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2024-05-04

札记(精选8篇)

篇1:札记

听课札记: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网友来稿)

聂正才 湖北监利汪桥高级中学

新学期伊始,开展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是不可少的。走进A教师的课堂,方知这堂公开课要讲授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著名小说《变形记》。偌大一篇课文,一节课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我没有多想,相信老师的功底。只见A老师神情自若,检查了一下学生预习情况,便讲开了,从文学流派讲到作品的情节线索,从人物形象讲到作品的主题,条条款款,娓娓道来,颇有章法。一节课下来,教师学生皆大欢喜。

听课后评课,我没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只讲了两点印象,一个建议。

两点印象:第一,教师功底好,特别是文学功底好,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第二,教法太传统。一节课讲四大方面(还留有艺术手法未讲),文学流派、情节线索、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面面俱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必须废止。

一个建议:讲授《变形式》,可以以变说变,深味人间变故。课文篇幅长,又是外国小说,讲授的确有难度,怎么办?我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打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找准一个切入点,从一个侧面予以突破,以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篇课文,可以抓住文眼“变”,从变形、变态、变故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美学欣赏,深深体味作品中揭示的世态炎凉和人间变故。

第一、变形,变化奇。一个大活人,一夜之间竟变成大甲虫,作者想象奇特。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其父亲、母亲的表情也十分离奇。他们不问情由,不思拯救,一个拼命跺脚,要把他赶回房里去,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一个伸出双臂,大喊“救命”,垂着脑袋,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去。在他们的表情里似乎没有失去儿子的惊慌与悲哀,也没有拯救儿子的意愿与打算。人变甲虫,虽然连其父母也不觉得荒诞,但学生中有人接受不了,教师可联系学过的作品中人物异变的例子,明确告诉学生,变形是一种表象,是一种手法,是转换视觉,从另一个侧面审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情的变化,更深层次地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的变化。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地位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身份的变化,,《变色龙》中的狗的主人的多次变化,虽然他们未能变形,也是一种变术,这种变术,正是作者构思的奇妙之处,其目的就是要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

第二、变态,结果惨。所谓变态,就是指格里高尔形变后,其家庭成员、同事心态的变化。尽管格里高尔变形后心态依旧,对父母、对妹妹、对同事心存希冀,其结果之一,格里高尔失去了亲情与友情。格里高尔是家中的顶梁柱,父母认为,他在公司工作,家里一辈子可以吃穿不愁。突然变成大甲虫,这无异于天塌地陷。母亲吓倒,后来霍地跳了起来,大喊“救命,天哪,救命。”她垂着脑袋,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去;父亲则拼命跺脚,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简直发了狂。他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失去了家庭关系中的亲情。秘书主任,唯恐避之不及,一个大步跳下好几级楼梯,转眼不见了,同事间的友情也悲惨地失去了。结果之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落得天怒人怨,被父母、妹妹遗弃,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去,无声无息地被扫地出门。在人生旅途中,几多磨难,几多变故,失业破产,天灾人祸,并非罕见,而格里高尔的结局之悲惨却是少见的。

第三、变故,意蕴深。格里高尔的结局,启发人深深思考,令人回味无穷。格里高尔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社会,“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是这个社会的毒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没有钱,人可以变成鬼,有了钱,鬼可以变成人。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正是金钱使然,只是“一夜之间”,来得突然了一些。试想,不是这种突变,怎能撕毁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记得现代歌舞剧《白毛女》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正是蕴含在这变故之中。

当然,就课文《变形记》的教学,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与方法,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教师要设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讲为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邮箱: 无

篇2:札记

邵店中学 郭文明

今天是正月初六,阳光明媚如平沙晓月,只是阵阵的寒风不时的提醒人们这依然是冬天。新年刚过,到处依旧处于热闹的景象,人们都在忙着走亲访友。而我却独自在家,研究案上的学生资料——按假期计划,今天应是去几位学生家家访的日子。

看着手头的学生资料,我首先想到了沈恬恬同学。她平素在班里学习刻苦,成绩一直是年级的前三名。更为难得的是能经常帮助班级里面的一些同学补习功课,让他们取得不断的进步。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这样一个聪明伶俐又品质出众的学生。遂下定决心,先去家访这样一个优生,倘若能从她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得到些微的启发,对于我的工作应该是大有裨益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向沈恬恬家驰去。半小时之后,经别人带路,我来到了她的家门口。看到她家的房屋,我颇为吃了一惊:三间旧式的瓦屋,已经很是破旧了。房屋的左侧是两间小屋。在偌大的院子里显得孤寂、委屈。我推开门,迎面走来一个四十上下的妇女。她身穿黑色的棉袄,黑色的裤子上有星星点点的水迹,在这晴朗的天气里,显得格外刺眼。我猜测她应该是沈恬恬的母亲,于是迅速上前和她打了招呼,说明了来意。她母亲很是兴奋,忙着把我请进堂屋。她说今天恬恬去她大姑家里玩去了。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希望老师能更多的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把沈恬恬在学校的表现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并询问她的教子方法。她眼中显现一丝兴奋。她说了自己家里的情况:恬恬有个二叔,做生意亏了本,这几年一直欠着别人的钱。她和恬恬的父亲一直努力挣钱,养着这个家的同时,挣钱为恬恬的二叔还债。她告诉我,恬恬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她则在家里面养了很多的猪,每天都很辛苦。她每每告诉恬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父母争光„„听着听着,我豁然明白,其实沈恬恬的勤奋刻苦与乐于助人,并不需要她的父母多做教育,只是这样一个家庭,只是她父母的为人处世,就是她永远的教科书!在那一刻,我有一瞬间血流加速的感觉!不知不觉的,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起身告别,恬恬母亲一再挽留,我说:“你说的每一句话,其实已经让我吃饱了。”在她还在愕然的时候,我已经骑车回去了。

车子越骑越快,我发现自己心中充溢着力量。阵阵的寒风仍然时时刺打着我的面庞,可是我却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对榜样作用社会价值的精辟揭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言传”外,更要注意“身教”。父母的言谈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对孩子有着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其身正,无令则行;起身不正,有令不行。” 在我们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常以伟人的先进思想,良好的品德作为榜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我想教师作为学生的师长,是学生最接近的自然模仿对象,我们的言行、气质、风度、品德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我们的行为榜样往往比言语更具有影响力。

篇3:《说苑》札记

“凡人之性, 莫不欲善其徳, 然而不能为善徳者, 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 况居而求利者也?”《说苑校正·贵德》页一一零

王注:居, 指居于上位。钱宗武注:居:存心。

案:向宗鲁以为《春秋繁露·玉英篇》:“凡人之性莫不善义, 然而不能义者, 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 欲以无言愧之而已, 愧之以塞其源也。夫处位动风化者, 徒言利之名耳, 犹恶之, 况求利乎”为此文所本。则“处位动风化者”为君子, 其“言利名尚羞之”, 更何况存于心而求利呢?

“居”在这里释为“存心”比“言利名”更进一步。此段主语只为君子, “处位动风化者”也言君子, 故“居”不为言居上位者, 而从“况”表示递进, 指存心求利比言利名更可羞耻。“居”指存, 存心。更有一例:《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 不亦可乎?”

“水浊则鱼困, 令苛则民乱, 城峭则必崩, 岸竦则必阤。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 急辔衔者, 非千里之御也。”《说苑校正·政理》页一四五

王注:急, 拉紧, 作动词;急辔衔, 拉紧缰绳。钱注:急, 急匆匆地;急辔衔者, 急匆匆赶快车的人。

按:王注是。“急”, 紧也;时间紧为“急”, 空间紧亦为“急”。《汉语大字典》注十:紧。《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 脉实大也, 缓则生, 急则死。”王冰注:“急, 谓如弦张之急。”此为速度快, 时间之“急”。《三国志·魏志·吕布传》:“遂生缚布, 布曰:‘缚太急, 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此为空间紧, 亦“急”也。

“急辔衔者”之“急”实为取空间紧之义, 形容词动用, 解释为拉紧。又如《说苑·善说》:“孟尝君曰:‘寡人闻之, 缕因针而入, 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 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此处“急”亦同此例。“急辔衔者”即指拉紧拴马的笼头和缰绳的人。此种人驾御马车时将马的缰绳拉得太紧, 拘束了马的奔跑, 太耗费马的力气, 所以不是御马千里的好御手。

“保申曰:‘臣闻之:君子耻之, 小人痛之。耻之不变, 痛之何益?’保申趋出, 欲自流, 乃请罪于王。王曰:‘此不谷之过, 保将何罪?’”《说苑校正·正谏》页二二二

王注:自流:自沉于流水。钱注:自流:自沉于流水。

案:余以为“自流”此处应为自求流放之义, 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流”为动词, 当释“流放”, 而非名词“流水”。《旧唐书》卷五十:“徒刑五条:自徒一年, 递加半年至三年。流刑三条:自流二千里, 递加五百里至三千里。死刑二条:绞斩, 大凡二十等。”

王、钱所注“自沉于流水”实为“自沉”而非“自流”。例:《春秋大事表》:“湘阴县东六十里, 有罗城;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 亦有罗城;乃接境处。《后汉志》:枝江侯国, 本罗国, 后乃徙于长沙, 亦谓之罗川。隋末萧铣为罗川令, 即此地有汨罗江, 即屈原自沉处也。”又例:《礼记注疏》卷三十七:“昔, 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 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 夜闻而写之, 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

故此处保申“请罪于王”是自求流放, 若欲自沉于流水, 已是自行了断, 又何需“请罪于王”呢?

“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 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 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 见桑中女, 因往追之, 不能得, 还返, 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 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说苑校正·正谏》页二二三

王注: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钱注:宿笑:平素喜欢笑。

案:余以为此处“宿”为素来, 积久之义。音sù。《小尔雅·广诂》:“宿, 久也。”“宿笑”就是旧日的, 由来已久的可笑之事。例同《旧唐书·吐蕃传下》:“自今而后, 屏去兵革, 宿忿旧恶, 廓焉消除。”“宿忿”:旧日的, 素来积久的忿恨。

此段中“被甲之士公卢”以先前当桑之时, 邻人追桑中女不得, 还返失妻的故事巧谏“赵简子攻齐”, 使之“罢师而归”。邻人之“旷”是旧日的, 留存心中已久的笑料。既为“当桑之时”, 就非“隔夜犹存”, 王注不确。钱注“宿”为“平素”, 于文不通, 亦不确。

楚庄王之时, 太子车立于茅门之内, 少师庆逐之, 太子怒入谒王曰:“少师庆逐臣之车。”王曰:“舍之。老君在前而不踰, 少君在后而不豫, 是国之寳臣也。”《说苑校正·至公》页三六一

王注:豫:事先准备。钱注:豫:犹豫。关 (日本关嘉) 曰:“豫”怠也。承周案:“豫”谓豫为要结。

案:王注是。“豫”, 当释事先准备。例同《淮南子·说山训》:“巧者善度, 知者善豫。”高诱注:“豫, 备也。”“承周案:‘豫’谓豫为要结。”亦为此义。要结:结合;邀引交结。例:《左传·文公十二年》:“不腆先君之敝器, 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 要结好命。”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酷吏以击剥为声, 上多以为能;贪吏以要结为事, 上多为所中。”

文中“少师庆”逐太子, 并没有因为“少君在后”, 而事先作准备, 邀引交结他。所以“王曰:‘舍之’, ‘是国之寳臣也’”。“豫”与“踰” (超越, 违反法令) 相对为文, 释为事先准备, 文义甚顺。钱宗武注, 关说均不确。

“夫仁者好合人, 不仁者好离人。故君子居人间则治, 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 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 而鼎在其间, 水火不乱, 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说苑校正·杂言》页四四零

王注:相能:相亲。然:情态助词。钱注:不相能然也:不能互相燃烧。

案:王注是。“能”应释为亲善, 和睦。水火不容乃常理, 自是不亲善, 不和睦。《荀子·正名》“能有所合谓之能。”“然”乃助词, 置后表示水火不睦的样子, 不可译为燃烧。“能”译亲善, 和睦, 用例很多。《书·康诰》:“亦惟君惟长, 不能厥家人。”孙星衍疏:“能者, 汉班固《汉书》注:“师古曰:‘善也。’”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唐韩愈《顺宗实录四》:“翰林学士吴通玄, 故与贽同职, 奸巧佻薄, 与贽不相能。”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二:“二子未娶, 俱执父业, 而兄弟不相能。”后三例, “相能”连用, 同此文。

参考文献

[1].向宗鲁《说苑校正》1987年版, 中华书局。

[2].王锳、王天海译注《说苑全译》1992年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3].钱宗武译《白话说苑》1994, 岳麓书社。

篇4:札记

大江健三郎创作的边缘化姿态

边缘是与中心、主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从政治上看,弱势的、无权势的;从经济上看,落后的、不发达的;从文化上看,少数的、可以被忽略的。”大江健三郎出生于四国岛爱媛县森林深处的一个“峡谷村庄”,他的早期作品《饲育》(1958)、《掐去病芽,勒死坏种》(1958)、《万延元年的足球队》(1967)等都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偏远农村的故事。大江此时已开始站在边缘立场写作,批判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大江健三郎从个人的体验、探索、思考出发,总结梳理之前的创作,明确提出了“边缘—中心”的对立图式,并将其作为小说创作的基本方法。

从地域上看,近代以来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远离东京的地区无疑属于边缘。但是,大江主要是从社会—文化结构的视角为边缘定位,而不是简单地仅仅从地理学意义上认识边缘。主流文化大多符合统治者的意志,占据社会的支配地位。在日本长期表现为以天皇和天皇制为中心的文化。大江认为,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劣势、被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支配的一方,基本处于边缘位置;而其中受灾致残者,更处于边缘的边缘。在这种主流文化支配的社会里,边缘文化和边缘人的声音受到压抑。如果通过作家的想象和创造,使边缘人的形象凸现出来,自然会为稳定的社会—文化秩序引入异质因素,引发出对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质疑与新认识。

揭示边缘民众的生存状况

广岛和冲绳都远离东京,处于边缘化的地域空间。大江健三郎从中发现了广岛—日本(原子弹受害者—身体健全者)、冲绳—日本(冲绳人—本土人)的二元结构。如果说大江在早期小说中聚焦于四国的“峡谷村庄”的话,那么可以说他在随笔《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中,开始超越四国的森林,由个人的体验上升到民族的体验,从更高的视点描述了广岛和冲绳两地边缘民众的生存状况。

1.广岛民众的生存状况

大江把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看作是“20世纪最残酷最无情的命运”。战后,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和新闻媒体的报道,原子弹的威力及其造成的惨重伤亡,已广为世人所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幸存者渐渐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广岛札记》揭示了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也让世人了解到原子弹爆炸留下的可怕后遗症。

作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描写了原子弹受害者的悲惨境遇:一是病魔缠身,饱受疾病之苦。有一些幸存者因遭受了核辐射而患病死去,还有一些幸存者因不堪忍受病魔的痛苦而选择自杀。二是精神受创,遭受社会歧视。一位女性妊娠后因担心遭受了核辐射会生下畸形儿而饱受精神折磨;一些原子弹受害女性因不能生育而跟丈夫分手;还有很多姑娘羞于原子弹造成的面部疤痕而躲在家中深居简出,不能谈婚论嫁。三是孤立无助,生活困苦。根据相关政策,只有发病致死的原子病,才能得到国库的补贴,这使得一些原子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广岛的原子弹受害者们所遭受的痛苦很少为外人所知。也正因为如此,大江才强烈呼吁日本政府和社会关注这个群体,并亲自参加了起草原子弹受害白皮书的运动。

2.冲绳民众的生存状况

大江对冲绳的造访多次遭到当地人的拒绝,他由此认识到冲绳跟周围世界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带着对冲绳人的忏悔,深入地思考冲绳问题,在《冲绳札记》中论述了冲绳的历史文化、冲绳和日本本土的关系以及战后冲绳人的生存状态。

一是历史上遭受压迫。明治政府试图吞并琉球时,琉球的士族林世功前往中国寻求援助,留下了“一死犹期存社稷”的绝命诗,在北京自杀身亡。大江认为这首诗也是对开始推进“琉球处分”的日本国的抗议宣言。喜舍场永珣先生的《八重山民谣志》(1968)把声讨的矛头指向了日本本土,指出琉球沿袭萨摩人头税的榨取方式,使八重山民众深受其苦。

二是战时的“棋子”。冲绳战役期间,日军强迫大量冲绳民众自杀,“以冲绳民众的死做抵押,赎回本土日本人的生”,给冲绳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1968年冲绳实施的精神卫生实态调查显示,冲绳的精神病患者高出本土2.5倍,其中年龄高发段的男子多是在青春期被迫参加了冲绳战役的人。

三是战后的“弃子”。战后,冲绳作为美军基地被剥离出日本本土。基地常驻有B52型战略轰炸机,并且储藏有核武器和细菌武器。美国和日本政府还计划将冲绳“带核回归”。大江认为,这让冲绳民众遭受对方核报复的威胁,重新把冲绳民众当作了弃子,当作了廉价牺牲品,是对冲绳民众的根本歧视。冲绳回归前,本土革新政党提出了反对“本土的冲绳化”的口号,即反对把美军的核基地和生化部队等转移到日本本土。大江认为,这个口号里蕴含着本土日本的利己主义。美国和日本政府无视甚至压制冲绳民众正当抗议的声音,使得他们无法参与日本国政,无法行使主权。因此,冲绳人始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到困惑,战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祖国意识。

大江通过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考察,指出了日本对冲绳的歧视、无视和蔑视,批判了其背后潜藏的“认为日本是世界中心,至少也是亚洲中心”的思想。大江认为,日本明治政府以解救琉球人民的名义吞并了琉球,战后日本政府又在以类似新琉球处分的形式进行冲绳回归的谈判,使得冲绳及其住民受到强加于人的“厚意”的颐指气使。这种做法会造成冲绳民众和本土日本人的根本的乖离,冲绳即便脱离美国军事统治之下的“苦世”,也未必能迎来“甘世”。

强调边缘价值,倡导和谐共生

人类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经历了多元、碰撞和交融的过程。所谓的“边缘”也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况且处于边缘的非主流文化,往往对推动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中从边缘批判中心的政治体制,凸显边缘的价值,强调对各种边缘性的弱势群体的理解、尊重与宽容。

篇5:数学学习札记

数学要做,通常指的是做题目。做题目是对数学技能与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的训练,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但光做题目,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表述数学。表述数学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的。口头表达的训练应当放在课堂。文字表述的训练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点数学学习札记。通过写数学学习札记,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某个数学内容的一些心得、解题过程中的一得一失、章节知识结构的归纳、对数学学习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等等,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么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的形式,也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篇6:诗经札记解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又是一首怨妇之辞,其内容是作者与氓从相恋到婚嫁,结婚三年后两人离异。虽然后世对诗中的内容没有异议,但对此诗的解读却大相径庭。

《毛诗序》中对此其解读为:男女无别,随相奔诱。花落色衰,复相背弃。

此诗第一章有云: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在第一章中很明显,氓找作者商量婚事。作者称必须有媒妁之言,要明媒正娶。作者与情郎是自由恋爱,但二人并非私奔。故“男女无别,虽相奔诱”之说无从谈起。

今天教科书则解读此诗为妇女反奴役和压迫,诗之结尾可以为证: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果决的离开男子,挣脱了压迫妇女的桎梏。诗中歌颂了劳动妇女的反抗精神。此解析可谓今天的主流。

面对不同的解读,鄙人基本赞同刘毓敏老师的观点。本文就以其为基础,并对其增益补充。

这是一出家庭婚姻的悲剧。作者与氓两人自由恋爱,明媒正娶。并且经过占卜,体无咎言。本应该一桩完美的婚姻,却以悲剧而收场。反思这段婚姻,吸取其中的教训,这才是本诗最大的现实意义。

造成这段失败婚姻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氓对作者不够体量和宽容;二是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例如婆媳关系不睦。作者可能因此亦受丈夫斥责;三是二人所处阶层不同。

其中,前两点相互关联。首先,作者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处中,最大的可能是存在婆媳不和之类的矛盾。在处理妻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时,丈夫对妻子包容理解不够。甚至训斥过作者。最后作者觉得,自己一边“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一边忍辱受气。于是愤然与这个家庭决裂。这应当是两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但非根本原因。

两人最终离异的根本原因是,所处阶层不同。从诗中“抱布贸丝”可知女子家附近有集市。从“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可知,作者居住在城市。而男子的`身份则是氓。在此先解析一下民的含义。

民若按职业划分,可分为农、百工、商贾以及医巫等。其中,农、工、商是民的主体。在法家出现之前,这些职业的政治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法家之后,除了农之外,其他职业皆为贱民。秦朝甚至将工、商没籍,充作奴隶。

若按居住地域划分,民包括国人和野人。野人即乡野之人。国人与野人之别,就如同北京人与黄土高坡的农民类似。在理论上两者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但在实际上,国人的文化和见识比野人更高,生活水平也高于野人。此外,国人也更关心政治。

野人的主体是原居野人,此外还有外来野人。外来野人主要是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从其他诸侯国流亡至此。为了增加人口,本国政府往往会给予其国民待遇。这些流亡而至的外来野人被成为氓。

从理论上讲,氓与原住野人、国人的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但在实际上,最肥沃的土地早已经被开发,氓只得重新开垦相对贫瘠的荒地。并且没有太多的财产和家底。其生活更加贫困。

所谓“由贫入富易,由富入贫难。”在本诗中,一位城市小姐,嫁给了一位外来流民。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再加上巨大的贫富差距。这才是造成两人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回顾此诗: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从诗中,隐约可知。作者的亲人,尤其是兄弟们最初不太同意这桩婚事。其初衷是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跟着氓受穷。但兄弟们并没有强烈反对,还是比较尊重作者个人意愿的。尤其是占卜之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作者的亲人们觉得,既然卦象显示吉利,那就没什么可反对的了。父母、兄弟还是深爱作者的,并在结婚之日,拿出丰厚的嫁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示对亲人未来婚姻幸福生活的祝福和重视。等到婚姻失败之时,作者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哥哥之言,嫁一个门当户对之人。

需要言明的是,本诗绝不是一首弃妇之诗。因为并非氓把作者抛弃。而是作者把丈夫抛弃。在周王朝,男女相对平等。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也可以休丈夫。

我们先回顾当初: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作者对氓之爱真挚无比。再与之与这桩婚姻悲剧对比,让人惋惜之极。

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若两人真心相爱,但出身不同。对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贫富差距要有充足的认识。对将来婚后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隔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只有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以及不同门第之间婚恋的关系。避免此诗中婚姻悲剧的发生,才不辜负作者作《氓》之诗。这才是孔子修订《诗经》,将此诗选入儒家教科书的初衷。

篇7:《张衡传》教学札记

新化县三中语文教研组

一、课文与原传的比较

《张衡传》见范晔《后汉书》第五十九卷。它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传记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东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生的事迹。十几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曾节选它作为课文,编在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上。(现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课文跟原传比较,篇幅大为缩短,估计仅存原传二十分之一。原传用第三人称叙述张衡事迹,间或夹有议论,没有对话描写。张衡思想感情的表露,靠整篇整篇地引用他写的文章、辞赋。虽然显得客观、真实,但长篇巨制,充斥其间,喧宾夺主,几成文集。著名史学家刘知兀的这个批评是中肯的。课文把高中学生难以读懂的这些琉文辞赋全部删去,事迹则保留原传的十分之九,_可分学文、科研、从政三部分,文字简练,结构产逮,篇幅适中,最适于高中学生学习。

二、安帝是否知人善任

课文记叙“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护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从此,国家为张衡搞科研提供了各种条件,张衡才得以充分发挥他的科技才能。这是不是说明了安帝知人善任?不然。据《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二年,“六月,京师及群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诏令‘百僚及郡国吏人,有道术、明灾异阴阳之度、漩矶之数者,各使指变以闻„„联将亲览,待以不次,冀获嘉谋,以承天诫,”。显然是天灾把迷信“天诫”的安帝吓慌了,张衡才被破格选拔。所以即使张衡“研核阴阳,妙尽玻矶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周论》”,科研工作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但由于“衡不慕当世”,结果“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他被皇帝们调来调去,十多年不升官,显然受到了歧视、冷遇。据张衡这时所写《应间》,他“见谤于鄙儒”,他的科研被嘲笑为无用的“屠龙”“孤技”。后被宦官谗害,排挤出朝,为河间相。他的《四愁诗》就是这时“郁郁不得志”写的。

三、候风地动仪在世界科学史中的地位及其创制成功的原因 张衡制成候风地动仪是阳嘉元年,相当于公元132年,比欧洲科学家制造的同类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据世界科技发展史,带有记录装置的近代地震仪诞生至今还不到一百年,利用电流计将记录放大的现代地震仪形成就更晚了。候风地动仪的创制成功,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衡能够创制候风地动仪,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他在青少年时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落础,养成了勤学苦钻的惊人毅力。课文叙述他“少善属文”,表明他从小思维能力健全。但他不白满,据原传,他祖父张堪是蜀郡太守,可能是利用探亲机会,他顺路“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太学是当时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到这里观摩,交流学习心得,扩大知识领域,“遂通五经,贯六艺”。又“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显见他知识基础宽潭而又有爱好和专长。他的品质也很好:“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条,为他多次铺开了“鄙儒”垂涎的仕进道路,他也“不行”,“不就”,“不应”,却宁愿花十年时间创作《二京赋》。

其次,他在科研实践中养成了唯物主义观点,进而具有不平凡的抱负。他在《应间》中宣布:“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他认为“艺可学而行可力”,至于“天爵(皇家禄位)高悬,得之在命(机会)„„求之无益,故智者俪(弃)而不思”。“憨三坟之既馈,惜八索之不理。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意思是他要在“太史令”这个朝廷所设的闲职中“隐居”起来,整理并钻研三坟、八索等古籍,大搞科研,因此他不为皇带们的冷遇和政视灰心,也不为各种恶念的嘲弄和打击丧气。

第三、据《后汉书》记载,张衡的时代.首都洛阳一带经常发生地震,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张衡逝世的四十七年间,有记载的就达八十次之多,有时一年两次。这种客观情况促使张衡研究地反间皿,精心设计仪器。但即使如此,如果没有当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工人配合,也是造不成地动仪的。从这里可以悟到个人努力必须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各方面相配合,也可悟到张衡不喜欢交接的俗人,不是劳动人民而是那些热中仕进的那儒。

四、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 课文后面第二个习题,要求学生界清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学生的答案不一致,教师之间也有争论:有的认为详写的是张衡学文、科研、从政三部分,略写的是十年作赋,十年居官不徙,有的认为详写的是张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桑,略写的瘤学文、从政活动。这个问题的讨论,要从立传的原意去分析。张衡作为文学家,历来受到粉赞,原传虽然拾袭过去传记文学传统整篇整篇地书戴了他所写的《应间》、《思玄赋》及两篇疏文、《二京赋》只是“以文多故不载”,割爱了,但传后所附范晔对张衡的《论》、《赞》,都仅仅高度评价他的科学减就,并且一反儒家经典《礼记》“德成而(是)上,艺成而(是)下”的观点,认为张衡“思引渊微,人之上术”,“岂夫艺而己哉?何德之损乎”,把他的科学成就提到了“立德”这个至高无上的地步!基于过个观点,范哗对他“初拜郎中”,最后“征拜尚书”都一笔带过,“再迁为太史令”和“再转复为太史令”之仅的另一官职甚至不作叙述,对他的文学、政抬活裁有所记叙,但相形之下,详叙的还是太史令职内的科研活动和成果,以便突出张衡作为科学家的形象。

这里值得称赞的是范哗详叙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据一九七六年第十期《文物》王振铎《介绍一千八百年前的张衡地震仪》,“张衡创造的地震仪„„装置在当时首都洛阳的灵台(天文台)中„„它在四世纪初年西晋永嘉战乱中失落,但北齐都信芳撰《器准淮》,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还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唐代以后,二书又都失传。幸赖刘宋时范哗在《后汉书、张衡传》中对这项发明做了概述。这一段简短的文献,是研究复原张衡地动仪的主要依据。”从这里可见课文详叙这事的价值。

五、《张衡传》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现实意义

篇8:创作札记

在这个躁动的世界里,富贵、闲逸是我的精神追求。华帏上铺满瓜果珍馐,四周莺歌燕舞,花瓶里万紫千红,人物形象被淡化在一份靡香烘翠里,富足、安宁、享乐罗织在一起,促成了一片人间的春色锦堂。

清妍

半面假山,一株老柳,一池荷花悄然绽放,徐风自池面来,窗牖渐开。佳人吸风饮露,去脂粉而存天地之清香。沁口之香为美人设乎?为伴美人者设乎?若论美人,五官四体皆为人设,岂止口内之香。

露住莲花六月凉

这是一帧全景式的作品。过了墙角、门槛,我一步步地看到庭外的池塘,塘内一池碧水,荷花开满,透过雕花的院墙,夜色深沉。在这样幽静的夜里,主人把采摘的荷花插在瓶内,幽人独自赏。我没有赋予主人公更多的肢体语言,静谧而安详。从这个江南女孩拿着的莲子与莲花来看,她分明是在思考着什么。透过这个细节,我刻画了一个江南女孩的委婉、内秀的个性。

隔帘花影

圆桌,桌上花瓶,以及瓶内怒放的牡丹,占去大半个画面,喻示宝贵、吉祥和繁荣。相隔一帘之遥的桌子上也放着一瓶花,但显得萧索孤零。通过这样一个对比,我是否在说着容易凋零的人生青春韶华?我希望作品在古雅的情调下之所以还有一定的现代张力,不仅是由于形式,还因为处处透着一个现代人的思考。

鬓影

一扇屏风,半截条几,一片圆桌,轻易地分割出闺床,把消失点集中在躺着的裸体身上。在裸体面前,我看到一只精美的花瓶,瓶里插着盛开的牡丹,后面才是那个“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浓妆梳洗迟”的姣慵之躯。整个画面的藏显各得其所。所有物事我都不厌其详地进行了描绘,唯独于人体,我只交代了姿态的大体轮廓,反而增强了人体的张力。

浪花扁舟,江南烟雨

这是反映江南好的题材。江南是富饶的水乡,自古多出美女,文秀而玲珑,所以我也常以江南女子为题,像是专为美女写像。这样的画作往往是独立的描绘,不设情节,就是为了更好地诠释这种象征。背景上做了大量铺垫,两根红柱支撑着画面,和江南女子构成了平行线,也使人物有亭亭玉立之感,而红白相应又使得人物像出水芙蓉。五彩的鹦鹉和伊交语,使人觉得江南美女之美不在形貌。

故意图

我有意地利用纸面的长度和宽度,让那张充满古典气息的大床,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视点之下,然后悄悄地拿去床顶,让那位轻执纨扇闲躺在床榻之上的美丽胴体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幽人不寐,二八佳人的一夜春思不得而知。赭色的画底,床板屏上的青绿山水,营造出盎然古意,优雅典丽。

横呈

此帧是我为数不多的以现实空间为背景的创作。我想通过一个长长的空间,把朱亭、栈桥、假山安置于其内,把人物放在由桥到亭的一连串空间当中。任务在亭内或卧或躺,在桥上可行可立,以散点安置,让人一览无遗。因场景安置的巧妙,这种散点的横呈又呈现了一种美妙的节奏。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

能小中见大,或大中见微,皆属不易。我把平时积累的古典家具、明清瓷器和各色杂项在画中随意安置,各尽其妙,也算一种手段。我在这类描绘春闺的作品中,通过对古典家具的合理运用,使画面有一种非常现代的视觉感受,又通篇制造了浓重的古典气息。这些家具在画中既典雅沉郁,又热烈大气,人物在其中或藏或显,姿态各呈曼妙。此帧描写二女子于闺床边对镜展肢,体态生动自然,主次分明。

观花听雨图

菜根谭有句:“鸟语虫声,总是佳心之诀;花容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可见观花听鸟的要处。我着意于对湖石、草木、鸟鸣的刻画,人物由室内走到室外,不知是人在观花听鸟,还是花鸟在读人。

舞蝶

我描绘的女性题材从不避讳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赞美,对“性”也一贯抱以赞美的态度。它不同于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私下传阅的那类春宫,我也无意渲染和昭示对于这种春宫意义上的理解,而是首先将其视为独立的绘画意义上的图式。在这个图式里,轻轻掀起的帷幔,鸟儿在传递着外面的信息,扇子放下了,壶、杯也空了,那只画缸上描绘一对男女正在交欢。这一切使我的目光集中在主题上。主人公没有告诉我们她下一步要去干什么,只是停留在思春无限的片段里。表达上的含蓄使得这帧作品超越了以往对性的表达。舞蝶,舞蝶,舞蝶耶?

棋趣图

上一篇:雪精灵的写景作文下一篇:【怎样管理好员工】科闻100的情感留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