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技能

2024-05-12

学前美术技能(精选十篇)

学前美术技能 篇1

形成幼教美术应用能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目标培养主要体现在:平面形、装饰色彩、立体造型、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平面形主要是对画面形象内容的构思、组织、表现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色彩主要是对装饰色彩的规律、运用及表现技巧方面的能力培养;立体造形侧重以手工制作的方法、步骤、成型规律以及各种耗材的开发与使用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是把前三者在教育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合理恰当的运用, 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体验。这四个方面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如:往往画面构思、起稿、设计能力强的同学, 美术综合应用能力就会比较强。

传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区别在于美术的技能不止包括“技”即美术技术层面的东西, 还应包括“能”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达到技能要求这一矛盾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运用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技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研究整合教材内容, 做好教学前的充分准备外, 尝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恰当设计运用多种辅导方法加强训练的实效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 情感激励法:

高中起点学生入学前基本不上美术课, 美术基础较弱, 大部分学生是从头学起, 有的学生学习美术信心不足, 需要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和关注的兴趣, 加强美术入门基础内容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绘画表现能力和应用创意能力的培养。学前系绝大部分是女同学, 从性格特点上比较喜欢幼儿美术中那些可爱的形象, 丰富的色彩以及绘画、手工中各种材质的表现形式, 愿意参与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加上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幼教中的地位, 涉及到五大领域教学、在环境布置、游戏文艺活动等很多方面, 可以从职业需要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意设计的热情, 作成才教育, 使之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2 欣赏借鉴法:

通过欣赏名作、学生优秀作业、实物图片、姊妹艺术等形式,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研究这些作品中内容的选择、各种造型或色彩语言或表现方法的设计, 然后结合作业要求进行创作尝试, 往往会表现出基础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查找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教师依据培养学生具体能力弱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表现技法进行讲解示范, 再让学生制作时, 就会比较理智的进行主观设计并预想画面效果, 逐渐使知识得到内化、形成技能。

3 观察体验法: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训练中鼓励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适宜表现的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学生临摹作业学习、只是照葫芦画瓢未必入脑入心难以形成真正的能力。点开窗纸、掌握方法, 学生在创作上会大有潜力。幼儿教师绘画创作性思维的表现、创造性手工活动的开展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 对培养幼儿从小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为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发明创造和良好品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分层训练法: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能力提高。教学中还可以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如: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临摹, 学习他人的经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范例的启发下发挥一部分, 进行半创作;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结合基础知识直接进行创作。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应用会有所不同, 可以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训练, 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可以这样进行。随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训练内容, 如:在画油画棒教学中发现学生儿童画起稿设计画面能力较弱, 在这段时间, 坚持课前用5-8分钟时间练习起稿, 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潜能。

5 项目教学法:

在类似墙壁装饰画这种集体共同完成的作业练习活动中进行分组设计制作。例如:每个班级不同主题, 海底世界、森林王国、星空、金秋硕果、昆虫世界等。单个班级再分成几个具体的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设计画面的、做底图的、做鱼的、做各种海底植物的、做其他软体动物的等不同任务。遇到的墙壁画构图设计、色彩搭配、制作布置的相关知识形成问题驱动, 边做边教、边做边学, 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 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6 幼教引导法:

教学目标涉及的知识点都尽量围绕学生能力的形成展开。常向学生设疑:“假如给幼儿园的孩子上今天这个内容时, 可以表现什么样难易的内容?”如:讲黑白装饰画部分, 大学生要完成相对完整的主题画面, 幼儿则可以将统一外形的复印稿发给学生, 运用点、线、平涂的办法简单装饰一片叶子、一条热带鱼、一朵花或是一个花瓶等。欣赏完涉及的形象细节图片或实物后, 作添画装饰练习。这样可以使教法学习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紧密结合起来, 实实在在做到学有所用, 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实现能力培养与幼教实践无缝对接。。

7 跟踪指导法:

一方面是作业应用练习延伸, 如:在掌握染纸技能基础上学会应用, 启发学生灵活应用。可以用染好的彩纸设计出适合的形象, 半立体浮雕式粘贴在纸板上装饰形象;可以染剪刻纸的作业;还可以把染好的彩纸借助矿泉水瓶做成时装人物;还可以染布、染整开的的宣纸做幼儿时装等,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 对学生在见习、实习、甚至工作阶段, 美术活动中作顾问, 答疑解惑, 努力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 让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幼教工作。

情境教学法, 展赛感染法。

美术课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每阶段课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新鲜的感受, 因此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提高学生能力,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辅导方法, 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活动。

摘要:教学中需要从培养学生如上能力出发, 整合教材内容, 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体现教师的指导能力, 为学生执教美术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篇2

中班科学教案:吃西瓜

设计意图: 夏天,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的西瓜更好吃等内容。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评:目标2体现了科技、发明与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 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评: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附 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教案:吃西瓜》相关的文章

幼儿园中班:球宝宝玩滑梯

设计意图:

球是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最常见、最喜爱的玩具。一次户外活 动时,孩子们正自由地玩球,无意间阳阳的球落到了滑梯上,球自然地从滑梯上滚下来,他大声地喊到:“我的球在坐滑滑梯呢!”孩子们都围了上去,把自己的球也放到滑梯上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设计了《球宝宝坐滑梯》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玩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2、能合作进行探索活动。

3、初步感知球滚动的快慢与滑梯的高低有关、不同的球滚动的快慢不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孩子们对球已有浓厚的兴趣,知道球能滚动。

2、物质准备:

木板14(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块、积木若干、木棒、绳子、大小皮球、垒球、统计板。

3、环境准备:

家长、教师、幼儿共同收集不同的球投放在球类活动角。活动流程:

探索一:球在不同高度滚动时的情况——探索二:不同球在同高度滚动情况——讨论实验结果——延伸:玩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场地,导入主题。

二、:球宝宝玩滑梯

1、探索:谁的球滚的快,为什么?

2、用图画方式统计探索结果

三、:垒球宝宝和皮球宝宝比赛

1、探索:怎样比赛才公平什么球先滚下来,为什么?

2、统计探索结果

四、根据图形统计讨论操作结果

五、活动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球?

2、活动角:在玩中继续探索球的秘密。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幼儿园中班:球宝宝玩滑梯》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蔬菜从哪里来

设计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想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并不难。因为在超市中随时都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但是,如果你问孩子“蔬菜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孩子们很难给你正确答案,就更不用说认识蔬菜植株,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了。针对孩子们这一经验的不足,我设计了《蔬菜从哪里来》这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 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种类 蔬菜名称

菜叶类

瓜果类

根茎类

分析与反思: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蔬菜从哪里来》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卫星绕着地球转

活动目标

让幼儿用自己身体运动的办法,来体会地球和卫星运行的特点,发展幼儿动作的表现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简单了解人造地球卫星旋转的情况。自制小坐垫若干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初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特点,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卫星与地球的运行?

2、在讨论的基础上,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作“地球”,一人扮作“卫星”,进行身体运动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可参考的活动方式有:

①“地球”端坐不动,“卫星”围绕着“地球” 走、跑、跳、转圈爬等。

②“卫星”和“地球”相对而站,手拉手转圈。(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注意:身体要稍向后倾斜,手臂拉紧,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旋转。

③“卫星”双手抬着“地球”的双脚,“地球”两手撑地,一起慢慢地转圈。

3、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圆,另一组在小圆外围成一个大圆,听到老师的指令后,两圆(两组幼儿)向相反方向运动(走)。老师可作两圆的圆心。还可以自编儿歌,如:“走走走,转转转,卫星绕着地球转”。

建议

1、“地球”最好坐在坐垫上旋转,以免弄脏磨破裤子。

2、幼儿牵手旋转,不能用力过猛,牵拉过快,以免拉伤关节或肌肉。

3、此活动可以和认识地球的教育活动配合进行。

4、有可能的话,此活动可以在室内较干净的地板上进行。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教案:卫星绕着地球转》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转载自 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

活动目的:

1、了解身体的一些洞洞(器官)名称和功能,知道它们需要保护。

2、大胆尝试用身体创造洞洞,体验洞洞的有趣。活动准备:图片、课件 活动流程与问题设计:

一、联系经验看图讲述

●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讲述梳理洞洞的已有经验。

1、我们的身体都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身体上有没有有趣的洞洞。(出示图片)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身上哪里有洞洞?

2、牙齿很坚固,怎么会有洞洞?这个洞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3、心上有洞洞,会有什么感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心痛、难过?、小结:这些洞洞给我们带来了麻烦(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疼痛、难过,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二、关注自我观察寻找

● 意图:知道身体上洞洞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作用。

1、我们身体上还长着许多有用的洞洞,它们在哪里呢?我们互相找一找。

2、这些洞洞都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小结: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三、游戏体验

拓展经验

● 意图:拓展“洞洞”的概念,体验洞洞的有趣。

1、我们的身体还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2、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更大的洞洞吗?(观看视频)

3、原来我们合在一起就会把洞洞变得更有趣、更好玩,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幼儿自由游戏)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 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 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固定小图片?

活动目标:

(1)能动脑筋尝试使用磁铁.大头针.糨糊.双面胶等不同材料,使小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直立的板上。

(2)能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

活动准备:

双面胶、磁性板、动植物、人物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图片及各种材料,引起幼儿动脑尝试的欲望。

教师:秋天真美丽,这里有许多小朋友自己涂.剪的秋天的花果树.人和动物的图片,我们来把这些小图片放在板上,看画讲故事,好吗?可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小图片固定在这几张直立的板(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上呢?

2、幼儿动脑,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出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可以用糨糊贴,大头针钉)

(2)幼儿自选图片尝试用几种方法来固定,并注意画面的安排。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尝试过程并与其适当交流。如教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固定小图片的?”

(3)幼儿在集体中表述自己尝试使用的方法,并讨论在什么板上用什么方法最好,哪些方法不能用。

(4)幼儿再次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固定,并注意在不同质地的板上选用不同的较为合适的方法。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教案:怎样固定小图片?》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

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相关的文章。中班科学:我喜欢的树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园区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4、复习12以内的点数。

5、认读树名。

活动准备:

1、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活动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区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细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活动评价:

通过对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让幼儿对树的了解更深更广,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物体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关心、照顾喜欢的树,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班科学:我喜欢的树》相关的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花儿的礼物

活动目的: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流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环保教育)

学前美术技能 篇3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技能;创造力;协同发展

对于美好事物的趋向性不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价值内涵,也是人类在生命活动当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天性。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之中所体现出的对美的趋向性,便是一种基于成长性所带来的具体表现。在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功利性目的,而是基于活动过程对于幼儿所带来的内心满足。但是在目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相关的教师及家长依然还存在有许多认识误区,对于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未做到明确的认识。因而就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概述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便应当对认知层面予以准确的认识与理解。此项问题便是关于美术技能和创造力关系之间的问题。这一项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美术理论与时间过程当中存在较多争议的一项问题。美术技能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美术技能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基础

美术技能可给予创造力的发展重要的底层基础。若没有良好的美术技能支撑,美术创造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抑制。由美术技能当中所涵括的具体因素来进行探讨,一者,丰富、科学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经验累积,能够提高良好反映的可能性;此外,熟练度越大,操作起来也便愈发简便灵活,因此进行重新组合,产生出新事物及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大量的生活实践均表明,在开展儿童美术活动时,儿童的手、眼、脑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协调机制,并且对于所操作材料的性质以及用途也便会更加了解,对于相关的颜色、形态、空间乃至于外部信息的掌握与认知也将更加全面,儿童利用头脑所加工创造出的美术作品,便更加能够体现出儿童对于自我的认知与体会,因此也可以说美术技能为美术创造力的发挥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必备条件。

(二)美术创造力是技能发展的重要体验

在对儿童进行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便可实现对于美术技能的高效训练。对学前儿童而言,只要不是对某一事物进行临摹,其在每一次的绘画过程当中,均会表现抑或是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例如:一个儿童正在利用颜料进行图像绘画之时,不懂得如何利用排笔将颜料涂抹于画板之上,此时便需要相关美术技能的帮助来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一般儿童在完成某一项任务之时,通常遭遇到巨大的困难挑战,此种困难通常是由于对美术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对此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必要的指导,引导其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也是对于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儿童会自主学会对于某种美术创造所需要的技巧能力。如此一来,儿童在掌握相关美术技能的过程当中,其创造能力也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二、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技能教学仍未与创造力教学做到协同发展,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十分众多,探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家长对于美术教育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据此下文将主要就这三方面的因素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育观念滞后

在当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教学过程当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活动才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实施途径,日常的教学活动通常都是要在教师当中开展,并由此造成教师对学生美术技能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偏差,此外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往往也是抱有严重的功利性目的,基于以上情况使得当前学前儿童的美术技能以及创造力仍未实现协同发展。

(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在有关的调查研究当中表明,在学前教育当中将近有半数的教师其工作年限已经超过了10年,然而其自身的美术专业能力却仅有中专水平程度,在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调查中,具有艺术类等级资格证以及专业资格证书的幼教人员尚不足被调查幼师总人数的5%,超过有7成以上的教师在专业美术知识以及教学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以上调查数据信息均表明:幼教人员自身美术专业能力的不足,会直接造成开展美术欣赏课程抑或是绘画课程时,教学效果及质量水平难免会受到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影响。尽管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然而却也存在迎合家长的需求,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需要。因而,当前幼儿教师自身美术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未能够做到协同发展。

(三)家长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绝大部分的家长均认为,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同创造力的发展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关系。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通常是要画什么像什么,即就是对于具体美术技巧的掌握,并将目标确定为对于专业美术的学习。常常对于孩子过早的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时以成人的角度与眼光来对待儿童的美术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适当的美术教育目标及方案

一项相对开放且复杂的系统其协同是基于多个角度与层次的,并且会涉及到系统内外部的多个方面。因而,首先应当就达成系统整体目标所要协同的各子系统做到整体清楚,只有如此方可确保系统的全面协同发展。并且,在美术教学系统之中也必须要做到协同发展,为达成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目标,需将目标分化到不同的年龄段当中予以实施,进而达到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基于这一基础之上,来将相关的教育活动逐个落实。

(二)注重美术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要想促使静态化的预设美术教学设计工作能够调整成为具有动态变化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间的相关性做好妥善处置。在教师与幼儿的教学互动过程当红总,教师可就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价值衡量与评判,同时采取持续性的调整,在对全过程的美术教学活动实施统筹规划时,还应当同时考虑到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促使每一名儿童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均能够承担起主人翁的角色,取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

在此方面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就其自身同幼儿在教学互动当中所产生出的创造性火花,能够经过师生间心灵撞击来加深儿童的心理思考,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认知。对此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开展:

1)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师生间的对话本就应当体现民主、平等以及沟通的理念。只有确保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方可实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产生出探究、体验式的教学氛围。在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就幼儿做出的相关行为予以积极的反馈与鼓励。幼儿在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鼓励后便会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由此形成更加开放的心态,同时产生出更为良好的学习活力,最终促成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2)处理好美术作品学习与创造的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忽略教学过程,其关注的重点通常是能够转变为美术作品的最终结果,例如具有统一标准的美术技能及要求等。而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则会直接导致美术活动变得单调、无趣,甚至无法促使幼儿的美术水平得以提升。此种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扼杀了幼儿对于美术绘画的自我体验,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促使美术教学被置于仅需听讲、大量的联系便能够取得高分的境地当中。此种教学有本质上,丧失了对于个体生命存在及发展的终极关怀,丧失了儿童美术知识价值体系构建的意义,是同对话教学原则所完全相反的。教师要实现对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进而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探索、感受、发展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活动间的相关性

在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智慧。应当就原本的教育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促使对整体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调整。针对教师同幼儿在对话过程当中所闪现出的创造性思想,教师应当积极的将其捕获并予以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分享机会,进而超越原本所设定的目标。例如:在开展某一节的美术教学活动之时,其教学任务目标是否完成,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不会产生直接性影响,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目的即为培养儿童的自我体验感受、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素质。教师应当采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将幼儿置于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释放幼儿的创造潜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阶段是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当中对幼年儿童开展对美的感知、表现以及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对其终身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在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的实践探讨后表明,给予广大儿童家长必要的美术建议,收获了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对于转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误区,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义,对于推动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山水.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254-254.

[2]史英.协同视野下的儿童情景绘画教学探索[J].俪人:教师,2014(5):6-7.

[3]蓝少邨.幼儿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1X):60-61.

[4]谭惠.解析学前儿童审美直觉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2(8):45-45.

[5]蔡雅玲.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J].教育艺术,2012(6):57-57.

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研究 篇4

一、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是幼儿运用美术媒介进行自我表达与表现的一种活动。美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认为, “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来说, 如果把他作为一个天生的艺术家来看待, 仅仅是提供素材而没有其他任何东西的话, 所产生的坏处和忽略儿童的创作冲动是一样的”。这里的“任何东西”指的是教师为儿童提供适时适当的技能、技巧帮助。教师若能在适当时机, 给予儿童适合的技巧支持和技能训练, 会对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可见, 要满足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需要, 组织幼儿开展适宜的美术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在入职前掌握一定的美术教育技能。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艺术课程通过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基于对教育技能的本质特性、幼儿园教师职业特性以及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特点等的理解, 注重学生对幼儿绘画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的尝试和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在重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的前提下, 更应注重在实际应用领域的训练与引导。我们认为,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其中造型能力包括素描、人物画、简笔画、中国画等, 动手能力包括纸工、泥工、废旧材料利用和教玩具制作等, 应用能力包括配色、构图、幼儿园和活动室环境创设等。美术课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的首选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美术学院不同, 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 而是要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这一培养目标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和艺术教育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 开阔眼界, 提高美术创造能力, 习得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 以便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 有效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有效进行幼儿园和活动室环境创设。

二、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策略

1、内容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应包括美术基础与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两方面内容。美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美术鉴赏等内容。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课程则包括简笔画、图画故事创编、幼儿水墨画、幼儿手工等内容。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 而且要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 深入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 观察幼儿的绘画特点, 掌握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从而帮助学生习得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美术教育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应充分考虑组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各种需要, 在美术基础课程与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课程中均应包含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见习和实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需要时间, 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前两年重在学习和掌握美术基础技能, 通过学习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美术鉴赏等课程, 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三年起重在学习和掌握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 通过学习简笔画、图画故事创编、幼儿水墨画、幼儿手工等课程, 提高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往往忽视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美术教育特点, 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过于强调美术教育的知识体系, 同时又过于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 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际需要脱节, 忽视对幼儿绘画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僵化、被动, 艺术视野不够开阔, 加之缺少实践经验, 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有效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可见,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 要努力提高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学以致用, 将来能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

2、习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习得的首选途径, 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技能训练, 如素描练习、色彩写生等, 而且要重视学生的简笔画临摹与默画等。通过这类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的训练, 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 从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课外技能竞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习得的另一途径。可以根据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在一项内容学习结束后组织课外技能竞赛。比如简笔画默写竞赛、命题构图组合竞赛、图画故事创编竞赛等。课外技能竞赛是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拓展, 以学生组织比赛、教师参与评价为主, 旨在形成以比赛带动训练的教育技能实训氛围, 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并借此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同时也便于教师检验学生的教育技能掌握情况, 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见习、实习, 同样是帮助学生习得美术教育技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我们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组织学生每周半天时间到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这是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实践, 包括美术教育实践的好机会。与此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开展有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科研活动,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我们还组建美术技能创新团队, 既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习得的问题, 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

3、考核评价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以及幼儿园和活动室环境创设中, 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应用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考虑将命题构图组合作为考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的主要内容, 这是因为命题构图组合是对学生的造型、构图、配色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考核, 可以考察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教育技能获得情况。最终考核一般可放在大三下学期进行。教师可为学生指定一个命题, 根据命题完成构图组合, 由学生自由创造, 教师评分。

过程性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育内容, 在学生学习期间安排数次命题构图组合考核, 考察学生的局部构图组合能力、整体构图组合能力以及创造性表达能力。此外, 在简笔画学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接受简笔画临摹与默画考核, 考查学生在造型训练中量的积累以及自由造型能力。在动物简笔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接受动物简笔画造型考核。这一考核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变通能力。动物简笔画造型可要求学生创造出带有卡通意味的造型可爱、形象生动的动物。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初步掌握简笔画的表现技法, 有一定的动物形象塑造能力。能够熟练默画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十几种动物图案, 而且要了解各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 还要掌握动物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熟练表现拟人化动物的表情、动态、服饰等。只有掌握了上述知识和技能, 学生才能根据构图原理, 运用创编手法, 创造出符合要求的动物简笔画造型。

学前美术技能 篇5

【关键词】理论知识;弹奏技能;歌唱技能;课程安排

弹唱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之一。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较好地、熟练地运用弹唱技能为教学服务,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儿歌弹唱能力普遍较差,鉴于以上现象,本文主要从理论知识和钢琴弹奏的技巧、演唱的技巧和课程的合理安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建议以“唱”为主,以“弹”为辅,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围绕幼教音乐教材,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的能力。

一、加强音乐理论知识

现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来自农村,音乐教育在中小学基本是普及率非常低,上音乐课不是教唱流行歌曲,就是自习或写作业。所以她们认为在学校要学的也就是唱唱、跳跳、玩玩。对理论知识停留在认知上,难以对键盘进行实践运用。和弦方面更是一知半解,对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够熟练,在伴奏中左手只能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有的甚至连节奏都对不上,没有用和声来烘托丰富旋律的效果。在和弦编配上大部分只会用Ⅰ、Ⅳ、Ⅴ级,有的甚至就是只会用Ⅰ级。对调式一知半解只会弹C大调,弹到别的调式左手也一律用C大调配弹如:一首G大调的曲子,右手弹的是G大调一级和三级的位置,左手弹的确是G大调四级、六级和一级的位置。所以,强有力的理论知识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只有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清楚的了解什么样的歌曲风格应该配弹什么样的伴奏音型,用哪些和弦进行编配,和声织体才会丰富,弹奏的歌曲才会动听、悦耳。

二、加强钢琴弹奏技巧

大部分同学练习时对各种音阶、琶音不重视,虽然老师一再强调音阶、琶音的重要性,但同学们都认为不好听,有时间还不如弹弹曲子,致使基础不牢固手指跑动能力差。因此再为歌曲伴奏时显得手忙脚乱,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对伴奏音型的掌握较少,不能恰当地应用,有的同学更是千篇一律只用分解和弦或柱式和弦等,不能分辨是抒情歌曲还是进行曲。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与自弹自唱能力水平之间是一种相互辅助、促进的关系。如果你的弹奏水平高,那么你在进行弹唱,钢琴弹奏方面的技术上就没有阻碍,可以尽可能的辅助声乐演唱完成弹唱,也能使音乐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美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打好钢琴学习的基础,不断的进行练习,为弹唱做好准备。只有这样,达到了一定的弹奏水平,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自弹自唱。所以说,具备扎实的钢琴弹奏能力是学好自弹自唱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演唱技巧的训练

弹唱训练时应该注意演唱姿势、音色、气息、咬字和演唱情绪等几个方面。如弹唱的姿势基本以坐姿为主,两肩要放平,后背应挺直,双手自然地放在键盘上。按照歌曲的情绪需要也可在不影响弹唱的同时运用一些肢体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些律动感比较强的歌曲《玩具进行曲》《小青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拍点,用头部左右律动,增加节奏感,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一首歌曲,不管是内容的表达,还是情感的抒发都需要弹唱者用歌声传递出去。歌唱是一种最直观的感性现象,它能够让我们直接的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歌唱的能力对表达音乐作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自弹自唱之前,应该掌握声乐演唱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为了能完整的表现一首弹唱曲,需要在演唱上下工夫。而学习声乐演唱的技巧,其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歌唱好,把歌唱好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弹自唱、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

四、课程的合理安排

钢琴弹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集钢琴弹奏技能、音乐理论和演唱技能于一体的复杂课程,所以钢琴技能是必备条件,音乐理论是发展音乐思维的基础,演唱技能是表现音乐的必要手段。实际上很多幼儿师范学校或一些职业学校的幼师班都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或一学期才开设弹唱课也称即兴伴奏课。但由于钢琴即兴伴奏课对乐理、和声等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理论课程有的是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的(如乐理),等到临近毕业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如和声),再加上临近毕业学生都忙着找工作。这些情况就使得即兴伴奏课的开展遇到了很多阻力,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幼儿师范学校需要建立钢琴和即兴伴奏体系并保证其长期性、彻底性。

学前教育声乐综合技能训练的探索 篇6

从2008年至今,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招收了六届。在声乐技能训练上,一直采取全班同学集体授课的方式,同时笔者也调查了南充本市及周边城市其他院校如西华师大、龙门师范、南充市旅游学校、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训练也是采取集体授课方式。这种技能训练方式的好处在于:他集中了学生,由一位教师传授声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节约了师资力量,保证了理论技巧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缓和了学生单独学习声乐技巧难度较大的恐惧心理。在入学前学生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不会识谱,所以单独上课压力较大,学唱歌曲较为困难,影响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也增加了教学任务和难度。而集体授课正是考虑到了学生存在不同的声乐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彼此间相互观察、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拓了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声乐学习气氛中锻炼其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的能力,使学生在边学习、边观察、边讨论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在集体课教学里,学生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嗓音,以及老师是如何对不同声乐条件的学生和他们演唱中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歌曲的选择、演唱的处理、歌曲音乐风格和特点的把握等方面,以及怎样利用各自的优势唱出有个性的声音,从而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听辨能力。特别是在声音概念方面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广泛的积累。同时学生在集体授课中对教师教学的整个环节和教学方法上逐渐产生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技能训练方式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在大学二年级时期,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了歌唱的基本要领,声乐课的共性和个性发生冲突,由于一直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时间面临全班同学(40-50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具体的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教学对象的嗓音条件、音乐感觉和音乐修养都是有差异的,必须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单独演唱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出现“集体演唱时能唱,单独演唱时不敢唱”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学生弹唱、唱跳技术的运用。但学生在招聘面试,教学活动及技能大赛中又不得不面临这些技能的展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专业技能。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2013年9月通过研究讨论,将我院2012级学前教育声乐课的授课方式进行试点改革:即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小组课、观摩课、实践课教学,从而解决提高学生唱、弹、跳相结合的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解决提高学生的独唱表演能力

“集体演唱时能唱,单独演唱时不敢唱”的现象是集体课的必然结果,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现在是一个行政班分成两大组各一组一个课时(40分钟)。为了充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两组合并两个课时,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嗓音条件、音乐感觉、基本功深浅等方面)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小组,相对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演唱问题。这样打破了集体练声、集体唱歌、集体纠错的上课方式。比如同一条练声曲或同一首声乐作品让不同组的学生练唱,出现的问题肯定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情况是:能够大胆发声把作品较完整唱出来就是较优秀的学生了(我们知道真正要学好声乐自身是要具备很多条件的,而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乡镇中学,本身具备的音乐素质较差,每个班都会有四五个五音不全的情况,教学难度很大),能够做到这点的学生在一个班上也就十来个,那么对这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上可以细点。而处于中间部分的(良、中)学生能唱但声音小,“虚着唱”,发声不自然,就要解决较大声的歌唱,也就是如何出声的问题,除了发声技巧进行解决以外,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心理层面解决要敢唱。俗话说“唱歌首先就要唱”充分说明了歌唱是声音的艺术,能够唱出声来其它歌唱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这样分组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观摩中学习;使好的学生吃饱,较差的学生不断提高。这是歌唱技巧上的解决。为了达到能使每位学生都敢唱,能较规范地演唱,在实际歌唱教学中,单个学生的示范演唱是必要的,同时还可采取两两一组,自愿结合混搭的方式进行接龙演唱,优差混搭编组范唱等形式教学,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极大提高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同时体现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教学特点。在声乐课训练中老师对学生的发声技巧要求要严格但不苛刻,不能把学前专业的学生与音乐专业的学生放在同一平台上。能使每位学生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掌握二三首声乐作品的演唱就可以了(少数学生除外),更多是如何运用歌唱的基本技巧能够演唱儿童歌曲,毕竟学生以后从事的是幼教工作。有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学了歌唱发声技巧不怎么会唱儿歌。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最典型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在演唱少儿歌曲时用所谓的“美声”方法歌唱,其结果是咬字不清楚、歌曲演唱风格不相符合,因此二三学期声乐教学应多放在少儿歌曲演唱的教学上,儿歌演唱的技巧相对就没那么难,就更能激发学生学唱歌的情绪,增强提高学生独唱演唱能力,从而为学生弹唱、跳唱打下扎实基础。

二、解决学生的弹唱、唱跳结合能力

以往教学上是:唱、弹、跳分别是声乐、钢琴、舞蹈老师的各自的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有机结合完成这些技能。如何避免这种“各开各的灶,各煮各的饭”教学现象呢。经过多次教研探讨达成在第四学期统一教学内容:唱、弹、跳都用相同的儿歌教材,在教学上每周大体同步用相同题材的作品(儿歌作品由简单逐步加深,风格逐步多样化),各科老师侧重自己教学部分要求,但不能脱离其它两科教学要求。也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解决学生的弹唱结合能力。具体到声乐课上来的要求是:首先熟练完整演唱歌曲(发声、咬字、情感基本把握);其次分组轮流让学生伴奏,其他组学生伴唱,在这个过程中让弹奏的学生不自觉的融合到伴唱的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哪怕弹唱中出错了都要完整坚持下去,然后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肯定表扬的方面。并要求学生课堂外练习时,尽可能三五个同学在一起练习,相互伴唱,相互聆听,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那么钢琴课上老师要求是:根据儿歌风格特点讲授伴奏要领,从单一伴奏手法入手,逐步加深,但最多不超过五种伴奏音型(少数学生例外),在上课中规范学生弹奏要领的同时,要求学生也要边弹边唱,先要求节奏准确,速度适中(甚至可以放慢)达到逐步熟练。这样通过声乐课、钢琴课、以及学生课外大量的练习从而逐步消除能弹不能唱的毛病。

二是解决学生唱跳结合能力。唱跳结合能力相对容易些,只要在幼儿舞蹈创编课上熟练掌握动作:动作编排尽量简洁,符合儿童歌曲演唱的特点,有一定的律动动作都可以,老师要求学生边跳边唱。同时启发学生对不同风格特点的儿歌演唱与律动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进行分析讲授,从而进行律动创编。到了声乐课上可采取弹唱的教学方式:分组轮流伴奏,其他组的同学一部分伴唱,一部分跳舞,然后轮流交换。在不知不觉中让所有学生都快乐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达到弹、唱、跳的综合练习。在整个教学阶段,三门课的教师要不断相互观摩,然后研讨找到最佳的教学结合点。那么同样的作品教学在不同的三个技能教学上就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唱、弹、跳的多了。学生技能掌握自然就熟练了。为了使学生更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还开展了以班为单位的观摩教学竞赛:学生自己选作品,进行独唱、弹唱、儿童舞创编等竞赛。锻炼学生舞台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面试、教学、技能大赛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两个学期的探究教学,学生的唱、弹、跳综合技能得到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技能汇报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受各兄弟院校及各幼儿园来宾和领导与老师们的称赞好评;在学生实习期间的跟踪调查中受到各幼儿园肯定,很多学生一实习完就与实习单位签了合同(主要是民办幼儿园)。在当年幼儿教师公招考试中学生们也取得很好的成绩。

音乐舞蹈是学前教育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当然还包括手工制作与绘画及环境设计等)。目前,一个声乐、钢琴、舞蹈老师教一个班的局面还甚为普遍。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来思考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老师们经常考究的问题。我们的探索目标一是全面提高学生在唱、弹、跳方面的单项技能,同时,还设法将三项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对儿童音乐作品以歌、舞、乐一体化地予以展现与表演,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技能教学体系。从教学反馈来看,集体课的分组教学与声乐、钢琴、舞蹈课使用同一作品的探索实践的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将之做些经验性的总结,供大家参考,与大家交流。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不仅要掌握发声、演唱的基本技术,还需结合钢琴弹唱与舞蹈律动,将一首儿童音乐作品能歌、舞、乐立体化地予以展示和表演。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很难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班级的基础,依专业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同时,将声乐作品的学习贯穿到钢琴弹唱和舞蹈编配,这种同一教材运用于三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声乐演唱综合技能的训练效果显著。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之我见 篇7

一、 融入创新元素, 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受到专业必修课的要求、学生的钢琴基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课程无法采用一对一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 现阶段期授课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 以小组形势授课, 每组的大约有十个学生, 这是因为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 如课时安排、师资条件等, 导致难以对每个学生传授课程。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 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 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 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 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 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 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 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 扩张课程内容, 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 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 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 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 数码钢琴集体授课, 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 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稍有不同, 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 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 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 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 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 由于其尚处于起步 - 发展阶段, 有许多不足, 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 并加以完善, 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 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 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 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 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 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 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师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 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 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 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 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 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技能的学习, 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 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 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 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 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 培养节奏感, 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 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 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 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 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 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 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 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 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 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

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 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 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 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 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 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 具有相对独立性, 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 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 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 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 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 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 带领幼儿演唱,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 还必须演唱, 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 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 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 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 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 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基础, 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 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 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 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 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 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 “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 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 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 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 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 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 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音乐教育, 而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钢琴技能教育, 是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各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科目进行整合的关键环节。所以, 在开设钢琴技能教育时, 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关人员应以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 并与该阶段的音乐教育特点相结合, 使钢琴技能教育的实施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和时间能力, 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如今, 在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 文章强调钢琴的技能教学在音乐技能课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反思钢琴技能教育中需要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 对其全面认识后融入创新因素, 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学前教育的特点为依据, 向学生传授专业钢琴的键盘技能, 并制定有关的考核标准, 使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瑶.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教学中的音乐基础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88-89.

历史课深化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探究 篇8

1. 语言类技能。

语言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能够规范化、儿童化地运用语言、文字与幼儿进行交流及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主要包括书写、普通话、讲故事等能力。

2. 艺术类技能。

艺术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具备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方面的基本技能, 其主要内容有弹唱及儿歌欣赏、舞蹈表演与创编、绘画与美术鉴赏等。

3. 教学类技能。

教学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为了顺利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所具备的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的设计、组织、制作、创编等能力。主要包括游戏组织与创编、幼儿活动设计、玩教具制作等技能。通过对幼儿园一线教师和我校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受测教师对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技能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关注程度不是很高,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表示认同艺术表现技能, 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对幼儿教师而言, 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 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艺术技能。部分教师之所以不关注艺术技能的发展, 主要与幼儿教师个人天赋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等因素有关, 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落后的教师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倦怠情绪, 加之小部分教师入园之前学前艺术技能水平不高, 可见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

二、我校历史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历史课是我校公共文化基础课, 然而纵观我校近年的现状, 该课程的情况很不乐观,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 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历史课的现象。其次, 所有院校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这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校专业的特殊性, 因而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时有出现, 使得历史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 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 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三、历史课教学改革思路

1. 历史课也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导向。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我是这样做的:第一, 还课堂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也让历史课成为提升幼师学生专业技能的主战场。虽然说历史课的枯燥乏味是大家公认的, 但幼教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强, 善于表现的一面也是大家公认的。因此, 我决定改变策略, 给学生几把“钥匙”, 和学生共同把历史课堂搞活。话题以历史人物为主,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 我在授课的班级做了如下安排:第一,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对象, 然后将全班进行分组, 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人物。第二, 让学生按照安排好的顺序进行准备, 小组成员分工负责, 集中展示。最后, 在每节课开课时依次进行展示。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既缺乏经验也缺乏技巧, 展示的内容简单枯燥, 更为糟糕的是展示时状况百出, 有的笑场, 有的照本宣科, 有的忘词, 整个展示变得紧张又忙乱, 观众自然索然无味。因此, 这个活动几乎流于形式, 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深受打击。接下来, 我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放弃?坚持?一个偶然的机会, 有一次在看央视《星光大道》时, 看到大腕主持手里拿着卡片主持时, 突受启发, 我决定利用幼教学生专业基础和动手意识强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卡片, 然后仿照电视台主持人拿手卡上台, 尽量避免上台紧张混乱的局面。随后, 我又做了如下调整:先锁定初次展示的群体, 让班里认真负责, 口才好的同学先准备上台展示。然后,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培养主持人形象。我充分利用幼教学生动手意识强的特点, 让学生模仿自制电视台主持人手里拿着的具有提示性语言的小卡片, 同学们的卡片制作的既认真又可爱, 卡片不局限形式, 可以制作成大家喜欢的任意图案, 卡片的制作也由最初最简单的一色变成后来的多色乃至立体的卡通人物, 可爱的小动物、天使的双翼、立体的人物等, 越来越富有创意。一般卡片的正面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 反面记录下有用的资料。同学们手持这样的卡片一上台, 首先就吸引了台下学生的眼球, 获得了同伴的认可, 同时也增强了展示的自信心, 展示的效果自然慢慢就好了。因为这一次师生双方的重视加上同学们充足的准备, 一经展示效果果然不错, 下面观看的同学深受感染, 跃跃欲试。另一方面, 为了配合报告的展示, 我还指导当天展示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主题及需要的内容, 同样可以在黑板上面绘画修饰, 为了不占用课上的有限时间, 同学们会在上课之前就自觉分工负责, 有专门写美术字的, 有专门绘画修饰的等, 偌大的黑板一会儿就变戏法似的给大家呈现出精美丰盛的精神大餐, 光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2.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历史课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也应当适当多元化, 要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堂展示、讨论、分析、课后作业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 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 给学生历史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注意到这个年龄段尤其女孩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 故每次活动展示结束后利用很短的时间进行点评, 最后和大家商量给每组同学一个合适的分数, 学期末把这一分数纳入学科总评成绩, 这下学生准备的更积极主动了。对于学生点评, 我深有体会, 每个班总有一两个特别会点评的同学, 因为点评到位, 大家送给她们一个称号———点评姐。她们总能全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让做活动的同学清楚地知道自己亮点、优点以及问题所在, 之后再做修改总结。

综上所述, 点评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点评也要从各个方面讲述, 并且点评者要有活跃的思维, 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还要胆量超人, 不怕同学事后算账。学生们反应这样的点评也是相当锻炼自己!另外, 在考核评价过程中, 还有一个元素, 那就是学生的作业, 这也是历史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变作业形式,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意识和兴趣。幼师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 但静心写政治作业的意识弱, 耐心差, 要想让学生按时如数上交作业就更难了。我结合历史课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 首先搞活作业形式。我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 有诗歌、散文、名言警句、美文, 还有手抄报等。这样给予学生自主作业的自由, 同时还允许学生在作业本上设计、涂鸦 (幼教专业的学生有美术基本功, 这点可以完全放心) , 以自己喜欢的任何行式来展现自己的作业。在我的引导下, 同学们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 学生上交作业的数量增加了, 而且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呈现形式都让我非常满意, 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由此, 我得出一个结论:学生不是不爱写作业, 他们是喜欢不受限制, 可以让他们灵活、自由发挥的作业, 喜欢能够写出他们个性的创新作业, 喜欢能够体现他们生活情趣和提升生命价值的作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仅是我在历史课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结合方面的一点探索, 愿以后的教学实践, 大大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 为社会培养一流的幼儿师范人才。

摘要:学前教育对每个人乃至国家和民族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探究我校历史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 积极发挥历史课的渠道作用, 对于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 增强他们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实践探索等方法, 阐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及现实情况, 尝试对历史课教学进行改革, 找到历史课深化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结合点, 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前美术技能 篇9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纷纷设立学前教育专业, 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 社会和幼儿家长也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进行英语启蒙,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开设英语课成了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条件之一;幼儿园出于招徕生源及提高质量的需要, 纷纷将英语课纳入幼教课程;而要提高幼儿双语教学水平, 就必须具有既懂得幼教理论和技能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师资。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基本能掌握幼教相关理论和弹、唱、画、跳等教学技能, 但在英语语言运用上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技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现状

1.中职生自身现状

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无法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很差, 个别的学生甚至不知道26个字母的正确的读音与书写, 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 导致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困境。

2.教师教法的现状

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授课, 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知识就很差, 这样就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英语。

3.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不同的幼儿园在师资方面, 存在很大的差异, 主要有三种来源:

(1) 幼师毕业

他们依据仅有的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知识和经验, 虽然常有知识上欠缺的困扰, 语音不准的麻烦, 但却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

(2) 英语专业大专或本科毕业的老师

他们在专业上非常了得, 听说读写精通, 特别是语音, 一般都是很标准的。可是这一部分的人刚开始对幼儿教育是一无所知的, 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点, 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许多的老师正是受不了幼儿园的“小儿科”, 最后放弃了幼儿教育工作。

(3) 学前教育大专和本科毕业的老师

综合来看, 这一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一定操作技能, 在英语学科知识上也是较全面和扎实的。

分析了三方面的来源, 再看看幼教市场对英语的极力渴求, 个人认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的幼儿英语教师已经刻不容缓。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技能的途径

(一)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首先, 重视语音语调教学。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中, 有90%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英语发音问题, 而英语语音语调的练习对幼儿英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 在这个时期, 孩子所形成的英语发音习惯会对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 让学生适应英语对话表演。在课堂上练习英语口语通常采用分组练习的形式, 但是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学生分组练习口语时, 要让他们站在讲台上, 站到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为以后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和日后真正走上讲台奠定基础。

(二) 走出课本, 走进生活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 积极应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 就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把教室当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园、一间饭馆、一间诊所等, 学习活动可以是调查采访、角色表演、游戏竞赛等, 当然还可以唱一唱、画一画.让课堂与生活链接, 学以致用, 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 才能为英语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

(三)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育实习是中职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三个步骤去认知、理解、运用课堂知识, 增强感性认识, 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陷必须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安排去各幼儿园见习, 观摩幼儿园教师上课, 让他们真正体会幼儿园双语教学氛围和特点, 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四、结语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教师。幼儿英语教育是以兴趣为先, 从情感激发入手, 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活动方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保持浓厚兴趣和多感官参与, 从而实现幼教英语的目的。因此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提供学习资源, 更要指导学习方法, 让学生举一反三, 学会自主设计英语活动, 同时, 学校也应重视英语课程的开设, 为学生培养英语听说技能提供条件和语言环境。另外, 学校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到示范性的幼儿园见习, 学习和观察幼儿园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和创设语言环境的, 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 幼儿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学尚不完善, 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 要为社会输送更多更符合社会要求的幼儿教师, 需要对学生的英语技能加强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现状,英语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星.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福建外语教学研究.2006

[2]李桂双.论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及培养对策[J].兰州学刊.2005

学前美术技能 篇10

关键词 学前教育本科 专业技能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06-03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们面对的是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个体学习兴趣差异大的学前儿童,在实践中要求幼儿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经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学前教育活动时所应掌握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说、唱、弹、跳、画”对幼儿活动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入手,分析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因素,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现状

在办学以来,系部一直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线,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重能力”的办学理念,以期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十分重视,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教师的考核上非常重视,系部还组织创办了合唱团、艺术团等团队,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促进学生的练习提升,并且每学年将开展一次“师范技能系列比赛”(其中包括说——儿童故事讲演比赛,唱、跳——儿童歌舞编创比赛,画——绘画、儿童简笔画比赛等),也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节,让竞赛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及练习提高。

各个班级每周也会进行专业技能的主题训练。并且每周系部也会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让学生能提前体验教师的职责并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这些措施确实对增加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学习机会及营造学习氛围有所帮助,但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及反馈意见,要达到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旧还需要一定的努力及改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习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课后自主技能训练时间少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有5%的学生在简笔画的掌握上表现出具有很大的困难,只有3%的学生可以十分熟练地掌握简笔画画法,达到无需临摹的程度;在舞蹈的学习上,能够编创一段符合要求的幼儿舞蹈的学生仅有23%。这说明本专业学生在绘画和舞蹈方面的学习掌握得还不够熟练,缺乏练习。在钢琴学习中,无论是基础乐理知识、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是练习情感,大家反应遇到的困难较多,因为练习时间太少。在专业技能的课后训练提升问题上,84%的学生认为自己技能无法提高的原因是课后训练时间不足。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并不是通过几节理论课就可以提升的,钢琴、舞蹈、视唱、绘画、讲儿童故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赖于长期的实践练习。学生专业技能练习时间太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会进行自我学习的规划,对课余时间分配不当,没有危机意识,自我管理松懈;另一方面教师不够严格,考核机制不完善,在课程模式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课堂考核比较随意,在平时也没有专门的专业技能达标测试,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练习重视度不够高。

2.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专业认同度低

由于部分同学还未从高中的老师直接授予的传统模式下转换过来,不懂得自我学习的方法及自我管理,从而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无所事事,也让惰性不断滋长;同时因为学校地势原因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不便,使得学生不清楚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降低了紧张的危机意识;也因不清楚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及目标,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去练习提升自我,导致自身定位不明确,学习比较茫然。并且因为新入学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陪小朋友玩,没有真知实干,认为此工作工资太低,处在一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层次,产生看不到值得憧憬的未来的消极情绪,而且有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就非自愿选择本专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专业认同感低。

3.实践应用机会不够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根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本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虽然每个假期都会进行社会实践,但是大多从事的都不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而且系部与相关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前期阶段,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机会较少,普及面不够广泛,这也导致本专业大部分学生对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实际教学情况不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到所学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在态度根源处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练习、提升。

4.考核检测机制不完善

我院学前教育技能训练缺乏相关专业考评人员、缺乏相应的考核方案以及技能水平检测机制,没有明确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即练习什么,如何练习,练习达到怎么的水平、等级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使得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缺乏一定的目标及明确定位。虽然教师编写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但大纲主要供教师教学所用,学生甚少了解,也不能等同于检测标准。而且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学的课程进度内容都有不同,因此,单一的统一竞赛也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完善考核检测机制,让学生按照专业标准进行练习以达到相应目标是提升专业技能效率的重要措施。

5.技能训练硬件设备缺乏且未做到资源整合

专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施即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含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等。目前我校与三所幼儿园建有合作关系,但合作联系不够紧密,未能良好利用,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实习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本专业分别在两个校区教学,而技能训练的设备仅有形体实训室4间,电子数码钢琴实训室2间(总共70台电子数码钢琴),画室一间,手工实训室一间,这些训练设备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而且随着系部的发展今后的学生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对于相关实训室的配备,我校音乐舞蹈系和美术系有相关的丰富资源,但是校内并未做到资源共享,在资源整合方面有待提升。

6.专业师资队伍薄弱

本学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76位,系部总的生师比为29:1, 已经远远超过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规定》中专任教师总数生师比不超过18:1的要求。且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艺术技能的老师共3位,分别教授钢琴声乐、美术课程和舞蹈形体,而有些班级有60名学生,由于教学场地设备及教学时间关系,有时还需要分批进行教学,这无疑加重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也使得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接受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但因用人机制的问题,教师编制岗位有限,学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这也导致本专业教师压力过大。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提升策略

1.进行技能学习态度的引导与自我管理教育

进行态度教学前,学生的认知结构首先要有关于新态度对象的观念或认识。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认知与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提高专业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前、教学中开设有关于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就业以及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学会自我管理,或者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导论课》、邀请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与认同感,购买相关的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也是有效的措施。

2.重视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

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标准》中指出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心智,还可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也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

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教学有需要时便能根据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见习、在幼儿园开展讲课比赛时组织相应学生前往学习观摩、鼓励学生在假期深入幼儿园见习调查、学期末能组织学生在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中期见习,这样不仅能获得相应教学经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尽早发现幼儿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区别,体会到课堂活动中的模拟实践与课外幼儿园见习的区别,使其更能抓住幼儿教学的方法与重点,在实践中学生也会尽快融入幼儿园增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因为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增加,使学生能更全面参与感受不同年龄幼儿、不同领域的活动开展,学生的体会学习会更加深入客观更加系统科学。

3.建立健全课后技能训练及考核检测机制

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任课教师进行技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结果, 也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多关注课堂教学与平时训练和练习的结合。因此根据幼儿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详细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方式、意义、以及每一项技能每个阶段需要到达的目标要求并设立专业考核检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课后技能训练方法可采用:设置固定时间进行练习、同学配对以互相监督考评、教师随机监督、抽查。考核检测机制要求,设定不同的等级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练习,如:钢琴一级:学会正确掌握弹奏姿势及方法,学会正确识谱,掌握非连音、跳音、连音的弹奏方法。钢琴二级:准确掌握音乐节奏、分句,学会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灵活地弹奏训练手指的伸引及连奏中手指重量的转移。或者明确练习相应要求的曲目,这样让学生更明确的自己的学习内容及目标要求,也能明晰教师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监督与评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4.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性,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教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增加电子钢琴、声乐实训室的数量,增设微格教室,校外实训基地,扩建画室、舞蹈教室等,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使学生的练习场地和设备都得到保证。并且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校内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做到物尽其用。

5.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外聘教师数量,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校内教师资源整合,减轻专业教师教学的负担,让学生能接受“一对一”的高质量指导,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规划,提升学习的质量,能更高效地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左雪.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7(12):68-70.

上一篇:数字化摄影下一篇:暴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