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2024-04-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卫星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学分】

2.5

【参考学时】40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

【课程基础】应该掌握《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等课程的知识。

【适应对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教学目的】卫星通信是目前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站的组成。初步掌握FDMA、TDMA、SDMA/SS/TDMA的主要技术问题。初步掌握CDMA,数据卫星分组通信基本原理,了解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了解卫星通信线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内容提要】主要包含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站的组成。FDMA、TDMA、SDMA/SS/TDMA的主要技术问题。初步掌握CDMA,数据卫星分组通信基本原理,了解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了解卫星通信线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第二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讲授CDMA,数据卫星分组通信基本原理,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卫星通信线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主要包含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站的组成。FDMA、TDMA、SDMA/SS/TDMA的主要技术问题。

第一章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节 卫星通信发展 第二节 卫星通信综述

一、卫星通信的概念

二、卫星通信的特点

三、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

四、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轨道、系统组成、频段特点;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段和空间段。

二、掌握卫星通信的频率分配;卫星通信的特点。

三、了解卫星通信的发展。【参考学时】2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1 第二章 卫星通信网结构

第一节 卫星

一、卫星通信各个子系统

二、设备可靠性 第二节 轨道理论及发射系统一、轨道理论

二、卫星发射和运载工具 第三节 卫星通信网

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部分)

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互联网业务和宽带综合业务(部分)

三、典型卫星通信系统(部分)【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利用卫星大范围覆盖的我实现点到多点的传输。

二、掌握网状网,交互业务,点到多点网络,点到点网络,VSAT网。

三、了解卫星通信网的一般特性。【参考学时】2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2~75 第三章 卫星链路传输工程

第一节 卫星链路设计

一、上、下行链路设计

二、C/N链路设计

三、系统设计

第二节 卫星链路的各种技术

一、数字调制与解调

二、时分复用

三、差错控制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星-地链路特性,传播损耗的确定,多径传播及莱斯衰落,信道的噪声及各类干扰。

二、掌握依据天线增益、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进行链路电平的预算。

三、了解天线的方向性和电极化问题。

四、实践教学要求

1.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建立通信系统的完整概念,3.初步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4.基本了解当前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参考学时】9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78~125,131~182,240~256,260~298 第四章 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第一节 各种多址技术

一、频分多址

二、时分多址

三、码分多址 第二节 多址技术的应用

一、多址技术的原理

二、多址技术的应用及协议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频分多址技术,时分多址技术,码分多址技术。

二、掌握三种多址技术的RF利用方式。

三、了解ALOHA方式。【参考学时】5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91~231 第五章 星载和地球站设备

第一节 星载链路与地球站设备

一、卫星透明转发器

二、星上信号再生式转发器

三、星上基带交换技术

四、地球站设备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直播卫星信号

一、数字DBS电视

二、卫星无线电广播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仅对信号放大弯管式转发器和有交换功能的数字处理转发器,通信地球站设备。

二、掌握TT&C站与对应的星载设备构成卫星监控系统。

三、了解电视广播的上行站和用户单收站。

四、实践教学要求

1.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建立通信系统的完整概念,3.初步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4.基本了解当前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参考学时】6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60~298,383~397 第六章 卫星VSAT系统

第一节 接入控制协议

一、基本技术

二、接入控制协议 第二节 VSAT系统一、系统概述

二、VSAT地面站

三、VSAT星形网络链路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数据网的结构,分组传输和交换技术,“协议仿真”技术对长延时导致的传输效率的提高。

二、掌握VSAT网络和地面设备,VSAT数据网技术,VSAT电话网技术。

三、了解VSAT数据网的响应时间。【参考学时】5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02~337 第七章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互联网业务和宽带综合业务

第一节 低轨道异步地球卫星系统一、二、轨道因素 覆盖和频率因素三、四、五、时延和吞吐量因素 系统因素

可操作NGSO星群设计。

第二节 TCP/IP协议 第三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部分)

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互联网业务和宽带综合业务(部分)【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TCP在卫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Ipover Satellite 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掌握适合多媒体传播的卫星数据链路层技术,现有的卫星IP技术,针对卫星链路的Web新技术。

三、了解改善链路长延时对TCP性能影响的途径:端对端TCP协议的改进;基于卫星网关站的策略。【参考学时】4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41~377,399~419 第八章 典型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第一节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lsat)的IBS系统 第二节 提供跟踪和数据中继业务的TDRSS卫星系统 【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lsat)的IBS系统,提供广播通信业务和宽带接入业务的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热鸟系列广播通信卫星系统。

二、掌握提供跟踪和数据中继业务的TDRSS卫星系统。

三、了解系统中的传输速率和接入模式,网络控制和管理技术。

【参考学时】1

【参考资料】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著 甘良才 等译.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99~419

篇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英文课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 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一、总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

(二)开课目的与任务:

目的: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表示、推理机制和求解技术,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方法。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掌握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熟悉语义网络法,了解知识表示的其他方法,如框架法、剧本法、过程法等。

3.掌握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等.了解博弈树搜索、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方法。

4.掌握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的技术。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等有关说明:

课程的重点:

1、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知识表示方法。

2、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3、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

课程的难点:

1、语义网络法,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

2、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

3、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

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

1、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2、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需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4、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5、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培养综合计算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使用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次 1 2 3 4 5 总计

(二)教学要求:

课程的教学要求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认识。

1、了解是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2、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

3、认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三、实验

四、课程设计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人工智能 丁世飞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2 主要参考书:

1、《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Stuart J.Russell, Peter Norvig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5

2、《人工智能(第2版)》贲可荣,张彦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3

课程内容 绪论 知识表示 搜索策略 确定性推理 机器学习

学时分配 4学时 8学时 8学时 6学时 6学时 32学时

3、《人工智能基础教程(第二版)》 朱福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5

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蔡自兴,徐光祐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6

5、《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 王万森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9

六、考核办法

篇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1 2015年考试大纲深度剖析

1.1考试科目及内容的变化

2015年新版考试大纲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1)。药学专业知识(一)改为以药剂学和药物化学为主,少部分涉及药理学知识。药学专业知识(二)是以临床药理学为基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将原有的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理学部分7个系统改为16个章节。新增内容有:(1)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2)眼科疾病用药;(3)耳鼻喉科疾病用药;(4)皮肤科疾病用药;(5)泌尿系统疾病用药;(6)抗前列腺增生药;(7)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药;(8)蛋白同化激素;(9)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删除内容有:(1)传出神经系统药;(2)免疫调节药;(3)组胺H1受体阻断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的考点与药理学联系紧密,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药理学的延伸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2015年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内容分为20章,100个小单元,近427个细目,增大了实际临床案例介绍和疾病用药方面的比重。从新版考试大纲中不难看出,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均涉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因此药理学考试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1.2考试题量与题型的变化

在题量方面,由以前每科150题减少至120题;满分由100分增至120分。在题型方面,在保留原有题型(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的基础上,增加了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每门考试每题均为1分,共计120分。

2药理学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与执业药师考试内容接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执业药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即药学服务的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通过对新版考试大纲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药理学考核主要以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案例分析为主。为使药理学教学内容与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以及药房岗位工作需求相适应,我们对药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适当增加了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补充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处方分析及健康教育等内容;同时密切关注零售药店中所售新药的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又能够与学生就业岗位对接,增强学生合理用药指导能力。

2.2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通过与知名药房合作,建立校内模拟药房,营造真实教学环境,强化学生临床用药指导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以模拟药房为平台,开展用药指导实训;模拟医院药房情境,开展处方审核、处方分析实训;模拟用药咨询处情境,开展用药咨询与健康教育实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3]。

2.2.1培养学生处方分析与合理用药技能处方调剂是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日常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高职药理学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是药学服务质量主要的衡量标准[4]。开展处方分析实训,训练学生的药物应用技能和审方思维,如诊断为高血压的处方中有药物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2)抗高血压的药物分类有哪些?(3)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其具体用法用量如何?(4)为何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2.2.2强化学生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技能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是药师的工作职责所在,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药学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在实训过程中提出问题,如司机、高空作业者能否服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哪些药物应饭前服用?某些中药与西药是否能同时服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完成实训项目,强化学生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技能。

2.2.3角色扮演“问病给药”情景在药理学的理论课上介绍某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然后让学生在模拟药房中找到具体的治疗药物,并制订治疗方案,设计“问病给药”情景。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药师。通过“患者”与“药师”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患者”陈述自己所患疾病或身体不适,“药师”对疾病做出判断,推荐药物,交待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物的副作用、饮食禁忌等,并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2.3充分利用模拟药房进行情景教学

根据新版执业药师考试的相关要求,分析药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依据药学服务工作特点,在校内建立模拟药房,开展情景教学,可以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其内容包括:(1)处方分析;(2)常见病例分析与合理用药;(3)用药指导与咨询;(4)问病给药;(5)药品分类陈列与摆放。

2.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在药理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这样一种尴尬处境:书上介绍的药品在药店与医院很难见到,而书上没有出现的药,药店和医院却有很多。书本知识与医药产业的发展严重脱节。而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增加了许多近年来出现的新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药,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学习完某类或某系统药物时,让学生到社会药房进行调查,了解该类药物的新品种、剂型、商品名、厂家、规格等信息,并给学生布置作业,上交一份某新药的市场调研报告。另外,让学生自行制作社区居民常见病的用药宣教小册子,利用节假日下社区分发给市民。此外,安排校外药房见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岗位环境,认识处方调剂模式及其工作流程,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目前我系校外药房见习实训基地有: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等。

3结语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是衡量药理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新版执业药师考试的分析可以了解从业者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以执业药师考试内容为参考,把职业能力的提高作为药理学课程建设的基点和依据,是实现药理学教学与职业、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关键举措[5]。我们以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社会药房、医院药房对药学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以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模拟药房为依托,对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突出了高职药学教育的特色,为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摘要:药理学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2015年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模拟药房进行情景教学,以“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强化学生处方分析、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问病给药等多方面的技能,旨在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

关键词: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教学改革,药理学

参考文献

[1]林蓉.2015执业药师考试用书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辅导用书药学专业知识(二)[M].9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孔艳娥,苏丽娜.以“药学服务”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47-148.

[3]赵燕芬,冯爱琼,郑恒,等.以“用药指导”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药理学实训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71-72.

[4]傅小达,马桂华,李莹,等.开展处方调剂实训培养学生岗位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94-95.

篇4:新版小学数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学情与材料分析

1.建立情境,带入课堂

新版数学教材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走进生活,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以案例1为例,以北京8月的天气为统计样本,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建立情境对话,各种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道具方式进行情境演示;例如:新版教学案例2中,选材是四(1)班同学对喜欢早餐的选择,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对每天自己的早餐具有喜爱辨识,这种生活问题带进课堂,走进统计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早餐的喜爱与选择方式,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内的早餐喜爱进行讨论,结合统计的结果进行小组条形图表的建立,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根本目的在于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法。对于在生活中的问题,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通过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的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案例1中,对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根据不同天气的表示图标,数出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让学生们学习建立纵向统计图,学生通过统计条形图上条形的高低鲜明的对比,清楚了解当月的不同天气的对比状况。而统计表的数字表示,可以让学生们直接读出不同天气的具体数值。

案例2中,对于四(1)班同学的喜欢早餐进行统计,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两种不同的纵向统计图,不同处分别在于基数的差异,第一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1个人,而第二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人,最喜欢粥的人多,达到24个人。使用第一种统计图分别需要6格、12格、24格;使用第二种统计图需要3格、6格、12格。如果存在5个人喜欢牛奶,使用第二种统计图,只能画2个满格和1个半格。

统计的方式差异即分析问题的角度差异,分析角度的差异表示出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导致最终的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版小学生活式数学教学,目的在于学习数学联系现实生活。

首先,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让学生认识条形图,依据统计图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简答。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案例1、案例2的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的,建立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激发、拓展学生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驗证与应用。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统计》,认识其作用为具体的教学目的,建立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1.明确教学本质,建立教学起点

新版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有其过程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充分结合新版教材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将数学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只有以此为本质,才能建立高效率教学。

新版教学方式的改革,清楚认知学生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提前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在平时的课堂上,更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为教学更有针对性,免除或减少无效劳动,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2.诱导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思维训练

在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侧重于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发展,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探求数学学科奥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充分利用一切生成性资源。例如:《统计》案例1、2,两种统计案例,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过程,让学生回忆最近的天气变化,结合不同天气特征支起遮阳伞还是穿上雨衣;让学生们对所吃早饭进行回忆,通过牛奶、豆浆、粥等食物,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而不仅仅局限于枯燥乏味的书本和板书。

总之,新版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让教师能够理性思考、实践与反思,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促进学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5: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第一部分

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

《摄影技术》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拍摄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拍摄出优秀的照片。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 掌握各种摄影器材的种类、结构、使用方法。 掌握正确曝光的方法。 掌握摄影中光线的选择与运用  掌握摄影构图的理论与技法。

 掌握黑白胶片的冲洗与放大技术。

三、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光圈、快门的结构原理;照相机的操作要领;正确的测光方法与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正确曝光;胶片的性能;各类镜头与光线的造型效果及其把握;取景构图的基本法则,技法;黑白胶卷的正确冲洗与放大工艺。

 教学难点:曝光的基本原理及摄影画面不同影调效果的曝光控制。黑白胶片的冲洗工艺与高素质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摄影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中注意讲练相结合。在讲授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范例式、关联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体系化地介绍和诠释摄影理论的基本知识。在实践练习中运用演示法规范明确具体操作,纠正错误。

教学手段上基础理论课辅以CAI课件、实物及图片实例;操作技能结合光学实验室、室外拍摄指导和暗房实验实习操作。

五、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

《摄影技术》的后续课程为《幻灯投影教学》。另外,《摄影技术》中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内容与电视制作的课程有很多相连,相通性,而且构图还会影响多媒体课程中诸多内容,所以教师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注意与后续相关内容的引导,连接,渗透。

六、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拍摄,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强化所学的知识。实践操作总共安排了5个,分别在各自对应的理论内容讲授结束后进行。

 正确曝光

要求:掌握确定拍摄场景中曝光量的方法;

正确选择曝光组合。

 摄影用光

要求:了解直射光、散射光的特点;

掌握顺光,侧光,逆光的拍摄特点。

 摄影构图

要求:在实践中体会构图的基本技法;

合理安排构图形式。

 暗房技术

要求:掌握黑白胶片的冲洗方法;

掌握放大黑白照片的方法。

 摄影创作

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占70%。

八、教材编选原则

 选择面向本专业编写的内容详实易懂的教材。

 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和教学安排,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

九、参考书目

 《学摄影》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强

主编

1996第1版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中国摄影出版社

1998  《摄影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涤民 主编

1990.5第一版

十、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68学时。理论:51学时,实验:17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讲授大纲。)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了解摄影的诞生及发展。 理解摄影的功能。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1学时。

思考题

 摄影的功能有哪些?

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主要讲授:

摄影如何诞生于1839年,之后摄影是怎样从“阳光绘画”发展到今天的胶片摄影。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

主要讲授:

摄影的纪实性与瞬间的长驻性。

第三节 摄影的应用与功能

主要讲授:

摄影在现今社会中的广泛使用与摄影的认知、审美、教育三个主要功能。

第二章 照相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了解照相机的种类,结构。 了解照相机的辅助设备与使用。 熟悉镜头的种类,特点。 掌握光圈的结构和使用。 掌握快门的种类,结构和使用。 认识景深,超焦距并会使用。 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与基本维护。

教学重点

 镜头的种类,特点。 光圈的结构和使用。 快门的种类,结构和使用。 景深,超焦距的使用。 照相机的使用。

教学难点

 超焦距的计算

识记

 镜头的种类,特点。

 光圈和快门的种类,结构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名词。 景深,超焦距的定义。 影响景深,超焦距的因素。

能力培养

 正确使用照相机及其辅助设备。 正确计算景深和超焦距。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10学时。

思考题

 一般照相机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 镜头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 光圈、快门的作用有哪些?如何使用?

 何谓景深、超焦距?影响景深,超焦距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获得最大景深?  常见的取景器、调焦验证装置有哪些种?如何使用?  照相机的附件有哪些?怎样使用?

 使用照相机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维护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

主要讲授:

照相机的不同分类标准与具体类型。

第二节 照相机的结构

主要讲授:

镜头的种类、特点、指标;

景深与超焦距的定义,影响景深和超焦距的因素以及如何获得最大超焦距; 光圈的作用与使用;

快门的种类、结构,作用和使用;

取景器,调焦验证装置以及其他装置的作用与使用; 附件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 照相机的自动测光与曝光

主要讲授:

TTL测光系统常见的三种测光种类; 自动曝光的常见三种模式与操作。

第四节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主要讲授:

正确使用照相机的方法;

对照相机的基本维护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

感光材料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了解感光材料的种类。

 掌握黑白感光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掌握感光材料的性能。

 能够根据底片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相纸。

教学重点

 感光材料的性能。

 黑白感光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识记

 感光材料的种类。

 感光度、颗粒度、宽容度,感色性的定义。

能力培养

 能够根据底片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相知。 识别感光材料的性能。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4学时。

思考题

 黑白感光材料的结构如何?各组成部分有何作用?  感光材料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 胶片的感光度是如何定义的?摄影时如何选择不同感光度的胶片?  感光材料的性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 感光材料的保存条件如何?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怎样根据底片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相纸?

第一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构造

主要讲授: 黑白负性感光材料(胶片),黑白正性感光材料(相纸)的结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第二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主要讲授: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第三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主要讲授:

感光材料的感光度、颗粒度、宽容度,感色性等几个方面的性能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四节 黑白感光材料的注意事项

主要讲授:

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原则; 感光材料的使用维护等事项。

第四章

摄影曝光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认识曝光错误的表现。 掌握正确确定曝光量的方法。 能够利用互易律调整曝光组合。 掌握常见的反射式测光方法。 熟悉影响曝光的因素及调整。

教学重点

 正确确定曝光量。 利用互易律调整曝光组合。 常见的反射式测光方法。 影响曝光的因素及曝光量的调整。

教学难点

 影响曝光的因素及曝光量的调整。 正确确定曝光量。

识记

 互易律的概念。 感光特性曲线图。

能力培养

 正确计算曝光量。 正确调整曝光组合。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6学时。

思考题

 何为曝光、曝光量?曝光对影像质量有哪些影响?  何谓互易律?互易律何时实效?  测光表有哪些种类?其特点如何?

 反射式测光的测光原理如何?测光方法有哪些?  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曝光量的调整?

第一节 曝光的基本知识

主要讲授:

摄影曝光的原理; 正确曝光的一般规律; 互易律的使用和选择基准。

第二节 影响曝光的因素

主要讲授: 胶片感光度的影响; 光照度对曝光量的影响; 景物亮度对曝光量的影响;

光照方向,光源距离,光源色温对曝光量的影响。

第三节 测光表

主要讲授:

测光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反射式测光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闪光灯,滤镜的使用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熟悉各种滤光镜的特点,作用。 了解闪光灯的种类,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闪光指数。 掌握闪光灯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 闪光指数的使用。 闪光灯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 不同感光度胶片的闪光指数计算。

识记

 闪光指数的定义。 各种滤光镜的特点,作用。

能力培养

 灵活运用闪光灯照明。 选择合适的滤光镜拍摄。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2学时。

思考题

 什么是闪光指数?如何运用闪光指数进行拍摄?  对于不同感光度的胶片,闪光指数如何计算?  运用闪光灯单灯照明的方法有哪些?  黑白摄影滤光镜的滤光原理是什么?  UV镜和偏振镜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  哪些滤光镜可以黑白、彩色通用?

第一节 闪光灯

主要讲授:

闪光灯的结构,种类; 闪光指数的使用; 闪光灯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节 滤光镜

主要讲授:

滤光镜的工作原理; 滤光镜的种类与功能; 滤光镜的曝光补偿。

第六章

摄影用光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掌握自然光,人工光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不同光质的光线特点和功能。 掌握不同光位的光的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

 自然光的种类和特点。 不同光质的光线特点和功能。 不同光位的光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 如何选择不同光质和不同光位的光。

识记

 各种自然光线的特点。 不同光位的光的特点。 不同光质的光线特点。

能力培养

 正确选择不同光质和不同光位的光。 正确选择光线类型。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8学时。

思考题

 摄影中常用的光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 摄影时就被射体受光角度而言有哪几种光位?其特点如何?  常用的人工光有哪几种?

 按照光线不同的造型功能和作用,光线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 光在摄影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一节 光的种类和特性

主要讲授:

各种光源(自然光、人工光、混合光)的光线种类与各类光线的特点和作用; 不同光质的光线特点和功能。第二节 光的方向性

主要讲授:

室内、室外等有方向性,无方向性光线的特点,用途; 不同光位的光的特点和功能。

第七章

摄影构图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掌握摄影构图的原则,要求和禁忌。 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技法。 熟悉各种常见的构图形式。

教学重点

 握摄影构图的原则,要求和禁忌。 摄影构图的基本技法。 常见的构图形式。

教学难点

 摄影构图的基本技法。

识记

 常见的构图形式。

 握摄影构图的原则,要求和禁忌。

能力培养

 正确运用摄影构图的基本技法。 灵活运用构图形式。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8学时。

思考题

 摄影中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哪些?  摄影构图中怎样处理前景和背景?  什么是影调?如何运用影调处理构图效果?  在画面中如何运用黄金分割线?  取景构图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 摄影构图时要注意哪些禁忌?  构图的基本技法有哪些?  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哪些?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主要讲授:

构图时突出主题,合理安排主题的原则以及简洁、完整、生动、稳定的构图要求;

构图的基本禁忌。

第二节 构图的基本技法

主要讲授:

表现主体的方法、强调视觉中心、画面的均衡、角度的选择、如何运用衬景烘托、空白的运用、线条的表现、影调的处理,剪裁的取舍的各种技法。

第三节 构图的基本形式

主要讲授:

横线式、竖线式、对角线式、对称式、对比式、三角形式、交叉式、S型式、非对称式等常见的构图形式。

第八章

暗房技术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熟悉暗房设备的使用。 了解冲洗药液的成分,作用。 掌握冲洗黑白胶卷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握放大黑白照片的方法。

 熟悉冲洗防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 冲洗黑白胶卷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放大黑白照片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冲洗黑白胶卷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放大黑白照片的方法。

识记

 冲洗药液的成分,作用。

能力培养

 正确完成黑白胶片的冲洗和放大。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7学时。

思考题

 分析黑白影像的形成过程?

 黑白显影液、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他们起到什么作用?  如何进行黑白胶片的冲洗?冲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 如何进行黑白照片的放大?放大黑白照片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节 黑白胶片的冲洗

主要讲授:

黑白胶片冲洗的原理;

黑白胶片冲洗过程及注意事项;

黑白胶片冲洗药液的成分,性能以及常用配方; 影响黑白胶片冲洗效果的因素; 冲洗后胶片的鉴别

第二节 黑白照片的制作

主要讲授:

接触印相的原理,器材与印相方法 放大照片(投影印相)的原理,器材; 放大照片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

彩色摄影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记住三种基本色光。 掌握原色与补色的关系。 掌握色温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 了解彩色感光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掌握彩色摄影中的注意问题。

教学重点

 原色与补色的关系。 彩色摄影中的注意问题。

教学难点

 彩色摄影中的注意问题。

识记

 三种基本色光。 色温的概念。

能力培养

 通过原色与补色的关系理解滤光镜的原理。 正确拍摄彩色照片。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3学时。

思考题

 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补色光?  什么是色温?它如何影响画面效果?  彩色胶片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第一节 光与色

主要讲授:

光的三原色与补色,及色彩的联想。

第二节 彩色感光材料

主要讲授:

彩色感光材料结构、成色原理; 彩色胶片的拍摄。

第三节 色温

主要讲授:

色温的概念;

色温对彩色感光材料拍摄时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第十章

数码摄影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数码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了解数码图像的使用。教学重点

 数码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2学时。

思考题

 数码照相机的组成由哪些?与普通照相机有何区别?  如何使用数码照相机?

第一节 数码照相机

主要讲授:

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数码照相机的使用。

第二节 数码图像的应用

主要讲授:

篇6: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版

2012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新版)

2006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德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其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基本功;具有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初步了解德语国家的国情。(《教学大纲》2006:2)

同时,《教学大纲》指出,“为了检查和评估本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指导分委员会在第四学期和第八学期分别组织全国德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一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德语综合运用能力。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指导分委员会颁布的四级和八级考试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2006:16)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上述规定,特制定本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试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面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各项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教学检查类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大纲》里提出的第一、第二学年在听力、阅读、语法及词汇和写作方面的教学要求。

三、考试时间、对象与命题

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在德语专业第四学期、即每年六月举行一次。考试对象为高校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本考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德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托专家进行命题,并由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心组织和实施。考试通过者由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中心颁发考级证书。

四、考试形式

为了有效地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既兼顾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考虑到考试的可行性以及基础阶段德语水平评估的特点,本考试采用多种试题形式。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听写、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与词汇、书面表达五个部分。全部答题时间为170分钟。答题卷在考试中间分三次收齐,每次收卷期间休息5分钟。整个考试时间为185分钟。

题数 8

总分值 项目 题型 形式 半客观题 半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半客观题 半主观题

分值 时间

听写 10分 1.填词听写 4 2.语句听写 1 6 听力理解 20分 1.小型对话 2.3-4篇中短篇课文

1.选择搭配(标题-课文)6 14 阅读 fang 5

2.3-4篇中短篇20分 liang 课文

1.多项选择 15 5 语法词汇 35分 2a.完型填空 10 5

2b.完型填空 10 5 3.填词 20 10

4.改写

半主观题 半主观题 主观题5 5.改错

写作 15分5 1.命题作文 合计

170

1.听写

时间为15分钟,分值为10分。A.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是检测考生的部分听力理解和准确书写的综合能力。考生需在15分钟时间内,根据录音听写150词左右的短文。B.测试题型

根据录音步骤听写,属半客观题。C.选材原则

题材广泛,内容通俗,结构清楚,语句简短。篇幅在150词左右。D.测试方法和要求

听写应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全部听写过程由录音统一控制,不得擅自更改。所听短文为两段:第一段完型填词听写8个单词,第二段语句听写。所听材料共念四遍,第一遍用正常语速朗读,第二、三遍朗读时语速略慢,长句分段读,第四遍用正常语速朗读。其中,第二、第三篇读出标点符号。

听写评分标准

听写满分为10分,完型填词听写4分,8个空缺。语句听写6分,一个错误点0.25分,漏词0.5分。听写采用“计算错误点”和“累计扣分”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答卷错误点所扣分数

//

错误性质 1.漏词/换词 2.其他错误 3.增加词 4.重复错误

Beispiel

rasant-schnell ransand

2.听力理解

时间为20分钟,分值为20分。A.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考核其听懂德语国家人士讲话的能力,判断、选择和综合归纳等摄取信息的能力,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听力理解速度。B.测试题型

主要采用多项选择和正误判断两种基本解题方式,两种解题方式均为客观题。C.选材原则

听力测试的题材一般为日常生活话题和为考生所熟悉的社会问题。听力素材的选择应以内容通俗、结构明朗、语句通顺、语言规范、语音语调标准和语速适度为宜。D.测试方式和要求

听力测试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其方式、要求、步骤和时间必须严格按录音指令进行,不得擅自更改。听力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小型对话只听一遍,第二部分的中短篇课文听两遍。

3.阅读

时间为50分钟,分值为20分。A.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及阅读策略的能力,摄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B.测试题型

配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客观试题。C.选材原则

阅读理解的题材主要为日常生活话题和一般社会问题,按照《教学大纲》里的阅读教学内容选材。主要有两大类:实用类(非文学类):综合描述、写景状物、情况报告、新闻报道、议事论理、访谈等。文学类:短篇小说、故事、童话等。D.测试方式和要求

阅读所给课文,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4.语法与词汇

时间为45分钟,分值为35分。A.

测试目的和要求

重点测试学生在词、句、篇三个层面上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具体地说,主要考察学生掌握词汇、根据语法规则遣词造句、进行语言转换和交际反应等基本语言能力。B.测试题型

客观选择题、半客观题和半主观题。C.选材原则

参照《大纲》所规定的第一、第二学年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教学要求。D.测试方式和要求

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五种题型的答题: 选择填空:重点考察语法知识。

完型填空:重点考察词组、句子衔接等内容。单句填充:考察词汇、语法、交际反应等。

句子转换:考察语言变换能力。(如:主、被动态转换,关系句-定语句子转换,分词短语-副句转换、介词短语-副句转换等)

语句修正:修改在语句中出现的语法、词汇、书写等方面的错误。

5.书面表达

时间为40分钟,分值为15分。A.测试目的和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考生在语篇层面上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概况知识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写一篇150-180

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能够做到内容切题完整、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得体。B.测试形式

主观测试题。考生根据所给题目进行写作。C.选材原则

按照《教学大纲》里的写作教学内容选材。题材为考生所熟知,包括日常生活话题和一般社会问题。

D.测试方式和要求

本部分为命题作文,考生阅读题目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题。

德语专业四级 编辑词条 目录 1基本内容 目录

1基本内容 收起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一、考试概况

【考试性质】:标准参照性教学检查类考试。

【考试安排】:德语专业第四学期(按照传统一学年两学期制计算),每年一次,一般在6月份。

【考试对象】:高校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考试形式】:笔试和口试【注:大部分学校尚未组织参加口语考试,只参加笔试。】 【考试内容】:笔试部分包括:听写、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句篇和书面表达等项内容。口试部分包括:“有准备部分”和“即兴回答”两部分。【考试时间】:笔试口试分开进行,笔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特点】:以检测学生基础阶段学习效果、评估基础阶段教学质量、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推动校际交流学习为目的。考试题量适中,基本覆盖基础阶段学到的语法词汇及日常交际知识,题型相对固定。

【评分评估】:笔试口试各100分,60分为及格,85分为优秀。通过考试后在证书上也有合格和优秀之分。

说明:考试时考生不得携带词典及其他工具书。

二、专项分析

1、听写部分

【专项考试时间及分值分布】

该部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分值10分。【测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听力理解和准确书写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15分钟)内,根据录音听写总字数在120左右的短文一篇,共听四遍(考试大纲中的说明是三遍,但近几年来一直都是播放四遍。)。短文选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结构清楚,语句简短。

从近年考试情况来来,选材有小故事、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农村生活的利弊、工作与性别、电脑与生活、德国人与旅游、水的用途,职业与培训等。【应试准备与技巧】

听写部分是整个考试的第一部分,如果该部分答题不顺利,会影响整个考试过程。但要在该部分得高分,也非易事,这对考生的德语基本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评分细则,该部分采取根据错误点个数和错误性质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明显的错误例如出现缺词、错词、多词和基本的语法词汇错误,失分会比较多;容易因紧张、马虎等原因造成的错误例如标点符号、大小写、复合词的连接部分s、长短音、词尾er或e等,会根据错误数来扣分。扣分点比较多,而总分只有10分,所以经常会出现考生在做完该部分后感觉不错,但是最后得分只有2分3分甚至0分的情况。从测试组公布的成绩统计来看,听写部分考生平均得分历年来都是整份试卷中最差的部分,基本在4分左右。

根据该部分的短文选材和评分标准,考生若想在该部分取得较好成绩,应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写习惯、具备良好的听写心理、掌握必要的听写基本技巧。教师也应从一年级起就有意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听写技巧。该部分的准备非朝夕之事,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从开始学习德语就在听写方面多做练习是必要的,藉此还可以更牢固的打好德语基本功。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选用《德语听写训练》(外研社出版北京外国语大学江楠生老师编写)这套教材,该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提供了许多听写的技巧和练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套书的考前冲刺阶段(第三册)特别突出了对德语专四听写的备考训练,而且附有专四的听写真题可供参考。另外也可参考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崇艺老师编写的《德语听力训练》一书。特别提出几点建议:

⑴.在平时练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不要因为听写过程中某个词或句子没听清而停顿,要保持思路畅通。

⑵.在听写时不要在听第一遍时就马上写,建议先集中注意力把文章整个内容听一遍,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而后再听写,会避免紧张心理和不必要的语法错误。⑶.听写时注意做好标记。如果确定一个句子没有问题,可以用“/”标记,在缺的词,不确定的词位置用“___”标记。这样在下一遍听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善。

⑷.要熟悉常见德国人的名字、国名、地名、河流山脉湖泊等专有名词的拼写。⑸.通过各种方式确定某些从读音上难判断的单词的拼写,例如可以根据语法规则、内容的逻辑性等来判定部分难以听清的尾音,例如-e和-er,-r 和-re等。⑹.平时多练习,提高书写速度、准确度、美观度。尽量直接写在答题纸上,以免写从草稿纸上誊写时因紧张出错和浪费时间。

2、听力理解部分

【专项考试时间及分值分布】

该部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共20个题目,总分20分。

【测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综合能力,语速在120 – 140词/分钟。生词不超过总词数的3%。

听力理解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6组小对话组成,根据每组对话内容提出1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三个选项供选择,所提问题多以疑问词开头,该部分只播放一遍;第二部分由4到5篇短文(近几年都是5篇)组成,选取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是独白、对话、天气预报、广播、广告、演讲的节选等,独白形式居多。每篇短文后有若干题目,题型为选择(3选1)或判断正误,该部分内容读两遍。【应试准备与技巧】

根据听力部分命题的原则,考生要想答好这部分题目,应能听懂一般的德语国家人士就日常生活及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所作的讲话、所进行的对话和简单的报道、广播等。

听力部分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语专业的学生应从一开始就利用课堂与课余时间多听多读,掌握准确的发音也是听力水平提高的基础。掌握好精读教材的课文以及各课核心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是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练习时可以结合《当代大学德语》教材所配套的《听说训练》和视听课的教材资料进行不间断的渐进性练习。在冲刺准备阶段,推荐多听几遍历年专四考题听力部分和相关模拟试题的听力部分。建议先按照模拟考试的方式做题,然后熟听各节内容,也可将这部分的短文作为听写部分的模拟练习。

从近几年的考题涉及内容及考试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只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教材所学内容,并能在课余多了解德国国情、文化相关知识,该部分的题目就很容易做好。听力理解部分历年平均分一般都在15分以上,达到优秀水平。该部分的难度在整份试卷中一般是最低的。听力理解部分推荐资料:

1、《当代大学德语》配套《听说训练》 外研社出版

2、《德语初级听力》,《德语中级听力》 外研社出版

3、其他德语教材例如《走遍德国》《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等的课文录音。

3、阅读理解部分

【专项考试时间及分值分布】

该部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共20题,总分20分。【测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该部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德语语言综合知识运用,阅读技巧、策略、技能和速度等。考生的答题情况主要取决于其对文章信息的摄取、分析处理和判断的能力。

该部分一般由4到5篇文章组成,长度不一,文章类型有故事、社会热点描述、人物传记、科普文、生活方式、国际问题等。题型有正误判断、选择(3选1)两种。与一般所接触的其他语言考试不同,完型填空部分在专四考试中被放在了词句篇部分。

【应试准备与技巧】

阅读理解是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考生需要掌握尽可能大的词汇量,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以及通过大量阅读训练所积累的语感。

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在整份专四试卷中也是比较低的一部分。难度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阅读材料长度、难度都有差异,选项也只有三个,选对的几率更大;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在于阅读方面。最近几年的考试结果分析也表明,阅读理解部分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0%左右,多数年份高于80%。

学习者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学习,掌握对长难句的分析理解方法,了解德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学会对文章、文段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提取,分析和判断。

阅读理解部分的选择题部分常见考题分为两种类型:细节事实题和语义理解题。属于细节事实题类型的题目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细节类,其答案可以直接从原文中获得,考生只需按照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就能在相应词前后找到答案;一类是隐含细节类,从题干中很难直接找到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或者其答案间接的通过表示原因、结果、条件等的句子来找到。

对于后一类题目来说正确选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⑴ 不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照抄,而是换用一种表达方式。⑵ 含有模糊含义的词或覆盖面更广一些的词。⑶ 与另两个选项内容差别较大的选项。

而干扰项的特点有:⑴ 只照抄部分原文内容。⑵ 含有原文中没有的内容。⑶ 张冠李戴的内容。⑷ 一半与原文相同,一半与原文不同或者原文没有的内容。⑸ 与原文相似但过于绝对化的内容。

在历年阅读部分考题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以“„bedeutet„”为题干的题目。位于bedeutet前面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涉及的范围不但有根据原文信息进行理解、判断、推理的内容,还有国情、常识以及也可以称为名词解释类的内容。例如Wirtschaftswunder bedeutet„;Analphabeten sind diejenigen, die _________.等。考生不但需要读懂文章内容,还应熟练掌握一般德国国情知识和大纲规定内词汇。

阅读理解部分的判断题主要就是让考生在阅读文章后对给出的一句描述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该类题型的错误表述的一般特点有:⑴ 扩大或缩小原文信息范围。⑵ 张冠李戴,颠倒因果,颠倒目的与手段等。考生在平时阅读练习中可以选用以下资料:

⑴ 德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可在网上浏览德国各大报刊的网站)⑵ 《大学德语阅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⑶ 德语德国网站(http://)德语阅读栏目提供有读故事学德语,读笑话学德语等内容,可以选择阅读。4.词句篇部分。

【专项考试时间及分值分布】

该部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共62题,共35分。【测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该部分在整份试卷中所占比重最大,涉及的内容也最多最广。有“题量大”——共62题,“题型多”——有选择14题、填空20题、选择填空10题、完型填空(无选择项)10题,句型转换4题、情景交际填空4题,“时间紧”——仅40分钟等特点。

【应试准备与技巧】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德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考查内容既广泛全面,又形式多样。从历年考试结果来看,这一部分考生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层次,一般正确率在70%左右。难度一般。

词句篇部分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词汇、语法、日常交际应用三个大项。

词汇方面:按照德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基本词汇3700词左右,能正确熟练运用其中2600个左右单词的主要词义及用法,能够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用法,了解构词法。所以,对于基础的词汇,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惯用语、对偶词组等也应认真对待。建议考生可在考试前将《当代大学德语》全四册教材的词汇表部分作为目录做全面的复习。因市面上大多数德语词汇书词汇量都在5000词左右,而且没有针对专业四级考试的词汇书,所以专门关于词汇复习的书不做推荐。

语法方面:在第四学期结束时考生应已经学完基本的德语语法内容。建议考生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所学四册教材目录中的语法内容做一目录,借助一本详细的语法工具书查漏补缺,巩固完善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因为试题考查范围较广,所以所有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点都应牢固掌握。特别需要注意的语法知识点有:介词

——尤其是介词和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搭配,连词、代词的用法,动词中的同义或近义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固定搭配或词组,被动态,虚拟式,带zu的不定式结构,各种从句尤其是关系从句是该部分考查的重点。语法书推荐外研社的《标准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以及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德语语法解析与练习》。完形填空分两个题目,一个是从给出的十多个词中选10个填入一段文章的空缺处,另一个是在没有选择项的前提下根据短文内容填入缺少的词。相比较而言前者比较简单,而后者因为没有选择项,往往令考生难以下手,这类题目通常考查以下几个知识点:⑴ 固定搭配,包括介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还有常见的固定词组,关联词组如nicht nur „ sondern auch„, entweder „ oder „等。⑵ 动词,主要是助动词、情态动词、反身动词、功能动词、以及可分动词的前缀等。⑶ 从句引导词,重点是关系从句的引导词。⑷ 带zu的不定式结构。在答题过程中找出关键词或者对应词是解题的关键。可以按照“通读全文——逐句分析找出缺少成分或找关键词/对应词——根据对应关系或逻辑关系搜索记忆中的对应词汇填空——复读句子来检验——最后再通读文章修改完善”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句型转换题目涉及到的考点包括:分词词组(包括独立分词词组)和定语从句(关系从句)的相互转换、介词词组与从句的相互转换两大类,此外考生还应注意尚未考过的表示被动的句型替换。考生应认真研读外教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一书,也可参考同济大学出版社《中级德语练习》中的相关练习题及其他练习中的相关部分。郭屹炜老师在《德语学习》2006年第2和第3期上发表的德语句型转换策略的文章,考生如果能找到也可参考。

日常交际方面考生可以根据口语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建议根据《德语口语手册》(外研社出版,刘芳本著)的内容做一系统复习。虽然专四考试这方面内容只有4分,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内容,学习者应平时就认真对待。如果平时学的扎实,该部分无需专门复习。5.写作

【专项考试时间及分值分布】

该部分考试时间约为35分钟,共1题,共15分。【测试内容及试题形式】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目(一般为两个题目,二选一)及要求撰写一篇长度约为不少于120词左右的文章。所写文章应内容切题、结构合理、表达连贯、用词得当、语法正确、书写规范。根据评分方法,将15分分成内容(6分)、语言(6分)、语篇(3分)三个部分综合评价。近年专四考试的成绩表明,考生作文表达能力很不理想,平均分数一般在8分左右。难度稍高。【应试准备与技巧】

按照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该部分通常会给出两个题目,考生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来写即可。题目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⑴ 内容提要(Textzusammenfassung)⑵ 故事梗概(Inhaltsangabe)⑶ 看图作文(eine Bild(er)geschichte erz?hlen)⑷ 图表描述(Diagramm,Schaubild und Tabelle beschreiben und interpretieren)⑸ 议论文(Er?rterung schreiben)⑹ 公函(einen offiziellen Brief schreiben)以及故事描写、人物描述等。

近几年中各种作文题型交替出现,考生需要在写作课上和练习过程中掌握这几类常见题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德语写作教程》第1至第3册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语篇类型的写作方法、技巧以及练习、点评等,考生应仔细研读这套教材。

因为图表描述题和议论文这两种题型在德福考试中也是最常见的题型,所以也可以参考关于德福考试写作的教程,例如外研社出版的的《德语高级写作》。看图作文选材多出自《父与子》漫画,可以参考外文社出版的《父与子》一书,也可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三.综述

以上就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题型、各部分考试时间、题目数量、分值、考查内容、考试结果数据分析、备考建议等做了简要说明。作为德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检验性考试,考生应以此为契机,在备考的过程中巩固完善在前两个学年学习的内容,并通过这次考试发现问题,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加以改正,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因为目前国内德语专业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而测试组人员有限,目前有部分学校,主要是三本和专科学校以及部分新上德语专业还不能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这一情况已列入教育部外指委德语专业组的工作计划内,有望在近两年得到解决。所以暂时不能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校和学生,也应了解德语专四考试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注意,以便在可以参加考试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我的外婆作文300字下一篇:大学贫困生个人申请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