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2024-04-08

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通用8篇)

篇1: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谈谈小学发展性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黄德阳

摘要 : 本文通过对美术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美术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想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德育

教学方法

俗话说:体育不好出残品,学习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废品。在培养四有人才中“德”也占首位,可见德育至关重要。当今的课改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以来,传统美术教学偏重技能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培养。新课程倡导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美术课堂再不是那种只重视技法枯燥的专业课了,课的综合性逐渐加强,让孩子走出课堂,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学生的手、脚、脑、口、时间、空间。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

一、美术教学的特点。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所有学科的领域。所以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突出的特点

1.美术教学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和暗含的关系,我们可以联系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样事物,可以说我们生活离不开美术。2.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可分为欣赏课,工艺课,造型设计课,绘画技能课等等。充分反映出美术课内容的多元化。3.注重民族文化与文化相结合。

在教学中坚持突出优秀的民族美术文化,注意运用多元化学术的观念与基础整合中外美术文化。

4.经典性与时代感相结合。

充分利用中外一切优秀的、具有经典性的美术文化、美术遗产,使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价值,同时广泛吸纳和体现反映当代进步、优秀的美术文化,充分展示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特点。

5.教学内容新颖、趣味性与多样、综合性相结合。

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内容新颖、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6.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上强调多样化,个化性和综合性,同时能使用图像,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行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那对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立体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德育的内容

美术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可归纳为: 1.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3.组织纪律教育:自觉遵守纪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课堂教学游戏的各项规则。4.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5.文明道德教育:尊老爱幼,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道德作风。6.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7.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积极打扫课室卫生。

三、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我以探索性教学为主,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下面从我的美术课堂中谈谈德育的渗透。1.重在美育为主,德育为辅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时刻保持以美育为主,德育为辅;美育是首要任务,德育为必要补充,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结合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结合课本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被学生所领悟和接受。比方说,我们在欣赏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作品时,学生们一个个都陶醉在这些油画大师们精心创作的经典画卷里,这时候,教师有选择地举一些现代的行为艺术与之相互比较,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含义,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艺术中的道德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学生们必须先接受古典油画艺术的熏陶,才可能正确认识到行为艺术的糟粕所在。假如一上来就大谈特谈行为艺术,说不定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却不会想到拒绝与排斥。同理,假如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德育上不但本堂课的内容上不好,还会令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不能将美术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不可本末倒置。2.重在课堂教学

(1)在导入新课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我上四年级上册的《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时,我将事先准备的民间剪纸,门画门神和年画贴在教室的门窗上,课室内挂满民间布制工艺品及刺绣。让学生一走入美术教室就被眼前的丰富多彩、家喻户晓的传统吉祥图案纹样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民俗图案的造型规律和色彩特点,感受民俗图案“象征、寓意、谐音”等表现手法,体会民俗图案的“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激发了传承民俗文化的情感,学会关注身边的民间美术,使学生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继承并发展这一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愿望。

(2)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每册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绘画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和一些画家的名作,感受身边的自然美,初步感悟“美无所不在”的道理。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文明意识。再如在上六年级上册的《精美的小礼卡》时,我适时地把这课内容移到教师节或母亲节的前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重温了教师之恩、母亲之爱,加深了对师长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可爱的卡通形象》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卡通朋友米老鼠,由米老鼠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卡通王国,认识了许多卡通人物,并通过各种卡通人物与原形的比较掌握了卡通形象的特点。接着是各种作业设计(涂色练习、添画服装、将苹果变成卡通苹果……)米老鼠说:“这些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它们能加入卡通行列和我做伴,你愿意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吗?”大多学生都非常乐意帮助米老鼠,抢着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设计,但也有几个学生胆怯了,于是,我就鼓励他们:“米老鼠遇到了麻烦,很需要你们的帮助,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想帮助他,只是有一点点害怕,没关系,只要努力了,米老鼠一样会谢谢你们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整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帮助米老鼠完成心愿的情境之中。

(4)抓好以“点”带“面”。在每个班里都有班干部和一些美术尖子,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促进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班干部和这些尖子在各自的班级中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中其他同学对美术课的态度。例如,在工艺制作课堂上,将这些学生分到每个小组里去,这时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平时对其它同学的加强集体主义、纪律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从而创造一个共同奋进,团结友爱的小集体,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一个扎实基础。3.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已、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4.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教学气氛,触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功能充分发挥。在上课时我经常走下讲台和学生接触,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也觉得老师不那么高高在上,讲台也不再是学生和老师情感交流的分割线,师生的关系更平等、更融洽。在作业的评讲上改变了原来由教师独揽的现象,而是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和评价,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很民主,会更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所上的课。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备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5.在学校的美术比赛活动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我们学校每年举行学生书画展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展览,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例如,上学期我辅导学生参加镇组织的主题为“庆六一,迎奥运”的美术展评活动中,就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全民健身运动教育的好机会。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的精神,了解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含义,观赏优秀的体现奥运主题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孩子们将深奥的主题化解为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孩子们兴趣很浓,思维开阔,创作出了《福娃喜迎奥运》、《各族儿童迎接奥运》、《我是奥运小健儿》等主题鲜明,赋有童趣童真的作品。再如在高年级的手工制作比赛,通过对生活中的废旧用品的利用和创造,发现材料的魅力,进行美的组合,其艺术效果不一定比选用高档昂贵材料做出的作品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材料、自己动手、合理开发利用物料的美德。让孩子们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的手工艺品。教育了孩子们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审美意识和变废为宝的品质。整个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达到了我们的德育目的。6.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完善学生人格,创造个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博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总之,美术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利用美术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7年第4期

3、《美术教学参考》

岭南美术出版社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篇2: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本人有幸参加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培训(美术),培训数日,有不少收获,同时也有不少感叹。

一、培训收获

“新课程”本身就是针对旧教材,旧考纲而言。就我所培训的学科――小学美术。是不可能有知识点上的本质更改的,因为这是培养兴趣的学科,它的人文性很难有什么变动。那么,它的变化在哪里呢?

新课程的主要变化在于——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

二、整体思路

本次修订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把握,努力使《标准(2011年版)》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三、课程修订的具体思路如下: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四、重新梳理了课程设计思路,包括:(1)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五、调整课程目标。

* 总目标的文字稍微做了调整,使得表述更合理。原来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的阶段目标因为与课程内容部分重复被删除了。为了文本的平衡,将原来各领域的目标作为分目标列入课程目标中。而且,依据“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哪些东西我们值得坚持?

1、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

2、从三维目标表述课程目标。

3、精选课程内容。

4、拓展学习方式,尤其是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以评价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

以上是本人培训后的一点认识,望老师批评指正。

篇3: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一、办学理念:创造幸福教育, 描绘多彩童年

办学理念是打造特色教育学校的核心, 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行动的旗帜。法国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和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在《理想的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乃是‘使个体成为一个为自己和同样的人谋幸福的工具’。”以此为依据, 渝北区龙溪小学在办学理念中提出了“打造幸福教育”的思想, 用以指导特色教育学校建设实践。

什么是“幸福教育”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认为:“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快乐和幸福”。一方面, “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于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 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教育的另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除掉青少年思想意识中的那种虚幻的市侩般幸福的理想”。由此看来, 既承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权利, 同时又引导学生告别那种享乐主义的“市侩般幸福的理想”, 这才是科学的幸福教育。这种科学的幸福教育既来源于教师重任在肩的自豪, 来源于童心母爱的情愫, 又来源于学生发展的成就, 同时还来源于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感召、彼此激荡, 共享着内心幸福的体验。渝北区龙溪小学建设“美术教育特色学校”, “创造幸福教育”,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学生“描绘多彩童年”, 拥有幸福人生。美术, 是五彩玄黄的多彩艺术;儿童, 拥有多姿多彩的美好童年, 正所谓“人有人不同, 花有别样红”。人的个性多样化乃是客观规律, 关注人的发展, 适应人的个性发展需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所谓“描绘多彩童年”, 就是革除单一化、统一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 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的五彩玄黄的教育艺术, 开发学生多元潜能, 培养学生多彩个性, 发展学生各自特长, 锻炼学生获得和感受快乐与幸福的能力, 使学生人人有选择, 生生有个性, 个个能成功, 从而让他们拥有多彩童年, 享受幸福人生。

二、办学愿景:五彩校园, 快乐人生

办学愿景是师生员工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 是一种共同意愿的表达。它概括了学校的目标追求、办学使命以及核心价值, 是学校最终希望实现的美好前景。渝北区龙溪小学经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正确定位, 确定了“五彩校园, 快乐人生”的办学愿景。这一办学愿景, 从“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定位出发, 紧扣幸福教育、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 勾画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三重价值追求和美好前景。

第一重价值追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五彩斑斓的校园里”。渝北区龙溪小学打造“美术教育特色学校”, 就是要创造艺术之环境, 全校师生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 让整个的环境展示出艺术的精神, 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第二重价值追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希望的阳光里”。阳光温暖, 希望最美。巴金老人曾竭力讴歌阳光, 鲁迅先生则要用“这希望的盾, 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因为“阳光”和“希望”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教育是生命的极致, 因而, 我校打造“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立足点, 就是通过艺术的审美熏陶, 向每一位学生撒播人性美的关爱的阳光, 创设尝试成功的多种机制, 让学生在希望中获取生命的动力, 为了美好的未来积极健康地成长。

第三重价值追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儿童应是快乐的天使, 变苦学为乐学, 乃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 其指向就是通过“美术教学特色学校”的建设, 改善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让课堂欢乐, 让身心愉悦, 让校园多彩, 在和谐的空间里汲取知识, 健康成长, 享受幸福。

三、校训:立德立人, 求知尚美

校训是对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和物化表现, 是展示学校师生精神品格的经典话语。因此, 校训乃是一所学校的思想灵魂, 它既是学校办学原则、办学特色乃至育人目标的体现, 又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渝北区龙溪小学以“立德立人, 求知尚美”为校训, 集中表达了打造“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树人立人的价值诉求。

诉求之一, 以德立人。打造“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实现以德立人的目的。“天生万物, 唯人为贵”;以人为本, 立德为先。“天生烝民, 有物有则;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道德是立人之本, 美德懿行乃是“美术教育特色学校”树人立人之根。

诉求之二, 求知立人。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道德的来源和基础, 因而也是树人立人的基石。正如英国教育家罗素所说:无知的人是难教化的。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 已经使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变化的行为态度。他们不仅在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 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正因为如此, 渝北区龙溪小学在校训中特别倡导“求知”精神, 把孔子倡导的“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树人立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诉求之三, 尚美立人。所谓“尚美”, 就是崇尚美。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 美是陶养人的情操、成就人的美德的工具。他从美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基本特征出发, 全面阐述了尚美立人的深邃理念:“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 又有超脱以透出厉害的关系, 所以当着重要关头, 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人格品质, 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 而由于感情的陶养, 就是不源于智育, 而源于美育。唯其如此, 渝北区龙溪小学的校训不仅强调“立德”、“求知”, 而且强调“尚美”, 并把这三者融为一体, 作为学校树人立人的思想灵魂, 作为打造“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的三根精神支柱。

四、校风:活泼多姿, 共塑精彩

校风是办学理念的拓展, 是办学愿景的延伸, 是校训的具体化, 对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具有引领作用。渝北区龙溪小学以“活泼多姿, 共塑精彩”为校风, 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取向。

第一个层面的基本取向, 学校风格要“活泼多姿”, 共塑办学特色的精彩。千校一面, 乃是传统教育的弊端;追求不同的办学风格, 乃是现代教育的理念。本着“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内涵发展原则, 渝北区龙溪小学立足于校本资源优势, 展美术教育之长, 以美育人, 以美出新, 努力打造独树一帜的特色教育示范学校、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第二个层面的基本取向, 教师风格“活泼多姿”, 共塑教学特点的精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知识背景, 不同的技能特长, 不同的处世方式, 由此形成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渝北区龙溪小学倡导教师沿着“摹仿—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的行动路径,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 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努力彰显教学个性化色彩。让以理见长的教师形成理智型教学风格, 让以情见长的教师形成情感型教学风格, 让以趣见长的教师形成幽默型教学风格, 让以雅见长的教师形成典雅型教学风格, 让以奇见长的教师形成新奇型教学风格。从而创造一种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风貌。

第三个层面的基本取向, 学生风格“活泼多姿”, 共塑个性特长的精彩。美的教育是一种“因性而教”的创新性教育。渝北区龙溪小学建设“美术教育特色学校”, 就是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 开发其潜能, 发展其天赋, 培植其个性, 彰显其特长, 使其成为活泼多姿、具有鲜明个性特长的一代新人。

五、教风:笔绘春天, 爱育桃李。

教风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工作方法、精神风貌和育人风尚, 是特色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态。渝北区龙溪小学以“笔绘春天, 爱育桃李”为教风, 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个基本要求, 志存高远, 胸怀“笔绘春天”的志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一个共和国的基础稳固不稳固, 全看国民有知识没有。国民如果受过相当的教育, 能够和衷共济, 努力为国家负责, 国基一定稳固”。因此, 渝北区龙溪小学的教风要求教师从“百年大计”的战略高度出发, 献身教育, 用手中之笔, 着心血之彩, 描绘“教育立国”的春天, 描绘“教育兴国”的春天, 描绘“教育强国”的春天!

第二个基本要求, 大爱无疆, 坚持“爱生如子”的情怀。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的爱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 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 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渝北区龙溪小学的教风要求教师具有“大爱无疆”的品格, 坚持“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第三个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 追求“桃李满天下”的境界。春秋时期, 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 因得罪魏文侯, 辞官设学馆教学生。这个学馆有一棵桃树, 凡来上学的弟子都在桃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说:“你们要刻苦学习, 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 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这些学生先后成才, 成了国家栋梁。为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 学生们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树。从此, “桃李”指代学生, 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才, 乃是渝北区龙溪小学向教师倡导的职业境界和人生追求。

六、学风:画好每一笔, 走好每一步, 快乐每一天

学风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方式、学习风气的集中体现, 是特色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校风、教风的具体反映, 是保证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渝北区龙溪小学倡导的学风, 对学生提出了三条希望。

第一条希望, “画好每一笔”。人生如画, 或璀璨夺目, 或黯淡无光, 全凭一笔一画之功。开始作画时, 工工整整, 擦去再画, 画了再擦, 这其中走了多少弯路, 包含多少艰辛!基本的构架完成后, 就是给画着墨添色, 这需要精雕细琢;最后, 要题上自己的诗文, 盖上自己的印章, 让自己的画与众不同, 成为世界上的“这一个”。人生犹如作画, 开始时是一张白纸, 一笔一画都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画卷。春开花, 夏结果, 秋收获, 冬萌芽;春满生机, 夏溢热情, 秋藏硕果, 冬孕生命;春是希望, 夏是成长, 秋是成熟, 冬是回忆。人生如画, 画如人生, 心来执笔, 意来着彩, 只有画好每一笔, 方能勾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

第二条希望, “走好每一步”。人生如旅, 行千里路, 从迈第一步开始;正如《老子》第六十四章所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正因如此, 渝北区龙溪小学在学风中倡导学生“走好每一步”。一是在学习上要“走好每一步”。荀子《劝学》中指出:“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在学习上只有打好基础, 日积月累, 才能有所建树。二是在品行上要“走好每一步”。正如赵弼《两教辨》所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只有胸怀爱民之心, 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三是在创新上要“走好每一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座右铭》告诫说:“千里始足下, 高山起微尘, 吾道亦如此, 行之贵日新。”只有“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篇4:解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关键词:地方资源;竹材;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以及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与地方资源,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所以我们提出了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本文以“有趣的脸”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从教学背景,引领感悟与发现

由于我校位于塘溪镇东山村,地处山区、竹林资源丰富。学校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打造“竹文化校园”。加之当地竹编又以特殊的材质与独特的美术形式,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宝藏。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更好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二、从教学过程,引领技术与方法

1.玩锡箔纸,了解特性

一堂吸引孩子们的美术课,不管是导入还是过程,都要尽量显得自然、生动、有趣,激发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要做到“以美激趣”。我的导入语是:“先来看这张特别的纸,你们认识吗?”“仔细观察,它与我们常见的纸有什么不一样?”初步感知这张特殊的锡箔纸,对于锡箔纸孩子们是相对较少碰到的特殊纸张,情绪高涨,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随着我的示范,学生还发现了许多特性,在玩乐中抛出了关键性的制作方法,孩子们不但不反感,反而轻松解答,再接着孩子们都能自行发现方法。通过玩锡箔纸,让学生了解它的基本特性,在“学中玩,玩中学”能够玩出各种花样,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2.摸竹猜竹,了解竹性

我带来的第二样特殊材料就在这个箱子里,谁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美术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

再建立学生间合作学习,能够鼓励学生间彼此协助,相互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学生又找到了更多的竹性:大小、形状、纹理等。第三种特殊材料是被废弃的竹刨花,像这样把看似不相干的三样材料组合在一起,在《美术教学36策》中有个好听的名字“千里姻缘”,由此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丰富的内涵,更多元化的作品,这种“跨国姻缘”在美术学科上也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3.评价拓展,情感升华

培养学生简单评价作品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大家互相交流,充分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我在选材上是开放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开放的,完成的作业也是开放的,通过这种开放性教学活动,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健康心理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三、教学反思,引领审美与创造

1.取材特殊,充满惊喜

虽然在一年级的时候也学过这一课,但那时仅见于绘画,拼贴等平面的造型,而这一次是综合材料,立体造型探究的全新体验。选取了地方资源:竹节、竹刨花、麻绳等,取材特殊,整堂课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中进行,更好地凸显了塘溪的本土特色,也体现了师傅周兴达省特级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开放式。

2.教学环节,充满悬念

本课设计以“脸”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构建一个和谐、开放、感情色彩浓厚的课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创设悬念并不仅限于课堂导入部分,也可以随着课堂贯穿整堂课,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探知欲才会不断地被激发,学习热情才会不断提高,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3.以点带面,不断进取

关于竹子的课还有很多,竹子的文化就像它自己的历史一样博大精深,在这小小的课堂上,学生也只能了解一点皮毛。应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感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让我们以本堂课为起点,一起携手,挖掘地方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一起走近乡土美术,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早日开出美丽的特色之花。

参考文献:

[1]朱丽菊.开发农村乡土资源,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国华.杂物画教学中的“四个引领”[J].中国美术教育,2007(01).

篇5: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

两天的学习培训,我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同行老师们的讲座,新课标给我的第一感觉,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在对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比以往更详细,更加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新课程出台后,网上也陆续能看到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如:钱初熹教授针对新旧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价值的比较是这样解读的: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旧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

此外,在“造型•表现”领域新美术课程标谁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生应该学到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需要说明的是,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

我觉得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给我们指出了新旧课标的差异所在,让我们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帮助我们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清晰的教学指导,更好的把握和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精神,从而更有益于改善美术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带来益处。接下来本人对此次培训学习做如下总结概括:

一、显著提高了美术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这些美术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大大提升了个人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也适时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弥补了理论知识上的缺陷,为进一步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素,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一点也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要重视文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做一名真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更直观、明朗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2、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美术教学现象(1)、由一言堂、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动

(2)、课程容量较大,过分追求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虎头蛇尾(3)、教学目标出现一致化、泛化、不具体的现象(4)、资源整合偏离学科本为,缺乏美术特征(5)、说课很好,但讲课并不一定好

3、公开课、观摩课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盲目分组,频繁合作虚假的民主与自主探究过多的形式表演和过滥的表扬多媒体过多使用。

4、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

(1)、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学会思考,在思考和实践中提升自我。(2)、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三、新课标中美术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的转变

1、艺术教育观正发生深刻转变:在教育的目的上:由偏重艺术和知识技能点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2、在教学的方式上:由孤立的分科只是技能教学转向不同的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3、在评价方式上:由过于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和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4、在教学环境上: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保持每堂课的鲜活性。

篇6:美术课课型模式解读

基本模式:情境导入――感受欣赏――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主要是通过对美作品、美常识的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也是一通过艺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活。此类课,一般是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评述、认知、助解等方式进行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二、造型·表现课

基本模式:直观感受――示范讲解――实践探索――指导评议

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行审美教育、展智力、培养多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又有技能、技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讲解来传绘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实践性、作性强。教学模式应采用“合作模式”或“个性模式”。

三、设计·应用课

基本模式:情境导入――讲解启思――实践探索――指导评议

设计·应用课,内容比较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法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思路的养成,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四、综合·探索课

篇7: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解读

良杖子小学

闫瑞平

小学生作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文,普遍水平不高。原因除了与农村孩子见识少,可供课外阅读的读物匮乏有关之外,还与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关。在作文课上,有的拿到作文题目,不加思考,提笔就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几句口水话,就是离题万里,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路,让人读起来感到乏味。有的拿到题目后两眼发呆,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这都与没有很好的审题有关。

学生作文不同于社会上的人们写作。社会上人们的写作大多是有感而发,先写好文章后,再拟题目。学生作文却不同,不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大多是依题作文。有人将这种依题作文,称为“戴着铁镣跳舞”,也就是说,学生作文只能在一定的“规矩”内“随心所欲”。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对于题目的“审查”,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对一篇作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审题不准,作文便会出现偏离题旨,甚至离题万里的情况。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摒弃的今天,面对同一命题作文如何审准题旨,如何审出有新意的题旨,更是写作者应具备的写作功底。那么怎样审题呢?下面的几种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审题,就是仔细分析作文题目,弄清题意及要求,明确写作内容及体裁等。

审题的目的:是保证能按题意作文,围绕观点选材,不跑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如果审题失误,作文便也失误了。审题准确,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审题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呢?下面教你5种最简妙的方法:

一、短题补充法

题目越短,范围越大。这样的短题,往往让我们觉得最难以下手。没关系,审题时,让我们用“补充”的妙招来对付它!

<< 雨>> ①在前补充:春雨,夏雨、秋雨、听雨、一场暴雨、一场及时雨…… ②前后补充:春雨贵如油、春雨也恼人、暴雨过后、秋雨绵绵……

③在后补充:雨后、雨思、雨夜、雨中情、雨的诉说、雨季来临……

再如,《伙伴》:

①在前补充:两个好伙伴、我最敬佩的伙伴…… ②前后补充:我的伙伴××、这个伙伴才叫棒…… ③在后补充:伙伴的心愿、伙伴,你在哪里……

再如,《美在我身边》: 在中间补充:美的人在我身边

美的事在我身边

美的环境在我身边

请记住:

补充的文字只是帮我们审题用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补充到题目上去,就不要随便写上去,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又不知哪个更好时,究竟该选项哪一个呢?

如果明确要求我们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那就把补充的文字写上去。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又不知哪个更好时,究竟该选项哪一个呢? ①选你认为最有话可说的那个; ②或者选你最先想到的那个。

二、长题抓住关键词

一个长题目,因限定的词较多,往往也让我们难以审清。这时,我们只要抓住它的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分析就行了。抓住了关键词我们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抓关键词的绝招:看哪个词起“强调”作用的,那个词就是关键词,关键词也叫“题眼”。

1、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关键词”。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关键词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2、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关键词”。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

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关键词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举些例子来说,如《铁面无私的赵大爷》,关键词就是“铁面无私”,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围绕它来展开。

比如,赵大爷是我家的老邻居,我们天天见面都相互友好地问候,可是当我在马路上扔了一片雪糕纸时,他却严肃地让我捡起来,那神态好像根本不认识我似的。这个选材突出了“铁面无私”的特点,因此是恰当的。如果我们选赵大爷如何热心助人就跑题了。

又如《家庭趣事》,关键词是“趣”字,就要抓住“趣”字来写。

再如《我和丑丑》,关键词是“和”字,就要写出我和丑丑的关系。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记叙了丑丑吃鼠和与同伴嬉戏两件事,忽视了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没有写出“我”和“丑丑”的关系。结果把“我和丑丑”写成了“我的丑丑”,跑题了。

三、抓住标志定体裁

有些题目带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文章的体裁、内容或重点。

1、记叙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记”、“忆”、“人”、“事”、“见闻”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小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假期见闻》等。

2、抒情散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赞”、“颂”、“赋”等字眼的,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绿叶颂》、《茶花赋》等。

3、说明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制作”、“简介”、“说明”、“自述”、“为什么”、“原理”、“话”等字眼的,或直接写某种事物名称的,一般应写成说明文。如《文具盒的自述》、《蜜蜂》、《森林为什么能防风》、《手表的使用和原理》、《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等。

4、议论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字眼的,一般都是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读〈穷人〉有感》、《由“水滴水穿石”想到的》等。

四、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

对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圆月》、《白杨》、《长城颂》等一类题目,就要用联想法来审题,迅速由题目中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由“圆月”联想到台湾同胞;由“白杨”联想到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由“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五、想象法

想象,就是虚构、创作,把无想成有。可记为“无中生有”。

对于需要发挥充分想象才能完成作文的题目,如《20年后回母校》、《假如我是一朵云》、《2030年的一天》、《我飞上了月球》、《未来的社会》这类题目,所写的事物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现实,那就要运用想象法来审题,迅速把自己记忆中的有关事物进行加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的四大难题)小学生写作文的四大难题

一、无物可写

二、写不具体

三、假、空、套

四、基本功差

一、无物可写

症状:一写作文就发愁,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甚至编造、抄袭。

病因:脑子里有小框框,以为写作文只能写大事,写有特殊意义的事,写小事体现不出思想意义。这样就造成写作文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二、写不具体

症状:写得太笼统,写人没有写外貌、对话、动作及心理活动,干巴巴的;写事太粗略,没有把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完全说清楚。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病因:不了解描写的作用或不知道如何进行描写;对事件本身并不了解;没写出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写的是假话、大话、空话或套话。

症状:小孩说大人话,说一些标语口号式、表决心式的话,或过度夸张地抒情,很不自然。病因:不写自己经历的平常事、小事、认为没有意义;总想写有意义的事、好人好事,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学英雄、学先进等等。

四、基本功差

症状:学生写作时,错字、白字多,用词有时也不恰当;行文过程中逻辑性差,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把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病因:基础知识薄弱,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思维不清晰。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训练太少。如何解决这四大难题呢?下面这10种方法可以尝试。

1、写感受深的平常小事

2、写出童心平常心

3、写爱说的话,不打文章腔

4、动手加动脑,写自己的体验

5、抓住最有体会的一点来写,不要写流水账

6、写人和记事,写出对话、动作和心理

7、事情过程分步写,动作环节写仔细

8、五官帮你把文章写具体

9、充分发挥想象

10、训练想象的三种方法

一、写感受深的平常小事

1、不要总想着写有意义的事

不少同学总想写扶老爷爷过马路,捡到钱交还失主,老师忘我工作累得病倒了等等。以为只有这样的事才有意义。但这类事情并不是天天都能碰到,如果只想到写这类事,就会限制思路,感到无物可写。

2、平常的生活小事也很有意义的

小学生每天要吃饭、喝水、穿衣、上学、玩游戏、看卡通片等等。这些小事每天都有,只要选好了角度,也可以成为优秀作文的素材。

3、要写出感受来

小事天天有,只有挑感受深地写,比如食物很好吃或难吃;今天真热或真冷;这事真好玩,这事让我开心或伤心……写小事写出感受来,作文才真实可信,才能成为优秀的作文。

请看下面的习作:

喝可乐

今天是作文班开学的第一天,天热得发了狂,尽管我坐在电扇底下,可还是满头大汗。我想,如果此时有杯可乐喝,那该多好呀!

老师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一上课便说:“同学们,我们来喝杯可乐好吗?”老师的话刚说完,我们便欢呼起来,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蹦着叫:“OK”,还有的唱起了流行的歌曲。

老师一个手势,我们立刻安静下来。只见老师将棕色的可乐倒入塑料杯中,“咕噜、咕噜”,可乐一进放杯中,立刻升起了无数个白色的小泡泡。“这是怎么回呢?”

当我把疑问提出时,老师笑着解释道:“工人叔叔在瓶装可乐时加压,强使二氧化碳溶在可乐里,一旦找开瓶盖,二氧化碳便会立刻从可乐里昌出来,刚才大家看到的小泡泡就是二氧化碳。当我们喝下可乐时,二氧化碳就会很快从口腔里跑出来,从而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使人有种清凉的感觉。另外,二氧化碳还能刺激胃壁,帮助消化呢!”老师,看我都流口水了,快让我们喝吧。”经我一提议,一杯杯可乐便送到了同学们的眼前,有的同学一饮而尽,有的慢慢品尝,还有的碰杯喝呢!“同学们,味道怎么样?”老师边喝边问,有的说辣,有的说甜,有的说有点中药味。一个调皮鬼站起来说:“酸

甜苦辣全包括。”顿时,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可乐,可乐,可把我们乐坏了。

点评:你看,像喝口乐这样的小事,写进作文里,不是很好吗?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 作文歌(一)

写事情,不嫌小,鸡毛蒜皮事不少。

从起床,到睡觉,生活学习事不少。

平常小事天天有,写进作文真正好。

二、写出童心平常心

1、不要总想着写体现高尚意义的事情

不少同学总想着写学英雄做好事等等,以为只有这样的人和事才值得写。但这类事情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如果只写这样的内容,也就成为空话、套话了。其实,自己身边发生的许多平常事也是很有意思的。如写自己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急得不得了,接着妈妈进来了,她让我回想一下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我按妈妈所说的做,结果恍然大悟,数学难题一下子解决了。

2、写出自己的平常心、真实感受

小学生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情,都会产生一些想法,如爸爸在屋里老吸烟,弄得整个房子里都有烟味,我很反感他等等。只要把这些感受描绘出来,就是好作文。

3、写出自己的童心

真实的情感来源于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非常希望有和同学一样的书包,可爸爸就不给你买,自己很生气很无奈。每个小朋友都有会类似的想法,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请看下面的习作:

我喜爱的小动物

前不久,我的一个同学送给我一只可爱的芙蓉鸟。它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小睛,眼睛虽小,但却十分有神。一身橘黄色的羽毛,远远看上去,仿佛是一只小绒毛球,十分惹人喜爱。

小鸟儿十分害羞,给它洗澡的时候任凭你怎么吓它,唬它,它就是不肯下水,非得等我们走了之后,它才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将脑袋伸下水去,测着水的温度如何,然后才整个身子跳下去洗澡。

别看小鸟洗澡时挺害羞,平时可神气啦!它总是高昂起头,挺着胸膛,将尾巴尽力向上扬,大步向前迈着,瞧它那架势,好像是要与孔雀媲美呢!

小鸟晚上睡觉时,最有趣了!一天晚上,我和妹妹拿着手电筒,蹑手蹑脚地靠近鸟笼,轻轻地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只见小鸟一只脚蜷缩着,只靠另外一只脚站立,小脑袋埋在翅膀底下,浑身缩成一只小毛球,真逗人!正当我们继续欣赏小鸟那“优美”的睡觉姿势时,它猛然醒来,两只眼睛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呵!小鸟警惕性真高啊!这一定是它祖传的天性,用来防备睡觉时猛禽的袭击。小鸟真是太灵敏了!

小鸟在生活中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它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真喜欢它!

点评:小作者写了一只普通的芙蓉鸟,以自己的观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非常好!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 作文歌(二)

写出童心平常心,作文真实又可信。

不要总讲大道理,不要夸张乱抒情。

怎么想就怎么写,篇篇写出真感情。

三、写爱说的话,不打文章腔

1、写自己爱说的话,才有新意

小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写车上小偷钱被当场发现,却没有人敢把他送派出所,让他大模大样地下车了,自己很生气,也很无奈,决心长大当警察;如写家里的小猫很听自己的话,爱钻自己的被窝,自己很喜欢它。虽然这些想法有很多地方与大人们的不一致,但是是属于自己想说的话,也符合自己的特点,这样写很有新意。

2、不打文章腔

写文章时,打作文腔最要不得。所谓作文腔,就是写作时按照固定的套路,如写景就美如画,写动物就活泼可爱,写人就心灵美等等,让人一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这样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这样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要领。作文歌(三)

平时说话什么样,我就怎么写文章。

不懂的词不乱用,不要总耍作文腔。

真情真话真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四、动手加动脑,写自己的体验

1、动手加动脑,才有真体验

自己做的事,印象深,感受真。因此,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创造条件,亲自去尝试一下,如养动植物,去野外找春天或秋天,炒一次菜,当一回小老师等等,然后去写作,这样必然很真实,也很有意义。

2、写作文写自己的体验

在自己动手加动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要钻模式,找套套,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自己学包水饺,妈妈教自己如何做面皮,姐姐告诉我如何放馅,如何包好。这是自己的体验,完全描绘出来就很好。

请看下面的习作:

我学包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包粽子。

奶奶把江米洗干净,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芦苇叶子,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小桶,把雪白的江米放在里面,再放上几颗红彤彤的小枣,上面又盖上些江米,然后用芦苇叶把江米裹起来,扎紧,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

我心里说,原来包粽子就这么容易呀,真想试试。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包一个我看看。”我学着奶奶的样儿,先卷芦苇叶,再放江米、小枣,然后卷起芦苇叶,用绳儿一系,谁知米都从缝里漏出来了,原来包粽子并不容易。奶奶指点我芦苇叶要折紧,米不要放太多。我按奶奶说的包起来,果真好了一点儿,可还是有米漏出来。我没泄气,接着包,一个又一个,终于包出了合格的粽子。我发现,包时圆锥形的桶要卷得小一点儿,芦苇叶两头要压得多一点儿,裹得要紧,扎得要快,这样就能包出合乎要求的粽子来。我摸到了包粽子的窍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不到一小时就煮熟了。打开绿色的芦苇叶,白里透黄的江米,红红的大枣,随着喷香的味儿,露了出来,好看极了。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点评:看,自己动手动脑,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多漂亮!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这样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要领。作文歌(四)

勤动手,多动脑,各种体验真不少。

真事真情多丰富,再写作文没烦恼。

五、抓住最有体会的一点来写,不要写流水账

1、不要什么都写,形成流水账

许多小学生写作文总想把什么都写上,如写看球赛,他就把如何得到消息,如何买到票,以及观看比赛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通通写到作文里。但这样什么都写不具体。

2、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来描绘

只有抓住最有体会的一点来详细地描绘,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如写踢球,一定要抓住自己射球那一刻的动作和心情来描写,才能把那一刻准确地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作文歌(五)

写作文,有重点,不要事事都写全。

感受深的就详写,感受不深放一边。

详略得当写出来,这样文章才好看。

六、写人和记事,写出对话、动作和心理

要写好人和事,就要把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如写自己单独走夜路,非常害怕,心怦怦地跳,虽然脚步飞快,却仍然感觉后面有人在追,而且速度比自己还要快,于是拼命赶路。这样一写,文章就很生动。当然,这并不要求写得很细致,只要写一写就很好。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文歌(六)

描写人,叙述事,生动具体不容易。

下面三点很重要,动作对话和心理。

三点如果都写出,作文生动又具体。

七、事情过程分步写,动作环节写仔细

1、事情经过可以分成若干细小的环节来写,这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才会有清楚的层次,让人一目了然。比如炒菜这件事。就可以分为择菜、洗菜、翻炒、品尝等几个环节来写。

2、动作环节写仔细,这样才能形象、生动。文中若出现一系列动作,要把动作分为小环节写仔细。比如描写一个同学的跳高动作,他先压腿、弹跳做准备,然后助跑,再起跳,最后落地。

请看下面的习作:

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

下午下课了,张老师宣布:“今天课外活动内容是举行拔河比赛。”一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们迅速地到教室外面排好队,兴高采烈地向操场走去。

比赛前,张老师简单地说明了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并把同学分为两组,我被分在第一组。先礼后兵,两队队员互相握手后,分别站到绳子的两端。

比赛开始了,裁判一声令下,双方队员一齐抓紧绳子,一个个手挨着手,脚顶着脚,使出浑身力气,奋力地拔着。绳子中间的红布条,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像两只鸭子在抢吃一条蚯蚓一样,双方紧紧地咬着拉住不放,实在有意思。拔了一会儿,我的手心直冒汗,绳子在手里开始打滑,腿也开始发软了,只觉得头晕眼花,真想舒服休息一会儿。再一想,如果我一个人松手的话,就一定会影响整个组的士气。于是,我就奋不顾身地坚持拔下去。

就在这紧要关头,二组有个队员一不小心,滑倒了。顿时,场外我方拉拉队“加油!加油”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在拉拉队的鼓舞下,我组全体同学憋足了劲,脚死死地蹬着地,斜着身子,拼命地拉,绳子中间的红布条,一点儿一点儿地向我们这边移动。这时,二组的同学有的滑倒在地,有的仍在咬紧牙坚持,有的身子已向前倾。我们怀着即将胜利的喜悦心情,更加齐心合力地拔呀,拔呀……“嘟”的一声哨响,“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组全体同学和我们的拉拉队队员们,又跳又蹦,好像大地也颤动起来了。

拔河比赛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点评:小作者把事情经过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层次非常清楚。更为可贵的是,小作者又把赛中分为两个环节,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文歌(七)

写过程,要分开,先写后写弄明白。

写动作,要分解,一步一步写出来。

如果能够这样写,作文自然很精彩。八、五官帮你把文章写具体

文章中如果有明显的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描写,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生动了,因此要有这样的描写。具体地说,就是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要把自己所看到的动作、神态,听到的声音、话语,闻到的或尝到的气味、味道,身体感受或心理感受等尽可能地写出来。

请看下面的习作:

外婆笑了

“外婆!煤气公司派人来装煤气灶了!”我放开嗓门呼唤正在屋里看报的外婆。外婆听到喊声,赶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快步来到厨房间,一看,果然是煤气公司来的工人师傅,便笑着说:“噢,老师傅是来装煤气灶的,那太好了!快请进屋里先歇一歇。”工人师傅忙说:“谢谢你,我们还是快点把煤气灶装好,让你们早点用吧。”说着,他们拿出工具器材,就干了起来。

只见他们一会儿就拨弄煤气管的接头,一会儿又丁丁当当敲打着什么,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我的外婆更是忙个不停,你瞧,她一会儿给工人师傅递茶水,一会儿送毛巾给他们擦汗。外婆一边忙,一边还一个劲儿地笑,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嗨,装煤气灶这喜事怎么不使外婆高兴呢。

前几年,我们家刚从市区搬到郊区,新住房宽敞明亮,空气清新,样样都好,可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用上煤气。烧水做饭,只得临时用煤饼炉,这下可苦死了外婆。

每天大清早,当我还在暖被窝里做梦时,外婆早已起床了。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捅煤饼炉。她稀哩哗啦一捅炉子,我们屋里就飞满了灰尘和煤烟气味,呛得大家直咳嗽,外婆更是满脸烟灰,气喘吁吁。每天晚上,外婆还得封煤饼炉,这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先要加好煤饼,再把煤灰抠掉,然后把炉膛底口封住。有时封得不好,到第二天早晨拨开炉门一看,不是煤饼烧光了便是新煤没烧着,外婆只得重新引炉子。这可是件苦差事,先要准备好木花和废纸,再要劈好木柴,一点上火,浓烟直冒,总是熏得人鼻呛眼酸,直淌泪水。所以,每烧一顿饭,“伺候”一次煤饼炉,外婆总是要“哭”一次,唠叨一阵:何年何月才能用上煤气呀!

如今,我家真的用上了煤气了,外婆从心底里笑出来。

点评:小作者把外婆的动作、神态,以及所听到的话语都写了出来,这就是好文章。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文歌(八)

写作文,问五官,眼耳鼻舌都有关。

还有身体和心理,各种感受很关键。

五官感受写出来,作文一定能过关。

九、充分发挥想象

1、从知识出发展开想象。比如想象自己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克隆树木,绿化城市;克隆粮食,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短缺;克隆野生动物,让生态得以平衡。

2、从愿望出发展开想象。比如学生希望老师能理解自己,于是就想发明一种药,很凶的老师吃了后变成了小学生,理解学生后又可以变回老师。

3、要有胆量去想象,不受现实的约束。比如设想一种智能床,它是一个高级按摩师,也是一个保健医生;它既可以随季节改变颜色,又可随气温改变温度。

下面我们把此种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文歌(九)

我的想象从哪来?

看看愿望有哪些。

根据愿望去发挥,美好想象写出来。

展开想象更大胆,一切束缚全抛开。

理想梦想和幻想,全靠想象写出来。

十、训练想象的三种方法

1、联想练想象

也就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抽象联想到具体。比如小鸟飞翔 联想到自己有一天也长出了翅膀,在空中自由飞翔。

2、将动植物拟人化

让动植物也有人的各种特点,如会说话,会思考,有各种神态,如写牵牛花和大树的不同,就可以写牵牛花借着大树的力量到处吹嘘自己,而大树也不生气,照样用身体支撑她。只是风伯伯不高兴了,把她从大树上吹了下来。

3、实现愿望练想象

让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据此编成故事。如想到妈妈每天下班后做饭很辛苦,于是想象有一个机器人每天都会根据家里人的口味做出很好吃的饭菜,妈妈再也不用那么累了。

下面我们把这些方法汇成一支作文歌,以便轻松掌握这些训练方法。作文歌(十)

由此物,到彼物,想象作文好思路。

动物植物变成人,写作童话好路途。

若从愿望到想象,写出文章肯定酷。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时时留心,大胆创新并常抓不懈,学生的作文肯定会精彩起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能有新的突破.指导学生过好考试方法关

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考试作文的阅卷老师也是极为紧张的(时间紧张)。因此在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内容和形式上掌握一些技巧,会事半功倍,从而占据一定的得分优势。

(1)审题要仔细。由于时间较紧张,有些同学往往萆草地一看题目就自以为是,匆匆动笔。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老师要告诉学生,毕业考试作文的命题都是由命题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拟定的,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切不可粗枝大叶,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局。如十二册第五单元检测卷上的作文题:《我学会了关心》,重点应抓住怎样“学会了”来写,结果我班就有几个学生写自己怎样被人关心的、自己是怎样关心别人的,就是忽略了“学会了”这个词,造成了审题发生偏差。

(2)开头要夺目。常言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考试作文的开头十分重要,它要求语句要优美亮丽、引人入胜,要达到古人所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不敢弃去”的效果。开头一段一定要细心经营,锤炼词句,获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3)行文要扣题。所谓扣题,就是紧紧地围绕题目来做文章。除了内容要紧扣题目外,在行文中必须做到:开头要破题,中间要顺题,结尾要点题。也就是说,开头要结合题目导人,中间要顺应题目展开,结尾要呼应开头点题。由于时间关系,阅卷老师对文章不能作细细揣摩,反复推敲。学生把自己要表达的主旨,锤炼成简明的精彩句子,放在文章的显要处,以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你的文思,避免造成评分的误差。

(4)模仿范文和使用“多用文”。作文要得高分,除了掌握以上的作文形式技巧外,更要调动平时对生活自我体验的积累,唤醒记忆,学会快速构思,把自己平时熟悉的作文从内容上进行包装。考场上尽可能使用“多用文”和摹仿作文。多用文就是一个基本作文,可以适合多个作文题目。如:写事的作文:《这件事____》、《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写人的作文:《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_____》等等。这些作文的材料就是相通的,还有就是平时课外积累的作文素材和范文,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定位上根据作文题意作一番

“ 随机应变 ”,从而切合文题要求,这样更容易得到评卷老师的高分。

(5)提醒学生以下五种作文容易丢冤枉分: ①文不对题:作文千万不能偏题。②选材太俗:得分一定不高。

③分段太多或太少:作文一般4-6段为好,不能少于3段。

④字数过多或过少: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分也不高,也不要太多,不要超出作文

纸,万般无奈,最好在2行以内。

⑤书写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不得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千万别连作文题都涂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能将错就错,能不改就不改。

总之,我认为学生平时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悟性,一种兴趣的培养。但考试作文却是应考,要想得高分,就得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考技巧。作文复习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一样!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有效的复习。

(6)考试之前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在习作动笔之前,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在考场上作文,它与平时的写作训练有许多不同:①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完成审题、立意、谋篇的构思过程,还要写出完整的文章,是十分紧张的。②试题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到考场时才能知道,审题、立意、选材都必须从自己头脑中搜索,全靠平时的积累和记忆。③卷面占有重要地位,错别字和病句都会影响成绩。正因为有这些特别,所以写作文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快速准确审题。审题是临场作文的第一关,既要快又要准。作文试题限定的内容包括文题、文体、写作要求等,审题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要求。特别是对文题的把握,如果是纯命题作文,要仔细思考,抓住题眼,确定题材;如果是给材料作文,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揣摩命题人所引导的立意方向,做到文章切题。有时文题采取“一题多作”的形式,一定要明确所要求的项目,不要有所遗漏。只有经过这样的审题过程,才能保证文章写出来符合题目要求。

②正确深刻立意。立意与审题几乎需同时思考和确定。同一文题,不同的立意会产生很大差异。例如以《礼物》为题作文,如果写过春节某长辈赠送了一件自己期盼已久的物品,自己很高兴,觉得这个春节没白过,这样的选材和立意就很一般;如果写某人送你一本《世界名人名言集》,你如获至宝,并举出几个读后获益的例子,说明读书的好处,文章立意就高于前者;如果所赠礼物仅是一句箴言或一项启示,却能使你受用终身,写出来又能给读者以深刻教益,这种立意就更高远了。文章立意越高,成绩当然越好。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失控,如一味追求立意的高远,自己却没有能力用语言很好地表

达出来,会造成文章苍白无力或前言不搭后语。所以在思考立意时既要求高远,又要量力而行。

③严密完成构思。临场作文时间紧张,有时连起草的时间都没有。平时要练习列出写作提纲,据以直接成文的习惯。有的同学怕写不完作文,连提纲也不写,想到哪写到哪,这样容易出现中心偏斜、内容重复、结构短缺等毛病。应花一点时间好好想一想,把思路记录下来(即列提纲),然后再作文。

④精心组织语言。临场作文的语言力求精练、通顺、有表现力。语言熊力的形成本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修炼。语言准确是基础,要尽量不出或少出语病。想少出语病,就应该少用长句,多用短句,以免在语言照应上出问题。写考场作文时能体现你原有的最高语言表达水平就很好了,不要追求“超水平”的发挥。有的同学感到考试作文非同小可,一定要写好,于是大加描写,大加发挥。平时本没有这种能力,就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当或语言不合乎逻辑的问题。要尽量精心去组织语言,不要只考虑“出奇制胜”或追求“一鸣惊人”。

写好作文全靠平时加强训练和积累。要脚踏实地学写作,不要靠侥幸取胜。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8:解读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一、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当浪漫主义轰轰烈烈的时候, 由于艺术家们热衷于描写或描绘具有传奇色彩或悲剧色彩的事件和故事, 比如借里柯画《梅度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画《西阿岛的屠杀》等等, 这些作品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一样, 它非常地煽情, 在一段时间里的确很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所不经常发生的故事, 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渐渐地人们会觉得如果艺术总是表现这类题材的话, 其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些艺术家就尝试着把艺术的视野从很遥远的时代及幻想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的确, 浪漫主义充分地发展了人类对于事件的的幻想性, 而写实主义把艺术拉回到现实之中。实际上西方的绘画一直重视两大主题, 就是描绘圣经和希腊神话故事。问题是:难到我们自己的世界就不值得描绘吗?我们的生活可能是很卑微的, 但这种卑微的生活就不值得人们去关注吗?我们看福楼拜的小说《一颗简单的心》就描写了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女佣人。描写她经常吃主人吃剩下的食物, 甚至把那些掉在桌子上的面包碎屑用手指粘起来放在口中。这让浪漫主义的艺术家看起很是无聊, 因为他们所表现的对象, 要么是王子公主, 要么是伟大的英雄人物或者具有轰动性幻想性的事件等。但现实主义的艺术家认为艺术不能总是描绘那些遥不可及的事件, 所以现实主义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学观念的转变。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其实并不是技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而是观念不断转变的过程, 而每次的变动都会引起很多的争议——所以现实主义美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三位现实主义画家 (米勒、库尔贝和杜米埃) 及其作品为例, 来具体地谈谈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二、真正的现实主义画家

(一) 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

米勒是一位真正的农民画家。他出身农民, 年轻时得到奖学金就到巴黎去学习了。当时的米勒也有读完书后就留在巴黎的念头的。但米勒纯朴的心地未失, 很快地他感觉到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功利的目的, 完全没有诺曼底人的那种朴实与真诚;这种环境不是他所愿意生活的。于是, 他返回农村, 和一个农民的女儿结婚, 生了9个孩子, 过上了真正的农民生活, 半天劳动半天创作。但是在贫困的环境中米勒却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通过平凡的情节深刻揭示其对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

我们大概看到过他的作品《拾穗者》, 画中描绘三个农妇弯下腰来拾穗的情景。其实大家都知道人只有在很穷苦的时候才去拾穗的。但是米勒却把这几位拾穗的农妇表现的那么的宏伟、厚重, 如同纪念碑一般。作品对于劳动者绝对没有看不起的意思, 相反是要表达一种崇高的意味, 一种诚挚的敬意——以前只有表现伟人或英雄时画家才会这样处理的。

其另一件名作《晚钟》描绘两位年轻夫妇听到傍晚的钟声, 虔诚地向神祷告的情景。远远地可以看到教会尖塔的黄昏田地上, 两人如剪影般凸显出来的姿势十分令人感动。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极力称赞这幅画, 米勒也因此画而闻名世界。) 米勒这幅画中的另一层意思其实是说, 在巴黎, 那些上层人物, 拥有很多财富的人心中完全没有了神圣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有的是欺诈与勾心斗角, 哪里还有真正的信仰?而在乡下人们却依然保持着这种真诚。

所以,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米勒的伟大。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米勒在法国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没有米勒, 人们永远也不会从艺术形象中知道当时法国农民的真实面目 (那些最地道、最善良、最贫困然而也最富坚忍和牺牲精神的劳动者) 。

由此, 我们就会理解当时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为什么认为他们是社会里的道德良心了。米勒画农民, 库尔贝画工人, 杜米埃画城市里那些最无助的人。现实主义成为了一场具有社会意义的运动。此时的艺术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少数王室贵族的需求, 它与普通的老百姓也同样会息息相关。艺术也不再只是幻想与煽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认为我们要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里, 只有画自己所熟悉的生活, 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二) 勇敢的现实主义斗士:库尔贝

库尔贝是反主流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当时法国的官方鼓励画家画一些古代题材的东西, 远离生活现实的题材, 而太现实的不允许画 (因为太现实的作品会让某些人心里不舒服) 。但库尔贝坚持认为艺术应该画其眼见的真实, 所以他就画《采石工人》。作品表现俩个衣着破烂的工人艰辛地劳动的情景。为了画好画, 他还专门请两位贫民做模特。他实际上是要揭露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一面, 也是不为人所知的一面:看看我们的社会吧, 并不尽是荣华富贵, 还有很多辛勤劳作着的贫困者!

所以他画女人体作品时也同样不按照官方的要求去表现, 而是以农村妇女为模特, 以表现她那作为劳动者的肥臀宽背的形体之美。在1853年的沙龙展上, 库尔贝的人体作品《浴女》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我们知道安格尔是如何把一个女子的脊背拉长以达到更加优美的效果的;但库尔贝的画中那个洗澡的的女性裸体不做丝毫的美化。拿破仑三世在展览会上骂道:“这幅画美在哪里, 你们看她像不像女人, 一点柔和的气氛也没有。”皇后也站在一旁帮腔说:“简直像我骑的母马。”接着拿破仑三世在大庭广众下用鞭子抽打了这幅画。于是评论界对这件作品的攻击更激烈了。这幅画加剧了库尔贝与官方艺术界、评论界的矛盾。导致1855年世界博览会美展对他的两幅作品 (《奥南的葬礼》和《画室》) 的拒绝和库尔贝与官方的直接对抗。

于是, 库尔贝一怒之下在官方展览会的外面举办了题为“现实主义”的个展。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个个展 (个展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 任何的展览都是有其价值标准的。入选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好的, 落选的未必就不是好的。问题在于其价值的取向与审美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尽管库尔贝的作品击起了特别是巴黎上层人士的猛烈的攻击, 但是库尔贝依然进行他的创作。他和他的作品所具有的批判

古典悲剧研究状况概述

石慧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悲剧, 作为古代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戏剧文本和演剧活动情况的再发掘, 有助于人们不断加深对古代希腊社会状况和文化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正因为如此, 古典悲剧及其表演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学者的关注, 并且收获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关键字:古典悲剧;演出活动;美学

古典作品是探究古典时期希腊悲剧及演出状况的重要依据, 根据作品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 大致可分两类:其一是对于雅典演剧活动的记载。如柏拉图在《法律篇》《会饮篇》及《蒂迈欧篇》中都多少谈及当时的演剧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及《政治学》中对古典悲剧也都稍作论述, 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一些戏剧表演的说明。其二是关于戏剧的理论。柏拉图对于模仿性艺术和艺术的教化功能的各种观点可散见于上文提到的的几部作品中。要说对于戏剧理论的较为集中的论述, 则当属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亚氏在《诗学》里就相关古典悲剧的问题做了细致、充分的讨论, 并针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就“文艺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实践作用”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对文学及其他文艺作品, 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美学理论, 对近代以来西方的文艺理论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以来, 西方学者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进展与相关资料的日益增多, 学界在对此问题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突破。研究的角度已从原先较为单一的文本解读转向了由文学、宗教、考古、历史等多个角度综合性考察, 在研究方法上, 原本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让步于一系列新的方法学。

20世纪80年代后, 对于古典戏剧的研究在维尔南和维达那客及他们的后继者们的影响下, 有了更大的突破。研究的对象开始转向了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这种研究方式揭示了戏剧是如何成为雅典政治及社会生活中各种紧张状态与冲突 (如两性冲精神对于法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很多的艺术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继续进行现实主义的探索。

(三) 真正的大众艺术家:杜米埃

杜米埃是法国油画家及讽刺漫画家。他生前主要是以政治和社会讽刺家著称, 在他死后, 人们才逐渐承认他是一个出色的油画家。杜米埃画时事漫画, 表达对政府的抗争, 所以菲利普到处抓他, 杜米埃每天都把准备进监狱的东西准备好。一旦政府有什么措施不对, 他就画画讽刺。比如《高康大》取材于作家拉伯雷德小说, 借书中巨人高康大的形象讽刺刚刚登上王位的路易·菲利普。结果杜米埃被关进监狱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后来他一看到政府有什么措施不正确仍旧画漫画批判。于是不断地进监狱成为他的传记里很有意思的话题。

杜米埃的作品在博物馆里很难找到。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博物馆, 他认为博物馆只是少数人进的地方。他经常把自己的画挂在路旁或街头, 让经过的普普通通人都可以看到;如果你喜欢甚至可以把它拿走。他有一件很值得注意的油画作品是《三等车厢》。在这幅画中, 我们可以看到挤在一节火车车厢里的巴黎劳工——这些城市里最贫困最无助的人到底是什么一种样子。因此杜米埃的艺术不是属于宫殿里的, 而是属于普通民众的——他是真正的大众艺术家。

三、现实主义美术的批判性

通过对这三位画家及其作品的探讨, 我们对于19世纪法国现突、代际间矛盾或各种因社会情况的迅速变化所引发的问题等) 的表现方式。后来, 这种方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指出悲剧或喜剧作品中所包含的观念动力学不仅存在于城邦之内, 也存在于城邦之外。

总体看来, 对古希腊悲剧的研究经历了对研究的思维和实践方式的极大转换。在这些新思维和方式的指导下, 古典悲剧的研究方向愈加多样, 内容愈加丰富。西方学者所得的各种研究成果, 就笔者所有的资料, 根据它们的主题差异, 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 是以古典悲剧及演出活动为专题的研究。基托的《希腊悲剧》和坎布里奇的《酒神赞美歌、悲剧和喜剧》都是较早的对古希腊悲剧进行介绍的重要著作。前者侧重从文学的角度对希腊悲剧进行重释, 表明戏剧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后者则系统地阐述了酒神赞美歌、悲剧起源和早期喜剧状况, 其中的一些引证和论述, 常常被以后的研究者们所认可、使用。

由奥利弗·塔普林倡导的“对表演分析与重现”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他引导人们把古典悲剧和戏剧看做是舞台上的作品, 而非简单的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思路在他的著作《活动中的希腊悲剧》里, 得到了集中体现。书中对于古典作品的解析不再拘囿与文本的阅读和表演形式的分析, 而是全面展示了古希腊戏剧在整个演出过程的各种舞台表现的意义, 对古老的演剧做出了新解读, 将古典戏剧表演鲜活地呈现到读者面前。普塔林在书中主要考察了包括埃斯库里斯的《阿伽门农》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等九部戏剧作品, 注意到了剧本中被悲剧作者们所强调的那些关于舞台技术和舞台设置方向等的细节问题, 认为这些台词与表演之外的部分实际上与作品本身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将他们视作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1]

随着对古代世界考古工作的推进和遗迹、铭文等考古资料的增多, 对于古希腊剧场的研究日渐丰富, 考察范围涉及从戏剧初创时期到希腊化时代各个历史阶段,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细化。实主义的绘画定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此时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其实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意识的。这些艺术家就是要通过这种艺术形态明确地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 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对我们其实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 当我们去关注我们的社会现实时就会对很多事情做出反省。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艺术很少有真正的现实主义了。很多的艺术创作者并没有真正的对于民众的深切的关爱, 对于他们的生活的也没有深切的体验, 而仅仅地凭着几张图片来创作。这样的作品只是一种表面的写实, 而非真正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一个时代如果其艺术总是远离生活, 远离社会的现实, 其实是大有问题的。作为一个艺术家, 除了对于艺术本质的探索之外, 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现状未尝不是件好事。从艺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 也应该是“笔墨当随时代”的。难道不是吗?

参考文献

(1) 《欧洲绘画史》, 邵大箴、奚静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

(2) 《艺术的故事》, (英) 贡布里希, 范景中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11.

(3) 《欧洲19世纪美术》, 佟景韩、余丁、鹿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上一篇:1件事的启示作文下一篇:色彩写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