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2024-04-29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共14篇)

篇1: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高场职中2015年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隆重举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切实检验学生所学所得的成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学生们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16年1月5日在学校内操场举办“高场职中第八届技能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

此次大赛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众多教师的大力支持。此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分别是学前教育专业高三2班、14级和15级全年级,共计1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为了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各班学生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着手准备,或单人或集体,大家都卯足了干劲儿,准备在比赛中赛出风采,摘取属于自己的荣誉。

伴着悠扬的旋律,大赛于上午9:00拉开了帷幕。大赛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儿歌抢唱、环创设计、舞蹈、绘画、儿童故事等五个项目。首先是儿歌齐唱,之后是儿歌抢唱;选手们深情演唱,台下掌声不断;这个环节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唱他们熟悉的儿歌。

接下来,环创设计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想法和动手能力,尤其是综合素养的体现。14级学前教育1班易靖雯同学《欢乐海洋》的解说,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很是新颖,深得评委老师们的肯定。

“最佳舞者”选手各显身手,民族舞、自编儿童舞,展开了一场“舞林争霸”。

绘画区,选手们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令人应接不暇。“走进童心”,选手们带着自制道具,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儿童故事。

虽然比赛时间紧凑、内容多、要求高,但各位参赛同学准备充分,严格遵守赛场纪律,认真竞赛,积极展现,评委根据选手现场的音准、节奏、作品难度、作品完整性、舞台效果、台风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考量,当场打分。

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学习技能、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提高,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高场职中 黄敏)

篇2: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为打造全面展示我院学生专业素质和青春风采的实践平台,营造“比学习、比素质、比能力”的学习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兹决定举办“新闻与

传播学院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实现教学实践对接,展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

就业优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活动内容

1、新闻写作大赛;

2、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3、DV作品大赛。

三、活动方式

(一)新闻写作大赛

A、初赛

1、我院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均可自愿报送作品。报送作品即视为参加初赛(首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作品用学校拟稿纸撰写,并须注明作者、姓名、班级、学号。每位参赛同学可以报送多篇作品。参赛者直接将稿件交至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管

理办公室。

2、参赛作品题材不限、媒介不限,可以是消息、通讯、专稿、特写、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评论、人物专访、栏目策划方案等。

3、参赛作品要做到内容真实、客观、公正,严禁抄袭复制他人作

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4、时间安排: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为学生进行新闻写作和报送作品时间。11月10日下午为截止时间。11月11日-16日组织专家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60篇作品(作者)进入决赛。

B、决赛:

1、决赛内容: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2、决赛方式:(1)参赛同学根据现场所提供材料制作新闻标题、撰写新闻(体裁自定),同时结合自身认识和知识储备撰写新闻评论。

(2)在规定的90分钟时间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严禁复制他人作

品。

3、决赛时间和地点:2011年11月23日晚7点北楼教室。

(二)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A、比赛环节及时间安排:

1、预赛(班级选拔)。在班级自行举办公开比赛的基础上,2011级每班选出1位同学参赛,2010、2009级每班选出3位同学参赛(首

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

班级选拔时间:2011年10月14日—3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各班自行

解决。

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若欲参加,于10月19日以前直接到学生会学习部报名。学院将择日组织初赛,从报名者中评出若干名成绩优秀

者进入复赛。

2、复赛。共分三场,每位选手必须参加所有比赛项目,每项10

分。三场比赛累计总分前10名的同学进入决赛。

第一场:2011年11月4日晚。

比赛内容:

(1)每位选手进行1分钟自我介绍,要求富有创新性;

(2)每位选手进行3分钟自选题材的诗文朗诵。

第二场:2011年11月11日晚。

比赛内容:

(1)新闻播音。给定文稿,选手即时进行播报。

(2)个性主持展示。参赛的每个选手根据自己特长,模拟主持或重组一个栏目,内容可以是旅游类、新闻类、谈话类、法制类等等,时

间3分钟。

第三场:2011年11月18日晚。

比赛内容:

新闻图片评说。给定一张图片(体育、娱乐、社会新闻、政治新闻),选手根据图片所展示内容进行3分钟的即兴评述。

3、决赛颁奖。时间:2011年11月25日晚。

决赛内容:

(1)文学常识提问。

(2)给定题目,选手现场主持采访。

(3)才艺展示。应是播音朗读朗诵之外的歌舞书法绘画等。

B、评分细则:

1、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2)

2、临场应变能力;(2)

3、思想内涵;(2)

4、仪表自然、得体、落落大方;(2)

5、内容创意新颖;(1)

6、时间把握得当。(1)

(三)DV作品大赛

A、主题及目的:

本届比赛的主题为“文化•沟通•合作”,更加强调青年学生影像创作经验的交流与成果的分享,赋予青年影像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加多元的艺术尝试,重视和推崇优秀的创作者,鼓励每一个青年影像爱好者参与我们的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涵。大赛力求为大学生影像爱好

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B、时间安排

本次比赛作品征集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剧本征集阶段,时间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11月10日下午为剧本截止时间。第二环节组织评委从参赛剧本中遴选20部优秀剧本,并以剧本主创人员为主体进行DV作品创作,时间从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2月23日。11月23日下午为DV作品截止时间。11月24日-25日组织专家评委从这20部作品中评选出特等、一、二、三等奖,并推荐参加“第七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C、参赛方法及要求:

1、本届大学生DV作品大赛主创人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

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等),原则上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生为主体,同时也欢迎兄弟院系同学参与。可单独参加,也可组成团队参加。

2、所成DV作品应在20分钟左右。

3、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律相抵触。

4、参加作者必须向组委会递交完成作品光盘两张,一张数据光盘(格式为AVI),另一张为DVD光盘(展映需要),另附10M左右的作品宣传视频文件及3-5张作品视频截图,以便网络宣传及评选需要;作品存储介质上需标明作者姓名、年级、专业、班级和作品名称。

D、评分细则:

1、主题立意(3分)

2、故事结构(4分)

3、剪辑节奏(3分)

四、奖项设置

特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1名一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2名二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3名三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4名另DV作品大赛将设单项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

奖、最佳创意奖。

五、奖励办法

1、获奖个人由教务处和学院联合颁发荣誉证书。

2、获奖作品将推荐至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进行展示。

3、成绩优异者将获专项学分奖励。

六、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圆满举办本届大赛,由学生管理办公室、实训室、学院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组成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办公室。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篇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1 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意义

截至2014年, 全国已经举办了七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 广东省在2013年7月和2015年12月举办了两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办基本功比赛的目的在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的宗旨是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一个经验交流、教学展示、提升学生能力的一个平台, 通过比赛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老师能够增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技能大赛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 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导向。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侧重于体育相关的职业的技能和素质, 凸显了社会需求的重要性。以往高校体育教学比较注重运动技能, 容易忽视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技能大赛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校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目标是:1)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2) 形成自发学习、训练专业技能的氛围;3) 摸索专业技能培养的长效机制;4) 探索专业技能和裁判能力、组织能力相结合,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1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因此高校要认真组织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任务, 为中小学培养应用型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过程, 而且可以检验和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技能大赛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技能多元化评价体系等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技能大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也有很强的实效性。体育专业技能竞赛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须环节, 促进了考核模式的改革, 实现“以赛代考”、“以赛促教”, 能真是的考出学生的水平, 增强了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技能大赛从比赛项目的设置, 到比赛项目的设计、评价标准都和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 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和规定, 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1.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国家级、省级体育专业技能大赛能够体现社会对体育专业的需求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对体育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同时, 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通过技能大赛使教师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 吸取彼此的经验和理念, 快速增长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通过技能大赛, 不仅提高教师对专业技能的认识, 还丰富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可师资保障。

1.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体育专业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实践表明, 参加广东省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大赛的过程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高的运动技能, 而且参赛队员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案书写能力等都很突出。在日常的教学及赛前的训练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经过大赛可以营造一种积极上进的氛围, 全系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此项活动, 竞争意识增强, 学习目标明确,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1.4 创新和提高实践课程水平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突出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这才符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由此可知, 加强实践教学, 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通过研究和总结, 我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技能大赛为教学实践体系的核心, 创新和提高实践课程水平, 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步培养, 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良好氛围。实现了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通过对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 让教师可以找到切入点, 为实践教学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

2 以体育专业技能大赛为导向, 推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2.1 强化专业特性, 突出核心课程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和较强的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师。所以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同时突出重点专项技术, 实现一专多能, 同时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会做示范还要会用专业术语讲解、组织学生练习, 组织学生开展比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因此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理论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教法等课程就要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专业知识的运用, 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灵活的运用。

2.2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细化实践课程内容

体育专业技能竞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技能大赛能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专业教学方向的要求和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最终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因此在本科的教学实践中要优化教学内容, 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尚新性, 改变以往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高难度动作。要突出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 能够适应中小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核心课程中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适当的删减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内容, 开设一些中小学生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比如定向越野、街舞、健身舞等。将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 使学生易于掌握和锻炼,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强调专业技能的应用性, 形成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形成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体、构建以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为模块,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大赛对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影响深远, 所以高校要以技能大赛为引领,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的方向出发,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课程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善教学实践实训条件, 以技能大赛为载体,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合理的增加实践课时, 灵活变更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计划, 实施模块化教学, 使每一位同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训练, 强化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示范能力、纠正错误能力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在专业技能比赛中表现欠缺的方面, 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技能比赛实践平台来检验教学质量,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4 形成完善的体育专业技能大赛体系

体育专业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作用, 学校应当制定学生技能教学标准, 使体育专业教学更规范、更标准, 教学内容更符合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培养出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使他们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 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专业素质。

以广东省两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大赛为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技能竞赛活动,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研究和建设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机制, 引领我校体育专业发展全面、综合应用型人才方向的改革。围绕体育技能竞赛项目, 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修改教学计划, 补充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和培养, 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为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和切入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体育专业技能培养的多种教学活动, 从各种教学环节, 专业比赛等方式多层面构建一个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氛围。以校运会、学校足球联赛、学校篮球联赛, 学生技能竞赛和其他实践活动为平台, 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实践。

将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纳入教学计划范围, 将技能训练纳入教学环节内容, 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体育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对学生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具备高水平、高技能的全面人才, 把比赛的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使学生能够自信、成功的迈向社会, 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大显身手。

5 结语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学, 高校肩负着培养师范专业人才的使命, 应当改变教学思路, 勇于实践,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体育专业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教赛结合的新模式, 不但弥补了教学中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空缺, 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更好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应合理利用和逐步完善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体系, 使其大会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Z].粤体函[2013]17号.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届专业技能大赛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2) .

[3]邹学亮.以体育专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广东省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为例[J].体育世界, 2014, (4) :86-87.

篇4: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关键词:技能大赛 中等职业教育 电工电子 教学改革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一般课题《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479。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存在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实训设备滞后等问题。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是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风向标”与助推器,也引领着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材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最佳方式与基本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目前中职教育电工电子类教材强调体系完整,但理论知识过深过多而且与实践脱节,内容相对滞后,实验实训所占比例过少。

学校生源主要是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只能按照现行电工电子教材要求讲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

虽然不断地进行教学方面的探索,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较为保守,甚至有的教师仍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教,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缺少互动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毕业后难以直接上岗,需要二次培训,又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

3.“双师型”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动力和条件,按照多年的旧模式按部就班的教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目前,电工电子专业教师授课的理论知识常与实际生产脱轨,不知企业所需情况,不能将生动的案例与教学结合,导致授课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学生听课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学校实训设备更新滞后

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中职学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再加上经费因素影响,学校在实训设备上投入较少,导致实训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场地不足,很难有效的开展实训课,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有的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设备仍停留在十年前,示波器、万用表都是模拟式老型号。PLC、单片机、计算机仿真等设备即使已购买,数量也达不到基本教学要求。也有很多学校的实训室设备只是摆设,利用率很低,学生面对这样的实训条件很难进行专业创新学习。

二、技能大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1.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电工电子类技能大赛内容反映了企业需求方向和人才培养要求。借鉴技能大赛赛项规程,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吸收当前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紧贴产业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和及时更新,精简理论知识,渗透职业文化,注重实训教学和学生可持续性职业发展,以“必须、够用、可教”的原则,改变传统教材。结合技能大赛标准,编制与教材相应的技能手册。

只有实现教材改革,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容易,动手能力增强,使教学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方向。从往届技能大赛情况来看,项目式教学更适合当前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特点。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具体的项目,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潜力。我们将电类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和行业标准进行分析,设计和制定相应项目,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教学中使用的项目均来源于或模仿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紧紧围绕项目,主动探索,相互协作,完成教师设计要求。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培养了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习被动变为主动,由“学会”变为“会学”,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理念。

3.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虽然是学生技能水平的较量,也考验了教师的水平。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对指导教师的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能在大赛中获得名次,学校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派许多优秀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在这里教师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也了解了当前企业需求,还吸收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教师进入企业深造,促进了电类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企业培养出大量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而电类技能大赛的举行,促进了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4.技能大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条件是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发展。通过技能大赛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加大了电工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强度和力度,如为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笔者学校先后购置了电子技能实训装置和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装置。

就电工电子专业而言,技能大赛内容的变化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技能大赛项目与时俱进,由最初的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发展至今又增加了空调制冷项目、单片机项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项目,这也促使学校电工电子类设备得到更加完善。

学校形成良好的实训环境后,让师生更加了解真实的企业环境,真正按照电工电子专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各项课程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学习积极性提高,并有效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三、小结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8年来,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更新与重组,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技能大赛展现了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领和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正逐步完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巍.中职电工技能大赛对电工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业,2015(20).

[2]张祺午,李玉静.技能大赛:新特点与新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

[3]卓小莲.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发展现状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

篇5: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考核内容:

1、演练指定体操——全国第二套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奇妙》

2、体操创编(徒手操类、轻器械操类)

3、口令(在1、2项中考核)

考核标准:

1、演练指定体操——全国第二套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奇妙》 考核标准:

(1)动作舒展、标准,节奏感强,有力度

(2)整套体操熟练顺畅的完成,(3)能够将幼儿体操的稚气、童真、夸张等特征表现出来

(4)面带微笑,极富有感染力。

2、体操创编

(1)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大、中、小),难度适中。

(2)体现创编体操类型的特点。

(3)动作编排的科学性

(4)动作舒展大方,便于模仿

(5)配乐与体操和谐,节奏感强

3、口令

(1)口令熟练,使用正确。

(2)发音清晰、准确。

(3)口令节奏感强,符合预令和动令的不同节奏要求。

篇6: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及其目的,然后指出技能大赛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技能大赛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即以赛促改、开发实用性教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会计专业;会计业务水平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创造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型人才,会计职业技能竞赛应运而生。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中职会计教学树立了新的方向、创造了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会计技能大赛是丰富及补充亏阿基理论教学的有效方式,其对现代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显著作用[1]。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及其目的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

会计技能大赛是指各省市定期举行的以中等职业类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来说,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是参照国家各项会计法律法规而组织的,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等相结合的赛事。其内容一般包含会计电算化、点钞、传票翻打和手工账务处理等。

(二)会计技能大赛的目的

1。展示教学成果。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同时也是展示各校教学成果、评定各校教学水平的手段之一。通过比赛考查学生会计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根据比赛内容和结果,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说会计技能大赛既指导会计专业教学,又反过来检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2。传递先进理念。会计技能大赛一般采用行业最新的软件和技术,贴合一线实务操作。如点钞会根据银行点钞比赛的手法和方式来进行,会计电算化会根据最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实务来设置比赛内容。自从国家开始全面推进“营改增”后,各大会计技能比赛全部采用营改增软件和题型。这促使各校教师和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3。促进教学改革。会计技能大赛贴合企业实际,采用最新的会计政策和制度,指导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职会计专业一般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会计技能大赛偏向操作技能与实用性的,因此,可以紧随技能大赛的风向标,调整课程设置,避免过多的纯理论性教学。

二、技能大赛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偏理论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偏向理论课程,实践或操作课在设置比例上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缺乏。教师在授课时,也会比较倾向于理论性授课,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偶尔会增加一些配套实训或练习。这样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脱节。

(二)大赛与课程相偏离

以上海市星光计划会计技能大赛为例,会计技能当中有手工账务处理和点钞、传票翻打、电算化等内容。而在课程设置上,尤其是手工账务处理,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进行课程设置,大部分是在理论课程中当作配套练习,并没能教给学生专门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材料较缺乏

当前中职校会计专业的教材偏向理论性,知识点较多,相对来说会比较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部分学校尝试向高校看齐,增加了很多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课程。这是会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方向,但也会造成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

三、技能大赛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赛促改

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学期中安排实训周、学期末安排实训考核,加大对实践操作的教学力度。随着技能大赛的规范化,会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为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中职会计课程设置上应更加强化实用性和综合性[2]。同时,根据各项技能比赛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为竞赛教学、竞赛考核模式,把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

(二)开发实用性教材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来编写、开发教材,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实践操作、课堂实训中,按照不同实践模块来划分任务。同时,教材内容应当结合技能大赛的要求,把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放在主要位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行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随着各种会计政策和行业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所教授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了解各种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化,以及明确当前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教师应当多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观摩名师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总之,会计技能大赛是联系企业与学校的桥梁,也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我们应当以技能大赛为指导,发现当前会计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完成课程改革,真正做到以赛促改。

参考文献:

[1]黄朝邦。会计技能竞赛对现代中职会计教学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13):151。

篇7:教师技能大赛新闻稿

任县四中

张佳

“沙场练兵,教学相长”,5月15日上午,任县,广宗,南和,平乡顶岗实习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领导,师生们的翘首期盼下终于拉开帷幕。相关领导,特聘名师,以及一众实习生们齐聚任县二中观摩比赛。

本次比赛,共有11名选手参与,都是在四县选拔出的优秀实习生代表。比赛分两个环节,模拟授课十分钟,答辩三分钟。从教师口语,教态,授课内容设计,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多媒体使用,板书设计等多方面对选手进行综合考核。在授课环节,各参赛选手准备充分,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教学方法独特新颖。在答辩环节,各选手们更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机智应变,完美作答,对答辩问题处理得可谓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选手们自然流畅,富有创意地语言;端庄大方,挥洒自如的仪态彰显出了师大实习生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洋溢着朝气与热情的实习风采。比赛过程中不时响起热烈掌声,领导,老师们看到实习生们突飞猛进的进步,精彩纷呈的展示,欣慰不已;观摩地实习生们看到同伴们的精彩表现,也都颇受感染,受益无穷。

下午,在仁县教育局礼堂内举办了颁奖典礼,对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予以颁奖表彰。并伴有部分老师,实习生们的精彩演出。场面壮观,盛况空前。随着各个奖项地相继颁布,精彩演出地陆续呈现,本次实习生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完美落幕。

篇8: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1 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目的和意义

1.1 通过学生专业技能大赛, 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

目前, 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 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 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定期举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 是对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检验。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也是一个展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平台, 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技能大赛, 使体育专业教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有效的利用体育资源, 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转变教学思路,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2 通过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展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是学生技能展示, 风采展现, 能力比拼的一个大舞台。实践表明, 凡是参加湖南省技能大赛的学生, 积极性高, 参加技能大赛训练态度积极, 主动性强。在大赛的过程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高的运动技能, 而且参赛队员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案书写能力等都很突出。在日常的教学及赛前的训练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通过大赛可以营造一种积极上进的氛围, 使体育专业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此项活动, 竞争意识增强, 学习目标明确,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2]。

1.3 通过技能大赛的引导, 使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 体育专业技能大赛是为了促进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 它是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最终结果将使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重视社会岗位的要求, 从而把体育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 全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专业课程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体育专业都是围绕“主干”课程有轻有重, 重技术, 轻综合, 忽视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校学生基本功在大赛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和不足。所以,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而且将重心转移到教学技能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不仅符合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也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要求。由于“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目标理解有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主要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动作难度为目的, 为完成课程要求下工夫、花力气, 而有关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忽略了, 导致我们学生在教案设计、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体育专业教学当中, 使学生对新课标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在实施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新课标理念的培养[2]。

2.2 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是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不考虑学生的兴趣, 不重视发展学生设计的课程的能力, 不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 没有突出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 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没有主观积极性、创新性, 反而形成依赖的惰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所以, 我们应该以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为平台, 让大部分学生通过技能展示,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因此,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的教学, 使学生在教学中更积极地参与教学组织, 甚至可以让专业技能较好的学生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还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提高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控制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以往老师在教, 学生被动地去学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

2.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不难发现,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时数较少, 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教学实习, 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较少。除了在教育实习和专业课的课前准备活动中, 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其他实践教学平台还是空白。所以, 学生缺乏教案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等诸方面能力的实践环节, 这样就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无法接触中学体育的真正需求。

3 以体育专业技能大赛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技能竞赛活动, 有效地调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更加紧密, 突出专业技能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围绕体育技能大赛项目,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调整, 修改教学计划、增补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为载体和切入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技能大赛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技能大赛, 得到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通过这个技能竞赛活动,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技能的体育热情, 体现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 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

3.2 针对技能大赛采取的专业课程改革

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为坐标,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不断探索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 要注重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改变培养模式、革新课堂教学, 同时促使高校与中小学进行深度结合, 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和教学技能。

1) 调整体育专业课程结构, 实现中小学教学的需求和高校培养的标准相对接, 充分体现体育专业技能基本性和专业性相结合。体育专业技能大赛的培养目标就是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增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模拟中小学体育教学, 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构建体育技能训练机制, 设置技能训练模式。在课程学习中注重体育专业技能比赛的训练和培养, 增加实践练习的环节,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参赛的竞争力, 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的经验。

3) 构建体育专业技能培训支撑体系。高校和中小学一体深入发展, 推动体育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联合中小学举办模拟招聘会, 由用人单位人员担任评委, 通过类似的活动或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是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拓宽自身知识面, 找差距, 补不足的过程。

4) 设置体育专业技能培养的多种教学活动, 从各种教学环节, 专业比赛等方式多层面构建一个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和参赛的热情,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研究。

3.3 构建“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的长久机制

进行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动力”, 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和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具备高水平、高技能的全面人才, 把比赛的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使学生能够自信、成功地迈向社会, 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的通知[Z].2015 (6) :9.

篇9: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引领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向,已经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课程领导力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速度,本文对职业教育课程领导产生的必要性、后喻时代的校长在课程领导中角色定位、课程领导力对大赛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课程开发;后喻时代;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48-03

最近阅读了屠广越《学校的课程领导与有效教学》一书,该书从课程领导[1]、规划学校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实施、实施有效教学五方面阐述了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与推进课程领导的策略。结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纵观多年来我市职业学校在各类赛事中的成绩,及其对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影响,感慨于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考量指标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而目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主要的考量方式是通过各类竞赛进行评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赛事就是技能大赛。

从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省市级到校级技能大赛,不仅是高技能人才展示风采的舞台,其示范性和辐射效应更是全方位的,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庞大的系统工程,被视为职业教育的“高考”,也逐步成为各地各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水平综合检验的重要途径,更是各企业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镇江市的机电类、信息类、农林类等专业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这与我市在课程领导力的建设有着很大关系。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领导和课程领导力

所谓课程领导,是在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及改革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统领、指引、带动、引发一个课程共同体或成员在课程开发与更新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或过程。也就是说,课程领导是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主、客体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各角色对于课程的立项、开发、设计、实施等程序的一种教育活动。

对职业教育而言,课程领导是多元的、多角色的。我们常说,一个好的职业学校校长必须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教育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也正说明了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多角色。

职业教育的课程领导者也是多元的,可以是一个团体,如专业系部、教学团队(包括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备课组;可以是物(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当然也可以是个人,如校长、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个人等,也可以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引领者。根据美国课程专家兰姆博特的观点,课程领导是一个团体,包括组织内的每个成员。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复杂性来看,职业教育的课程领导者更多的角色也是一个团体,包括团体内的所有成员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建构项目、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策略以及评价方式。另外,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交流,把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专业信息和各种预设显现出来,供成员一起研究和产生思想的火花,在共同目标和有效信息的引领下,反思、并赋予工作新的内涵,促进团队工作正确行动——即形成课程领导力。在历经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领导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团队内权利和权威的再分配,这就更加有效地促进成员共同学习、达成目标、分工行动和共担责任,强化了课程领导力。

二、职业教育课程领导力产生的意义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决定了学校课程必须是立体架构的、具有开放性、实时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学校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包括在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方面,课程领导力对于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特色彰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信息时代,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加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随之更新与时俱进,课程的领导力价值更为凸显,它关乎到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能否同步、专业建设与科技进步是否协同、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是否一致。

(三)是大赛制度下领导和教师的主动追求

这些大赛自身承载着先进的文化内涵、新的技术导向和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学团体,或团体中任意一个优秀个体,无论是学校校长,还是教学领导者或教师,都会希望自己努力做一个引领课程建设的思想者,进而率领团队朝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充分体现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培养方向,完成自身的精彩蜕变。

三、“后喻时代”[2]职业学校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定位

在目前我国行政化管理为主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的课程领导者主要还是校长。有关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目标确立、实施方案、团队运作方式、评价制度等,主要依靠校长决策。

在“后喻时代”,校长若能进入到课程领导者的角色,便可以从年轻教师团队中得到有效的反哺,形成“行政领导+专业引领”的强大引擎,事半功倍地率领自己的队伍朝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和探索。

(一)课程目标和专业文化的倡导者

职业教育的课程领导者要强调实现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并在学校营造的、特定的社会企业文化情境中,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学生。除了常规课程外,职业教育还有很多的课程开发空间,比如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的项目方案,就涵盖了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动向,包含着深层的企业文化背景,如何将竞赛项目成果转化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就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在课程领导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性质的认定、多学科的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的重构、课程的校本开发,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水平。

为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改造或营造教学环境、尽可能使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相近,我市部分学校在富有先进理念的校长倡导下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比如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数字化工厂、信息技术类的动漫制作与软件开发工作室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endprint

(二)团队运作和课程资源的保障人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既含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包含综合性较强的技能操作训练,因此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艺,还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场地,所以要提升教学效益,学校必须建立“学研训一体”的师生教学共同体,并形成师生间类似并超乎师徒关系的团队情感链。而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无疑正是这一团队的最有力保障人。

(三)课程评价与培养激励的良师益友

实施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考核,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效途径,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实时性与技艺性。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应知),也包括专业技能的掌握(应会);既要评价专业能力水平,又要评价关键能力水平,其中包括了意志品德、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多数专业技能的考核不仅仅是终结性的,也要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进行考核。其评价方式也必须具有多样性:包括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突出技能考核,将学生和教师的目光集中到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团队意识的提高,全面考核教育目标的达成,还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采用多重方案与分阶段考核等方式,多采用激励方式,使学生有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机会,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及时掌握教学过程效果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课程团队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要紧密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开展符合“5S”规范的教与学,并且及时培养学生有效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需要教学团队面向企业、社会,同时在实施教学中将面临各种困难,所以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如果能积极参与到对教学的评价和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中来,在教学中形成领导者——实施者——受教者相互评价、激励的蝴蝶效应,课程目标便可顺利达成。

四、技能大赛评价导向下,校长是职业学校课程领导的首席

技能大赛的终极目标,不是仅看职业学校获得多少奖牌、排名第几位的问题,而是着眼于如何更有利于培养出“大国工匠”,提升全体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将专业建设更快推向新高度。由于技能大赛是逐级的、且基本基于日常教学的选拔,每个项目的技能竞赛背后是专业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较量,因此学校每培养出一个金牌选手,就意味着这个专业的教学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包含着师资力量、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等方面的新突破。因此,技能大赛的成绩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或一个教师的成绩,也是学校或专业整体办学实力的体现。

一个好的校长必定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经理”。在技能大赛全方位覆盖、深层次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今天,校长必须明确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学以致用,及时汲取大赛精髓,要求教学内容与大赛和企业的先进技术高度接轨,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大赛评价标准和行业元素,并为此满足教学的相关要求,如设备投入、场地建设、适时培训等等。因此校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学校课程领导者首席的重任。

同时,校长要主动适应后喻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团队之中,与教学团队的精英们相互切磋、优势互补,以增强教学团队活力,确保教学实施的优质高效,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和方法,制定和修改教学管理措施、规则和制度,使得技能大赛制度对学校教学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让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培育出更优秀的选手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展示风采,以此带动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屠广越.学校的课程领导与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艳.后喻文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2(14).

篇10: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请将答案写在下列各题的答题区域内,页面不限。

答卷文档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文件名为“参赛号+专业知识答卷.doc”。 1.请叙述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

2.当前人们使用的“360安全卫士”和“360安全浏览器”,能及时更新病毒库,或提示用户所访问的网站是否安全,这主要采用了什么技术?请简述这种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

答:

3.什么是汉字的输入码、机内码和点阵码?请简述利用键盘调用汉字的过程。

答:

4.有两个主机地址分别是 192.168.123.71 和 192.168.123.133,当选用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时,它们是否在同一子网内?若将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192,情况又如何?为什么?

答:

5.请描述计算机(处理器)中字长、寻址范围的概念。寻址范围是由什么决定的?某计算机地址总线24根,问其最大的寻址空间是多少?

答:

操作技能试题

本文档仅供方便浏览全卷试题。

请进入各题对应的文件夹进行操作与答题,并将文件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

1.请在Word中画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流程图(ax2+bx+c=0, a≠0)。保存为“参赛号+操作1+流程图.doc”。

2.打开“操作2_素材”文件夹中的“成绩表.xls”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 进入“成绩表”工作表,仿照图1进行操作。修饰工作表:第1行底为蓝色,文字为白色;以5条记录为单位,填充颜色为淡绿色和淡黄色相间;加黑色边框线。在“序号”列填入001到400的序号,颜色为红色。在“密码”列中填入八位整数的密码值,密码的.前两位数都是20,后六位数无规律,颜色为红色,密码填入后,应保持密码不变。

(2) 进入“查询”工作表,仿照图2进行操作。在第一行输入字段名。实现功能:当在“姓名”字段键入“输入”两字,此行记录各字段值都显示“0”,当输入某一位学生的姓名后,显示学生的序号、各科成绩和总分。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2+成绩表.xls”。

图1 图2 3.仔细观察“操作3_素材”文件夹中“样题.swf”的播放过程,利用Flash制作一个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小课件。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3+小课件.fla”、“参赛号+操作3+小课件.swf”。

样题.swf动画截屏:

4.仔细观察“操作4_素材”文件夹中“飞翔的小鸟.exe”的运行过程,用VB编写一个“飞翔的小鸟”的动画程序。当单击“开始”命令按钮时,小鸟拍动翅膀从左边飞到右边;当单击“暂停”命令按钮时,暂停飞行;当单击“结束”命令按钮时退出程序。保存文件的文件主名为“参赛号+操作4+飞翔的小鸟”。

5.使用“操作5_素材”文件夹中的素材创作一幅主题画。具体要求如下:

(1) 利用滤镜产生特殊效果;

(2) 应用选取、修补、颜色、蒙板等多种工具编辑图片;

(3) 图中有文字效果、图层样式的应用;

篇11: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2011年11月25日下午2:30,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管理系举行了职业技能大赛,即“三笔一画”。其中“三笔”指的是钢笔、毛笔、粉笔;“一画”指的是绘画。比赛旨在培养学院免费师范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在教育与管理系全系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圆满成功的结束了。

此次大赛分为两部分,一是现场创作书法作品;二是非现场创作绘画作品。参加今年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中,参加毛笔的有十七人,钢笔的有九十二多人,粉笔的则有一百一十三人。比赛后,由老师组成的评委团对学生所创作的作品进行点评并筛选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部分优秀奖。比赛受到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就像一个“检阅场”,它为全系学生提供一个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此次大赛旨在强化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为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和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同时激励广大免费师范生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我,全面发展,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更应该以赛促学,以点带面,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争取早日成才。

篇12:CAD技能大赛获奖新闻

经过激烈的竞赛,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代表队荣获全国团体二等奖;参赛队员荣获个人一等奖一名,个人二等奖一名;艾志刚老师、张婷婷老师、于奇芳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为了此次竞赛能获得优异成绩,三位辅导老师和学生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本学期开学,三位辅导老师每周都利用下课时间轮番进行辅导,在不占用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的前提下,老师们和学生们都认真严谨的准备参与此次全国竞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参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给学校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篇1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新闻稿

高等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是面对社会、面对企业、面对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 它要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构建职业标准化平台, 邀请专业行业的专家、企业的高手参与, 从内容为主, 并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实践的理论技能和操作规程。技能比赛的试题既要满足国家最新标准的职业技能要求, 又要与生产实际相贴近;既能有新工艺、新知识环节的关键, 又能反映赛手技能水平的真实性, 从而突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既能够突出专业特点, 又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使同学们参加各种项目技能比赛, 指导教师要对比赛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进行研究, 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对研究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奠定基础。

二、对辽宁地区的实践价值

辽宁地区几十所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职业预备教育, 使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无缝连接。专业以技能竞赛为引领, 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融合了不同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专业技能大赛推进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

1. 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按照目前人才市场的社会需求, 研究培养企业高素质劳动者的急需和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途径。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专业模式创新、设置专业、内容课程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课上实践教学与企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形式。技能比赛的项目及要求, 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相互接轨, 促进了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观念的改革的推进作用

高等职业技能大赛倡导“用赛促学、用赛促练、用赛促教、用赛促改、用赛促建”, 以就业为导向, 与企业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非常重视,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探索研究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 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 与企业一起搭建各种创新实践、满足企业要求的平台,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重要关键载体, 从而实现了从理论知识为本位向以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把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职业院校专业生命线的发展, 以大赛为载体, 考察教师、学校的教学水平。

3.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高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对学生要求是实用型、应用技能型, 而不是理论学术型, 所以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下学院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必须由“从理论到实践”向“以实践训练为主线”的转变, 适合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未主体, 以企业职业的领域和工作要求、客户要求为任务基础, 建立与企业零对接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以及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

(1) 通过大赛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在技能大赛的比赛之前, 举办方安排赛前培训, 培训的内容为目前企业、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实用技能,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 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一个为学生展示能力水平的平台, 为企业零对接, 与职业就业打基础。职业技能大赛侧重的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将理论型转化为实践技能型。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 增加学生对企业、客户需要的实践专业技能的熟练。

(2) 通过技能大赛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高等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了当前行业、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技能要求, 和体现国家行业新的规范标准, 通过技能大赛, 我们可以以行业为引领, 规范教学评价体系, 推进教学常规的管理,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对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及对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结束语

高等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 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立了职业技能大赛的机制, 对职业技能大赛进行规范化, 让技能大赛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 通过技能比赛, 使培养学生在实践技能、就业技能、企业零对接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技能大赛活动, 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行业本领, 提升了学院专业的品牌效应。

摘要:随着技能大赛逐层逐级选拔和比赛, 在社会上已形成一种声势强大的“职教冲击波”和“技能冲击流”, 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 企业关心职教、参与职教并得益于职教, 已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技能大赛正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技能大赛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进行在专业技能大赛推进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专业技能大赛,教育全方位,改革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游静, 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1年22期.

[2]刘立莹, 张宏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背后的冷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

篇14:技能大赛与动漫专业改革

一、技能大赛与动漫专业教学目标改革

技能大赛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职业对口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与职业学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群表明。现在的动漫产业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动画片生产,除此之外,动漫还拓展为多个方向:游戏动漫,网络动漫,应用于军事、医学、影视等领域的动漫,手机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动漫等。这表明了泛动画时代已经来临。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群较传统动画工种有了较大的变化(见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该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网页等领域。

作为中职动漫专业教学,按照本科教育那样系统性教学全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动漫生产流程中所有技能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培养目标需要从传统的圈子中跳出来,相对本科生和高职生,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只有将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缩小,以熟练掌握焦点项目技能为目的,聚焦到“核心技能”的培养上,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有选择、有重点地掌握技能,才能使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技能大赛正是把学生动漫专项岗位技能的训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职动漫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在计算机设计制作中胜任创新设计;在电脑广告设计影视动画公司胜任动画片制作:在影视动画广告公司胜任动画广告设计工作;在游戏动画公司胜任游戏设计制作、网络动画等。

二、技能大赛与动漫教学内容改革

技能大赛的多个项目与动漫专业相关课程相关联,甚至完全接轨。主要的项目有:动画片制作、影视制作、美术基础等,环境艺术和平面设计也可以作为动漫专业学生参赛的延伸项目,因为它涉及动漫课程中三维软件和二维软件的熟练运用。这些竞赛项目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技能大赛项目与动漫课程的对接关系见下表:

在调研中发现,动画行业制作机构因从事主要业务方向不同,其岗位的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现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系统性,各科课程的比例较为平均。我们可以从技能大赛得到启发,整合和优化动漫专业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体系,将整个专业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定位在专业的“核心技能”上,以公共课程为基础,围绕着“核心技能”的培养整合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且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来强化技能培养,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层面上保证“就业导向”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这里的核心课程应体现技能大赛计算机和艺术比赛项目的价值取向,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与教学项目相结合,形成有利于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学生技能水平提高了,就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也更加有利于就业和升学。因此在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上,动漫美术基础知识、设计基础、软件基础是公共课程,原画设计、动画设计、三维制作、影视制作是核心课程。并同时开发针对性强的项目实训校本教材。

三、技能大赛与动漫实训课程改革

技能大赛选拔了人才,突出了专项能力的培养,传统实训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我们应该抓住技能大赛这一切人口来探讨技能实训方法的改革。

一种反常现象值得深思: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许多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3年后依然掌握不了。传统的实训项目繁多且无选择性,全体学生按照相同目标进行统一方式实训,显然是很难达到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同样难以取得专项好成绩。究其原因,一是实训时间和精力过于分散,二是动漫教师均为其他专业转行,学习时间短,教学任务重,不能抽出时间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具体的改革思路是:加大专业实训课程的课时,按照动画流程的步骤来安排课时顺序,将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尽可能提前,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动画、掌握动画,留出大量时间进行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集中训练,提高效率。

另外,支持老师进修动画或引进动画教师。现有动画教师可跟班到企业学习。在课程分配上,老师要划分为动画基础课老师、动画二维老师、动画三维老师,在“一专多能”基础上,强调老师要向专家型转变。

再者,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按每学期并行原则去组织的做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计划可以仿效高校串行课的方法来制定,使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的即时衔接和技能训练的集中强化。

文摘

国外公民教育的实施对职业学校德育的启示

公民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人、更为普适的教育。其具体内涵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能力。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着以下问题: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实施仍是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本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机械。

美国的公民教育在课程设计及实施上反映出人文性、实践性、科学性、时效性等特点;英国的公民教育以历史和地理为轴,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每周2—4小时定时教学:澳大利亚的公民教育的实施侧重课内讨论、学生自主活动、社区服务以及班会或学校集体活动: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实施确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立体公民教育网络。

上一篇:英语六级复习计划下一篇: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