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2024-05-06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通用15篇)

篇1: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深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游戏,他们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将游戏适时、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便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我们可将游戏融入进去:自己准备一个转盘,转盘上有不同的声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声旁,转动转盘,可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转动转盘,哪一组组成的字准确,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赢。这样,我通过让学生玩转盘游戏,既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一举多得!

二、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揭开教学内容面纱的序幕,若这一环节设计得精彩有趣、引人入胜,便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瞧!”然后,我出示了两张画有狮子图像的卡片,并继续对学生说:“这两只小狮子是不是很可爱,它们呢,都想成为森林之王,但是,这两只狮子的表现却不一样,那么,它们究竟哪不一样?谁又有机会成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看看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富有情趣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动物故事,既顺利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怀愉悦地投入其中。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模仿的性格特点,所以,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依据课文内容,将其编排成一个小型的剧本,里面设定不同的人物和台词,然后,在班里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如雨来、李大叔、鬼子等,因为活动形式比较新鲜、有趣,学生立即对它产生了参与兴趣,我挑选出来的几位学生,自然也是十分卖力,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样,我通过在班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一方面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书中所描写的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了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2: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一节课良好的开始,能够让整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激发起学生听课的欲望,可以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由于抽象思维和定向思维的缺乏,小学生的课堂应该更加重视思维方式的锻炼。课堂上不仅仅是一个教与学的会话,更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思考的过程。如果能让学生从小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更加有益。例如,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围绕课题的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听课,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事例或故事导入课题。事例应该来自社会,贴近学生,并带有幽默性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兴奋神经,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前奏氛围。

二、采用优雅的音乐渲染课堂氛围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最好是纯音乐),不仅能调节课堂上紧张的气氛,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语文课文相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课堂生动乐趣

传统教学中教教师师只管教,学生爱听不听,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的领导作用强,学生天性爱玩,如果利用好两者的关系,相信会因此而不同。一个小游戏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发挥出教师的领导作用,让学生在欢乐中汲取知识。学习小游戏的创建应该符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例如,通过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简单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讲求意境,小学生难以凭空想象,其思维方向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引导。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因此对色彩斑斓、直观形象,生气勃勃的事物较感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以色彩艳丽动画视频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还可以配上深情的背景音乐。当教师放映幻灯片、播放录像和录音的时候,与学生进行多维互动,通过与学生的感官接触,使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入情入景,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真正起着一个导师的作用。

四、手脑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篇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起来

一、利用教具, 直观演示

课文中有些词语较难理解, 而教师也难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具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对词语的理解, 进而消化课文内容。

如教《蒲公英的种子》中“毛茸茸”一词时, 我首先利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欣赏“毛茸茸”的狗尾草那可爱的样子, 接着出示几个雪白的小绒球, 一组一个, 要他们逐个传递并要求他们一边摸一边体会, 然后要他们谈感觉,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表示, 这个漂亮的小绒球柔软得令人感到非常舒服。此时我进一步启发他们列举在生活中所见的其他毛茸茸的东西, 诸如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皮毛衣、毛皮帽子等。可见利用直观教具教学, 不但使课堂活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开阔学生思路, 促使他们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二、利用电教媒体, 进行形象化教学

电视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是进行形象化教学的最得力助手。它们可以起“死”回“生”, 变“静”为“动”。在课堂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录音、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令课本中静止的人物、景色灵动鲜活地走出来。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 按常规教法, 老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得无味, 但采用电教媒体后, 其效果则显著不同, 当那美丽的珊瑚、狡猾的墨鱼等各种各样的海底动植物五彩缤纷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大家一下子都屏住呼吸, 睁大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电视荧屏, 他们完全被那色彩鲜艳、声响奇特、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吸引住了。通过感觉器官, 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再由老师适当点拨讲解, 便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 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小学生, 对当时的情境怎么讲也会陌生。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录音———一段回肠荡气的哀乐;然后看幻灯片———总理的灵车挂着挽幛, 人们臂缠黑纱, 胸佩小白花以及人们摘帽、哭泣的场面;拉动卡片———只见灵车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十里长街上缓缓开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面受到悲壮美的陶冶, 一面领会人民无限哀痛和衷心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 使总理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 由此更加领会到领袖的可敬,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再如教《爬山虎》一文, 课文讲爬山虎的外形、作用。我用幻灯片, 先放出一段音乐,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愉悦;再展示爬山虎的实物———绿得可爱, 长长的茎牢牢地爬在墙上, 像翠绿的屏障,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使之不忍心去破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乃至像爬山虎一样具有勇于攀登的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跨迈向知识高峰, 这样使学生不感到教学乏味、呆板, 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教《太阳》、《鲸》这一类的文章均可采用这一方法。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媒体, 有些课文可同时交叉使用多种, 效果更好。现代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协同运用, 取之精华, 优化组合, 能使电教手段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散发出奇异的光芒, 探索出一条愉快教学的新途径。

三、改课堂为表演场

少年儿童生性好动, 根据这一特点适当选择深受他们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表演进行教学,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发掘他们的表演才能, 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小学语文中有许多课文适于表演, 这正可以因“材”施“演”。如讲述《小猴子下山》一文时, 我是按照以下的教学程序进行的。首先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题:小猴子“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这三个动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玉米要扛、桃子要捧、西瓜要抱?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玉米”、“桃子”、“西瓜”等教具表演, 老师和学生共同给予评议。最后引导他们体会“扛”、“捧”、“抱”三个动作的区别, 从而回答上述思考题, 进而体会动词与宾词之间的搭配关系。

四、利用实验, 帮助理解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它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它同样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些课文单凭老师的抽象讲解, 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利用实验会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如《乌鸦喝水》,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 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 我做了一个实验———先用一个小酒瓶装半瓶水, 然后再一个个地往瓶里放小石子, 只见往瓶里放一个小石子, 瓶里的水位就升高一点, 随着瓶里小石子的增多, 其水位就渐渐升高, 甚至溢出瓶外,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渐渐”一词的意义和乌鸦往瓶里衔石子的原因, 并通过这个故事顺势启发学生只要善于动脑筋, 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取得最后胜利的道理。

篇4: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课堂导入;语言生动;课堂疑问;动手操作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首先,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思维非常严密的学科,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将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小学生是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爱玩、没有自制力,同时好奇心重,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强烈,对于小学生这样的年龄特点,如果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学生就很难将学习的注意力放在数学上,教学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从这两方面来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其必要性,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虽然不是整个课堂最主要的部分,但一定是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适恰当的课堂导入。

但是课堂导入在注重趣味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堂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主,不宜偏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根据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或者小竞赛等等,但是不能过于注重学生好玩的心性,而偏离课堂内容的主题,一旦离题太远,学生的思维就很难回转到课堂上来了。其次,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课堂导入虽然对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

“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一般来讲,五分钟左右的课堂导入最为合适。

二、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生动幽默的语言是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的有力法宝,就如同人们判定一个人是否风趣的首要标准就是看他说话的风格是否幽默一样,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就能够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堂知识被幽默的语言“包装”之后,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易于理解消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数学课堂来讲,大部分都是加减乘除等枯燥的运算、各种死板的公式,还有各种应用计算题的推理,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幽默的话语,会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三、巧妙设置课堂疑问,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严谨的学科,同时,数学也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在课堂上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并在自主思考中得到结论,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但是教师在设置课堂疑问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问题情境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来设置,要具有趣味性,同时是符合学生“胃口”的趣味性,使得學生能够容易进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当中。其次,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太难的问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

太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又缺乏挑战性,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味向学生输入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后又要求学生做大量的作业,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感到疲乏,并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比如,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之一,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体积”的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体积公式,学生可能会觉得抽象难懂,但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更为形象地理解体积的定义。

总而言之,营造小学数学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当给予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各类因素,营造一个生动、有趣、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篇5: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教师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读后感 磁涧小学 吕玉丽

《教师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读后感 磁涧小学 吕玉丽 今天,我又捧着《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继续往后看,又有了新的收获,明白了课堂管理宽严有度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 课堂管理是实现教育目的、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课堂管理中,有人“严”字当头,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坐的端端正正,听讲专心致志,一点一滴必须按老师的要求说的去做;有人“放”字当头,管理松散,允许学生上课随便做什么,只要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妨害他人的学习、不影响课堂纪律……显然,不同的管理产生不同的结果。 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严格与宽松的度。要打破传统管理局面,使自己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又能在教学上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改变管理方法,要使学生不因自己管理的宽严过度走向一个极端,就需要自己管理的宽严置于一定的度。宽严有度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舒畅,学生学的快乐。 课堂教学,不严,难以组织教学。但是如果过严,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造成师生间的隔膜,学生体会不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教师觉查不出学生的.想法,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障碍,造成物极必反的局面,收效一定不会好。所以,我们应该广泛尊重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给学生学习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这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一张一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作为一个好老师,只有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篇6:语文课如何教得生动有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区特级教师送课下乡活动在高级小学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欣赏了特级教师精彩的讲课,听课老师精彩的点评,聆听了专家夏老师精辟的讲座。整个活动内容充实,安排紧凑,简朴隆重,热烈高效,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夏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中,谈到语文课教得有趣,教师要练好“五美功”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已的一点认识和感受。教师的“五美功”即字美、音美、语美、形美、心美。

字美,就是教师书写的汉字,特别是粉笔字,要有美感。或刚劲有力,或娟秀流畅,写得工整,条理清晰,能让学生有模仿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九八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随州礼堂举行,天津南开小学的靳家彦老师讲《赛马》一课板书课题时,全场师生鸦雀无声,他的一笔一务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他的字写得太美了,听课几百人的注意力,听从了他的指挥,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结束也是完美的结局。

音美,教师应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词清晰,语速适中,表意明晰,让所有的学生听得懂。我校转来的有一名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别人讲方言时他一句也听不懂,感到压抑,如果讲普通话就能看到他的笑容。教师讲普通话,声音有磁力,圆润甜美,抑扬顿挫,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语美,就是语言的准确、精练、形象、幽默、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生动、幽默、形象化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识“柴”字可用谜语教学:“此木不是大材料,只能煮饭把水烧”。黎老师讲课的语言就非常准确,不重复,富有感染力。

形美,就是形体美,形象美。“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是一个人的基本身体姿式。教师要做到挺拨向上,潇洒自然,乐观健康,能够给人以美感。教师应着装整洁、大方、完好、合体,因为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安心,专心、有爱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如果表现出烦燥不安,如打接无关的电话,看无关的书刊杂志,随便进出教室,或者精力、感情投入不够,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可能人云亦云,对学习活动漫不经心。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在爱中接受教育,用宽容爱心对待学生,教师的教学魅力会在学生身上大放异采用。爱学生还要善于将学生的优点扩大化,善于将学生的缺点缩小化,这样才能找到欣赏学生的支撑点。爱学生还须注意,并不是一味迁就,不是溺爱,还要有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必须指出,可温馨的提醒,可严历的批评,可与家长沟通,采取有效的方式督促学生改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明白,因为爱才这样做,希望你好才这样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教的安心专心、有爱心,学生就会学得安心、专心,富有爱心。

篇7: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小学作文

上作文课了,我们几个跑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拿着一张图画,说:“这是什么呢?”“是老鼠!”“不,是兔子,”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道,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只见老师把图画贴在黑板上,说:“其实这是两头猪,你们发现这两只猪少了点什么吗?”“少了鼻子!”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着,老师把一个大鼻子和一个小鼻子拿了出来,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蒙着眼睛把两只猪的鼻子贴好。第一个就是我,我走了上去,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了我的眼睛,我的眼前顿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老师把一个鼻子拿给我,说:“这是大猪的鼻子,你来贴吧。”我拿着鼻子,到处乱摸,摸了一会儿,我把鼻子一贴,就听到同学们的笑声,我赶紧取下红领巾,一看,“哈哈,把大鼻子贴到两只猪的中间了。”老师也笑了起来。轮到小肖上场了,他蒙上眼睛,老师让他来贴小猪的眼睛,他东摸西摸,一会儿摸到黑板上,一会摸到纸上,好不容易才停在了纸的一角。他使劲一按,我们全部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帮他把红领巾取下来,小肖睁开眼一看,呀!贴到小猪肚子上了!一间教室就全是我们的笑声了。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那时又该我上场了,我自己蒙住眼睛,老师把一个鼻子递给我,我摸了摸鼻子,心里猜测到:应该是大鼻子吧。于是我把鼻子随便贴了个地方,老师又把另一个鼻子递给我,我心想:刚才我比了比,差不多要到3厘米的距离了,我先按着刚才比的距离贴了个地方,突然,我听到它们在小声地笑,我想:我一定贴错了,要不然他们怎么会笑呢?我赶紧换了地方,一贴,还是听到他们在笑,算了,不管了,就在这儿了!我把红领巾取下来,一看,大鼻子贴反了,而且还贴在了嘴巴旁边,“如果猪流口水,就会流在鼻子里面,多好笑啊!”小鼻子也飞到了脚的.旁边,“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到了自己的鼻子,肯定很疼的”同学们说着都笑歪了。

篇8:让语文课生动有趣

一、更新理念, 转变角色

教育是一台戏, 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 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学创新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角色, 树立新的学习、教学观念。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 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往、合作学习, 师生、生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应由课堂的主宰者, 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转变。

二、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黄河颂》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出黄河气吞山河、奔腾不息、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壮观情境, 并配上雄壮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 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壮美的境界, 使学生对母亲河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笔者以雄壮的音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 设计各种练习, 品味美的意蕴。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黄河气势之美时, 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 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语言积累水到渠成, 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2. 挖掘素材, 激发情感。

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愫, 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 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 不仅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情趣。例如,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喂———出来》一文中正视环境污染问题, 树立环保意识;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的母亲》中体会伟大的母爱;从《亲爱的爸爸》中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大自然的语言》中感受丰富的自然信息;从《乡愁》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产生兴趣, 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

3. 引入生活, 趣味盎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也才能趣味盎然。生活犹如潮水, 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 刷新着我们的知识。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 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 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 让学生父母给孩子写信, 课堂上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 走进母亲的内心, 体会“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真意。

三、激励质疑, 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是激发学生趣味性的动力。激发语文课堂趣味性,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 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 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 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教师应抱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 并做出正确的解释。这样,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学习就落到了实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问并得到教师肯定, 势必激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篇9: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动有趣;开场白;游戏;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该如何做到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个人观点的说明。

一、设计巧妙的开场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节课的开场白犹如一首歌曲的前奏,旋律悦耳、动听,就能吸引听者,给听者带来听觉的享受。所以,一节课的开场白如果设计得精彩、巧妙,那么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兴趣较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在设计开场白时,要注意做到设计得巧妙、有趣,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有关“分数的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中午时,大家都饿了,于是悟空去一户人家去化斋,要了一张大饼回来,看见大饼,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连忙说道:“我要吃这张饼的六分之一。”悟空偷笑,说道:“好好,给你六分之一,我们三个人每人吃剩下的饼的三分之一。”分完之后,八戒开心地吃了起来,但是一边吃一边嘀咕:“为什么我的饼看着比你们的都小呢?”……讲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看着听得入了迷的学生,我问道:“八戒的疑问正确吗?它的饼是不是比别人的都小?接下来,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新课内容,你们就能知道八戒的疑问是否正确了。”这样,我在设计开场白时,给学生讲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西游记》的故事,同时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想知道八戒的疑虑是不是正确的,于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状态十分投入,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

二、融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作为一种令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是让人们身心可以得到放松的娱乐方式,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更是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在讲授数学内容时,可以尝试将游戏融入进来,这样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呆板、乏味的印象,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分类》这一单元时,在初步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我将班里学生四人分为一组,然后每组发放一个学具袋,学具袋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如橡皮、练习册、乒乓球、玻璃器、梳子、牙膏盒、铅笔、钢笔、排球模型、牙刷等,要求每组轮流到讲台上,对学具袋里的物体进行分类,哪一组用的时间最少,而且分类正确,哪一组就是冠军小组。因为这一活动形式极富娱乐性和竞争性,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十分有兴趣,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显得愉快、热烈。学生通过玩游戏,巩固了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数学的开放性特征

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都是被动且单一的,缺乏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要总是将学生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中,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即,给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以此来体现数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且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之后,课下,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体育馆中,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假如我们学校要在体育馆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10米,宽5米,深2米。那么,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游泳池底面和内壁抹一层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计算这些问题。这样,通过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式的课堂牢笼中解脱了出来,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让枯燥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极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大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生动起来

库尔勒市四中 黄晓敏

范例一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应该说,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如何在“一人一课”中上出新意呢?钱梦龙先生说过:“会读”才能“善教”。教读的根本问题在于教会学生读文章,而要真正教会学生读文章,首先是须有一位会读文章的语文教师。(见钱梦龙《导读的艺术》P108)于是我就把“ 教参”放在一边,重新细读起文章来。在阅读中也发现小说的一些特点,就随时记下点滴感受:

1、布局精巧。它没有一个中心情节贯穿始终,而是充分体现出“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展现、命运起伏是构思的重点。

2、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3、以“笑”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冷酷、群众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也就忽略对情节的分析,而考虑以“人”为中心,设计上重点分析,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二课时结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个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第三课时通过对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一情节高潮的分析,领会封建制度的罪恶不仅仅在于摧残了孔乙己,还扭曲了丁举人以及周围的群众,最后总结归纳全文。

回顾整个备课的过程,不“搬”教参也没有刻意“避开”教参,而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思考的快乐、收获的快乐。阅读之前还想着如何设计出 “新”的教法,但在阅读后却仿佛忘记了这一点,教学设计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确定的,没有刻意编排的烦恼,只有一气呵气的快意。当然,现在看来,似乎没有考虑到作为主体的学生,但我了解我的学生们,相信我的学生们。写着写着,一丝遗憾涌上心头:因为自己平时的“懒”,有多少这样的快乐失去了呀!不过好在有了这样一个良好开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范例二 关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重点回顾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导入从复习入手,第一课时已经分析过了社会环境的描写,首先要求学生复述咸亨酒店两种顾客的不同特点。这是上节课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难度也不高,这样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也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在学生复述完毕后教师明确:两种顾客,两个阶级,严重对立,壁垒森严。引出孔乙己的出场。

在新授中,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入手,引发学生的争论:它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在争论中认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地位。

接下来,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探究话题展开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备课的一着“险棋”。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在他所作的小说里,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孔乙己这个人物可三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讲的东西太多了,一节课里如何能面面俱到呢?面对稿纸上“涂鸦”的几个话题:“从外貌看孔乙己”、“孔乙己与酒”、“说说孔乙己的‘偷’”、“孔乙己为何总被打”、“孔乙己与读书”„„我“灵机一动”,不如把这些话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讨论。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为了取得更好的讨论效果和理解效果,公开课的前一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出示以上话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其中之一,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当然,为了保证第二天上课的真实性,我没有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要讨论的环节,也没有告诉学生有老师来听课)作业虽然布置了,可上课前我还是捏了一把汗,学生准备得怎么样了呢?他们的表现的好坏可是从根本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与否啊!

讨论开始了,写作同一话题的学生相对集中,组成了一个个讨论小组,交流、讨论、互为补充,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后推举一位代表发言。行间巡视,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拿出准备的“小作文”,字数还不少,不错。再看,呀,居然辩得头头是道,我心头窃喜,忍不住加入其中„„

交流发言开始了,学生的发言彻底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精彩的发言不时激发出阵阵掌声。虽然有些发言稍显稚嫩,但明显看出,学生是精心准备的。

一节课就这样在讨论、交流、发言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本来我也精心准备了一篇《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作为“压轴戏”的,可最后时间竟然没有允许我将它说完,但我不遗憾,因为这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那样的深入;他们探寻问题也可以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他们的合作讨论也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他们也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这是他们的课堂,这是他们的舞台。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来真正做到了是这样的精彩,原来真正做到是这样的容易,只要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大胆地给学生机会!

范例三 反思

学生提的问题有时看似不着边际,然而加以引导,就成了燎原的星星之火。但是燎原不是天马行空,教师在引导时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是解读文本的根本。在新课程课堂上创新入魔是一种病态的课堂,不信请看由此而衍生出的诸如“创造性阅读”、“补白式阅读”、“故事新编式阅读”等新形式。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课程课堂上,老师扇情鼓动,学生十八般武艺用将出来应和,语文课堂成了一调味瓶,语文课也在创新外衣的掩盖下被调成了音乐课、美术课、表演课、社会课,甚至法庭课,惟独缺了语文这一味。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创新活动由于离开了文本而信马由缰,学生只能在一个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失去了对语言进行涵泳和浸润的机会。

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为了达到创新效果,将《孔已己》课堂设计成道德法庭,孔已己为原告,丁举人为被告,控辩双方在“丁举人是否是凶手”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争得面红耳赤,学生扮演的法官觉得双方都有理而一筹莫展,最后灵机一动宣布“本法官难断这个案子”而草草收场。教师的这种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追求所谓的“创新”,是对文本的一种亵渎。于是乎,有的学生读《愚公移山》读出了愚公真愚,因为愚公不会灵活变通,不会采取科学方法;读《皇帝的新装》读出了两个骗子真聪明,一个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竟然畅通无阻,令人佩服;读《背影》读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爬站台属于违反交通规则。如此“解读文本”,还美其名曰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真叫人哭笑不得。其实,创新也好,拓展延伸也好,说到底,都必须源于文本,再回到文本。脱了文本的创新,创新有多远,离语文就有多远。

“新课标”实施后,也听过不少“新”模式的课,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为了体现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课堂讨论似乎成了必备的形式之一。其实,对于动辄“讨论三分钟”的做法,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以“讨论”替代“思考”;对于这种没有效果的“讨论”,我向来是颇有非议,不敢苟同的。不过,这一次我居然也“讨论”了一把,但在课前考虑、课上实施时,注意了以下几个细节,我想,这也许是成功的因素吧。

1、“打有准备的仗”。如果课堂上提出个问题就由学生去讨论,因为学生没有准备,讨论当然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这样的讨论要不成为几个口才好的学生的“一言堂”,要不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热闹,没有收获。所以这次我是课前将话题交给学生,由学生事先备好,讨论时拿出来,有理有据,而且事先声明,推举代表的发言必须是讨论组的统一意见。这样讨论的方向就不是辩论谁对谁错,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这也是很多讨论常犯的错误),而是虚心地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讨论组共同受益的过程。

2、“做有兴趣的事”。在课前布置作业时,我特别强调,出示的几个话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也就是选择你最喜欢的、最有话可说的一个去写。记得当时话音一落,学生们居然有欣喜的神情。现在想来,其实也不足为奇,学生们每天面对那么多的作业,难道都是自己喜欢的?这次作业竟然有选择,岂不快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那当然是乐意去钻研、去思考,“文思泉涌”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我们在设计讨论话题时是不是也应该从学生实际入手、从学生爱好入手,去铺设一些学生们都愿意去尝试的台阶呢?

3、“有充足的时间”。这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长达十三分钟,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课后总结时知道的。讨论的结束也不是教师宣布结束的,而是自然地小下来、静下来。其实,我向来觉得,讨论的话题倒不宜过多,一节课上动辄讨论一下显然是流于形式,但一讨论就得“尽兴”,就不必有时间的限制。否则,讨论还没开始,先规定“三分钟”、“五分钟”,谁还有心思尽情地把话讲清、说完呢?讨论的时间即使长一点,哪怕影响到以下环节的施行,也不必遗憾,因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本来就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有所得”,这就是一节课最大的成功。

说起遗憾,我想,如果这些话题不是我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们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来的,那该多好啊!我甚至还想,学生们说不定还能“挖掘”出更精彩的话题呢。

篇11: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

中宁县中宁中学王振环

高中生物知识建立在初中生物知识之上,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是学好生物的关键。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光环效应。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怎么产生,就从第一节开始由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开始,但是并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为什么要防疫,糖尿病患者怎样治疗。近年来,为什么要退耕还林还草,为什么返田还湖,听说过“多利羊”吗?非典是怎么回事?人能患禽流感吗?什么是蓝耳病等等。在老师精心准备的这堂有趣的课中,让学生喜欢生物课,给学生一个美丽的光环,他的光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求知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才能留住学生。

光环不可能永远不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只有应课型和随时应课堂的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不会失去听众。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妙用比喻解疑难。可以用红楼梦里一句话说明水的作用“女人是水做的”。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巧用诗词添情趣。例如,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一枝红杏出墙来”。色素的变化:“霜叶红于二月花”。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 1

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量。

3、谐音口诀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必需的六种微量元素记成“铁猛碰新木桶”(铁猛硼锌钼铜)。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两消失(核膜、核仁)两出现(染色体、纺锤体)、中期全排清晰、后期断裂(着丝点)移动染色体暂时加倍,末期两出现两消失”。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色素的提取有快到慢“胡(胡萝卜素)爷(叶黄素)爱(叶绿素a)币(叶绿素b)”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叶绿体的结构,给每辆汽车都安装上那不就解决了能源危机,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装臵的话,只要饿了晒晒太阳不就万事大吉。在学习基因工程是,联想就更多了,到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造人了。我们可以三大工程并用把优秀的警犬克隆很多个为社会服务。

5、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我给学生讲了黑人摇滚明星迈克尔〃杰克逊把自己漂白事情,请同学们分析他的后代是白人吗?父母都是单眼皮割成双眼皮他们的子女会是双眼皮? 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然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6、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这些例子的讲解使理论知识实际化

7、重点知识实验化。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

8、难点知识“数字”化。蛋白质的知识整理为“12345”,一个通式,两个特征,三个关系式,四个性质,五个用途。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

9、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高中的生物教学在电脑做辅助工具时,让世界变小了,但使人的知识面变大了,使小课堂变大了。大家知道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的,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出实验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就像“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用电脑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

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

10、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刊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

11、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这样有利于: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

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发展学生。

由于课堂内教师要面对全体,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关注得太少,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钻研,高中生物课会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乐趣中求知,在兴趣中收获。

让高中生物课“动”起来

学校:中宁中学

篇12:如何讲课生动有趣

调换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做主体,请他们上讲台讲课或者做题,可以有效带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更具活力。

寓教于乐,丰富讲课语言,将知识以趣味故事的形式讲出,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做实验,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一件新鲜玩意了。所以老师在上课时,不要只用书本、粉笔和教鞭,用一些形象的教具,做个经典的.实验,是使课堂变得生动的再好不过的方法了。

篇13:如何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

(1)巧用比喻化疑难。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

(2)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口诀谐音助记忆。例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例如:讲光反应式ADP+Pi→ATP的意义时,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可以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6)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1)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2)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3)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篇14: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首先让学生讨论“职中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我们会发现,不论是服装专业,幼师专业,还是营销专业,动漫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职中的大部分专业课与语文课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语文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以网络营销专业为例,以后工作中无论是店铺推广还是营销客服都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上教师鲜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明确语文学习和他们所要从事的职业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从人的终生发展考虑,语文学习是一种终生学习,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无论是从诗意的精神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语文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普遍提升。

二、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单纯的讲授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用得多了他们也会觉得厌烦,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卖白菜》一课时,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这些直观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讲授《再塑生命的人》时采用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身体验沙莉文老师在教海伦·凯勒的过程中那份爱心、耐心和智慧;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主旨句的理解,可以结合《魂断蓝桥》和电视剧《潜伏》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加以体会,因为是经典影片和热播电视剧,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两句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学习诗歌单元,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的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职中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尤其是担任主持的同学,收获会更大。

三、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形式各样、内容新颖的作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喜欢新鲜事物但惰性较强的职中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尽可能符合专业特点,还要做到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或者《北京的胡同》时,带领学生去自己所在城市的老胡同进行采访,让动漫专业和网络专业学习摄影的学生拍摄照片,一部分学生进行文字加工,制做成PPT在班内展示交流。这个作业学生做起来非常投入,制作的幻灯片也很精美,学生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紧密联系。在讲授古诗词单元时,让服装专业的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设计一款具有中国古诗词元素的服装,不少学生画出的服装款式图将古典和时尚元素完美得结合在一起,受到了服装专业教师的好评。经验证明,只要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同时还把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观,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实用性——学好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四、改变传统评价,让评价方式活起来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既发挥团队的力量,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于小组评价,可以定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的等级,根据各小组的活动积分确定等级,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也可以用学生常玩的游戏中的级别来确定等级,学生会更有兴趣。对于个人评价,可以用“金币”来代替分数,虽然只是名称的改变,对学生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从评价内容上来说,要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竞赛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并和学生一起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由于学生亲身的参与,这一评价标准的约束性和认可性会更强。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果想摆脱被动的地位,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创新。如何把有用的东西,用有趣的方式包裹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职业学校语文老师要不断探索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益,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一课程的价值。

篇15: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泰兴市鼓楼小学 常溪岩

今天,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认识鲁迅。

鲁迅,是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博学严肃的老人,可事实不仅如此。今天,巢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鲁迅。

“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只见黑板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认识鲁迅”。巢老师兴致勃勃地开始上课了。她首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鲁迅的名言,接着,便在大屏幕上展现不同年龄的鲁迅的照片,青年时的鲁迅,鼻子坚挺,目光凝视远方,面容清秀而又帅气,充满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年老的鲁迅的照片充满睿智,只见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目光犀利,鼻子不像年轻时那样高挺,变得扁平,胡子很浓,很粗,微微向上翘起,给人文质彬彬、不苟言笑的感觉。瞧着鲁迅的照片,我想鲁迅一定是个很严肃的人,怀着这样的想法,我继续听着老师的课。

巢老师接着带领我们认识童年时期的鲁迅。鲁迅的童年处处充满快乐。生活在百草园的鲁迅爱玩耍,捉麻雀、挖人形何首乌、听小虫子歌唱„„,多么活泼爱玩的鲁迅呀!我不禁羡慕起鲁迅拥有这样令人向往的乐园,比我们这些从小只能和电脑电视作伴的孩子幸福多少!小时候的鲁迅就是这样顽皮好动,又富有想象力。那长大后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

接着,我们便跟随巢老师来到了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这里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听了《独角兽》的故事,我不禁啼笑皆非,少年时的鲁迅竟然还是这样顽皮机灵,爱搞恶作剧。课桌上的一个“早”字又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鲁迅。这时,我的心中充满对鲁迅的敬佩之情。

随着幻灯片一页一页的翻滚,巢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我对鲁迅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知道作为哥哥的鲁迅对两个弟弟的关心爱护;作为儿子的鲁迅对父母的敬重孝顺。还知道了中年的鲁迅爱吃零食,爱抽烟、爱读书,还从《吃鱼丸》的故事中体会出鲁迅对儿子的关怀疼爱„„当老师介绍鲁迅给他的妻子取的昵称时,同学们笑声四起;当老师让两位女生表演“剪刀阵”和“壶瓶骂”,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全班又是哄堂大笑,而鲁迅给儿子编的“小红象,小象红„„”的催眠曲更使大家回味无穷„„

上一篇:下半年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党史学习心得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