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

2024-04-19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问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包括作文)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或另加页均无效。答题时请对准题号,把答案写在规定位置上。

一、(本大题共7小题,30分,第6题7分,第7题8分,其余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糙(cāo)称职(chèn)炽热(zhì)苦心孤诣(yì)

B. 蓦然(mò)羸弱(yínɡ)锃亮(zènɡ)重蹈覆辙(zhé)

C. 戏谑(xuè)贫瘠(jí)沉湎(miǎn)猝然长逝(cù)

D. 讪笑(shàn)憎恶(zēnɡ)愤懑(mǎn)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嬉戏 葱茏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 鞭挞 横亘 迫不及待 期期艾艾

C. 通宵 汲取 一页孤舟 山清水秀

D. 砭骨 狡黠 姗姗来迟 险象叠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邓亚萍与小山智丽(何智丽),一个是为国争光,一个是背弃祖国,两种人判若云泥,哪能相提并论呢?

B. 大年三十,大雪纷飞,刘县长和县里的几个干部冒雪访贫问苦,把一千元慰问金亲自送到病休的劳模王常贵手里,老王热泪盈眶,感同身受。

C. 德国世界杯上,意大利队如愿以偿地捧得“大力神杯”,整个意大利沸腾了,到处都在弹冠相庆。

D. 加入“WTO”后,我们和各国进行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世贸”原则,高举诚信大旗,循规蹈矩,杜绝一切欺诈行为。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人世间,我们也曾经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开始堕落,便不免愈陷愈深,终于变得(。)但相反的,时间却把温和的笑痕,体谅的眼神,(,)添加在那些追寻善良的人身上。

A.满面风尘 面目可憎 成熟的风采 智慧的神韵

B.满面风尘 面目可憎 智慧的神韵 成熟的风采

C.面目可憎 满面风尘 成熟的风采 智慧的神韵

D.面目可憎 满面风尘 智慧的神韵 成熟的风采

5.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杜甫——诗圣——唐代

B.《水浒》 ——杨志——施耐庵——元末明初

C.《朝花夕拾》——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D.《鲁滨孙漂流记》——长篇小说——雨果——英国

6.根搌语境,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⑴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秋词》的作者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引出“①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千古绝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诉我们“沉舟侧畔千帆过,②

”《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③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④《春望》中“,”表明了杜甫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⑵印尼发生的海啸引发了大灾难,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让我们感慨不已,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所写“⑤,”。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①有专家曾对汉字发难,说汉字防止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就过了文字语言关,而在中国就是读到大学仍在认字识词上下功夫,十几年寒窗,竟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对汉字的认识上。

材料二:汉字在字形与内在含义方面承载了如此多的意义,汉语应该是最适合做诗的语言。诗中每个字都由几个部首组成,每个部首又代表各自的意义,例如“愁是心头秋”。②当我们看诗时,既能看到字与字的联系,而且能看到每个部首的联系。这些像画一样的字就有了无穷的意义。

材料三:③近年来,欧美许多球员就迷恋完全陌生的对他们来说中文字。维埃里的右臂上纹着 “力、恒、雷”等几个字,有人曾问过维埃里这几个字代表什么,维埃里说:“我去了一家纹身店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所以就确定了它们。”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而小天下。”

A、泰山 B、嵩山 C、黄山

2、《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A、足 B、乏 C、困

3、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6、管子曰:“仓廪实而知()。”

A、礼貌 B、礼节 C、礼仪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者不(),()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

A、辨 B、辫 C、辩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10、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 “作”的意思是()

A、工作 B、开始、起步 C、做

11、《礼记•大学篇》中说:“欲治其国事,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A)。”

A、修其身 B、正其心 C、诚其意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13、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波中

14、成语“朝三暮四”源自()

A、《老子》 B、《庄子》 C、《列子》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A、知天命 B、耳顺 C、不惑

17、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句中的“大贼”的意思是()

A、最大的危害 B、大盗窃贼 C、大的影响

18、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威武 B、武威 C、武力

19、“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的词句

A、宋代的词人柳永 B、五代的词人李煜 C20、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明初(安 C、刘禹锡、宋代的词人姜亏

。A、刘基 B、刘)的《卖柑者言》

篇2: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

阜阳市第十六中学

张勇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1

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学科专业知识(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关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表述是

A.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交际工具与品德修养的统一。

12.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

13.下面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B.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C.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D.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

14.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是 A.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B.不少于3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C.不少于3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一部名著。D.不少于3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5.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下面有关“教学建议”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C.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系统有用;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填空,每空1分,共5分。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周舟的优势智能是(),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5分)

学科专业知识(60分)

四、默写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至“其喜洋洋者矣”。(10分。每错一字扣1分,每掉一句扣2分)

五、给下面文字加上标点。(10分。每错一处扣1分)

于 是(胡 亥 赵 高 李 斯)乃 相 与 谋 诈 为 受 始 皇 诏 丞 相 立 子 胡 亥 为太 子 更 为 书 赐 长 子 扶 苏 曰 朕 巡 行 天 下 祷 祠 名 山

诸 神 以 延 寿 命 今 扶 苏 与 将 军 蒙 恬 将 师 数 十 万 以 屯 边 十 有 余 年 矣 不 能 进 而 前 士 卒 多 秏 无 尺 寸 之 功 乃 反 数 上 书 直 言 诽 谤 我 所 为 以 不 得 罢 归 为 太 子 日 夜 怨 望 扶 苏 为 人 子 不 孝 其 赐 剑 以 自 裁 将 军 恬 与 扶 苏 居 外 不 匡 正 宜 知 其 谋 为 人 臣 不 忠 其 赐 死 以 兵 属 裨 将 王 离 封 其 书 以 皇 帝 玺 遣 胡 亥 客 奉 书 赐 扶 苏 于 上 郡 使 者 至 发 书 扶 苏 泣 入 内 舍 欲 自 杀 蒙 恬 止 扶 苏 曰 陛 下 居 外 未 立 太 子 使 臣 将 三 十 万 众 守 边 公 子 为 监 此 天 下 重 任 也 今 一 使 者 来 即 自 杀 安 知 其 非 诈 请 复 请 复 请 而 后 死 未 暮 也 使 者 数 趣 之 扶 苏 为 人 仁 谓 蒙 恬 曰 父 而 赐 子 死 尚 安 复 请 即 自 杀 蒙 恬 不 肯 死 使 者 即 以 属 吏 系 于 阳 周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转引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师用书九年级上册)

六、《玉阶怨》是乐府诗题。请比较下面三首《玉阶怨》的优劣,并分析说明理由。(10分)

(一)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二)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三)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七、下面是某老师的观摩课《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过程;请你根据课程标准,对其教学内容的定位、其中的某一教学环节的不当之处分别进行评析。(10分)

1、让学生不看文本,“独立思考”什么叫物候学。

2、快速从课文中找答案,要求学生用一分钟记住这个概念。

3、让学生“推荐”男女生各一人,进行该定义默写比赛(写到黑板上)。

4、学习文中的几个词语(“用一分钟看课文注释”)。

5、出示本课学习的定向目标:学习事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课文,会说、会写、会用。

6、鼓励学生用一分钟记住文中的举例。

7、让学生“说一遍”上述例子。

8、让学生把全文阅读一遍(达到了“懂”的目标)。

9、让学生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相互大声说一遍(达到了“会说”的目标)。

10、因时间关系,将“会写”目标改为课后作业,进入“会用”学习阶段;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应用物候学的实例,即达到“会用”物候学的目标。

八、用下面材料,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为初三学生命制总分10分的阅读检测题。(共命4~5小题;每小题标出分数,并做好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分)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

陆勇强

一位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每天徒步奔走在乡村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再走。可是他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人们好意地劝他:“把它扔了,你每天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他却取出那块石头,炫耀着说:“你们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说:“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每天总是带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他中意的石头,都会往独轮车上装。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乐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送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来垒造自己的城堡。

对于他的行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的偏僻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过薛瓦勒的石头。

(《新读写》2008年7、8期合刊)

教师业务考试

初中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10题

二、学科专业知识(10分,每小题2分。)

11、B

12、D

13、C

14、A

15、D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三、公共知识(共10分)

学科专业知识(60分)

四、(10分。每错一字扣1分,每掉一句扣2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五、给下面文字加上标点。(10分。每错一处扣1分)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大致正确即可)

六、要点:(10分)

(一)此诗差。

1、第二句“度”用得不当,“度”为慢慢过去,鸟儿只能飞,不能度。

2、组织结构不好;写景与抒情脱节,前二句写景无法表达情感(孤独、寂寞和哀怨)的趋向。

(二)此诗一般(或比较好)。

1、第一句写到了黄昏“她”所期待的人还没有来;“珠帘”卷起,还有期待与盼望,“珠帘”放下,说明期待的人不会来了;第二句用萤火的闪动状“她”思念之情的闪动;第三句用纤细(“罗”)缠绵(“缝”)的女工状“她”的情感活动;第四句点明主题,但太直白,稍欠诗意。

2、此诗的意象、结构能集中表达主题,也还动人,但写“她”的怨情也仅限于某一个女子的怨情,美的层次还不是很高。

(三)此诗优。

1、第一句“生”写“白露”渐多,表明“她”已在“玉阶”上等候多时;第二句既写了等候多时,又写出切肤之寒(也是心寒);第三、四句写“她”仍未绝望,期盼思念依旧。

2、此诗所用意象都很统一,都是晶莹、皎洁、光明的,具有相同的品质;特别是最后一句提高了诗的境界:当“她”把思念的人与自己的思念之情同“秋月”结合在一起时,也就意味着“她”所思的人与“她”的思念之情何等的皎洁、光明与坚贞,从而将思念的痛苦提高到高远的美的境界,使诗的主题与读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判断优劣3分,具体分析7分。第一、二首2分,第三首3分;判断有误,但具体分析有合理之处,适当给分,但每首不超过2分。)7.(10分)

要点:

1、教学内容定位不当:如轻视了课文的“文”而侧重于课文承载的“内容”(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学习目标;或从教学目标的恰当、具体(操作性强)角度分析。(6分)

2、教学环节不当之处:如6、7重复,说的环节要求不具体等;指出一处,言之有理即可。(4分)8.(20分)

篇3:台湾初中语文考试题

中国诗人刘大白,曾赋诗一首赞美人生三部曲:“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诗坛老将臧克家,写有一首小诗表现旧中国农民穷苦悲惨的生活:“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女作家尤今,则通过三辈人对饮料的不同喜爱来反映现代生活:“儿子喜欢汽水,他只尝甜味;父亲爱喝咖啡,这里亦苦亦甜;爷爷要喝白开水,因为它极淡极淡。”

篇4:台湾初中语文考试题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B刘侠

C潘希珍D彭端淑

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

C《老人与海》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

4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B鸿儒

C鸱鹗D昏鸦

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6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B打寒噤

C打人D打蚊子

7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B为子“祈祷”

C“抚掌”而笑 D“揖”让而升

8下面哪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

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

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

D徐志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9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

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

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

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10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生难字词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思源感到很困扰?

A滑稽B佝偻

篇5: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 B.李镇西 C.程 翔 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 阅读 评价

B.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

C.自主 合作 探究

D.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9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6.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话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请你把这句话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卷的田字格内。(标点符号占一格)(2分)

7.默写与填空(8分)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杜 牧《泊秦淮》)

③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⑤ 余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 轼《水调歌头》)

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其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镂空(lòu)迸裂(bèng)游弋(yì)B.猝然(cù)恣情(zī)归省(xǐng)

C.殉职(xùn)挑衅(tiāo)逾越(yù)D.佛像(fú)发酵(jiào)馈赠(kuì)

9.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不记其数 自出心裁 枯躁无味 B.呕心沥血 骇人听闻 忍俊不禁

C.无稽之谈 消声匿迹 挺而走险 D.麻木不仁 持迷不悟 按步就班

10.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古汉语中所谓“指事”,是“汉字六书”之一,是指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B.古籍中,“江表”是指江南地区;“望”是指阴历的每月十五。

C.《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纂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D.从诗词格律的角度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属于近体诗。

二、阅读与理解(34分)

(一)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

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团,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送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试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的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一片种子中哪一颗成了小树,至今,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经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选自人教社2000版初中语文教材)

11、文中“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12、文中的“已经长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从选文整体来看,“敬畏生命”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翻译下面一句话(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6、从全文来看,“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以及“秦王色挠”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三)(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大行(háng):大路。

17、文中的“数者”具体是指什么?(2分)

18、请从语法的角度,简要说明

(二)文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与

(三)文中“吾欲之楚”两句中“之”字用法的区别。(2分)

19、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四)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解释诗中的“渠”字。(2分)

2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第一、二句的写作特色。(2分)

22、第三、四句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五)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地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替代不了——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来回徘徊,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回家呢?”他感慨万分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O”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哦,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心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脚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家的拥抱……对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

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2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24、结合文章内容,从主题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简要分析小女孩苏幸的小诗。(2分)

25、文中写阔人的故事,目的是什么?(2分)

26、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请你仿照最后一段中加点句子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的感悟。(3分)

三、作文(40分)

篇6: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

1、物理课程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以及()的培养。

2、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注重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关于物理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它由()和()两部分组成。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方面,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是通过()来实现的。

4、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3)注重(),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把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个方面,其中内容标准包括()、()和()三大主题。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三个方面包括:()、()、()。

2、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应地填写在括号中:()、()、()。例如(2、C)

课程目标分类

1.知识与技能 具体要求 A、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

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这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之一。请将下表中左右两侧内容的序号对应地填写在括号中:()、()、()、()、()、()。例如(2、C)

过程与方法 对应的能力培养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A、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的主要特征。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B、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

和实验方案,C、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

性,学习信 D、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

用已知的科 E、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F、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馈意见的意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将()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向知识的()转化;从学生()向()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科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见下表),这也构成了科学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请你将对应的二级主题填写完整。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内能、()

3、能量守恒

4、()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

2、()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3、声和光

4、()

4、()

4、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七个方面。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5、下表中列出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一部分要求,请你在表中左侧填写出这些要求所对应的科学探究的要素(或称环节)。

科学探究要素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建议。其中提到: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请你写出一个探究性实验的名称,并写出其中用到的一件身边的物品(非实验室器材)。

实验名称();用到的身边物品

()。

2、不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资源归纳为四大类,包括()、()、()、()。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学生学习评价”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包括评价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其中评价的内容又包括()、()、()三个方面。

4、《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附录中将“知识目标”归纳为三个水平层次,分别是()、()、();对“技能目标”的要求是能独立操作;对“体验性目标”归纳了三个水平层次,分别是()、()、()。

篇7: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

题次一二三四总分复评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语文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20分)

1、填入下面两段话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每小题2分)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第一,倡导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A.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

B.全面的、和谐发展评价

C.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审美

D.全民的、基础思维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养成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A.国家自力、自信、自强

B.学校诚信勤勉、胸怀远大、热爱祖国

C.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亲人

D.自然合作、分享、积极进取

2、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分)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分)

3、简答题

(1)过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现在为什么称作“七年级至九年级”?(2分)

答:

(2)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平等中的首席”这一理念?(3分)

答:

4、论述题

什么是“三维教学目标”?请你以某篇课文或某节课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怎样实现“三维教学目标”。(7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15分)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陷阱脖颈杀一儆百美好憧憬

B.梦魇俨然病恹奄奄一息偃旗息鼓

C.缔造孝悌谛听瓜熟蒂落递交申请

D.椒兰跌跤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惘然若失了了无几一言以蔽之

B.椭圆淹没无闻沽名钓誉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沧海一粟风烛残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老态龙钟转瞬即逝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抢救不但/也B.畏缩抢救不但/都

C.畏缩营救不单/都D.萎缩营救不单/也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瞧,多么美丽的花瓶啊!”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B.小李站起来问:“老师,‘草菅人命’的‘菅’该怎么写呢?”

C.《“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课文比较深,专业知识性比较强。

D.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不起,这件事我可办不成。你知道,我是丫环带钥匙呀!还是等我们领导回来再说吧。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这些歹徒居然在警察局附近抢劫,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小鞋。

10、填空(5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劝学》)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

(3),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4)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5)罗丹曾说,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5分)

(一)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时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11、第一段关于细路两边坟墓的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坟地的描写为华夏两位母亲的会合创设了一个凄凉的背景。

B.死刑和瘐毙的人“埋到层层迭迭”,说明当时民风不正,各种刑事犯罪猖獗。

C.路的右边是包括华小栓在内的穷人的坟墓。“丛冢”,即乱坟堆。

D.“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仅形象地突出了坟墓之多,还含蓄地把穷人和富人的境况进行了对比。

12、夏四奶奶看见华大妈后有些“踌躇”,感到“羞愧”,原因是什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认为儿子是因“造反”而被官府所杀的罪犯。

B.因为她并不理解儿子所从事的革命活动。

C.因为她既怀念儿子,又害怕别人窥视到自己的心理。

D.她认为儿子的血并没有能挽救华大妈儿子的生命。

13、对上面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大妈上坟,说明人血馒头并不是治病救命的良药,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B.夏四奶奶“手脚有些发抖”、“瞪着眼只是发怔”,是因为看见细路那边华大妈总是在看着她。

C.华大妈劝慰夏四奶奶“不要伤心”,是同情心驱使下的同病相怜的表现。

D.上述文段含蓄地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二)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即当时反抗阉党的五位义士。)

1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抵罪抵罪:犯罪应受惩治。

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门:闭门不出。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某一组织的头目。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社稷:指国家。

15、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不能容于远近佯狂不知所之者

忠义暴于朝廷人皆得以隶使之

A.两个“于”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于”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两个“于”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之”相同。

16、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文段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了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

B.这个文段通过写“四方之士”在五人坟墓前跪拜流泪,反衬五人的巨大影响。

C.这个文段把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了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D.这个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五人之死的意义和价值,说明了为正义而死虽死犹荣的道理。

(三)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7、(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2分)

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

(四)

棋王

郑时培

相思湾的傍晚,残阳如血。郑氏祠堂门口,少年郑寿直望着面前的棋盘焦躁不安,手里那枚已经捏出汗的黑子许久才犹犹豫豫地落下。对面的叶知春站起来狂笑道:“寿直,你输了!哈哈哈……”

这盘棋他们是下过赌注的,郑寿直事先发誓,要是输了就自己剁掉右手。叶知春笑够了,轻蔑地说:“你要是肯跪下来称我为棋王,发誓以后再不下棋,我便饶了你。”

郑寿直朝郑氏祠堂上的门匾看了一眼,一把夺过叶知春手上的砍刀,手起刀落,那只细嫩的右手已经断在棋盘上了,鲜血染红了整个棋盘。郑寿直望着目瞪口呆的叶知春说:“以德以艺,你配称王?你等着,我一定会赢你的。”

说完,沿着苇河边大步走去。

民国三十一年端午节,郑寿直突然回到相思湾。这时候,叶知春已经做了日本鬼子的保安,专陪鬼子头头下棋,屡下屡败。郑寿直找到叶知春说:“听说你已经称棋王了,你可晓得棋界规矩?”当时叶知春刚和鬼子头头下完一盘棋,见郑寿直来挑战,笑笑说:“手下败将还谈什么规矩,是不是那一只手也不想要了?”

鬼子是半个中国通,见郑寿直与叶知春叽里咕噜地要较量棋艺,便在一边怂恿他们下赌,说输了的砍头大大的好。叶知春不敢驳鬼子的面子,冷笑一声应承下来,心里想对付鬼子不敢用真本事,对付你郑寿直真是小菜一碟,便激郑寿直说:“皇军说以头相赌,你还是算了吧,我本不想伤你。”

郑寿直扬眉一笑。抖出一张棋盘往桌上一摊,稳稳地坐下说:“下吧。”

叶知春一看,认出是当年的那一张,心里不由一愣,碍于鬼子的面子还是缓缓地坐了下来。棋下得相当艰难,从早上下到傍晚,两人不断拼杀。掌灯时分,叶知春站起来将棋子一抛,拱手认输。鬼子的小头头骂了声什么话,郑寿直没听懂,只见叶知春脸色一变。转身逃出门去了。鬼子顺手一枪,叶知春当即倒下。

郑寿直收起棋盘想走,鬼子转过身来按住说:“我们下一盘,赌头。”

桌上摇曳的灯照着鬼子,屋子里阴森森的。郑寿直重新坐下来,感到肚子有点饿,这才想起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棋下得更加缓慢,郑寿直的心里平静如水,只几手便看出鬼子的棋艺远在叶知春之下。

天亮时分,疲惫至极的郑寿直终于以绝对的优势赢了。鬼子望着输定的棋,忽然将棋掀下桌,掏出抢来朝郑寿直大喊:“八格牙路。”

郑寿直看着鬼子那熊样,不由仰起头来狂笑。笑毕,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鬼子腰间的佩刀,就势抹向鬼子的脖子。鬼子没防着郑寿直会来这一手,待扣动手枪扳机时,头已落地。

听见枪响,其他鬼子从睡梦中惊醒,立即把郑寿直围在屋里举枪乱射。许久,鬼子见屋里没有了动静才走进去,只见郑寿直以刀做杖,至死不倒。

这以后不断有鬼子失踪,没多久鬼子惶惶地逃出相思湾。郑氏乡亲拾掇了郑寿直的遗骨厚葬,树碑曰:“棋王之墓”。自此以后,相思湾人再也不碰棋,更无人敢称棋王。

(选自《′99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18、号称“棋王”的叶知春,为什么和鬼子下棋时会“屡下屡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性?(3分)

答:

19、受过“断手之辱”的郑寿直,为什么偏偏要到日军军营去挑战叶知春?(3分)

答:

20、作者把郑寿直与叶知春的“棋王之争”放在日本侵略的大背景下,其用意何在?(3分)

答:

得分评卷人

四、作文(4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瞬间

篇8:初中语文考试失误归因及对策探讨

一、初中语文考试失误归因分析

语文是基础学科, 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工具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目前检验教学成效, 还主要看测评成绩, 考试仍然是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方式, 中考以及其他形式的考试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语文考试的成绩无疑成为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仪, 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

1. 应试教育的遗患。

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制度的恢复, 带动了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发展。而这些考试制度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 但至今并没有完全消除过去应试教育留下的遗患。现在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通常中考以及其他形式的考试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 且直接与奖金、评优等挂钩。考分成了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 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 不少语文老师抛弃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片面追求分数, 于是“唯分而教”的现象出现了———考什么, 教什么。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 阅读面、见识面却变窄了, 考试左右着教学。如此教育模式之下, 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造就的是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的人, 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2. 语文本身存在的问题。

语文本身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文教材和教法上。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表现为内容陈旧、僵化。虽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摸索了好些年头了, 语文课本的内容不断变化和更新, 教法也似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但总体上来说, 缺乏科学性。因为它不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和特点, 也不太符合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语文课本的核心应该体现以训练为中心, 通过课本和老师的引导, 以自学指导为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学能力。同时, 语文在教法上表现出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老师教学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或者过于保守、僵化, 如“填鸭式”、“满堂灌”, 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可它确实还普遍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估老师工作的依据的环境难以让语文老师潜心探讨教改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对策探讨

1. 开展特色评价,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1) 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评价改革。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根据“课标”的理念, 语文学科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方面可以做些积极的探索。

首先, 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评价。其次, 积极改进测查、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2) 重视对学生写随机评语。

成长档案上教师一句句富有激励性的评语, 把学生和家长的兴趣强烈地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从而淡化了对分数的唯一的追求。经过一个学期, 成长档案袋已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之一。在家长会上, 家长们都反复翻看学生的每一张成长卡片, 细细体味分享着孩子们成长的喜悦。家长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单纯看考试分数向重视成长卡上转移。

2. 使用较为合理的试题形式。

现在的考试, 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平时考试, 毕业 (结业) 考试, 尽管许多试题目标明确、题型合理、方法灵活新颖, 但终究未能打破“一考定优劣”的传统做法。由于目前我们必须面对中考, 那么中学语文考试命题就必须改革, 从内容到形式, 都应该侧重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测。要达到此目标, 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 明确测试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 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 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以培养训练语文能力为主, 对学生的测试当然应以检测学生语文能力为主要目的, 那些为考试而考试, 甚至把学生当“敌人”进行关、卡、压的做法都必须坚决废除。

(2) 出题尽量不要局限于课本, 增加开放性试题。

语文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文章这个载体。选择教材以外的选文, 以阅读形式为宜, 以便综合考查。不能只重视知识, 不重视运用。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思维素质测试。例如, 改变过去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代之以这些知识为对象, 具体考查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等, 并分类给分。如,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考查试题可以设置为“通过学习第一册语文, 你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成语和谚语。试着每一类写两个, 并进行解释”,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你背过许多古诗, 请写出其中一首”。

(3) 调整问题方式, 注重心理感受。

试卷应以学生为本, 具有亲和力, 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 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 乃至竭力创造的心理冲动。诸如看拼音写汉字、名句名篇默写、阅读回答问题等的传统试卷命题语言十分模式化, 显得那么生硬、冷漠。面对这样命令式的语言, 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执行者, 怎么会喜欢答卷、怎么会喜欢考试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命题语言, 试题的表述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缩小试卷与学生的距离, 这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考试状态, 发挥出正常水平, 使更多的“学困生”通过努力, 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样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 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让学生轻装上阵, 快乐考试。

(4) 淡化命题形式, 强化实践训练。

注重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检测和考查, 变单一的课堂测试为多种形式的动脑筋和动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检测手段。比如, 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轮流主办板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赛、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语文知识竞赛, 然后发动学生评比, 分高下, 定优劣。

(5) 加强变式测试, 注重能力立意。

以“课标”为依据, 而不仅仅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命题, 通过增加规律探索性的问题, 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每一次检测, 试卷中的不少题目学生在平日都未接触过,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讲什么就考什么, 而应该在平日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这也是新教材改革所提倡的。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行多种水平的分层分卷考试。

从某种程度上讲,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结合某些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复式教学与评价, 即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这样分层分卷考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 改进教学工作。

当然, 我们的考试命题工作还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密切联系生活的实践性, 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 测查形式的多样性, 增强自信的激励性, 检测学生对有用信息的选择性, 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上一篇:xx工会下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运达集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