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三英语试卷

2024-05-20

唐山市高三英语试卷(共6篇)

篇1:唐山市高三英语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守”与“变”,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也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洪潮《中国画的“守”与“变”》,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主要指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意义重大。B.中国绘画贯穿着“守”与“变”,在不断地探索中造就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辉煌成就。C.中国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即既要表现精神追求,又要在笔墨法度中彰显审美意蕴。D.“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融入时代精神、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进行艺术创新转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了例证法,举反例以突出只有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才能展现中国画的魅力。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突出中国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C.围绕“守”与“变”,文章阐发了内涵,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D.文章论证求“变”时,先从两方面阐明含义,然后论述两方面关系,再举例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宋山水画变得气象萧疏,境界狭小,折射出南宋国土沦丧、国力衰弱的社会现实。B.“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构成了中国画的文化特质。C.中国画家只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就能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D.当代画家机械求变,虽然使用中国的画具,但失去中国画的神韵,不可能取得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拾穗者 曾冠华

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顾不住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

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她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 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 老妇人轻轻笑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 秦风的心儿突然颤了一下。

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 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

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及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选自《金麻雀》网刊,2018年8月14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摄影家秦风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

B.“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这一细节描写,既暗示了高书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党的干部不忘乡土、关注农村的真情,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C.“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的话语,“掩嘴笑”的神态,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参加摄影大师拍摄照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5.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6.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文化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美国是25%。2017年我国文化总值35462亿元,占GDP比重仅为4.29%。城市方面,目前只有杭州2017年的占比达到了24.20%。

2018年4月22日,腾讯集团副总裁程式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新文创的概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的确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这些年,为嫁接“互联网+”概念,2016-2017年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大重点就在于新兴文化产业。其中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按照城市研究院的理解,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新文创本质上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内容生态。

(摘编自《2018年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

材料二:

当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加速,“新文创”不再局限于传统业态,而是以科技为驱动,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文化体验、生产端的文化思维等,淡化娱乐,突出文创。

新文创的崛起,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始终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所在,产业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灵魂与动力,缺一不可。

在这种理念下,强势游戏“王者荣耀”能走到今天,除了玩法本身,很重要的一点是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经典人物,让人们在游戏中体会文化。腾讯动漫的漫画《一人之下》有道家文化的影子,腾讯影业重点打造《庆余年》《藏地密码》等影视作品,也是看到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

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产业融合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本运作有了更广的天地。然而,要打造一部好的作品,也许更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很多年的精心雕琢。这既考验着产业的定力,更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这个过程是长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匠心,需要更开放的连接协作。

(节选自李慧《新文创呼唤匠心》)

材料三: 2018年6月27日,北京电影小镇建设正式启动,计划在2018年底完成一期建设,2019年全部完工。届时,北京电影小镇将依靠电影产业、文创产业的发展来助力黑庄户乡的发展与振兴。

如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变成实际操作的东西也需要有一定的载体,而这些载体特别像电影产业等则需要一定的土地。对于国内的很多乡村来说,土地一大片,缺少的是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而文化产业则是最适合进入乡村、拉动乡村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样,文创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农村也可以解决。如此看来,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产业没有污染,同时乡村也能为文化产业提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创新源泉,可见,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从农村这个角度来看,想要振兴,就一定要和城市结合起来,把城市的要素、资本、人才、产业引到广大的农村,二者融合发展。实际上,即将建成的北京电影小镇就是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优秀案例。

北京电影小镇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北京电影小镇以广大的土地为基础打造配套居住区、电影产业核心区、文化旅游生态区,聚焦生产-生态-生活,形成“三生”融合的小镇空间格局。北京电影小镇这种发展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典范。

(摘编自《北京电影小镇: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创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增长,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产业。

B.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发展却很落后,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比重仅为4%多一些,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

C.计划于2019年全部完工的北京电影小镇,将依靠电影产业和其他文创产业发展来推动当地乡村的振兴,实现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D.传统文创产业只注重娱乐,而不关注产品在生成、服务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也不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符合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也很好的实践了政府倡导的“互联网+”这一理念。

B.文化产业之所以适合进入乡村,能很好地推动乡村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文化产业没有污染,而是乡村能为文化产业提供素材源泉。

C.北京电影小镇将在黑庄户乡打造出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的特色小镇空间格局,这一发展模式可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

D.“王者荣耀”、《一人之下》、《庆余年》、《藏地密码》等游戏和文化作品,是产业运作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作品。

9.如何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B.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C.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D.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5分)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A.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15.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

,”,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20.下面这则通知有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5分)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21.下面是某校学生申请校外租房居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不同历史时期,唐山这片土地耸起了众多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如辛亥滦州起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开创中国近代工业先河的创业精神,“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抗战时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忠勇精神,“三条驴腿办合作社”的穷棒子自力更生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等。

这些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生动凝练和鲜明彰显,又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A卷

1.D(“表现精神追求”属于第一方面)2.C(并未论述两方面关系)

3.B(A项,“构成”错误,以偏概全;C项,范围扩大,应为“一些画家”,“不可能取得成就”过于绝对;D项,应为必要条件)

4.B(“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分析有误)5.(6分)

主题方面,表达对乡村坚守者的歌颂和对乡村美好未来的希冀。情节方面,引出老妇人的故事,为下文高书记深情的发言做铺垫。艺术效果方面,让读者身临其境,增添了小说的诗意之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6分)

使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引发读者思考。和高书记的评价形成反差,突出照片的意义。更能彰显高书记对母亲的爱和对乡村的关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 C(“只注重”“不关注”无依据)

8. D(原因概括不全,原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乡村能提供土地”)9.(6分)

通过政策引导,用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 注重文化价值,要有充足匠心 与乡村等其他领域合作,相互促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C 11.A(魏晋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中“同年”指年龄相同)12.B(应为让人转交衣帽)13.(10分)

(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劝、课、省、用、年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寇、引、以……为、委、介宾短语后置句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C(“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15.(6分)

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诗句解释1分,情感分析2分)16.(6分)

(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17.B(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18.B(陈述对象保持一致)19. C 第一组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第二组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组

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

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第四组

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饱经风雨: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20.(5分)示例:

“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母校”改为“全校”; “找一找”改为“提供”; “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21.(6分)

示例:学生申请校外租房先个人提出申请,并需家长同意,家长不同意,不予受理。然后签订保证书和承诺书,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无法提供不予受理,材料不全需完善,通过审查后,报后勤服务中心备案。22.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父刘靖,任镇北将军。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害怕逃走,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其所请。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卒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

B卷

1.C(“表现精神追求”属于第一方面)2.D(并未论述两方面关系)

3.A(B项,“构成”错误,以偏概全;C项,应为必要条件;D项,范围扩大,应为“一些画家”,“不可能取得成就”过于绝对)

4.C(“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分析有误)7.D(“只注重”“不关注”无依据)

8.B(原因概括不全,原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乡村能提供土地”)10.B 11.B(魏晋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中“同年”指年龄相同)12.C(应为让人转交衣帽)

14.D(“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17.A(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18.D(陈述对象保持一致)19.D 第一组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第二组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组

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

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第四组

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风雨: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

篇2:唐山市高三英语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可谓源远流长。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纲纪之整肃、吏治之维护、政治污弊之涤荡多有赖于此,是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如何实现的呢?

其一,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正如《通典•职官六》中所称:“自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唐太宗曾盛赞著名谏臣魏征:“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其二,复合性的体系设计,御史与谏官相互配合,中央与地方一体,监察制度覆盖所有的权力领域。御史职掌监劾臣僚,是上对下的监察;谏官职掌匡正君主违失、封驳失当政令,是下对上的监察。御史与谏官上下相对、相辅相成,既可以构成监察的合力,又把君臣之权全部纳于监察体系之中。中国古代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一体的监察体系,历代都极为重视监察御史,对京官的监察与对地方官的监察都由独立而统一的机构来行使,各个地域的权力都在统一的监控之下。

其三,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察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值得我们当今监察立法、构建监察体系借鉴。

(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做到权威且有效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立于西周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经秦汉的发展,到隋唐逐渐完备,一直延续到晚晴。

B.御史和谏官同为监察官员,他们相互配合,使大臣和君主都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

人们穿着华丽的衣着在夜色里穿行,该有多么诚恳,携带着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美,让敖包神多么欢喜。大地啊,你有多少我所看不到的美,坚定地、默默地发生,它们发生在事物的肌理内部,而不是表演。

也是在索布日嘎,几天前,镇里的蒙古族职员组织了一场野餐会。他们在一棵枝叶繁盛的黑桦树下面等我,他们大多三四十岁,带着家属孩子。他们并不说什么,却用眼光亲切地注视我,仿佛眼光是一块布,轻轻擦去我脸上的尘埃。蒙古族人口少,同胞为他们自己民族能出一个作家而高兴,这是这么多双目光交织的眼睛送给我的信息。我很惭愧,我还没达到让这些纯真的目光褒奖的程度,但又没法解释,只好看周围景物。那一边山峦俊秀,这一边草场宽广。蒙古黄榆沿河边生长,如同河流的卫士,保护着它的清澈。黑桦树下面歌声响起来了——《诺思吉雅》,所有的人都在唱,他们的眼睛看着树,看着山,看着虚空,仿佛那里写着歌词——“海青河水长又长……”一遍唱完,再唱一遍。他们用嗓音不断往歌的火堆里添柴,不让它熄灭。这情形特别像海浪一遍遍冲刷堤岸,洗刷着我的心。他们怎么知道我需要洗礼?“吾欲仁,斯仁近矣。”歌罢,一个小女孩用蒙古语朗诵了一首诗,诗中说“这座山哪管只有牛粪那么大,也值得跪拜,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她以稚嫩的嗓音念出这么诚恳的诗句,态度却坚定,竟使我老泪纵横。我怕在别人面前流泪,可在这样的旷野里,我能躲到哪里流泪呢?谁让你遇到这样的歌声和这样的诗呢?

高林艾里是一个村的名字,意谓河的村——这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参加了一场牧民为我举办的篝火晚会。听说这是为我办的,我真是惭愧至极。那是在山坡上,村民几乎从山的各个方向走向篝火,他们好奇地看我。一些孩子大胆地与我交谈,他们读过内教版蒙汉文课本收录的我的作品。我觉得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夜色——珐琅色深蓝的夜空下,山坡上卧满牧归的羊,如石羊。篝火烧起来,有一人高,众多火星往更高处蹦跳。村民们用胸膛迎着火歌唱,高音冲向旷野回不来了,低音被火吸走。我走到山坡看篝火和火边的人群,远处有山的暗影,被搅碎的月色在白白的河水里流淌。我忽然问自己,这是哪里?我是谁?我真忘了自己是谁,忽然感到写作跟做一个淳朴的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到牧区来找写作资源更是卑俗至极。人不写作也能活着,而活着值得做的事是清洗自己,我不想当我了,想变成牧民,放牧、接羔、打草,在篝火边和黑桦树下唱歌,变成脸色黝黑、鼻梁和眼睛反光的人。长生天保佑所有诚实和善良的人。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歌声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分别写到了野餐会、篝火晚会上牧民的歌声,还有蒙古族小女孩朗诵的蒙古语诗歌。

B.在祭拜敖包后村民们变得轻松、欣慰,与祭拜之前肃穆坚毅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一项庄严而重要的使命。

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生动的记叙,有工笔式细腻的描写,也有适时的哲理性议论,更有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情感的流露。

D.文章结尾作者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不应关注写作,更不该到牧区体验生活,因为写作是微不足道的事,做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就够了。5.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

6.作者分别选取了“祭敖包”“ 野餐会”“ 篝火晚会”三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一定要有大型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要有分支机构进到社区去,开展社区的养老服务,医养的服务要延伸到家庭,帮助实现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

材料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99年到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大约10%增长到17.3%,预计2050年将达34.9%,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B.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但后两者变化很大,有升有降。

C.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养老服务才会是最高效的。

D.由于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人口总数大约为17亿,而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此后老年人口数将不会再出现增长趋势。

B.自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率在下降,这与原来一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

C.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是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35%,这表明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D.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卫生健康委取代计生委,这表明政府已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专注应对老龄化问题。

E.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萧俛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退休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5分)

译文:(2)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⑤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②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③为君王谋划国事。④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⑤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B.第三句照应首联两句,引晁错典故意在说明元载虽有安边之志,但终被皇帝杀害。

C.颔联中“旋”“忽”写出了世事难料,主张收复失地的君臣都不幸作古,空留遗憾。

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河湟地区的百姓虽戎服在身,但心依旧是汉心的气节。

E.凉州歌舞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抛开战争,民族间交流也必不可少。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

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阐释中国在新的历史节点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将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中习近平多处引经据典,如:

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淮南子》)②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③天道酬勤(《周易》)④摸着石头过河(俗语)

⑤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 荀子》)⑥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对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此处应用“画虎不成反类犬”。③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正确。④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应为“眉头紧锁”。⑤至当不易,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此处为望文生义。⑥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正确)18.C(A对应不当,“引导员” 与“调查员”对调。B句式杂糅,或者借口……,或者以……为由。D残缺宾语,在句末加“的恶性循环”。)

19.D(A“惠临”是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不能用于自己到对方那里去。B“内人”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不能用来称对方的妻子。C“舍亲”是谦词,指自己的亲戚。D“台鉴”是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正确。)

20.①不过可能是气态 ②地球上的水并不多 ③地球上的主要水源可能来自彗星

21.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5分。)

22.句意解释:①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改革创新。②积累。③勤奋,奋斗。④勇于探索、尝试。⑤自然的运行有其规律……适应自然的规律,用安定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平安。顺应规律,顺应潮流。⑥登高望远。【附参考译文】

萧俛,字思谦。在德宗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元和十三年(818),皇甫镈当权,向宪宗建议,委任萧俛为御史中丞。萧俛与皇甫镈和令狐楚,同年考中进士,他们二人双双向皇帝举荐萧俛。从此宪宗对萧俛眷顾日重一日,晋升他为朝议郎,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穆宗即位的当月,下诏大臣议论宰相的任命,令狐楚举荐萧俛,穆宗授予萧俛中书侍郎、平章事官职,并赐给他标示二品官员的紫衣、金鱼袋官服。

同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宫中使臣率领禁军前往泾原援助。穆宗询问宰相们说:“用兵打仗有必定取胜的法则吗?”萧俛回答说:“兵器是伤人的凶器,打仗是凶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迫不得已才用兵打仗。以仁爱之师讨伐残暴凶徒,以正义之军讨伐不义行径,务必事先以仁德感召、安抚招降,不乘人不备突然袭击。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前往援救,紧急之势超过救水火之灾。因此王者的军队,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这就是必胜之道。如若不克制小的怨愤,轻易地动用干戈,使敌人郁积怨恨,师出无名,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是自招危难之途。用兵打仗实在应当极其慎重!”穆宗认为这种见解很对。

篇3: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探究

进入高三, 英语习题量日益加大, 教师与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评练习题与做练习题上。讲评课中, 有些教师逐题仔细地讲解, 采用“注入式”教学法, 实行“满堂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 讲评课没有上新课那么重要, 于是蜻蜓点水式地核对一下答案, 或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核对。毋庸置疑, 这些讲评模式因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将被时代淘汰。那么, 怎样才能使讲评课收到良好的讲评效果呢?

二、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评讲课的意义在于, 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讲评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和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 重要的是借助讲评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讲评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海光2007) 。也就是说, 成功的讲评课可以弥补学生平时学习中的知识欠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一) 及时性原则

检测之后, 教师要及时讲评。因为讲评越及时, 学生记忆越清晰, 印象越深刻;反之, 拖得时间越长, 效果越差。

(二) 针对性原则

教师应主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不必面面俱到, 要做到主次分明。

(三) 鼓励性原则

对于成绩一贯较好或有进步的学生, 要勉励他们精益求精;对于偶有失手或怯场的学生, 要给予他们自信和方法, 对于一直较差或退步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分析具体原因。

(四) 启发性原则

学生在答卷时出现的问题, 教师讲解时应以启发为主, 帮助学生找规律, 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同时, 切忌放任、拖拉、脱离实际或逐题过堂, 不分主次。

四、试卷评讲课的教学策略

(一) 在讲评前应充分备课

讲评课与新授课、复习课不同, 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依托, 全靠教师在课前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来确定讲评内容。讲评前, 教师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做到一备内容, 二备方法, 为实现讲评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讲评目标, 精选讲评内容。因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 将直接影响到讲评课的成效。所以, 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试卷的难易度及所占分数比例, 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 教师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 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类、排序, 同时对出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矫正的途径与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图, 进一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理顺答题思路, 培养审题能力, 掌握和加强答题技巧。总之, 应紧紧围绕“矫正补偿”这一中心, 讲究针对性、实效性, 明确弥补哪些知识缺陷, 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 具备怎样的知识迁移能力, 形成怎样的应试心理素质等。这样,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 在讲评时应注重分类指导, 多授予“捕鱼之道”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评讲试卷则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传授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就高考英语标准化试题的各部分进行分项重点评讲:

1.听力重在应试策略、语音知识、话题知识、文化背景的指导。

2.完形填空重在指导学生在把握篇章整体意义的基础上选择答案, 同时找到每道题的答题依据。拿到完形填空试题后, 不要急于动手去做, 必须从语法、习惯用法、内容和常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项;既要理解文章材料所叙述的表层内容信息, 又要理解文章材料中的连贯意义、引申意义等深层意义。

3.阅读侧重分析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答题方法以及各类题目的答题要领, 指导学生依据文章本身的事实、作者的思路和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答题, 不要受自身经历、体会的干扰, 同时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题要着重强调仔细审题、弄清大意, 编写提纲、拟出要点, 紧扣要点、扩写成文;然后, 用投影打出共性的典型错误, 让学生改错;接着,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交际目的, 可以适当发挥的地方, 以及各个要点的多种表达方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 最后朗读范文或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并加以点评, 指出好在何处。

(三) 力求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

一套试题的涵盖面往往较大, 尤其是期末考试、模拟考试等, 但试题不可能对这些内容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题目时, 不能只是就题论题, 而应该把这一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引申出其他类似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做一道题而得到与此题同类的或有关的较为系统的知识, 使其基础知识网络化, 利于记忆和掌握。

例:Is it in the factory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A.that B.which C.where D.in which

正确答案为A, 但许多学生把后面的句子当成定语从句, 选了C。针对以上错误, 教师可先改变句子结构, 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It is in the factory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这一改, 学生就一目了然, 是一个强调句型, 应选A。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接着问:去掉介词in, 情况怎样?此时正确答案为C和D。最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把原句中的介词in移到worked后面, 答案又是什么?显然正确答案是A、B, 这样讲评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定语从句的知识网络。

(四) 要强化讲评后的知识巩固工作

讲评后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 然后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 清理自己的失分点, 要求每位学生建有“纠错本”, 每次考试后收录自己的错题, 组成错题集, 并且写明错误原因, 以便随时查阅反思, 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吴春喜2005) 。同时, 教师也建立“错题档案”, 对于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 教师要针对该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 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补偿性练习或变式训练, 让学生练习,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和扩展知识, 以便及时巩固与提高。

(五) 优化讲评方法, 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教师讲评试卷时, 不能一讲到底, 越俎代庖, 包办一切。讲评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由教师讲, 也可由学生讲。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式”教育, 应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 (黄绍福2009) 。最好是启发学生讲评, 可以让学生讲评某一题型, 也可采用同伴讲评的方法, 教师补充或帮助归纳、小结。这样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不再是讲解者, 而是监督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引入讲评课, 让学生自己讲评, 让他们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以批评的眼光来审阅自己的作品, 使他们树立信心、拓展思维。英语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 应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 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

五、结束语

总之, 试卷讲评课也是一门艺术, 需要许多艺术技巧,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从多方面、多角度备课。要想提高讲评课的质量, 教师必须把握三个特点:第一, 要讲考查知识点, 讲解题策略, 讲答题思路;第二, 要评试卷、评学生, 研究学生在练习中的出错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第三, 要评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疑点、难点、误区”。教师把握好这三大特点, 增强讲评课的目的性, 就能使讲评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

摘要:有教学就离不开考试, 考试成绩能最直观地呈现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试卷, 进行试卷分析与讲评。试卷评讲课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 本文就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并就如何有效开展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进行了一些教学环节和方法策略上的探索。

关键词:高三英语,试卷讲评,原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黄绍福.2009.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课的几点误区[J].中学外语教与学, (11) :2-618.

吴春喜.2005.考后100分——提高讲评课效率的一项有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 (16) :22-103.

篇4:高三英语试卷讲评策略探究

一、高度重视,备足功课

在不少老师甚至是教学管理者的心目中,尽管知道试卷评讲课非常重要,不过不算正课,因此试卷讲评课往往就不像上新课那样进行教学设计,在评讲试卷前仅满足于将试卷做一遍,认为自己已经亲自(也许还是很认真地)解答了试卷的题目就足可以讲评试卷了。其实这只是做了最基本的一步,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被忽略了。由于没有精心备课,就导致讲评课的准备不够充分的,表现在评讲试卷时,逐题评讲,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之分;重点不突出,缺少计划性,讲到哪里就是哪里。并且绝大多数的讲评课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的听和记。这样的试卷评讲课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评卷课有其不同于其它课型的特殊性:直接以考题为教学内容,旨在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应试“能力”。但它既然是一堂课,就理应具有“课”的一般特征,它也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也要讲究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要有巩固拓展的环节。在复习课教学体系中,试卷讲评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意识到试题的评讲有其激励功能、纠错功能、补缺功能、拓展功能和提升功能等,习题课的处理水平对学生的高考备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研究试卷,备好学生

如果说教师的做卷是上讲评课的第一步,那么研究试卷则是上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必要的前提。研究试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试题分析,二是进行答题分析。试题分析是对所命试卷本身的研究,具体包括:

1.对考题和答案进行研究,比如说每个考题检测什么内容,对应哪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考查学生的意图是什么,哪些是基础性的要求,哪些是高标准的要求。

2.对答案的研究,即随卷提供的参考答案是怎样得出的,是否准确或具有变通性(在此笔者反对教师对照着参考答案做卷子,这会导致是先入为主,使思维受到参考答案的影响,甚至会不自觉地去附会于参考答案,提倡独立做卷,这一能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二是有了独立做题的切身体会,在讲评试卷时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更有效地进行指导。)

3.对这份试卷的一个整体审视和判断,即哪些题目出得新出得好,哪些题目价值高等。答题分析是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的研究,具体包括:(1)宏观上的考试分数统计分析,要了解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分布情况;(2)微观上的各题得分情况、错误类型、致错原因的整理分析,以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对于学生平时练习的试卷,由于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难以做到每次都全批全改,但一定要把学生做过的试卷收上来看一看,至少要做到抽样批改,从而对学生的答题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评讲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为讲评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重点突出 合理安排

有了对试卷和学生答题状况的认真研究,就能确立应在课上重点讲哪些部分了,即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一节课只有有限的45分钟,而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可能只有30分钟,因此,我们要不仅突出重点,并且要合理安排评讲的顺序,要根据学生听课情绪的状态,选择将一些重点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来讲,中间课穿插一下次要内容,或是阅读理解当中内容比较有趣的篇章,可以让学生紧张的思维得到一些放松,做到张弛有度。 试卷评讲是高三复习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教师应该做到五个注重:注重思路引导、注重技巧传授、注重思维发散、注重策略训练、注重错因分析。通过讲评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明确解题思路,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讲评课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切忌就事论事,只把正确的选项或答案在课堂上公布了事,而应根据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点拨、诱导使学生明了问题之所在。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教师在讲评时可将试题加以归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深入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提高讲评试卷的功效。例如,命题者往往通过定语、同位语、插入语等成分,增加句子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视觉误差,从而导致思维错位。解这类题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做减法”,即先去掉附加信息(同位语、插入语等),把句子的主要结构简化出来,然后再选择答案。例1:I can hardly imagine so pretty a girl like you ________ (喜欢拳击). (liking boxing)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动名词的复合结构,imagine sb doing。题目的主干可简化为:I can hardly imagine a girl liking boxing. 分析完这道题,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变换,这样学生能够解决的就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比如: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spare time she had ______ (帮助别人). (to helping others) 此题实为考查devote sth to doing sth,可简化为The girl devoted her time to helping others.

篇5:唐山市高三英语试卷

12.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实施这一举措旨在①改革居民消费结构

②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③改变居民消费方式

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年来,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我国某服装企业现金收购意大利一家著名服装公司51%的股权,利用其品牌、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该项收购可以助力企业

A.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

B.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品市场

C.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D.丰富品牌组合,满足市场需求

14.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息红利所得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对持股1年以上投资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持股1个月以内和一个月至一年的,税负分别为20%和10%。该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合理传导顺序是

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②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

③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④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15.下图反映了近几年中国第二、第三产业在GDP增长中贡献率的变化状况。对此推测正确的是

①以中国为对象的大宗出口国经济增长将出现下降

②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国际竞争力将不断下降

③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④中国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我国一些城市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开展纪念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珍惜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

③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

④弘扬民族精神,主导世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征路上,仍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弘扬长征精神是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为全面了解“三农”发展情况,2017年1月1日国务院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本次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变化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这一发现有望解决当地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右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表达了青年志愿者“热情奉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这告诉我们

A.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C.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意志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问责条例》)正式施行。为贯彻《问责条例》,党中央适时对施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对不敢问责的党组织和纪委追究责任;将责任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在落小落细中完善配套措施,形成全党上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问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影响了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

(九)等加大对消极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之后,问责条例再次高悬利剑,彰显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立场,完善了对消极腐败现象的惩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各项党组织结合问责实行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1)结合材料,说明《问责条例》贯彻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责条例》施行后的影响。(10分)

(3)以“发挥党员干部的正向示范效应 促进反腐败倡廉建设”为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2017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12.C 13.B 14.D 15.D 16.A 17.B 18.C 19.A 20.B 21.C 22.D 23.C

39.(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适时对《问责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6分)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通过“责任分解”和“落小落细”形成全党上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6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问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对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

(九)等加大消极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之后,问责条例再次高悬利剑,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不敢腐的氛围。(3分)结合问责实行廉政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促进反腐倡廉建设。(4分)

(3)示例:爱国奉献明礼守信,端正党风人心所向。(2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反腐倡廉任重道远。(2分)

篇6:高三英语测试卷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This restauran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its wide()of foods that suit all tastes and pockets.A.divisionB.areaC.rangeD.circle

22.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rst th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did was to provide()for the homeless families.A.accommodationB.occupationC.equipmentD.furniture.23.In this lecture, I can only give you a purely()view of how we can live life to the full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ture.A.privateB.personalC.uniqueD.different

24.Mistakes don’t just happen;they occur for a reason.Find out the reason and then making the mistake becomes().A.favorableB.preciousC.essentialD.worthwhile

25.If I find someone who looks like the suspect, my()reaction will be to tell the police.A.physicalB.immediateC.sensitiveD.sudden

26.I wasn’t blaming anyone;I()said errors like this could be avoided.A.merelyB.mostlyC.rarelyD.nearly

27.Duty is an act or a course of action that people()you to take by social customs, law or religion.A.persuadeB.requestC.instructD.expect

28.Just as the clothes a person wears , the food he eats and the friends with whom he spends his time, his house()his personality.A.resemblesB.strengthensC.reflectsD.shapes

29.Had he()her promise, she would have made it to Yale University.A.looked up toB.lived up toC.kept up withD.come up with

30.It is illegal for a public official to ask people for gifts or money()favors to them.A.in preference toB.in place ofC.in agreement withD.in exchange for

第二节: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The passengers on the bus watched with sympathy as Susan made her way carefully up the steps.She paid the driver and then, using her hands to(31)the seats, settled in one of them.It had been a year since Susan became blind.As the result of an accident she was suddenly thrown into a world of(32).Susan’s husband Mark watched her(33)into hopelessness and he was(34)to use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help his wife.Finally, Susan felt ready to(35)to her job, but how would she get there? She used to take the bus, but she was now too(36)to get around the city by herself.Mark(37)to ride the bus with Susan each morning and evening(38)she could manage it by herself.For two weeks, Mark

(39)Susan to and from work each day.He taught her how to rely on her other(40), specifically her hearing, to determine where she was and how to adapt to her new(41).At last, Susan decided that she was ready to try the trip(42).Monday morning arrived.Before she left, she hugged her husband(43), her eyes filled with tears of gratitude(感激).She said good-by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went their(44)ways.Each day went perfectly, and a wild excitement(45)Susan.She was doing it!On Friday morning, Susan took the bus to work(46).As she was getting off the bus, the driver said, “Miss, I sure 471)you.” Curious, Susan asked the driver(48).“You know, every morning for

the(49)week, a fine-looking gentleman in a military uniform has been standing across the corner watching you until you enter your office building safely,” the bus driver said.Tears of happiness poured down Susan’s cheeks.She was so lucky for he had given her a gift more powerful than(50)that is the gift of love that can bring light where there is darkness.31.A.touchB.grabC.countD.feel

32.A.weaknessB.sicknessC.darknessD.sadness

33.A.runB.sinkC.jumpD.step

34.A.inspiredB.determinedC.honoredD.pleased

35.A.returnB.adjustC.contributeD.stick

36.A.dredB.astonishedC.depressedD.frightened

37.A.volunteeredB.attemptedC.continuedD.struggled

38.A.whenB.asC.untilD.after

39.A.droveB.diretedC.accompaniedD.sent

40.A.feelingB.organsC.skillsD.senses

41.A.positionB.environmentC.statusD.role

42.A.on her ownB.in personC.to her benefitD.on foot

43.A.politelyB.calmlyC.brieflyD.tightly

44.A.oppositeB.separateC.fixedD.lonely

45.A.took charge ofB.took place ofC.took advantage ofD.took hold of

46.A.as usualB.as a ruleC.as wellD.as a consequence

47.A.respectB.evryC.knowD.support

48.A.whatB.howC.whyD.who

49.A.pastB.sameC.firstD.next

50.A.courageB.willC.sightD.wisdom

第四部分: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71.Only if people of all the countries are uni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才能解决)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ld.(Solve)

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漆成)red, the building stands out among the rest and looks very attractive.(Paint)

7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用)a computer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do his academic research.(Use)

74.The new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房价将要下跌)has caused many people to sell their houses at lower prices.(Fall)

75.After she completes the project, she’ll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什么要担心的).(Worry)

76.Mr.Johnson insisted that the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at the meeting.(Discuss)

77.My mother was so proud of 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所做的)that she rewarded me with a trip to Beijing.(Do)

78.Last night’s TV news said that by then the death of the missing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证实)yet.(Prove)

79.It’s said that they have swum to the island from the continent, but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做到)because the ocean in between is too wide.(Do)

上一篇:讲座主题演讲结束后下一篇: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表