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2024-05-14

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共10篇)

篇1: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坚持“两个百分之十”,推进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XXX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国、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标准和程序,提出“两个百分之十”的工作目标(即每年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人数不低于全市总发展人数的10%;每年非公企业发展党员人数增幅不低于10%),有力推动了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健康有序发展。2008年,全市非公企业新发展党员112名,占全市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1.2%,同比增长10.3%。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建好“三支队伍”,打牢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基础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在扩充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提升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上做文章。

1、储备一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按照“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思路,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转移到无党员的企业,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快发展党员工作。在党员发展规划中,实施“三个倾斜”,即在党员发展总量上向非公企业倾斜;向无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企业倾斜;向非公企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骨干、重点岗位员工倾斜,在坚持条件的前提下,不受支部限制,有多少发展多少。为确保优秀分子进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非公企业中扎实

开展“三推”活动,即工会推荐“优秀员工”、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妇联推荐“优秀妇女”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共有入党积极分子325名,其中85%是通过“三推”产生的。

2、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的学习,通过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三会一课”、列席民主生活会,抓住一切机会和场合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2+1”培养模式,即基层党支部指派2名党员作为培养人,上级党组织指派的1名工作指导员作为联系人,对培养对象共同进行培养。

3、锻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非公企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突出地是体现在过硬的工作本领上。我们通过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即将企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企业技术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为管理人员),力争让每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是思想政治上过硬,而且在业务素质上也过硬。一方面,与企业开展的“技能大比武”、“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推出来,纳入视野,加强培养。另一方面,与“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活动相结合,发挥党员“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为入党积极分子设示范岗、划责任区,让入党积极分子在优秀党员带领下提升本领。

二、突出“三类对象”,把握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重点

在明确党员发展数量和目标的同时,坚持对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结构、分布和重点进行统筹规划,把非公企业主、业务骨干、生产一线员工作为发展的重点。

1、注重在非公业主中发展党员。采取组织选派培养人与加强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工作。一方面,对提出入党申请的私营业主,经审查表现突出的,列入市委组织部培养计划,并由镇(街道)党委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分别指派1名培养人,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坚持对私营业主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采取让私营业主列席当地党组织党内会议、举办专题讲座、上党课、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私营业主的政治认识,坚定对党的信念。万田米业公司总经理熊水兵要求入党的心情很迫切,企业上下反映都不错,为慎重起见,我们指派1名党务干部对其经营项目及纳税情况全程跟踪,先后5次到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3年来,共新发展业主党员12名。

2、注重在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企业骨干业务强、技术好,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发展党员的重要来源。我们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定对象、定任务、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保证年年有发展计划,“不挂空档”。在发展业务骨干入党时,坚持以党员的全部条件去衡量,避免以业务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现象。如光益公司一名技术骨干,业务比较突出,党内外干群评价都比较高,但他对党的认识不足,迟迟未提出入党申请。该企业党支部派专人与其结成对子,帮助他提高认识,教育他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2年后,他成为了党的一员。近两年,全市通过企业党组

织推荐、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800多人;全市非公企业业务技术骨干党员1069名,占非公企业党员总数的29.8%。

3、注重在工作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两个90%”的目标(即35岁以下的党员要占新发展党员数的90%,生产一线的党员要占新发展党员的90%),确保企业生产一线党员比例不断提高,党员分布更趋合理,党员结构日益优化。通过为一线优秀青年员工建立“素质档案”,每半年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措施,认真做好考察、审批等工作,及时吸收条件成熟的优秀青年入党。要求镇(街道)党委建立挂钩结对机制,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每个支委每年必须联系1-2名一线入党申请人,每两年必须培养1-2名一线入党积极分子;每个党员每两年必须联系1名一线入党申请人,每三年必须培养1-2名一线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全市非公企业一线员工申请入党人数新增500多名。

三、把好“三道关口”,保证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不降低、履行发展程序不变通,严格组织考察不走样,切实保证非公企业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1、把好标准关。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在发展党员中坚持“三个标准”。首先是政治标准。强调认识正确,动机纯洁,政治坚定。其次是工作标准。要求发展对象生产无次品、岗位无事故、行为无违纪。再则是群众满意标准。强调发展对象在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上素质得到群众公认,人品得到群众好评。

2、把好程序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中,认真执行“一培养、两公示、三预审”制度,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培养”即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转正必须经过理论培训,并考试合格。“两公示”即对拟发展和拟转正对象,在支部大会召开前15天分别进行公示,接受企业员工和群众监督。“三预审”即对发展对象实行企业、镇(街道)、市三级从下至上、逐级审查,确保发展对象质量。

3、把好考察关。在考察发展对象上坚持“两考察三掌握”,即对发展对象时既通过工作单位考察其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工作岗位表现、工作职责落实情况,又到其居住地考察其工作之余的表现,准确掌握其工作单位表现情况、居住地品行情况以及关心公益事业情况,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历史表现、现实表现,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混进党组织,从而提高发展质量。

(此文发表于《企业党建论坛》杂志2009年第1期)

篇2: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6月)

自2006年12月我市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通力配合,南京服务外包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居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前列。我局高度重视推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工作的开展,认真组织落实,精心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责任,跟进指导服务,力求取得实效。

一、明确分工,加强支持服务外包组织领导

2006年至大部制改革之前,我市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两家均是市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两局合并后,按照《市政府关于加速推进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成立由分管局长挂帅的工作小组,具体由劳动关系处牵头,就业促进处、培训与职业能力建设处、人力资源开发处、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劳动监察局协同,确立了“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联系指导、长效动态服务”的工作方针。在服务分工明确后,相关处室召开4次专题协调会,结合各自的处室职能,为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向市商务局提交了详实的报告材料。抓住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在南京召开的契机,分别从创新并完善特殊工时管理实践与制度措施、落实“五缓四降三补两活”解困政策、开展就业投资项目就业评估提升公共就业

1服务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以及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二、落实政策,提供特殊工时审批服务

我局认真落实省厅《贯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关于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关问题通知的意见》,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企业顺利实施特殊工时工作制,努力做好相关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熟知政策。我局主动与市科技局取得联系,摸清全市25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性服务外包企业详细情况,并与市科技局和商务局建立动态联系制度,及时获取以后各批次的服务外包企业名单和信息,充分利用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优势,向所辖网格的服务外包企业发放《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服务指南》手册等宣传资料1600多份,供其学习熟知有关政策规定,引导符合条件且劳动用工规范的服务外包企业申报特殊工时工作制。

简化办事程序,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与服务,指导企业按照规定履行程序,提交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将审批时限缩短到10个工作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组织现场调研审查,积极为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对符合条件且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服务外包企业中软件设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机动作业的职工,经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和其他适合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目前已审批通过47家服务外包企业特殊工时工作制申请,涉及岗位主要包括软件设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共4100多人。

三、资源整合,支持人才强业促进就业

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大量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提供外围服务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人才集聚开始显现,推动就业成效显著。2010年底,全市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数14.9万人,当年新增从业人员3.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0.8万人,占比72.5%。其中,59家服务外包合同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包企业从业人数近8万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留交会”,吸引和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来宁落户,为扶持服务外包企业走人才强业之路提供了人才储备。

根据已出台的《南京市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我局联合商务、财政、教育等部门开展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认定工作,规范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材标准、资质认证等。一方面继续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训;另一方面根据岗位要求设置高校课程,通过实战模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坚持校企联动,以促进就业为前提,围绕促进就业积极大胆进行模式创新,强化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目前,我市拥有鼓楼区、高新区、南大软件学院、东大软件学院、江苏软件园等5个省级服务外包人

才培训基地。通过加快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市在商务部统计系统中注册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9家。最近三年间,我市在商务部统计系统中登记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数量累计为5.3万人;其中服务外包企业培训的1.03万人和培训机构培训的2400人得到商务部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

对新立项服务外包投资项目进行就业评估,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产生稳定就业岗位数量和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将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向教育、培训、职介机构发布,已经实现就业岗位前期对接匹配18362人。通过建立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制度,贴近服务外包项目“挖需求、找岗位”,体现了两个有利于: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进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项目提供合适的专业人力资源做好前期的培养和储备,避免毕业失业、培而无用,同时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有方向地求职就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人力资源配置同步化,缓解了就业难和招工难。

四、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工时尤其是不定时工作制审批后,混淆申报岗位混岗使用,出现了在工作定额和劳动强度方面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加强对审批企业的后续监管,加强对已批企业岗位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符合南京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外包高层次人才稀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

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数量不能满足我市 “三个发展”要求,引领作用尚未形成,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状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发展现状呈现结构性矛盾。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通过走访活动建立的重点联系制度,由负责审批的经办人员就特殊工时制度的申报实施问题,以上门回访或电话沟通的形式对相关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进一步宣传指导。帮助解决服务外包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面临的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的帮助服务外包企业解决用工管理特别是工时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工作任务不均衡、研发人员的独立性、连续性较强以及与国外客户沟通时差等问题,确定符合特殊工时工作制申报条件的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并认真制订推进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工作方案。加强检查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对已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要加强检查服务,一般在企业取得批准后两个月内和审批届满前两个月组织监察员检查服务两次。在检查中进一步强化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后续指导服务,并形成长效动态监管服务机制,要力争使劳动者待遇不受影响、休息休假权利不受侵害。

(二)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服务外包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高端

产业汇聚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引领南京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促进服务外包企业提速提质、推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大南京人才工作”理念,推进全域人才统筹、一体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区域人才工作体系。打破影响人才创新创业的思想束缚、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充分释放科教人才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三高联动”格局,实现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引领南京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

篇3: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一、群策群力,深化学会引领作用

(一)顺应高教改革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蓬勃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学会会员构成层次较多,包括高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技园和校产部门等。学会积极组织全国性活动, 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推进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围绕高教改革和发展大局,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重大改革决策。参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参与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参与教育部创业教育示范性教材《创业基础》的编写。同时承担科技部、人社部等部委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件制定和创业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三是率先 开展全国性创新创业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树立典型。2011-2012年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材料征集和遴选工作、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创业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2011和2012年会期间分别表彰了30家“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2年会期间表彰了51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学会计划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成为学会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支撑。

(二)举办全国高层论坛,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学术探索

一是邀请领导做高水平讲座。学会先后邀请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工作年会,并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就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湖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等做主题发言。二是承办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 坛。2009年4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学生司、思政司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2010年6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三是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0年7月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2012年12月举办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论坛。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 育理论研究

一是举办征文活动,促进理论研究。学会于2010-2012年三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内容基本涵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审,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推荐优秀论文在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上发表。征文活动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起到助推作用。二是加强经验交流,扩大学会影响。学会会长高文兵先后出席“创新型创业教育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面向未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和“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 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并做讲话。通过参加类似活动,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三是组织全国性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2012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和中南大学承办,举办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43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和工作者110人参加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高文兵、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徐建军、著名企业家和投资人等领导和专家就创业理 念、教学、实践和探索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研修期间,举办了“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专题研讨会”,与会成员就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交流高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展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

二、整合资源,推进学会平台建设

(一)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学会工作交流和 学术理论研究

一是建好学会网站。通过网站开展信息、学术和工作及经验交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最新成果跟踪和介绍。二是做好《学会动态》。及时准确报道宣传学会工作,加强分会内部沟通与学术、工作交流,及时收集和发布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对最新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学会工作辐射作用。三是办好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发行量。《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是我国目前创办发行的唯一一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专门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期刊,从目前情况看,刊物立足学术交流,引领创业教育百家争鸣,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已出版18期,发稿576篇,约280万字。

(二)设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研究 和工作参谋作用

2011年6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教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有29位专家任委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就规范和规划学术和理论研究、工作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展开讨论。组织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对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进行评审。

(三)实施联动策略,加强与教育部创业教 育指导委员会合作

积极与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联动策略。双方合作参与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制定;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最新动态。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就“十一五”期间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应贯彻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材规划的建议、建立和完善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和具 体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开展调研。二是组织问卷调查。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引导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三是进行实地调研。由会长、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文兵带队,先后赴黑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温州大学等高校就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总体情况、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校外合作情况和创业教育创新举措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整体上有所把握,了解了全国高教创业教育的真实情况,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夯实基础,推进学会做大做强

(一)加强学会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一是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根据学会《章程》制定了分会登记证书保存管理办法、印章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进学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做好分支机构年检。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做好自我评估, 及时报送高教学会秘书处。通过年检,不断规范学会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科学发展。三是严格会费收缴使用。学会财务由中南大学计财处代管,学会根据《章程》,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学会《财务管理办法》,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收入支出原始凭证、计帐凭证齐全、手续齐备,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合理,会计帐目清晰。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时向上级学会缴纳会费。

(二)规范学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规模

一是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普及地开展,必须有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其中,发展新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好。学会遵循“保证质量、重心下移、扩大规模”的原则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通过会议、网络等载体,积极宣传学会工作,制作了《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等材料,规范入会申请程序,明确会员资格审查流程。二是规范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实行理事会单位“浮动”管理制度,一方面积极吸纳热心学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的会员单位进入理事会,另一方面对无法承担理事单位责任会员进行劝退。三是尝试吸纳企业会员。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经充分发动和酝酿讨论,尝试吸纳“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学会,并增补其为常务理事单位。

(三)完善学会运转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会秘书长会议。2009-2012年分别在宁波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学校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就当年学会工作进行总结,并研讨学会工作计划,同时对学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推动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每年举办一次学会工作年会。2009年4月在中南大学召开学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等,做出了学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分别在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举办学会工作年会,就学会重大规划和活动进行研讨和表决。学会工作认真贯彻了年会会长报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调研等工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网络评审;发布《学会动态》电子版刊物;通过网络及时与会员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保证学会正常运转。

篇4: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经验反思

一、企业社会工作概述

所谓企业社会工作,是在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将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延伸到企业之中,并在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服务企业员工、管理者和消费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社会工作是以推动社会、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作及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以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与规划、促进其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

二、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代表模式

由于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开展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进行幵展。所以企业社会工作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近年来社会转型加速使得企业社会工作的理念逐步被国家、企业及社会各方面所接受。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企业社会工作还处于总结吸收外来经验及实践探索的阶段。不少地区在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还对企业社会工作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当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政府购买模式——深圳模式

在深圳,企业社会工作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深圳模式,即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第二种是盐田模式,即政府主导,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是南山模式,直接由政府运作,即直招社会工作者进入政府(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通常所说的深圳模式,是第一种模式。深圳模式由民间社工机构向企业提供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对于增强和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功能,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手段和机制,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准,及促进社会组织发育成长,都是十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二)企业自建模式——央企模式

北京新华印刷厂隶属于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在董事局领导层对企业社会工作的认识与高度重视下,积极引进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建设企业社工服务站,寻求解决在新厂搬迁过程中紧张的劳资关系、干群关系,创新原有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转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下,企业社工的介入帮助企业和员工调适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失业的风险、生活和就业的压力、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基本权益及福利保障、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需要的矛盾等等。

(三)联合建站模式——东莞模式

东莞首先幵展社工试点工作,同时聘请香港社工督导东竞市在岗人员培训。自2009年首批社会工作者上岗以来,东莞社工事业将在岗位购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项目购买”方式,新增试点镇长安就做了“项目购买”的新探索。

(四)上海模式

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传统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推动发展党的社会工作

(五)清溪模式

永成国际是一家港资企业,在企业设立“新竞人之家”关爱新竞人工作室,让社工们更多地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新竞人之家”在工厂开展团队康乐、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舒缓了员工压力,更加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压力。清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民间组织(社工)、企业,三方联动,共同营造和谐的企业工作和生活氛围。

三、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反思

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国家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必须协调社会工作与企业利润增长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也就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例如美国社会中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良好的前提之上的,例如对药物滥用个体的服务,必须从企业利润增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实行援助。

第二,企业社会工作发展需要取得企业管理者以及雇主的支持,其中自愿原则是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三,企业社工在规模企业试点之后,需要向其他企业覆盖,也就是要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普遍化。

第四,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是企业社会工作想要得到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必将受到阻碍。

第五,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由物质服务逐渐向精神服务迈进,其服务范围逐渐扩展到关系员工生活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要让企业员工在服务中受益。

总结

纵观我国各地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社工有巨大诉求,而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正有待完善,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未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及实务模式。所以这些进一步探索符合各地本土特色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应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安世民、张灵霞.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9,08.

[2]波特著,王新超译.组织和心理契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5: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经验材料

子上高中的一线工人彭志萍一家渡过难关,党员们向彭大姐捐资520元。彭大姐手握爱心款、热泪盈眶地说:你们也不宽裕,还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一定努力工作,报答公司和你们的恩情。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五个起来”。近两个月来,我们在联合支部涉及的3户企业都落实了教育活动办公室、党员学习室;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三会一课”、党员管理教育等相关制度;实行了党员挂牌上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新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2名,活动之初提出的“党支部阵地建起来,党支部牌子挂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党的活动开展起来,党员发展做起来”等“五个起来”的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得到增强。三是激励员工当先进,奋力拼搏促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帮助xx厂千方百计筹资2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促其重新投入生产,使待业员工重树发展信心;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员工争当先进,我们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划定了“党员责任窗口、责任车间”、开展了“季度岗位能手”评比活动。7月28日,xx公司对经过10天技能竞赛评选出的5名“岗位能手”进行了表彰。主人翁意识的唤起,工作热情的迸发,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昶达公司7月份产值同比增长5%;虽正值金银销售淡季,星鑫金店7月份销售额却同比增长8%。企业老总们都感慨地说:支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太值得了,党员、员工和我们业主,其实都是活动的受益者!

篇6: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政协龙州市委员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好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为使“亮点”更亮,我们紧紧围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参大政、议大事,抓实事、办好事,做到既宏观建言,又微观服务,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言献策,努力营造全市

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们抓住发展民营经济这一重要课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向党委政府建言造“势”。一是调研视察建言献策。对发展民营经济进行调查、视察,我们坚持年年搞、经常搞。1999年的专题视察,在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环境、企业管理“三大瓶颈”,建议市委通过实施宣传、扶优、护航“三大工程”,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去年,我们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12处乡镇走访了近20个民营企业,召开了3次座谈会,并召开政协常委会议进行了现场视察和协商讨论,形成了《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报告,市委主要领导做了重要批示,对报告中提出的“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和积极建议”,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采纳。二是专题座谈建言献策。为了架起民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在定期召开市长恳谈会的同时,还在全委会议期间,穿插安排大会发言、专题座谈等活动,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交流对话。今年的七届一次会议上,我们举办了“我为龙州发展进一言”座谈活动,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民营企业的委员们坦诚直言、各抒己见,从而使他们的合理化意见通过直接渠道、在第一时间进入决策层,并得到了及时地采纳落实。像委员们提出的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建议,邹庆忠市长认为这是推动政府提速、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有效举措,当场拍板,责成有关部门尽快拿出筹备方案,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建,目前该中心已投入使用。三是利用提案建言献策。每年的提案培训座谈会上,我们都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列入提案选题参考目录,引导政协委员在这方面动脑筋、下功夫、搞调研,力争形成高质量的提案。承办部门对这些提案的办理落实,大大改善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招才引智,努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为实现全市民营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7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暨著名高校科技成果洽谈会,集中展示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开展了技术难题招标、科技成果转让、人才智力推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信息交流等内容丰富的活动。整个活动期间,来自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7个省市的20所全国著名高校的科研单位、28位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120家城乡企业参会参展,商讨解决技术难题70多项次,达成合作协议192个,同时还与4所高校达成在龙州建立产学研基地的协议。这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对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起了民营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关系。通过拓展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路子,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龙州市宇星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技术开发中心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北京理工大学以3000万元参股,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游览车。二是促进了传统民营经济的高新化。通过引进技术进行嫁接改造,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如,新郎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就技术开发达成了合作意向,机械行业签定的技术合作意向也达到了27份。三是建立起了民营企业的项目储备,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企业主动选择一部分项目作为后续发展的储备,寻求新的商机,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市企业与参加会议的专家教授们在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交流,义和车桥公司的负责同志在现场向司徒罗教授进行了管理方面的咨询,桑莎集团、化工公司、鑫鑫水泥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都邀请专家教授到现场进行了指导。

三、扶持引导,努力帮助政协委员领办的民营企业实现大发展

篇7:公交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经验材料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当今历史条件下,针对中国具体实际国情,提出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两个问题的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延拓,是对当今社会各领域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它不仅对上层建筑的发展具有目标性的指导作用,同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步履维艰的公交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警觉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战略方针。当前,我分公司在市局和总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统领全局工作,通过不断努力,现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广大党员、职工思想开始转变。在不断地宣传和教育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思想开始在公司范围内扎根。党员、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加深,并开始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自身经验利弊、改善工作态度和方式,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正被悄然拉开序幕。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各项实际工作获得稳步前进。

1、在以实现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经营理念中,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公司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检查工作效绩的标尺,通过员工素质的提升、活动载体的创新、硬件设施 的改善,服务质量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2、在阶段性的学习中,公司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定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安全防范工作入手,增强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加大排查范围,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各项工作渐入佳境。

然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较之于市局和总公司领导的要求,我们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诸多问题还层出不断。

一、部分党员、职工对此不够重视。由于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全面、领会不深刻,贯彻工作还仅停留在口号层次,落实工作敷衍塞责,被动应付,未能与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学习实践活动进展不平衡。组织部门领导安排不周密,责任分配不明确,开展活动氛围不浓厚,开展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还不够深入。

三、学习方式比较单

一、创新层度不高。科学发展观学习工作还局限于就学习抓学习,把学习的效果只局限于记笔记、数字数上,没有妥善解决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与用还存在脱节现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和利用。

四、征求意见、建议渠道不畅,方式不够灵活,问题找得不深、不透、不准,甚至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层度不清,应对行动迟缓,整改措施实施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 知即改,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突出问题,缺乏有效的整改措施。

通过对自身工作深刻的剖析,认真的排查,我们总结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工作性质、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鉴于公交事业工作的实际特点和公司现有的条件,党支部很难统一时间聚齐全体员工,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活动。

二、人员队伍来源多元化。由于各党员、职工的文化、道德素质存在差异性,导致各自在接受、理解、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上,很难做到齐头并进。

三、学习主动性不强。由于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部分员工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不能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所在,在学习时,流于形式,缺乏主动性。

四、缺乏集体责任感。长期安逸的工作环境,导致不良思想在员工队伍中滋生,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遇到问题得过且过,自私、小农心理严重,对待新鲜事物时,出现怕麻烦,不良攀比等现象。以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

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比较我公司在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司党委应坚持通过以下五个“进一步”的工作切实引导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公司严格按照《聊城市公共 事业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靠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党支部主要领导自觉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安排好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及时掌握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在的成效。

二、进一步深化学习活动。公司领导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在抓好规定学习篇目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的学习,且注重学习实效,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大功夫。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进一步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党支部各成员紧紧围绕组织开展以“四对照、四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检查活动,联系自身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在高标准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和实施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实践活动更有声有色、更富成效。

四、进一步拓宽渠道征求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成员,结 合实际开展调研、讨论、梳理活动,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大讨论活动,采取设置意见征求箱、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讨论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和广大职工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落实的突出问题。

篇8:职高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班主任,职业教育,关爱,班集体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做一个好老师难,做一个好班主任难,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个班级合并后的班级。我们班一共是50名学生,由27名原职高学生和23名后加入的职高学生组成。原职高学生已经适应了我管理班级的风格,而后加入的职高学生有一些不适应。存在一些学生不按时上课、不来上课还不请假、上课听音乐并哼哼唱歌、吃零食、谈笑、只顾自己、个性张扬等不关心集体的现象。我管理班级的理念是:你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你不能品质不好,在学校的三年里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习其他方面。根据我对班级的管理理念,如何去改变这些现象,我认为不外乎三点:

一、凝聚力

开学至今,九月份本班的同学一起布置了教室,比较成功地举办了“丹姐,您辛苦了”的主题班会课。十月份,我们班学生利用放假期间组织了秋游,使后加入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沟通的平台,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关爱

(一)懂得体谅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体谅学生,不论是在生活中、思想中、学习中,他们犯了错误,不管对与不对,都有原因,要倾听他们的内心,即使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我们常会非常恼怒,以至心痛、愤慨。但冷静地想想,我们能要求一个单纯幼稚的孩子怎么样呢?他的父母在管教他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比你多得多。

(二)公平对待学生

对违纪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最忌恨的是老师错怪于他。

对于合并后的班级,尤其是后加入的学生,他们来到这里上学,环境变了,同学也变了,更重要的是陪伴他们一年半的班主任换了,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在开学的时候我说给他们两个月的适应时间,两个月后一视同仁。在这两个月内,他们自己犯错误或者是上课迟到等原因我都可以原谅并且去理解,当原有的两个班的学生发生冲突时,了解完情况在处理时我倾向于后加入的学生,因为原校学生毕竟在这个环境中待了一年半了,应该知道怎么去做。对于班级日常的值日,在两个月的适应时间里,多数都是原校的学生值日,并且谦让他们,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让他们先来,毕竟对于现在的班级来说,他们是主人。两个月过后一视同仁。

两个月后,后加入的学生犯错了,他们以为还像以前一样,我会原谅不去处理,有的学生甚至还像在原先学校那样不上课,一天天的不来,也不请假,我就给家长打电话沟通,告诉学生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应该适应了,不要总拿以前说事,以前行现在不行,因为换环境、换同学、换班主任了。

三、制度

(一)班干责任制

班级学生分成四组值日生,每组一名组长,值日一周,并且班级一周的工作全部由值日班长来完成。

(二)卫生承包责任制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倡导“我的地盘我负责”,所以每一个学生的另外一个责任就是自己桌椅下的卫生。生活班长提供方便袋,每一名学生定期去取,把它系在书桌的某个部位,发现有垃圾随时扔在自己的垃圾袋里,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责任感,我反复地提醒学生:不管是谁丢的垃圾,只要是在该生所管辖的区域内,我就只会找该生来承担这一后果,请大家随时都要维护好自己所管辖的“地盘”。当然,如果能“抓获”乱扔垃圾的学生会有相应的奖励。而班级其他地方由分成的四组值日生来负责。

这个制度一出台,学生们就开始行动,因为我有一个惩罚的措施,凡是有学生在非课余时间吃零食的,不管有没有上简报,请吃零食的学生为所有成员每人买一份同样的零食。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卫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纪律承包责任制

实践证明,卫生承包责任制是可行的,于是我就决定将它推广开来,决定把班级的纪律问题一同实验成效,考虑到纪律方面,组员不能过多,每一个大组就分成2组,共计4组,一排一组,分别是原班两人,后到的班级两人,班级总体选举2个纪律班长进行管理。采取类似卫生分组的制度,对纪律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也同样得到了些许成果。

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更增添了我对班级管理的信心,希望通过三年的共同学习,学生学会”三学”,即“学做人、学做事、学会学习”,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又体现了“动脑动手,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郑永红.如何做好中专学生的思想工作[J].黑龙江科技学院,1998(19).

篇9:物流企业发展经验探讨

1 从业务空白向仓储物流起步

金陵物流在起步阶段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业务处于空白状态,仓储资源利用率低;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单一,主要是简单的仓储服务;仓库硬件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为解决上述问题,金陵物流采取以下措施。

(1)以战略规划引领公司发展。首先,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现状对公司物流业务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制定以依托仓储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为指导思想的战略规划;其次,强化战略执行,公司的经营重点由传统的仓储业务逐步向为客户提供物流过程管理、库存控制、订货等服务的方向发展;再次,对公司的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和控制,特别是对公司的资源配置及业务发展方向加以约束,适时进行战略评估,及时采取战略纠偏措施或进行战略规划调整。

(2)制定并实施与公司总体战略相适应的措施方案。在明确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之后,陆续制定并实施适应战略的分阶段经营目标、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业务流程再造方案、风险防控措施等。

2 从仓储物流向集成物流转型

在成功发展仓储物流业务后,金陵物流进一步采取加快信息化建设、人才强企等战略举措,致力于由仓储型物流企业向集成型物流企业转型。

2.1 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物流软硬件基础

公司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物流运营的快捷高效、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充分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物流标识跟踪和定位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以及信息和网络化技术等。

(1)推进仓储标准化及仓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借新建或改建仓储设施之机,大力推行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与其他环节无缝衔接;通过机械化实现作业人力最少化,并提高作业集成度;通过电子标签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货物分拣自动化。

(2)开发或引进技术领先且适用的物流软件。与专业软件开发商合作,结合公司自身业务特点开发Netcargo货代软件并向客户开放端口;依托互联网、条形码、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开发仓库管理系统等仓储及配送管理软件,及时、准确地反映存货和配送信息,提升货物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开发集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和客户管理及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引进财务管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提升公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2.2 招聘人才,为公司注入新生力量

在公司成立之初,人员结构偏向中老龄化,人员学历不高且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随着公司的转型发展,人才劣势突显并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为改变此状况,公司面向社会和院校不拘一格大力招聘人才,尤其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吸引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实践证明,这些新生力量加入公司之后,经过1~2年的操作实践和管理锻炼,大多数成为公司的中坚骨干力量,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3 从集成物流向现代综合物流转型

在成功转型为集成型物流企业后,公司并没有停止发展脚步,而是继续探索,通过构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整合资源并联手供应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司由集成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综合型物流企业转型。

3.1 构建和谐客户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

构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公司根据“二八”原则(即80%的企业利润通常是由20%的客户所提供的)实施差异化策略,与重点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为该类客户提供更多优先、便捷服务;采取营业推广促销手段,给予重点客户适当优惠政策,通过让客户体验优质物流服务而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客户参加公司举办的物流论坛及各种社会联谊活动等,使公司与客户保持紧密的社会联系,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和忠诚度。

3.2 注重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延误、货损或交付差错等物流表现会削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公司非常重视质量体系建设,在内部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进ISO 9000等服务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公司于2008年获得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16年通过欧洲道路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3 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宣传力度

制定品牌战略并组织实施;通过利用公司网站、宣传册和宣传光盘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与央视网合作等方式开展宣传;积极申报各项荣誉,公司先后荣获3A级物流企业、海关A类管理企业等10余项荣誉。

3.4 依据双赢原则整合供应商资源

当前,物流需求向一站式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不断强化的多样化客户需求使得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无法单凭自己的力量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孤立发展走向协作经营。金陵物流在供应商管理中奉行双赢原则,与重点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其与公司的兼容性、企业能力和合作诚意等,以降低合作失败几率。此外,公司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强化供应商动态管理和动态评估机制,实施关键绩效指标定期考核,改进供应链薄弱环节;创新采购合同定价模式,与战略合作伙伴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适时召开供应商大会;对重大项目实施招投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

nlc202309090741

3.5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着力建设以不断增强客户满意度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客户满意度密切相关。为增强员工参与客户满意度创建的意愿,提升客户满意度,设计员工业务量与工资挂钩的绩效考核激励方案,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员工绩效衡量、晋升考核的重要标准。

4 追求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坚持服务创新

在经历由传统仓储企业到集成型物流企业再到现代综合型物流企业的转型发展后,公司已初具规模;但市场竞争是残酷且激烈的,公司只有不断提升,努力追求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坚持服务创新,才能确保长足发展。

4.1 梳理业务功能,扬长避短

将公司业务划分为贸易代理、货代报关、仓储配送等板块,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保税物流、化工物流、汽车物流、食品物流等业务功能,并明确业务强项和弱项,大力发展优势业务,抢占市场。例如,贸易代理、报关和现代仓储是公司的强项,围绕这些功能,公司设计出不同服务方案和服务产品,基本确立以贸易代理为龙头、报关和仓储并进的业务功能模式。

4.2 加大营销力度,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巩固现有操作,挖掘客户潜在的物流需求,争取引进客户或实现客户二次开发;制定招商激励机制,将引进客户的毛利贡献按一定比例奖励引进者,鼓励公司上下全民招商。在上述举措的推动下,公司在半年内陆续增加30多家客户,业务量上升到新高度。

4.3 适度增减网点,避免盲目贪大

根据公司的发展实际,撤掉一些没有发展空间的亏损网点,避免因贪图规模大而牺牲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同时,在客户群逐渐成熟的地区增设网点,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科学布点有利于避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服务范围、无效网络布局等弊病。

4.4 不断创新,提升服务价值

完善、高效的物流运营管理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面对的是差异程度很大且个性化较强的市场,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更好地贯彻“服务为本”的物流运营理念,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根据目标市场和客户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高效、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

4.4.1 在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

利用公司已有的资源和操作平台,增加服务项目,如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加工贸易手册管理服务、物流咨询服务、海外网络代理服务、一站式全程服务等。

4.4.2 结合政策法规,拓展相关新业务

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设立仓储公司,利用相关政策为客户提供“出口一日游”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输成本和缩短出口退税时间,同时为客户提供国货出口复进口、加工贸易结转核销等服务。在上海推出自由贸易区政策后,公司又开始尝试国际中转等服务。

4.4.3 服务模式推陈出新,提升服务价值

由于物流行业竞争激烈,除做好常规业务外,还需要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方面推陈出新,以降低经营风险,谋求更好的发展。目前,公司客户数量超过80家,欧美日客户占60%以上,其中不乏巴斯夫、罗克韦尔、艾默生、索尼、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除为客户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外,更要设法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提升公司服务价值。

举例而言,美国R客户是公司的大客户之一。2012年,随着R客户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壮大,进口零部件的单证量激增,但其美国总部在人员招聘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预算控制,因此,R客户中国区的物流管理人员相较于业务发展增幅缓慢,一度造成许多进口单证无法及时处理,致使货物滞留港口、机场等地仓库,且单证差错率较高。为此,公司拟订多套解决方案,并与R客户进行沟通,R客户最终接受公司提出的管家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既解决了R客户物流管理人员紧张的局面,又保证了业务单证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与R客户的合作关系,成功推动公司在R客户中国区的进口业务份额从最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下同)。

另外,公司为日本F公司提出建立上海保税零配件库的服务模式,为德国B公司的重庆工厂提出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优势改海陆多式联运为跨国铁路运输的服务模式等。上述服务模式均被客户采纳,每年为客户节约数十万至上百万元的物流成本,并使物流时效性大大改观,受到客户的赞扬与肯定,不仅使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使公司业务量稳定增长。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建或处于成长期的物流企业应立足于内外部资源环境,不断进行转型和突破;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不断拓展物流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夯实物流软硬件基础,实现物流运营的快捷、高效;围绕客户满意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客户关系和品牌塑造,培育长期市场竞争优势;基于双赢原则整合供应商资源;不断追求服务专业化与精细化,坚持服务创新,提升服务价值,培育现代化物流运营模式。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06-02)

篇10: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龙州市政协常委、高强紧固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龙州市高强紧固件公司原本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企业,一度濒临破产。自1991年以来,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积极开拓,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迅速扩张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新路。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生产设备500台

套,员工850多人的高强度紧固件专业生产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16亿元,利税203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8和63.1。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2600万元。准确定位调整产品结构。进入九十年代,鉴于产品多年“受制于人”的教训,我们对产品市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确定了瞄准大企业和重点工程,全力开发高强度紧固件及相关产品的发展思路,围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做文章,开发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通过增加品种、形成规模优势,摆脱了与小企业在小品种、低价位市场上“抢饭吃”的局面。由于高强度件主要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重点工程上,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因此,当时上高强度紧固件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为研制开发新产品,确保产品质量,我们组织技术攻关,先后开发出了车桥螺栓、发动机甲类配套件等产品,其中汽门挺柱产品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经国家有关科研部门鉴定全部达标,投入市场后深受用户好评。在深圳“世界之窗”仿埃菲尔铁塔40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竞标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高手林立的同行大企业,最终我们以过硬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一举拿下了生产权,并且所生产的产品一次性全部通过合格鉴定,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随后,我们乘胜出击,先后为全国20多座铁路桥梁和钢架桥梁提供高强度螺栓。过硬的品牌也为我们赢得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了更大的主动。中国重汽集团、斯太尔发动机、潍柴等20多家企业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提供车桥螺栓和发动机甲类配套件,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公司也被铁道部确定为战备物资定点生产厂家。2000年又研制开发了适应农村大棚菜种植的微耕机产品,为企业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支撑点。目前,公司己发展成为拥有5大类产品、80多个品种、市场覆盖10多个省市的大型企业。

狠抓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细化、标准化。经多年修改完善形成的《经济责任制》和《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办法》,从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到产品出厂,从管理人员到一线职工,各方面都有具体工作标准,不存在死角。二是实行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兑现。我们坚持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罚有缘由,奖有依据,按月兑现奖惩。对为公司做出特殊贡献和招聘的有特别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律待遇从优,有的还免费为其提供楼房,无偿使用。三是管理工作透明化,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无论是工资发放、财务支出还是重大经营决策、人事变动,都做到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充分酝酿再作决策。同时,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上,我们也制定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的降底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使企业稳步前进,快速扩张,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增强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近些年来,我们在抓企业经济效益、职工福利待遇的同时,时刻不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厂规厂纪、市场形势、经营理念等专题教育,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赢得干部职工的信赖;还设立了总经理信箱,倾听职工呼声,鼓励职工建言,使每个人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公司一班人始终坚持职工的利益再小也是大事,职工的事再难办也要办好的原则,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能“以厂为家,安心工作”。

上一篇:描写记忆的作文:记忆深处的那个夜下一篇:基层线索排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