送去红纸,他都很热情接下来,郑重地对待,聚精会神的.写,字写得端庄好看,遒劲有力,自然洒脱。我家的春联都是除夕当天才请他写的,先生接过父亲送去的红纸,铺在桌子上裁好,戴上眼镜,然后搦笔濡墨,凝神屏气,默念着心中的楹联句子,一气呵成。我常在旁边看得入神,对先生能写出漂亮的毛笔字很是敬佩、羡慕。后来上了学,先生边写,还边考站在旁边的我认春联上的字,认准了他就表扬我,不认识的,就耐心地教我,很像个老师的样子。

简陋的土坯毛草房,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就像女人脸上搽上了淡淡的胭脂,有了动人的色彩,焕发出了别样的韵味了,节日的味道就被火红的春联渲染起来了。看到家家户户门上贴的红对联,装扮出节日浓厚的喜庆气氛,心中很感念首创贴春联的先人,他不但增加了过年的文化内涵,还增添了过年的喜庆色彩。

过年最激动人心的是除夕夜。新年将至未至,小孩充满幸福与期待,在享受平时无法享受的可口菜肴和糕点时,把浓浓的亲情渲染得满屋子萦绕。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但丝毫觉不出单调乏味,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小孩更有释放不完的快乐,成了除夕夜的中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春晚,大人小孩都围着看电视,春晚便占据了除夕夜的中心,把一个重亲情、享温情的除夕夜给冲淡了许多。

过年对小孩来说总有很多好玩的事儿,其中最让人手痒 的莫过于放鞭炮。那年代穷,放鞭炮也成了小孩一件奢望的事,想不到成挂完好的鞭炮玩。大年初一鞭炮声把我们从梦中吵醒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起床捡鞭炮。等父亲放过开门的爆竹后,就飞快地跑出去,和村子上的小伙伴们汇集在一起,到已燃放过鞭炮的人家,捡拾没有炸响的“哑炮”。先是用脚踩上一遍,是实心的证明还有火药,有利用价值,赶快捡起来放进口袋;一踩就瘪了的,证明没有火药了,就弃之不要。我们跑了东家跑西家,直到把个小村跑了个遍,口袋装得满满的才回家。

吃过饭,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就一心一意放起鞭炮来。捡来的鞭炮捻了短,放起来有一定危险,有的刚一点燃,在手上就炸开了,常炸得手麻,耳鼓“嗡嗡”作响,但我们毫不畏惧,玩性不敛。有时还变着花样玩,有的把鞭炮插在墙缝里放,把土坯墙炸下一些土;有的把几个绑在一起扔进铁皮筒里放,炸得铁皮筒轻轻跳起来;有的把鞭炮插在湿泥里放,炸得泥沫四溅;有的把鞭炮扔到鸡群、狗群里,吓得鸡飞狗叫,大人见了,就会一阵责怪。

过年的时候,总希望日子过得慢些再慢此。因为,这段时间总有些好吃的东西不离嘴,也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还不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的只是小伙伴们在一起忘乎所以地疯耍和快乐的心情。然而,过年的时光,就像白马过隙转瞬即逝,刚过除夕、初一,转眼就到了初七,过了初七,很快要到了元宵,元宵一过,年也就悄悄地从身边遛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又开始了一年漫长的等待。

篇13:让小学生把作文当成乐趣

一、在体验中快乐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使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还要让学生亲身去实践, 用自己的耳鼻眼去感受身边的事物, 感受大自然。这样, 学生就会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同时也是享受, 从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在游玩中快乐着、享受着、学习着, 自然而然地形成欣赏和写作的乐趣。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区, 走进都市, 不是将学生圏在教室里, 而是开辟一个广阔的无边际的课堂, 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 让学生去看迎春花, 看潺潺的流水, 看初融的大地上披上的绿装;夏天, 让学生去观荷花, 听蝉鸣, 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 让学生去望大海, 看苍穹, 到农田写生, 到亲戚家帮助收获庄稼, 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 让学生去滑雪, 去登山, 打雪仗, 溜冰……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 用心去发现美, 用身体去体验美。这样, 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 而且使写作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 学生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 就会有快乐的童年, 有多姿多彩的世界, 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 丰富多彩了。

体验生活, 让学生有感而发, 就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把自己放到生活中去, 学会观察, 学会感受。学生每次亲近自然, 不一定非要用笔写下来, 积累同样很重要, 积累多了自然会有感而发, 下笔有神了。当然, 最重要的是用心, 注意发现自己身边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 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行动。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 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丰富, 有时就只顾了玩而玩, 早已将观察和感受抛到九霄云外了。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引导, 使学生学会观察, 善于观察。除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外, 主要还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比如有目的地树立观察目标, 在活动之前告诉小学生留意什么, 或告诉他们活动结束后, 要把什么记下来等。

二、在欣赏中快乐

如果没有鼓励, 前进就没有动力, 如果没有掌声, 舞台不会更精彩。小学生思想单纯, 但尤其重视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许, 也有可能给他们注入无尽的动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成功。如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张贴上墙, 可以把作文和外班进行交流, 可以办班级作文报, 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投向报刊杂志、上传到网上等等。每一次的认可, 都有可能成就一个小作家。

作文批改很重要, 教师一定要注意遣词造句, 每一句话都关系着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有的教师为了省事, 草草写几句了事, 这其实是很不负责的。要知道, 学生视教师的每一句话如“圣旨”, 更何况是在他们作文本子上的批语。所以语文教师要在作文中慎重再慎重。发作文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不可放松。读范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自己读, 也可以让教师帮学生读, 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 最后就是集体欣赏。尤其是学生读自己的范文, 那是最好的鼓励。先让那些受到肯定并信心十足的学生念自己的作文, 再让那些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人念自己推荐给同学们的作文。这样小作者和小读者印象深刻, 别的学生也深受激励。这样相互欣赏, 享受成功的做法,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让成功的学生增强信心, 让有信心学习的学生产生兴趣, 让有写作梦想的学生奋起直追。

三、在想象中快乐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要求。基于这一条主线,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发现有真情实感的学生范文在全班推荐, 并加以肯定, 使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老师读的作文中写的事我也经历过, 原来这么小的事也可以写出来”, 从而在下一次作文中“按图索骥”, 写出类似的作文来。别小看这一模仿性的作文, 这可是成功的关键一步。

社会新闻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 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 并写成习作。如“阴霾天气的增加, 很多人感染了肺炎, 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 对于此事件, 电视上、报纸上持续报道。学生就会产生好奇, 为什么会出现阴霾?阴霾为什么能致人生病?肺癌是怎么产生的?教师不妨利用好这一时机, 发动学生查资料, 搞调查, 他们很有可能会写出一篇篇像样的作文来……

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语言。因此,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诸如朗读比赛、演讲、口语交际等, 让小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 这一句怎么读更有感情, 怎么读更有感染力, 从而一遍又一遍地模仿、学习, 在想象中打开一个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窗口, 在想象中学会运用语言, 最终学会写作。

四、在创作中快乐

台湾有一份传统的学生类报纸叫《儿童日报》, 销量一直不错。究其原因, 是因为杂志中有一个栏目叫“小文苑”, 专门刊登小学生稚嫩而真诚的小文章。年龄不限, 长短不拘, 同时还聘请在儿童文学中有一定造诣的作家给小朋友的作品进行点评, 评论浅显易懂、娓娓道来, 既有赞誉, 又有建议, 小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所以非常喜欢这一杂志。

所以, 教师既要鼓励并保护小学生对初步写作的新鲜感, 同时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创作的平台, 让他们的小作品在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认可, 并发表在期刊上, 从而找到写作的乐趣。再有就是采取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他们最信任的儿童作家来规范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规范, 帮助他们更好地用“写作”的方式来写作文。

篇14:作文课中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激活;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32-02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能,这是新课改的根本,更是当今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关键的一课,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

1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头痛,语文教师也常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面、文学面都比较狭窄的学生,对其问题难以释疑。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课上下功夫,思考怎样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爱好,怎样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能,不让学生感到作文难。笔者对学生作文难作了调查,调查结果:①观察不够,写不出作文;②拿起笔不知从何入手;③写完作文收不了尾;④想写心中话却表达不出来;⑤愿意写作文的同学占班人数的1/5。针对此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

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课上对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进行很好的训练,就必须组织好这堂课的结构,尽量使这堂课生动有趣。我做了一次作文试验课,写作文:窗外。(安排)两个同学到室外看风景(时间5min),回来口述你所看到的情景,教室里的同学对外面的天空作想象。观察的同学A介绍: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白云把太阳的光芒挡住了,白云的边上有一些金光,远处的小山看起来模模糊糊的,只能隐约看见山顶上的一些小树。观察的同学B介绍:走出教室,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远处:山顶浓雾迷漫,似乎地球与天空相接。抬头仰望蓝天,朵朵白云正在飘动。同学C想象到:外面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校园四周绿树环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童话世界里。通过三位同学的观察与描述,同学们在课堂上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作文。

1.2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运用材料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为了帮助学生建设好这个材料仓库,教师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可以这样归类:①人物篇;②故事篇;③片段篇;④描写篇;⑤风景篇等。这些材料来源可从生活中吸取,可从书籍资料中吸取。学生心中有了材料,再渐渐教会学生提炼材料、运用材料,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感到作文难。

1.3教会学生掌握文章结构

简单地说,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学生有了材料,并非就能写出好文章。正如学生所言:不知从何入手,写到最后收不了尾。文章结构组织怎样,最能反映出学生这篇作文内容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是否清晰、主题是否突出。只有安排好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对初中学生作文,有时可以安排他们仿写一些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吴晗的《谈骨气》、茅盾的《白杨礼赞》等,这些文章结构很有代表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文体结构。

1.4彰扬学生作文中的片言只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语段,并在评语中给予肯定,学生就会想每次作文时都写出一些佳句和语段。久之,学生作文就会写得优美,就能有文章内涵,鉴赏价值。

2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教师如果仅为上语文课而上语文,就会显得单调、枯燥。学生作文只限于在作文课上提高作文,也很不易。应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因为,教材中入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一些较好的写作技能、方法。这就看教师怎样去传授这些方法、技能,让学生来领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家搜集的材料很多,如果作家把每一个故事都写到作品中去,文章就显得冗长、累赘。于是作家经过反复思索,取舍材料,提炼主题,最后只选了3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读者也感到感情真挚、亲切。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就可以知道怎样选取材料,表现主题了。

学生在作文时,过渡与照应,常常运用不好。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教学生领会这种方法,技能。如《藤野先生》一文,有一处很巧妙的过渡,文章在述说东京留学生的乌烟瘴气景象之后,作者写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真可谓转接自然。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篇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处作者为了照应开头更好地表现主题,以更为有力的笔调反复强调:“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前后呼应,主题也更突出、鲜明,结构更完整。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作文教学,文章里涉及的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应有机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领会、掌握。

3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

抓好作文教学,仅靠语文课和作文还不够,还必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

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教师应积极的给学生安排一些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和优秀作文,指导并帮助学生订阅相关报刊,如《语文报》、《课堂内外》、《读写天地》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在阅读作品中,做读书笔记,记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等的积累。教师还应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包括写日记、周记和语文作业等。日记可以特意安排学生写一些片段、场面、人物描写,还可每期利用一定的时间举办一次或两次日记展评。语文作业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性地布置仿写、改写的一些句子形式或段落,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无意识中吸取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活学生作文之源,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有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思想转变。有了这个思想转变,才能激活学生心中的写作激情,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质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Enjoyment in Learning Composition

Shao Tieying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employ varieties of method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As a result, the students may get pleasure from writing and their writ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graudally.

上一篇:做好全年服务保障工作下一篇:优秀校友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