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如何写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如何写

中小学生如何写好语文作文

“故事怎样讲才会跌宕起伏?”“文章里的人物怎么写才会丰满起来?”“怎样写才不会让文章看起来像是记流水账?”等等这些是学生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帮助学生们解决写作文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写出好作文,上海智康1对1小编为同学们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一、写作步骤之审题

审题,是写一篇作文,尤其是应试作文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主要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审题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了题目隐藏的信息

作文题目中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主题的限定。如“友谊之歌”,是通过写一堆朋友间相互交往的言行,表现他们的亲密无间、互相帮助,来赞美真挚、美好的友谊。如果写成反面的,与题目的要求就相违背了。

2、取材范围的限制。如“时间、地点、人物、景象、事件、场合、活动范围等。

3、题目里有联系实际、发生主题的线索,也可以说是言外之意的生发点。

(二)熟悉审题的基本步骤

1、以词语为单位,切割题目

2、了解题目中每个词语带来的限制与相对具有的自由空间

3、抓住关键词语

4、开掘题意,推陈出新(

3、4两点是训练的难点)

词语一般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种含义,另外,许多词语还有“反语”和“别解”,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眼”也不例外,也可能有多重含义。所以,在审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词语多义的特点,看一看在其中某个词语的理解上能不能翻点花头,来一个别出心裁。

1、善用引申义、比喻义

一个词语的本义只有一个,但是引申义和比喻义却可能有许多。比如“母爱”一词,其本义是“母亲的爱”。天下的母亲都爱儿女,如果没有新鲜特殊的材料,这样的文章写起来很难出新意。但是,如果突破本义去寻找,就可能有许多新颖的思路。比如,像母亲样爱自己的父亲的爱;像母亲一样关心呵护自己的老师的爱;像母亲一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的爱。

2、巧用别解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词语意思会发生某些变化,生发出“特定含义”。比如“潇洒”、“糨糊”、“酷”等词,就受流行语的影响而发生了一时性的新语义。有的词语,在你介绍的故事、人物独特的背景下,也可以有独特的含义。利用词语含义的“别解”来作文章,或许会令你的文章独具一格。比如“我家的稀客“这个题目,按照通常的审题要求,“稀客”只能是指“不常来往的客人”,有个同学写了一位经常来我家的邻居,按照一般道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但是,这位学生这样写:邻居老人家庭困难,他每一次来我家串门,奶奶总是给他做点好吃的,他推辞的时候总要想办法点特产或好玩的东西给我,我们推辞的时候,他总是学着奶奶的口吻说,“我是稀客,带点东西是应该的”。你看,作文不仅没有跑题,还通过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邻里间淳朴动人的真情,非常有新意。

但是,作“别解”式的文章要注意一个前提: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了题目本义以后再去求新,看看你的新鲜解释是否在题目所涵盖的范围内,否则很容易跑题。另外,做别解还要考虑大家的习惯和接受程度,尤其是老师的评价。否则,盲目求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容易变成没有目的的乱猜乱撞。因此,不要让立意创新变成一次没有把握的赌博,尤其是在考场上,这种赌博是要吃亏的。

【考题举例】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这道题目初看上去并不难,也很少同学会跑题,但是同样是扣题的文章,质量水准却可能差别很大。其区别就在于对题目的关键词的理解上。这道题要做好,文章必须顾及三方面:记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一样物品,使我感动的一瞬间的情景,感动以后的心理活动,三者缺一不可。有的同学只写第一部分,

尽管笔触细致、描写生动,也不能得到高分。还有的同学介绍事物三言两语,把主要力气花在如何感动上,也是不得体的。

二、写作步骤之破题——找一个切入点

审题是对作文题目的整体感受,正确的审题确定了作文构思的大致方向,但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达、怎样开头,就是“破题”的任务了。“破题”也称为“入题”,就是给文章找一个下笔的突破口,以便更准确、更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入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写作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1、直接入题

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对主题的限制比较明确,而你大脑的材料库中又有相适合的材料,就可以采用直接入题的方法。比如“美好的回忆”这个题目,可以用这样的开头:“在我遇到过的许多人许多事中,大部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了,而有一个人却让我始终难以忘怀他的美好。”凡是有明确的限制性词语的题目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像“经历”、“播种”、“守望”等等。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好的突破口,就可以考虑选择这种简单明了的切入点。

直接入题的文章简洁明确,不容易跑题,但如果材料本身不够新颖,就会显得平淡无奇,难以给评分人留下深刻印象,得不到高分。

2、先破题再入题

对限制性不够明确的题目,有的同学往往感到比较茫然。比如“习惯”、“守望”,有的同学写起来要么是感觉题目太大无从下手,要么是东邪一句,西写一句,抓不住中心。对于这种比较抽象的词语组成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办法来解决。

(1)把笼统的题目“缩小”

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漏了题目中的某个限制词,因而认为限制词越少越好写。其实不然,限制词少,反而变得笼统难写。例如,“邻居”这个题目,可写的方面很多:什么样的邻居;什么时候的邻居;邻居的什么人;邻居的什么事;我和邻居什么关系等等。材料太多、人物太多、思路太多,反而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对这种笼统的题目,如果我们暗中给它加一个限定词,把题目的范围或中心缩小,变成“热情的邻居”、“多才多艺的邻居”、“爱管‘闲事’的邻居”、“多愁善感的邻居”、“有趣的邻居”、“邻居二三事”、“新来的邻居”、“不服输的邻居”、“不近人情的邻居”、“邻居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喜事”、“小时候的邻居”等等,内容以具体,就容易写了。

不过,要知道,只是在审题、构思的时候把题目这样分解开,便于找到方向和思路,只要做到心中有数,用不着出现在题目上。尤其是考试作文,不可以随意改变题目,否则很容易被判为偏题。

有的题目,如果你担心分解的太细,使用的材料或主题距离原题比较远,可以用附加题的形式来弥补,以避免偏题跑题。

(2)把太具体的题目“扩大”

当有些过于具体的题目,如“门”、“窗”、“礼物”、“一张照片”等,如果局限于单纯描写一件物品,就显得淡薄了,对这样的题目,先要给她一个限定。变成“上海的大门”、“中国传统文化之门”。这等于把它“扩大”了。另外,不仅写具体的一件物品,还要透过对物品本身的描写,写好与物品有关的精神、人、故事、回忆等等。

扩大也好,缩小也罢,都是为了将一个抽象、笼统的题目具体化、进而言之有物。

第二篇:如何写好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商都县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王玉才

2011.8.25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语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伦理的载体,它的选文不同于理科,教材编排上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目标性不强,系统性和序列性不清晰,更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步骤、方法,以适应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基于语文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因此必须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和阶段

1、教学理论学习中的反思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部分老师很迷茫和困惑:“教学经验靠积累,不学理论不是同样教得好学生吗?”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理论,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学,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如“构建主义理论”、“语文对话论”、“阅读理论”等,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生教学过程。事实证明,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启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语文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得更彻底,更轻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语文教师应抓住各种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从而观照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2、 课堂教学反思

(1) 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这种反思就已经开始了。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师不同,教学的顺序、重点、难点也可能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些作为语文教师来说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控教学的进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

(3)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伯莱克曾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一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反思,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

课后的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也包含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从教五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仔细想想,主要还是该在教师身上找原因。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在以教师用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理想和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

语文教学反思的形式

语文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 写教学后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故事、感悟、案例)及经验论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在一课时或一天

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列出当天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也可把语文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运用的先进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度、教与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有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写评语、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找准教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成长。因此,我想说:语文教师们,为了语文、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学生,让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吧!

2011.8.25

第三篇:如何写好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转载)

(2010-06-20 11:50:42)

转载▼

标签:

小学语文教学

小象

课文

杂谈 分类: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

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的方式,显然是单一了。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

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

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

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篇:小学作文-如何写人记事

第十九章:写人记事作文片段指导与训练

第一讲:写人记事要突出中心

【写作导引】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简单地说,中心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正如一支行进中的军队,旗帜必须鲜明,中心就是文章的旗帜,写文章要做到中心鲜明而突出。 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才能鲜明地表达出来呢?

一、选好材料突出中心

1.写你感动的,不写虚假的。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总是通过具体的内容(即人和事)来表现的,内容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只有感动了作者自己的人和事,才有可能通过文章去感动读者。记叙文所写事情并非一定要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毕竟是很少发生的。其实许多小事也含有闪光的东西,只要善于开掘,一定有感人之处,同样具有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样能鲜明地表现和突出中心。

2.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围绕中心选择和取舍材料是突出中心的最重要的手法。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则坚决不写。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回忆了作者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这七件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所以全文浑然一体,中心特别鲜明突出。

3.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如课文《孔乙己》在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时就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既使小说情节紧凑,又鲜明地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4.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 1

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二、巧用技巧强化中心

1.多用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对比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范进中举前后的境况迥异,口技人表演高超而道具却那样简单,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断案出尔反尔,这些对比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充分彰显。试想,如果不说范进中举前的窘相,不提口技人的道具简单,或者只让变色龙断案一次,文章的中心虽明确,但其鲜明度却大大降低了。

2.卒章显志。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抒情议论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比如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反复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尽量用主题词表述。主题词在文中频繁出现,如乐曲的主旋律不断响起,能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

【佳作示例】

第一次对母亲说“不”

刘芹茗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但必要时我们要学会说“不”。

记得第一次对母亲说“不”是在读小学时。那天和同学打闹,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当时也许是想维持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吧,总之是说了谎。孩子的这点儿心思老师怎会猜不透呢,但因为我一直不肯承认,老师无奈,只好让我叫母亲来一趟。母亲听我说了事情的真相后,便一再嘱咐我:老师最讨厌说谎的孩子了,你既然已经说了谎,就只有硬着头皮撑下去,玻璃是值不了几个钱,好的名声可是千金难买呀!

就这样,我陪同母亲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母亲坚定地对老师说:“这孩子从小就老实,我一直都很相信他。玻璃虽不是他直接打碎的,可他也有责任,这是买玻璃的钱,他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对吧?儿子!”说完,还责怪似的轻轻拍了拍我的头。我听得面红耳赤,自己确实没有说实话呀!母亲如此为我辩护,我反而更加不安。可是老师不会喜欢一个说过谎的孩子,我怎么办呢?“玻璃是谁打的并不重要,不过诚实的孩子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师笑着说。母亲一听急了,忙说:“老师,您要相信他呀!快跟老师说你没有说谎,是不是?”母亲 2

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中藏着很重很重的深情,像一张柔情大网困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时,我看见了老师那双坦诚的眼睛,它一瞬间给了我巨大的勇气:“不,妈妈,对不起。老师,我说了谎,玻璃是我打碎的。”话一出口,我心里顿觉轻松多了,就像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担。此时母亲很惊讶,老师很欣慰,而我很坦然。

现在想起那次让母亲吃惊与尴尬的拒绝,我仍没后悔。我想:成熟的秋叶会拒绝虬枝的庇护,悠然飘零化作春泥;坚强的云朵会拒绝哭泣的雨滴,拭干泪水露出霓虹;而真正的男儿,会拒绝父母的溺爱,挺起胸膛独立走过风雨荆棘。

【教师评点】

本文选材新颖典型,写作角度独特,中心鲜明突出。全文以“我”拒绝母亲让“我”继续撒谎骗取老师的信任为题材,真实自然,情节安排生动紧凑,生动展示了“我”微妙的心理变化,表达了“我”要拒绝父母的溺爱,做一个大写的“人”的愿望。人物刻画传神,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文章开头即以“我们要学会说„不‟”紧扣题意,暗示中心,篇末以精彩的排比句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突出中心。

第二讲:以情动人,以悟出新

【文体贴士】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哪个。学习写记叙文,能够锻炼同学们观察分析和生动形象地描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而为写其它体裁的文章打下基础。在同学们的课文学习和写作训练中,主要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

【技法指津】

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或许并不很难,但要写出一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新颖独特的记叙文则非易事。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提升层次、出新出彩呢?

1、写新事,展自我,让材料鲜活起来。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用独特的视角选择鲜活的事情。一是力求写新事。身处初中学习 3

生活之中,学生们更多的在作文中记叙学习的经历、成绩的进退、同学的交往,所以不少作文往往选材雷同、缺乏新意。如果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作文就会给人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之感。二是力求写我能。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者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如一篇题为《君子好“球”》的作文中,小作者写了自己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和积极参与,体验真切且穿插有关篮球术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明要素,绘细节,让内容生动起来。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真实可信,就必须写得具体。一是要明确要素,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二是要刻画细节,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就是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

3、抒真情,发感悟,让作文深刻起来。

一篇好的记叙文,不仅要把事情写清楚,把人物写丰满,还要进行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使文章深刻而感人起来。一要以情出新。情贵真,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写作时要注意展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真切表达对生活的领悟和感恩,尽力展现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二要以悟出新。以悟出新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要善于思辨,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用个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要善于冷静反思,打破常规格式,用个性的思考,别具的慧眼,去感悟世界。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

【范文展示】

记忆深处的美丽

顾洁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个人让我久久无法忘怀。虽然我和她只有一面之缘,我也不知晓她的名字,但我的心中却无法挥去她的身影。

那是个明媚的春天。阳光如碎汞般满地奔跑,和煦的风轻绕腰肩,广场上的花开得绚烂多姿。我按捺不住欣喜的心情,拿起风筝便往广场奔去。

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我一面走着,一面挑选着合适的地方。这时,我的目光落到了她身上:在一片花丛中,静静地蹲着一个小女孩,她抬着头仰望着天,仿佛满怀希望与憧憬,头顶上的蝴蝶结在起伏的花海中轻轻摇曳……

我走上前去。她好像发现了我,突然掉过头来。当她的脸面对着我时,我顿时傻眼了,她的眼睛……我不由得为她的不幸感到悲哀,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看不见世界该是多么可惜的事儿。我忽然觉得身旁的花已不再绚丽,春日的阳光也不再和煦了……

“你好,请问你是来放风筝的吗?”小女孩把我从沉思中唤醒。

“你怎么知道?”

“猜的呗!”

“……”我不知该说什么,一阵沉默。

“我能与你一起放吗?”她眨了眨眼睛,天真的对着我。虽然我无法从她的眼睛中读出她的期待,但她的脸上分明写着她对快乐的希望。

“当然可以。”

“好罗,放风筝罗。”她一蹦三尺多高,乐得合不拢嘴。她接过我递过去的风筝,左右挥舞着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我将风筝飞上了天,随后,将线交给了她。看着她快乐地拽着风筝线,仰起的小脸上落满了阳光,我的心中不禁也充溢了欢乐与满足。我小心翼翼地问她道:

“你眼睛看不见,一定很难过吧!”

“以前是有过的,现在不这样了。你看,我开心还来不及呢!妈妈说,看不看得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中要充满快乐!”她笑笑地回答。

我顿觉眼前一亮,眼前这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孩,竟是如此乐观地看待生命,我倒有些羞愧。在她心中,没有伤痛,没有悔恨,只有纯真的对整个世界的爱。

我静静地看着她,她头顶上的蝴蝶结飞得更自在了。在女孩身边,每一朵小花都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嫌自己不够美丽而自卑地拒绝开放。它们通通肆意而奢侈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仿佛有一种力量支配着它们。每一朵花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其实美不美已经不重要了,一朵乐观向上的花,你又有什么理由说它不美呢?

就这么一个女孩,一个美丽得如花一样的女孩,一个拥有花一样性格的女孩。我将永远记得她,并时刻与自己对照。

【美点借鉴】

这篇作文记叙了“我”与一个盲人小女孩的故事。交往是短暂的,但小女孩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深刻的。小女孩以其乐观、勇敢、自信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我”、启发了“我”,使“我”懂得应当怎样面对失败和挫折。本文看似材料平常,结构普通,但作者能够在记叙中自然地运用抒情和议论,在这些平凡中蕴蓄了真情,抒发了实感,使最平常的事情、最朴实的文字能够放射出耀眼的情感和理性的光芒,堪为初中生记叙文的典范之作。

第五篇:小学作文:如何写好开头

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影响到一篇文章的好与次,所以我们怎么样去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呢。

一、开头抒发真情实感

例: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湛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妈妈呀!请接受女儿的这份爱!作文的题目是《„„笑了》,小作者写自己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情,看到了妈妈欣慰的笑。乐恩特小学语文教研部点评,在开头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直抒胸臆,赞美了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抒发了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并引起了下文。

二、开头突出文章中心

例:一直以来,我有一个高远的梦想,就是能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成功者!然而,殊不知,没有洒下汗水的土地怎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没有精心培育的大树怎能长得叶繁枝茂?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文的题目是《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小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写出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洒下汗水”、就要“精心培育”;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成功。开头直接进入主题,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

三、紧扣作文题目写开头

例:成功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失败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别灰心,下次一定行!”骄傲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文的题目是《声音》,小作者紧紧围绕“声音”两个字开篇,“声音”一词出现三次,每一次还都直接写出了“声音”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感受到成长中的小作者在关键的时候总会得到来自妈妈的赞扬、鼓励、提醒的声音!显示了审题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即使是一把伞,也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暖暖的爱。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生命中的伞》的开头,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题目中“生命”和“伞”开篇,强调了一把蕴含父母之爱的伞令作者终生难忘,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四、开头渲染环境气氛

例:冬季,雪花翩然飘向大地,窗外是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眼前是一片晶莹的白,我的思绪也如同轻灵的雪花,舞动起来。

作文题目是《财富》,小作者写了雪花纷飞的冬季里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件事,通过这件

事感悟到伟大的母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开篇描写了特殊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对人物的描写,事情的记叙做了铺垫。

例:夜好静好静,月光悄悄洒进我的房间,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

作文题目是《我做的对》,小作者写的是有一定朗诵水平的自己在朗诵比赛的复赛中被淘汰了,心情不好,但当进入决赛的同学需要帮助练习时,自己经过思想斗争,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同学。同学在比赛中胜出,自己在分享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慨叹自己做的对。乐恩特小学语文教研部点评,文章开头只一句话,描写了“静静的夜”,“悄悄洒进房间的月光”,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夜晚,一如小作者“做对了”后那颗坦然、满足、平静的心境。

五、结合文章内容写开头

例:小时候,听外婆讲过吃到双黄蛋的人运气好、有福气,偶尔吃到双黄蛋的我总是高兴得不得了。前一段时间尽管我一直很努力,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很是郁闷。最近,爸爸为我准备的早餐中总会出现双黄蛋,每次爸爸惊喜地把双黄蛋端给我看时,我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在我庆幸双黄蛋带给我好运的时候,我发现了爸爸为我“制作”双黄蛋的秘密„„

作文题目是《这就是幸福》,小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写父亲为了调整孩子的心情,故意买小鸡蛋制作出“双黄蛋”给孩子吃,孩子发现了“秘密”后被父亲感动,也感悟到自己的幸运、福气与双黄蛋无关,自己的幸福是父亲用爱给搭建的。文章的开头将这件事的内容基本概括了一遍,令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

乐恩特小学语文教研部最后总结,不管是作文本身,还是开头,都没有固定的写法,就看作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各种重要的元素串联起来。有些人习惯在开头设置些悬念,有些人习惯开门见山点题„„不管怎么写开头,都要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根据小升初作文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吧,尽量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开头方式。

上一篇:学校信息化培训总结下一篇:学校迎国检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