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024-04-18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通用7篇)

篇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五、计算下面各题。(33分)1.直接写出得数。

3.5-2= 1.52+3.5= 350-120= 0 ×80= 250 ÷50= 2.5×100= 0.12÷10= 69÷3= 500×2= 400÷50= 25+0.6= 0.76-0.24= 2.竖式计算。

(1)9.24-4.76(2)8.47 + 12.68=(3)480 ÷32=

3.计算下面各题,15分(每小题3分)(1)48×17+17×52(2)25.37-7.5 – 3.5

(4)14.5-(3.42+4.8)(4)350÷[ 356-(148+138)]

六、统计。5分

英城小学全校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1.()年级人数最多,()年级人数最少。2.()年级男生人数最多。

3.()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4.全校一共有()人。

七、我能解决问题。(24分)

1.小明8岁,小亮7岁,小红5岁,小兰和小明同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2.科技书有300本,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2倍,故事书的本数比文艺书少8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3.一本《少年百科全书》20.48元,一本《童话世界》6.85元。

(1)买 一本《少年百科全书》和 一本《童话世界》,一共用多少元?

(2)一本《童话世界》比一本《少年百科全书》便宜多少元?

4.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5.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得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得2分。在一场比赛中,李明总共投中9个球,得了20分,他各投中几个2分球和3分球?

篇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最大填几?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之前不仅学习了这些,还学习了根据图示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二、新探究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动手摆小棒,观察结果如何?

结果:分成3组,但剩下一根没分完。

3、根据所摆的小棒想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提问口答)13÷4=3(组)„„1(根)(板书)老师提问各部分名称

4、根据横式列除法竖式。

1 3 1 2 1

5、标名称(上黑板贴)

同学们当小老师打开书本看一下标对没有

6、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提问口答)

7、根据除法竖式回答问题(1)(2)(3)(提问口答)

这种余数为0是有余数除法中的特殊情况

8、做一做62 1、2

9、体会试商:学生看书本63页,根据红色字提示,自己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贴一贴,并说如何想?

小结: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结果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就商几。(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10、63页,做一做

11、回顾例题

篇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只有体会了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好处, 人们才有学习这种知识或技能的动力。反之, 如果认为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优于现学的知识经验, 学习时就会自然产生抗拒心理, 致使学习效率低效甚至无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也有不少这样的事情, “几百几十的加减”计算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例。

“几百几十的加减”笔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体会到在大数目加减时, 摆竖式可以使计算化难为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摆竖式笔算的兴趣和欲望, 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然而, 每次在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时, 笔者发现, 学生内心深处排斥摆竖式笔算, 如果不是教师的要求, 恐怕没有一个学生会自主选择笔算。这是为什么呢?

从计算习惯上来看, 在此之前, 无论是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计算表内乘除法, 学生一直是在口算, 口算已成为学生在计算时的第一选择;从教学内容来看, 所有的整百整十加减整百整十的计算 (如340-230) 都可以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计算 (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而且在计算整百、整十的加减时, 口算确实比笔算快捷、方便) 。

一方面, 摆竖式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教学是以后笔算多位数加减的基础, 此时进行摆竖式计算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降低坡度。为此, 必须强调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另一方面, 由于计算题难度较小, 学生不仅不能体验到笔算的明显优势, 反而觉得笔算麻烦, 所以从内心深处排斥笔算练习。

【教学建议】

如何才能找到教学的结合点, 促成矛盾双方的有效整合呢?

依据教材的编排, 笔者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 使学生理解摆竖式笔算的优势, 从而自觉自愿地进行摆竖式笔算的练习。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看谁的方法好。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后)

生:100+300=400, 80+40=120, 400+120=520。

生:180+300=480, 480+40=520。

生: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课堂沉寂下来, 又过了一分钟)

生:100+340=440, 440+80=520。

生:200+340=540, 540-20=520。

生:180+400=580, 580-60=520。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课堂再次沉寂下来, 再也没有人回答了)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尽管教师一再追问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学生始终拘泥于多种方法口算, 始终没有人提到摆竖式笔算。

在笔者的提示下, 学生终于想到了摆竖式笔算, 可在接下来的自主评议哪种计算方法好、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环节中, 摆竖式笔算被排在了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全班47人, 只有2人表示喜欢摆竖式笔算。

为了顺势利导, 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师:看来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喜欢笔算,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笔算太麻烦, 要写许多字, 用的时间多。

师:喜欢笔算的两位同学, 你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生:我认为笔算能使难的计算变得简单, 如笔算180+340就把原来的式子变成了0+0、8+4和1+3+1, 这样就不容易错了。

生:我认为笔算每一步都是在看着数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不容易错。

师:由此看来, 喜欢笔算的同学认为笔算可以把复杂的计算变成简单, 不容易错。这个观点, 同学们是否认同呢?

生:他们说得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180+340这题很简单, 没有必要用摆竖式笔算。

师:说得很好, 180+340这题很简单, 确实采用口算比笔算要省时省力, 但口算就没有缺点了吗?

生:口算也有缺点, 口算容易错。

生:在进行大数的计算时, 口算就很难算了, 比如5186+2634。

生:口算容易错, 不能计算大数是因为我们口算能力弱, 老师口算的时候就不会错。所以我们只要坚持多口算, 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 练到和老师一样, 就不会错了。

师:但如果只是自己练, 错了都不知道, 这样不就越练越坏吗?

生:老师, 你能告诉我们, 你的口算能力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师:为了练好口算, 我在计算整百整十加减时, 总是先口算出答案, 再摆竖式笔算, 来验算自己口算得对不对。如果是错了, 我就找错的原因, 这样我的口算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生:我们也要向老师学习, 先口算, 再排竖式来验算。

师:那么我们在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时候, 如果能口算出答案, 我们就先口算出答案, 再排竖式来验算;如果不能口算出答案, 我们就排竖式来计算, 好吗?

生 (齐) :好。

就这样, 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了“先口算, 再笔算验证”的思想。在整节课的后半段,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计算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先努力着口算, 再用竖式来验算;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则是排竖式计算。这样, 每位学生都自觉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式。教学轻松实现了分层, 学生不仅口算能力继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摆竖式计算也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笔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篇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本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

1.我对孩子们的表扬、鼓励及调动比较到位,学生一整节课举手发言积极,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愉悦,师生交流融洽。

2.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个环节我还特意给每个小组打印了一份记录表格,记录同学们摆正方形的过程及算式,从算式中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前面教学认识余数时用的时间过多,分7个草莓时可以不用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动手摆,这样就能省出时间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篇5: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篇6: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教具准备:

11根(单根)小棒、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请学生列式,(板书:7÷3)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

有几个3 ? 商写几?(扳书)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3)出示:(18÷5的竖式)提问:这位小朋友算的对不对,为什么?(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这样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比除数3小。)“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结语)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提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试商的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2)反馈时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一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着说说是怎样得到商品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填写。注意单位名称的不同。

四、全课小结

篇7:学生用竖式计数器检验分析

学生用竖式计数器是供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算术使用的器具, 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但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 丝毫不可忽视。前不久, 我们检验了北京市场上的产自全国各省市的多种品牌的学生用竖式计数器。

一、检验方法

这次检验按照J Y0001-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检验规则》要求, 采取抽样检验方式。产品检验依据标准为G 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J Y0001-2003《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和JY0060-94《计数器》, 其中标准要求的某些项目检验由专业检测机构完成。

二、检验结果说明

主要项目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学生用竖式计数器主要项目检验情况

项目引用标准及合格品种数所占

序号标准要求

类别章节号百分比 (%)

材料中可迁移元素 (锑、砷、钡、镉、

GB6675 4.3.1100

1安全铬、铅、汞、硒等) 的限量。

JY0001 5.10采用的材料不应有锐边、尖角、毛刺等。37.5JY0001 7.7塑料件表面无明显浇口和飞边。62.5JY0060 4.10金属件表面防锈处理, 防锈层牢固。50

2外观

算珠杆应有足够的强度, 排列均匀, 定位

3结构JY0060 4.4牢固。竖式计数器的算珠杆应能承受5N以62.5

上的拉力。

算珠在算珠杆上排列整齐, 移动方便, 拨

4性能JY0060 4.575

动灵活。

应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名或商

5标志JY0001 11.10

标等。

应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名、生

6合格证JY0001 11.212.5

产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印等。

使用应有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生产厂家联系方

7JY0001 11.362.5

说明式、使用方法介绍、保养维护说明等。

从表中可以看出, 除“材料中可迁移元素的限量”外, 其他受检内容都有不合格者, 有的合格率相当低, 甚至为零。

具体情况如下:

1. 产品外表有锐边、尖角、毛刺等。

2. 金属算珠杆表面有锈斑, 塑料件浇口明显。

3. 算珠杆弯曲, 算珠杆与底座之间、挡板与底座之间松动甚至断裂。

4. 算珠拨动不灵活。

5. 无标志或标志不符合要求 (如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商标等) 。

6. 无合格证或合格证不符合要求 (如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检验人员检印、检验日期等) 。

7. 无使用说明或使用说明不符合要求 (如无产品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和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

三、分析

1. 安全性问题直接对使用者构成伤害, 如产品塑料

件的毛刺、尖角划破孩子的皮肤, 可迁移的有害元素导致人体产生各种严重疾病等。

2. 外观、结构、性能方面的缺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

果和产品使用寿命, 原因大都是产品材料选择及加工、结构设计、制作工艺等出现了偏差, 如注塑件外表不打磨, 锐边、毛刺留下安全隐患;表面处理不够, 金属镀层生锈;所用算珠杆材料过软, 致使其歪斜;连接面积过小, 算珠杆与底座、挡板与底座结合不牢等。小学生的用品应该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经久耐用。

3. 标志、合格证和使用说明的不完整给使用者的使

用操作、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带来麻烦, 使得产品质量问题不可追溯, 表1中显示这些项目多数厂家产品检验不合格, 可以看出产品生产企业对产品后期服务不重视的情况非常严重。

四、建议

上一篇:入团申请书范本800字下一篇:作文素材之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