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9

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共8篇)

篇1: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20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1月1日起施行。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极大提高新预算法的地位和作用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明确全口径预算的范围,新预算法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对以上四大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规范。一般公共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新预算法首次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法律框架,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如何衔接,为日后中国特色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法制基础。

(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原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出于发展需要,还是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的监督,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六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

1、限制举债主体。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主体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2、控制举债规模。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内举借的债务。

3、明确举债方式。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4、限定债务资金用途。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5、列入预算并向社会公开。新预算法第14条和34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大会批准。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并作出说明。

6、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多年来举债合理不合法的问题,也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针对近年来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对转移支付的种类、设立原则和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1、种类。从纵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从横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2、原则和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3、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同时还增加关于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的规定。

4、下达时限。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地方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转移支付,应当及时下达预算;对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可以分期下达预算,或者先预付后结算。

新修改的预算法首次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新预算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的重点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等内容。为确保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新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新预算法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如果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经本级人大或者其会批准,可以增列赤字,报财政部备案,并应当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这就为今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留出了空间。

篇2: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在原预算法体系下,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收支活动没有纳入地方预算管理的范畴,比如第76条规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预算外资金的存在致使政府预算只对预算内资金进行约束,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于预算监管之外。松江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游离于政府预算体系的财政资金,如国库102账户、151账户、往来账户以及单位过渡户的资金等,截至年底,区级各部门过渡户资金为2748.68万元,其他账户资金为44352.09万元,经过清理后,实际停留在单位账户的资金为5908万元,这些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财政工作的复杂性,而且不利于发挥政府预算的作用,破坏了整体效率。

为此,新预算法重新界定了政府预算收支的定义,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不再有预算外这个概念。其中,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就从法律上真正确立了四本预算的法定性,使预算编制的全口径有法可依。此外,第5条还强调了四本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可见,新预算法彻底颠覆了以往单一预算的概念,代之以全口径预算的理念,实现了预算体系的新跨越。

为了贯彻新预算法精神,松江区在推进全口径预算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步,我区将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科学性,并做好国库102账户、151账户及过渡户等资金的清理工作,逐步消除预算外资金,使政府预算真正做到不留死角,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收支情况;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三本预算之间的合理联系,形成畅通的资金流动渠道,改善预算缺口与预算盈余并存的局面,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发挥预算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切实提高预算效率。

二、硬化预算支出约束

尽管我区预算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年初预算不细、执行中追加支出频繁、追加程序不规范、支出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等问题。对此,新《预算法》强调:一是要求编实编细年初支出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要编列到项,按经济性质分类要编列到款。二是强化年初预算约束力。所有支出必须以经过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三是严格限定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得出台新的增支、减收政策。必须作出的,要在向人大报送的预算调整方案中作出安排。以上几点为我区预算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一方面严格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并在预算草案中体现临时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加快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从源头上避免存量资金的产生,减少财政资金滞留。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支出标准。基本支出要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基础上科学合理化,同时要加快推进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探索研究,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对的基础支撑和源头控制作用。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增加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外,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上级政府应当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提前下达的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这将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减少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我区街镇接受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以及各区级部门直接拨付至街镇。而且,现在正处于由部门拨付向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过渡的阶段。我区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情况为:2014年专项转移支付执行数是2.28亿元,年预算数是5.48亿元。一般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仍太低,因此,应当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

四、全面推进预算公开

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对预算细化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强调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报送各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预算草案应当细化到最末级;第75条规定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第14条对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等情况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第92条规定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以上规定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我区区级政府预决算公开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全区范围制定了《松江区财政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沪松府办25号)及《松江区2014年财政信息公开目录和工作要点》,规定了财政信息公开的原则及主题,细化了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在同级政府及财政部门门户网站上设立专栏,向社会公开了公共财政收支预决算、政府性基金收支预决算以及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决算。在人大会审议批准20个工作日后,财政预决算报告,公共财政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以及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执行、决算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开。但新《预算法》的要求更进一步,公开时间大幅提前,公开的内容继续拓展,公开的科目更加详细,对照来看,我们仍有差距。因此,下一阶,我区将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一改进,一方面完善区级部门预决算的公开质量,另一方面稳步推进街镇的财政信息公开工作。

五、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做到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由于审批程序复杂、预算资金下达滞后、前期执行缓慢等原因,许多支出项目都集中在年末的一两个月内完成,“突击花钱”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常态。又由于时间仓促,很多项目都赶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应有流程和监督环节都流于形式,预算绩效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大背景下,松江区的财政支出也受此困扰,在一些刚性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下,预算支出执行通常在前期较为缓慢,而预算法的硬性要求使得后期执行压力巨大。此外,匆忙的项目支出导致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不足,预算绩效更是明显不受重视。

为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新需求,新预算法第12条第2款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同时,第41条明确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以上规定为今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松江区财政局正在积极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致力于通过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是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针对其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我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注重跨年度预算与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相结合,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建立健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明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主要用途和筹集方式,规范使用程序,强化监督机制,确立预算收入年度间以丰补欠的制度安排,从而为财政收支周期性平衡创造条件;三是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收支责任意识,完善收支信息披露,突出预算绩效管理,从而为跨年度预算提供详实的信息基础。

六、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原预算法第28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上,我国的地方债由来已久,其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更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鼎盛时期。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全国地方债存量为10.72万亿元,为15.89万亿元,6月底该数字则达到17.89万亿元。松江区的债务清理甄别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共计188.3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93.98亿元,专项债务94.34亿元。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张以及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将对地方财政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势在必行。

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此外,新预算法还体现了“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在有限“开闸”地方发债的同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主体、规模、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规定,以严格防范债务风险的扩张。从松江区2021年的债务情况来看,本年共取得上海市财政局转贷的3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其中6亿元为新增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6亿元为置换债券,用于置换高成本的存量债务,这有效减轻了本区政府的利息负担,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降低了债务违约风险。

篇3: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系统化思维导论》, 杰拉尔德·温伯格著

如果事情的初始状态是一种混沌。那么, 解决方法就是使混沌走向有序的道路。这也是所谓的“序”的一种。其背后的行动规则、算法对应着“二阶序”。很多人同时也在思考, 是否事物存在着三阶序、四阶序……

一般情况下, 人们是从程序性材料中开始算法学习的。可以从计算机程序设计中, 通过归纳、总结、推理得出程序设计的算法;可以在操作工具的过程中, 对操作序列进行整理得出算法;还可以在解决问题中, 通过对过程的反思来掌握算法。生活与工作是在遵循规律、规则的前提下, 不断地寻找着解决方法, 使事物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些逐步形成的算法相辅相成, 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活动。

人头脑中的很多算法是隐性的。一些简单的操作占用思维很少, 我们很少会意识到算法的存在。而面对复杂的问题或者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 经验相对较少。首先想到的是直接的方法与技巧, 来不及更深入地思考。强调算法的学习, 就是在强调算法的显性化, 明确这些思维过程, 发现其中的规律。

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 这方面的学习既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技术工具的操作,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技术应用策略。

●形成

面对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步骤与方法。方法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有很强的针对性, 甚至同一种方法在相似的问题面前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算法会相对固定一些, 离具体情境略远一些。同样是操作计算机, 信息技术课中的画图程序、文字处理软件、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等, 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着很大不同, 如画图程序中的“曲线”的操作与文字处理中的“段落”排版操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从总体步骤来看, 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大多是通过“新建/打开—编辑—保存—退出”等几个一般性的步骤来完成。学习者会在具体的工作中寻找其中的规律, 逐步形成自己需要遵守的行动规则, 也就是算法。在这个过程中, 也会对原有的算法进行修正、优化, 形成一些新的算法。

如图1,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如果应用了方法S1使事情在A状态变成了A1后, 会认识到方法S1;在相似的事件B、C……过程中, 会形成S2、S3等不同的方法。最终汇集为算法Sn。形成的算法也会不断地完善、优化, 逐步稳定。算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着的。

算法的学习除了从方法中得出算法外, 还有一种, 就是由已知的算法中推导得出新的算法。

●从算法中得到算法

从算法中得到算法的过程, 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用推导的方法, 从已知的算法中推导出新的算法。另一种是用概括的方法, 从若干算法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得到新算法。

1.推导得出新算法

一种是由已知的算法推导、形成新算法的过程。在常用操作软件的学习过程中, 同类型的软件经常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推导出相对复杂的算法。学习者可以从“写字板”软件应用过程中一般性的算法推导出Word字处理软件的;从Word字处理软件的学习经验中促进Publisher桌面排版软件的学习…… (如图2)

类似的例子, 也在图形图像类、多媒体等不同类型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存在。

推导得出算法的另一种方式是综合。将若干相对简单的算法进行组合、组装, 可以形成新的算法。这样的内容在问题解决、在现有的信息技术课中也有很多体现。复杂一些的工作往往都是由若干简单工作组合、组装到一起完成的 (如图3) 。

在信息技术课的主题任务中往往会需要多种不同方面的经验。

2.概括得出新算法

算法的学习还可以用概括的方法从若干算法、规则中得出它们的共性, 从而得到新的算法。例如, 对于熟练级别的计算机操作者, 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工作过程, 发掘在画图、PowerPoint、Word、Excel等不同软件的操作中用的一般性过程, 从而更熟练地使用这些类型的软件。实质上, 这也是一种由算法进行推导的过程。

在算法的学习中, 存在着上位与下位的相对概念。其中上位算法包容了下位算法的核心, 其适用对象包容了下位算法适用的对象。上位会比下位算法更具一般性, 下位算法会更具体一些。

●算法教学

在生活算法的学习过程中, 更多的不是单纯类型的学习, 而是不同类型的组合。我们不能简单地分为授受式还是启发式。

现有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中, 软件的简单操作经验往往是通过长期使用得到的, 如使用键盘的方法、使用鼠标的方法……学习者不需要全程重复一遍前人试误过程。这类知识的教学应当以授受式为主。直接教授操作, 通过正例、反例来明晰后, 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练习从而掌握。

在信息技术课中提倡生活算法, 更多地在促使技术课程由工具操作层面向问题解决层面发展, 由教室中的工具学习向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发展。其目标是强调在具体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后面所包含的行动规则的过程, 也就是发现算法的过程。

对于学习者来说, 首要任务不是将这些“规则”、“算法”背下来, 而是去发现、形成、应用、优化属于自己的“算法”。在学习中, 即使是身边最好的伙伴能熟练地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对于自身来说也不是自己掌握, 只是又多了一位指导教师。与此类似, 在学习过程中他人如何使用技术、如何解决问题的算法, 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种借鉴。因此, 这部分的教学需要教师更多地应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对于教师来说,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是:

◇生活算法主要是学出来的。尤其面对问题解决时。

◇用语言或符号表示的算法。本身就是使用感性材料提炼算法的一种学习过程。

◇对于学习者来说, 需要明确是学“算法”本身还是学算法?一个是强调“算法”本身的概念, 另一个是强调算法的生成和优化过程。

◇概念的学习是的算法学习的前提条件。不能了解相关概念等基本陈述性知识, 就不能用术语表达、交流。这会对算法的学习有所影响。

◇描述出的算法是问题解决的全部过程的一种模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这是某种程度上对真实的一种简化,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干扰因素以及算法应用的边界条件。

◇生活算法, 其下位对应着更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其上位则是更抽象的策略、规则。与新规则、同类规则的掌握一样, 算法的学习也需要螺旋上升。

信息技术教师在促进计算技术应用的学习、组织教学时可以考虑的流程是:

(1) 教师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 使学习者具备学习算法的程序性材料。

(2) 聚焦:目标导向, 通过目标引导学生的注意, 使学习者关注到过程方面。

(3) 分类:按次序、过程或者应用条件等标准进行分类, 形成正例、反例。

(4) 判断标准:初步形成能够表述的规则或算法。

(5) 教师概括:形成确认的规则或算法。

(6) 辨识练习: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确认其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罗伯逊 (英) .问题解决心理学[M]张奇,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篇4:算法案例学习

【探究】

1. 你都了解哪些进位制?

2. 举出常见的进位制.

3. 思考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转化方法.

4. 思考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及非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结论】

1.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计数系统,约定满二进一,就是二进制;满十进一,就是十进制;满十二进一,就是十二进制;满六十进一,就是六十进制等等.也就是说:“满几进一”就是几进制,几进制的基数(都是大于1的整数)就是几.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是十进制,至今我们仍然使用一周七天、一年十二个月、一小时六十分的历法.

3. 十进制使用0~9十个数字.计数时,几个数字排成一行,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几个十;接着依次是百位、千位、万位……

例如:十进制数4528中的4表示4个千,5表示5个百,2表示2个十,8表示8个一.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式子:

与十进制类似,其他的进位制也可以按照位置原则计数.由于每一种进位制的基数不同,所用的数字个数也不同.如二进制用0和1两个数字,七进制用0~6七个数字.

一般地,若[k]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那么以[k]为基数的[k]进制数可以表示为一串数字连写在一起的形式.

其他进位制的数也可以表示成不同位上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如: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下面的式子值即可:

第一步:从左到右依次取出[k]进制数各位上的数字,乘以相应的[k]的幂,[k]的幂从[n]开始取值,每次递减1,递减到0,即;

第二步:把所得到的乘积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就是相应的十进制数.

4. 关于进位制的转换,教科书上以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为例讲解,并推广到十进制和其他进制之间的转换.这样做的原因是,计算机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计算数据的,而一般我们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是十进制数据,因此计算机必须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再处理,显然运算后首次得到的结果为二进制数,同时计算机又把运算结果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输出.

(1)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把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教科书上提供了“除2取余法”,我们可以类比得到十进制数转换成[k]进制数的算法“除[k]取余法”.

(2)非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利用十进制作为桥梁. 教科书上提供了一个二进制数据与16进制数据之间的互化的方法,也就是先由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再由十进制数转化成为16进制数.

【应用示例】

例1 将8进制数[314706(8)]化为十进制数.

点拨 利用把[k]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的一般方法就可以把8进制数[314706(8)]化为十进制数.

变式 设计一个算法,把[k]进制数[a](共有[n]位)化为十进制数[b].

分析 从例1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计算[k]进制数[a]的右数第[i]位数字[ai]与[ki-1]的乘积[ai?ki-1],再将其累加,这是一个重复操作的步骤.所以,可以用循环结构来构造算法.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a],[k]和[n]的值.

第二步,将[b]的值初始化为0,[i]的值初始化为1.

第四步,判断[i>n]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第五步;否则,返回第三步.

第五步,输出[b]的值.

解 程序框图如下图:

[开始] [输出[b]] [ 结束 ] [是][否] [输入[a,k,n]] [把[a]的右数第[i]位数字赋给[t]]

[INPUT “a,k,n=”; a,k,n

b=0

i=1

t=a MOD 10

DO

b=b+t*k^(i-1)

a=a\10

t=a MOD 10

i=i+1

LOOP UNTIL i>n

PRINT b

END]

例2 把89化为二进制数.

解析 根据二进制数“满二进一”的原则,可以用2连续去除89或所得商,然后取余数.具体计算如下:

因为89=2×44+1,

44=2×22+0,

22=2×11+0,

11=2×5+1,

5=2×2+1,

2=2×1+0,

1=2×0+1,

这种算法叫做除2取余法,还可以用下面的除法算式表示:

将上式中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得到89=1011001(2).

上述方法也可以推广为把十进制数化为[k]进制数的算法,称为除[k]取余法.

变式 设计一个程序,实现“除[k]取余法”.

分析 从例2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如下的规律:

若十制数[a]除以[k]所得商是[q0],余数是[r0],即[a=k?q0+r0],则[r0]是[a]的[k]进制数的右数第1位数.

若[q0]除以[k]所得的商是[q1],余数是[r1],即[q0=k?q1+r1],则[r1]是[a]的[k]进制数的右数第2位数.

若[qn-1]除以[k]所得的商是0,余数是[rn],即[qn-1=rn],则[rn]是[a]的[k]进制数的左数第1位数.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给定十进制正整数[a]和转化后的数的基数[k].

第二步,求出[a]除以[k]所得的商[q],余数[r].

第三步,把得到的余数依次从右到左排列.

第四步,若[q≠0],则[a=q],返回第二步;

否则,输出全部余数[r]排列得到的[k]进制数.

解 程序框图如下图:

[开始] [输出全部余数[r]排列得到的[k]进制数] [ 结束 ] [是][否] [输入[a,k]] [求[a]除以[k]的商[q]] [求[a]除以[k]的余数[r]] [把得到的余数依次从右到左排列]

程序:

[INPUT “a,k=”; a,k []

b=0

i=0

DO

q=a\k

r=a MOD k

b=b+r*k^i

i=i+1

LOOP UNTIL q=0

PRINT b

END]

篇5:预算学习心得体会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张旎芫

我很幸运的拥有这次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习的机会,在这里培训的短短两个月中我收获颇多。

学校先后开设了客运专线施工技术讲解,房建预算,合同管理,铁路预算,公路预算,财务管理,水利造价,施工组织以及物资管理等相关课程,校方精心组织,巧妙安排,抓基础重实践,老师会举出大量的实例加深我们的理解。

预算要求在识图后还得懂施工工艺、熟悉定额及相关计算规则。作为才参加工作一年的我来说显然不太容易学会,但是老师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先学好理论知识,再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将定额熟练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培训老师既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不但有教师的演示,还有我们的亲自操作。运用我们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使大家获得了比较充分的感知,也方便了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动手操作,使我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学院开设了多门预算软件的上机课程,通过手算与机算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计算速度,同时将手算与机算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使大家回到各自的岗位后更好的胜任各自的工作。

在每门课程结束前,老师会布置项预算大作业,验证和提高大家的实际操作技能。老师对我们要求相当的严格,也相当的负责,因为预算来不的半点马虎,预算就是靠准确性、预见性来服务于管理。

房建中装修预算是让我学习中比较头疼的预算了。首先,装修工艺非常的复杂,工序比较多,特别是装修材料种类太多。对于工序与工艺,这可以通过看规范及施工工艺方面的文章了解,或者到工地看工人的操作方法。对于材料费,是最难处理的了。品质、规格、颜色等都一样的材料,因为生产厂商的不同,单价可能相差几倍或是更多。还有,假冒名牌材料,经验差的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但价格相关极大。因此,材料单价的确认是一个难点。另外,人工费单价应该在招标过程中确认,不要留缺口。掌握了施工工艺、材料价格确认方法、人工费的确认方法,则你的预算就会是一份好的预算。

其实我觉得,预算难就难在对定额的应用!就像你所掌握的挖土预算一样,计算规则你可以不记,用的时候翻定额或清单规范就可以了,这样的预算哪个都很容易学会。有经验的预算人员,对于挖土方这样的工程,还是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的,比如土质、坡道土方的处理、含水量、地下障碍物的处理、古墓的处理、古树的处理等等,而这些对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

预算很重要,是工程投资和收费的标准。在建筑行业里造价人员还是比较有发展的,首先属于技术人员,工作环境相对好,接触的人都是管理层。第二,造价人员结合实践经验,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很多有能力的造价人员都是在掌握工程经济运作的基础上,发展成成功的经营者的(一半以上的项目经理)。这也就是通常说的造价转经营。造价人员的基本技能是识图和算量,会算量就要求你必须懂得施工的技术,这样几年下来。可以说基本具备了建筑行业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学习起来信心百倍!

预算这工作,要求一个心细,不要漏项,也不能重复计算。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大型工程,特别是公共建筑工程,结构非常复杂的那种,需要一定的经验,主要是对项目的经验,都要有一些什么项目,要做到不丢项,不多项,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的。

这次培训为我在项目上零零星星学到的知识做了一个系统梳理,之前项目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在老师的讲课中得到解答。回到项目之后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将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努力的积累经验,将预算工作越做越好!

篇6:学习预算培训心得

——学习预算培训的感悟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9月27日-28日,公司组织了主管以上人员在康业温泉进行了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化培训学习。

经过两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同事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两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于企业预算,在平时的工作和交谈中,有一个模糊而大体的认识,认知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生动形象的案例,幽默风趣的比喻,见解深刻的定义,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企业预算的意义。

二、加强内部沟通,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身为产品研发部的负责人,在第一次接到通知做部门预算时,没有联系到有可能有预算交际的部门,单纯的只做了本部门预算。通过这次学习,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涉及一个部门,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而各个环节都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实现。预算目标的确定和预算编制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固化和量化,预算的执行过程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预算的控制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预算分析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重要信息参考。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而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部门的预算。

三、案例的分析,警惕了自我

案例分析,也是这次培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一汽大众的失败和通用电气的成功案例的分析,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一汽大众本身业务素质、技术强度有很高,但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没有遵守预算规律,这样两个致命的缺点导致很大的失误。通过对给别人找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但给自己找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难,所以老师让我们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事例也告诉我们没有好的上下级关系、群众关系,最终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阳光心态下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平时多想多做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思索如何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用于实践。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干部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部门预算也至关重要。同时在学习中也让我们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当然找出差距并非要生搬硬套别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方法。结合这两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出了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就是每个人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要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那么必须具备这六个能力,因为作为新公司新局面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个人才能科学的进步,公司才能蓬勃的发展。

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公司给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用一份做人的真诚和爱心、一份岗位责任完成好公司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

篇7:学习心得-预算管理

近期,为了参加今年的会计职称考试,我学习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针对其中的《预算管理》学习总结如下:

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一)预算的特征

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

预算具有如下两个特征:首先,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其次,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因此,预算是一种可以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

(二)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2.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3.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

二、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

(一)预算的分类

1.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材料消耗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等。专门决策预算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如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财务预算作为全国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故亦称为总预算,其他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显然,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企业预算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 通常将预算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预算称为短期预算,预算期在1年以上的预算则称为长期预算。

(二)预算体系

各种预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般将由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称为全面预算体系。

三、预算工作的组织

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具体如下:

(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

(2)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4)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工作。

(5)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单位。

四、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固定预算的缺点表现在:一是过于呆板;二是可比性差。

2.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

弹性预算的优点表现在:一是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1)公式法

Y =a+bx

其中Y是成本总额,a表示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x是业务量。这种方法要求按上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假定,将企业各项目成本总额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2)列表法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1.增量预算编制方法

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它的编制遵循如下假定: 第一,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

第二,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

第三,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2.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它是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

(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1.定期预算编制方法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

2.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

五、预算编制程序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一)下达目标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

(二)编制上报

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企业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三)审查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四)审议批准

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单位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

(五)下达执行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一般在次年3月底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六、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目标利润预算

(一)年度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源于战略规划、受制于年度经营计划,是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及下属单位预算年度经营活动目标的全面、综合表述。通过预算目标,高层管理者可将战略和计划传达给整个组织;每个部门也可以明确在实现战略与计划中需要履行的预算方针与目标责任。

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

从内容上说,预算目标指标体系应包括盈利指标、规模增长指标、投资与研发指标、风险控制(资本结构)指标、融资安排等。

2.测算并确定预算目标的各指标值

(二)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预算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

为了简便起见,本书只考虑产品销售利润预算问题,企业未来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预算通常可用下列方法进行:

1.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一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费用

2.比例预算法

(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2)成本利润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3.上加法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率)

(三)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各指标值的确定举例

预期目标利润=预测可实现销售×(预期产品售价-预期产品单位成本)-期间费用

七、主要预算的编制

全面预算的编制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根据各种预算之间的勾稽关系,按顺序从前往后逐步进行,直至编制出预计财务报表。

(一)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销售单价和销售收入等参数编制的,用于规划预算期销售活动的一种业务预算。

(二)生产预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三)材料采购预算

(四)直接人工预算

(五)制造费用预算

(六)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八)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集,并经常跨越多个年度,因此除个别项目外,一般不纳入日常的业务预算,但应计入与此有关的现金收支预算与预计资产负债表。

(九)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专门反映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以及为满足理想现金余额而进行现金投融资的预算。

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五部分构成,其中:

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现金余缺与期末现金余额的比较,来确定预算期现金投放或筹措。当现金余缺大于期末现金余额时,应将超过期末余额以上的多余现金进行投资;当现金余额小于期末现金余额时,应筹措现金,直到现金总额达到要求的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期末现金余额。

或:现金余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期末现金余额

八、预算的执行

企业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通过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九、预算的调整

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企业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委员会以至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企业进行决策时,一般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1)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十、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预算年度终了,预算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篇8:应用算法实例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高中信息技术课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算法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常对信息技术学科比较感兴趣, 但是通过课改后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学习到算法, 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与困惑。

二、原因分析

1. 现状分析

(1)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体验客观世界的计算机对象化表征和算法思维, 能够掌握几种基本算法, 能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

(2) 学生对算法的学习没什么兴趣, 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听讲, 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课。由于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意识不强。

2. 原因分析

(1) 学科本身的特点。刚刚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 步入高中后, 由于习惯对具体事物的思考, 因此不善于抽象思维。但算法本身是由概念、符号构筑的逻辑体系, 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 学生对符号构筑的逻辑体系难以理解, 感到枯燥而失去学习算法的兴趣。

(2)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能性学科, 不是高考的主要科目, 高中生学业负担重, 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不重视。

(3) 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特点是以操作和感性认识为主。再用以前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方式学习算法则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学习要求, 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使学生失去学习算法的兴趣。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 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算法实例, 加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教师应结合教学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吸收并引进与生活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 提出真实、有思考价值的算法实例。生活中的算法实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例如在讲递归算法时, 教师可以讲经常听的那个老故事: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在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是: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在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是……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调用了其自身, 让学生理解递归算法的核心思想。

2. 与其他学科整合, 制作解决算法问题的知识卡片, 认识算法对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处理任何事情都有对应的算法。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安排, 把这件事情的算法描述出来。在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时, 也可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算法。物理、化学学科计算题的解题, 使用解析法, 数学解题中求数列的公式时经常使用递归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解决学科问题时用到的一些典型的算法, 用知识卡片记下来。这种知识卡片的制作, 有利于对算法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卡片能自由地排列组合, 内容简洁明了。在学习算法时使用, 既可以帮助记忆, 又便于查阅, 还能用于自我测验。卡片的制作内容如下。

制卡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授学生以渔, 使算法与学生的实际活动产生交互

在学习算法时, 教师不仅要寻找贴近学生实际活动的典型算法实例, 还要教给学生寻找典型算法实例的方法, 并且及时总结规律。从实际到算法, 再从算法到实际, 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学生不但要找到典型的算法实例, 还要用生活中的算法对生活实践进行指导, 能够归纳、总结、整理出一般规则, 形成策略。

生活算法来源于实践活动, 同时对活动有指导作用。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之中, 通过对算法的分析、优化, 用算法指导活动, 从而得到调控自己行为的生活策略。例如早晨上学时, 怎样会被记做迟到?学生马上能够分析出:如果超过8:0 0就要先在值班人员处登记再进校, 否则就直接进校, 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四、通过问题解决取得的效果

1.学生学会了算法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课改后, 对于算法模块的学习, 浙江省是放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教学。近几年, 我一直任教高一年级5个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2 0 0 8~2 0 0 9学年第二学期算法教学实践中, 我所教5个班级的学生对算法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往届学生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制作其他学科算法知识卡片方面, 各班制作算法知识卡片的人数都超过了班级人数的9 5%, 平均每位学生制作算法知识卡片8.0 7张, 其中有关其他学科知识解题的算法知识卡片7.1 2张。通过与本人任教的2 0 0 8年度5个班级的会考成绩比较, 在2 0 0 9年度的信息技术会考中, 算法模块的成绩提高了2.7 6分 (会考中涉及算法部分的总分在2008、2009年度均为30分) , 效果比较明显。

2.逐步探索出一条让学生乐于学习算法的教学途径

上一篇:赛里木湖优秀作文下一篇:含月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