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例举下

2024-05-09

成语误用例举下(精选4篇)

篇1:成语误用例举下

关于成语误用例举

5.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能也不同,成语误用例举(下)。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20xx年京、皖、蒙春季卷)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当作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成语,充当了状语。

注意下列成语的用法:

置若罔闻(与“对”搭配),置之度外(与“把”搭配),出奇制胜、司空见惯、耳濡目染、漠不关心、自怨自艾(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尘埃落定(不能带补语),龙飞凤舞、信手拈来(形容词性不能作动词用)。

6.不合语境

有些熟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全国卷)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加上暴雨如注,与该成语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7.语意重复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极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全国卷)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高考辅导《成语误用例举(下)》。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注意以下一些成语的运用(括号里的为赘余的字词):

(正)方兴未艾 难言之隐(的苦衷)(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 (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故意说得)闪烁其辞 (让人)贻笑大方 (目前)当务之急(的事)(难得的)空谷足音

8.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的词义有轻重之分,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国庆节前夕,一批罪大恶极的刑事犯罪分子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老百姓普遍认为他们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本句中作者用以表述老百姓对罪犯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9.形近混用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20xx年四川卷)

“熟视无睹”的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这里不是“经常看见”,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应用“视而不见”。

注意下列形近成语的区别:

入木三分、入骨三分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不可名状、不堪言状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不绝如缕、络绎不绝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在劫难逃、插翅难逃

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篇2:成语误用例举下

1.褒贬不分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分,避免误用。如:

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2006年广东卷)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无微不至”。

常见褒义成语举例:

雨后春笋 蔚然成风 蔚为大观 德高望重

虚怀若谷 神采奕奕 宽宏大量 如坐春风

克己奉公 知书达礼 鞠躬尽瘁 敢作敢为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力挽狂澜 视死如归

兢兢业业 大义凛然 高风亮节 从容不迫

殚精竭虑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苦心孤诣

常见贬义成语举例:

无所不为 处心积虑 半斤八两 人云亦云

别有用心 不可告人 不择手段 俯首帖耳

自吹自擂 大放厥词 得陇望蜀 上行下效

甚嚣尘上 始作俑者 弹冠相庆 上下其手

一唱一和 党同伐异 如蚁附膻 评头论足

长篇累牍 过江之鲫 睚眦必报 改头换面

粉墨登场 一丘之貉 忘乎所以 坐而论道

巧立名目 师心自用 擢发难数 倾巢出动

常见中性成语举例:

按部就班 铤而走险 标新立异 噤若寒蝉

讳莫如深 光怪陆离

2.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本身含有某个与语境相近或相关的字眼,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语病,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如:

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2006年辽宁卷)

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在句中只断取了“珠”、“玉”的意思,明显望文生义。

注意下列成语中加线的字:

不名(占有)一文 不速(邀请)之客

不以为然(对的) 不足为训(准则)

不赞(添加)一词 恃才傲物(众人)

不经(正常)之谈 不刊(修改)之论

屡试不爽(差错) 吊(慰问)民伐罪

救死扶(照顾)伤 巧言令(美好)色

杀人越(抢劫)货 硕大无朋(比)

细大不捐(舍弃) 进退维谷(困窘)

敬谢不敏(才能) 人莫予毒(伤害)

尾大不掉(摇动) 危言危(正)行

注意下列成语的意思: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很容易误用为大雨成灾。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很容易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很容易误用为做好事。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很容易误用为一般穷困人死之后的结局。

醍醐灌顶:指大彻大悟,明白了。很容易误用为糊涂了。

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很容易误用为没有什么特长。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很容易误用为指地位不高的人。

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很容易误用为不可理解。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很容易误用为形容天气炎热。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很容易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或“热门”的事物。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很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对象误用

成语的`含义有所侧重,适用对象范围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等等。如:

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2006年山东卷)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只能指人,而非物。

注意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

汗牛充栋 洗心革面 豆蔻年华 美轮美奂

气宇轩昂 破镜重圆 见仁见智 石破天惊

不同凡响 青云直上 洛阳纸贵 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善男信女 相敬如宾 比翼齐飞

倚马可待 相濡以沫 不期而遇 萍水相逢

不耻下问

4.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他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是狗尾续貂。”

(2005年广东卷)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能用于自己。

注意下列成语的用法:

蓬荜生辉(谦词) 管窥之见(谦词)

却之不恭(谦词) 不情之请(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忝列其中(谦词)

篇3:成语误用类型分析

一、曲解词义, 望文生义

成语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 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如不刊之论、望其项背等。如“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 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的不错”。 (“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 而是形容家贫, 一无所有。)

二、误用褒贬, 情感错位

成语感情色彩有别, 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 就会误用。褒义成语如凤毛麟角、叹为观止等, 贬义成语如半斤八两、弹冠而庆等, 还有一些是中性成语。比如,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 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 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凤毛麟角”属褒义词贬用) “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 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 反复试验, 无所不用其极, 终于获得了成功。” (“无所不用其极”属贬义词褒用)

三、夸大其词, 轻重失当

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 运用不当也会误用。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 但方向正确, 无可非议。” (“无可非议”用轻了)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 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义无反顾”用得重了)

四、张冠李戴, 用错对象

成语大多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或人或物或事, 若使用时分不清对象, 则会张冠李戴, 造成误用。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等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文不加点、倚马可待、行云流水、鸿篇巨制等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方面;“明日黄花”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是指未来的东西;“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让梨推枣”指兄弟之间友爱等等。如“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过, 指人的改过自新, 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五、自相矛盾, 语义重复

成语在运用中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 不能矛盾和重复。如“桃李争艳, 春意阑珊, 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 一队红领巾掩映在丛绿之间, 显得格外娇艳可爱。” (“春意阑珊”与“桃李争艳”相矛盾)

六、搭配不当, 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 其雄厚势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常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

七、颠倒尊卑, 敬谦误用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古代文化的印迹, 有的用于谦称, 如雕虫小技、信笔涂鸦、班门弄斧等;有的则用于敬称, 如鼎力相助、蓬荜生辉等, 如果将其混淆, 可能造成误用。如“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是谦辞, 不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八、不明来源, 不合情理

篇4:高考常考易错的成语例举

1.从用法的对象和语境上看

①因涉及的对象具有专指义,也可能涉及人或物的数量而易误用的成语

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可用于平辈、朋友之间。

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绘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

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莘莘学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芸芸众生: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众多的芸芸众生”为误用。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千夫所指:指,指责。受到众人的指责,形容众怒难犯。

罄竹难书:罄,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意为“超过、多余”,而非理解为“轻浮”。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易误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

②因在搭配上有特殊要求或上下文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而易误用的成语

不可磨灭:可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为误用。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就不能用。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名不虚传:名,指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耳濡目染: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或了结。只能用在“得”后作补语。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为误用。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为贬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从感情色彩和语言色彩的运用上看

①因感情色彩和语言色彩而易误用的成语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贬义。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独创一格。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

自惭形秽: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惭形秽”。

难兄难弟:指兄弟才德都好,难以分高下。也指彼此曾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思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思。只用于自谦。

朋比为奸:朋比,互相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②人际交往中因场合、对象不同而称呼“谦敬失当”的成语

鼎力相助:只用于请托、感谢对方或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不可用于自己。

蓬筚生辉:谦敬之词。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主客颠倒。

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一般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没有使群众信服。贬义。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3.从上下文语义与成语义来看

①因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而易误用的成语

刻骨铭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忍俊不禁: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要发笑,“忍俊不禁地笑了”为误用。

无地自容:指十分害羞,不可用作“羞得无地自容”。

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若说“难言之隐的苦衷”为误用。

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如芒在(刺)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遍体鳞伤: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津津乐道:指饶有兴趣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生灵涂炭: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人民生灵涂炭”。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见(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扪心自问: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地自责”。

真知灼见: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不能用作“满腹经纶的学问”。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不虞之誉: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恍然大悟: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又须经历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

耿耿于怀: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感激涕零: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楚分明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眼花缭乱:形容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②因不明词语出处根源而易误用的成语

首当其冲: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曾经沧海:出自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为误用。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胶柱鼓瑟:鼓,弹奏;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金针度人:语出《桂苑丛谈·史遗》,其中记载郑侃的女儿采娘,七月初七祭织女,织女给她一根盘针;她刺绣的技艺果然特别出色。比喻把秘法、诀窍传给别人。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流,指移动,落下。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常误用为形容天气热。容易望文生义。

二、实战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8年多的努力,这项工程终于于日前告罄。

C.电视剧《大秦帝国》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强势竞争与强势生存的画卷,再现了先民们在粗砺简朴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奋发的生命状态,实在是众望所归的影视精品。

D.针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造假、抄袭成风的情况,政协教育系统的委员呼吁,要净化学术风气,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把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B.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有卓越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他的去世是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C.受“限购”政策影响,不少地产商开始对艺术品收藏跃跃欲试,有人预测,今后几年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将会持续走高。

D.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与家庭影院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现在有许多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家庭影院的高清视频播放功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1年10月5日,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辞世,这令许多喜爱他的粉丝如丧考妣。

B.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形十分复杂,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C.无论何时何地,温总理总能信手拈来地引用各种诗词名句、名人名言、典故等来辅佐自己的观点,并且记忆力超群,无论多长的句子,引用起来都难见差错。

D.到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临近时,中国的各大报纸对全球战事,尤其对欧洲战事的变化和进程一直在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校园里“差生”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一个标准——学习成绩评价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导致野蛮区分孩子优劣的怪事层见叠出。

B.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成语误用例举下】相关文章:

成语误用之两用成语05-15

误用成语05-02

成语误用05-16

成语 尊卑误用04-15

初中误用成语例题06-25

误用成语考辨09-11

成语误用举例解释05-21

成语误用类型分析05-01

常见成语误用例析06-24

初中语文常见误用成语04-29

上一篇:测绘专业——测量学习题下一篇:女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