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2024-05-16

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共9篇)

篇1: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打造阳光检察服务品牌经验材料

6月30日,在XX市委召开的全市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我院阳光检察服务品牌被表彰为全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秀服务品牌,是全市检察机关中获此殊荣的唯一单位。

近年来,我院把打造阳光检察服务品牌作为创建检察工作和党建工作双重品牌的载体,秉承公开、公正、公信理念,推出阳光检务、阳光执法、阳光信访、阳光维权等十大举措,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服务大局中提供具有检察特色的法律服务,让更多的人沐浴到法治阳光,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一、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完善亲民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基层群众所需所思所想,以机制建设促进群众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该院与区社会管理信息中心密切配合,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群众诉求和舆情动态。定期开展进群众门、晓群众事、解群众难大走访和三解三促集中走访活动,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贴民意。在村居设立检察联络点,聘请群众工作联络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逐条研究落实。二是健全接受群众监督机制。以检察开放日月开展活动为载

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代表、媒体代表、师生代表、基层镇村社区代表等多层面群众代表,开门纳谏,主动征求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建议、意见。与区行政中心信息中心沟通,搭建平台,开展检察长在线访谈活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并对提出的咨询、投诉、建议等限期予以答复。三是健全群众工作考评机制。将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列入绩效考核之中,依托民意反馈渠道,由院纪检监察室开展月度点评、季度测评、专项考评活动,将考评结果记入干警个人执法档案,并与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相挂钩。选聘了30名检风监督员,开展对干警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集中评议,查摆问题、落实整改,不断增强干警做群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拓宽群众工作渠道,夯实爱民的工作举措。畅通检察各个环节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使检察机关真正成为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一是拓宽接访渠道,着力在便民上下功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新形势进下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四心接待法,打造一站式接待中心,推行预约接访、点名接访、视频接访、青年干警轮值接访四合一接访模式,不断拓展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便于群众表达诉求,变群众上访为下访,组织开展检察长下访、巡访活动,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继续保持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二是拓宽办理渠道,着力在利民上做文章。针对信访人的特殊

要求,对预约接访的,由接访中心填写《预约检察官事由登记表》,在预约后的二个工作日内,指定专人当面接待;对点名接访的,可由信访人在点名接访公示栏内自行指定接访人。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来访,注重释法说理,通过说清事理、说准法理、说透情理,使说理过程成为疏导群众情绪、提升群众对检察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三是拓宽反馈渠道,着力在为民上见成效。设立专门的查询服务窗口,建立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机制,方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处于检察环节案件办理情况的查询申请,并通过设置电子显示屏,将相关案件所处诉讼环节、承办人信息、处理结果等予以滚动公示,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在检察环节的合法权益。认真开展回访工作,主动听取群众、发案单位有关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执法办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整改意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三、延伸民生检察触角,创新为民的管理模式。把延伸检察触角,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拓展民生诉求渠道,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一是延伸服务民生检察触角。把延伸检察触角,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拓展民生诉求渠道,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发挥控申部门的窗口作用,推行首访负责制、检察长接待日制、检察长巡回接待制、预约接待、公开听证和集体答复等制度,2008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95件次,均得到妥善处理,连续两届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积极延伸检察触角,以派驻乡镇的精

3个检察室和17个检察工作站为平台,选聘检察联络员和检察信息员,深入基层受理举报申诉,妥善处置民生诉求78件次,成功调解矛盾46起。组织干警参与三解三促等活动,走访企业200余家,提出建议50余条,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62件,挂钩帮扶的三余镇红专村等被评为省、市文明村和XX小康示范村。二是深化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与公安、法院达成共识,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行简易程序审理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2008年以来共适用简易程序审理1301件,实现了案件繁简分流,提高了诉讼效率。立足检察职能,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检调对接案件办理中心,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轻微刑事案件办理过程,探索总结出的检调对接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得到了省、市院领导的好评,成功办理检调对接案件144件,调处金额2300余万元,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主动接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派出29名中层以上干部参与实施村级综治特派员共建长安工程,帮助指导基层深入开展长安建设,提升防范水平。在镇、区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联系点20个,对社区矫正对象逐人建立台帐资料,每半月更新掌握新入矫和解矫情况。组织17名法制副校长走访学校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实现全区校园暴力案件零发案。8名干警在8个镇挂职锻炼,直接参加辖区综治工作,使所在镇综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相关做法在全省检察机关首届服务XX沿海地区发展检察论坛上进行交流。《检察日报》头版头条以《XXXX:阳光服务提升执法公信力》为题作了报道。

篇2: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6月)

自2006年12月我市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通力配合,南京服务外包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居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前列。我局高度重视推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工作的开展,认真组织落实,精心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责任,跟进指导服务,力求取得实效。

一、明确分工,加强支持服务外包组织领导

2006年至大部制改革之前,我市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两家均是市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两局合并后,按照《市政府关于加速推进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成立由分管局长挂帅的工作小组,具体由劳动关系处牵头,就业促进处、培训与职业能力建设处、人力资源开发处、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劳动监察局协同,确立了“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联系指导、长效动态服务”的工作方针。在服务分工明确后,相关处室召开4次专题协调会,结合各自的处室职能,为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向市商务局提交了详实的报告材料。抓住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在南京召开的契机,分别从创新并完善特殊工时管理实践与制度措施、落实“五缓四降三补两活”解困政策、开展就业投资项目就业评估提升公共就业

1服务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以及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二、落实政策,提供特殊工时审批服务

我局认真落实省厅《贯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关于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关问题通知的意见》,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企业顺利实施特殊工时工作制,努力做好相关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熟知政策。我局主动与市科技局取得联系,摸清全市25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性服务外包企业详细情况,并与市科技局和商务局建立动态联系制度,及时获取以后各批次的服务外包企业名单和信息,充分利用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优势,向所辖网格的服务外包企业发放《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服务指南》手册等宣传资料1600多份,供其学习熟知有关政策规定,引导符合条件且劳动用工规范的服务外包企业申报特殊工时工作制。

简化办事程序,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与服务,指导企业按照规定履行程序,提交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将审批时限缩短到10个工作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组织现场调研审查,积极为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对符合条件且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服务外包企业中软件设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机动作业的职工,经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和其他适合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目前已审批通过47家服务外包企业特殊工时工作制申请,涉及岗位主要包括软件设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共4100多人。

三、资源整合,支持人才强业促进就业

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大量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提供外围服务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人才集聚开始显现,推动就业成效显著。2010年底,全市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数14.9万人,当年新增从业人员3.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0.8万人,占比72.5%。其中,59家服务外包合同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包企业从业人数近8万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留交会”,吸引和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来宁落户,为扶持服务外包企业走人才强业之路提供了人才储备。

根据已出台的《南京市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我局联合商务、财政、教育等部门开展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认定工作,规范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材标准、资质认证等。一方面继续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训;另一方面根据岗位要求设置高校课程,通过实战模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坚持校企联动,以促进就业为前提,围绕促进就业积极大胆进行模式创新,强化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目前,我市拥有鼓楼区、高新区、南大软件学院、东大软件学院、江苏软件园等5个省级服务外包人

才培训基地。通过加快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市在商务部统计系统中注册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9家。最近三年间,我市在商务部统计系统中登记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数量累计为5.3万人;其中服务外包企业培训的1.03万人和培训机构培训的2400人得到商务部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

对新立项服务外包投资项目进行就业评估,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产生稳定就业岗位数量和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将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向教育、培训、职介机构发布,已经实现就业岗位前期对接匹配18362人。通过建立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制度,贴近服务外包项目“挖需求、找岗位”,体现了两个有利于: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进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项目提供合适的专业人力资源做好前期的培养和储备,避免毕业失业、培而无用,同时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有方向地求职就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人力资源配置同步化,缓解了就业难和招工难。

四、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工时尤其是不定时工作制审批后,混淆申报岗位混岗使用,出现了在工作定额和劳动强度方面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加强对审批企业的后续监管,加强对已批企业岗位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符合南京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外包高层次人才稀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

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数量不能满足我市 “三个发展”要求,引领作用尚未形成,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状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发展现状呈现结构性矛盾。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通过走访活动建立的重点联系制度,由负责审批的经办人员就特殊工时制度的申报实施问题,以上门回访或电话沟通的形式对相关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进一步宣传指导。帮助解决服务外包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面临的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的帮助服务外包企业解决用工管理特别是工时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工作任务不均衡、研发人员的独立性、连续性较强以及与国外客户沟通时差等问题,确定符合特殊工时工作制申报条件的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并认真制订推进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工作方案。加强检查服务,形成长效机制。对已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要加强检查服务,一般在企业取得批准后两个月内和审批届满前两个月组织监察员检查服务两次。在检查中进一步强化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后续指导服务,并形成长效动态监管服务机制,要力争使劳动者待遇不受影响、休息休假权利不受侵害。

(二)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服务外包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高端

产业汇聚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引领南京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促进服务外包企业提速提质、推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大南京人才工作”理念,推进全域人才统筹、一体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区域人才工作体系。打破影响人才创新创业的思想束缚、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充分释放科教人才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三高联动”格局,实现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引领南京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

篇3: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一、建好工作站, 解决好服务的主动性问题

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工作, 一方面要让企业了解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 使他们明白检察机关是真心服务, 不是摆花架子;另一方面, 检察机关必须主动贴近企业, 了解企业所需所求, 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助推企业良性发展。针对这些考虑, 该院决定在产业集聚区成立服务企业工作站, 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 解决服务企业的主动性问题。

1. 选准位置, 拉近服务距离。

经过调研, 该院认为, 该县行政服务中心位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院内, 是企业办事办证的集中地, 在这里成立工作站可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也可以加强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 共同落实由检察院倡议并与行政执法机关联合会签的《服务企业十项承诺》, 确保服务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此, 该院决定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院内成立服务企业工作站。

2. 建好阵地, 强化服务保障。

服务企业工作站是检察机关服务企业的前沿阵地, 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该院按照“六个一”的配备标准, 打造坚实的服务阵地。即一个独立的办公办案场所, 用于专门接待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来访;一个检务公开栏, 明确服务工作站的职责范围;一张服务企业联系卡, 方便企业和检察联络员的联系;一台电脑, 联接互联网, 供企业查询相关的服务信息和涉企问题处理结果;一部电话, 方便检察机关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一台空调, 营造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

3. 加强学习, 提升服务能力。

企业面临的问题各式各样, 解决途径各有不同, 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服务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该院一方面强化值班干警对《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事法律的学习培训, 另一方面服务企业办公室也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选编电子版的民事、刑事等各类涉企典型案件50例, 供值班干警参考学习, 提高值班干警发现和解决涉企问题的能力。另外, 每季度召开一次值班干警座谈会, 交流经验, 总结问题, 共同提高。

二、管好工作站, 解决好服务的规范性问题

服务企业工作站工作是项综合性服务工作, 既需要全院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又要防止工作中出现服务缺位、越位现象。为此, 该院从制度建设入手, 解决服务企业的规范性问题。

1. 实行联合值班, 发挥服务合力。

实行服务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值班与业务部门干警轮流值班相结合的方式, 做好工作站的日常值班工作。每周两人值班, 服务企业办公室干警是经常值班人员, 另一名由侦监、公诉、控申、预防、民行五部门干警轮流值班, 一个月基本轮流一遍, 保证了值班干警的基本稳定, 有利于妥善处理值班中出现的问题。

2. 明确工作职责, 强化值班责任。

在市院的指导下, 该院出台了工作站十项职责。在内容上首先体现工作站的服务职能, 如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召集联席会议、协助开展“访企”等;其次体现监督维权职能, 如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涉企案件线索案前调查等;同时要求值班干警严格遵守按时、保密、文明值班等八项制度, 认真填写值班日志, 做好涉企案件线索的记录、分流, 并及时向企业反馈涉企案件的办理结果。实行严明的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 激发干警工作积极性。

3. 严格检风检纪, 打造廉洁阵地。

严格工作站服务纪律, 严格落实“六个严禁”, 即严禁越权办案;严禁乱拉赞助;严禁吃拿卡要;严禁在企业以优惠条件同自己有关系的人做生意;严禁在企业中兼职或挂名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严禁设置任何障碍刁难企业, 打造风清气正的服务阵地。

三、用好工作站, 解决好服务的实效性问题

发现并解决好企业发展的难题, 是工作站服务的关键点, 也是其存在的真正意义。该院以服务企业工作站为阵地, 全院各主要业务部门积极联动参与, 多角度全方位为企业服务, 查处了一批涉企案件,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解决服务企业的实效性问题。

1. 普遍问题, 经常服务。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希望工作站提供法律、财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问题, 该院成立了主要由六个业务部门为成员的三个法律宣讲组。以预防、民行为主成立了法律服务组, 主要宣讲民商经济等法律法规, 增强企业及员工法律意识, 从源头减少涉企案件发生;以技术、控申为主成立了建章立制组。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制度;以公诉、侦监为主成立了警示教育组, 通过以案释法, 宣讲发生在企业内部以及员工身边的案例, 警示教育企业和员工遵守法律法规。2012年以来, 在工作站共开展各类宣讲教育16次, 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

2. 关键环节, 重点服务。

全面了解企业真实服务需求, 是开展好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关键。该院把发现和收集企业需求作为服务企业工作站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求值班干警每周单独约谈不少于两名不同类型企业的负责人。另外, 利用工作站心连心网站、电话、接访、走访企业等形式, 加强检企联系。去年以来, 工作站共接待各类人员297人次, 收集各类问题58件, 其中涉法问题8件。

3. 企业维权, 及时服务。

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当面解决的当面解决, 不能当面解决的, 工作站积极沟通协调, 协助问题及时解决。去年6月, 民行部门值班时, 日之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瑞东向工作站反映, 企业与安徽一家公司因交货期限违约问题发生30万元的航空运费纠纷, 在该公司向安徽航空公司调取证据时, 遭到航空公司的无理拒绝。值班干警马上向主管检察长汇报。第二天, 该院研究后决定由司法会计携带调查文书和证据。后双方在检察机关协调下达成和解, 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4. 周边治理, 参与服务。

服务企业工作站成立以来, 积极协调组织召开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及周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组联席会8次, 参与解决企业周边矛盾纠纷和周边环境治理。去年2月, 侦监部门值班时, 通力达公司和合室家建材公司反映, 周边部分村民在企业附近乱搭乱建, 阻挠企业的生产建设。值班干警在教育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写出调研报告, 向院党组汇报后, 该院立即会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召开企业周边环境联席会协调解决。为彻底改善投资环境, 该院同时向县委政法委建议, 由公检法共同携手开展集聚区周边环境治理。县委政法委采纳了建议, 开展为期半年的集聚区周边环境治理行动, 共处理违法违纪人员13人, 净化了产业集聚区周边环境。

5. 立足职能, 大胆服务。

检察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成效, 最终要通过执法办案的效果来衡量。为此, 该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 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 严厉打击涉企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2012年以来, 该院共立案查处涉企职务犯罪20件24人, 批准逮捕涉企刑事犯罪嫌疑人37件51人, 提起公诉49件81人, 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件原副主任邱某挪用公款犯罪一案进行了查处;对敲诈企业12万元的段某进行了立案监督、批捕、起诉。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 实行行政执法机关到企业检查备案审查制度, 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涉及企业的有关行政审批、处罚类的执法材料, 要及时通过工作站报服务企业办公室备案审查。值班人员先行审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行政执法机关开展的重大执法活动实施同步监督, 发现违法征收征用的, 依法发出检察建议, 从根本上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去年以来, 共对涉企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2份, 均被采纳。如去年7月, 值班干警审查发现环保局重复收取环评费的问题, 及时向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 使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并向自侦部门移交了案件线索, 查处了环保局原局长杨某索贿的犯罪行为。

6. 探索机制, 提升服务。

篇4: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企业;意义;对策

一、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首要职责是服务企业发展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是经济,只有经济得到了提升,企业才能够长足稳定的发展下去。而对于社会经济来说,企业的发展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察机关在企业发展中,承担着保护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首要职责。

在积极倡导构建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基础。而经济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1]。崇商重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大中小型企业都涌现出来,它们的发展和壮大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国家专门为此设立的检察机关这时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贯彻执行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一切的法律活动均是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这些都是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首要职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是发挥职能的本身需要

个体私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其地位肯定不能与国家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甚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也是采用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企业只是个人的事情,与国家既然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它身上呢。但是由近年来各类企业的大力发展及其它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检察机关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协助和监督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快速发展,利用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增长[2]。检察机关必须把好关,履行好检察职能,做到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要求。检察机关应该平等的对待企业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切实有效的履行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基本职能,发挥其职能的本身需要。

二、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对策

1.抛弃成见,转变思想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检察机关习惯采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处理,这样就会让企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法律的维护。所以要摒弃这种陈旧的观念,改变过去一贯采用的冷漠态度,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中。其次,从片面理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职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曾经,只要一提到法律监督,第一印象就是打击和查案,没有正确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社会法制的最终目标,检察机关应该充分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严厉打击有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其正常有序的发展[3]。最后,打击和防范并举。从过去的只是单纯的打击违法行为转变为打击和防范共同进行的新观念。打击只是一时的有效,治标不治本,只有把打击和防范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检察机关应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法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工作,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及时发现掌握有碍于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通过打击和预防的结合,使检察机关和企业间能够相互了解,提高了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监管职能,促进企业经济飞速发展。

2.检察机关坚决依法服务企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任何事情都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的既定程序执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有超越法律的行为发生,不管他是何种身份,何种职位,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时,也使按照法律来执行的。检察机关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适合于企业发展需要,公平、公正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有害于企业发展、危害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等犯罪行为要坚决严厉的打击,为企业改革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反腐工作一直是中国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仍然是屡教不改。国有企业中经常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事件。针对这些案件,检察机关必须认真负责,严格依法办案,有效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防止权力所带来的腐败和滥用问题。对于企业中侵吞、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等案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的要加大监察力度,杜绝这些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不收受贿赂等,坚持依法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检察机关在对企业发挥其监管职能是,一定要做到文明执法,要在维护企业声誉和不影响其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对企业发展进行监管。查案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案件情况,斟酌查案进度,切不可因为查案影响企业生产运营或重大改革的执行,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稳定。

三、结语

法律能促进国家的安定和谐,能预防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能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使得人们对于非公有制存在一些偏见,促使检察机关在处理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大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不到法律保障,抑制了它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发挥热情投入到服务企业发展当中。坚决依法惩办企业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给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法治环镜。

参考文献:

[1]李朝阳.试论检察機关领导体制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

[2]曾腾.检察机关的专门活动原则探究——以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契入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

篇5: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企业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必须讲政治、讲大局,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是检察机关讲政治的体现,也是新时期检察机关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为企业的改革和规范发展服务,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一、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首先,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围绕工作大局,为第一要务服务的客观要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执政兴国的一第要务,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发展的广义范畴中,发展经济显得最为重要。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工业经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是检察机关为第一要务服务的客观要求。

其次,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行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经济作支撑。崇商重企,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的要求。企业经济既是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专政工具,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执法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对促进地区和谐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体现价值取向,更好地发挥职能的本身需要。实践证明,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不能脱离党的中心工作而强调独立行使检察权。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努力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才能有所作为,充满活力,实现最大的价值取向。检察机关必须置检察工作于大局之中,进一步认识到“爱护企业就是爱护自己”,“发展企业就是发展自己”,树立为企业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开放服务,全面服务的新观念,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朋友”,服务中的“红娘”,维权中的“靠山”,把各项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检察工作始终与大局合拍、同步,使检察机关充分释放能量,在服务大局工作中不断发展自己。

二、发挥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

检察机关在服务崇商重企活动中,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检察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全情服务企业发展。

(一)、立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持严打态势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严重刑事和职务犯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大对涉及侵害企业案件的办案力度。如发生在工业园区,破坏工业园区正常生产秩序的盗窃、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假冒企业注册商标和专利、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各类刑事案件,坚持提前介入,依法快捕快诉,确保案件在检察环节的畅通。其次,要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务之便,而侵害企业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行为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案件。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坚决堵住向企业乱张的“黑口”,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再次,要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力度。针对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及时向党委和有关单位提出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的建议,以减少治安隐患,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同时,要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际成效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二)、立足为企业维护合法的权益,加强诉讼监督不动摇。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要在确保自身公正执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延伸监督触角,强化监督措施,积极开展立案、侦查、审判等专项监督。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的涉及企业的案件和对涉及企业的案件处理不公的,坚决依法提出纠正,并跟踪到位。对企业法人代表或管理人员受到无端举报或诬告陷害的,要及时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查处,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改革热情。要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依法受理侵犯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坚决纠正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维护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坚决摒弃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依法平等地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平等地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予平等的司法保护。

(三)、立足为企业营造正常有序的竞争氛围,强化预防工作不动摇。努力搞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使企业的发展走上法制化建设的轨道,是检察机关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检察机关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法律资源,形式多样地开展预防工作。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各种犯罪动态,及时发现妨害企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对策,做到办案不忘服务大局,打击犯罪不忘保护发展;要加强企业家的法制教育,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企业人员学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权益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正常竞争;要结合办案,帮助企业发现和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内部防范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明确服务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根本宗旨,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立足职能,主动服务。要牢固树立“没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就没有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巩固、深化、提高、创新上下功夫,以全力支持投资者创业、着力服务经营者兴业为方向,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2)结合办案,专业指导。要成立涉企案件处理协调小组,集中分析研判疑难、复杂案件,实施跟踪指导,提出解决对策;对十分敏感、涉及面广的案件综合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对按照现行政策法律处理“吃不准、拿不定”的案件,从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稳定的要求出发,做到集体讨论,严格把关,依法慎重处置。

(3)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要坚持创新推动工作,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切入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探索服务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使服务企业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4)整合资源,逐步深化。要注重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法,认真研究解决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企业战略性改组以及企业内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等给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宽服务途径,深化服务效果,提高服务水平。

(5)党委领导,协作配合。服务企业是项全局性工作,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相关部门联动效应,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和改进服务企业的方法措施

(一)创新执法方式,强化侦查监督。首先是拓展立案监督范围。通过企业中的检察工作联络员,将立案监督触角延伸到企业周边,建立企业立案监督线索网络,形成网络线索搜索机制,拓宽立案监督的线索来源。

其次是改进审查批捕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办案模式,通过以案释法活动,把审查批捕的现场会延伸到企业。

最后是对发生的涉企犯罪案件,通过侦查监督、追捕漏犯等手段,从严从重惩处,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严惩职务犯罪,净化发展环境。重点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侵吞、私分国有资产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犯罪案件。自侦部门要深入企业开展大规模的调查,从对企业的收费、罚款情况切入,对行政执法部门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等进行全面清查、重点调查收费依据是否合法、收费管理是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在项目审批、贷款发放、土地征用、工商管理、税收征管等环节利用职务之便向企业索贿、受贿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办理企业案件特别审批程序,在办理涉及国企负责人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保护企业的案件时,从筛选线索、制定初查方案、初查到立案、案件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提起公诉等各项诉讼活动必须事先报检察长批准,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擅自办理。同时,要积极加强与企业主要领导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尤其是在查办关键岗位人员职务犯罪时,要慎重使用拘传、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要认真落实办案前主动联系,办案中寻求支持,办案后及时通报案情的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不受影响,正常运转。

(四)建立与企业定点联系、定向服务的制度。服务企业办公室要重点选择1—2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各基层院重点法律援助单位,通过设立驻企法律服务中心、选派具有专长的检察人员义务担任企业法律服务员的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保障。要从院领导和中层干警中确定专门联络员,联络员每月要抽出一天时间,深入联络点开展调研、走访工作,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对检察机关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调整服务方向和重点,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的工作措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篇6:服务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企业兴则产业旺,产业旺则区域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政企息息相关,服务刻不容缓。2009年来,***局立足自身管理和服务职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区政府“服务企业年”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主题,以“创先争优”、“治庸问责”等活动为契机,以主动服务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竭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辖区实现全面崛起、实施片区发展战略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一、用心服务,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围绕服务企业,该局通过建立企业联系点、发送征求意见函、电话约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倾听企业心声。对企业反馈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研究解决。对企业反映的咨询类或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话、约请企业工作人员上门等方式及时予以答复。对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由局领导率有关部门上门现场办公。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该局先后建立了“跟踪服务”、“绿色通道”、“对接帮扶”、“对话协调”和“管理投诉”等服务机制。仅2011年,就先后对“锦绣长江”为代表的7个房地产项目企业实施跟踪服务,提供政策咨询10余场次,集中快速办证10多次;为滨江怡畅园、赛 博思经济适用房等7个项目企业加速办理抵押房屋3000多套,协助融资10亿多元。为加快“武汉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的步伐,该局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与重点项目的拆迁现场进行安置对接,做好宣传、审验、发证工作。此外,我们在管理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基础上,当好“和事佬”,化解矛盾,并帮助物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回访机制。2011年,该局联合区法院和司法局在全市率先成立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民调人员及律师为成员,专职调解物业纠纷。全年共接待各类物业投诉313起,其中,书面投诉116起,其他投诉197起,在我们的努力下,大部分矛盾和纠纷得以合理化解,为融洽小区业主与企业的关系作出了巨大努力。

二、真心服务,创新方法,突出重点

***局是辖区负责房产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中接触的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物业管理企业;二是房产中介企业;三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该局将三类企业作为重点,急企业所急,想方设法为企业谋发展,真心实意为企业提供服务。

一是加强行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对企业依法依规严格资质审查,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规范经营的市场检查,仅2011年对全区37家经纪机构和299个经纪人进行全面检查,对年审年检不合格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率先成立了武汉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分会,成功协办以“破解物业收费难,改善物业企业生存环境”为主题的**论坛,为辖区物业行业发展打开思路。协会成立以来,召开物业企业大会4次,组织大规模培训5次,形成辖区物业企业实现行业互助和抱团取暖的良好局面;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商品房销售合同备案等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为企业创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

二是关注重点企业,稳定房地产市场。局领导亲自带队,到华润、绿地、世茂锦绣长江城等重点企业调研,走访房地产开发企业50余(家)次,及时了解企业所急、所盼,及时解答疑难问题解决存在的困难;同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引导他们合理定价,向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满足更多人需求的产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负责人就如何启动、培育、壮大房地产市场进行专题辅导,引导房地产企业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11年5月22日《****报》“治庸问责”专版报道了该局产权科负责人同志为亚太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排忧解难的事迹,题为《企业急需抵押融资新建厂房:另辟蹊径办房产证》,树立了该局服务企业、勇于探索的正面形象。

三是积极牵线搭桥,推动企业发展。该局利用职能优势,根据企业经营需要牵线搭桥,主动提供信息,参与企业项目运作,推动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保持服务渠道的畅通。成功促成福星惠誉公司与旧城改造、深圳卓越集团与五里小学旧城改造等项目。

四是规范涉企收费,为企业减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处罚合法、合理;做好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在不违 反原则及相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给予企业优惠政策,适当减免税费;严格清查收费窗口的各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开展公示上墙接受监督。经查,该局现行的房产管理收费项目中,无未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向企业收费项目;无中央和省、市已明确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中涉及的收费项目;无实施部门保护、分割市场、阻碍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

三、专心服务,强化技能,提升质量

根据职能责任,该局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和管理优势,采取向内使劲向外输出的方式,加大各种培训学习,使我们服务企业的能力趋向专业化,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是向内练基本功,提能增效强本领。我们采用以会代训、集中学习、业余自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房地产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定“每月部门小考、每季度全局大考”的制度检验学习效果,将学习纳入绩效考核,做到人人熟知法规条款,人人成为房产专业人才;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区委党校以及相关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开办的培训班,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结合“治庸问责”的主题开展作风建设学习,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政治思想素质。

二是向外输出培训,助企业发展强根基。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培训,逐步提高企业管理者驾驭自身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2011年,我们仅在物业管理方面就组织辖区专业物业企业人员集中培训5 次,培训人员达800余人;组织参加建设部组织的物业上岗资质人员培训37人,参加全国物业师培训32人,四门课程全部合格及拿证7人。同时,组织物业企业之间相互学习5次,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在推进辖区全面崛起,加快辖区经济发展的征程中,该局牢固树立“以高效服务推动企业发展,以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内涵,逐步从过去浅层次服务提升为全方位、人性化、高品质的优质服务,使服务企业工作深入到企业,更深入人心。

自区委区政府2009年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以来,该局收到企业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共计40封(面);先后被市、区有关部门转发服务企业工作信息60篇,主要媒体报道15篇;连续3年被评为服务企业先进单位;得到辖区相关单位,对口联系部门及企业的一致好评,机关形象和美誉度明显得到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该局房管事业迈上新台阶。

篇7: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首先,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对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前来参加检察服务企业发展座谈会表示热烈欢迎!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而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又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近几年来,我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厉打击严

重刑事犯罪,不断加大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执法行为,努力维护司法公正,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民检察院要切实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6月份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也把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三年来检察机关探索和积累的新经验之一。当前,我市检察机关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企业这样一个长期而重大的课题,这就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必须牢固树立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立足检察职能,把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作为服务大局的根本途径。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座谈和探讨检察机关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这个问题。我先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检察工作必须服务大局,是由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决定的,是检察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检察工作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服务大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永恒的工作目标,检察机关必须寓服务大局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时刻关注大局、时刻想着大局,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工作只有坚持服务大局,才能更好地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发展的职能作用,才能进一步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服务大局中推动检察工作自身发展。

首先,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确立这一根本任务和宏伟目标的同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和伟大目标郑重地提了出来,并载入我国宪法。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根本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必须认清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为完成社会主义法治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

第二,服务大局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也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服务大局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检察机关、检察干警所从事的工作,所担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服务大局是解决检察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坚持服务大局,检察工作就能取得良好成效,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只有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才能确保检察机关克服自身工作的局限性,使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检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大局,摆正位置,抓住重点,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服务大局,首先要了解熟悉大局。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善于从方方面面中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在这基础上,主动把检察工作放在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选准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突出服务重点,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检察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始终做到贴紧大局,服从、服务于大局。实际上,也只有具备和发挥出这种能力,检察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检察工作的空间才会更加开阔。

二、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

篇8: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在实践中东丽检察院反贪局紧紧围绕“争创先进检察院”这一奋斗目标, 以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 当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排头兵, 同时紧紧围绕全区大局开展工作, 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践行检察机关“立检为公, 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积极探索在办案中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为使东丽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为实现东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以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大办案力度

院党组始终把反贪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把办案作为为企业服务的一项举措, 同时也是衡量反贪干警能力的标准, 突出抓办案。一是结合反贪工作实际, 多次召开反贪工作推动会, 提出要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办案质量, 打造“精品”案件的要求。反贪局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早起步, 早规划, 打造反贪工作新亮点”的整体工作思路, 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措施, 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二是强化办案奖惩机制, 在办案中全面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以推进办案工作的开展。加强和完善对办案情况的量化考核, 从线索摸排、立案到起诉、判决和检察建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具体细致的量化考核指标, 分一般案件、大案、要案多个档次计算考核分数, 在年终考核时, 以综合评分评定业绩等级, 使干警有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 从而不断增强干警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三是在反贪局人员少的情况下, 创新队伍管理模式, 充分挖掘干警的潜能, 发挥每个干警的特长, 做到优化组合, 将全年反贪工作任务量化到科组。

积极拓宽线索渠道解决案源枯竭问题

针对东丽区企业涉农问题较多、职务犯罪突出以及驻区大型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多、监管不严等突出问题, 东丽检察院反贪局主动深入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开展线索调研, 拓宽案源渠道。深入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发现和摸排了多起线索。

为解决自侦案源少、案件质量不高的问题, 加强分析研究, 将线索分为即查型、缓查型、待查型, 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予以经营。对于线索反映的案件事实简单明了、依据掌握的证据情况直接出击就能侦破的“即查型”线索, 采取“快立快审”的方式。对于线索反映的情况不确定、证据存在灭失风险的“缓查型”线索, 采取“查微析疑巧破案”的方式。分析认为案情不确定, 急于行动会打草惊蛇, 应暂缓查办, 以使涉案人员放松警惕。同时, 干警们并不能松懈, 而应采取秘密方法经营扩线, 获取了大量的外围证据, 待涉案人员丧失防备时闪电出击, 将受贿案件成功突破。对于事实不明确、证据不充分的“待查型”线索, 要采取“不定期经营”的方式。

同时, 努力克服就案办案思想, 注重从犯罪嫌疑人口中或从本案犯罪事实调查中获取线索, 深挖窝案、串案, 不断扩大战果。

办案方式灵活多变着力提高侦查能力

制定侦查预案因案而异。对于举报线索与我们掌握情况不一致的, 要求侦查人员做好两手准备, 先制定侦查预案, 再根据初查情况适时调整, 选准突破口;对于已经掌握主要证据的案件线索, 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充分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制定周密侦查预案, 适时突破案件。

获取预审口供因人而异。在抓预审突破中, 强调预审的深度, 注重谋略和技巧的运用, 注重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全面收集, 在分析、运用及对证据的梳理和整合下, 充分运用预审策略获取预审口供, 从而突破案件。

指挥调度因时而异。在侦查工作中注意把握时机和节奏, 尤其对重大案件、说情干扰严重的案件, 科学指挥调度, 集中优势兵力, 迅速出击, 迅速突破, 不给犯罪分子喘息之机。一是院领导以身作则, 靠前指挥, 亲自参与一线办案。如在查办某企业领导受贿案过程中, 一把检察长亲自坐镇, 连夜吸取汇报, 及时调整侦查思路, 确定突审方案。主管副检察长亲临一线, 指挥预审, 并连夜带队赴河南固定行贿证据, 内查外调密切配合下, 一举突破两起受贿大案要案。二是在侦查人员少的情况下, 打破反贪部门科与科、组与组之间的界线, 根据案情需要及时调整预审思路, 充分利用每位干警的特长安排调查、取证和讯问等工作, 充分挖掘每个办案人的潜能。三是加强反贪部门与控申、预防部门的沟通, 探索建立全院侦防一体化的联合办案机制。

积极履行反贪职能为企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东丽检察院反贪干警面对各种复杂情况, 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秉公执法, 公正廉明, 执法为民。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铸就了东丽检察院反贪干警一心为公、廉洁敬业的工作作风。在办案期间, 往往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各种关系进行活动, 很多人追踪关注着案情的进展, 登门说情的, 捎信托付的, 写条关照的, 打电话暗示的, 令人应接不暇。干警不为权力所惑, 不为利益所动, 在他们维护法律尊严坚定的行动中, 只有默默地奉献和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在企业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展示了新时期反贪卫士的风采。同时, 在办案中积极做好为企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 发挥职能, 维护企业利益

工作中反贪局立足反贪工作职能, 围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民权的中心, 通过“抓系统、系统抓”, 认真组织开展多项重点领域和系统的专项整治活动, 突出查办了一批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 保障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查办涉企职务犯罪,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查办案件, 有效遏制了重点系统和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高发势头, 为东丽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 文明执法, 注重社会效果

在案件侦办和诉讼过程中, 东丽检察院反贪局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情节轻微、具有自首、立功、主动退赃等情节的, 依法从宽处罚;对于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社会影响大的, 依法从重惩处。与此同时, 东丽检察院反贪局坚持钝化矛盾、促进和谐的办案原则, 力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有机统一。慎重选择查案时机与方式, 主动与涉案单位沟通, 尽量减少查案对涉案单位的影响, 积极推行人性化办案措施, 努力提升办案的社会效果。

(三) 创新机制, 提高执法水平

东丽检察院反贪局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办案质量。一是强化内部制约, 规范办案依法规范有序。二是强化侦查机制, 提高办案行为。严格执行办案工作流程, 建立规范的程序管理机制, 推行询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落实看审分离、审录分离措施, 确保办案效能。立足现有检察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完善线索管理、侦查一体化、区域联动协作等机制, 形成“大侦查”格局, 提高办案效率。三是强化案件安全防范。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和质量跟踪制, 把安全防范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各个环节, 确保当事人人身安全, 确保办案安全和质量。

篇9: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经验材料

[关 键 词] 检察机关 服务企业 主要做法 完善措施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到都安永鑫糖业公司、都安建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都安山葡萄酒厂等7家企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主题是如何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穩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以及服务企业开展的情况、主要做法和完善服务企业的措施。所到之处,主要召开座谈为主,辅以听取部分厂矿、企业工作汇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当地党委、政府、工会、纪检、经贸等部门了解。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能否采取多种形式,率先服务企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广西“四保”的顺利实现,决定着广西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程度。因此,基层检察机关要牢牢把握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以高昂的大气,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科学的精神,通过强化法律监督,公正执法,努力营造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服务广西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都安县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积极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基层,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四走进四服务)的主题实践活动。院党组及时研究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及时召开党组会、干警大会,扎实推进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很好效果。

(一)院党组“一班人”深入都安永鑫糖业公司、都安建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都安山葡萄酒厂等大型企业,走进企业公司了解企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下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公司解答一些政策、法律问题,引导企业公司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企业技术和人员优势,支持都安县抗旱救灾。由于工作到位,都安建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急群众之所急,加班加点生产小型水车,送到19个乡(镇),解决了乡(镇)送水难的问题。永鑫糖业公司千方百计到外地调运甘蔗种,送到因旱灾玉米地改种甘蔗的农户田间地头,为这些农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指导帮助。

(二)今年都安县党委、县政府分配给县检察院250亩甘蔗种植任务,院党组“一班人”带领中层领导、干警,深入挂点扶贫永安乡安乐村,联系112个农户,宣传发动群众、宣讲政策,从人力、资金大力支持,园满完成了种植任务。同时,深入群众,了解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完成贫困村永安乡至安兰村四级砂路7.8公里扩建任务后,院党组“一班人”又深入到安乐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线路严重老化,布局不合理,变压器容量小,满足不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很快与该县水电公司协商,完成该村电网改造工作。

(三)院党组“一班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抗旱救灾保春耕”的号召,多次带领中层领导、干警深入三只羊乡上远村进行调研,当了解到该村16个自然屯310户1533人,其中237户768人缺水,受灾农作物1100亩。面对如此旱情,院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组奔赴该村抗旱救灾:一是用3000元购买4吨装不锈钢水柜1个赠送给上远村中心小学,并给该小学送去20吨干净水,解决300多师生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工作组每隔3天会同乡政府干部送去1车6吨水给该村受灾群众,当水送到时,全村老幼齐上阵,大小水具皆用上,马驮、人背,手提,肩挑,群众发自内心感激检察院。三是党组“一班人”、中层领导、干警为受灾群众捐款共计人民币4050元。四是与村民共同商讨转变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耐旱早熟的农作物,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保增收。五是同村干一道,组织成立了该村年轻人、共产党员突击队,专门为孤寡老人7户9人、病残人员和留守儿童家庭送水。六是同村干一道研究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七是院党组“一班人”通过调查后,建议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该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远村上林屯108户危房改造;弄六至龙门屯级公路建设;家庭水柜建设200座。得到县党委、政府的认可,并安排了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二、都安县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都安县检察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全院检察干警始终立足检察职能,把为企业保驾护航作为服务全县中心工作的切点,通过建立综合、涉企民事三个常设性工作站,健全多项制度,畅通了服务企业的渠道,及时解决经济发展中检察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不利用因素。院党组“一班人”先后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9次,进行法制宣传11次,与永鑫糖业公司、都安建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山葡萄酒厂等7家企业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共办理各类涉企纠纷案件3起,为企业提供民事法律帮助5次,受理企业举报9次,开通企业行贿受贿档案查询系统,收到较好的企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着力增强服务企业发展大局意识,强化为企业较快发展服务的措施。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检察机关各项职能作用,通过对全县县属企业定位归类,对科局室归口定责,分类划区,构架立体网络,把服务工作充分体现到基层检察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同时,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尤其是开设企业行贿受贿档案查询系统,建立与企业链接网络,设置涉企信访专用信箱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着力保障企业投资安全,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实行涉企案件全程跟踪监督制度,解决企业周边环境问题。对涉企刑事案件,刑事法律服务站做到提前介入,快速办理,全程监督,对有关诉讼权益和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双告知制度,及时通报案件办理进程,主动接受企业监督,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行对企业投诉举报快速反应办理制度,解决企业告状难的问题。对涉企信访案件,做到专人接待受理、专人负责办理、专人督导检查,设立专门档案,进行专门答复反馈等工作。

(三)着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在维护企业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都安县检察院通过实行对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备案制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三乱”问题。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讲究执法策略和方法,对行政执部门涉及企业的重大执法活动实施同步预防,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发现有违法征收征用的,依法发出检察建议,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同时,针对企业改制和国有土地出让等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通过发检察建议,督促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对办理的贪污、受贿、侵权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以及涉企案件中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帮助企业搞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支持企业起诉,追回涉案赃款赃物。

三、完善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基层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基层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基层检察工作中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基层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继续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服务,不断提高基层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服务理念上求进步

1、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企”的执法理念。“立检为公,执法为企”是基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要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企”,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进步、保障企业利益、促进广西企业和谐稳定作为基层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企为本,以企业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基层检察工作的标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企业根本利益和具体合法权益,坚决革除一些检察干警对工人耍特权、抖威风的恶习,坚决制止粗暴野蛮的执法行为,进一步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真正把执法为企的思想根植于检察干警心中,融入血液,体现到每一位检察干警的具体行动中,努力实现广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牢固树立“打击犯罪和保障企业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打击犯罪和保护企业人权都是基层检察工作的重要目标,两者统一于法律监督的实践之中。检察干警要按照有利于广西企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基层检察工作效率,有利于方便工人职工的要求,本着主动、超前、跟踪、全程服务的原则,简化办案程序,缩短办案期限,提高办案效率,增强工作透明度,真正把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体现在具体工作上。要认真贯彻便企措施及承诺,努力做到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把基层检察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基层检察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树立起检企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多为企业的发展做检察工作力所能及之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企业,为尽快实现广西企业和谐发展提供“绿色通道”。

3、牢固树立“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执法理念。在基层检察工作中,要严格区分正常的企业经济活动与侵吞国有、集体财产等犯罪活动之间的界限,切实保护合法的企业经济活动。要摒弃“先公后私”的积习,平等地对待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对于国家、集体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贯彻“三个同等”,即给予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要进一步克服以前那种对国有大型企业服务多,而对民营经济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的狭隘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着力克服不良的思想观念,坚决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桎梏,使基层检察机关真正成为支持民营经济、保护民营经济和促进民营经济的法律监督机关,明确为民营经济服务也是为社会、为人民、为整个广西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思想,义不容辞地担当服务企业的重任。

(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服务措施上求规范

1、转变作风主动保护,为广西企业经济发展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要紧紧围绕实现广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个中心开展检察工作,履行监督职责。要综合运用打击、监督、预防、保护等职能,正确处理好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履行检察职能与营造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严格执法与执行政策的关系。要把“服务企业”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目的,找准履行检察职能与服务企业的结合点,把“加大办案力度,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做到打击、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结合。转变作风,主动服务,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检察干警“涉企”违法违纪案件,在创建服务企业工作中,推进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

2、嚴格把握法律政策,为广西企业经济发展创造规范的市场环境。要严格把握正常人情交往与行贿受贿的界限。对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损害国有企业利益,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依法查处。要正确处理招商引企中的合理收支与借机谋取私利的问题。对假借招商引企之名,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趁机侵吞公款的,依法查处。要严格区分拆借资金行为与挪用公款犯罪。对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或者假借资金拆借变相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以及进行赌博、放贷等非法活动的,依法查处。要正确把握经济纠纷与企业犯罪的界限。对企业经营、承包、租赁及改革过程中的民事、行政和经济纠纷,要慎重处理。对借企业改制重组之机,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构成犯罪的,依法查处,真正做到“权为企用,利为企所谋”的人民检察院。

3、强化监督严厉打击,为广西企业经济发展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基层检察机关必须把维护广西企业稳定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盗窃、抢夺等发展性犯罪以及其它影响工人职工安全感的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特别要把黑恶势力、重大团伙等严重破坏企业秩序的犯罪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要注意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依法查处贪污受贿、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企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创建“平安广西企业”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 执法监督力度,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问题,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把广西企业建设成为和谐稳定模范区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三)要加强检察队伍管理,在服务信誉上求提高

1、建立检察诚信机制,打造服务企业新跨越平台。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法治化的内在要求。建立各项检察业务的诚信机制是检察法治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基层检察机关在广西企业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健因素。各项检察业务应结合实际,在严格执行法律的前提下,以各种方式对企业作出并兑现承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优质服务企业承诺制度和便企措施,深化检察务公开、首办责制、案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把诚信贯彻于检察工作的始终,努力打造一支享誉全区的诚信检察队伍,让基层检察机关在广西企业心目中的诚信形象屹立成碑,以规范、高效的服务搭建基层检察机关信用平台,确保各项检察工作适应创建服务企业的需要。

2、加强检察业务管理,实现业务新跨越要求。基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基层检察机关内部建立的,为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公正执法的目标,对检察业务流程、内部制约、质量监督、反馈研究等案件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设计而构成的系统,它以现行案件管理模式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流程管理为手段,以科学的绩效考核为评价标准,以监督督导体系为保障,程序管理和实体管理并重,制度建设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通过运行这种新型案件管理模式,实现案件管理评估机制向全面评价检察工作各个层面延伸,辐射各项检察工作,逐步形成高效完备、科学成熟、运转有序、公开公正的机制保障体系,促进严格依法办案,推进检察业务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从而实现基层检察机关在服务企业的目标。

上一篇:服装陈列培训考试卷下一篇:全力以赴 保障到位 确保实现技改工作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