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2024-04-19

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共10篇)

篇1: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1982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车间工作,车间领导找我谈话。

说是,“因工作表现好,且先前在市工业学校培训成绩优异,经支部和厂领导研究决定,派你到重庆大学进修。从此刻起,全脱产在工艺组或试制组,自学温习功课。”

谈话完毕,然后交给我一份招生简章,一份重大孔繁聪老师亲笔信函,内附需学习温习的功课资料。[由整理]

记得只要求具备大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知识,说穿了,就是不上基础课,只上专业课。

这个消息对只具小学文凭的我,能够说是喜悦惊惧,百感交集。

喜悦的是能在文荒辍学十多年之后,居然还能有机会重捧书本,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真是喜从天降!

惊惧的是,我的文化底子太薄,不知能否跟上学习进度?

待回倒家中言及此事,父母亲皆喜于言表,望子成才殷殷之情彰显,妻亦表态大力支持。

我遂潜下心来,开始了入学前数月的自学生话。

转眼到了8月。临行前,龚人杰厂长与我谈话,叮嘱好好学习,回厂后为工厂更好地工作。

最后,我带着领导的期望和亲人们的嘱咐,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以带病之躯,出发前往那尚属陌生的山城和重庆大学校园而去。

记得是花了8块5毛钱在成都火车站买了一张去重庆的火车票,摇摇晃晃坐了一夜的慢车,清晨才抵达菜园坝车站。

那时觉得菜园坝车站很奇特,火车抵达至车站后,再发车则需调换方向退出车站。

山城重庆長江、嘉陵江两江环抱,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的,行路必爬坡上坎,路上也无蓉城常见的自行车,倒也觉得新奇。

家居重庆的妻妹专程到站接车,一路还甚为顺利。

进入重庆大学校门,就见宽阔的广场上也有一尊全国常见的立式雕象。

记得重大那时共有七幢大楼。

一大楼(校办公楼),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二大楼(工科专业楼),石条垒砌而成,似建成于39年;三大楼(教学楼);四大楼(教学楼);五大楼(主教学楼),中式仿苏大楼,气势恢宏;六大楼似为重大图书馆(记不真切了);七大楼是机械系综合楼。

五大楼前侧,有寅初亭,还有团结广场、民主湖、露天运动场。

学生一舍为研究生舍,二舍三舍为男舍,四舍为女舍。

汉渝路小学设在重大校内一隅,前大门路对面为重庆建工学院。前门外路似乎可至磁器口。

重庆大学有一侧,紧邻嘉陵江边。

为期一年(1982年至83年)的重庆大学进修,是“全国高等学校焊接专业统编教材进修班”,属机械二系(热工专业)。

进校后,先到七大楼焊接教研室,领取了十数本既大又厚的教材,心里不由得又是一惊:这么多书一年咋学得完哦!

其后事实证明,我居然学完了所有的教材。

凭记忆似有:《金属学与热处理》、《熔焊原理》上下册、《弧焊电源》、《焊接方法与设备》四册、《焊接结构》、《焊接材料》、《焊接检验》等。

初上课很不适应,就强行让自己安下心来,全身心进入到学习中来。

其时上课的教学楼、教室均不固定,必须要看课表,弄清楚上什么课,在几大楼哪间教室上课。

甚至有前两节课在五大楼,后两节课在二或三,四大楼。

所以,每逢下课,校园路上携包,夾书熙来攘往,到也是一景。

上课全为两节课连上,100分钟,每一天上午四节课,下午全为自习。

对学工科的,这个下午可不白给,你自己都要好生温习或预习功课。

每周晚上有一天,老师在五大楼或七大楼统一答疑,有疑则去,无疑自便。

晚上也曾安排过不超过50课时的补习,资料大容是电学,力学以及化学。

每逢考前近月,重大图书馆人满为患,经常只得在露天运动场自温自习。

也好在我们都来自工厂一线,有充分的感性认知,缺少的只是理性知识,一旦结合起来,掌握的倒也牢固。

这也常常博得老师们的赞许。

夏日重庆之炎热,实难想象,即便到了秋季,也是持续的高温不断,气温均在35度以上,甚为煎熬。

记得那年是在9月5日的一场大雨之后,天气才稍许凉爽了些。

至今回忆起来,那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烈日炎炎,在绝少树荫的校园路上不断地奔走;在那无吊扇,也无空调的教室里,一坐数小时的课堂学习;吃饭犹如打仗冲锋,汗流浹背。

晚间,躲进蚊帐内,近乎彻夜不停的挥动着扇子,摇啊摇啊,通宵似眠非醒,那才真叫一个味道长……

一晃30多年了,彼时在重庆大学一同进修的同学,几乎都失去了联系。

越近晚年,越发思念那时的同学们,不知你们都还好吗?

2008年512大地震,不由自主地念及映秀电厂工作的陈德霖同学,平安与否?算来也该退休在家了。

唯愿地震之时德霖同学已未在映秀居住,天佑平安!

记得那时一齐进入重大学习的同学来自西南数省区,达70多人。

年轻的20来岁,年長的已50岁左右啰,文化学历参差不齐。

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但教学都很努力,认真,则是肯定的。

至今,在重大所学的一切都还是记忆深深。

那时,除几位女同学住在学生四舍外,其余的全部住在汉渝路小学的教室,校舍。床叠桌架,甚为简陋拥挤,也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和情谊。

记得我们同宿舍有十一人:分别是来自自贡鸿化厂的王伟才,王世平,王明渊,王立平;映秀电站的陈德霖,南川的夏烈武。

还有長寿化工厂的柳铸,钟汉杰,十八冶的徐权平以及云南开远电厂的汤平(?)。

当然还有来自成都的我。

同宿舍同学还搞了一次大聚餐:购得鲜活黄鳝二三十斤,大蒜数斤,鲜蔬几许,调料若干,数斤炒花生。

当然白酒是不能少的,外加啤酒。

大家就开始忙乎起来,有的剐黄鳝,有的剥蒜,有的理菜。

在汉渝路小学龚老师处借得锅灶,由伟才老兄主厨,世平老兄帮厨。

中午,烹饪好的数盆(真是洗净之小脸盆)鲜美大餐呈放在宿舍長桌上,众同学就围坐在一齐。

大家品着小酒,啖着美食,摆着天方夜潭,自是面红耳酣,酒足饭饱,自得意满!也成就了我而立之年一段完美难忘的记忆。

虽然已经过去35年了,那时学习情景亦时常在脑海中浮现。

龚教授、艾雍宜、许先果、郭开奇、程(焊接结构)、孔繁聪、吕晓东、叶延洪、沈天异等诸位老师深进浅出的教学情景,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场景,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时时萦绕在心!

重庆大学的老师们教学严谨,学究气十足(年轻老师亦如此)。

记得82年的冬季,车间领导一行数人,出差顺路到渝,还专门探访我和小付学习生活状况。

那时他们就住解放碑会仙楼宾馆十多层楼上,我也就有幸进入鼎鼎大名的会仙楼。

就见豪华酒店的里面,奢侈装饰,我留意翼翼地四处张望着,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

领导们还陪着我们一齐到南岸,途经弹子石,四公里等,游览了南山公园,还在南温泉泡洗了人生第一次温泉。

说来虽是小事一桩,思来却倍感温馨……

斯人已去多年,后人则怀之永远。

做人做事不理当如此吗?

那年11月,妻携两岁幼女来学校探望我。

因妻事前未有告知,我完全不知晓,谁料在汉渝路上,我与妻竟鬼使神差般相遇,却不敢相信、相认。

妻怀抱之女都那样大了,妻也憔悴了许多。

我也长胖了,达140多斤,也不是离蓉时的那般病容、瘦削。

因我在成都时患鼻衄,流血达数小时,近深夜方在省医院止住流血,也算大病未愈即起程赴渝。

那时年轻,胃口极佳,恢复也很快。

加之重庆大学学生食堂饭菜尚可,价格还算便宜,一日三餐,能吃一斤六两。

每到夜晚之时,汉渝路小学外,一大黄桷树下,都有流动摆摊的卖重庆小面的。

隔三差五,我就要花一角钱,来上一碗小面宵夜。

回忆起那小面,就是碗中少量猪油,葱花,酱油,极少的花椒面,味精,再加上少许瓢儿白,即成。

海椒面(酱油调制),芫荽是必备需自行添加,最大特色就是绝无肉绍可加。

此刻风糜成都的重庆小面,则是改良又改良,发展又发展的美食啰!

重庆的九宫格火锅,是典型的平民饮食大餐。

熊熊燃烧的煤球或蜂窝煤炉灶上,放置大锅九宫格。

三五好友,或素不相识之人,围桌而坐,各守其格。土碗饮酒,大口啖菜,谈笑言欢,有如美宴大餐。

亦或一人独食独酌,细品慢咽,有如成都之冷淡杯般随意。

品此火锅者,有文化名人,贩伕走卒,也有含情脉脉的帅哥靓女,自有一番山城市井生活情景。

腹中尽饱美食,志得意满,结得帐来,两个字:相因!

如此花钱不多,吃得热火之食,自有别样的惬意,必定下次还要来。

无论其间饮酒与否,出得门来,个个是面含桃花,红光满面(其中当然有一氧化碳的功劳)。

到得重庆,时逢朝天门过長江索道缆车刚开通。

国庆放假,与几位同学一道,坐索缆过江,票价一角。

过江在南岸小游一番,又乘缆车而归朝天门,也可顺便游逛邻近数条街道,百货大楼和商场。

记得之后闻名于世的“吕紫剑”,也蜷缩居住于解放碑左侧一小街陋室铺面(相似于东华门的“铁檺杆”)。

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七星岗,鹅岭公园,重庆动物园,人民大会堂,红岩村,江北观音桥等也多有涉足,记忆颇深。

因重庆大学在沙坪坝,对沙坪坝的记忆则更深。

初次和同厂同学付放明一道,同往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杨虎城殉难处)游历瞻仰。

感觉和《红岩》书中描述甚远,不似那么狰狞,恐怖,倒觉山水清明,风景秀丽。游历下来,细思也才有了《红岩》中描述情景相似之感。

那是失去自由甚至行将失去生命之人的感受。

初到沙坪坝公园,曾偶入了“红卫兵”陵园,几百座大小坟茔,形式参差不齐,高低各异的碑身,铭记着时代烙印的碑文。

想想那葬于坟茔下年轻的生命,真的触目惊心,悲哉惜哉。

愿得長久保留,这是民族的记忆。

82年9月30日,机二系焊接专业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和我们全体70多名同学,举办了一场茶话联欢会。

老师们各显才艺,迎新,庆双节,真的文才、艺才十分了得。

同学们也踊跃发言,表达心声,其乐融融之气氛,至今难忘。

故,在时过几十年之后,尚有82年中秋国庆是同一天的记忆。

进入83年盛夏,我们又开始了结业前近一个月的实习。

前往自贡高压阀门厂考察了高压容器的焊接。

在中国焊接材料厂,实地了解参观了焊条、药皮配方和生产工艺。

在成都电焊机研究所和成都电焊机厂,同学们认真学习、参观了各种弧焊电源和各式的特种焊接。

最后在西金厂学习熟悉了不同材质的各种厚钢板,采用不同弧焊电源、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和过程。

实习期顺利完成后,在草堂寺举办了简单但又隆重的结业仪式,每人都领到一本由校长江泽佳签章,内载各科成绩的重庆大学结业证。

这结业证饱含了同学们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和艰辛付出,捧在手中自有沉甸甸的份量。

结业仪式上,老师宣布我以总平成绩位居第二名(第一名是来自广西的在读电大生),我是既高兴又欣慰,如释重负,这一年真的没有白过!

后记:

回厂不久,因工作需要,我担任了车间计调工作,这时又恰逢讲文凭、讲学历年代的到来。

无奈,我又踏上了温习功课之路,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统考,并于84年考进了成都大学,在企管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尔后勉强地混得一大专文凭。

至此,最后结束了我一生的课堂学习生活!

篇2: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了留**,我得到了纽约市立大学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到该校工作和学习。纽约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都市,那里有象征自由的女神像,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世界第一个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和第一个超过百层的摩天双塔世界贸易中心。学生时代,学英文时一篇课文中有这样的描述“If you lov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where life is heaven. If you hat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where life is hell.”(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地狱。)我怀着到天堂参观的好奇心和进地狱的恐惧登上了飞往纽约的班机。

十分凑巧,邻座的是一个东南亚长相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仪表堂堂。出于礼貌,我跟他打招呼,他也很随和,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民主柬埔寨驻华大使江裕朗”。他主动介绍,西哈努克亲王参加联合国大会,已先期到达纽约,通知他去纽约协助工作。当时我很诧异,大使是很有地位的人,应该坐头等舱,怎么坐廉价的普通舱。我问他缘由时,他解释说:“我们国家连年战争,十分贫困,我必须为国家省钱行事。”大使胃口很好,凡是空姐送来的食品和饮料都吃尽喝光,我比他年轻,却很难做得到。

到达纽约后,花15美元在总领事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借来报纸查找租房信息,先后花了一美元的电话费,经过一番联系和讨价还价,终于在纽约的北部Bronx区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一个从台湾移民来的妇人经营的公寓。花了25美元打出租车,来到了住处。见到房东时,她对我说:“以后称呼我吴太太,先交房租才能入住。”于是我交给她150美元,并要求她开出收据。当时国内规定最多只允许带200美元出国,此时我身上只剩下9美元了,而且还未吃早点和午饭。等铺好床铺,吴太太又逐一给我介绍同住的房客,此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了。一天未进食,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匆忙到附近商店花2美元买了一袋面包和一包片状的香肠。回到房间后,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纽约与北京的时差是13个小时,那天相当于我熬了一个通宵,早已困得支撑不住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迷迷糊糊中,听到房间外有人走动和说话的声音,才知道房客们忙着去上班。此时才发现我居然既没有脱衣服也没有盖被子就睡觉了。一番洗漱之后,就匆忙离开住所,乘地铁来到学校。见到Boss(老板,美国对出资教授的`俚语称呼)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他借我500美元,乘地铁用去了一美元,兜里只剩下6美元了。老板倒是很通情达理,立即给我开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然后带我去到为我安排的办公室,并布置了近期要做的事情。随后关切的要我先去外国人员管理办公室办理校园ID卡(身份证),并嘱咐我一定要去驻扎在学校里的Police station(相当于国内的派出所)咨询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Police station里,值班的警官询问了我的住址,然后告诉我上下班比较安全的行走路线,并叮嘱我,沿街道的人行道行走时,不要紧挨着楼房,尽量靠近车道的边沿。我不解和好奇的问:“为什么?”他严肃的说:“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临街的门洞里可能会有人伸手把你拽到屋内,进行抢劫。”说着,还比划着拽人和勒脖子的动作,我被这番警示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到办公室,碰到了一个大陆来的留学生,他见我是新面孔,可能我的衣着和神态显露出了大陆人的气质,便用中国话问:“是新来的吗?”我答:“是!”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出门靠朋友”,我主动的请教:“初来乍到,请多关照和指点。”他也不客套,十分真诚的说:“在纽约最头疼的事就是抢劫,我在校园里就被抢劫过。有一天,在实验室里耽误得太久,下班时天色已晚,在校园里的人很少。刚出大楼,就碰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我也不在意。没走几步,他看到四周无人,冲上来用刀顶住我的后心窝。威胁我说,’ Raise your hands in air.’ (举起你的双手!)我吓坏了,立即说,‘ You can take anything you want, Don’t hurt me!’(你要拿什么请随意,不要伤害我),他命令我,’ Take out your wallet!’(把钱包拿出来!)于是,我用举着的手,指指胸前说,‘ Here! ’(在这里!)”我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你不直接拿出来给他,只是指指呢?”他说:“伸手去拿,他会认为你掏枪反抗,要他自己拿呀!”接着说:“劫匪取出了我的钱包,看见里面有钱,把钱拿掉,装进了他的裤包。见我顺从听话,十分高兴的把钱包还给我,并俏皮的说,’ Thank you!’(谢谢你!)我当时慌张极了,居然习惯性的顺口就说,’ You are welcome!’(别客气!)”我禁不住哈哈大笑,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本来那天我就打算到银行取出那500美元,听他这么一讲,我害怕了,不敢去取。下班后,我沿着警察告诉我的路线走,侦查一下是否真的安全,确实走的人比较多,有警察巡逻。回到宿舍后,我用小手帕在衬裤上缝了一个小包。第二天,取出500美元以后,拿出20美元装在钱包里,以防遇到劫匪时,让他高兴的拿走。饱餐了一顿汉堡包以后,就把剩余的钱就放到了衬裤上的小包里。还好没有遇上劫匪,终于安全的把钱带回了宿舍,并把钱藏好。接着又买了一把锁和一个锁扣,从房东那里借来工具,装上锁扣,以便出门时加上自己的门锁。此后我才注意到,每个房客都在自己的房门上各自装上了锁扣,出门时都小心翼翼的锁好自己的房间门。

篇3:我在日本抗日的经历

我是河北遵化市堡子店镇十八里村人。1943年, 我十七岁,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参加的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第十二区,区长叫刘志光。当时抗战比较艰苦,我们十二区在遵化一带同鬼子展开了麻雀战。

1944年11月,我们一个小队在庞家峪一带活动。由于叛徒的告密,我和战友窄永宽、尹宏信一同被日伪军遵化警备队第一大队抓住。开始我们被关在遵化监狱,年底同其他100多人转至唐山日本人手里。刚到唐山,残忍的日本鬼子把我们放进笆篱子关了一宿。笆篱子不足一人高,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铁钉,地面上插满了铁钉,人在里面,直不起身来,也不能躺下,只能四肢着地撑起身子趴着。这么撑一晚上,我们撑得都浑身发抖,有实在撑不住了的,一躺下去就给扎死了。在遵化关了一个多月,1945年初,我们又被押解到天津塘沽,也不知道敌人要把我们怎么样。到塘沽以后,上千的人都被关在一个四面被壕沟包围的监狱里。用木板做成的牢房非常简陋,寒风透过板缝呼呼地吹进来,我们冻得瑟瑟发抖。我们每天的口粮是两顿豆饼窝头加凉水,规定在牢房里只能坐着,只有在每日两次放风的时候才能活动一下。凶神恶煞的看守拿着写有“打死勿论”的四棱木棒,对我们严加管制,稍不顺心,非打即骂。一天,坐在我身边的一个难友实在受不了了,稍稍地站起来一下,即被当场活活打死。

我们在那个监牢里过了二十多天,后来鬼子组织我们进行体检,检查有没有传染病、有没有红眼病。体检合格的人都被拉出了监狱,我们这才听说是要运我们到日本去做工。我们大概是农历二月初登上去日本的轮船的,四天四夜后,在九州岛登岸,再几经辗转,我被运到北海道的夕章市。夕章市有很多煤矿,我们到达后就被分到各个矿厂去了。我和一些人被分到了“真谷地煤矿”,一进矿厂,我们就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冀、热、辽劳工管理所”。

在矿厂做劳工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我们每天要在几百米深的矿井里劳动十几个小时,每天在上面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包括吃饭、洗澡、睡觉。睡觉是几百人挤在一个大监舍里,又阴冷又潮湿,大家都得了皮肤病。吃的是用豆饼、树皮、橡子面做的窝头,一边是又累又饿,一边是实在难以下咽。没办法强行吃下去,又会造成解不了大便。更悲惨的是有那些心狠手毒的巡警,他们对华工百般虐待,动不动就是毒打。矿井里的华工每天都有人饿死、病死或是被打死,甚至有些病人还没断气就被扔进了焚尸炉里。

在这些华工中,大家的来源和身份比较复杂,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战场上的俘虏,像我和窄永宽等;日统区的“罪犯”;日本人强行抓的劳工。一开始,除了一起来的几个人,大家也都不认识,慢慢地我们之间就会相互问情况,原来在哪,为什么被抓来的。我们通过一段时间打探,联系上了二十多个参加过抗日游击队的。毕竟是抗日出身,有战斗经验,也有抗日决心,加上处在那种任人宰割的情况下,大家都说不定哪天就要遭到毒手,

于是我们二十多人开始暗暗地谋划暴动。

大概是在1945年4月份,我们策划了第一次碰头会。我们约定一个晚上在矿井上面的一个地方碰头。那天晚上,大家陆陆续续地去开会,但是早就被敌人知道了,等先去的有了五、六个人的时候,敌人就把他们抓走了。我们还没去的知道出事了,也就没去露面了。被抓走的同志又免不了经受敌人一番毒打折磨。

第一次串联失败了,但是我们并不甘心。大家分析失败原因,确定肯定是出内奸了。我们注意到,所有的劳工都是一样干活的,但是有少数人跟大家吃得不一样,大家吃豆饼窝头,他们吃大米白面。我们第一次约定开会的人中,有两个这样的人,他们还都会讲点日语,而且都没有被抓。我们再注意观察了他们的举动,的确有点奇怪,所以就确定他们是内奸了。之后我们吸取了教训,从思想上跟那几个确定为内奸的人划清了界限,有什么事情不跟他们说。再有就是分小组开会,改在矿井里碰头,再由各小组的负责人秘密联系。大概是在6月份,我们制定好了暴动的计划,派人联络其他矿井的的华工,要集体罢工,在夕章市发起暴动。

也就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了鬼子的一些变化。那时候矿井附近其实很少见到年轻的男人了,但是当地还在继续征兵,那些妇女拉着丈夫不让走,全家人大哭小叫。还记得有个老太婆,为了不让她的一个家人当兵,躺到铁轨上拦火车,结果被活活压死了。没过多久我们就看到北海道的天上飞来了冒白烟的大飞机,而且飞机一来矿井上就响警报,大家就隐藏好。我们知道,这是苏联的飞机。这时候鬼子也不叫我们挖煤了,而是挖防空洞。挖防空洞比挖煤轻松多了,而且鬼子也慢慢地没有原来那种嚣张气焰,对劳工的管制也松了。大家知道日本鬼子快完了,有人趁机跑了出去,到其他矿井去和华工取得了联系。

大概是在6月下旬,几个矿井的华工按约同时集体罢工。

我们占领了夕章市,这时候我们完全自由了,不干活,可以在夕章市自由行动,矿上得保证我们有饭吃。那些原来打骂我们的日本人,现在见到我们就像狗一样,点头哈腰的,他们要是不老实,这回轮到我们揍他们了。

由于矿井已经停工了,日本政府也减少了物资供应,夕章市毕竟又是小地方,没多久我们的衣食就出问题了。入秋以后,北海道的天气越来越冷,大家的衣服不够御寒,夕章市又拿不出来,大家就想到北海道最大的城市札晃。那时候我们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了,大家就商量着到札晃去暴动。

大概是在九、十月份的一天,周围矿井上约好了的上千名华工涌进夕章市火车站,大家抢占了一列火车,把车上的日本人全部赶下去,强令司机运我们到札晃市。我们又像在夕章市一样,大闹札晃市抢。我们当时收获最大的是抢了一个部队的大仓库,里面全是一些军用被褥、衣服和其他一些装备。上千号人进到那个仓库里,把自己的旧衣服扔了,从头到脚统统换上新衣服。札晃市有几家照相馆,我们就穿这新衣服去照相。他们也不敢要我们的钱,大家排着队在那儿照。这张我和窄永宽合影的老照片就是那时候照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札晃暴动,当天晚上又回来了,大家带回来一些吃的穿的东西。以后矿井上断粮的时候,大家还去过几次,也就是去要吃的穿的。我先后去了三次,第二次去拿了照片,第三次我们碰上了美国兵,那就是大家最后一次“暴动”了。

那大概是在11月底,我们又来到札晃,当我们一小队人走到一条大街上时候,远远地就有人朝我们开枪,我们看到有部队向我们走来。刚好附近有一条下水沟,我们就躲进沟里,商量着怎么对付他们。

他们看到没有动静了,就慢慢地走了过来。等他们走近时,我们有个人一发号令,大家一下子就冲了出去,跟那些人打了起来。打了一会儿,双方都有人受伤,他们一方主动说不打了。他们是美国人,刚好我们中有一个人懂英语,就跟他们谈判。原来他们是在札晃维持治安的,有日本人告诉他们说我们是土匪流氓,要他们来抓我们。我们告诉他们真相,并向他们提出要回国的要求。美国人答应可以送我们回国,要我们先回夕章,不要抢东西了。我们这样就回去了,也跟他们矿井上的华工讲了这个情况。

大概是在1946年初,有国际组织的人到夕章市来,先把我们的武器都收缴了,然后组织我们回国,也是先从北海道到九州岛,再坐轮船回天津塘沽。因为我们很痛恨那些汉奸,上船前大家就商量好了,尽量把那些人分散在不同的船上。等船到海上以后,大家就把他们揪出来,审问他们,罚他们跪在地上认错,有些特别坏的干脆就被我们扔进海里。

篇4: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蔡元培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曾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历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发展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有《蔡元培全集》。

层次结构

1.知难而上,就任北大校长

2.多管齐下,改革高校教育

3.保护学生,辞去北大校长

4.教授治校,平衡学科差距

5.男女平等,倡导均衡发展

问1: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哪些新的理念和举措?试举例说明。

1.改革学生观念,“抱定宗旨”“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2、在聘请教员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男女同校,注重美育

4、对他人支持的学生运动持其他观点

篇5:我在英国的工作经历

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我在国内工作过几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留学澳大利亚。春天,我从澳大利亚飞抵英国伦敦,开始了为期1年的英国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工作较自由,小组工作人员一般两三天碰面一次。工作人员相当国际化,导师是英国人ScottKable教授,同事中有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以色列人。犹太裔的以色列人是位手艺精湛的技师,他的车间同事中,既有黑人也有阿拉伯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睦相处,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英国的工作环境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种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没有相互宽容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吃不惯印度咖喱味

英国流行印度菜,连诺丁汉大学食堂里都飘荡着印度的咖喱味,据说英国学校的食堂都被印度人承包了。

平时在学校食堂用餐,一顿也就1~2英镑,如去外面用餐,大概要3~4英镑。但我始终吃不惯咖喱味。

我的工资扣除税收后,每月实得1200英镑。刚到英国时住学校宿舍,后来搬出去和一对中国夫妻合租,每月房租近300英镑,算上每月吃的开销约100英镑,再去掉其他一些开销,月收入1200英镑比较宽裕。

英国有一套国民保健体系,只要在英国居住半年以上就可被纳入这一体系,登记后可去属于这一体系的医院就诊。所以一般的小毛小病不用发愁。英国国际化程度很高,伦敦有50%的人口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刚到英国的外国人会感叹:“英国怎么到处是外国人啊!”我在诺丁汉大学1年,没有感受到英国人对中国人有什么不友善之处。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同样是东方民族,他们对印度人更“亲近”些。

障碍是本地工作经验

中国留学生能留在英国工作的为数很少。在英国工作需要办理工作证,但不少商业性机构不愿意为外国求职者办理工作证。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英国给予欧盟国家公民以国民待遇,他们在英国工作不需办理工作证,而在英国的欧盟国家的人相当多,来自东欧的求职者就比非欧盟国家的人更有竞争优势。

有位在商学院读MBA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前曾气呼呼地告诉我:“我应聘一家著名大公司,通过了最后关口,面试官也相当满意。但HR考虑到为我办工作证较麻烦,最后没有录用我。后来他们录用了一位成绩没我好,但不用办工作证的欧盟国家的求职者。”

英国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保护本地人就业,只有招不到本地人的职位,外来求职者才有机会。

博士后工作结束前,我曾尝试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主要方向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效果不好:大学任教难度比较大,而应聘其他机构,每次都被告知:“你在英国只工作了1年,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本地工作经验的人,你本地工作经验不足。”

在英国工作的注意事项

Alex以自己在英国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准备去国外尤其是英国留学或工作的读者参考:

英国工作注重本地经验,非欧盟国家的人必须办理工作证才能获得正式工作机会。英国绿卡比较难拿,按照规定,在英国正式工作4年后可以拿到绿卡。

英国本科毕业生一般年薪1.8万~2.5万英镑。博士毕业至少可拿到2万多英镑,当然要看具体的行业和职位,金融机构的收入较高。英国大学教授地位较高,一般年薪在5万英镑以上。澳大利亚本科毕业生年收入在3.5万~4万澳元,大学教授一般有8万~10万澳元。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以及教师、计算机人才,是英国紧缺人才。

英国医生收入较高,优秀医生收入不比教授低,但要拿执照比较难。

篇6:我在西门子的面试经历

第一轮面试是约在下午2点,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刚到前台就被带入一个会议室,然后填写了两份资料(全英语填写). 其中有如何回复电子邮件,如何整理档案的步骤,还有一段中翻英.会议室不止我一人,看这形势,有点像集体面试. 约莫一个小时的样子,匆匆填写完毕,大家就被带到了楼另一个会议室进行面谈.

面试官是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女孩子,高小姐. 无一例外,开场白就是大家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英语分组开始讨论两个TOPIC,最后用PRESENTATION的形式把小组讨论的观点展现出来.感觉上我们发挥得都不错,当初我是起了LEADER的作用,带领大家一起讨论,然后组织大家一起给出最后总结和补充.唯一的意外就是,我们都把一个小问题给遗漏了,幸好大家随机应变的临时补上,才有惊无险.

经典时刻: 和我们一组的那个苏州女孩子超级有个性,填写那两份英语资料的时候,她居然从包里拿出文曲星,明目张胆的查字典. 最夸张的就是,她好象在等很多面试的电话.在高小姐进入会议室开始面试我们的时候,她的手机居然很有默契的响起,只见她很悠然的拿起电话对高小姐说了句: MAY I? 然后开始接电话.....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轮面试就没有那个苏州女孩的身影了. 第二轮面试是在第二周的下午,不过这次不是集体面试了,而是和高小姐一对一的面.全程中文,感觉上还OK,不过没有第一轮感觉那么好,或许是因为用中文面了,反而不是很习惯的缘故吧.

虽然心情忐忑不安,可是终究是等来了第三轮面试的通知,只知道要见德国大老板,可是万万没有想得的是居然会有如此的阵势.后来我才知道我是第一个被高小姐安排在第三轮的应聘者.

下午一点半,走进偌大的会议室,里面端坐着三个德国人(两男一女)和一个中国女士:一个是商务经理,一个是工业自动化的总经理,一个是过程化仪器仪表的总经理,一个是HR总监(那个中国人).我在他们对面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然后就开始了好象<<绝对挑战>>中那样的压力面试. 全程英语是必然的,可是问题来了,因为我听HR总简的英语不是非常习惯,以致于她提出的一个问题我居然答非所问(当时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算了).后来她耐心的又问了一遍,我才听明白她让我举一个曾经在工作中超过老板预期的工作表现的例子.

或许是觉得我英语水平还是可以的吧,所以他们一人一句,想到什么问题就问问,原定30分钟的面试进行了40分钟左右.说实话,这样的面试根本没有办法准备,因为全程英语,而且问题套问题,都是根据我的回答他们再马上随机问出另一个问题.总体来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回答什么,反正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此的面试,是最可以看出一个人随机应变和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的.因为真的没有办法去准备什么.最后一个德国胖胖的大老板问我:AUDREY,到现在你确定还是想做这个职位么? 我回答:愿意.

我不知道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

我在西门子的面试经历

,难道是怕我觉得辛苦,不愿意长时间做么? 还是觉得我对这个职位没有热情或者不是那么的渴望??

我这个人心态很好,总觉得自己被安排在第一个面应该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唱歌比赛什么的,第一个不是总是吃亏嘛,拿不到冠军),反正该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会去强求什么. 没有想到过了几天,我又接到西门子通知我第四轮的面试电话,要去公司和德国老板单独相处一个上午.他会随意的和我聊聊,并且带我参观一下位于松江的厂.(很遗憾,白莹没有接到这轮面试的电话)

那天和德国总经理相处得很愉快,他刚到上海两星期,对上海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和他聊到我在瑞士的生活,告诉他我刚到瑞士的时候才17岁,没有家庭,没有朋友,连语言都不通(瑞士讲法,德,意,罗曼语)而我只会不流利的英语. 所以我很可以理解他现在的心情,不过他比我好,因为他把他的妻子孩子都带来了中国.想念德国这是一定的,不过他也一定会爱上中国.^_^ 随后他带我参观了工厂,告诉我过程化仪器仪表的制作流程,还有就是他想如何的扩展这个公司. 因为这个公司虽然在西门子工业化和驱动集团旗下,可是才刚刚起步,是他们新开辟的一条业务线,万事开头难,他需要我的帮助.

后来我们又聊了下他的家庭,和刚到上海遇到的困难.还有我的期望薪金和是不是真的想为他工作.(又来了,难道我脸上写着不想接受这个职位么?不想接受我一轮一轮面试干嘛-_-)真的是不明白他们是如何想的.不过他也很诚恳的告诉我,我是第四轮里第一个与他面谈的人,所以他现在还无法给出最后的决定,不过他觉得我的机会不小.赫赫,这算是一种变向的暗示么? 我最后告诉他,无论结果如何,如果他有需要都可以打我的手机.因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我可以理解做为一个外国人在陌生国度的生活.我可以帮他的我会尽我所能去帮.

告别了德国总经理,松江那里下起了绵绵细雨,让空气变得格外的好.

西门子最后给了我OFFER,TITLE 是 MO ASSISTANT(总经理助理).

这是一个漫长的面试过程,不过在每个环节中,我都可以体验到很多东西.这是我回到中国以后,经历过的最复杂的一次面试.要进入西门子,真的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这或许就是世界500强体现他门槛高的一种方式吧.

篇7:我在美国的募捐经历

募捐电话没完没了

前些时候,老公接了一个我们居住的费尔法克斯县警察局的电话。电话里一位先生情真意切地说:“前一阵,我县一位警察因公殉职的事情想必您已经听说了。我们现在在给警察的家属募捐。捐款金额有100、50、25三档,你愿意捐哪一档呢?”老公一下语塞,“那,那,就捐50这档吧!”

接到电话后没两天,请我们回寄支票的信就到了。信中还特意提到,“您给我们的捐款并不意味着未来你面对警察局的处罚有任何特权。”事情到此才刚刚开始,家里从此各种名目的募捐电话不断,比如说给图书馆募捐的、给癌症病人募捐的、给非洲儿童募捐的……老公很苦恼,因为实在不知道如何拒绝,总觉得拒绝了,就是特没爱心的表现。可是如此给下去,也实在是给不起啊!

为这事老公特意请教了美国同事。同事说:“可能是你捐了一次以后,你的信息就被共享了。我也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会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给联邦政府设立的一个捐款基金项目捐助了,别的募捐我就不参加了。对方被拒绝也会觉得很正常,因为在美国募捐的项目实在太多了。” 这以后,我们才逐渐学会了对别人说NO。大家各尽所能,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募捐表示爱莫能助,也应该理直气壮。

募捐名目五花八门

美国的募捐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不定期地,我们会收到一些教堂和慈善机构的邮件,有时候是就一个活动项目让你捐助,有时候是在邮件里夹一个折叠的大塑料袋,让你在指定的时间,把愿意捐助的衣物放在袋子里,然后把袋子放在门外,他们会派专人专车来收,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或者灾区群众。

美国劳动节的时候,在许多主要路口,能看到有人利用红灯抓住机会进行募捐。开始还以为是乞丐在行讨,可再仔细一看,不对啊!怎么都穿着消防队员的制服?!看看别人,早已习以为常。想捐的人, 早早就把车窗打开,手里拿着现金伸出窗外示意。不想捐的人, 只要端坐在车里就好了, 募捐的人不会去敲你的车窗, 更不会对你死缠烂打。劳动节给消防员捐款也是美国人的一个传统。

另外,我们还碰到过一些上门的募捐者,印象特别深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位年轻女士来敲门,告诉我们她是为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募捐,当时她的脸冻得通红。要知道,这些募捐者都是义工,不知道她这样挨家挨户地走一天能募到多少的钱,但是,这种奉献精神让人很是感动。

募捐事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

在美国,募捐的盛行首先和它的基督教文化背景有关。很多基督徒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会或公益机构。基督徒到周末都会去教堂做礼拜,每次礼拜都会有一个对上帝奉献的仪式,就是让你尽所能地慷慨解囊。我家附近是一个卫理派的小教堂,每次礼拜大概也就100来人,我注意看了一下,在教堂的布告上,每周教徒捐助的金额都在1.5万美元以上,最多的一周达到了5万多美元。这仅仅是礼拜仪式上例行的捐助,具体教堂各个项目和活动下的捐助就更多了。大人的言传身教,对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去教堂的孩子影响很大。除了在礼拜上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外,孩子们经常参加学校及社区组织的一些慈善活动。比如说,女童子军的饼干义卖,给非洲儿童捐赠自己的文具、书籍,甚至在万圣节、圣诞节里收到的糖果礼物,他们都有送到慈善机构去的习惯,通过这些机构转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的文化就在这样的习惯中一代代相传下去。

另外,美国的税收政策也是鼓励人们多捐款,美国人的税收都是在减除了捐款额的基础上进行应征的。减掉捐款额后剩下的应纳税部分,金额越高,适用的税率也越高。所以,如果进行了捐款,适用的税率可能也会下调。我工作的学校在每年年底,都会给捐款人分别邮寄他们给学校的捐助金额总计表,以便他们在来年年初报税时,可以申请减免税额度。对于捐助的股票、汽车等等实物,学校都会请专业机构进行估价,折成具体金额,以协助捐赠人进行减免税。这样,捐赠就变成了一举两得。捐赠人不仅树立了公众形象和产生模范效应,同时也可以获得税收减免的具体好处。

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言,“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是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想法。人们对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把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捐出来的事迹并不诧异。富豪们认为巨额财富都是从社会赚取而来,自己“只是这笔财产的看管人”,这些资源最终都要回馈社会。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使用它”。世界首富如此,普通的中产阶级也一样,各尽所能而已。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资金完全都是捐助而来的。其中一位老太太捐出了她先生留给她的200多万美元财产。她说我老了,我不需要那么多的钱,留给孩子们吧,我很高兴能这样做,比起我给予的,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

美国募捐的蓬勃发展还和其专业化有关。募捐在美国的大学是作为一种学术、一项学科来开展研究和教学。在政界,从竞选市议员、市长、州长、到总统大选,都需要争取大批的资金作为支持。经营一所学校,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大学,社会捐赠是其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这一切,使得募捐在美国有了一套专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班子,人数众多。在很多非赢利机构里,“发展部/发展办公室”(development department)就是专职做募捐工作的。在美国,经营社团募捐是衡量一个人领导力的重要标准。这种专业化和标准化对美国的募捐文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显然,募捐已经成为美国国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的再分配手段。通过公民社会自发的这种调节形式,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也可以让一个社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作者:生于广西,祖籍广东。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现居美国。)

下期预告

篇8:我在香港的找工作经历大全

寄托天下[http://exam.gter.net]2011-10-10 22:04寄托天下-寄托家园

1月底开始找工作,那个时候想法非常简单,有一份工作留

在香港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只要我满足条件的文职工作,我都会投简历.那个时候差不多每天10封.1.位于旺角的公司

Administrative Officer

这是第一次面试,完全没有准备得就去了,填完一张表以后,包括我在内三个女生,一

个面试官,属于群面.首先是自我介绍,广东话,普通话,英文都可

以.我选择了广东话,因为面试官一开始就

跟我们讲广东话,另外两个女生都是local,而据她们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了解到,她们两个都没有大学学历.相比起来她们的表达能力比我强很多,第一次面试,我完全不懂得怎么突出自己.在自我介绍以后面试官便问我们关于工作经验的问题,在此以后,他就谈到补习社TA的工作,此时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家中介公司,帮补习社找TA的.我还是笑着听完,离场后不再接听这家公司的电话.这一天下午本来还有一家公司,但是我已经知道,这一家应该也是中介公司,所以没去.而此后的一个星期,经常接到各种电话,不胜其烦.从此以后,我便开始留意公司名称,凡是跟职业中介有关的工作,一律忽略.2.某电讯公司

Personal Assistant

这一家公司算是大公司了,位于港岛,某大厦差不多20层全部是这家公司.到了以后有一位职员也是先要我填申请表,交照片.然后带我去了另一个房间门口,示意我进去就行了.敲门以后有人说Come In!于是推门进去,是一个全海景的会议厅,一位面试官,示意我坐下以后便开始面试,是全英文的.1, Introduce yourself.2, You got a Bachelo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hy transfer to English Language in HK? 3, As you said, you don’t like Engineering, why chose it then?

4, OK, why not transfer when you were in year 1?

5, What’s kind of job do you like?現在想想,自己還真是老實啊。。。6,可以跟我用广东话聊天吗?

7, Do you know what you will do in our company? 這此面試也沒有準備,這個問題直接死掉。。。

8,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我問什麼時候會有結果。

这最初的两次面试,尤其是第二次,让我深深地反省。一方面是关于投简历时的选择—香港有不少这样的中介公司,让你去做sales,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投到这样的公司里;二是表述能力,自己稀里糊涂地就去了,我到底在说什么,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之后几天休息了一下,没有再投简历,回去修改了CV,同时浏览找工作的网站,我发觉多看看这些网站,其实可以分辨哪些是中介。

3.香港某知名地产公司

Real estate officer

这是香港非常知名的一家地产公司,我去的是湾仔的分部面试。

刚开始是HR初面,之后等待几分钟通过之后,开始笔试,笔试有两道题,均是问答题,一题中文一题英文,都和地产有关系,答题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笔试完后,大约又等了15分钟,开始终面。

终面需要到公司顶层的会议室,面试官是两位经理,约40多岁,和颜善目,让人感觉非常舒服。面试一开始是英文,先问为什么本科读建筑,硕士转英文,我说想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他们笑着点头说你英语很好呀!这句话确实让我振奋不少,因为来香港这么久,香港人成天都说你们内地人英文如何差如何差,从来没有香港人说过我们英语好。之后开始问我在香港学到什么,对地产的认识,对香港的认识,以及以后的职业规划。问了很多问题之后,开始闲聊了,闲聊中经理突然问:你广东话怎么样?我说那我们用广东话聊天吧,又嘻哈了好久,经理说:“嗯,我知道在内地,薪水是公司制定的,一般不会问,但在香港不同,你想要多少薪水?”,我答了,他没有像想象中讨价还价,我也认为这家公司肯定给得起,之后便说:“六月上班有没有问题?”我忧喜参半,因为我有三个学期,7月才上完课,IANG8月才能办好并合法工作,这个我实在是没办法,我也老实回答了,他便很无奈地摊了摊手。

我回去的路上,心情非常不好,后来在寄托上发现,以前也有不少师姐因为三个学期不能马上投入工作而丢了offer,我当时真是恨死这第三个学期了!香港的大多工作,都是需要你immediately available的,大公司会愿意等,但很多也是从6月开始。

这之后第二天还有一场面试,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老外来港请秘书的。初面都没过,HR直接告诉我,像你这样8月才能上班香港很少有人愿意请的。

4.香港某电视台

秘书

很漂亮的office,位于红磡海滨广场。这家电视台的简历我投了一个月以后,才打来叫我去面试。也是在会议室,会议室很漂亮,对着北角的海景。去会议室途中也经过演播室,感觉非常有意思。

面试官是女的,打扮非常新潮,一进来便主动与我握手。面试是广东话的,问的问题有介绍自己,对这家的电视台的了解,对秘书这个职位的理解,最后的问题是问我星期六可不可以上半天班。走的时候HR告诉我,这是初面,如果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入二面,必须自己打电话来问。但后来出了一些意外,令我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也就没有打电话过去。

5.某投行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呵呵,可以去传说中的投行面试,也觉得挺好玩的。这个职位写明是在融资相关的部门工作,所以面试是前一天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先去了一个小的会议室,HR是香港人,广东话,问的问题和这份工作本身无关,基本上都是个人问题,非常详细,如:来香港多久了,对香港的认识,怎么学会广东话的,以后打不打算长留香港,为什么?和男朋友怎么认识的,有没有结婚的打算。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围绕一个点----稳定性。

HR问完以后,带我去了一个大的会议室,一位戴眼镜,约50岁的男士坐在里面。他开口便是普通话,问我是哪里人,以前在哪里读的大学。之后便问:“听得出我的口音,是哪里人吗?”我说:“我觉得是台湾口音。”他说:“对了一半,我在台湾长大的,但是我祖籍江苏,6岁去了台湾。你觉得我们台湾人的国语和你们大陆人的国语有什么不同?”我就随便拉了一些,还提到我男友是台湾迷。其实我个人确实不喜欢台湾⊙﹏⊙。他后来也问了我一些关于这家银行的细节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会想来这里工作,还有知不知道我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怎样的。

他表现得很愿意请我,甚至都说了一些以后见这样的话,可是几天以后,却得到了不获录用的消息。说实话我挺失望的,因为一开始没有抱有什么希望。有人告诉我,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明明人家很热情,可是到最后就是不请你。

6.某综合公司

秘书

之前只知这家公司有汽车方面的业务,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非常大,还有食品,化妆品等业务。公司位于九龙湾。

还记得面试那天,我出了地铁站却下起了蒙蒙细雨。路上问路,没想到对方竟是那家公司的员工。因为我去面试的时间刚好是午饭时间,遇到了不少员工,我感觉这家公司的人,脸上带着非常自然的笑容,和sales接客见老板完全不同,公司大楼门口有专人接待面试者,整个氛围非常人性化,和以前许多公司带给我的冷冰冰的感觉完全不同。还记得会议室里用写着“全力以中港人民幸福生活为主旨!”

一开始是HR assistant的初面,广东话,介绍自己,谈谈学历与工作经验,这些问题我已经答过很多次了。接着开始笔试,纯考英语能力,这是我二十多年做过的最难的试卷,看了前几题我已经冒了一身冷汗,怎么会这么难,这么难!!专八的题,在这卷子的对比下,也只能算cet4。交完试卷以后我已经脑子一片空白了,完全回不过神。

大约等了20分钟,一位约40岁的女士进来了,她介绍自己是HR manager。一开始是广东话,她拿着我的试卷说:“你觉得我们的题难吗?”我说我觉得挺难的。她说:“还不错,很少人及格的,很多人都抱怨我们的题太难。”我一看,我65分,o(╯□╰)o。然后开始面试了,英文,问我对这家的了解,为什么想来这家公司,对上司命令的服从,比如和上司意见不同,而且知道上司是不对的时候,要怎么办。

最终没有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太嫩了,秘书这份工作,我到底做不做得了。后来发现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招MT,薪水高于毕业生平均水平,我觉得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7.某地产公司

CEO的秘书

我想,没有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会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释怀的遗憾。这是一家中资的大型地产公司,已在香港上市。从事的业务是我本科所学,其重点发展领域也在某方面与我有很大关系,要求语言能力方面是我硕士学的,我是半夜看到这家公司的广告的,虽然请CEO秘书,让我觉得希望不大,但是如此多的巧合,如此多的条件我都具备,实在让我异常兴奋。我发了求职信过去,是重新写的一封,而不是利用以前的模板。

第二天一早,还没睡醒,接到了这家公司的电话,是内地人打来的,说看到我的求职信了,我马上表现地很进取,说了很多。她说,那你来面试吧!我问什么时候,她居然说现在!我非常无语,因为晚上我还有考试,但是这份工作我真的很想做。我说下午可以吗?我现在不太方便,于是约了下午。

很大雨,去了湾仔。面试我的是那位打电话给我的Z小姐和一个香港人,两个人轮流提问,一个用普通话一个用广东话。Z小姐问的是业务方面的,香港人问的是语言和背景方面的,都是我熟悉的。感觉上每个问题我都回答得不错,她们看起来也比较满意,最后那个香港人问的是我需不需要办工作签证?我解释了一下IANG,然后Z小姐问:“我问你个问题—老实说我知道不少人为了保证签证的连续性,随便找一份工作,然后拿了签证就辞职,你会不会?”我当然说不会。其实CEO秘书,怎么能算随便一份工作呢?

过了约一个星期,那位Z小姐打电话来,说参加二面,也是终面。出乎我意料的是,CEO是女性。她的眼光非常锐利,让我有一点害怕。Z小姐也在场,全程是普通话的。说起来,我准备的问题,真的一个都没问到。个人方面,问了关于道德的定义,对于工作中道德与实践的关系,对自己及上司的期望;工作方面,狂轰烂炸问了很多很多问题,基本上都是你遇到某个非常具体的难题时,你如何处理,还问了知不知道作为CEO的秘书和助理,有什么区别。我当时已经感觉到,我答得不好,恐怕是难以成功了,最终果然失败。只能说自己,本身就不够格。

8.某教育机构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这是一家跨国的教育机构,非常知名。面试我的HR的打扮就是你满街都能看到的那种港女打扮。她介绍了这家公司在香港员工很多,以后还要跟学生还有家长打交道,所以会很忙。面试一开始是广东话的,问如果家长投诉教学质量,要退

钱怎么办?还有员工与员工之间发生争执怎么办,她补充说:“我们香港人就是这样的,为了几块钱可以在菜市场跟人吵不停的,你要有准备。”还问到,公司这么多人,很多人都不认识的,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

接着开始了英文问答,介绍自己,职业规划等等。她突然问:“你对你们内地人的英文水平这么差有什么看法?”我反问:“你觉得我们内地人英文怎么不好?”她说:“我经常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你们的口音很要命。”我不高兴了,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香港人的英文口语很烂,跟广东话夹杂不清,什么order,boss,offer发音怪里怪气,被广东话同化了。”她显然被我吓了一跳,没有继续就这个问题追问下去。

类似这样被歧视的例子,生活中非常多,工作中也不少。曾有一次,一家公司打电话给我叫我去面试,然而弄清楚我是内地人以后,说那你不用来了。这种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

9.某综合公司

Secretary to GM

这家公司挺大的,非常有名,两栋办公楼算是上环的地标.这已经是我找工作的后期了。到了后期,面试的机会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公司也越来越大牌,我其实很担心很担心。我的好朋友去了中远,可是居然没过试用期,这也让我的压力非常大。

这家公司的保安是个会说广东话的中东人士,非常可爱。一上去是初面,还是那些非常常见的问题:介绍自己,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等问题。之后面试官开始说起公司的各种福利,这一点很像中资企业,福利很不错,最后提到,我提出的薪水要求可不可以降低一点?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诧异,这么大一家公司,我提出的薪水只比毕业生平均水平高一点,居然给不起?但是那个时候,我也很着急了,加上之前提到的福利不错,我便说可以,但是也不能低太多。面试官说:“我们也不会很过分,少个几百一千的可以了。”

之后一位男同事开始考我打字,一篇英文,字数400多,要我5分钟打完,还说他平时就是5分钟打完的,我听了有一种被耍的感觉,这怎么可能打完?你装吧!最后我只打了两百多个字。然后打英文,电脑里只有香港人用的仓颉和速成,我说我不会,我本身用的是全拼。其实我觉得我应该已经死了。然而15分钟以后,面试官告诉我,GM正过来,要我等等,这是终面。

感觉这位GM应该是香港人,但是打扮很像内地的那种暴发户。。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正在建设的珠港澳大桥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有什么看法。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一来二去地大约说了10分钟,说完这个问题,之后的相对就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了。他最后说,你的职位算是比较高的职位,但是你来香港仅仅一年,而且在香港没有工作经验,你觉得你要如何胜任。回答这个问题了以后,他送我出门,嘴里很小声不停地念叨“在香港没有工作经验,在香港没有工作经验…………..”

10.某零售集团

Admin.Assistant

也是一家大公司,全球都有分店,主要买各种奢侈名牌,小到gucci,大到hermes。

初面是在尖东的分店,问的也是那些已经回答烂了的问题,不停地换广东话,普通话和英文,整个初面约15分钟,告之若有二面会通知。这家公司初面完后,就接到一个电话,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的offer。之后的一些面试电话,我都推了。

篇9:我在麦肯锡的笔试面试经历

11/14和大麦上海签了约,还是恍惚觉得像在做梦。潜水三年多,从没在这个版上发过任何文章,只是索取没有付出总是不大对。。。当初面试前在精华版找大麦面经,也只有plap la jj的一篇,所以决定趁还记得就写点经验体会,希望对今后申请麦肯锡或者其他咨询公司的ddmm有点帮助启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指正。 先想就所谓的咨询行业门槛谈几句。经常听到的门槛不外乎是:学校、专业、绩点、实习或学生活动经历。关于学校,能够通过简历删选的同学大多是复旦交大的和海归,但是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来自其他学校(但也是很好的学校比如上外)的同学。专业也不是一定要经管才行,我是学法律的,也有学电子、物理等等其他学科的拿到面试甚至最后offer。绩点的话我不清楚有没有底线,不过我认识的进笔试的大都在3.5以上(也有例外的,比如某方面经历特别突出)。实习和学生活动经历方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在大公司或其他咨询公司实习的经历,或是学校里比较突出的活动经历。我的实习经历其实很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第一份实习算起,只在两个公司做过,但都是和咨询相关的实习经历。一个是创业不久的本土咨询公司,断断续续做了半年,学了很多,还有就是贝恩,从暑假开始,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很久,只跟过两个case。除了以上讲的那些,海外经历也很能够加分,比如交流生、参加国外的学生论坛或者是暑期学校等等。后来进面试的人里,很多都有海外学习或生活的经历,一方面这些人可能英语交流比较流畅,另一方面视野往往比较宽广,心态也比较成熟。复旦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ddmm可以多多关注外事处的消息。 下面就报流水帐一样说说这次的应聘经历。申请麦肯锡真是一波三折,很早很早就通过其全球网站投了BA(Generalist)的申请,还收到一封具体署名的确认信,以为肯定没问题了。可是11月4日截至日期快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收到笔试通知了,我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后来听同学说要通过ChinaHR申请,就赶在截至前一天晚上通过“正确”途径投了一遍。因为截至后一天就是笔试了,所以我一直没敢关机,居然在笔试当天凌晨2点接到电话通知,当时想这个工作做得还真是。。。 然后第二天一早跑去复旦笔试,三个案例分析,每个都有背景介绍和大概的分析思路,所有的题目都是选择题,有逻辑题、图表题、分析题等等,觉得是做下来最有收获的一套笔试题了。不像SHL的题,纯粹就是比速度,什么也学不到。 接下来是星期天,到Mck办公室去做pretalk,我的面试官是Amy,慈眉善目,问了我些很大路的问题,比如为何选择麦肯锡?然后是些简历上的问题,还要我举例说明团队合作精神,很快就表示我说得不错,因为时间很紧就到此为止了。pretalk主要就是看英文和整体感觉吧,我觉得,其他都不是太主要。 笔试和pretalk一起算是第一轮,我之后一天就接到去瑞安参加Case interview workshop 的通知了。到了那里发现一共有70-80人,有很多很多熟悉的面孔,当初一起拿叔萍奖学金的,一起去汉城的,一起去香港的,一起在Knowledge Bridge实习的,一起在Bain实习的,觉得很有意思,殊途同归,大家又走到一起来了。Workshop是Oliver 和Matthew一起主持的,两个人一搭一挡,风趣幽默,而且也提了很中肯的建议。结束后HR Royce(非常耐心负责的jj)就报了面试的时间安排,我被安排在周六,也就是面试开始的第一天。当时很心慌,后来证明这个时间还是很不错的,因为越早面试越不会受到各种消息的打扰。 这次麦肯锡对BA(Generalist)的面试是这样安排的,一共有三面,第一第二面各有两轮,第三面一轮,所以如果做完的话会见到五个不同的面试官,做五个case。(也有人在三面时需要加面一个case) 当时离面试只有一个星期了,我还在Bain实习,案例面试准备得非常不充分。我主要看了 Mck, BCG还有A.T.K的一些经典的案例和框架,看的时候觉得蛮容易,可是完全要自己分析又会发现不然,我把那些材料都打印出来,带在从家里去上班的路上看,多少也加深些印象。因为我本科读的是法律,没有任何商科的背景,所以不作准备的话做案例肯定有劣势。虽说咨询公司都号称“不限专业”,但我觉得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肯定是要具备的,这也是他们所谓common sense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不限专业绝对不代表非经管专业的人对商业一窍不通就可以去裸面:)

[我在麦肯锡的笔试面试经历]

篇10:大学学习经历怎么写

大学学习经历怎么写

一般包括下面内容:自己在专业学习上的`收获,参加班内、系里、学校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实习活动,自学课外专业,获得荣誉奖励证书,对大学生活总体感受和评价等方面。 学习经历 毕业院校: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创业与管理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09        2016-06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创业与管理   学习经历 毕业院校: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6-06 专 业 一: 电子商务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09        2016-06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助理电子商务师 学习经历 毕业院校: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6-07 专 业 一: 商业广告设计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8 2013-12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商业广告设计 计算机操作员(办公软件应用) 中级 2014-09 2014-12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商业广告设计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中级 2016-03 2016-07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商业广告设计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学习经历 毕业院校: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6-06 专 业 一: 会计电算化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14-09 2014-09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NCQCQ-2014-MS212-23366 2014-09 2016-09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 会计从业资格证 Certification NO

 

上一篇:水土保持责任书下一篇:两只小狮子(下册语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