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2024-04-29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共9篇)

篇1: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8]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纳兰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篇2: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闲居初夏午睡起》《稚子弄冰》《最爱东山晴后雪》《新柳》《桑茶坑道中》《夏夜追凉》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忆秦娥·初春》《春晴怀故园海棠》《初秋行圃》《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三江小渡》《读严子陵传》《武陵春》《寒食上冢》《初入淮河·选一》《昭君怨·咏荷上雨》

篇3: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5.2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 掌书记 ”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叛徒杀害了耿京。辛弃疾亲率 50 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23岁,南归之初,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qian)判,自符离之役(1163年)失败后,南宋王朝甘心俯首称臣,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六年后才逐步升迁,但都在地方任职。

26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体现其深谋远虑,智略超群。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31岁,进献《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陈述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富国中兴的大计,但未被实施。

29-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任职上有大的作为和建树。但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42岁,即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64岁,即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用,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65岁,即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7岁。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

“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作品类型

一、爱国诗词:悲壮

二、农村风光:清雅

三、挚爱江山:讴歌

四、少数爱情诗:朦胧、有寓意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位世人皆知爱国之人,他被大家传为英雄;在我小时候,就就被过他写的词。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介书生。不过随着我知识的增加,就知道他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军。青年的辛弃疾曾参加耿京精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来反抗金人的统治。在金朝人完颜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耿京与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进一步反击敌人,并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在他从南宋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起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得到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当场有号召了上万人的士兵反还长驱渡淮,直奔向南宋。

这件事看出辛弃疾有当年张飞长坂坡桥前一声吼的威风,亦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忠肝义胆。改变了我对他的偏见,从此开始敬佩他。他有万夫不可挡的气势,亦有豪气冲天的才气。

他和苏轼、陆游不同,辛弃疾的艺术创作上是以词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死气沉沉的偏安局面下,南宋朝廷已麻木到不知痛痒的地步,辛弃疾在词里独独羡慕那些有生气的人并以“元龙豪气”、“刘郎才气”自比。要求主动打击敌人,恢复祖国的统一。而这些也恰恰是辛弃疾的词的主要思想,报答出辛弃疾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

每当我读起他的词,都会觉得一股冲天豪气,与想报祖的拳拳之心。我也会每读一次就受到一股精神上的冲击。我似乎感受到他的忧虑之情与英雄不服老的豪壮,激励着我向前。

文章标题:《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作文》 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淄博一中高一语文组张军艳 仰望浩瀚沧桑的历史星空,似乎又见刀光剑影,似乎复听鼓角争鸣,在 那熠熠生辉的几颗星辰间,在那沧海一粟的转瞬即逝间,有人间一股英雄气 概在驰骋纵横。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在国危民苦之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维护正义,揭露社会时弊,以文言志,有人称其“人中 之杰,词中之龙”。他出生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从小博览群书,又习武艺,渴望能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檄”。他二十一岁时引领五十人闯入五万金营的勇 敢和果断,轰动南宋朝野,声名远播,“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天子为 之赞叹不已”。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 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所采纳。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 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 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真的勇者,穿越红尘的喧嚣,回归至真至善的心灵,历经世间一切苦难,而那份坚持依旧岿然不动。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他一 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 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写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将士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他写的“要挽 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表现出“试手补天裂”的勇毅和豪迈;他写的“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出了面对流逝岁 月抒发报国之志的感慨,写出了他无论自己处何逆境,都能够把国家和百姓 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沧桑的兴亡轮回中,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着道德 和节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和浩然正气,就凭着崇高的道德和气节,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在风浪里拨开云雾,继续前行。让我们履行匡扶正义的 天职,坚定为善的意志,勇敢承担起维护真理的使命!走进辛弃疾淄博一中高 2009 级 12 班赵玥稼轩,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上元灯节时,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袭青衫,一把佩剑,似是穿过千年岁月烟尘,翩然向我走来。你的背 后是悄然变换的烟火,诉说着生命前的最后一次绽放。竟是艳丽如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在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时,想起这句百转千回的词,究竟谁,能让人暗 自失了心。

我竟不曾料到是你。那断鸿声里的斜阳是你的,那塞上关楼的风刀霜剑 是你的,那酒旗招展的草庐前的放怀一醉是你的,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 寂寞也是你的。

我曾无数次辽想,大漠深处翻滚的云海,暴虐的风沙,壮士思乡的浊泪,将军徒生的白发。你身影寥落,却依旧站得像一杆挺拔的标枪。这又何尝是你的错?大宋王朝已暮霭沉沉,一人的悲痛抵挡不了命运的 翻云覆雨。纵使带湖十秋、瓢泉八载的苦闷竟还没有磨去你身上的傲骨吗? 人生一蹉跎,便是两鬓苍苍。你悔了吗?你脸上斑驳的伤痕,你脸上岁月的风霜,是想告诉我什么? 你竟不在乎吗?纵是世事变换,我已尽全力,争得这半生金戈铁马,这 半生江山妖娆。只是偶尔,无奈默然心生罢了。

罢,罢,罢。沧海又桑田,聚散复离合。千年弹指一瞬,百年尘世沈浮。

只换得一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师生互评] 教师点评

本文虽出自高一新生手笔,平日习作亦少此类练习,但读来颇让人惊叹,令人回味悠长,口齿噙香,作者对辛弃疾的侠骨柔肠别有一番见解,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巧妙地将辛词无声无息地融会成诗情画意的意境,用“我”与“你”的称谓结构全 篇,消泯了时代隔阂,营造出精神共鸣的氛围。全文词句文白间杂,词藻华丽,但又能独抒 性灵,不拘格套,从文中也可见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视角。全文语言凝练,寥寥几 笔勾画出一个虽面目模糊却寂寞、沧桑、决绝的辛弃疾,字里行间、只言片语,显露出作者 的少年老成。

总之,此文因富有个性化的思想与语言称得上是一篇妙文。

文章标题:《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作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董国福 纵观古今,穿越时空,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英雄豪杰、文人 雅士在涌现,在奔腾,在向我们徐徐走来——尧舜孔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杜韩柳、欧阳三苏……他们无不具备正确的目标和光辉的楷模,也无不脚踏实地去塑造自己。

瞧!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而文化灿烂的华夏神州,在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又自强不息的古 老国度,厄运与英雄总是缠绵纠结和相生相伴的,而奸佞与忠义的对立则更显示出这个东方 古国的神奇不凡,更显示出诞生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物的神奇不凡。

(一)我不喜欢刘邦 我不喜欢刘邦,所以我更倾慕项羽!西楚霸王项羽失败了——四面楚歌,虞姬悲情,将士掩面,英雄自刎。但我不以成败论 英雄,我倾慕他一身豪气傲骨传颂人间,这位霸王真是让我倾慕得五体投地、热血沸腾!秦王嬴政任人唯贤而最终一把利剑灭六国统天下称始皇,沛公刘邦横扫楚河创立大汉王 朝也可谓一代明君,可是他们有项羽一样顶天立地的霸气豪情吗?有项羽一样宁死不屈的铮 铮傲骨吗?显而易见,肯定没有的。嬴政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度量衡可谓居功至伟,但修筑 长城弄得民怨沸腾、焚书坑儒的残酷做法又令人扼腕,而刘邦对韩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的处理方式更是令我义愤填膺、慨叹万分。

对的,我倾慕项羽是对的,他文武双全,叱咤风云,一身豪气傲骨的确无人能比!

(二)我鄙视秦桧 我鄙视秦桧,所以我更敬佩岳飞!岳飞,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抗金名将。也许他失败了,他被秦桧等人残害于**亭,但 他一生赤胆忠心,为了收复失地,为了保家卫国,他不惜个人安危在战场上驰骋纵横,奋勇 杀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精忠报国,为了实现“还我锦绣河山”的宏图 大业,义胆忠魂埋荒野,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他为国牺牲的精神秦桧能比吗?不能,他肯 定不能比,因为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是的,岳飞忠肝义胆,英勇神武,一代名将虽含冤九泉,山为之震颤,水为之呜咽,而 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忠君爱国精神则弥漫在南宋半壁河山的上空!他让我敬佩得无语……

(三)我讨厌蒋介石 我讨厌蒋介石,所以我更崇敬毛泽东!你可知道,在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身上闪现着多么耀眼的光辉。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 折点上,在最危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作出了扭转乾坤的壮举。

毛泽东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正遭受着 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值此国难当头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只想偏安一隅 而消极抗日,将祖国的亿万同胞和大好河山置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他们真忍心!那时的祖国 在我们的肉眼里像一盏要熄灭的油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毛泽东站出来了,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一切爱国的民主人士以及革命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了 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他犹如黑暗中突然闪现的一颗明星,将银白色的光芒撒向辽 阔大地,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辉煌。

我爱他,爱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们的华夏子孙 至今仍不能堂堂正正地站在亚洲东方这片土地上。而他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的品质更令我感动不已!……

巍巍泰山托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却也见证着兴衰更替的十朝百代。滚滚长江澎湃着奔腾不息的千支万流,却也积淀着无与伦比的华夏文明。

滔滔黄河荡涤着逾越千年的功过成败,却也铭记着熠熠生辉的英雄豪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不乏人才,历史亦不缺英雄!他们是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是我最崇拜的英雄豪杰,他们在我的灵魂中就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 珠,照亮了我的全身,更温暖了我的心灵。

篇4: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2.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3.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暮春漫兴》

4.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记取桔槔春雨后,短畦菊艾相连。——辛弃疾《临江仙·窄样金杯教换了》

6.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7.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辛弃疾《瑞鹤仙·片帆何太急》

8.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9.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10.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11.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2.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3.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4.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辛弃疾《好事近·元夕立春》

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6.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7.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辛弃疾《浣溪沙·总把平生入醉乡》

1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9.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辛弃疾《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篇5: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翻译】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青玉案·元夕》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摸鱼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篇6: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梦回:梦中。以当时背景,以下的壮词,不是现实中的事。

4.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5.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6.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军营。

7.八百里:牛名。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凯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8.分:分配。

9.麾下:指部下,军队。麾:军旗。

10.炙:烤肉。

11.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12.翻:演奏。

13.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

14.沙场:战场。

15.秋:秋季,秋天。

16.点兵:检阅军队。

17.作:像,如。

18.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9.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0.了却:完结,完成。

21.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2.赢得:博得。

23.生前:活着的时候。

24.身后:死后。

25.可怜:可惜。

26.同甫:陈亮的字。

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器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词中回顾了作者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他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描写军旅生活,表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接下来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想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更多辛弃疾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辛弃疾专栏。

篇7:词人辛弃疾写给李清照的情书

在宋词的世界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位非常著名的词人,那就是辛弃疾和李清照。那么,辛弃疾和李清照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辛弃疾写给李清照的情书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进入宋词世界里,我们都会为辛弃疾这词人感动。除了佩服他的文学造旨,还为他词中的浩然之气所打动。我们了解到他的生平,也就理解到为何他词作会有别人不能有的气概。文思遣句是可以精炼推磨,文章风格是代表一个人的性格,跟人生经历分不开,不是能学习可以模仿的。

辛弃疾是山东人,出生时金已亡北宋。他不是一般文弱书生,年仅22岁便率领起义军抗金,而后加入耿京领导的农民军任‘掌书记’,频出入战场。后来叛徒暗杀耿京而降金,他率五十余骑直捣万马金营生缚叛贼,飞马渡江、不眠不休带着战俘直奔南宋皇帝行在。南渡后朝廷封他为各处地方官,曾建立威震金兵的飞虎军,并连续给朝廷进抗金复国的建议。然而南宋君臣不思复国,偏安享乐、妥协求和,辛弃疾不被重用。以后他的遭遇就在任用与弃用之间沉浮,好多次被逼在山村退隐。收复失地的抱负、报国无门的失望、对不抵抗政策的愤恨,都在他词里深刻地表达出来。

这些不凡的经历,令辛弃疾的词显出强悍的风调,即使在失意时,我们仍然会在他词中读出不屈的精神。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和陆游的词作来对比。同样是爱国词人,陆游也展现出感世优国的深厚情感,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报国无路失落感。但陆游词作柔情有余,刚性不够,是典型的文人诗。缺少承担一切的气概和振奋人心的反抗精神,

并不说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里的沙场秋点兵,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的锦襜突骑渡江处——那些回忆昔日战斗场面的豪词——没经历过战场洗礼是写不出。就算他赠友人的唱和词 ,像写给陈亮的“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韩元吉的祝寿词“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也不乏励己励人的豪句。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英雄气概,在那些豪放词中表现得淋漓,像‘举天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需长剑’、‘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都是气势磅礴、气吞斗牛的句子。可辛弃疾风格多样,除了奋发激越的豪词,他也有悲歌慷慨和委婉清丽的一面。当失意落寞之时,在那些沉郁或婉约的词作,他也不忘写出对理想的执着(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和对得意小人的鞭挞(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些浩然正气,在辛弃疾的战友陈亮写的词中也能感受到,不过陈词作的艺术性比辛弃疾弱,豪放有余,韵味不足。

可以说,辛弃疾诗歌的社会性相当强,除了他退隐山村歌咏山水的`词作,大部分作品都是针对时政国事而作。就算失意时写出的愁词愁句,像“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也清楚这愁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国运。就是因为看到辛弃疾的这种个性和写词的作风,面对他那著名的朦胧词作“青玉案*元夕“,人们犹豫了。争执不定,最终的解读就成两个极端。这词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表面看,这是含蓄的爱情诗,对一个不落俗套的女子之赞歌。好多人都认可这解读。这种解读也相当合乎文理,不过缺陷是不能跟辛弃疾的生平挂钩。人们所知的辛弃疾并没有什么浪漫恋史,所以不能用解读李商隐无题诗的方式来解剖辛弃疾的词秘。于是人们就把解读方向转向政治领域。有人认为这词中的女子是暗喻诗人自己,诗人虽遭政治打击被迫退居,依然不肯同流合污。不过这种解读其实是很强牵。第一,不像作者别的政治词作,全篇没有一点句子或典故给予读者暗示,能让我们联想到读者对现实的批判。其二,辛是通常用词作来发议论表达自己的立场,可总是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具名人物的鼓励或肯定。他那么懂诗艺的诗人,不可能借用暗喻来直指自身抬高自己,这并不是他的一贯作风。

这两种解读都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广大读者也只好长久徘徊。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夜”,得到很大的启发。并看这词全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來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首李清照晚年写下的词作。金兵占领宋朝北方大片领土,李清照随著朝廷南下避难,丈夫在逃难旅途中病逝,诗人的晚年是在南宋国都杭州度过。经过隆兴和议,有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南宋政权得以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以临安为中心的东南一带繁华起来,达官贵人复征歌逐舞。北方大片国土被金兵占领,宋朝的文武臣不谋收复失地,反而妥安偷日、醉生梦死。避难的临时国都也变成长久首都。就像李升在“题临安邸”写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为一个有胆识和抱负的女子,李清照自然看不惯这种现象,不过她习惯把政治观点与理想的意念在诗与文里启发,借历史喻古讽今,就像有名的绝句“乌江”:‘生当作人杰,死当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她来讲,词主要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所以在她这首词里,表面读到的,是在平和日子一位文人对风雨的担忧,在节日里一个老人对过去的怀念,在欢庆中一个女人孤僻的身影。了解她生平的却都知道她担忧的是国运,思念的是家乡的收复国土的统一。在一群乐不思蜀的民众中,孤僻是因为要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醒。就是这种情怀唤起后代诗人的共鸣,读完这首词刘辰翁忍不住悲伤,用同样的曲牌与声韵借李清照的经历写出宋末国破家亡的悲痛。

如果我们把这首写元夜的诗和辛弃疾的元夕一齐来读,就会发现何其相似的情景:统统写出一位在元宵中躲在暗处的女子!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难道不是躲在窗帘底下听人笑语的李清照?这完全有可能,在词的世界里,辛弃疾是李清照的后辈,他对李清照的词作很熟悉,还曾模仿李清照独特的易安体写“丑奴儿/千峰云起”。辛不可能没读到这首名词。可以相信,这是辛弃疾对李清照的追怀与赞歌,通过对李清照的肯定,辛弃疾也喻托转达了他的人生观,怎样在畸形的繁华中保持清醒。

所以,如果说“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情词,倒不如说是辛弃疾写给李清照的一篇情书。辛弃疾钟情的不是别人,就是在窗帘背后听人笑语的李清照。就是凭这种解读,写散文“又是春节”时,我曾把这首诗放入文中,希望借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诗意来点醒劫后重生的印华社群:就算在欢庆的气氛中,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仍然提高警惕——就像窗帘背后的清照,灯火阑珊处的孤独女子。

为了能把这理念更感性地表达,我试着把这篇古词改编成一首新诗:

在那声动光转

雪柳金缕

笑语暗香的宴会中

我明白你的静默

并不是屈原的独清

也不是柳永情有独钟

而是清照对风雨的担忧。

在那灯火阑珊处——

你在思索

怎样让家里的屋瓦更巩固。

虽然我自认这种解读最合乎清理,可也明白,诗歌是允许有多种解读的文体。各取所需,每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从一首诗歌中取经。搞政治的读出它的讽喻性,沉在爱海的男女把它当情诗来读,而王国维甚至还把它当成人生的一个阶段来阅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辛弃疾的贡献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篇8: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她,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1、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4、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5、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6、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7、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8、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9、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0、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1、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2、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3、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14、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15、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8、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9、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0、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篇9: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2、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张潮 《幽梦影》

3、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张潮 《幽梦影》

4、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张潮 《幽梦影》

5、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张潮 《幽梦影》

6、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

7、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张潮 《幽梦影》

8、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 ――张潮 《幽梦影》

9、“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 ――张潮 《幽梦影》”

10、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张潮 《幽梦影》

11、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张潮 《幽梦影》

12、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张潮 《幽梦影》

13、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 忧命薄 , 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张潮 《幽梦影》

14、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之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张潮

15、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张潮 《幽梦影》

16、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张潮 《幽梦影》

17、愿在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D,愿在虫而为蝶,愿在鱼而为鲲。 ――张潮 《幽梦影》

18、“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张潮 《幽梦影》”

19、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 ――张潮 《幽梦影》

上一篇:以目标为题作文下一篇:忠实的镜子--读《镜子小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