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

2024-05-14

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通用6篇)

篇1: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

[法律法规]唐山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唐山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4年7月13日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4年11月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时效性:已被修正 颁布日期:19941102 实施日期:19941201 失效日期:0910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乡村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乡村。 凡是乡村规划、居民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镇企业建设以及其他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乡村,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所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及不同规模的村庄及其所辖范围。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规定设乡村建设管理机构或者设专人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在乡村建设中,提倡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第二章 乡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 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依据,所有的乡村都必须编制规划,按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和下达的用地指标,安排乡村建设用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第八条 乡村规划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应与县城规划、县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确定乡村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建设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乡、村分级制定,具体安排乡村的各项建设。 第九条 乡村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 乡(镇)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乡村规划一经批准,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乡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对涉及乡村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乡村建筑面积在三百平方米以上,单项工程土建总投资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工程设计选址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上述标准以下设计选址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单项工程超过二千平方米或者土建投资二百万元以上的设计选址,须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和公用设施,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按本条例第十二条权限规定报批。取得选址意见书后,再按土地管理权限和批报程序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村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住宅,必须由本人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个人建房申请表。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非耕土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核发建房许可证。 凡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提出用地申请,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到土地管理部门履行用地手续,并按规定交纳税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现场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 第十五条 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临时用地,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签发临时用地许可证,按土地审批权限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在批准的临时用地上不准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物。 第十六条 乡村建设必须节约用地,提倡按规划建楼房,有条件的应当多建楼房。 必须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凡空闲面积过大和进深过长的宅基地均应规划插建,原使用户符合建房条件的应就地插建。 第十七条 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村均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和管理乡村建设档案。第三章 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八条 乡村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应坚持质量标准。凡乡村楼房及跨度、跨径在九米以上或者高度在四点五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应遵循国家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第十九条 凡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不得更改。确需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较大变更,还应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施工,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二十一条 承担乡村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在乡村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技术等级资质证书或者其他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在村庄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的房屋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暂时没有规划的,由村确定位置、房基标高和房屋建筑形式。 第二十三条 凡需改变乡所在地建筑物使用性质,变更规划部门审定的方案,必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乡村规划区内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自取得开工批准文件之日起一年内开工。逾期未开工的,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 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乡村单层平瓦房住宅以外的建设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第四章 乡村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乡村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必须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乡镇企业应合理布局,防治污染,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新建、扩建、改建的乡镇企业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碴及其他有害物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乡村内的矿产资源、风景资源、文化古迹、军事设施、国家测绘标志、地下管道、电力设施、通讯线路和其他公用设施,不得损坏。 第二十七条 乡村应重视道路、排水和抗御灾害等设施建设,并保持完好。 第二十八条 从乡村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必须用于乡村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九条 乡村环境卫生工作,必须有人负责,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不得乱倒乱堆粪便、垃圾、柴草和建筑材料。广场、集市、学校、车站、影剧院等较大公共场所,应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环卫设施不得侵占破坏。 第三十条 未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乡村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保护乡村饮用水源,逐步做到集中供水或者自来水入户,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二条 乡村建设规划区内应搞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在乡村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在乡村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乡村规划的,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建筑物。已影响乡村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十倍的罚款: (一)未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而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五)不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或者工程粗制滥造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五条 村民、企事业单位不办理建房审批手续,不领取准建证,擅自建房的,应根据情况限期改正、停建、拆除。 第三十六条 损坏乡村房屋、公共设施,情节较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赔偿,并根据情况处以一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对在乡村规划区内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乱堆粪便、垃圾、柴草或者建筑材料,破坏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拒绝、妨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侮辱、殴打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乡村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乡(镇)人民政府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完)

篇2: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

(1997年 9月 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 批准 《唐山市乡村 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正案》,由唐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附 1: 唐山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正案

1997年 6月 25日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 过 1997年 9月 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 准

一、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在乡村规划区内, 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 或者违反规划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乡村规划的,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建筑物或者没收非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已影响乡村规划, 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 应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以投资总额百分 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

二、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修改为:“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 资质审查证书 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删去第三十四条第五项。

四、第三十五条修改为:“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 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处罚。”

五、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以及拒绝、妨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 侮辱、殴打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 作人员的,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 2: 唐山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4年 7月 13日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4年 11月 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1997年 6月 25日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 正

1997年 9月 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 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根 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 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乡村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乡村。

凡是乡村规划、居民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镇企业建设以及其 他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乡村, 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所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 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 中心的非建制镇及不同规模的村庄及其所辖范围。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县(市 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 作。

乡(镇 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应根据国家规 定设乡村建设管理机构或者设专人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在乡村建设中, 提倡结合当地特点,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

第二章 乡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 乡(镇 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依据, 所有的乡村都必 须编制规划, 按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和下达的用地指标, 安排乡村建设用地, 有计 划地进行建设。

第八条 乡村规划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应与县域规划、县农业 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确定乡村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 的整体部署。建设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乡、村分级制定,具体安排乡 村的各项建设。

第九条 乡村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 乡(镇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 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 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条 乡村规划一经批准, 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需 要,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乡村规划进行

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对涉及乡村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 依照本条例第十条 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乡村建筑面积在三百平方米以上, 单项工程土建总投资在二十万 元以上的工程设计选址由县(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上述标准以下设计选 址由乡(镇 人民政府审批。单项工程超过二千平方米或者土建投资二百万元以 上的设计选址, 须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和公用设施, 必须 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按本条例第十二条权 限规定报批。取得选址意见书后, 再按土地管理权限和批报程序到土地管理部门 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村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住宅,必须由本人向所在村(居 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填写个人建房申请表。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 非耕土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出具规划 选址意见书,核发建房许可证。

凡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 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提出用地申请, 经 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到土地管理部门履行用地手续,并按规定交纳税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现场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

第十五条 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临时用地, 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签 发临时用地许可证, 按土地审批权限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用 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在批准的临时用地上不准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 物。

第十六条 乡村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提倡按规划建楼房, 有条件的应当多建 楼房。

必须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 凡空闲面积过大和进深过长的宅基地均应规划插 建,原使用户符合建房条件的应就地插建。

第十七条 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村均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 关规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和管理乡村建设档案。

第三章 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八条 乡村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应坚持质量标准。凡乡村楼房及跨度、跨 径在九米以上或者高度在四点五米以上的建筑工程, 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 书的单位进行设计, 应遵循国家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 严格 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第十九条 凡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 不得更改。确 需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较大变更,还应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施工质量, 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施工, 不得偷 工减料,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二十一条 承担乡村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 必须具有相应的 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在乡村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 除承担房屋修缮外, 必须依照有 关规定办理技术等级资质证书或者其他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在村庄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的房屋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暂时没有规划的,由村确定位置、房基标高和房屋建筑形式。

第二十三条 凡需改变乡所在地建筑物使用性质,变更规划部门审定的方 案,必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乡村规划区内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必须自取得开工批准文件之日起一年内 开工。逾期未开工的,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 县(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应对乡村单层平瓦房住宅以外的 建设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工程竣工后, 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 方可交付 使用。

第四章 乡村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乡村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必须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乡镇企业应合理布局,防治污染,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新建、扩建、改建 的乡镇企业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其他有害物质应 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乡村内的矿产资源、风景资源、文化古迹、军事设施、国家测绘标志、地下管道、电力设施、通讯线路和其他公 用设施,不得损坏。

第二十七条 乡村应重视道路、排水和抗御灾害等设施建设,并保持完好。第二十八条 从乡村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必须用于乡村公共设施的维护 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九条 乡村环境卫生工作, 必须有人负责, 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应保 持整洁, 不得乱倒乱堆粪便、垃圾、柴草和建筑材料。广场、集市、学校、车站、影剧院等较大公共场所,应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环卫设施不得侵占破坏。第三十条 未经乡(镇 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乡村规划区 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保护乡村饮用水源,逐步做到 集中供水或者自来水入户,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三十二条 乡村建设规划区内应搞好植树造林, 绿化美化环境, 达到国家 规定的标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在乡村规划区内, 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 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在乡村规划区内, 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进行建设, 严重 影响乡村规划的,由

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建筑物 或者没收非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已影响乡村规划, 尚可采取改正措施 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 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十倍的罚款:(一未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而承担设计任务的;(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 承担施工任务的;(三 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 筑构件的;(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 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情节 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五条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 乡级人民政 府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 损坏乡村房屋、公共设施,情节较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 责令其赔偿,并根据情况处以一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对在乡村规划内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乱堆粪便、垃圾、柴草 或者建筑材料, 破坏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 由乡(镇 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 由乡(镇 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 除, 并处以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以及拒绝、妨碍有关行 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侮辱、殴打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乡村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由所在 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自接到 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 议;对乡(镇人民政府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 日内, 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自接到复议 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 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 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六章 附 则

篇3: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发展程度, 反映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从规划专业角度看, 城市公共设施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几大类, 内容丰富, 涵盖面广。如果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 重点选择哪些内容, 就成为规划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思考, 我们认为, 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 首先应该明确规划内容, 从纷繁多样的设施类型中选择公益性的、有服务半径要求的、有单独占地需求的、经营主体为国家或集体的作为重点规划内容进行考虑。比如, 城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中,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卫生教育科研机构等, 与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密切相关的是医疗服务机构, 与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及管理密切相关的则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因此, 我们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为该专项规划考虑的重点, 并且更关注于医疗服务机构的分级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营从单一的国有经营变为多种主体经营, 出现了一些个体医院、诊所, 那么, 在规划中, 如何对待这些个体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呢?经过现状调研分析, 我们认为, 唐山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个体医院、诊所, 大部分是由其它建筑功能改变用途形成的, 个体医院大部分为专科医院, 诊所一般只有打针、输液等简单的医疗服务功能, 其稳定性受经营情况、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 因此, 也不应把个体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作为重点内容。于是, 与国家的医疗卫生管理政策相适应, 确立了以综合性医院 (中医医院、专科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 以国家和集体举办为主, 个人和其它社会团体举办为补充的原则, 突出对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的布点。

文化娱乐设施涵盖的内容更为庞杂, 包括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歌厅、舞厅等。不同的设施有不同的设置要求, 居民的使用频度、设施的服务对象也有很大差别, 专项规划的内容应锁定哪些呢?通过分析, 我们理出下列思路:

规划的重点是公益性的、市级、区级 (片区级) 、需要独立用地的文化娱乐设施, 经营性文化娱乐设施为辅, 主要包含四大类文化娱乐设施———博览文化类、社会文化类、艺术文化类、其他文化类。

博览文化类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陈列馆、纪念馆、民俗馆等, 以及有可能改造建设成为纪念馆的建筑和区域 (如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和有特殊意义的工矿企业及设备) 。

社会文化类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文化中心、文化站) 、文化宫、群众文化广场、科学文化广场、青少年科技中心和活动基地、群艺馆等。

艺术文化类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戏剧文化展示中心、民间文化艺术中心、专业艺术学校、艺术教育培训中心) 、影剧院 (戏院、剧院、影院、影视中心、电影城、巨幕影院、音乐厅) 等。

其他文化类主要包括:图书城 (图书、音像、电子出版批发、零售物流中心) 、工艺品交易市场、花鸟市场、创意产业、艺术设计行业及民间书画工艺品产业。

这样, 通过归类梳理, 让庞杂的内容有了较为清晰的体系, 规划思路也就顺畅了。

2 城市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的确定

配置标准的确定也是城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确定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是该类专项规划科学编制的基础, 是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配置标准的确定依据的规范主要有《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GB50442-200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 》、相关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等。其中,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主要是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及人均公共设施规划用地面积两个方面给出了公共设施的用地规划指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主要以“公共服务设施指标 (千人指标) ”表、“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表的形式, 给出了居住区及以下级公共设施的配建指标。

3 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量预测

需求量的预测, 是城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中要考虑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公共设施的需求不象市政设施的需求那样刚性强, 相对而言, 有一定的弹性, 但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 其需求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教育设施中的中小学、幼儿园, 医疗卫生设施中的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数的需求弹性较小, 刚性较大, 比较容易预测相对准确的总需求量, 而文化娱乐设施和体育设施的需求弹性则较大, 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居民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比较难以预测与居民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需求量, 其预测会更多的依赖于规范确定的指标。针对不同的城市公共设施专项, 采取不同的需求量预测方法, 可以使设施规划既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又避免产生设施的闲置与浪费。

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中, 我们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比照国内其它城市每千人床位数指标, 结合现状唐山市医疗卫生设施每千人的床位数指标, 按照总规确定的确定唐山市规划期末总的床位数需求。

4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后, 就可以进行各级设施的布局规划了。这一环节, 重点要做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布局, 来进行主要公共设施的布局及落地工作, 对于需要单独占地的城市公共设施, 这一步骤是关系到规划能否最终落实的关键。只有将设施“落地”了, 才能有效防止规划的城市公共设施, 尤其是公益性的公共设施用地被其它城市建设项目所挤占。

在公共设施布局规划中, 要结合居住用地的规划分布情况, 按照居民的使用方便性要求, 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安排各级各类公共设施, 重点考虑使用频度及一些特殊公共设施的限时可达性 (如急救医院) 、使用安全性 (如小学生避免穿越城市道路) 等要求, 有条件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步行方便可达的服务半径。

篇4: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了《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条例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是完善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我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我市于1995年制定的《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所确立的规划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原有规划管理体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难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原有规定偏重于规划实施管理,而对规划编制、实施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规定得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城乡建设的需要;原有规划编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不能满足规划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要求;有关上位法对于规划实施、违法建设查处等方面的规定还相对比较原则,迫切需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条例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关于适用范围和管理体制。条例第一章对城乡规划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明确了适用范围。该条第二款对城乡规划的具体类型进行了规定,包括城市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次区域规划是我市特有的,是指以跨行政区域的某一特定区域为对象,为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而编制的总体层面的规划。第三条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分别对市、县两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分工以及相关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作了明确。此外,为增强城乡规划工作科学性,第四条规定“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乡规划工作需要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大事项,为本级人民政府提供城乡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第五条、第六条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原则作了规定,并强调我市城乡规划要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第九条明确了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同时对社会公众的城乡规划知情权、对规划违法行为的举报控告权进行了规定。

(二)关于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条例第十一条对城乡规划编制的不同层级、不同权限作了规定。为了加强特殊区域规划的编制,第十三条对本市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作了规定,明确其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县(市)域总体规划。第十四条至十九条,分别对次区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作了规定,并对各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明确。为了使规划的编制更加合理,第二十条还明确了“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定期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依法修改、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的相关内容。”此外,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在《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基础上,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修改程序作了具体化的规定,使其更符合我市实际。

(三)关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条例第三章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作了规定。第二十四条对上位法中有关选址意见书的规定作了细化,明确了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并将其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挂钩,保障了建设项目按照城乡规划顺利实施。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对规划条件的概念、申请程序作了规定,按照规划条件内容的不同,区分为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同时对单独申请规划条件的,设定了有效期,便于加强管理。第二十八条对申请变更规划条件的情况进行了规定,为了保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定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不得改变规划条件确定的相关强制性内容。此外,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三十条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三十一条针对我市市区老的工业厂房、仓库多的现状,规定城乡规划中已改变用地性质但近期建设规划中暂不实施改造的工业、仓储类地块,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且不改变工业、仓储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提出改建、扩建的申请。

(四)关于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五条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程序、规划许可的内容以及变更许可的程序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增加其可操作性。针对本市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建设不规范的现状,第三十六条专门对设施建设的许可程序及许可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如确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以加强管理。针对目前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居民对现有住房进行重建、改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城镇居民住宅所有权人确需重建、改建的,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但不得改变原建筑使用性质、突破原建筑基底、扩大原建筑面积、增加原建筑高度,并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其他条件。日照、噪音、粉尘、光污染等因素对群众居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也容易引起纠纷,第三十九条对因建设工程给相邻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的处理作了规定。第四十二条对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后,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作了规定。

(五)关于监督检查。条例第五章根据上位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分别从人大监督、政府监督、部门联动监督、公众监督等方面对违法建设监督检查制度作了细化和补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查处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合作,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分别对公众监督和举报投诉制度作了规定,并明确对举报人、控告人的信息予以保密。第四十八条对拆除违法建筑的领导机制做了规定,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违法建筑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六)关于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对有关违法行为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法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区域,按照有关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条例第五十条对此作了特别规定,明确了城管执法部门的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规划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的相互配合,该条还规定,城管执法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第五十一条根据实际情况对违法建设行为作了细化规定,便于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对违法建设工程进行处理,第五十二条依据上位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建设工程如何处理做了规定,依据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罚款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从实际出发明确了不能拆除的情形。为了规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行为,保证行政权力不滥用,第五十九条对相关行政部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说明和《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请予审议。

篇5:唐山市地方公路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地方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河北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方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筹资、使用和管理等活动的,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地方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渡口。

地方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四条 地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保证质量、保障畅通、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方公路工作的领导,对地方公路事业实行目标考核,并制定扶持、促进地方公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公路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其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行使地方公路行政管理职责。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路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

第七条 地方公路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公路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并与其他有关行业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省道、国道规划相衔接。

第八条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乡道、村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经批准的县道、乡道、村道规划需要修改的,修改方案由原编制机关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条 县道的年度计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县道规划和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编制,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乡道、村道的年度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道、村道的规划和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集贸市场等,应当在公路的一侧进行,其边缘与公路边沟或者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的距离,县道不少于四十米,乡道不少于十五米,村道不少于五米。

第十二条 地方公路的命名和编号依照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建设

第十三条 地方公路的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新建、改建的县道应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技术等级,乡道、村道应当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技术等级。现有地方公路不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应当逐步改建。

第十四条 县道、乡道的建设,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县道设计文件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乡道、村道设计文件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级以上公路、大桥、特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由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六条 地方公路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出让、调剂以及拆迁和安置补偿工作应当依法进行,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县道、乡道工程开工前由项目建设单位分别向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施工。村道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修建地方公路需要在国有荒山、荒地、河滩和滩涂上挖沙、采石、取土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非法收取费用。

第十九条 地方公路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设置标志、标线、里程碑及百米桩、示警桩和界桩。

新建、改建地方公路的标志、标线、碑、桩由建设单位负责设置;本条例实施前未设置的由养护单位负责设置。

第二十条 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工程总结,由建设单位申请批准施工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四章 养护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的养护组织,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工作,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沿线单位和村民进行养护。

地方公路应当逐步推行招招投标、分段承包等市场化养护模式。

第二十二条 地方公路养护人员养护作业时,应当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应当服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

第二十三条 地方公路绿化工作应当纳入当地政府绿化计划,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公路两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种植经济或者观赏林带,绿化、美化公路两侧的环境。

第二十四条 地方公路用地上的树木需要更新采伐的,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筹资

第二十五条 地方公路建设、养护应当逐步建立上级政府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相结合的筹资体制,可采用下列方式筹集:

(一)荒山、荒地、路树等资源受益权置换;

(二)拍卖公路、桥梁冠名权;

(三)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

(四)沿线受益企业自愿承担的资金或劳务;

(五)吸引外来投资;

(六)争取国债和银行贷款等;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筹集方式。

第二十六条 县道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市人民政府和县道沿线的县级人民政府共同筹集。

乡道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道沿线的乡(镇)人民政府共同筹集。

村道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道沿线的村民委员会共同筹集,并可以根据村民自愿捐资投劳的原则筹集。对资金筹集有困难的,县级人民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度财政预算中列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地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做好地方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章 路政管理

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履行下列乡道、村道管理职责:

(一)组织宣传有关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维护公路的建设、养护作业秩序;

(三)对违反地方公路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予以制止。

乡(镇)人民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现有损害公路需要赔偿或者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 在地方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线杆、铁塔、变压器等永久性设施;

(二)车辆超载超限或运作拖地行驶;

(三)涂改、移动或者损毁公路界碑、护拦等公路附属设施;

(四)挖砂、取土以及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五)进行集市贸易,设置棚屋、摊点等临时性设施;

(六)倾倒垃圾、化学物品、油料、污水等废弃物;

(七)堆放物料,打场、晒粮或者碾压煤渣、铁皮、秸秆等物品;

(八)养殖、引水、排水、烧窑、制坯、沤肥,种植农作物,或者利用公路附属设施和树木悬挂物体、拉钢筋、拴系牲畜等;

(九)其他影响公路、公路用地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自地方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起,县道不少于下米、乡道不少于五米的区域为建筑控制区;没有或者无法确认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的,从路基外边缘起计算。

除地方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地方公路建筑控制区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埋设管线、电缆或在地面建设临时建筑的,应当事先取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经批准建设的临时性建筑的期限不超过二年,需要延长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在地方公路建设、养护需要时,应当无条件拆除。

已建成但未经验收和正在建设、批准建设的地方公路建筑控制区,按本条第一、二、三款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在县道、乡道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应当报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有关技术要求,设置道路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并承担占用公路及公路用地的补偿费用。

第三十四条 除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可以在地方公路上短距离行驶外,履带车、铁轮车等可能损坏路面的机具不得在地方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地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序予以赔偿。

第三十五条 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地方公路上设置路卡、路障或者收取费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可以责令停止施工,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路产损失的,责令赔偿。违反第(五)、(六)、(七)、(八)、(九)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路产损失的,责令赔偿;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责令停止施工、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前款第一项和第六项规定外,本条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委托公路管理机构行使。

第三十七条 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地方公路管理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权谋私,索取、收受贿赂的;

(二)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滥施处罚的;

(四)未按国家规定使用罚没收据,或者截留、私分罚没(赔偿)款的;

(五)违法拦截、扣留车辆和扣押证件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市、区)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村道是指列入交通行政部门地方公路统计里程的,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及行政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篇6:唐山市物业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物业管理各方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物业,是指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配置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他人或者自行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物业管理分为标准物业管理和准物业管理两种形式。标准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进行的物业管理。准物业管理是指除标准物业管理之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物业管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住宅类物业和非住宅类物业的标准物业管理,提倡和保障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推动物业管理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对老旧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规划、城管、绿化、环保、卫生、公安、消防、价格、工商、税务、民政、财政、邮政、人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指导所辖区域内业主大会的成立和业主委员会选举、换届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解物业管理中的纠纷,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关系。

居(村)民委员会协助和配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行业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第六条 物业的所有权人为业主。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分实施共同管理。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或者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选举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

(三)确定或者变更物业管理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收费方案;

(四)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五)筹集、管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申请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申请分立或者合并物业管理区域;

(八)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物业管理事项。

决定第(五)、(六)项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第(七)项事项,应当分别经原物业管理区域内以及拟分立或者合并后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占总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七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人数较多不便于召开全体业主大会的,可以以单元、幢或者一定建筑面积、业主人数为单位,推选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业主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红线图范围,并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规模、社区建设、城市道路规划等因素,由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确定。

分期开发建设或者两个以上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物业,其配套设施设备是共用的,应当划定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配套设施设备能够分割并独立使用的,可以分别划定物业管理区域。

第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业主的专有部分达到建筑物总面积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首位业主实际入住已经达到两年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资料。

申请成立业主大会,应当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可以下列形式提出:

(一)由不低于三十位业主或者不低于占业主总数百分之五的业主自行提出;

(二)由建设单位或者居(村)民委员会推荐业主代表作为临时召集人,召集不低于三十位业主或者不低于占业主总数百分之五的业主提出。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成立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组负责召集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业主大会筹备组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代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代表和居(村)民委员会代表组成。筹备组成员人数应当为单数,其中,业主代表人数不低于筹备组总人数的一半,筹备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代表担任。

业主大会筹备组成员名单确定后,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第十条 建设单位和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业主大会筹备组工作,自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成立之日起七日内向筹备组提供业主名册、物业的基本资料(包括物业建筑物、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等)和已筹集的专项维修资金情况等资料,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交付前,按照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确定的标准和方式缴交。

第十一条 管理规约应当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及物业使用人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业主的共同利益和义务,以及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管理规约示范文本。

第十二条 业主大会的组织及会议等活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约定以下事项:

(一)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

(二)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委员任期;

(三)业主大会定期会议的时间和形式;

(四)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条件;

(五)业主投票权的确定方法;

(六)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

第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负责执行业主大会决定的事项。

业主委员会委员由五至十一人单数组成。业主委员会在其委员中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和副主任一至二名。

第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持以下材料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一)筹备组出具由组长签字的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选举情况的报告;

(二)业主大会决议;

(三)业主大会审议通过的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基本情况。

材料齐备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当场予以备案,并在备案后七日内将备案材料抄送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同时将有关情况书面通报物业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居(村)民委员会。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未成立业主大会的物业管理区域,发生物业服务企业停止服务或者其他重大、紧急物业管理事件,需要业主共同决定解聘、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事项的,由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并协助业主共同决定有关事项。

第三章 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进入本市从事物业服务活动,应当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并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的资质核定。拒不接受资质核定的,不得继续从事物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享有以下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进行相应管理;

(二)按照物业服务合同收取服务费用;

(三)对装饰装修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造成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场地损害的行为,要求责任人停止损害并恢复原状;

(五)法定和依法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提供物业服务;

(二)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定期向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报告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和物业维修资金使用情况;

(三)公示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和标准;

(四)公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收益和支出情况;

(五)协助有关部门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秩序;

(六)法定和依法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六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治安、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发现违法行为或者安全事故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物业服务企业雇请保安人员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保安人员在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秩序时,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前,经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可以暂由业主委员会代行物业服务企业职责,承担物业服务企业义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代行物业服务企业职责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备案。

上一篇:初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下一篇:北京工伤伤残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