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勤人员管理考核办法

2024-05-01

司勤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共6篇)

篇1:司勤人员管理考核办法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

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十六大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央企领导人员管理工作, 制定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规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以来, 按照中央要求和现实需要,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各企业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定《管理规定》, 及时将这些做法和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 对于推进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提高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水平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将对各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管理规定》是经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的。

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各地各有关单位和各中央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践中, 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没有充分体现企业特点, 干部考评与业绩考核“双轨运行”, 考核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 要“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因此, 出台《考评办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引导企业注重提升“软实力”

制定《管理规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中央企业实际出发, 着眼于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 以完善领导体制、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 规范程序, 明确要求, 建立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保证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研究起草《管理规定》过程中, 我们按照“反映现实、大胆创新、留有余地、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 力求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管理规定》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同时,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把组织选拔与竞争选聘结合起来, 使《管理规定》符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管理规定》注重把近年来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 加以归纳、总结和完善, 同时注重吸收借鉴党政干部管理工作的有益经验, 以及国外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好的做法, 积极探索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三是坚持可操作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主要环节从内容、程序到方式方法, 都尽可能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对尚处于探索中的一些做法, 从原则上提出要求, 为今后的实践和改革留有空间。

在制定《考评办法》过程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树立导向、改革创新、体现特点、简便易行”的总体思路, 强调以业绩为基础, 全面考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能力素质、履职行为和履职结果, 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班子团结、企业党建、科学管理等“软实力”提升, 与现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互为补充, 形成了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考评方式上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开放式考评, 实现了考评制度的创新突破。

提出公开招聘、任期制等新举措

《管理规定》分为9章共66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文件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二章资格条件, 规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的基本条件和资格;第三章职数和任期, 主要对中央企业董事会、经理班子、党委 (党组) 班子的职数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等作出了规定;第四章到第八章, 主要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职业发展、退出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出规定;第九章附则, 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考评办法》分为5章共35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原则、主要方法, 并对考评对象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综合考核评价内容, 对考评内容、指标和要点作了具体说明;第三章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确定了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方式和具体程序;第四章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提出了考评结果的确定方法、标准和奖惩措施;第五章附则, 主要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办法》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这两个文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规定》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融入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格条件、考核评价、问责之中。《考评办法》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科学发展内容作为考核要点及标准, 增加了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考核指标或要点, 引导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管理规定》积极吸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改革的新成果, 提出了公开招聘、任期制、任期考核、多维度测评等多项新举措。《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评价, 探索建立了综合考核评价的量化评分体系, 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有机结合。三是体现了中央企业特点。《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原则、资格条件、职数、任期、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职业发展、退出等方面都赋予了有别于党政干部管理的鲜明企业特点。《考评办法》突出业绩导向, 在考评内容中赋予业绩50%的权重, 将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评中。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管理规定》要求, 在本企业内部选拔领导人员应当经过民主推荐, 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民主推荐情况, 实行差额考察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职工代表对领导人员的民主评议制度, 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要接受职工民主监督。《考评办法》强调, 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规定职代会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并赋予较高的权重;未成立职代会的, 参加企业内部民主测评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小于10%。二是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 把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方式。去年,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总经理, 实现了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管理规定》明确提出, 对经理班子成员的选拔应逐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力度。三是全方位开展民主测评, 在更大范围听取群众意见。《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建立了由企业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职工代表、上级管理部门、监事会共同参与的多维度测评, 并结合个别谈话、听取意见、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 综合运用多维度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真正实现负责人“能上能下”

目前在一些企业, 确实存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上来后, 除了到达退休年龄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等情况, 才能“下”来, 否则, 即使工作平庸, 业绩平平也不会“下”来。为解决这个问题,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作了如下规定:一是实行任期制。《管理规定》对董事、总经理、党委的任期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将考核评价与任免、奖惩挂钩。三是健全退出机制。《管理规定》提出, 完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免职 (解聘) 、辞职、退休制度, 并规定了免职 (解聘) 的五种情形和应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三种情形, 明确了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辞职形式。同时规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达到任职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企业领导职务的, 其在下属企业所兼任的其他职务也应当一并免除”。上述规定有助于建立企业领导人员的正常退出机制, 真正实现领导人员的“能上能下”。

职务消费接受职工监督

中央高度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管理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 目前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已经形成了以业绩考核为基础, 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 《管理规定》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严格执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二是明确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方案审核、批复的程序。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 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薪酬、奖金等任何报酬。三是按照依法合规、从严从俭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建立健全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通讯、业务招待、差旅、考察培训等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消费项目, 应当明确标准, 制订预算方案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核、批复后实施, 年终将情况报国务院国资委, 并接受职工民主监督。

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篇2:如何对管理人员实施考核?

考核中的用人理念赛马又相马

马是好马还是劣马,并不在于用嘴去理论,而是在于让所有的马都到赛场上去比赛,在比赛中去识别。知识和能力是核心,思维模式是外围,态度是第三层,三者叠加依次为行为。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不太容易很快提高或改变,但是态度很容易改变。这种比赛是在竞争中识别好马,对于市场人员效果特别明显。对于管理者,要常做360度的民主评议,考核实施办法的结果像一面镜子似的反映管理者那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好,这样就将带领不同团队的管理者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创造了竞争,也创造了压力,强迫管理者不断提高自己带队伍的能力。

人员得其所

实施“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序列。比如:销售序列、售后序列、培训序列、认识序列等。不同的序列都依照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分为初、中、高、资深四个级别,每个序列的员工都必须被评估后定位不同的级别。

连续三个月的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公司的人才评估大盘点,以达到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即人岗匹配”的结果。级别不同的人员会从事复杂性、挑战性不同的工作,激励措施也会不同。同时每次盘点,根据员工的共性和个性做出更为有效的培训计划。

具体绩效考核办法

一、被考核人员:财务部长、OTC经理、分公司经理、分公司服务部长、企划部长、售后部长、销售部长、办事处主任、管理员。

二、考核程序:1、财务部长、OTC经理、分公司经理、分公司服务部长、企划部长、售后部长、销售部长的考核人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2、办事处主任的第一考核人为销售部长,第二考核人为分公司经理,总经理委员会为考核成绩调整人。

三、考核方法:1、所有人员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月度、季度、年终进行一次。2、述职报告:每月须按规定时间要求交书面述职报告给上级主管领导。3、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上级主管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

四、考核内容:

1、岗位职责考核:指对每个员工要担当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交付出的任务中所在地表现出的业绩进行评价。基本要素由工作目标、工作质量、工作交期和工作跟进等构成。

2、能力考核:指对具体职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经验性能力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理解力、创造力、指导和监督能力等经验性能力以及从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方法等。

3、品德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勤惰、協作精神以及个人修养等构成。

4、学识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管理学识、专业知识以及其他一般知识等。

5、组织纪律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纪律性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等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遵纪守律、仪表仪容、环境卫生以及接听电话语言规范等。

五、考核等级:

1、A级(优秀级)95-100分 工作成绩优异,有创新性成果。

2、B级(良好级)85-94分 工作成果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且成绩突出。

3、C级(合格级)75-84分 工作成果均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

4、D级(较差级)60-74分 工作成果未完全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但经努力可以达到。

5、E级(极差级)64分以下 工作成果均未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经督导而未改善的。

六、考核结果的应用(工资指基本工资):

1、月业绩考核成绩将作为员工年终评比以及职务和工资升降与奖金的重要依据。各分公司经理不再有直接给下属销售人员定奖金的权力,当本公司编制内各级岗位遇有空缺或公司扩编增加员工额时,凡考核成绩优异人员将予先递补。

2、月业绩考核成绩为A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5%;为B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2%;为C级者,享受全额工资;为D级者,当月扣除工资额的50%,并给予留用一个月处理。如下月考核不合格,给予辞退处理;E级者,当月奖金全部扣除,并给予留用一个月处理。如下月考核仍不合格,给予辞退处理。

3、连续5个月业绩考核成绩为A,或全年累计8个A者,下年工资额增加5%;全年业绩考核成绩达到10个A者,下年度工资额增加10%。

4、季度考核:季度考核成绩主要应用于员工职位晋升使用,公司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晋升考核。

5、年度考核:A级者,享受A类年终奖;B级者,享受B类年终奖;C级者,原有职务、工资不变,享受C类年终奖;D级者,给予留用察看二个月处理,不享受年终奖;E级者,停职,不享受年终奖。

七、考核纪律:

1、上级考核必须公正、公平、认真、负责,不可对亲自培训的部属予以过高评价;上级领导不负责任或利用职务之便考核不公正者,一经发现将给予降职或扣分。

2、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慎重打分。凡在考核中消极应付、敷衍了事者,一经查实,将给予扣分或免去全月奖金。

3、考核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员工每月30日之前未按时交总结及计划者扣除考核总分的10%;每月3日不按时报送考核表的部门,扣其部门领导考核总分的15%。

4、扣分必须要有依据,做到认真、客观、公正。

5、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总分的50%记分。

关于分公司经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一、任职资格

大专以上学历优先。五年以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市场操作能力,对市场的运作状况有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较强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营销思路和领导才能。

二、岗位职责及考评

第一部分:岗位要求(20分)

1、服从管理、尊重下属。(2分)

2、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2分)

3、工作积极,责任心强。(2分)

4、进取心强,每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2分)

5、关心员工生活、工作,体恤入微。(2分)

6、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全力维护公司及个人形象。(2分)

7、团结、上进、创新、合作,不得拉帮结派。(2分)

8、上传下达、准确、迅速、不隐瞒、不欺骗。(2分)

9、善于沟通,及时解决员工消极心态,并能协助其它部门工作。(2分)

10、保守公司秘密,不向别人透露公司的营销计划及商业秘密。(2分)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60分)

1、每月对部长、主任及员工做两次营销管理及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培训。(4分)

2、每月参加企划培训一次,努力提高自身企划水平,重视个人学习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2分)

3、每日以电话形式与省外分公司沟通一次,及时传达推广部会议精神,帮他们找出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5分)

4、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分配各分公司的每月销售任务。(5分)

5、监督、督促各分公司营销计划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随时加以鼓励,指正。(7分)

6、做好各部门及总经理之间的沟通,将公司最新营销技巧及重要指示传达于各分公司。(5分)

7、每月15日及下月1日向总经理递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分)

8、每周日3:00以前将本周工作总结汇报于总经理。(3分)

9、每月28日向总经理以书面形式递交三点问题、三点经验。(3分)

10、每次战役修订营销工作计划,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经理。(3分)

11、配合各分公司做好人事管理。(1分)

12、配合企划部,帮助分公司制定企划活动,如有必要亲临现场指导。(4分)

13、设立龙虎榜,倒计时牌等,积极贯彻落实分公司百分考核制。(3分)

14、每月参加促销活动并写出书面报告。(10分)

第三部分:销售任务(20分)

1、每月完成任务100%(20分)

2、每月完成任务80%-100%(20×(80-100%)分)

3、每月完成任务60%-80%(20×(60-80%)分)

篇3:司勤人员管理考核办法

一、商业零售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现状

所谓商业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 广义上讲就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 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的方法。本文探讨的绩效考核办法指狭义上的商业零售企业对员工工作业绩奖励办法。

就作者所了解和实践过程中所实施的商业零售企业员工工作业绩奖励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联销计奖”。

实践中企业对销售人员只根据员工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或现金收入) 的固定比例定提取奖金, 简言之“多卖多得, 少卖少得”。考核奖励计算办法简单明了, 可随时预计或计算求得“一单”交易或“一个期间”销售业绩所得奖励金额。实行这一办法的理论依据是销售人员就是卖货的, 卖的越多就应该得的越多。

2、“联利计奖”。

实践中企业根据员工个人或店组 (销售集体) 实现商品销售利润额或销售利润率的固定比例提取奖金, 简言之“多赚多得, 少赚少得”。员工获奖额多少取决于企业销售获益的高低。在目前绝大部分商品实行全国 (或某地域) 统一零售价的情况下, 实施这种办法要视商品零售折扣率 (实际售价/统一售价) 的高低, 销售费用支出水平高低及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支出情况才可计算求得员工个人或店组一定期间获得奖金额的多少。实行这一办法的理论依据是:“利润挂帅”, 员工与企业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是利益共同体。

3、“资金定额, 利润包干, 超利归己”。

实践中企业对责任人 (员工个人或销售集体) 下达库存商品资金定额, 上缴利润定额, 超过利润包干额全部归责任人。实行这一办法的理论依据是:企业“只赚不赔”。

还有“联销、联利计奖”等五花八门, 各种形式绩效奖励办法。

我认为, 上述办法在工作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简便实用。但不是在任何管理模式下都适用, 甚至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悖。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二、新形势下商业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消费水平、消费理念、消费成熟度及时尚度的提高和改变, 随着各种消费品更新换代、层出不穷,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应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

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商业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和对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了解研究, 现行商业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大都忽视了对被考核人零售业务管理质量的考核, 比如对实现销售收入 (或数量) 占进货金额 (或数量) 之比的考核, 对销售收入与库存商品平均占用之比值的考核, 对实现销售折扣率 (收入金额/出货金额) 的考核, 等等。忽视零售业务管理质量考核的结果, 造成企业库存商品连年增加;问题商品比重扩大;企业见利不见钱, 即现金流出大于流入;销售收入增加速度大大快于效益增加速度 (即企业无效销售收入扩大) 等。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出现, 本人推荐两种商业零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 仅供参考。

1、“百分考核法”。

即:将企业对被考核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各指标在该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或企业通过考核达到的目的差异, 确定各指标标准考核分数高低, 整个指标体系以100分为标准, 并事先确定被考核人达到100分时可获得的考核奖励金额。被考核人实际得到奖励的多少取决于得分高低。各指标得分的高低取决于指标标准完成好坏, 好于标准多得分, 低于标准少的分。整个考核指标体系得分高于100分, 被考核人获得超额奖励, 低于100分就得不到标准奖励金额。举例说明如下:

某企业根据测算和经营管理需要, 确定对所属店组设定的指标考核体系为A、B、C三个指标, 各指标的考核标准为:A=50分, B=30分, C=20分。被考核人达到100分时的标准奖励金额为1000元/月。考核期间, 被考核人各项考核指标分别得分情况是:

A=51.5分B=36分C=13分三项指标合计得100.5分。被考核人实际获得奖金额=1000元*100.5/100=1005元奖励。这里的A、B、C三个考核指标各自有各自的考核标准, 如A指标代表销售收入, 它的考核标准为月销售完成5万元给50分, 那么其完成5.15万元就可获得5.15/5*50=51.5的分数, 其它指标得分计算类同。

该绩效奖励办法一般适用于其经营的品牌商品或店组比较多, 且大都采取加盟经销方式的大中型商品零售企业。

这种绩效奖励办法的优点:考核人可根据需要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可根据考核重点确定各考核指标在体系中的分数高低;可促使被考核人整体货品运作水平和企业整体经营及管理指标的提升;可有效克服被考核人掠夺式短期经营行为;可解决“炒豆大家吃, 炸锅考核人担”的问题。最终促进考核双方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企业健康发展。

这种绩效奖励办法的缺点:由于考核多项指标, 且指标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 所以方案制定过程比较复杂, 各考核指标在考核体系中所占分数高低要考虑周全;由于考核指标均以一定期间的指标实现程度作为兑现奖励节点, 所以被考核人难以得出即时性可获得奖励额度大小;适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2、“库存资金最高限额, 计划销售折扣率”考核法。

即:对被考核人库存商品 (包括经销商品和代销商品两部分, 下同) 资金占用制定最高限额。在限额内被考核人可自行决定商品进货、补货、退货计划以及促销方案, 被考核人库存商品达到“库存资金最高限额”企业就不再给予办理商品进货、补货资金支付 (即使是特别畅销的代销商品) 。对被考核人采取基础工资加绩效奖励办法。具体执行中按企业进货成本率、计划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率、国家规定的零售行业最低流转税负率、企业目标利润率之和确定考核“计划销售折扣率”。通常情况下, “计划销售折扣率”=含税销售价格 (额) /标准零售价 (额, 有时也称吊牌价) 。被考核人实际完成销售折扣率等于或小于“计划销售折扣率”不影响被考核人的日常工资发放及各种保险缴纳;当被考核人实际完成销售折扣率大于考核“计划销售折扣率”时, 企业除负责被考核人的日常工资发放及各种保险缴纳外, 按照实际完成销售折扣率与“计划销售折扣率”之差乘以标准零售价 (额) 得出的结果即为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奖励金额。

实行该种奖励办法一般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设定附加条款。附加条款除“库存资金最高限额”外, 还应包括:实际完成销售折扣率与“计划销售折扣率”之差大于几个百分点时, 被考核人应应本着“以丰补歉”原则预留一定的奖励储备金;计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被考核人的所有费用支出仍然由企业统一管理;等等。

该绩效奖励办法一般适用于所有者或投资人不直接参与管理, 经营品牌商品店组分散或各自独立的中小型商品零售企业或专卖店。

这种绩效奖励办法的优点:考核人相对管理负担较轻, 被考核人有较大的自主性。能有效控制企业库存商品只增不减, 促进被考核人库存调整的积极性。促使被考核人自觉控制商品销售中的打折行为, 以及商品调价、特价时的一刀切行为。提高经营者自主经营及管理能力。

篇4:浅析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0-03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给医院的管理阶层提出了更要高的要求和挑战,但是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还是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医院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人在医院中的带头作用,因此,如何建立起全面、合理的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效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医院领导阶层以及其他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

2.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式的弊端和不足

2.1 管理人员内容繁琐复杂

医院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院的总体任务和目标,为药、技、护、医等临床部门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证,是工作在二线的医护人员,对医院日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不管从医院的管理科室分门别类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医院管理人员不同等级来看,都存在在巨大的困难,包括分工种类复杂多样,内容繁琐雷同等现象,这不但给医院的人员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造成了一定的抑制和阻碍的影响,无法采用单一考核标准進行考核,无法确保绩效考核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2.2管理人员考虑标准无法量化,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

对医院管理人员的考核不同于对一般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内容存在间接性、模糊性、没有一定的标准,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无法通过相关的指标进行量化,只能采用比较主观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总结、点评、检定等。这样就造成考核者在进行考评时会比较随意,考核结果没有信服力,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2.3 缺乏绩效考核的信息系统

绩效考核包括对考核数据的整理、收集,对考核标准进行统一科学的制定、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反馈等。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系统性任务。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考核部门,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缺乏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的执行力也很低,最终也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3.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改革措施

3.1 明确科室责任制

要明确医院管理阶层每个科室的服务方向和管理范围,确认对每个科室不同的职能要求。根据医院目前自身的发展状况对每个科室的职能进行划分,形成明确的部门责任系统,增强对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要积极正确的引导每个管理部门都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要求,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将管理效能发挥到最大的价值。然后,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岗位要求来安排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相关职能负责人,明确责任制,让每位管理人员对所属工作范围内的质量、数量、内容等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让所有医疗工作都能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稳定发展。最后,要对每个科室岗位责任制的标准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科室、不同阶层的管理内容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也要循序渐进、有据可依的方式,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3.2 明确绩效考核的任务,制定可性的考核原则

绩效考核的关键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指给被评估者和评估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为之后的绩效衡量、监督等提供理论基础。通常包含绩效标准和绩效内容两方面。首先,要将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医院的长期规划进行有机的统一和结合,要根据医院的目标来分配相应的管理任务,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绩效标准主要是指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达到的要求。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和强度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般来说,医院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质量、进展、目标进行总结和反馈等,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处事方式、应变能力、个人素养的绩效考核和评估。

根据上述基本任务和目标,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及时反馈原则、差别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这些原则之间都是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与绩效考核标准和内容中,能有效提升考核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让考核流于形式的现象。

3.3 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

对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专业、常规的工作任务,所以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独立机构去运营,将计划落实到实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执行、考核、反馈考核标准的关键内容。也能为医院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效率性、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对医院的各项绩效考核进行归类、分析、处理。提供医院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职能。促进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加规范、合理、科学。

3.4 改革绩效评估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考核方式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和考核目标都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很强的效度和信度,才能得到所有管理人员的认同和肯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为考核机制提供保障。考核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方式包括等级评估法,小组评价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 度法等,每个医院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要求来选择相适应的考核模式,避免在考核中因为一些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造成不必要的误差,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度。

3.5 将每月的考核和年度考核进行紧密结合,提高考核力度

要将平时每月的考核数据都记录下来,这是综合绩效考核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年度考核的基础,现在很多医院都是将绩效考核作为确定晋升、奖励、奖金的依据,在重视年度考核的同时,也要提升平时对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激励,避免因为周期过长,而造成对医院管理人员管理机制的疏忽。在医院管理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来进行绩效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公布出来,促进管理者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日后的考核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常按月进行考核,年终再进行综合评估,再结合平时所有的评价依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升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与此同时,在考核完成后,将绩效考核作为晋升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赏罚分明的政策对考核优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促进改善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确定明确的绩效考核任务和目标;二是将绩效考核进行简化;三是要注重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四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紧密结合,相互依托、相互融合;五要根据“不停步,小步走”的基本要求,加强对绩效考核方式的改进和革新。

参考文献

[1]张聪 .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加权TOPSIS法对合肥市某医院临床科室的绩效评价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2013(03)

[2]廖绮霞 .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公立医院为例 [J],广州医学院,2010(07)

[3]张淑琴; 田峻; 王琳; 刘婕 .绩效考核在康复科病房中的应用 [J].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05)

篇5: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探析

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世界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载体,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原动力, 是国家在世界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 才能培养一流人才, 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此可见高校管理的改革直接影响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论是绩效管理, 其内涵是衡量工作任务完成质量。在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下, 绩效研究有较快的发展, 开发出一系列的量化手段, 评定员工的履行情况和能力发展状况, 以此作为员工薪酬、晋升、辞退等人事管理的依据。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的特殊性, 使得高校管理人员本身更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能力是不具物质形态的东西, 其价值计量难度远远超过物质资产。因此,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人员价值理论与绩效评估体系, 准确反映高校管理人员的价值势在必行。

1 目前高校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行政管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 因此努力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以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然而很多高校忽视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欠缺积极探究科学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其表现为:

1.1 岗位职责不明确、考核方法落后

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普遍的感觉就是难以操作, 其主要原因是岗位职责是定性描述, 缺乏科学依据。根据抽象化和含糊的岗位职责内容, 通过主观性的考核评分, 最后按权重汇总的评定结果笼统地区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显然这种考核模式存在粗糙的弊病, 区分度和鉴别性差。其实, 岗位职责必须通过对岗位性质、工作环境、责任权限以及个人的资格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 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能够突出反映其在学校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作用, 为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提供确切的可操作性强的依据。

1.2 高校绩效标准的特殊性

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的特殊性, 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结果不能运用销售额、利润率等市场营销的指标来衡量, 这也是社会上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评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但是从机关干部制度中继承下来“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存在严重缺陷。首先是难以量化的弊病, 没有突出“绩”的考核。其次, “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倾向会助长投机取巧行为。第三, 用统一的、笼统的德能勤绩标准, 必然不能反映不同岗位工作的特殊性。

1.3 激励政策环境和措施不足

一个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应有突出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而一年一度的考核, 绝大多数人会得到“合格”的评语, 与下一年度的部门工作改进、薪酬管理及升迁任免等都没直接的关系。考核还是简单停留在“德能勤绩”大框架内, 激励效果难以得到体现, 导致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促进作用不大。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制定合适的激励方法、手段和激励的强度。

1.4 绩效考核的意识偏差, 反馈与沟通被忽略

现在的年度绩效考核, 不论组织者还是考核者, 都有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倾向, 只关注结果而缺乏事后的总结, 考核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绩效考核的基本设计思路首先应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需求, 能够从考核的结果中获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各类信息, 其次是一个良性的制度, 能够为考核对象的职业规划、能力发展、完成任务提供原动力。

2 优化绩效管理制度的措施

绩效管理制度的日渐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参与权的强调, 和一系列管理目标的细致化, 从而将绩效的意义落在实处。

2.1 基于差异化原则, 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的岗位目标制定

针对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对其评价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并在区别考核岗位的同时更要细化考核标准, 体现个体差异。科学制定岗位职责和员工个人分目标, 尽管每个岗位、员工考核的标准不尽相同, 但大前提是目标的一致性, 这也是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和前提。因此, 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必须体现学校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指标的设置和评价, 把学校的各部门的工作引导到教学科研和整体发展目标上来, 克服单纯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其次, 考核的内容、标准和奖励措施应围绕上述的原则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不变。

2.2 基于公开透明原则, 提升考核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绩效考核的公开透明可以避免考核成为 (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34页) 管理者单方面的行为, 提高被考核人员的参与热情, 真正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公开透明原则首先表现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公开, 使得管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了解;其次是考核程序公开, 让被考核人员同处在公平的环境下, 促进良性竞争;最后是考核结果和激励机制公开, 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另外, 健全和完善高校中的考核机构, 成立专门的行政人员考核领导专家小组全面协调考核工作。第三, 避免评分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应在评分中采取去掉最高分和去掉最低分的综合评分的办法, 使评分更加接近客观公正的标准。

2.3 以服务对象期望为导向, 提高管理人员的竞争性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服务性的机构, 绩效考核应以服务对象期望为导向的全方位多角度考核模式。只有在一个公平且富有激励效用的选拔和奖惩机制下, 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对象期望的基础上, 被考核人员所得到的综合评价, 才能使得绩效考核客观和公正, 才能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3 小结

行政管理人员是维系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所以绩效考核不仅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 更关乎高校的持续性发展。由于绩效考核是一项开放动态的系统工程, 所以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 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上下级相互获取信息, 增进了解, 改进组织绩效考核, 从而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为实现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摘要:高校管理的改革直接影响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而目前高校忽视管理人员的价值和意义, 欠缺有效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 从而制约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以期提升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绩效考核,优化,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萍.建立和完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 (8) :148-150.

[2]李爱爱.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 :142-143.

[3]仲理峰, 时堪.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3) :16.

篇6:司勤人员管理考核办法

关键词:企业;行政人员;绩效考核;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完善,许多企业内部设置了各种的行政管理部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例如总务、办公、人资、宣传等。这些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中不可或缺而又特殊的一个群体,相当于企业的贤内助。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研究,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企业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模糊、考核制度不完善、对考核结果缺乏后续的改进机制等,具体表现在: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缺乏引导性

绩效考核的前提是对企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的分析和描述,然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行政岗位的临时性工作和团队合作的工作较多,因此,大多数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并未明确具体的方向与目标,不能在绩效考核中体现行政管理的岗位职责以及对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最终使得考核结果流于形式,缺乏了绩效考核应有的引导性。

(二)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利于个性化实施

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评价性描述考核方式,侧重于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主观性评价,很难实现考评的客观与公平;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量化的针对行政人员的具体考核要素,考核者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标准,且对不同层级和部门的行政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忽略了管理的个性化;而且,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等级仅分为3个,即“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能有效地体现行政人员的绩效差别,久之则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考核结果处理不当,缺乏绩效改进机制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进行了解和检验,然后通过结果反馈和持续的绩效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促进员工发展,继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服务。但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考核结果用于晋升或奖惩后就算结束了,却忽视了后续的绩效改进工作,使得耗时费力的绩效考核成为一种“为考核而考核”的形式活动,而不能通过考核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

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对策

绩效考核并不都是有利的,如果绩效管理做得不好,反而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做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而不是流于形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一)明晰行政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考核目的

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之前,企业应先让其明晰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予以清晰的界定和说明,用绩效考核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从而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另外,针对行政工作的特殊性,还应该分阶段性地定出不同的绩效目标,并协调好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比重。

(二)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

制定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是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需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运用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真实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行政管理人员,其考核方式、指标设置和考核等级等应该有所区分,并尽量采用量化的考核指标,加强考核的操作性;三是适用性原则,即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管理实际的考评体系,且这一考评体系能够被本企业行政人员理解和接受;四是反馈原则,企业需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要通过反馈考核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

(三)合理运用考核结果,进行绩效改进

成功的绩效考核一定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企业可将其用于对员工的薪酬调整、职位变动等,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和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另外,一次考核的结束意味着真正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企业应根据考核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然后进行持续的绩效改进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结束语

总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不容忽视,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充分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职业目标,对其采取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办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服务。(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许颖.企业绩效考核之我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

[2]贺其鑫.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难点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7).

[3]毛学伟.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7).

上一篇:地球之肺湿地下一篇:基层农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