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芦花荡》教学后记

2024-05-25

“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芦花荡》教学后记(精选2篇)

篇1:刍议《芦花荡》教学的一二三四

一、一种导入

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奠定理解文章的基础。

因此, 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电影导入法”, 播放一段学生所熟悉的《小兵张嘎》的精彩片断,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段抗日烽烟弥漫的岁月;带到了那片芦苇飘香的水域。然后, 我说:“一个小兵演绎了一段传奇的故事;一个小兵就把鬼子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再来一位老兵那鬼子又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大家的老乡——作家孙犁来学习关于这位老兵的精彩片断吧。”

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使学生由彼及此自然地过渡到对文中主人公的好奇上来。同时, 对“小兵张嘎”的熟悉又有助于对文中主人公“老头子”的理解。导入语中的“小兵”与“老兵”形成反差营造了喜剧氛围。如果再能在授课中恰当地运用, 则学生在学习整篇文章时都会感到忍俊不禁。

二、两条线索

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教学中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至关重要。本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头子这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二是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儿进苇塘。

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是老头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核心, 是作者选取事件, 安排材料的一个主要依据。他作为一个交通员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 在苇塘里进出自如, 不仅是他高涨的爱国热情和高超的水上本领的体现, 更来源于他胸中充满的自信。他在护送两个小女孩儿的过程中让“大菱”负伤, 是因为他太过于自信以至有些托大所致, 而发狠要为“大菱”复仇正是他为了回自尊, 成功复仇正说明了他的自信不是毫无根据的。

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儿进苇塘的前后过程是整篇小说主要表现的故事。全文正是按照这一故事的发展来写的。开端是经常驾船出入敌人封锁线的老交通员接受护送两个女孩儿的任务。随着情节的发展, 在过封锁线时由于老头子过于自信导致“大菱”受伤。全文的高潮也是结局, “二菱”亲眼目睹老头子为“大菱”成功复仇。把故事情节梳理清楚, 学生自然很容易把握全文的内容。

两条线索相互依托, 老头子的性格在护送的前前后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老头子的性格也推动了全文情节的发展。

三、三个人物

本文中直接描写的三个正面人物:老头子, 大菱、二菱两个女孩儿。其中老头子自然是主人公, 两个女孩儿作为次要人物很好地起到了陪衬作用, 使老头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而两个女孩儿的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塑造。

老头子把两个女孩子接上船, 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 安心睡觉吧, 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此处的语言描写, 既展现出老头子柔情的一面, 对革命后代的无限关爱。又与后面老头子打鬼子形成鲜明对比, 表现了革命英雄勇于斗争、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

文章着重写的那场“英雄行为”让人觉得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了。作者为了在达到这一效果, 先用二菱的怀疑来反衬, 那些对话描写, 老头子越是胸有成竹, 小女孩儿越是怀疑, 这种怀疑对下文显示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构成了很好的反衬。而结尾写小女孩儿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则为更完整地塑造起主人公的英雄形象。

两个小女孩儿呢?在陪衬渲染老头子这一主人公的同时, 也表现出她们顽强坚韧、心直口快的性格特征。从冀中区来的两个女孩儿历尽艰辛来到这里, 在大菱被打伤以后, 二菱似安慰似抱怨的话, 以及老头子说要报仇时, 二菱直接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怀疑。

四、四处景物描写

描写作为小说中表现人物、推动情节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而其中的景物描写学生往往不能够很好的理解, 经常是只体会到了表面, 而不能深入理解它在文中更深的作用。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 对我们理解掌握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启发。

开头大段的景物描写, 不仅渲染了气氛, 达到了抒情的效果, 也很自然地为后面的故事做了铺垫。如:“敌人从炮楼……”一句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呆望”一词写出了敌人的无能, 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嘲笑。而“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二者形成对比, 作者的感情爱憎分明。

在大菱受伤以后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 半夜以后的苇塘, 有些飒飒的风响。”显然是衬托了老头子无比懊恼、充满内疚的心情。

老头子准备为大菱复仇之前的景物描写是: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 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 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 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天气炎热, 为下文鬼子洗澡作铺垫。同时写环境的恐怖, 衬托了老英雄的勇敢。

篇2:“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芦花荡》教学后记

关键词:文体特征,教学内容,价值考量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清人物关系、联系小说的情节发展阶段, 学会用精准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从而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教师示范, 合作交流, 分析印象最深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处, 表达自己对“老头子”人物形象的独特体验与评价。

3. 通过问题:“诗意环境与战争背景的矛盾”进行探究活动, 以小组辩论的形式, 学习孙犁的战争题材的小说的特色——诗体小说, 进而理解“荷花淀派”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示范引导, 合作交流等活动, 能够从外貌、语言学习作者塑造“老头子”形象的写作手法, 并对其性格有自己独特体验与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活动, 学习孙犁的战争题材的小说的特色——诗体小说。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 参照文章的注释和词典预习下面词语的字音, 并掌握加点的词的意思。

提防疟子蹿飒飒吆喝竹篙一梭机枪

2. 通读文章《芦花荡》两遍, 你觉得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画出文章中对他进行描写的句段, 再试用最精练的语言写出这位主人公的故事 (要求:字数不超过100 字)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分钟)

二、整体感知, 畅所欲言 (9分钟)

1. 快速浏览这篇小说, 画出你觉得最有意思或最值得咀嚼的部分。

(你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画括号或者画横线都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同学说自己喜欢的部分时, 使全班同学对文章的情节和人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根据黑板上的提示, 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老英雄的故事。

总结:在阅读比较长的小说时, 可以根据梳理主要人物间的关系的方法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从而把握小说的人物和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人物间的关系, 学会一种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析人物, 漫谈“老头子” (20 分钟)

1. 整体感知“老头子”的形象

(PPT显示:)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的老头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即对主要人物形象“老头子”的整体感知是否准确。)

2. 品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回忆:一般描写人物的形象都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1) 从外貌分析

聚集第4段,

第一步:齐读。这一段写出了老头子的什么特点? (精神!)

第二步:你会抓住哪一个词来体现老头子的“精神”? (干瘦;干黑;鱼鹰;短短的;尖利明亮;特别)

从动作和语言分析

(PPT显示:) 聚焦文章的第11—61 自然段, 选择一处你认为最能表现老头子形象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结合上下文, 简要分析, 你从中看到了老头子的什么特点?

语言处重点讲三处:

第一处:

【19】“不怕, 洗一洗吧, 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21】“不怕, 小火轮上的探照灯, 它照不见我们。”

【31】老头子没听见, 拼命地推着船, 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第二处:

【39】“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43】“我没脸见人。”

第三处:否定词“不”

动作描写处重点讲解“一”

(设计意图:运用演绎法, 从人物的典型特点入手, 结合上下文, 通过抓关键动词、标点符号, 反复朗读等活动, 使学生对“老头子”的人物性格有自己独特、深刻的体验。从而学习作者在人物刻画方面深刻、细腻的写作手法。)

总结: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老头子。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再次感知“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与前面环节呼应;检测学生对“老头子”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否准确、到位。)

探究“诗体小说”主题 (10 分钟)

从诗意的环境描写与战争背景的矛盾处质疑, 引入孙学正《说不尽的孙犁》中批判孙犁的一段话。组织小组讨论:

你是否赞同这位学者的话?

(2) 假设你是作者孙犁, 你会对他说什么?

2.出示孙犁自己的话, 总结“诗体小说”的主题。

3.介绍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推荐孙犁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的活动, 认识“诗体小说”的主题;补充作者资料, 了解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

课后作业: (2 选1)

1. 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 以及“荷花淀派”的这一类作品, 总结“荷花淀派”的写作手法, 品析其文学价值。 (五星)

2. 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菏花淀》和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体会其不同的写作风格。 (三星)

附录:

一、预学单

1. 参照文章的注释和词典预习下面词语的字音, 并掌握加点的词的意思。

提防疟子寒噤蹿仄歪飒飒吆喝张皇失措竹篙一梭机枪转弯抹角

2. 通读文章《芦花荡》两遍, 你觉得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划出文章中对他进行描写的句段, 再试用最精练的语言写出这位主人公的故事 (要求:字数不超过100 字) 。

(提示:可以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阶段)

主人公:___的故事:

二、合作单

【小组讨论】

(1) 你是否赞同这位学者的话?

(2) 假设你是作者孙犁, 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延学单

【任选一题完成】

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 以及“荷花淀派”的这一类作品, 总结“荷花淀派”的写作手法, 品析其文学价值。 (五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芦花荡》教学后记】相关文章:

《芦花荡》课程的教学设计05-24

小说的教学05-09

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05-24

小说教学中的辩证关系05-11

中学语文中的小说教学06-05

小说单元教学05-06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05-29

走进小说天地的语文教案05-28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04-13

初中小说教学策略06-06

上一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下一篇:中学语文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